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精品教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精品教案

贵州省天赋中学201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在苏联的实践2、过程与方法:讲授法、探究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教学重点和难点】十月革命、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案【教学过程】一、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社会主义运动(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完成,欧美主要国家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同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弊端不断出现,并爆发了经济危机。

②欧美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9世纪30——40年代三大工人阶级独立运动的兴起,标志西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③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和19世纪人类三大优秀成果(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活动①1843年,马克思来到巴黎,主编《德法年鉴》。

这个时期通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研究,马克思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伟大转变。

1842年恩格斯来到曼彻斯特,对英国宪章运动进行研究,写成《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一书,逐步树立唯物主义历史世界观②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共同战斗的历程。

他们合作完成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③1848年2月,马恩发表了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社会发展规律、阶级斗争学说、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④1861年,马克思开始了《资本论》的写作,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这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概述内容提要:在人类刚刚跨人21 世纪之际,世界局势千变万化,动荡不安。

正确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展望新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19 世纪40 年代(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回顾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胜利到多国实践,从低谷中重新奋起再次显示出强大的活力这样四个发展时期。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繁荣发展现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1)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生产和市场的相互需求下,18世纪欧洲掀起了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

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带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欧洲主要国家的产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

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2)社会阶级基础资产阶级越是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是从其他阶级中得到补充。

小工业家、小商人、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纷纷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中来。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先后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

"这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显示了自己的伟大实力,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

它表明工人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辟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纪元"。

[2](3)、理论前提“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的材料和论据。

产生于17世纪下半叶而完成于19世纪初叶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为剩余价值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有益材料。

19世纪三大空想家的思想则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

四史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ppt课件

四史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党课ppt课件
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 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 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 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 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 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2021/7/2
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 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 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 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 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 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 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 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 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 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 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2021/7/2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挫折。

内容涵盖了社会主义从诞生到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在不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和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到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从而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社会主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一定的掌握。

但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挫折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不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和挑战的认识也相对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审视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和挑战,掌握社会主义的发展特点和挫折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和挑战。

2.难点:社会主义挫折的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教材和课外资料,自主探究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挫折。

2.合作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社会主义发展的原因和挫折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国家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尝试和挑战。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社会主义发展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2024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课外资料:有关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挫折的论文、报道、案例等。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ppt课件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ppt课件

数过万的共产党有36个,执政的共产党
有5个(中国、越南、老挝、朝鲜、古
巴),参政的共产党有17个。
31
西方国家的共产党
近些年来,共产党的情况在一些发
4
1、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阶段
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5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与《乌托邦》
康帕内拉与《太阳城》 6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摩莱里与《自然法典》
马布利与《福克翁谈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7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事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世 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 。
29
1、21世纪社会主义阵营的现状
21世纪,社会主义阵营仅存5个国家 欧洲:无 亚洲:中国、老挝、越南、朝鲜 美洲:古巴
30
2 、21世纪社会主义政党的现状
力量依然雄厚的共产党
事件: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 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 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史称“十月革命”。
16
※“十月革命”的意义
1、“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 苏维埃俄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理论付诸于 实践,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从而完成了社会主 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
12
1、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建 立
暴力革命——最基本的形式 无产阶级革命
和平过渡——可能的形式
13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社会主义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于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历程和挫折原因,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2.难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为案例,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2.史料:关于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发展与挫折的相关史料。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的發展与挫折。

2.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在苏联、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使用和任务《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及新变化,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以更深刻的视角理解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强化共产主义世界观。

基本要求是:1、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2、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3、灵活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完整理解其科学的内涵;4、能初步运用社会主义新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观察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2、教学方法:①文本解读法。

对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以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依据,力争传授给学生完整准确的基本观点;②故事穿插法。

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活生生的现实事例和现象;③存疑追问法。

尽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从问题入手,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四、教材和课时安排1、教材:采用李刚、陈勤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做教材。

2、课时:本课程大致安排60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

第一章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开辟学生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视角,并宏观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基本任务和内在要求。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①资本主义首先主导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③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2、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①资本主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正与平等〃;②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正与平等;③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3、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②解放、发展生产力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4、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①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发展的体系;②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三、本章难点①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②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二章社会主义的萌芽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社会主义萌芽的概况,从历史发生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PPT课件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 PPT课件
事件:1917年3月8日,列宁领导的布尔 什维克党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 争,并发动彼得格勒工人进行大罢工, 推翻了封建沙皇政府,史称“二月革 命”。
(3)、俄国十月革命
背景:“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 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 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事件: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布尔什维 克党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群众,通 过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史称“十月革命”。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也标志着社会主 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从而完成了社会 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思考: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 会主义有什么不同?
空想社会主义
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 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 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 经济根源;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 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 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 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 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背景: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许 多社会主义国家开始面临内外交困的紧张局面。 内部经济建设跟不上去,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 外部收到苏联的强制压迫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封 锁,社会各种矛盾开始激化。
事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世 界政治格局趋于多极化 。
东欧八国:南罗斯马拉尼夫亚、、阿波尔兰、巴捷尼克亚斯、保洛加伐利克亚、匈、
牙利、民主德国
社会主义阵营
亚洲六国:中国、老挝、越南、朝鲜、蒙古、柬埔 寨
拉美一国:古巴
1944年,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领导 下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中华 人民共和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使用和任务《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及新变化,理解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加深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关于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知识,以更深刻的视角理解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强化共产主义世界观。

基本要求是:1、系统掌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2、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3、灵活掌握当代社会主义出现的新理论和新观点,完整理解其科学的内涵;4、"能初步运用社会主义新论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观察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三、教学原则和方法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2、教学方法:①文本解读法。

对一些基本理论的讲解以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为依据,力争传授给学生完整准确的基本观点;②故事穿插法。

为了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在理论讲解中,穿插一些活生生的现实事例和现象;③存疑追问法。

尽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从问题入手,通过师生双向交流,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

四、教材和课时安排1、教材:采用李刚、陈勤等主编的《社会主义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做教材。

2、课时:本课程大致安排60 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

第一章重新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开辟学生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视角,并宏观地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基本任务和内在要求。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①资本主义首先主导了世界现代化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③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2、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①资本主义、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西方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公正与平等”;②建立在幸福基础上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公正与平等;③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不懈追求的理想和价值目标;3、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①解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②解放、发展生产力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4、"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①社会主义是开放与发展的体系;②开放与发展是社会主义长葆活力的内在要求;三、本章难点①社会主义是人类现代文明的产物;②公正与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第二章社会主义的萌芽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社会主义萌芽的概况,从历史发生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基本要点1、西欧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概览①16~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②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③19 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2、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空想①“天下大同”思想;②“大同理想”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③“大同理想”的空想性;3、空想社会主义的实验①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实验及意义;②毛泽东的乌托邦新村实验及意义;三、本章难点1、空想社会主义实验失败的深层原因;2、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意义。

第三章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及大致过程。

二、基本要点1、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基本特征;②现代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2、马克思、恩格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①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②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过程;a、马恩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初探索;b、马恩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发展①《资本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科学论证;②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发展;③提出共产主义社会两个发展阶段的理论;④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创立过程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三、本章难点1、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新发展。

第四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实践的大致发展过程和阶段,明白各个阶段展现不同特点的背景和原因。

二、"基本要点1、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空移位:列宁“一国胜利论”与“薄弱环节首先突破论”的提出;②列宁“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2、从西欧细流到全球洪波:20 世纪社会主义在全球的实践① 社会主义成为激荡全球的洪波;② 社会主义对制度创新的追求;③社会主义的重大失误和挫折;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①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②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20 年探索;4、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兴亡①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② 斯大林模式的的基本特征;③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与危机;三、本章难点1、社会主义对制度创新的追求;2、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兴亡。

第五章社会主义在挫折中奋起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社会主义何以难再维继,正确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二、基本要点1、寻求变革:席卷全球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①改革的缘由;a、改革的必然性;b、旧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c、社会主义面临着资本主义严峻挑战;②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历程和特点;a、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b、匈牙利的“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c、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d、苏联的改革;③中国的改革——可贵的第一步。

2、苏东剧变: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衰亡①苏东剧变的阶段和方式;②苏东剧变的主要原因;a、传统体制的局限性;b、旧体制弊病积重难返;c、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苏东剧变的催化剂;d、苏联霸权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不良影响;3、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飞跃①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创建了新的社会主义体制,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的现实意义;a、低潮中的亮点,不倒的社会主义旗帜;b、突破传统模式,使社会主义在新的实践中获得生机和活力;c、融入人类文明主流,极具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4、历史并未终结:社会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①理论的创新与发展;a、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b、正确认识资本主义;c、正确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②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a、我中有你——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因素;b、你中有我——社会主义某些因素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发展;三、本章难点1、传统社会主义衰亡的原因;2、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新现象。

第六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导向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道路;明白中国社会主义式的现代化是一条异于西方现代化的新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导向。

二、基本要点1、别无选择: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新解读①中国现代化需要一个强政府来主导和推动;②资产阶级不能创造出中国现代化所需要的强政府;③以社会主义作为基本导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出中国现代化所需要求的强政府;2、"不容置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①社会主义是中国“晚发外生型”现代化的第一选择;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③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在当代中国的成功结合;3、另辟新路:社会主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指导意义;三、本章难点1、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第七章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二、基本要点1、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2、本质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起点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新的道路设计①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内在要求;②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现代化不容置疑的特殊要求和约束条件;③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a、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现代文明主流。

三、本章难点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新道路的设计。

第八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为何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基本要点1、计划经济体制何以不能长期维系①“计划”还是“指令”② 弊端2、市场经济是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普世”道路①经济效率最大化的涵义、实现条件;② 计划经济在经济效率实现条件上的不足;③市场经济与经济效率;3、社会主义必须搞市场经济4、复兴社会主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验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概述;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措施;三、本章难点1、计划经济体制何以不能长期维系;2、计划与市场优劣比较。

第九章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加深对民主与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解与认识,并对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有一定了解。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2、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①传统政治体制的一些弊端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②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民主制度;3、依法治国是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前提①依法治国的涵义;②依法治国的一些措施;4、自由、民主、人权: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① 自由、民主、人权的科学内涵;②自由、民主、人权的辩证关系;③自由、民主、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三、本章难点1、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由之路;2、自由、民主、人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第十章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关系,明白我们何以奉行“独立自主”及苏东剧变的民族问题缘由。

二、基本要点1、社会主义是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①国际主义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② 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内在的一致性;③社会主义是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体;2、民族问题失误:苏东剧变的缘由①苏联民族概况和民族问题的由来;②民族问题失误与苏联解体;③苏联模式与东欧剧变;3、独立自主:中国社会主义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之一① 独立自主——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②独立自主是坚持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③独立自主是中国社会主义走向未来的基石;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三、本章难点1、社会主义是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2、民族问题失误与苏工业区剧变;3、苏联模式与东欧剧变。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是开放发展的科学体系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