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带采煤法的应用
条带开采

二、条带开采设计方法
主控参数: 采出条带宽度b 保留条带宽度a 采出率C 设计方法: 经验方法 基于关键层的方法
采出率C
C b 100% ab
C一般为4060%
ba
采出条带宽度b
•地表要避免出现波浪形下沉盆地 采宽等于或大于三分之一埋深时,地表 就要出现波浪形的下沉盆地。
3、条带开采的岩层移动和变形特点
A
B
Line B---Pillar Line A---Gob
-0.8 -0.6 -0.4 -0.2 Subsidence /m
Distance to 400 coal seam
/m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
Above gob: subsidence decrease gradually from gob to surface Above pillar: subsidence increase from down to up
松弛区 塑性区 x0
弹性区
塑性区 松弛区 x0
• 渐进破坏理论的煤柱稳定判别条件为:
Wp 2x0 65%
Wp
• 选择威尔逊公式计算煤柱屈服区宽度。
威尔逊(Willson)煤柱屈服区宽度简化 公式,即:
x0=0.00492hH 式中 x0——煤柱屈服区宽度,m;
h——煤层采高,m; H——煤层采深,m。
NO
陷
实
Y ES
测
纠
N o .1 关 键 层 条 件 下 开 采 和 充 填 参 数
偏
软
件
修
N o .N 关 键 层 条 件 下 开 采 和 充 填 参 数
元氏矿村庄下条带采煤技术应用

楼煤柱 ,东部小范 围为彭家庄煤 柱。原 “ 采煤方 案” 院家村下 考虑 20~ 5 围采 用条 带开 采 。 0 2 0m范
现在 ,已采 的 3 工作 面 由于 是大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宽工 作面 ,对 个
院家村 影响较 大 ,对其他 村庄 没有影 响 。 南 一采 区未采 范 围主要 为东部及 东北 区域 ,东
部 区域 计 划 布 置 1 2 、 l2 、1 2 、 12 1 6 17 1 8 19四个 条
4 地表 沉 陷预 计 及房 屋 破 坏 程 度 分析
41 预计 方法及参 数 .
采工作面 ,原则上采 4 0 m,留 6 0 m的煤柱 。东北 部 区域计划 布 置 122 0 、126三个小 条带 0 、12 1 14 0 1 工作 面 ,原 则上 采 4 0m,留 6 m 的煤 柱 。 0 南二采 区大部分 范 围没 有开 采 ,现 院家村 村庄 有所 扩大 ,又增 加 了牛家楼 村庄 ,该 区域地质 构造
庄 ,南一采 区已采工作面除 12 、12 工作面的 15 11 北 半部 分外全 在村庄 煤柱 范 围内 。南二 采 区仅在西 北 部开采 了 12 1 作 面 ( 04年 ) 129工作 22 工 20 、 21
面 ( 0 5年 ) 12 5工作 面 ( 0 6年 ) 1 24 20 、 21 20 。 2 1
1 地质采矿条件
11 地层 .
元 氏矿 现采 2 煤 ,上 覆岩层 从上 往下 为 :
第 四系 ,总厚度 13 3 l 4 ~ 3 m,一般 厚约 20m, 5 地下 潜 水位 标 高 +4 5~+5 5m;第 三 系 ,厚 度 0
l75m;三叠 系 ,厚 度 2 0 1 0 1. 2 0 0m;二叠 系 。综
条带充填式采煤法在建筑物压煤区的应用

按 照顺 序分 别对 已充 填支 巷 中间 的煤柱 进行 回 采 。每 条支 巷施 工完 成后 , 对 已掘 支巷 进行 充填 。
3 工 作 面 回 采
3 . 1 采 煤 方 法 选 择
由于该 工作 面 为边 角煤 , 形状 不规 则 , 周 边 又有 采空区, 只能选 用 条 带 柱式 采 煤 法 , 配合 连 采 工 艺 。 该 工作 面地 质 条件好 , 煤 层坡 度极 缓 , 煤 层 平均 厚度
随着 煤 炭企业 的 迅猛 发 展 , 资 源枯 竭 和环 境 污
该巷 主要 用 于工作 面 的 回风 , 并 作 为 工 作 面 的 另一
个安 全 出 口。
染 问题越 来 越 严 重 , 大量的“ 三下 ” 压煤不 能开采。 晋城 煤业 集 团王 台铺 煤矿 始建 于 1 9 5 8年 , 矿井 资源 濒 临枯竭 , 严 重影 响着 矿井 的可持续 发 展 。为此 , 王
( 中一 中 ) 距离为 1 2 m, 支巷长度为 2 4 . 6~8 4 . 7 m 不等。
1 XV2 2 1 4工 作 面 概 况
X V 2 2 1 4工作 面 位 于 1 5 煤 层 二 盘 区 中 部 。 工
作 面煤 层底 板标 高 为 + 6 3 4~+6 4 6 m。工作 面走 向
月。
形、 煤壁 片 帮等来 压 征 兆 , 可将该支巷甩掉, 不 再 掘
进 。从该 支 巷起 , 保留 1 8 m净 煤 柱 后 , 再 掘 进 下 一
条 支巷 。
分别 依 次施工 第 6 —2 0支巷 。每 条 支巷施 工 完 成后 , 进 行 支巷 的充填 , 作为 X V 2 2 1 4工 作 面第 1个 开 采充填 循 环 。
变条带开采技术在“三下”压煤开采中的应用

炭
工
程
2 1 第 3期 0 2年
变 条 带 开 采 技 术 在 三 下 " 压 “ 煤 开 采 中 的应 用
张 峰
( 炭 科 学 研 究 总 院 唐 山 研 究 院 ,河 北 唐 山 煤 031 ) 6 0 2
摘
要 :文 章针对 我 国 东部 花 园煤矿 构造 复杂 、煤层赋 存 不稳 定 ,又是 建 筑物及 水体 下压 煤
、
抵抗地表变 形 的能力差 别较 大 ,再加上 该 区域煤层 开
采 深度 、岩 层 结 构变 化 大 ,为 了 既 有 效 保 护 地 表 建 ( ) 构 筑 物 又 能 提 高 煤 炭 采 出 率 ,在 该 区结构 、煤 层埋 深等条 件 ,确定 不 同的条 带采留宽度 ,达 到控制 地表 变形 的 目的 ,使 开采 后地 表建 ( ) 构 筑物不 出现 明显 的损坏 。 变条带开采 的采留宽度确定依据为 : 保证条带开采 的平面 采出率在 4 %左右,条带的开采宽度控制在最小采深的 9 0 %以 内,采用变条带开采的方法确定的条带采留宽度见表 1 。
图 1 变 条 带 工 作 面 平 面 布 置 图
3 条 带 开采及 地 表变 形情 况
条带 开采本着先在地面建筑物较 稀疏 的位 置进行试 采 ,
取 得 试 采 经 验 后 再 扩 大 的 原 则 ,本 次 条 带 试 采 区 域 为 矿 井 的 首 采 区 ,从 20 0 8年 7月 开 始 回采 到 2 0 09年 7月 南 部 开 采
21 0 2年第 3期
煤
炭
工
程
按 照确 定 的条 带 采 留尺 寸 ,根 据 井下 断 层 、冲刷 带 、
火 成 岩 体 的位 置 及 走 向 , 为 了 减 小 煤 炭 损 失 ,布 置 时 将 断
“三下”压煤条带法开采应用浅析

“三下”压煤条带开采应用浅析茹慧民(义煤集团洛阳煤业有限公司)摘要:某矿采区中央有一梯形煤柱,占有资源且影响采区回采布置,通过分析应用“三下”压煤条带法开采,合理解决了煤柱回收及工作面回采布置的难题,为矿井合理开采“三下”煤柱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三下压煤条采采宽留宽1、概述某矿,年产15万吨,主采山西组二1煤,煤层倾角24°,煤层均厚3.2m,上覆岩层硬度中等偏下;现开采最后一个采区——下山采区,采区范围450m(走向)×350m(倾向),平均采深220m,在采区地表中央沿倾向有一灌渠贯穿采区,形成上宽100m下宽160m的梯形煤柱,给工作面布置及回采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占有资源;为合理开采资源,减少资源浪费,决定采用条带法回采此煤柱。
2、开采方法选择因梯形煤柱沿倾向将采区分成两块,工作面沿走向回采时必须过煤柱,形成煤柱两侧大工作面推进,过煤柱时条采推进。
根据条采的两种形式:走向条带和倾斜条带;当采用走向条采时,长条煤柱沿走向留设,煤柱易片帮失稳,但有利于工作面连续推进;当采用倾斜条采时,煤柱沿倾斜布置较稳定,但工作面沿走向推进时搬家次数较多,不利于生产。
根据矿井采煤方法实际及煤柱的形状,采用走向垮落条带开采有利于回采布置及煤柱回收。
3、条带合理采留宽的确定3.1、条带采留宽的影响因素○1采深:煤层开采深度越大,作用于条带煤柱上的上覆岩层的压力也越大,需留设的煤柱越宽,因此,在煤层采深小于安全采深的情况下,条带开采的深度是影响采留宽的首要因素。
○2采高:采高越大,留设的煤柱越易失稳,需留设的煤柱应越宽;一般用宽高比来表示煤柱的稳定性,当宽高比大于5时,认为煤柱是稳定的。
○3保护级别:保护级别越高,允许的地表变形越小,则留设的煤柱就应越宽,反之小一些。
○4煤层强度:煤层的抗压强度越大,则支撑上覆岩层的能力越大,则留设的煤柱就可小一些。
○5来压步距:由于条采是相间留设的煤柱支撑上覆岩层,直接顶及老顶的强度及工作面全采时的来压步距直接影响条采的采留宽。
条带法在村庄下采煤的应用

1条带采煤法的应用价值条带采煤法,就是把开采煤层划分为比较正规的条带形状进行开采。
留下的条带煤柱用来支撑上覆岩层,减少地表下沉量和变形值以保护地面建筑物和设备免遭破坏。
条带开采同全采方法相比,采出率虽然低一些,但它能大幅度地降低地表的下沉和变形值。
若是煤层上覆岩层中有厚层状坚硬煤层,煤层底板也较坚硬时,其效果更加显著。
它不仅可以降低地表的下沉和变形值,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降低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的高度。
条带开采的地表下沉系数为:充填条采0.01~0.05;冒落条采0.06~0.16,所以条带法开采是“三下”采煤,尤其是村庄及重要建筑物下开采煤层的一种有效开采的措施。
某矿区以薄、中厚煤层为主,2004年末统计生产矿井工业储量为8.8亿t。
矿区占有面积大,各种压煤因素多,压煤量较大,矿区“三下”压煤达2.8亿t,占生产矿井工业储量的31.8%,其中村庄下压煤1.2亿t,占“三下”压煤的42.8%。
矿区内最早应用条带采煤法的东矿八井,该井田地面上有化工厂、煤仓、矿用铁路和水库等建筑设施,共压煤114.5万t,为了延长矿井寿命,提高回采率,东矿采用条带采煤法开采部分“三下”煤量。
经过三年对地面最高建筑物———化工厂烟囱的观测表明,开采后没有引起建筑物、铁路、水库破坏性下沉和变形,多回收煤量48万t,既增加2115万元的产值,又节省地面建筑物的搬迁费用。
2影响采留宽度的计算与确定2.1影响采留宽度的因素在煤层开采深度小于安全开采深度的情况下,煤层开采深度越大,保留煤柱条带上所受的上覆岩层的压力也越大,为了不压垮保留煤柱,就要加大保留煤柱的宽度;反之,保留煤柱就可以小些。
因此,煤层条带开采深度是影响合理采留宽度的首要因素。
煤层的单向抗压强度越大,承受上覆岩层的抗压能力也就越大,在开采深度相同的情况下,就能以较小的保留煤柱宽度,支撑住上覆岩层的较大压力。
反之,保留煤柱的宽度就要大些。
煤层单向抗压强度是影响条带宽度的内在因素。
煤矿开采井下采煤技术及运用分析

煤矿开采井下采煤技术及运用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采掘作业面的扩大,井下开采难度越来越大。
为提高开采效率及煤炭产量,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相关采煤技术,在安全生产基础上实现高产高效目标,这对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矿;井下采煤技术;运用采煤技术是煤矿井下开采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井下开采的安全及效率。
因此,在使用采煤技术时必须遵循安全性及适用性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采煤技术作用,对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煤矿开采井下采煤技术1、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
其被简称为“综采技术”,是目前我国煤矿井下开采中最常用的开采工艺。
在综采技术使用中,具有较高机械化要求。
相比连采工艺中的机械化要求,综采技术对机械化要求更高,将机械化技术贯穿煤矿开采工作的全过程。
综采技术的使用在降低了工人工作强度的同时,提高了煤矿开采工作效率,并且大量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也提高了煤矿开采工作安全性,是未来煤矿开采工作的重要开采工艺。
煤矿工作机械化也是煤矿开采工作在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2、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
同综采技术一样,普通机械化采煤技术又称为普采,在井下采煤作业中将人工作业与机械化作业有效结合,煤炭企业采取普采技术的原因主要是煤层稳定且顶板良好,考虑矿井储量及服务年限,同时为降低井下采煤作业的固定投资成本,以节省企业前期资金投入。
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来决定是否采用普采技术。
此外,由于普采技术需较复杂的井下作业,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煤炭企业人力资源。
普采技术主要是在装煤、落煤等环节采取机械化作业。
3、连续采煤技术。
此技术是连采技术和工艺,是指在采煤作业中利用连续采煤机成套设备。
在具体采煤中,只有保证了井下煤层的构造要求,才能使用连续采煤技术。
目前,连续采煤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所使用,比如,澳大利亚、美国等,由于我国科技手段有限,我国很多煤矿企业都未使用到连续采煤技术。
在煤房工作中,一般是在破煤和装煤时采用连续采煤机,然后采用锚杆做支撑,在对物料进行搬运完成后,还要及时做好清洁工作。
采矿工程中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探讨

采矿工程中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应用探讨摘要:充填采矿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矿山开采方法,通过将矿石回填至采空区,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它在解决传统采矿方法存在的地压控制难题、资源浪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充填采矿技术不仅能够改善地下工作环境,降低地质灾害风险,还能提高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采矿工程;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应用引言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采矿工程中的创新技术。
由于传统的采矿方法存在诸如地压控制困难、资源浪费等问题,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矿山开采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该技术通过将矿石回填至开采空间,从而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减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浓度的固体或液体充填材料填充采空区,形成稳定的充填体,从而实现对采空区的填补和固化。
以下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1)技术灵活性: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矿山和地质条件,包括地下矿山和露天矿山。
它可以在不同开采阶段和不同规模的开采区域中使用。
(2)提高回收率:通过充填材料填补采空区,可以提高矿石的回收率。
未能在传统开采方法中回收的矿石可以通过充填采矿技术进行再利用,提高矿石的综合利用效率。
(3)地压控制:充填体具有较好的抗压性能,可以有效地减轻地压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冒顶现象。
充填体能够承担一部分地负荷,稳定地下工作环境,提高矿井的安全性。
(4)减少开采成本:充填采矿技术可以减少采空区的体积,降低挖掘和支护成本。
它也可以减少采矿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减少对地上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
(5)改善环境影响:充填材料可以有效地控制开采引起的地表塌陷和地面沉降问题,改善地表环境。
它还可以防止废石和废渣的外露,减少对水源和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风险。
总之,条带膏体充填采矿技术通过适当的充填材料填补采空区,提高了回收率,减轻了地压,降低了成本,并改善了环境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条带采煤法的应用第一节概述条带采煤法早就应用到煤矿生产中了,国外,如英国、苏联、波兰等国,在建筑物下开采时,用条带采煤法均获得良好的效果。
我国自1957年以来,在抚顺、阜新、南桐、蛟河、鹤壁、淄博等矿区的建筑物下及铁路隧道下,用条带采煤法进行开采,同样也获得良好效果。
在不能搬迁又不便加固维修的密集建筑物下(如城镇、工厂、乡村)以及需要保护的文物古迹下采煤时,可采取适当的开采措施来保护建筑物。
面条带采煤法正是实现密集建筑物群下安全开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条带开采的类型条带采煤法(简称条采)属于局部开采,其实质是在开采范围内,沿一定的方向划分条带,采出一条,保留一条,相间排列。
依靠保留的条带煤柱支撑上复岩层的荷载,以控制岩层的运动,使地表移动变形保持在允许范围以内,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
1、走向条带与倾斜条带走向条带:沿煤层倾斜方向划分条带,条带煤柱沿走向留设,采出条带的采面沿走向推进。
一般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小的缓倾斜煤层,倾角大时,走向条带煤柱稳定性较差。
倾斜条带:沿煤层走向划分条带。
条带煤柱沿倾斜方向留设,在缓倾斜及倾斜煤层中,采出条带的采煤工作面可以沿走向方向推进,在近水平煤层中,也可以沿倾斜方向推进。
在设计条带开采时,除根据上述煤层赋存条件确定采用走向条带或倾斜条带外,还可以从走向条带与倾斜条带的巷道工程量构成加以分析。
图8-1所示相当于一个开采块段,令其走向长度为D3,倾斜长度为D1,留设宽a,采宽为b,而且D3和D1除以(a+b)都得以整数,则两者的工程量对比如下表所示。
图8-1 走向条带与倾斜条带工程量构成条带布置方式巷道工程量对比表从上表可以看出,倾斜条带开切眼工程量为走向条带的D3/b倍,而其顺槽的工程量为走向条带的(a+b)/D1。
通过比较,可知得D1/(a+b)≥2时,走向条带工程量总是大于倾斜条带的工程量,但是走向条带采煤法又具有搬家次数少的优点,所以确定哪种方法,要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工程量大小,采掘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2、冒落条带开采与充填条带开采这是以采空区顶板管理方法划分的,采空区的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冒落时称为冒落条带开采,这是指的在所留设的煤柱之间顶板的冒落,有时顶板坚硬,根本不冒落,但也未采取其它措施,也称为冒落条带开采。
冒落条带开采一般适用于薄及中厚煤层。
采空区的顶板管理方法为全部充填时称为充填条带开采,充填条采一般适用倾角较大的厚煤层。
充填条带开采可以减少地表移动和变形,但工艺复杂,成本增加,面冒落条带开采工艺简单。
二、条带开采的特点条带采煤法有其特定含义,不能与刀柱法和倾斜长壁法相混淆,虽然刀柱法也在采空区每隔一段距离留设煤柱,但主要是为了管理难于冒落的坚硬顶板,倾斜长壁采煤灶台属于巷道布置方法的改变。
它们都不是专门为了减少与控制地表移动与变形的,面条带采煤法确是为此目的,因此关于条带煤柱的留设,专门有一套设计计算的方法。
条带采煤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地表移动变形小:由于条带煤柱支撑上复岩层的荷载,控制了上复岩层的运动,因此地表的移动变形较小,也就是下沉系数q变小,比如一般冒落全采时,地表最大下沉值为开采厚度的70~90%(q=0.7~0.9)。
充填全采时为5~22%,甚至还大些,而冒落条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为采厚的5~15%,一般为8~10%。
充填条采时为1~5%。
同时条采其它系数,如拐点平移距,主要影响角正切等均比全采时小。
2、采煤活动对围岩破坏大大削弱:由上述可知,煤柱支撑上复岩层使其移动破坏减弱,因此上复岩层的破裂带高度可降低,这无疑对水体下采煤是有益的,另一方面矿山压力对底板岩层的破坏也会减弱,特别是在采宽小于30m时,采面很少出现老顶来压现象,因此矿压较小,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底板岩溶水突出。
3、回采率低:为保证所留设煤柱能承受上复岩层的荷载,以避免因煤柱总体留得不够而造成上复岩层大面积来压的情况发生,根据经验,所留煤柱的总面积不得小于开采范围总面积的30%。
因此除设计合理的采宽、留宽外,还应满足损失率不得小于30%,即采出率不得超过70%的要求。
条采的回收率比全采约低20%左右,但是条采的煤炭属于呆滞储量,虽然增加一些煤炭损失,但仍可将呆滞储量的65~70%采出,同时还保护地面建筑物,或者减少了上复水体溃入井下及底板突水的危险,所以从总体上讲,条采是有利的,它是三下一上压煤开采的主要开采方法之一。
用条采法开采薄煤层时巷道压力小,护巷煤柱的尺寸可以缩小,并可以利用一部分护巷煤柱或断层煤柱充当条带保护煤柱,以提高条采的回收率。
条采与全采相比有采煤工作面搬家次数多,掘进效率高等不足之处,但是如果组织得好,其产量相差也不会太多。
第二节条带煤柱的留设原则条带采煤法应用效果的好坏,与煤柱的留设是否合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条带煤柱的合理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一、留设条带煤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采出条带的宽度条带采煤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采后地表不能出现波浪起伏,而是呈现单一平缓的下沉盆地,确定采出条带宽度b的原则就是保证满足上述要求。
采宽b的确定与采深有关,国内外开采实践与有限元计算表明,当b<H/3时,地表即可不出现波浪起伏的移动变形。
具体确定时可根据矿区实采经验选取,或通过有限元计算决定。
一般当H/10≤b≤H/4可满足要求。
在具体确定b值时,还应考虑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及周期来压步距。
如果采宽不十分大时,应考虑b不超过初次来压步距,在初次来压前就结束工作面,以有利于顶板管理;如果采宽较大时,b不超过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步距之和,以保证周期来压之前结束工作面,尽量避免刚发生过周期来压,就结束工作面。
2、保留的条带煤柱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便有效地支撑上覆岩层,这就要求留宽a要足够大,煤柱要有核区。
有核区的煤柱稳定性高,无核区的煤柱稳定性差。
为了弄清核区的概念,需要了解承载煤柱应力的分布情况,有限元计算表明,条采后条带煤柱上的应力分布如图8-2所示:图8-2 煤柱应力分布上图表示,承载煤柱上的应力分布为:在近边界处应力集中而达到峰值∧σ,而煤柱中部应力较低,平均值为-σ。
从煤柱边缘到应力升高这一段煤体受集中应力作用而被压缩,当超过屈服点时,煤体破坏而卸载,并向采空区有一定量的“流动”,这个区域叫屈服带。
应力升高区里边的煤体,其应力没有超过屈服点,大体符合弹性法则。
这个区域被“屈服带”包围,并受其约束,帮称为“煤柱核区”。
具有核区的煤柱在承载时呈弹性压缩,因而可以支撑上覆岩层而控制其移动;煤柱无核区时,煤柱易被压垮,而使地表急速下沉变形,一般都应使煤柱存在核区。
当a≥0.01mH时就存在核区[m为煤厚,H为采深],称之为宽煤柱;当a<0.01mH时升核区不存在,称为窄煤柱。
一般条带开采所留煤柱,为宽煤柱。
保留条带煤柱按其形状,可分为长煤柱,矩形煤柱。
长煤柱是沿走向或倾斜所留设的完整煤柱,矩形煤柱是在长煤柱中开有巷道,将煤柱切割成矩形。
确定保留条带煤柱宽度a的原则为,在该留宽下煤柱能承受的荷载应比煤柱实际承受的荷载大,这时煤柱的安全系数K>1,这表明煤柱是稳定的,在一般情况下,用K=1计算出条带煤柱的宽度已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计算煤柱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公式为:长煤柱)1092.4(413-⨯-=mH a H P γ吨/米矩形煤柱]1028.32)10)(92.4[426223--⨯+⨯+-=H m mH b a ab H P γ吨计算煤柱实际承受的荷载公式为:长煤柱⎥⎦⎤⎢⎣⎡⎪⎭⎫ ⎝⎛-+='6.0221b H b Ha P γ吨/米 矩形煤柱⎥⎦⎤⎢⎣⎡⎪⎭⎫ ⎝⎛-+='6.0222b H b Ha d P γ吨 式中:2,1P P 分别为长煤柱和矩形煤柱能承受的极限荷载值; 2,1''P P 分别为长煤柱和矩形煤柱实际承受有荷载值;d--为矩形煤柱的长度,ma--为煤柱的留宽, mb--为采出条带宽度, mγ--上覆岩层的容重,H--采深, mm--采厚, m现以K=1,即煤柱能承受荷载与煤柱实际承受荷载相等,导出计算保留条带宽度a 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设计时,大都按长煤柱计算,因为长煤柱稳定性较高,有时为了长壁工作面搬家方便,在工作面中部条带煤柱开一联络巷,计算时应按矩形煤柱计算。
矩形煤柱比长煤柱宽度相应较大。
长煤柱的留宽H b b mH a 6.331056.623-+⨯=- 米 矩形煤柱的留宽3262231056.66.31004.4331056.6---⨯--⨯-+⨯=mH d H db H m bd dmH a 米 在推导煤柱承载能力P 的公式中,要知道复岩容重和煤层等物理力学性质,我国部分矿区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参数列于下表,供参考:为了保证条带煤柱有足够的强度,还需要满足其宽高比的要求,一般认为采用冒落条带时m a 不应小于5,采用充填条带开采时宽高比不应小于2倍。
即:冒落条带时5≥ma 充填条带时2≥m a 上述所列确定a 的公式,是当所采的条带顶板容易冒落时的情况下适用,这时所保留的条带煤柱可以看成三向受力;在某些情况下,顶板特别坚硬,采空区顶板不冒落,此时就不能按三向受力状态来对待,应按单向受力状态计算保留条带煤柱的宽度,采出条带的宽度b 与三向受力状态时计算公式不相同。
要保证单向受力煤柱的强度及稳定性,要满足:()c ab a H σγ≤+ ∴S b a ac H =+≤σγ S---煤炭损失率 所以可推导计算单向受力煤柱的宽度aSbS a -=1 知道上复岩层的容重γ和煤的抗压强度c σ就可以求出煤炭损失率ScH S σγ≥ 计算出损失率S ,条带煤柱的留宽a 就容易计算了。
3、采出率及采宽、留宽的关系合理的采出率与采宽、留宽、采深、采厚、煤层和顶板岩层的力学性质等因素有关,根据条带开采的要求,一般采出率ρ为40~70%,损失率S 为60~30%。
即 %70~%40=+=ba b ρ %30~%60=+=ba a S 由此可见,采宽b 和留宽a 确定后,还应满足上式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就要对a 和b 适当调整,直到满足%70≤ρ为止,根据经验,采宽b 一般都大于留宽a 。
当采出率已确定,a和b可同步增大或减小。
当开采地质条件相同时,且采出率ρ已确定,可选用小尺寸的a和b,也可选用在尺寸的a和b。
选大的采宽和大的留宽可使煤柱受力后有效支撑面积大,从而提高煤柱稳定性,提高了安全度,也可提高生产效率,当然a和b的宽度都要满足它们各自的要求。
4、采空区处理方法与采深的关系条带开采采用充填法和管理顶板时,使煤柱处于比较理想的三向受力状态,提高了煤柱的抗压强度,大大增强了煤柱的稳定性。
用冒落条带法开采时,如果顶板坚硬,不易冒落,则只能按单向受力状态来处理,煤柱的强度和稳定性较差,要有效地支撑上复岩层的荷载,留宽a要大,而且采深H越大,煤炭采出率就减小,根据计算:如果煤的抗压强度cσ为200公斤/厘米2,H=500米时,采出率又接近40%,资源损失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