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词的定义与性质

合集下载

浅谈离合词的性质与应用

浅谈离合词的性质与应用

浅谈离合词的性质与应用作者:郭瑞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29期摘要:离合词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既能合在一起作为词使用,又能通过多种多样的扩展方式当词组来用。

它的这一特性不仅使学者们对它的定性和使用规律争论不休,更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则需要基于真实而大量的语料进行动态分析,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适应当前的研究与教学。

关键词:离合词;本体研究;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作者简介:郭瑞,女(1988-),甘肃兰州人,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0-0-02在现代汉语词汇中,有一类特殊的词,它们介于词和词组之间,既可以合起来使用,也可以拆开来使用,所以比一般词组更加具有凝固性。

可以说这类词在拆开使用时是“貌离神合”的。

通常我们把这类词称为“离合词”。

从离合词的构成方式来看,在结构上大致分为并列式、动补式、主谓式和动宾式,根据学者的研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VO型离合词占离合词总数的97%。

而非VO式的离合词很多实际已经类化成了VO式组合,所以一般采用VO式组合的规则。

1.1 离合词的本体研究1.1.1离合词的定义和性质关于离合词的定义,邵敬敏在他的《现代汉语通论》中写道:“某些合成词在使用时往往可以拆开,在中间插入其他成分,变成短语。

这种结合在一起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1】如:毕业、见面、照相、结婚、聊天、伤心、吃亏、帮忙等。

而对于离合词究竟是词还是词组,还是从词到词组的过渡状态的问题,学界一直以来都存有争议。

在这里,我们认为它是一种特殊的词,它与一般词组的区别在于:“一般词组可以无限扩展,离合词只能有限扩展;一般词组的意义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意义的综合,而离合词的意义却不一定能从组成部分的意义看出来。

”【2】构成离合词的两个语素结合十分紧密,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浅谈离合词的离合

浅谈离合词的离合

浅谈离合词的离合作者:潘玉华饶春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7期摘要:在汉语双音词中有一类词,虽然数量相对而言不是太多,但却相当活跃,而且似“词”非“词”,似“短语”非“短语”。

这类词就是离合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从结构、形式、产生原因等方面对离合词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离合词句法结构词化程度离合程度一、离合词的界定(一)什么是离合词汉语界至今在理论上对离合词的性质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一直都存在不同意见。

彭楚南(1954)、林汉达(1955)等认为离合词是词:王力(1955)认为是短语;朱德熙(1982)赞同陆志韦等人“离为短语合为词”的“离合”之说;吕叔湘(1984)认为“词汇上可以认为是一个词,在语法上宁可认为是一个短语。

”笔者基本赞同张涤华、胡裕树在《汉语语法修辞词典》中提出的离合词的定义:“离合词是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单一性,但在结构上有时可以分开的或扩展的语素的组合。

这类词合则为一,离则为二,即合着的时候是一个词,分开的时候是一个短语。

”由于这个定义回避了“离合词”是词还是短语的问题,因此笔者比较认同冯胜利提出的要以多维的角度来观察汉语的词语现象,在我们原有的“词”和“短语”两级单位中,存在一个“中级单位”,即“韵律词”。

“韵律”指的是人们说话时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节奏”等超语音现象。

轻重、缓急、节奏等都必须在语流中实现,因此“韵律词”是一个最小的语流片断。

原有的“词”和“短语”是从句法的角度来定义的,而“韵律词”则是从“韵律”的角度来判定的。

我们原有的“词”和“短语”的定义无法判定“离合词”的性质,而“韵律词”这一概念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离合词和一般词、短语的区别目前区分词的方法比较流行的是陆志韦(1957)提出的“扩展法”,即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中各个语素是不能分离或插入其他成分的,如“开关”。

但离合词中可以插入其他的成分,如“洗澡”——“洗了一个澡”。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

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研究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构词方式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词汇形式在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离合词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的语法体系和词汇运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现代汉语离合词及其离合槽展开研究,重点分析离合词的构词规律以及离合槽的语义功能,并探讨离合词在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与特点。

一、离合词的基本概念及构词规律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独特的构词方式,指的是由两个单字合成的一个词,其中一个词作为主要成分,另一个词则起到修饰或补充作用。

在离合词中,两个单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构成一个词语整体,而且词义通常与两个单字的意义有所关联。

离合词的构词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名词+名词:如“红楼、书房、茶杯”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常常表示一种具体的事物或实体,如“红楼”指的是一座建筑物,“书房”指的是一个房间,“茶杯”指的是一种容器。

2.动词+名词:如“走廊、跑道、坐椅”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动作和场所的关系,如“走廊”指的是行走的通道,“跑道”指的是用于跑步的场所,“坐椅”指的是供人坐的椅子。

3.形容词+名词:如“美丽、聪明、高大”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一种属性或特征,如“美丽”指的是外表优美漂亮,“聪明”指的是智力高明,“高大”指的是体型高大。

4.副词+动词:如“慢走、快跑、低头”等。

这种形式的离合词通常表示动作的方式或状态,如“慢走”表示行走的方式,“快跑”表示跑步的方式,“低头”表示头部的状态。

以上是离合词的一般构词规律,根据词义的不同,离合词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动词加动词、动词加副词等形式。

总的来说,离合词的构词规律比较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语境和需求进行组词,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达方式。

二、离合槽的语义功能及特点离合槽是离合词中一个特殊的语法槽,指的是离合词中的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离合槽在离合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离合词的词义和语法功能。

离合槽的语义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表达补充关系:离合槽通常表示主要成分和修饰成分之间的补充关系,起到对主要成分进行补充或修饰的作用。

离合词名词解释

离合词名词解释

离合词名词解释
离合词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词组合而成的新词,这些词在语音和语义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离合词在中文中广泛使用,丰富了词汇资源,增加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离合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左合词和右合词。

左合词指的是主要的意义在前面的词,右合词则是主要的意义在后面的词。

左合词和右合词的意义往往是互补的,两部分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表达出词语的意义。

离合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透明构词和借义构词。

透明构词是指离合词的意义可以通过两个部分词的字义直接推测出来,例如“面包”就是由“面”和“包”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意义是用面
粉做成的食物。

而借义构词则是指离合词的意义不完全可以通过两个部分词的字义推测出来,需要借助语境或者常识进行理解,例如“黑夜”就是由“黑”和“夜”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意义是
指天黑的时候。

离合词的意义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合并概念:两个部分词可以合并成一个新的概念,例如“鸟笼”就是指用来装鸟的笼子。

2. 修改属性:一个部分词可以修饰另一个部分词的属性,例如“红花”就是指花的颜色是红色的。

3. 表示关系:两个部分词之间有着某种关系,例如“父母”就是
指父亲和母亲。

4. 指代意义:一个部分词可以指代另一个部分词,例如“行李”就是指旅行时携带的物品。

离合词的运用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组合出各种各样的词语,丰富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离合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学校”、“火车”、“电视”等等,这些离合词使
得我们能够用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出复杂的概念和意义。

郭锐 离合词

郭锐 离合词

郭锐离合词1. 什么是离合词离合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由两个独立的单字组成,分别为形容词和动词。

这两个单字在语义上相互独立,但在形式上却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新的意义完整的词汇单位。

离合词的形式可以是“形容词+动词”或者“动词+形容词”,其中形容词通常在前,动词在后。

离合词的特点是:形容词和动词之间没有任何连接成分,也没有任何连接标志。

它们之间彼此相对独立,但又通过语境和意义联系起来。

2. 离合词的分类根据离合词的构成方式和意义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定式离合和非定式离合。

2.1 定式离合定式离合指由固定搭配而来的离合词。

这类离合词具有固定的构成方式和固定的意义。

例如,“明亮”、“干净”、“湿润”等都属于定式离合。

2.2 非定式离合非定式离合指由非固定搭配而来的离合词。

这类离合词的构成方式和意义可以根据语境和需要进行变化。

例如,“矮小”、“高大”、“慢悠悠”等都属于非定式离合。

3. 离合词的特点与应用3.1 特点离合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词类,在汉语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形式紧凑:离合词由两个单字组成,形式简洁明了。

•意义独立:形容词和动词之间在语义上相互独立,但又通过语境联系起来。

•意义丰富:离合词的意义往往比单字更为丰富,可以表达更加精确的含义。

3.2 应用离合词在汉语中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文学、新闻、广告等。

它们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并且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在文学创作中,离合词常被用于描绘景物、人物或情感状态。

通过使用离合词,作家可以更加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特征,并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新闻报道中,离合词可以用来概括一个事件或现象。

通过使用离合词,记者可以简明扼要地传递信息,使读者更易于理解。

在广告中,离合词常被用于产品宣传。

通过使用离合词,广告商可以突出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并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4. 郭锐离合词的应用郭锐是一位著名的汉语作家和语言学家,他对离合词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锐经常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离合词来丰富语言表达。

离合词

离合词

离合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有许多独特之处。

语法学界对其认识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该语言形式是词;有的则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认为是介于词与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和界定。

笔者认为理论上对离合词的归类对留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哪一种划分和定义,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其宗旨都是为汉语教学服务的。

因此,只要能够使学习者了解离合词是一种特殊的双音结构及其“能离能合”的特点,并能够、正确地使用离合词足矣。

一、离合词的概况(一)离合词定义目前,学界对离合词有不同的定义,主要争议集中在对其词性认识不同。

笔者综合各家之言,倾向于认为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语素组成的特殊语言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出现不同程度的拆合现象。

例如:“见面”可以构成“见一次面”“跟国家领导人见面”等;“睡觉”可以构成“睡美容觉”“睡了一觉”“睡了个懒觉”等;“结婚”可以构成“结了婚”“结过一次婚”“跟别人结婚了”等。

(二)离合词的特点若想让学习者对离合词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降低偏误率,首先要清楚离合词的特点。

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若要谈及另一事物对象,则需要介词或助词引入。

如:(1)小王要跟小李结婚。

(2)她下午想和老师见面。

2.离合词中间可插入很多其他成分,比如时量补语和动态助词“了、着、过”等。

如:(3)我向经理请了三天假。

(4)她和小李见过面。

3.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和一般动词重叠不同,离合词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

如:睡睡觉、吃吃饭、上上课、聊聊天、唱唱歌、理理发等。

4.带情态补语、时量补语的离合词在重叠时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成分。

如:(5)弟弟打球打得满头是汗。

(6)我和安妮游泳游了半个小时。

(三)离合词的习得现状纵观历年的各类教材,几乎都对离合词采取了回避策略,没有一部教材对离合词进行过专门性介绍,在教材中不将其作为一种语法项目来处理,要么对其不做任何解释和说明;要么就在词汇意义上将其等同于一个词,而且在外语(比如英语)中能找到相对应的词时,生词表中常将离合词直接翻译成英语中的动词,如:走路(to walk)、洗澡(to bathe)、睡觉(to sleep)、游泳(to swim)、毕业(to graduate)等。

动宾离合词的性质、类型及构成语式-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动宾离合词的性质、类型及构成语式-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动宾离合词的性质、类型及构成语式-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前言动宾离合词指双音节复合词内部的两个语素间经常能插入某些词语从而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的离合词,如告状、吃亏、领情、鞠躬、道谢、敬礼、鼓掌、请客、见面、送礼、结婚、生气、拌嘴、丢脸、操心、叹气、接吻、受骗、挨批、上学、上课、干杯、出差、帮忙、、、打仗、打架、吵架、散步、跑步、游泳、跳舞、洗澡、理发、睡觉、退休、出事、考试、放假、请假、生病、看病、操心、辞职、跳舞、聊天、把关、施肥、倒霉等等。

现代汉语里的这类双音节组合体已经收入词典,成为词汇的成员。

它们在使用中两个语素既可合,即合成复合词; 也可离,即在词的内部插入其他成分而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

以告状、吃亏为例,告状(合) ,可分离扩展为告过状、告了他一状、告了三次状等; 吃亏(合) ,可分离扩展为吃过亏、吃了他的亏、吃过很多亏、吃过一次大亏等。

此所谓合则为词儿,离则成短语。

由于告状、吃亏这类复合词可扩展成动宾短语,所以称为动宾离合词,它是汉语离合词的一种。

本文专门讨论动宾离合词的性质、类型、扩展为动宾短语的原因以及扩展成各种动宾短语的语式。

二动宾离合词的性质告状、吃亏之类的组合体语法性质是什么?究竟是词还是短语,语法学界有着不同的意见: 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

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类组合体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复合词,却能扩展为短语,所以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复合词(短语化复合词) 。

动宾离合词的性质可定义为: 能使动宾式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的离合词。

(一) 动宾离合动词的特点第一,这类词是由两个语素(语音上有两个音节) 作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前一语素表动作(概括动作、行为、变化、发生等) ,后一语素表动作所涉及的客体。

两个语素合在一起表示专指意义(单一意义) ,如吵架不是吵+ 架的意义之和,而是争吵之意。

双音节的单纯词一般不能分离扩展成动宾短语,但有特殊的例外(参看下文的类句法性质分类里关于单纯词扩展为动宾短语的论述) 。

离合词

离合词

中文摘要:在现代汉语里有一些句法单位的构成元素之间结合得不够紧密,可以在其中间插入一些成分,且插入后意义不会发生变化。

这些单位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和单一性,具有词的特性,但从结构上来看,构成成分内部结合得不太紧密,与短语的特点一致。

依照汉语语法界传统的叫法,我们称这些句法单位为离合词。

随着汉语词汇的不断发展,这种词的数量逐渐增多,到目前有许多语言学者关注这一预言现象。

本文就是主要以现代汉语离合词为研究对象,基于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现状,同时借鉴了以前许多学者的研究内容,综合运用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和成果,分析研究离合词涉及的一些的问题。

希望通过这一过程,深化对现代汉语离合词的理解和认识。

在研究中,首先分析离合词的概念的来源和语言材料。

其次讨论离合词的界定和界定方法,随后重点是离合词的构成极其离合规律,对其结构逐一分析重点分析动宾式离合词的离合规律。

最后通过学习了解离合词指导教学。

关键词:离合词离合词的界定结构规律教学0 引言(一)离合词概念的来源某些合成词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可以拆开,在中间插进别的成分,变成了短语。

这种结合在一起时是词,插入别的成分时是短语的合成词,叫离合词。

最早注意到这种语言现象的是陈望道先生。

他在《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1940)一文中指出:“我曾读过一本外国的旅行者所采集的中国辞句的材料,其中有两条就是中国现在所有的文法家都未留心的一条述辞是‘上当、捣乱、生气、随便’等成语,而对象辞是‘他、你、我、什么’等等的时候总是将对象辞插在成语中间,成为‘上他的当、捣我的乱、生我的气、随你的便’等句式,其例很多,不堪枚举。

”’但可惜的是陈望道先生没有进一步进行分析。

1957年在《汉语的构词法》中,陆志伟先生最先提出了“离合词”这一说法。

并且提出了四种离合词的结构类型,动宾式的:例如“洗澡”,偏正式的:例如“羊肉”,动趋式的:例如“走出来”,动结式的:例如“打倒”。

此后,有很多学者对这一语法单位的扩展方式、语用环境等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是意见有许多不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毕业 创业 经商 就业 就职 尽力 劳驾 如意 失眠 失效 办公 保险 报名 贬值
2.搭配有一定限制(同一义项)
如:谱曲 享福 将军 努力 睡觉 据说 播音 辞职 延期 定性 遭殃 招生 转向 移民 做主 投资 集邮 办公
3.非动宾式而用如动宾式
如:洗澡 游泳 睡觉 游行 鞠躬 考试 登记
4.与名词或形容词兼类的动名组合
(七)离合词离析动因分析(王海峰)
1.词法与句法具有互通性 2.动宾结构的功能和言谈交际
2.1动宾结构的功能 2.2离合词插入成分的言谈功能
参考文献
王海峰 2002《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语文研究》第3 期。

2008 《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形式功能研究》 (博士论文)
王文芝 2001《HSK甲级、乙级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功能和分
乙级词:安心 补课 担心 发言 鼓掌 聊天 (相对灵活)

办事 帮忙 上班 生气 谈话 吸烟 (比较灵活)
3.可以重叠V的离合词
甲级词:看病 散步 上课 跳舞 问好 握手 洗澡 照相 帮忙 乙级词:读书 补课 打针 动手 理发 聊天 请客 谈话 用力
加工 吸烟 讲话
(六)离合词的鉴定标准
1.离合词中含有非词语素
1.插入助词“着”“了”“过”/“的”
(1)插入动态助词“着”:V+着+O

例词:握手 值班 抽烟
(2)插入助词“了”:V+了+O

例词:立功 出门 吃亏
(3)插入助词“过”:V+过+O

例词:看病 睡觉
(4)插入时间助词“的”:V+的+O

例词:参军 洗澡 毕业
2.插入补语成分
担心孩子 害怕这个人 着急这件事 忍心做这件事
2.离合词带数量或状态补语时要重复前一个动词
例如:他跳舞跳得很棒。
3.离合词的重叠形式
AAB A一AB A了AB 例如:散步:散散步 散了散步 散一散步
4.离合词的宾语提前
例如:露面:面也不露一下。

发火:你火发完了没有?
(五)离合词的分类
(1)插入代词:V+代词+O
① 例如:生他的气/唱我的歌/伤(了)他的心

当(着)他的面/劳您的驾/撤他的职/帮他的忙
V+(着了过)+人称代词+(的)+O
② 例如:讲这些话 负这个责 吸那种烟 帮这种忙 办那事
V+指示代词+O
③ 例词:吹什么牛/逞什么能/ 捣什么乱/着什么急
V+疑问代词“什么”+O (2)插入数量短语:V+(着/了/过)+数量短语+O (3)插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4)插入其他短语
(根据在汉语1645篇作品中的实际使用情况)
1.插入成分有一定限制的动宾式离合词
(1)只能插入助词“着了过的” (2)只能插入定语成分的离合词(有的可与助词同现) (3)只能插入补语成分的离合词(有的可与助词同现)
2.插入成分灵活的离合词
甲级词:放假 劳驾 跑步 问好 游泳 着急 (相对灵活)
发烧 见面 上学 睡觉 握手 洗澡 (比较灵活)
(2)插入定语(32.2%) ①代词202个,占19.7%. ②名量时量36个,占5.5%.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共72个,占7%.
(3)插入补语(15%) ①结果补语53个,占5.2%(道完喜). ②动量补语101个,占9.8%.
(4)动词重叠91个,占8.8% (5)宾语素前置160个,占15.6% (6)助词与定语共现98个,占9.6%.(交叉)
(2)例如: *我去医院看病过了。

插入成分问题
(3)例如: *握手了握手。

重叠问题(只重叠V)
(4)例如:*把试考完了。

宾语提前问题
(5)例如:*我的同屋常常睡觉得很晚。

合带补语问题
2.原因分析
(1)母语干扰。 (2)过度泛化。 (3)教材处理。
(三)离合词插入成分与插入语境问题
(1)如:上完课 握住手 报上名 睡着觉 报完到 V+结果补语+(了)+O
(2)如:担起心来 安下心来 V+趋向补语(了)+O
(3)上过几回课 跳过一次舞 照了一次像 V+(了/过)+数量补语(动量或时量)+O
(4)如:看得/不起病 帮得/不上忙 放得/不下心 V+可能补语(得/不)+O

3.插入定语成分
练习
一、请对下列语言单位进行归并,然后

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二、离合词问题考察
(一)离合词的定义与性质
1.什么是离合词 (1)动补式 (2)动宾式 2.离合词的性质 (1)离合词是词。 (2)离合词是短语。 (3)合则为词,分则为短语。
(二)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1.偏误类型
(1)例如:*我结婚他。

离合词带宾语问题
(四)离合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
1.大多数离合词不再带宾语
(1)不带宾语的离合词有两种变换形式: ①帮他的忙(帮忙他*) 把宾语插入中间 ②跟他见面(见面他*) 用介词把宾语提前
(2)少数离合词可带宾语 施茂枝1999《动词研究》,可带宾语的述宾动词仅占述 宾动词的5.5%。
甲级词:注意这个人。 乙级词:劳驾诸位哥们 出口东南亚 进口机器 安心工作
王海峰 2002《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 《语文研究》第3期。
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确定的离合词为依据。 从80万语料中搜集1029个例句(《世同堂》40万;
《渴望》40万)
论文基本数据
(1)助词类(21%) ①带时体成分: “着了过”199个,占19.3%. ② “的”17个,占1.7%
类》,学士论文。
扬庆蕙等主编 1995 《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
赵金铭 1984 《能扩展的“动+名”格式的讨论》,《语言教学与研
究》第2期。
赵淑华 张宝林 1996 《离合词的鉴定标准和性质》,《语言教学与
研究》第1期。
思考题
一、离合词与词汇化问题。 二、可带宾语的离合词的特点。 三、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问题。
(1)兼属名词21
拨款 存款 罚款 赔款 贷款 捐款 汇款 投资 命题 移民刹车 作文 编号 回信 签名 签字
(2)兼属形容词31
安心 称心 伤心 灰心 狠心 放心 用心 用力 吃亏 吃惊 碍事 得意 倒霉 害羞 努力 投机 象样 有效 有名 有用 服气 听话 着急 丢人对头 要命 争气 懂事 淘气 冒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