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合集下载

社会学学科地位和特点探析

社会学学科地位和特点探析
障、 社区管 理等 内容 。 参考文献 :
[ 1 ] [ 美] 麦休尼斯著. 风 笑天等译. 社会 学[ M] . 北京 : 中国
人 民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9 . [ 2 ] 关振华. 社会学基础[ M] .
单个人的现象 , 而 是 研 究 一 群 人 的 现 象 。比如 说 社 会 学 不 会 研 究“ 芙蓉姐 姐” 、 “ h o l d 姐” 、 “ 奶茶 妹妹 ” 这些 个例 , 但 是 会 研 究 “ 快 闪一 族 ” , 因为 后 者 是 一 群人 的社 会 现 象 。 另 一 方 面 。 社 会 学 研 究 不 是从 个 别 现 象 的 角 度 出发 .而 是 从 社 会 整体 角度 出 发进行研究 。 比如 社 会 学 研 究 离 婚 现 象 时 , 不 仅 会 研 究 离 婚 现 象本身 , 而 是 会 把 离 婚 现象 置 于 社会 整 体 之 中 , 研 究 离 婚 率 会 对 社 会 的 哪 些 方 面造 成 什 么样 的影 响 。 第 二 .综 合 性 。 社 会 学 研 究 的 问题 外 延 和 内 涵都 十 分 广 阔, 需 要 运 用 到 很 多 方 面 的 知识 , 比如 说 我 们 研 究 婚 前 性 行 为 这一社会现象 , 需 要 的知 识 大 致 包 括 伦理 学 、 生物学 、 心理学 、 法 律 等 相关 知识 ; 我 们 研 究 社 会 的分 层 需 要 政 治 学 、 法 学 等 知 识 。 只 是在 社 会 学研 究 中 , 要 以社 会 学 的 知识 为 主 , 综 合 利 用 其 他相 关 学 科 的 理论 知 识 或 者 研 究 方 法 ,这 不 仅 仅 是 社 会 学 综 合性 的体 现 , 还 是 社 会 现 象 复 杂性 的表 现 。 第三 , 科学性 。 社 会 学 的科 学 性 主 要 源 于 其 研 究 方 法 的科 学 性 ,当一 门 学 科 要 从 猜 测 或 者 无 实 际 根 据 的理 论 述 说 成 功 地 上 升 为一 门 真 正 的 科 学 时 .独 特 的科 学 研 究 方 法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社 会 学 的 研 究 方 法 包 括几 大类 : 观察法 、 个案法 、 抽 样 调 查法、 问卷法 , 每 一种 方 法 的 程 序 都 体 现 了社 会 学 研 究 方 法 的 科学性 。 此外 , 社 会 学 创 始 人 孔 德 先 生 除 了 明 确社 会 学 的研 究 对 象以外 , 还 在 概 念 当 中 提 出 了 社 会 学 是 对 社 会 现 象 所 固有 的全 部 基 本 规 律 的实 证 研 究 。实 证 研 究 这 种 研 究 方 法 本 身 具 有 科 学 性 。其 需 要 研 究 者 亲 自观 察 收 集 资 料 , 为 自己 提 出 的 理 论假 设 做 进一 步论 证 ,这 也 从 另 一 方 面 印 证 了社 会 学 的科

社会学教案(全)

社会学教案(全)

邢台学院教案20 06~2007 学年度第2 学期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学时学分72学时,4学分专业班级06社工本授课教师范拥军系部社科部本课程教学总体安排课程名称:社会学概论课程性质与类型:专业必修课总学时、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课68学时,实践课4学时,4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学会认识社会和自我的正确方法,系统地掌握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本课程以社会和自我的相互关系为理论主线,从静态的社会要素和社会关系、动态的社会结构化方式和社会运行过程入手,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阐释,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范畴,获得认识、观察和理解社会的基本方法与视角。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高放、李景治、蒲国良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刘豪兴主编:《社会学概论》,高教出版社1992年版。

3、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版。

4、李明堃、黄绍伦主编:《社会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1992年版。

5、吴铎主编:《社会学》,高教出版社1992年版。

6、《社会学概论》(试讲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社会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美]乔纳森·特纳著《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下),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9、[美]杰佛里·亚历三大著《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0、[德]盖奥尔格·西美尔《社会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1、袁亚愚、唐一之编:《社会学――历史、理论、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社会学——对社会作整体性研究的科学——再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地位

社会学——对社会作整体性研究的科学——再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地位

各个个 人 之间有 一道不 可逾 越的鸿 沟 , 这 些要素 还是可 以结合 在一 起 , 形成 真正 的社会力量 和社会 结构 ” 。 ② 而跨越 个人 之间鸿 沟 的基本社会 联 系就是 “ 摹仿 ” 。 因此社会 的心理机 制
问题 乃 是社 会学研 究 的 中心 。 吉丁 斯认为 社会 学 是一 门 “ 力 图从 总 体上 来 理 解 社 会” 的 科 学 。 ③ 他按 照人 的 “ 类 意识 ” 将社会的 阶级结构 划分为 “ 社会 阶级” 、 “ 非社会 阶级” 、 “ 假
他 还 以 《 货 币哲学 》 一 书的深 入研 究 , 从货 币 的统治地 位 中得 出了当 时资本 主义 的各种社 会
现 象的 总和 。 他认 为社会 的 历史是 社会 生活 日益 智力化和 货 币经济 原则 影响 日深 的历史 。 杜 尔克 姆 是致力 于 将社会 学 划 分为 各种专 门 分支 的第 一 个人 。 但他 并不 否 定 由 更 为 一 般
会 动力 学 刀 的 划 分 首先提 出 了 影响至 今 的对 社会整 体进行 纵、 横 研究 的总 体概 想 。 他把 社会 看作 是根 据 家庭关 系 的 原则 建 立起来 的 , 合作是社 会的基 础 , 政府 的权 威 是防止社会 解体 。
他认 为社会 进步 的动力是理 性 , 并据此把 社会 的 历 史发展 划分 为与 人类 理性 的 历史 发展相对
普通社 会 学是 研 究社 会 的 整 体发展 规律 的科 学
人类对 自身社 会 的 存在 和 发 展进 行 日益 自觉 的 探 索 , 是人 类逐步 成 熟 的 表 现 。 在 这种 探
① 《 中国社会科学》 , 1 9 85 年第 5 期 。
— 索 的 成 果 社会科 学 之中 , 客观 上存 在着一 种关 于社会 的整 体发展 规律 的 知识 。 这种知 识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一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一章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 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农 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急剧的社会变迁,带来了巨大的 物质财富,同时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农民破产、工 人失业、阶级矛盾、环境污染、犯罪等。为克服当时面 临的种种危机,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这 些社会问题,试图运用新的方法和理论重新组织和安排 社会生活秩序,以适应社会发展,西方社会学应运而生 。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传统
创立时期社会学的特点
与哲学关系密切,还没有完全从哲学的怀抱 中解放出来;
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力图用自然科 学的方法考察社会;
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 会关系。
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古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如社会学社会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
们更易于自杀。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 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 性具体社会科学。我们把这个定义代表的观 点称为“社会运行论”。
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社会科学都 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问题,即“社会良性 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 (第二版)
郑杭生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把社会看成是不断冲突与变
迁的,他指出,每一个社会 都包含有“毁灭自己的种子 ”。马克思相信社会主要是 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他将人 类历史看成是经济上的各阶 级不可避免的相互冲突的过 程。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观和关于 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 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被人为对 于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简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简

(二)人文价值功能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
增促社会进步:增加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减缩社会代价: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维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 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成果
(三)服务建设功能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和谐提供学理支撑
2.非实证主义方法论
强调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区别,突出社会现象 的特殊性、不可重复性,突出社会行动者的主体性、 意识性和创造性
3.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二)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个案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历史法、比较法等
(三)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技术和工具
技术: 研究组织技术、社会测量技术、资料搜集技 术、 资料整理技术和资料分析技术等
如环境社会学、灾害社会学、政治社会 学、经济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城 市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法律社会学、青年社会 学、语言社会学等
五、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的指导原则,逻辑基础,研究模式, 操作程序,调查技术和手段等的总称
(一)社会学的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
肯定社会现象的客观性,重视经验在认识中的 作用,致力于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科学性研究
积极进行资本投资以赚取更多金钱的意愿
七、社会学在中国
(一)社会学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
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他重视分析社会秩序的基础。 尽管他强调应该把科学方法 运用到社会研究中,但他自 己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2.背景
(1)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要科学认识社 会领域的时代要求
(2)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们为人们深入、实证的 研究社会现象创造了思想氛围
(3)早期社会调查研究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学 术基础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一章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 内容
• 这方面的内容大体有:社会问题、社会越轨、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 障等。
• 为什么要控制犯罪、违法、违警、不道德等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 呢?是为 了从另一个方面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控制越轨行为时,不仅要动用 国家、 法律、纪律等硬控制手段,而且要使用风俗、道德、信仰和信念等软控制手段。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 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 (一)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
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 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 (二)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大体由下述三个层次组成:第一,社会学基本问题层次,
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与哲学联结点的社会哲学层次; 第 二,社会学研究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中的总问题层次,也即作 为综合性具体科学的社会学层次;第三,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 问题”中的分问题层次,也即作为社会学历史地形成的概念内容的层次。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 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 上述社会学定义,也即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首先表现在它跟中国历史上 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在《墨子》中,就有对夏桀乱、商汤治,纣王乱、武王 治的评价。而在《墨子》中,则有对治乱原因和达到治的方法的探讨:“若使 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若此则天下治。”此外,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尽人皆知;老庄 的“无为而治”,无人不晓。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二、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 20世纪80年代中期,郑杭生提出:
个别
单科性
பைடு நூலகம்社会科学
特殊 综合性社会科学
一般
哲学
第三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一层次
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 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共通点,就是它们都是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但是 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殊的取向。
• 人类学:过去的文化、至今犹存的前工业化社会、人类的起源。 • 经济学:人们生产以及交换物品、服务、金钱和其他资源的方式。 • 历史学:过去的人们与事件以及它们对现今的影响。 • 政治学:研究国际关系、政府运作以及权力和权威的行使。 • 心理学:则探讨人格和个人行为。 • 社会学:社会对个人态度与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又是如何塑造社会
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 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 社会的特点: • 由人群组成;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是以人们的物质
生产活动为基础的;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社会系 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 性、创造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 2、什么是社会运行 • 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
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 的发挥。 • 社会运行大体包括纵向(时间顺序,即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和横向(同一时间轴上,即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上,社会 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两个方面。
哲学综合性社会科学单科性社会科学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一般特殊个别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共通点就是它们都是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但是每个学科都有其特殊的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现在有多种分法,但不论哪种分法,社会学都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孙本文概括的关于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种种观点,大体上反映了这个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一,“总和说”,即把社会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关系看做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二,“综合说”,即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这两种看法反映了社会学创立时期的情况,那时社会学刚刚从哲学的怀抱中解脱出来,社会学实际上是社会科学的代名词,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色彩,具有某种包罗万象、凌驾于各门社会科学之上的印记。

第三,“普遍说”,即认为社会学的原理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一切社会现象,各门社会科学的原理则只有特殊性,仅适用于特殊的社会现象。

这仍然没有摆脱社会哲学的色彩。

第四,“平等说”,即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都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一个方面。

这反映了随着社会学进入形成时期,它逐渐摆脱了哲学的怀抱,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范围和方法。

第五,“共通说”。

孙本文于20世纪30年代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社会学地位的看法:“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此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社会行为原理——为社会生活现象的一部分,而关于部分的社会现象,故社会学为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学者魏镛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分类,认为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在并列的地位;认为社会学是从人类的群居生活中去研究人,而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等则是分别从人类的权力关系、人类的思想、人类的“记忆”、人类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去研究人。

如前所述,社会学学科在中国大陆恢复后,郑杭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一种与上述观点不完全相同的看法:把全部社会科学分为一般、特殊和个N-个层次。

属于第一层次的是像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属于第三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就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来说,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既有利于明确它跟历史唯物论的区别和联系,又有利于划清它与其他单科性的和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的界限以及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

只有划清这些界限,社会学才有独立存在的理论根据,才能明确自己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否则很难称得上一门真正的科学或学科。

(一)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社会学和历史唯物论的关系,.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1)从对象上看,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

(2)从科学层次上看,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则没有这么高的概括程度。

社会学在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角度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3)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

正由于历史唯物论与社会学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它们在理论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例如,我们在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情况时,当然必须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观点;同时,社会学又以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各种特殊规律丰富历史唯物论。

把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学的关系确定为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我们就能理解在二者酌关系上为什么“否定论”、“等同论”、“代替论”、“部分否定论”等统统都是错误的。

“否定论”以历史唯物论否定或取消社会学;“等同论”把历史唯物论等同于社会学;“代替论”以历史唯物论代替社会学;“部分代替论”,如在苏联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学三层次论”把历史唯物论看做社会学的第一个层次——“一般社会学理论”。

所有这些理论,尽管对社会学否定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实质是相同的,即认为社会学没有什么必要,有历史唯物论就可以了,即使整个代替不行,也要部分代替。

事实上,历史唯物论并不能取代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的理论。

忽视这一点,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会吃大亏。

上述种种错误理论,混淆了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既贬低了历史唯物论,又不利于社会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同意相反的极端:用社会学来代替、包容历史唯物论。

历史经验表明,在苏联、东欧,在我国,明确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学的联系和区别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这一点是社会学得以顺利发展的意识形态上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和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所研究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涉及社会整体及其与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用系统论的术语来说,涉及整个社会系统,系统与各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像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具体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则比较单纯,只涉及各有关子系统内部的规律,不具有社会学那样的综合性。

这是社会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的区别。

但是二者又有联系,这就是每个子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也有一个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学与政治学等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个别的关系。

这一点很像历史学跟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其他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也都有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历史。

在这个限度内可以说,任何社会科学都是历史科学。

同样,在其他具体的社会科学都涉及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限度内,也可以说,其他社会科学也都是社会学科学。

这样,我们就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哲学科学(历史唯物论)——一般,第二层次是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特殊,第三层次是单科性的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个别。

社会学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之间的中介,又和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三)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如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

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第一,历史学面向过去,社会学则面向现在和将来。

第二,历史学研究各个社会的发生、发展、衰落、灭亡的规律,尽管也研究社会的横断面,但研究横断面是为了纵向地说明社会,因此历史学主要是一种纵向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尽管也研究社会的纵剖面,但研究纵剖面是为了横向地说明现实社会,因此社会学主要是一种横向科学。

国外有的学者把社会学和历史学看成研究社会的两个拳头,不无道理。

与社会学最接近的是管理学,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社会学就是社会管理学。

应当承认,这二者是容易混淆的。

但是我们觉得它们仍然是有区别的。

这就是管理学侧重从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领导人——方面来研究问题。

社会学当然也要研究人,但社会学研究人、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等主要是为了客观地说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条件和机制。

所以管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四)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

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现在理论界的意见也不是一致的。

归结起来有两种主要意见,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或政治科学,另一种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后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要揭示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生、发展和胜利的规律,必须对作为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直到生活方式等所有方面做综合性的考虑,而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政治斗争上。

我们同意前一种意见,认为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政治科学,唯有这样才与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的核心的地位相称。

如果把生活方式、家庭制度等“所有方面”都列入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范围,则不可避免地会降低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地位,同时也会使科学社会主义成为没有自己明确对象的混合物。

第二种意见实际上是要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学化。

这样做,对科学社会主义和社会学二者的发展都是有害无利的。

另一方面,社会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之所以复杂,还因为理论界对社会学的看法意见也颇有分歧。

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了。

现在明确了社会学的对象,就能比较清楚地说明它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1)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二者的角度是不同的。

(2)二者的学科性质和层次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但是这绝不是说二者之间存在什么从属关系、包容关系。

我们既不同意说科学社会主义包容社会学、社会学从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见,也不主张与此相反的意见。

这是因为学科层次的不同并不能推出诸如此类的关系。

例如,我们说哲学是一般,社会学是特殊,政治学是个别,决不意味着哲学包容社会学、政治学等其他一切学科。

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联系在于:它们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它们的理论基础一样,都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它们作为两门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独立学科,必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一、社会学的社会功能社会学由于有自己独特的持久的研究对象和视角,因此在现代社会科学中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也不能不具有自己相应的功能:科学理性功能、人文价值功能、服务建设功能。

(一)科学理性功能社会学的科学理性功能集中表现在它是认识和改造现代社会的有效的工具。

就认识社会来说,社会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是这样(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

例如,就社会问题的研究来说,社会学通过描述、解释、预测,表明社会问题的现状,揭示社会问题的成因,分析社会问题的实质影响,预见社会问题的走向趋势。

这样就为正确解决社会问题指出了正确的途径。

第二,社会学不仅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第三,社会学在认识社会方面的一个特点和优势是,它不仅定性地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而且能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可以量化的方面,进行定量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