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命题典型例题

四种命题典型例题
四种命题典型例题

四种命题·典型例题

能力素质

例命题“若=,则与成反比例关系”的否命题是1 y x y k x

[ ]

A y x y

B y kx x y

C x y y .若≠

,则与成正比例关系.若≠,则与成反比例关系.若与不成反比例关系,则≠k x

k x

D y x y .若≠,则与不成反比例关系k x

分析 条件及结论同时否定,位置不变.

答 选D .

例2 设原命题为:“对顶角相等”,把它写成“若p 则q ”形式为________.它的逆命题为________,否命题为________,逆否命题为________.

分析 只要确定了“p ”和“q ”,则四种命题形式都好写了.

解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两个角相等;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是对顶点,则这两个角不相等;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例3 “若P ={x |x|<1},则0∈P ”的等价命题是________.

分析 等价命题可以是多个,我们这里是确定命题的逆否命题.

解原命题的等价命题可以是其逆否命题,所以填“若,则 0P p ≠{x||x|<1}”

例4 分别写出命题“若x 2+y 2=0,则x 、y 全为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分析 根据命题的四种形式的结构确定.

解 逆命题:若x 、y 全为0,则x 2+y 2=0;

否命题:若x 2+y 2≠0,则x ,y 不全为0;

逆否命题:若x 、y 不全为0,则x 2+y 2≠0.

说明:“x 、y 全为0”的否定不要写成“x 、y 全不为0”,应当是“x ,y

不全为0”,这要特别小心.

例5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b≤-1,则方程x2-2bx+b2+b=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A B B A B

④“若∪=,则”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是

[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分析应用相应知识分别验证.

解写出相应命题并判定真假

①“若x,y互为倒数,则xy=1”为真命题;

②“不相似三角形周长不相等”为假命题;

③“若方程x2-2bx+b2+b=0没有实根,则b>-1”为真命题;

选C.

点击思维

例6 以下列命题为原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①内接于圆的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②已知a、b、c、d是实数,若a=b,c=d,则a+c=b+d;

分析首先应当把原命题改写成“若p则q”形式,再设法构造其余的三种形式命题.

解对①:原命题:“若四边形内接于圆,则它的对角互补”;

逆命题:“若四边形对角互补,则它必内接于某圆”;

否命题:“若四边形不内接于圆,则它的对角不互补”;

逆否命题:“若四边形的对角不互补,则它不内接于圆”.

对②:原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b,c=d,则a+c=b+d”,其中“已知a、b、c、d是实数”是大前提,“a=b,c=d”是条件,“a+c =b+d”是结论.所以:

逆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c=b+d,则a=b,c=d”;

否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b或c≠d,则a+c≠b+d”(注意“a=b,c=d”的否定是“a≠b或c≠d”只需要至少有一个不等即可);

逆否命题:“已知a、b、c、d是实数,若a+c≠b+d则a≠b或c≠d”.逆否命题还可以写成:“已知a、b、c、d是实数,若a+c≠b+d则a=b,c=d两个等式至少有一个不成立”

说明:要注意大前题的处理.试一试:写出命题“当c>0时,若a>b,则ac>bc”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分别判定其真假.

例7 已知下列三个方程:x 2+4ax -4a +3=0,x 2+(a -1)x +a 2=0,x 2+2ax -2a =0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分析 如果从正面分类讨论情况要复杂的多,而利用补集的思想(也含有反证法的思想)来求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根的a 范围比较简单.

解由--<--<+<得 16a 4(34a)0(a 1)4a 04a 8a 0

2222?????

说明:利用补集思想,体现了思维的逆向性.

学科渗透

例8 分别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①>时,-+=无实根;m mx x 10214

②当abc =0时,a =0或b =0或c =0.

分析 改造原命题成“若p 则q 形式”再分别写出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在判定各种形式命题的真假时要注意利用等价命题的原理和规律.

解①原命题:“若>,则-+=无实根”,是真 m mx x 10214

命题;

逆命题:“若-+=无实根,则>”,是真命题;否命题:“若≤,则-+=有实根”,是真命题;逆否命题:“若-+=有实根,则≤”,是真命题.mx x 10m m mx x 10mx x 10m 22214

14

14

②原命题;“若abc =0,则a =0或b =0或c =0”,是真命题;

逆命题:“若a =0或b =0或c =0,则abc =0”是真命题;

否命题:“若abc ≠0,则a ≠0且b ≠0且c ≠0”,是真命题;(注意:“a =0或b =0或c =0”的否定形式是“a ≠0且b ≠0且c ≠0”

逆否命题:“若a ≠0且b ≠0且c ≠0,则abc ≠0”,是真命题.

说明:判定四种形式命题的真假可以借助互为逆否命题的等价性.

例若、、均为实数,且=-+π,=-+π,=-+π,求证:、、中至少有一个大于.9 a b c a x 2y b y 2z c z 2x a b c 022223

6

分析 如果直接从条件推证,方向不明,过程不可预测,较难,可以使用反证法.

解 设a 、b 、c 都不大于0,即a ≤0,b ≤0,c ≤0,则有a +b +c ≤0,而 a b c (x 2y )(y 2z )(z 2x )222++=-+π+-+π+-+π236 =(x 2-2x)+(y 2-2y)+(z 2-2z)+π

=(x -1)2+(y -1)2+(z -1)2+(π-3)

∴ a +b +c >0这与a +b +c ≤0矛盾.

因此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说明:如下表,我们给出一些常见词语的否定.

相似三角形基本知识点+经典例题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与经典题型 知识点1 有关相似形的概念 (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是相似三角形. (2)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 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系数). 知识点2 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1)如果选用同一单位量得两条线段b a ,的长度分别为n m ,,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n m b a =,或写成n m b a ::=.注:在求线段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 (2)在四条线段d c b a ,,,中,如果b a 和的比等于d c 和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d c b a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①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如果说 a 是 d c b ,,的第四比例项,那么应得比例式为: a d c b =.② ()a c a b c d b d ==在比例式::中, a 、d 叫比例外项, b 、 c 叫比例内项, a 、c 叫比 例前项,b 、d 叫比例后项,d 叫第四比例项,如果,即 a b b d =::那么b 叫做a 、d 的比例中项, 此时有2b ad =。 (3)黄金分割:把线段AB 分成两条线段)(,BC AC BC AC >,且使AC 是BC AB 和的比例中项,即2AC AB BC =?,叫做把线段AB 黄金分割,点C 叫做线段AB 的 黄金分割点,其中AB AC 215-= ≈0.618AB .即AC BC AB AC == 简记为: 1 2 长短== 全长 注:黄金三角形:顶角是360 的等腰三角形。黄金矩形:宽与长的比等于 黄金数的矩形 知识点3 比例的性质(注意性质立的条件:分母不能为0) (1) 基本性质: ①bc ad d c b a =?=::;②2::a b b c b a c =?=?.

集合与命题专题-历年上海高考真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数学试卷(理工农医类) 1.设全集U R =.若集合{}1,2,3,4A =,{} 23x x B =≤≤,则U A B= e . 15.设1z ,2C z ∈,则“1z 、2z 中至少有一个数是虚数”是“12z z -是虚数”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数学试卷(理工农医类) 11.已知互异的复数a,b 满足ab ≠0,集合{a,b}={2a ,2 b },则a+b= 。 15.设R b a ∈,,则“4>+b a ”是“2,2>>b a 且”的( )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数学试卷(理工农医类) 16.钱大姐常说“便宜没好货”,她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便宜”是“好货”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数学试卷(理) 2.若集合}012|{>+=x x A ,}2|1||{<-=x x B ,则=B A 。

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数学试卷(理) 2. 若全集U R =,集合{1}{|0}A x x x x =≥≤ ,则U C A =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数学(理科) 14.以集合U={}a b c d ,,,的子集中选出4个不同的子集,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a 、b 都要选出;(2)对选出的任意两个子集A 和B ,必有A B B A ??或,那么共有 种不同的选法。 15.“()24x k k Z π π=+∈”是“tan 1x =”成立的 [答](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数学(理科) 1. 已知集合{}|1A x x =≤,{}|B x x a =≥,且A B R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22≤≤-a 是“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012 =++ax x 有虚根”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人教a版数学【选修1-1】作业:1.1.2四种命题(含答案)

1.1.2四种命题 课时目标 1.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2.认识四种命题的结构,会对命题进行转换. 1.四种命题的概念: (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______________,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的结构: 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綈p,綈q分别表示p和q的否定,四种形式就是: 原命题:若p成立,则q成立.即“若p,则q”. 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若q,则p”. 否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若綈p,则綈q”. 逆否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若綈q,则綈p”. 一、选择题 1.命题“若a>-3,则a>-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2.命题“若A∩B=A,则A?B”的逆否命题是() A.若A∪B≠A,则A?B B.若A∩B≠A,则A?B C.若A?B,则A∩B≠A D.若A?B,则A∩B≠A 3.对于命题“若数列{a n}是等比数列,则a n≠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 B.它的否命题是真命题 C.它的逆否命题是假命题 D.它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4.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b≤-1,则方程x2-2bx+b2+b=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 其中的真命题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命题“当AB=AC时,△ABC为等腰三角形”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4 B.3 C.2 D.0

数学教学课件4.1 定义与命题(含答案)

4.1 定义与命题 第1课时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若a<0,b<0,则ab>0 B.用三角板画一个60°的角 C.用等号连接两个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D.两个相反数的和为0 2.下列命题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①同角的余角相等; ②不相等的角是对 顶角;③互余的两 角都小于45°;? ④不相交的直线叫 平行线. A.0 B.1 C.2 D.3 3.写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 结论. (1)有两边及其夹角 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同位角相等,两 直线平行; (3)若x y a a ,则x=y . ◆综合应用 4.将下列命题写成“如 果……那么……”的形式, 并指出它的条件和结论.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相等; (2)平行线的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 5.把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填入下表: (1)如果x=0,那么xy=0; (2)大于90°的角是钝角; (3)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6.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两个锐角的和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3)两个负数的积是一个负数; (4)若x=2,则x+1>2.

答案: 1.B 2.D 3~5.略 6.(1)(2)(3)是假命题,(4)是真命题理由略. 4.1 定义与命题 第2课时 1.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若a=b,b=c,则a=c B.若a2=b2,则a=b C.若a>b,b>c,则a>c D.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B.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C.所有等边三角形都相似D.所有的矩形都相似 3.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题分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典型例习题 一、经典例题精讲 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 例1.在ABC ?中,90C ∠=?.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 222a b c += 解:⑴2210AB AC BC =+= ⑵228BC AB AC =-= 题型二:利用勾股定理测量长度 例题1 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米? 解析:这是一道大家熟知的典型的“知二求一”的题。把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后,.已 知斜边长和一条直角边长,求另外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 根据勾股定理AC 2+BC 2=AB 2, 即AC2+92=152,所以AC 2 =144,所以AC=12. 例题2 如图(8),水池中离岸边D 点1.5米的C 处,直立长着一根芦苇,出水部分B C的长是0.5米,把芦苇拉到岸边,它的顶端B 恰好落到D 点,并求水池的深度AC. 解析:同例题1一样,先将实物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如图 2. 由题意可知△AC D中,∠ACD=90°,在Rt △ACD 中,只知道CD =1.5,这是典型的利用勾股定理“知二求一”的类型。 标准解题步骤如下(仅供参考): 解:如图2,根据勾股定理,AC 2+CD 2=A D2 设水深AC= x 米,那么AD =A B=AC+CB =x +0.5 x2+1.52=( x +0.5)2 解之得x =2. 故水深为2米. 题型三:勾股定理和逆定理并用—— 例题3 如图3,正方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中点,F 是AB 上一点,且AB FB 4 1= 那么△DEF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C B D A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点归纳: 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 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5)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6)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①以上各种判定均适用。 ②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③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 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如图,Rt△ABC中,∠BAC=90°,AD是斜边BC上的高, 则有射影定理如下: (1)(AD)2=BD·DC,(2)(AB)2=BD·BC , (3)(AC)2=CD·BC 。 注:由上述射影定理还可以证明勾股定理。即(AB)2+(AC)2=(BC)2。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AD ⊥BC 于D ,CG ‖AB ,BG 分别交AD ,AC 于E 、 F ,求证:BE2=EF·EG 证明:如图,连结EC ,∵AB =AC ,AD ⊥BC , ∴∠ABC =∠ACB ,AD 垂直平分BC ∴BE =EC ,∠1=∠2,∴∠ABC-∠1=∠ACB-∠2, 即∠3=∠4,又CG ∥AB ,∴∠G =∠3,∴∠4=∠G 又∵∠CEG =∠CEF ,∴△CEF ∽△GEC ,∴EG CE =CE EF ∴EC 2 =EG· EF,故EB 2 =EF·EG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必须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来得到证明.而其中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E=EC ,把原来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BE ,EF ,EC 转换到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中是证明本题的关键。 例2 已知:如图,AD 是Rt △ABC 斜BC 上的高,E 是AC 的中点,ED 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F ,求证:BA FB =AC FD 证法一:如图,在Rt △ABC 中,∵∠BAC =Rt ∠,AD ⊥BC , ∴∠3=∠C ,又E 是Rt △ADC 的斜边AC 上的中点, ∴ED=21 AC =EC ,∴∠2=∠C ,又∠1=∠2,∴∠1=∠3, ∴∠DFB =∠AFD ,∴△DFB ∽△AFD ,∴FD FB =AD BD (1) 又AD 是Rt △ABC 的斜边BC 上的高,∴Rt △ABD ∽Rt △CAD ,∴AD BD =AC BA (2) 由(1)(2)两式得FD FB =AC BA ,故BA FB =AC FD 证法二:过点A 作AG ∥EF 交CB 延长线于点G ,则BA FB =AG FD (1) ∵E 是AC 的中点,ED ∥AC ,∴D 是GC 的中点,又AD ⊥GC ,∴AD 是线段GC 的垂直平分线,∴AG =AC (2) 由(1)(2)两式得:BA FB =AC FD ,证毕。 【解题技巧点拨】 本题证法中,通过连续两次证明三角形相似,得到相应的比例式,然后通过中间比“AD BD ”过渡,使问题得证,证法 二中是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判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判定与性质使问题得证.

高一数学集合典型例题、经典例题

《集合》常考题型 题型一、集合元素的意义+互异性 例.设集合 {0} 例.已知A ={2,4,a 3-2a 2-a +7},B ={1,a +3,a 2-2a +2,a 3+a 2+3a +7},且A ∩B ={2,5},则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A∩B={2,5},∴5∈A. ∴a 3-2a 2-a +7=5解得a =±1或a =2. ①若a =-1,则B ={1,2,5,4},则A∩B={2,4,5},与已知矛盾,舍去. ②若a =1,则B ={1,4,1,12}不成立,舍去. ③若a =2,则B ={1,5,2,25}符合题意.则A ∪B ={1,2,4,5,25}. 题型二、空集的特殊性 例.已知集合{}{}25,121A x x B x m x m =-<≤=-+≤≤-,且BA ,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例.已知集合{}R x x ax x A ∈=++=,012,{} 0≥=x x B ,且φ=B A I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0a =时,{|10,}{1}A x x x R =+=∈=-,此时{|0}A x x ≥=ΦI ; ②当0a ≠时,{|0}A x x ≥=ΦQ I ,A ∴=Φ或关于x 的方程2 10ax x ++=的根均为负数. (1)当A =Φ时,关于x 的方程210ax x ++=无实数根, 140a ?=-<,所以14a > . (2)当关于x 的方程210ax x ++=的根均为负数时, 12121401010a x x a x x a ???=-≥??+=-?? 140a a ?≤?????>?104a <≤.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a a ≥. 题型三、集和的运算 例.设集合S ={x |x >5或x <-1},T ={x |a

课题:定义与命题(一)

课题:定义与命题(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含义并了解给一些名称下定义的常用方法; 2.让学生了解命题的含义; 3.让学生掌握命题的结构,能够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4.让学生了解类比的思维方法; 过程性目标: 5.让学生经历术语定义产生的过程,在通过类比、完成填空的过程中培养自学的水平;6.让学生经历“命题”这个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进一步了解命题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区分“命题”与“准确的命题(真命题)”; 2.理解命题的结构,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学生活动的组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发现探究小组合作主体性讲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引入新课 创设“幸运52”的场景组织学生活动。 (第一关:幸运抢答) 在老师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数学名词。 例如: 它是一种方程; 它是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它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 (答案:一元一次方程) (引入定义) (设计说明:用“幸运52”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及早融入课堂,积极思考,也作为本节课的一个贯穿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初步经历给名词下定义时候逐步明确的过程,最终清楚的表述就是名词的定义。) 二、探究一些名词的定义产生过程 定义:一般地,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意义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例如: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是“数轴”的定义; (2)“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图形”是“全等图形”的定义。 学生活动一:(小组活动) 如何给术语下定义: 学生单独学习一段材料,小组共同作答。 阅读材料: 1.选出下列图形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 ) (B ) (C ) (D ) 选C ,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三角形。 不同点:C 选项没有直角,而其余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由此把A 、B 、D 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直角三角形”。 定义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填空作答: 2.选出下列式子中与众不同的一个。 (A )0122=++x x (B )532=+ (C )a a a 2223 -=-+ (D )t t 53=- 选( ),原因如下: 共同点:都是 不同点: 由此把 选项归为一类,叫做“ ”。 定义为: 的 叫做 。 3.请设计一个类似的问题,要求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小结:请同学谈体会,如何给名词下定义。 (设计说明: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自学的水平,让学生经历给名词下定义的过程。为了真正做到有效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考虑了以下问题:a.把活动的设计成左右的对比模式,让学生有意识地根据学习材料实行类比的思考;b.让学生在实行讨论之前先实行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与别人交换意见,产生思维的碰撞,以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三、了解命题的含义并学会判断句子是否是命题 定义作为判别标准,能够产生很多判断。 如:“1=x 是方程。”、“正方形四边相等。”等等

(完整版)勾股定理典型例题详解及练习(附答案)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或勾股定理逆定理 例1: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 CD EF、GH四条线段, 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 A.CD、EF、 GH C. AB、CD GH B.AB、EF、GH D. AB、CD EF 愿路分乐屮 1)題意分析’本题考查幻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亠 2)解題思器;可利用勾脸定理直接求出各边长,再试行判断?』 解答过整屮 在取DEAF中,Af=l, AE=2,根据勾股定理,得昇 EF = Q抡於十£尸° = Q +F二艮 同理HE = 2百* QH. = 1 CD = 2^5 计算发现W十◎血尸=(鸥31即血+曲=GH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宦理得到UAAE、EF\ GH为辺的三角形是直毎三角形.故选B. * 縮題后KJ思专:* 1.勾股定理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而不适用于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因此」辭题时一宦妾认真分析题目所蛤■条件■,看是否可用勾股定理来解口* 2.在运用勾股左理时,要正确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不要习惯性地认为就是斜 迫而“固执”地运用公式川二/十就其实,同样是S6

"不一罡就等于餌,疋不一罡就昱斜辺,KABC不一定就是直角三祐

3.直角三第形的判定条件与勾股定理是互逆的.区别在于勾股定理的运用是一个从 卅形s—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到懺 y =沖十沪)的过程,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是一 ①从嗦(一个三角形的三辺满足X二护+酹的条件)到偲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过 程.a 4?在应用勾股定理解题叭聲全面地琴虑间题.注意m题中存在的多种可能性,遊免漏辭.初 例玉如圏,有一块直角三角形?椀屈U,两直角迫4CM5沁丸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绘AD折蠡便它落在斜边AB上.且点C落到点E处, 则切等于(、* C/) "禎 B. 3cm G-Icni n題童分析,本题着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刎 :)解龜思路;車题若直接在△MQ中运用勾股定理是无法求得仞的长的,因为貝知遒一条边卫0的长,由题意可知,AACD和心迓门关于直线KQ对称.因而^ACD^hAED ?进一歩则有应RUm CZAED ED 丄AB,设UD=E2>黄泱,则在Rt A ABO中,由勾股定 理可得^=^(^+^=^83=100,得AB=10cm,在松迟DE 中,W ClO-fl)2= d驚解得尸 九4 解龜后的思琴尸 勾股定理说到底是一个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所以,在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时常通过解方程来解决。勾股定理表达式中有三个量,如果条件中只有一个已知量,必须设法求出另一个量或求出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这一点是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时需要明确的思路。 方程的思想:通过列方程(组)解决问题,如: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求线段的长度或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利用勾股定理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 决问题等。 例3:一场罕见的大风过后,学校那棵老杨树折断在地,此刻,张老师正和占 明、清华、绣亚、冠华在楼上凭栏远眺。 清华开口说道:“老师,那棵树看起来挺高的。” “是啊,有10米高呢,现在被风拦腰刮断,可惜呀!” “但站立的一段似乎也不矮,有四五米高吧。”冠华兴致勃勃地说。 张老师心有所动,他说:“刚才我跑过时用脚步量了一下,发现树尖距离树根恰好3米,你们能求出杨树站立的那一段的高度吗?” 占明想了想说:“树根、树尖、折断处三点依次相连后构成一个直角三角

(完整版)相似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

相似三角形 ——相似直角三角形及射影定理 【知识要点】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 (2)Rt△ABC中,∠C=90o,则2+ 2= 2 (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长等于 (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5)有一个锐角为30o的直角三角形,30o所对的直角边长等于,且三边长的比值为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只能用于选择填空题)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双垂直型: Rt△ABC中,∠C=90o,CD⊥AB于D,则 ①∽∽ ②射影定理: CD2= ·AC2= ·BC2= · 【常规题型】 1、已知:如图,△ABC中,∠ACB=90°,CD⊥AB于D,S△ABC=20,AB=10。求AD、BD的长. 2、已知,△ABC中,∠ACB=90°,CD⊥AB于D。(1)若AD=8,BD=2,求AC的长。(2)若AC=12,BC=16,求CD、AD的长。 B A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在△ABC 中,∠ACB=90°,AM 是BC 边的中线,CN ⊥AM 于N 点,连接BN ,求证:BM 2=MN ·AM 。 例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ADC=90o,DF ⊥AC 于E ,且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F ,与BC 相交于G 。求证:AD 2=AB ·AF 例3.(1)已知ABC ?中,?=∠90ACB ,AB CD ⊥,垂足为D ,DE 、DF 分别是BDC ADC ??和的 高,这时CAB DEF ??和是否相似? 【拓展练习】 1、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高,BE ⊥AB ,AE 交BC 于点F ,AB ·AC=AD ·AE 。求证:△BEF ∽△ACF A B A B C N D C

高考集合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集合 一.【课标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命题走向】 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 预测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具体 三.【要点精讲】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记作A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 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Φ,ΦS C =S 4.交集与并集:

高二数学选修1、1-1-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1.1.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一、选择题 1.(2009·重庆文,2)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A.“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B.“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C.“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D.“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答案] B [解析]考查命题与它的逆命题之间的关系. 原命题与它的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故选B. 2.命题“若a=5,则a2=25”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假命题是() A.原命题、否命题 B.原命题、逆命题 C.原命题、逆否命题 D.逆命题、否命题 [答案] D [解析]∵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为假, ∴逆否命题为真,否命题为假. 3.命题“若A∪B=A,则A∩B=B”的否命题是() A.若A∪B≠A,则A∩B≠B B.若A∩B=B,则A∪B=A C.若A∩B≠B,则A∪B≠A D.若A∪B≠A,则A∩B=B [答案] A [解析]否命题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故选A. 4.若命题p的否命题为r,命题r的逆命题为s,p的逆命题为t,则s是t的() A.逆否命题B.逆命题 C.否命题D.原命题 [答案] C [解析]特例: p:若∠A=∠B,则a=b r:若∠A≠∠B,则a≠b

s:若a≠b,则∠A≠∠B t:若a=b,则∠A=∠B. 5.在命题“若抛物线y=ax2+bx+c的开口向下,则集合{x|ax2+bx+c<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结论是() A.都真B.都假 C.否命题真D.逆否命题真 [答案] D [解析]原命题为真,故逆否命题为真. 6.命题“当AB=AC时,△ABC为等腰三角形”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4B.3 C.2D.0 [答案] C [解析]当AB=AC时,△ABC为等腰三角形为真,故逆否命题为真, 逆命题:△ABC为等腰三角形,则AB=AC为假, 故否命题为假. 7.设a,b,c表示三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则下列命题中逆命题不成立的是() A.c⊥α,若c⊥β,则α∥β B.b?β,c是α在β内的射影,若b⊥c,则a⊥b C.b?β,则b⊥α,则β⊥α D.b?α,c?α,若c∥α,则b∥c [答案] C [解析]C选项的逆命题为“设a,b,c表示三条直线,α、β表示两个平面,b?β,若β⊥α,则b⊥α”,这个命题是假命题,b与α的位置关系除垂直外,还可能b与α相交或b∥α. 8.与命题“若m∈M,则n?M”等价的命题是() A.若m∈M,则n?M B.若n?M,则m∈M C.若m?M,则n∈M D.若n∈M,则m?M [答案] D [解析]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 9.有下列四个命题: (1)“若x-y=0,则x,y为相等的实数”的逆命题; (2)“若a>b,则a2>b2”的逆否命题;

集合典型例题

1。集合得含义及其表示 (一)集合元素得互异性 1、已知,则集合中元素x所应满足得条件为 变式:已知集合,若,则实数得值为_______ 2。中三个元素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得三边长,那么此三角形可能就是 ①直角三角形②锐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 (二)集合得表示方法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已知a,b,c为非零实数,则得值组成得集合为___ (2) ____ 变式1: 变式2: (3)集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B (4)已知集合M=,则集合M中得元素为 变式:已知集合M=,则集合M中得元素为 2。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得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直角坐标平面中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得点______________ (2)能被3整除得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集合,, (1)用列举法写出集合;(2)研究集合之间得包含或属于关系 4。命题(1) ;(2);(3);(4)表述正确得就是、 5、使用与与数集符号来替代下列自然语言:

(1)“255就是正整数” (2)“2得平方根不就是有理数” (3)“3、1416就是正有理数” (4)“-1就是整数” (5)“不就是实数” 6、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不超过30得素数(2)五边形得对角线 (3)左右对称得大写英文字母(4)60得正约数 7。用描述法表示:若平面上所有得点组成集合, (1)平面上以为圆心,5为半径得圆上所有点得集合为_________ (2)说明下列集合得几何意义:; 8。当满足什么条件时,集合就是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9、元素0、空集、、三者得区别? 10. 请用描述法写出一些集合,使它满足: (i)集合为单元素集,即中只含有一个元素; (ii)集合只含有两个元素; (iii)集合为空集 11.试用集合概念分析命题:先有鸡还就是先有鸡蛋? 解释:表述问题时把有关集合得元素说清楚,大有好处。先有鸡还就是先有鸡蛋?让我们运用集合概念来分析它。设地球上古往今来得鸡组成一个集合,孵出了最早得鸡得蛋算不算鸡蛋呢?这就是关键问题。设所有得鸡蛋组成集合,要确定得元素,就得立个标准,说定什么就是鸡蛋,一种定义方法就是:鸡生得蛋才叫鸡蛋;另一种定义方法就是:孵出了鸡得蛋与鸡生得蛋都叫鸡蛋。如果选择前一种定义,问题得答案只能就是先有鸡;选择后一种定义,答案当然就是先有鸡蛋。至于如何选择,不就是数学得任务,那就是生物学家得事。 (三)空集得性质 1.若?{x|x2≤a,a∈R},则实数a得取值范围就是________ 2、已知a就是实数,若集合{x| ax=1}就是任何集合得子集,则a得值就是_______.0?

定义与命题测试题(带答案)

定义与命题测试题(带答案) 6.2 定义与命题一、目标导航 1.了解定义、命题的含义. 2.初步体验数学定义的严密性二、基础过关 1.写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2=b2,那么a=b.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鲸鱼是哺乳动物 B.植物都需要水 C.你必须完成作业 D.实数不包括零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过证明为正确的真命题叫公理 B.假命题不是命题 C.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一个反例,即举一个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备命题结论的命题即可 D.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只要举一个例子,说明它正确即可. 4.下列选项中,真命题是(). A.a >b,a>c,则b=c B.相等的角为对顶角 C.过直线l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l平行 D.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钝角 5.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互补的两个角不能都是锐角 B.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 B.任何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C.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和为零 D.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数大 7.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等边对等角.(3)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 (4)每一个有理数都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 (5)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8.举反例说明下面命题是假命题(1)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2)两个负数的差一定是负数. (3)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一正一负两个数的和为0.

勾股定理练习题及问题详解(共6套)

勾股定理课时练(1) 1.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斜边AB=1,则AB2 2 2AC BC+ +的值是() A.2 B.4 C.6 D.8 2.如图18-2-4所示,有一个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零件ABCD,AD∥BC,斜腰DC的长为10 cm,∠D=120°,则该零件另一腰AB的长是______ cm(结果不取近似值). 3.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 4.一根旗杆于离地面12m处断裂,犹如装有铰链那样倒向地面,旗杆顶落于离旗杆地步16m,旗杆在断裂之前高多少m? 5.如图,如下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米. 6. 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7. 如图所示,无盖玻璃容器,高18cm,底面周长为60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C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1cm的F处有一苍蝇,试求急于扑货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线的长度. 8. 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所示,已知AC=3cm,AB=4cm,BD=12cm。求CD的长. 9.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60°,∠B=∠D=90°,BC=2,CD=3,求AB的长. 10. 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4km的A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8km北 7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1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2m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毯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 12.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没有了水,需要寻找水源.为了不致于走散,他们用两部对话机联系,已知对话机的有效距离为15千米.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千米/时的速度向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千米/时的速度向北行进,上午10:00,甲、乙二人相距多远?还能保持联系吗?

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教案

四种命题与充要条件 廖士哲(时间:2008年10月22日 地点:06文 (1)) 一、教学目标: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理解四种命题及其互相关系,会 分析四种命题的含义;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含义,反证法在证明过程中的应用. . 二、教学重难点:复合命题的构成及其真假的判断,四种命题的关系,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1.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四种命题 (1).一般地,用p 和q 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 和┐q 分别表示p 和q 的否定。于是 四种命题的形式为: 原命题:若p 则q (q p ?) 逆命题:若q 则p )(p q ? 否命题:若┐p 则┐q )(q p ??? 逆否命题:若┐q 则┐p )(p q ???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它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四条关系: a.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b.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c.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d.逆命题为真,否命题一定为真。 3.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含义 (二)几点说明 1.对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定题设又否定结论 2.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为命题真假判定提供一个策略。 3.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小推大。 4.通常复合命题“p 或q ”的否定为“p ?且q ?”、“p 且q ”的否定为“p ?或q ?”、“全为”的否定是“不全为”、“都是”的否定为“不都是”等等; 5.有时一个命题的叙述方式比较的简略,此时应先分清条件和结论,该写成“若p ,则q ” 互 逆 互 为 为 否 逆 逆 互 互 互 逆

(完整word版)定义与命题练习题1及答案

定义与命题 【知识盘点】 1.能清楚地规定某一名称或术语的句子叫做该名称或术语的______. 2.对某一件事情作出_______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3.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角相等. 4.把命题“对顶角相等”改写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5.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命题“同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过关】 7.下列描述不属于定义的是()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B.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C.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得到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D.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8.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为() A.同角的余角相等 B.作直线AB的垂线 C.若a-c=b-c,则a=b D.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9.命题“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是()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10.下列语句中,属于命题的是() A.直线AB和CD垂直吗 B.过线段AB的中点C画AB的垂线 C.同旁内角不互补,两直线不平行 D.连结A,B两点 11.已知下列语句:①天是蓝的;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③是无理数;④对顶角相等,其中是定义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2.已知下列语句:①平角都相等.②画两个相等的角.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⑥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其中是命题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应用拓展】 1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3)两边一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4.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下列5个判断:①a∥b②b∥c;?③a⊥b;④a ∥c;⑤a⊥c.请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至少写两个命题). 【综合提高】 15.一个农妇要过河,随身携带一只小白兔、一篮萝卜和一只饥饿又爱追兔子的狗.她发现系在河边的小船一次只能载她本人和兔子、狗、萝卜其中之一过河,她不能让狗和兔子呆在一起(狗会吓坏可怜的小兔),也不能让小兔和萝卜留在一起(兔子会把萝卜全吃掉),怎么办?请你帮农妇想办法:她怎样来回渡河才能把三样东西安全带到对岸? 【知识盘点】 1._________称为真命题;________称为假命题. 2.经过长期实践后公认为正确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定理.3.“能被3整除的整数,它的末位数是3”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 4.把“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写成“如果________,那么________”.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_________(填“定义”或“公理”或“定理”). 6.“一次函数y=kx-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是一个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基础过关】 7.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锐角大于它的余角 B.锐角大于它的补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 8.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A.若a⊥b,b⊥c,则a⊥c B.若a∥b,b∥c,则a∥c C.若a⊥c,b⊥c,则a∥b D.若a⊥c,b∥a,则b⊥c 9.有下列四个命题:(1)对顶角相等;(2)内错角相等;(3)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其中真命题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3,一边等于6,则它的周长等于() A.12 B.12或15 C.15 D.15或18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命题一定是正确的 B.不正确的判断就不是命题 C.真命题都是公理 D.定理都是真命题 12.“a、b是实数,若a>b,则a2>b2”显然是错误的,若结论保持不变,怎样改变条件,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