《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探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2)树立尊重多元文化、追求自由、平等、民主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人物、改革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后世的影响。
1.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文艺复兴是近代历史的开端?(2)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特点。
2.文艺复兴运动(1)分组讨论: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展示代表人物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文艺复兴的艺术魅力。
(4)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3.宗教改革(1)讲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改革内容。
(3)分组讨论: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联系与区别(1)引导学生思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6.课后作业(1)熟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点。
(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在课堂上,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3)课后作业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辅助材料:代表人物作品、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宗教改革漫画等。
高考历史复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复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大同市二模]相关研究表明,14、15世纪欧洲成立的新寄宿学校,并不培养牧师而是培养商人的子弟。
学校课程注重古典作品研究和体育运动,学校课程的宗旨是要教育学生快乐、健康地生活,成为有责任的公民。
这反映出在当时()A.人们宗教信仰淡薄B.商业发展成为主流C.资产阶级政治追求D.人文主义思潮兴起2.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
这一主张()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3.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谟,他的人生目的是回归真理的源泉,在他那个时代首先就是“把几个世纪曲解了的(圣经)复其原貌,还其本意,并以他对真理探索的精神把智慧之光传给世人”。
这说明他()A.拯救了人类信仰危机B.意在复兴古典文化C.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D.着眼现世生活的幸福4.16世纪的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勾画出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贪婪恶毒的瞎子、狠心吝啬的神父、破落卑微的贵族等。
主人公拉萨洛出身卑微,却努力摆脱贫困和饥饿的状态。
这部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B.突出了人文精神C.讽刺了工业文明D.表达了理想幻灭5.[2023·保定市一模]15世纪末,达·芬奇通过解剖,对人体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利用自己娴熟的绘画技巧将人体结构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他还发现了空气透视的原理,并将这一原理运用于绘画中,达到了更加生动的透视效果。
这反映了()A.浪漫主义绘画展示人体美学B.人文主义文化蕴含科学意义C.艺术家追求人体健美的姿态D.绘画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理论6.[2023·张家界市二模]茨维坦·托多罗夫在《个体的颂歌》中点评文艺复兴:“正是因为这些变革,个体形象进入了绘画的图像之中,我们在绘画中看到的不再是简化为线条、符号的人物;我们看到的是如同我们走出家门,每天都会碰到的普通人。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习任务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影响。
2、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思想。
3、理解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和主要派别。
4、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推动作用。
二、学习重点1、文艺复兴的兴起原因、主要特点和代表人物。
2、宗教改革的导火索、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及其影响。
三、学习难点1、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和价值。
2、探讨宗教改革对欧洲宗教格局和社会结构的深远影响。
四、学习方法1、文献阅读: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学术著作,深入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细节。
2、案例分析:以具体的人物、作品或事件为例,分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3、比较研究: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加深对这两个历史运动的认识。
五、学习资料1、《文艺复兴史纲》2、《宗教改革史》3、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六、学习过程(一)文艺复兴1、背景(1)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封建制度的束缚、教会的权威、经济的停滞。
(2)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为文化交流和思想传播提供了条件,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3)古典文化的传承: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和研究,激发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
2、主要特点(1)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艺术成就:在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等。
(3)思想解放:挑战了教会的权威,推动了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发展。
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但丁:《神曲》,抨击了教会的腐败和封建统治的黑暗。
(2)薄伽丘:《十日谈》,以生动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现实。
(3)达芬奇:不仅在绘画方面成就卓著,还在科学、工程等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4)莎士比亚:其戏剧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课题本课课题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本课前一课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后一课是《启蒙运动》。
二、课标解读本课围绕14~16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个主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本课主要是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于人文主义精神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课的学习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对西方人文主义形成一个整体连贯的只是体系。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在文艺复兴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在宗教改革概念之下,使学生形成如下的知识系统: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4)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完美版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艺复兴三杰”及其代表作,并着重理解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而并非是简单的复古运动,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应深入本质,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
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
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
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
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
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图片《雅典学园》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现藏梵蒂冈博物馆),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原因:A政策因素: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B地理位置: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C政治因素:工商业阶层掌权(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范围: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上课课件(共24张PPT)

“如果看着她的嘴巴,便永远无法捕 捉她的笑容。”蒙娜丽莎的笑容若隐 若现,源于人们的目光不断转移。若 要临摹《蒙娜丽莎》,描绘口部时便 要望着别处。
旋转90度后从镜中看蒙娜丽莎抿着的 笑唇,恰好是一个背部线条分明的结 实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
画蒙娜丽莎时嘴部涂画40层颜料才画 成的,科学家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 他还在已干的颜色上添加了近乎透明 的淡色,后者的厚度大概只有1到2微 米,而所有颜料涂层的厚度加起来也 不超过40微米。科学家们认为,正是 采用了这些诀窍,画作才产生了朦胧 的效果,同时也使人物变得更加立体。
太 19:24 我又告诉你们,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 神的国还容易呢! 太 19:29 凡为我的名撇下 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 亲、母亲、(有古卷添“妻 子”)儿女、田地的,必要 得着百倍,并且承受永生。 ——《圣经》
•冒着双重的风险,就能 得到双倍的收获。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 人》
生苦短,若虚度年华, 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往往短于内衣。,女子常 常披一件长及脚踩的斗篷, 头上往往戴着长及膝盖的 面纱或包着头巾,由头上 下垂的面纱把全身都包裹 隐藏起来,形成僵硬封闭 的外观和超世的神秘感觉
中世纪中后期,, 尊重女性、 赞美女性成为男子的一种修 养和美德。异性对自己的追 求和宠爱,客观上却刺激了女 性修饰自己的动机,
如柯特哈蒂(cole- hardi)是
神秘的微笑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究竟艺术家运用了怎样的技法,才将 她的神态表现得如此完美? 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 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 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 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 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 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 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 的愤怒, 我们观察的角度和色彩亮度的变化会 而形成不同的画面,不同的观者或在 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 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 至显出讥嘲和揶揄。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课件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36张PPT)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4.意义:
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
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影响: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 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 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 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 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 动; “世界”被发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 开辟;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神学的各种传统观念占据统治地位
文化全靠跪着背圣经 艺术只画上帝一家亲 科技全赖寸头铁匠铺 外交就是突突穆斯林
文艺复兴的意义
A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解放思想, 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C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 教持什么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了教会 的腐朽、罪恶,但并没有放弃天 主教,对教会报和解态度,不愿 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自然风光。在风景秀丽的地方,
在远离城市喧嚷的田园山庄中,
彼特拉克挥笔写下了许多著名的
彼特拉克
诗作。他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
中《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
的影响,彼特拉克因此被授予“桂冠诗人”称号。
他成为享誉整个欧洲的著名作家。
文学三杰
薄伽丘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 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 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 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 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 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 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代 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 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 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 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 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 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 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 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 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 的中心。
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年初版)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
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
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
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
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前
进”。
——恩格斯
伽利略(1564-1642)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憎恶教会 以“人的学问” 代替“神的学问”
展现人性的美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文学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关注人及人生 活的世界
文艺复兴前三杰 1、薄伽丘 《十日谈》
薄伽丘(1313—1375) 意大利作家。他是个多产作家, 写过传奇、叙事诗、史诗、短篇 故事等。他的杰作是短篇小说集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 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 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 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 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 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 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 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 米开朗基罗自画像 和雄伟的气魄。
雕像充分体现了 一种顽强、坚定和 正敌 人的威武姿态。是 雕塑史上最杰出的 作品之一。
米开朗基罗《大卫》
拉斐尔自画像
拉斐尔(1483—1520)的 绘画代表着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绘画的最高水 平,他在其一生短暂的 37年中创作了数不清的 天主教主题绘画和其他 神话及世俗主题的绘画, 而其创作的众多美丽的 “圣母画像”则更是世 人为之倾倒的艺苑奇葩、 画坛绝笔。
拉 斐拉 尔斐 的尔 ︽的 西︽ 斯圣
《神曲》
《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售免罪券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 国人高喊:路德” 剩下的十分之一高喊: 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高喊: “罗马教廷该死!” 罗马教廷该死! 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思考: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德国各阶层同教皇的矛盾突出。 德国各阶层同教皇的矛盾突出。 路德的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路德的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马丁·路德像(克拉纳赫, 马丁·路德像(克拉纳赫, 油画,1472-1553) 油画,1472-1553)
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 归纳并理解马丁 路德的主张。 路德的主张
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 马丁 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 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 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
③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怒-----导火 教皇出售“赎罪券” 激起愤怒 导火 线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1517年 1517年,大主教亚尔伯特在德意志推销 ,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只要买者的钱落入 免罪符” 他宣扬道, “免罪符”。他宣扬道, 钱柜“叮噹”一声响, ——教皇英诺森三世 钱柜“叮噹”一声响,罪人的灵魂就可以升 入天堂。 入天堂。
假如你是马丁·路德的信徒, 假如你是马丁 路德的信徒,你认为马丁路德 路德的信徒 的宗教改革思想应没有 A.简化宗教仪式 简化宗教仪式 B.主张僧侣可以结婚 主张僧侣可以结婚 C.主张不信仰上帝 主张不信仰上帝 D.教徒都有解释《圣经》权 教徒都有解释《 教徒都有解释 圣经》
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最后的晚餐》
中世纪圣母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
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4.内容人文主义
宗教 神学 以神为 禁欲 中心 以人为 中心 等级 观念 自由 平等 蒙味 主义 理性 科学
Hale Waihona Puke 人文 主义享受5、传播及意义 、
(1)传播:意大利 欧洲各国 )传播:意大利---欧洲各国 (2)意义: )意义:
核心:人文主义 核心: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 中心, 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 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主人,
3.成就 成就
但丁
表现:文学、艺术、 表现:文学、艺术、科学
“文艺复兴”文学三杰 文艺复兴”
彼特拉克 薄伽丘
文艺复兴的先驱 “人文主义之父” 《十日谈》欧洲 人文主义之父” 文学史上第一部 神曲》 《神曲》 歌集》 《歌集》 现实主义著作。 现实主义著作。
不同: 文艺复兴是思想运动, 不同:①文艺复兴是思想运动,宗教改革是 一场社会运动; 一场社会运动; ②文艺复兴是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宣扬资 产阶级世界观, 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批 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③群众基础不同: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宗教 群众基础不同:文艺复兴是贵族运动, 改革是民众运动; 改革是民众运动; 结果不同: ④结果不同: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 出来,推动人们的探索,促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出来,推动人们的探索,促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宗教改革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原则, 宗教改革引发农民战争,确立教随国定原则, 是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是宗教自由逐渐盛行。 认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 认识: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
2.文艺复兴的实质 它仅仅是复兴古典文化吗? 它仅仅是复兴古典文化吗?
男孩观点正确。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 男孩观点正确。 级借助复兴古希腊、 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所发起的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不仅仅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 它不仅仅是对古希腊、 恢复,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进行反 恢复,而是以人文主义为武器, 封建、反教会斗争和新文化的创造. 封建、反教会斗争和新文化的创造.
A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解放思想,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解放思想, 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B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C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二、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1.宗教改革的背景
①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宣扬人文主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② 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人文精神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复兴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必修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宗教改革(Reformation) 宗教改革(Reformation)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 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 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 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实质: 实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 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教会控制 影响: 影响: 削弱 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道路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 业的发展
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A.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B.正在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正在伏案把《圣经》 C.正在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 D.正在贩卖免罪符 .
宗教改革的扩展 受其影响,瑞士、法国、 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14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世界”被发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 “世界”被发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 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 导言 里对文艺复兴时代"巨人 导言》 文艺复兴时代 巨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里对文艺复兴时代 巨人“ 的论述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他说: 的论述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他说:“那是一个需要 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 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思维能力、 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 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 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二、文艺复兴
1.原因 .
)、前提 (1)、前提: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前提: )、物质基础 (2)、物质基础:意大利的经济繁荣 )、物质基础: (3)、人才基础:汇聚了众多人才 )、人才基础 )、人才基础: )、文化基础 (4)、文化基础: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 )、文化基础: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 古代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蒙娜丽莎——世界上最美丽的微笑 蒙娜丽莎——世界上最美丽的微笑
达·芬奇认为人是 最神圣的, 最神圣的,人体是 自然中最美的! 自然中最美的! 谁不尊重生命, “谁不尊重生命, 谁就不配有生命” 谁就不配有生命”, 所以蒙娜丽莎的微 笑,从更高的意义 上说, 上说,是歌颂了生 歌颂了人自身。 命,歌颂了人自身。 这是人文主义精神 的体现,这一微笑, 的体现,这一微笑, 是人性觉醒的一个 标志。 标志。
相同: 背景, 相同:①背景,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和资本主义兴起时代 ②性质,都是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 性质, 内的反封建斗争; 内的反封建斗争; ③影响,兴起后迅速扩大到整个西欧, 影响,兴起后迅速扩大到整个西欧,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及近代文化繁荣, 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及近代文化繁荣,对 资产阶级影响大。 资产阶级影响大。
《雅典学院》反映什么主题? 雅典学院》反映什么主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知道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等人 知道但丁、薄伽丘、 但丁 的主要作品和马丁·路德的主要 作品和马丁 的主要作品和马丁 路德的主要 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