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黄伯荣《现代汉语》语法-词类笔记

D10.27第一节语法概说语言三要素: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组合法则)语法:1)语法规律——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2)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事实的说明,带有主观性。
语法研究三个方面:句法、语义、语用。
语法体系:1)语法系统——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2)语法学体系——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语法性质:1)抽象性、概括性2)稳固性,但又具有时代特征3)民族性语法单位: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体。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短语:由词组成、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4)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句法成分:句法构成的组成成分。
1)主语: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两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2)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宾语的成分。
3)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4)修饰语:a)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位居名词前头、修饰名词的成分。
b)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位居动词形容词前头的修饰成分。
5)补语: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抹布的补充成分。
位居谓词后头起补充说明作用。
※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动前有主状,动后有补宾。
第二节实词(上)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目的: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依据:1)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词的分布功能,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实词都能当句法成分。
还指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2)参考依据:词的形态和意义形态:构型形态。
重叠(研究——研究研究)构词形态。
凿(单独为动词,加“子”构成名词)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印欧语系里,划分词类主要凭词的形态标记,虚词无词类形态标记和功能可言,只凭语法意义。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
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
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一、前人的研究成果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
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
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
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
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
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
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
b)ABB式,有两种。
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和 临时 性 、 写 性 等 特 征 。 其 中 的 临 时 性 是 由于 描
起制约作用 的、 并足 以区别其他词 的“ 义要素 ” 语 。
因此 , 态形 容 词 的这 种 语 义 特 征 是 结 合 具 体 的句 状 法 格式 概括 得到 的 , 不 是 离 开 具 体 的句 法 格 式 单 而 纯 从词义 的角度 分析 、 括得 到 的 。 概 朱 德熙 先生 曾指 出 , 从语 法意 义上 看 , 质形 容 性
三大语义特征 , 即描写性 、 临时性和量级性 , 并对这 三大语义特征进行 分别论述 。
关键 词 : 语义特征; 描写性; 临时性 ; 量级性
中图分类 号 : 0 H4
文献 标识 码 : A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 容词 的语义特征 , 多学 许
者 和专家 在这 方 面都有 过 相关 的研 究 和论 述 。通过 整理 专家 、 者 的相 关 论 述 , 们 发 现 : 学 我 目前 对 状 态 形容 词 的语义 特征 还 没有 形 成 统 一 的定 论 , 位 专 各
服” 一层纸” 和“ 的状态也都是 临时的。 张国宪先生认为 , 状态形容词在语义上显示为
稳 固/ 显性 、 界 性 和临 时性 。 有 通 过 以上 学 者 的研 究 可 以看 出 , 语 性 、 写 谓 描 性 、 时性 和定 量性 是 状 态 形 容 词 的几 大 特 性 。通 临
现 代 汉 语 状 态 形 容 词 的 语 义 特 征 分 析
乔 芸 刘 飒
( 内蒙古 工业 大学党政办公 室 , 古 内蒙
呼和
呼和浩特
005 ) 10 0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前辈学者关于状态形容词语义特征的相关论述 , 总结出状态形容词最主要的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份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转变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要紧手腕;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大体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份)。
④量词十分丰硕,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份:句法结构的组成成份。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份。
宾语:表人、物或情形,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份。
*层次分析法第二节词类一、词类划分依据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要紧):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份的能力(可否充当、充当什么)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归纳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份,意义实在,即有辞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名词种类:①专出名词;②一般名词;③时刻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语法特点:①常常放在动词前后别离作主语和宾语。
②前面一样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样不能加副词。
③一样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一起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形容词解释

现代汉语形容词解释
- 形容词是一类词性,用来描述或修饰名词或代词的特性或状态。
在现代汉语中,形容词有一定的特点和用法。
- 形容词的特点:
- 形容词可以单独充当谓语,表示主语的特性或状态。
例如:“这个人高。
”
- 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被修饰词的特性或状态。
例如:“漂亮的花朵”、“快乐的孩子”。
- 形容词的用法:
- 形容词可以通过前置或后置的方式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前置形容词一般在名词之前,并与名词之间没有连词。
后置形容词一般在名词之后,并与名词之间有连词“的”。
例如:“美丽的风景”、“高大的建筑”。
- 形容词可以通过加上程度副词或修饰语来表示不同程度的特性或状态。
例如:“非常好看”、“十分满意”。
- 形容词的使用需要注意:
- 形容词在单数形式和复数形式上没有变化。
例如:“高个子”、“高个子们”。
- 形容词在女性形式和男性形式上有时会有变化。
例如:“美丽
的女孩”、“帅气的男孩”。
以上是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简要解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现代汉语中的状态形容词在语义特征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表示主语的状态或属性:状态形容词用于描述主语的状态、属性或
特征。
比如,"高"、"矮"、"胖"、"瘦"等形容词用于描述人或物的身高、
体型等状态。
2.表示客观存在的状态:状态形容词可以描述客观存在的状态。
比如,"湿"、"干"、"热"、"冷"等形容词用于描述环境或物体的湿润程度、温度
等状态。
3.表示主观感受或评价:一些状态形容词可用于主观感受或评价。
比如,"好"、"坏"、"难"、"容易"等形容词用于表示主观评价或感受。
4.表示变化的状态:一些状态形容词可以表示主语的变化状态。
比如,"新"、"旧"、"迟"、"快"等形容词用于描述事物的变化过程或状态。
5.可以用作谓语:状态形容词可以直接用作谓语,表示主语处于其中
一种状态。
比如,"他很高兴"、"房间里很暖和"等。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的状态形容词通过描述主语的状态、客观存在
的状态、主观感受或评价以及变化的状态,来表达丰富的语义含义。
通感隐喻视角的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

ABB-pattern State Adjectives in Mandarin: 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aesthetic Metaphor 作者: 赵青青[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世界汉语教学
页码: 206-21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2期
主题词: ABB式状态形容词;通感隐喻;描绘性;量;主观性
摘要:基于通感隐喻的视角,本文对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进行了系统考察.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发现现代汉语ABB式状态形容词普遍涉及不同感觉或感觉次域的联通,且在通感隐喻中具有规律性的表现.此外,本文还发现通感隐喻机制可为ABB式状态形容词的描绘性、量与主观性的语义,以及ABB式状态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表达提供解释和预测.。
语文形容词

语文形容词
形容词是实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早、红、亮、香、稳、热、喜、闹、开朗、害羞、活泼、热情、漂亮、帅气、笑呵呵、抠门儿、急性子、忙忙叨叨、稀里糊涂、密密麻麻等。
现代汉语的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分为形容词、名词、动词、代词、数词、量词六小类,而形容词按照功能可分为非谓形容词与普通形容词,按照语义又可分为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
形容词如果充当句法功能,既可以充当谓语,也可以不做谓语。
对于做谓语的形容词叫做普通形容词,这类形容词大多可以用“很、不”来修饰。
比如很好、很红、很亮、不好、不红、不亮等。
对于非谓语形容词而言,当然是不能在句子中充当谓语,也不能被“很、不”修饰,比如新式、大型、名牌、高速、单方面、男、女等。
性质形容词是具有一定属性的,比如多、少、高、矮、胖、瘦、漂亮、金黄、冷艳、动人等。
状态形容词则更倾向于描写性,比如冰冷、喷香、气哼哼、闹哄哄、灰蒙蒙、乱糟糟、哩哩啦啦等。
形容词在汉语中多达几千个,它非常容易与动词混淆。
如果一个词能在前面加“很”来修饰,并且后面不能接宾语,那么这样的词一定是形容词而非动词。
形容词可以是叠词,也可以是单音节或多音节词语,整齐、整整齐齐、慢、慢慢、暖洋洋等都是形容词,要注意区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是指通过重叠、附加后缀等构词方式或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形容词具有显著描绘性的生动化形式。
在汉语研究史上,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这一说法形成较晚,但其重要形式——形容词重叠式却出现较早,研究历史比较长,而且从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现状来看,几乎所有学者都把它放在形容词的研究中一起讨论,并把它当作形容词重叠这一特殊现象来分析。
虽然,对形容词重叠现象的研究成果为状态形容词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但目前,状态形容词研究中还存在着界定模糊、范围和名称不统一、形式归属不一致,研究力度不均衡等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问题与争论研究价值一、前人的研究成果朱德熙、吕叔湘为形容词重叠研究奠定了基础。
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年)里,对形容词作了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包括重叠式和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
重叠式按构造可以分为完全重叠式XX、XXYY和不完全重叠式X里XY,例如:“小小儿、老老实实、古里古怪”等;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可分为双音节的和三音节的两类,例如:“红通通、脏里呱唧、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
同时,在他的另一篇优秀著作《语法讲义》(1982年)中,他又把上面这种形容词的复杂形式归为状态形容词,并指出了它跟性质形容词在功能及语义上的对立。
他认为,从语法功能上看,状态形容词无论是作定语还是作状语都比性质形容词自由。
也就是说状态形容词可以较为自由地修饰名词和动词。
吕叔湘先生对形容词重叠的研究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上,一是发现了形容词重叠AA式、ABB式、AABB式都有两类不同的存在形式。
在他撰写的论文《形容词使用情况的一个考察》(1965年)中,他将重叠式分为:a)AA式,有两种。
一种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例如“淡淡的清香”,一种是重叠后方才成为形容词,例如:“漫漫的岁月”。
b)ABB式,有两种。
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冷清清的地方”;一种是AB不成词的,例如:“活生生的历史”。
c)AABB式,有两种。
一种是AB成词的,例如:“渺渺茫茫的海市”;一种是AB 不成词的(AA都能单用,BB不一定),例如:“茫茫荡荡的大湖”。
二是考察了形容词重叠式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的具体情况。
他认为形容词重叠后修饰名词性成分,无论哪种格式一般都必须带“的”,例如:“清清的水,蓝蓝的天”;修饰动词短语,一般都带“地”,例如:“慢慢地走过来,笑嘻嘻地说”;作谓语,一般都带“的”,例如:“小河的水清悠悠的”;在“得”字后作补语,AABB式可省“的”,其他格式不能,例如:“收拾得整整齐齐”,“脸气得煞白煞白的”。
宏观上,吕叔湘全面分析了形容词生动形式的构成与功能,并对AA、ABB、ABC、AXYZ、AABB、A里AB、BABA等各式重叠格式和生动格式一一列表,分析它们的结构。
对形容词的重叠进行讨论的还有杨建国、赵建功、李大星、沈荣森、程湘清、刘晚龙、石定栩、邵敬敏、胡明杨、罗安源、马真、邢福义、张斌、方绪军等。
杨建国、赵建功、李大星、沈荣森、程湘清、刘晚龙等考察的是历史文献中形容词的各种重叠格式;石定栩、邵敬敏、胡明杨、罗安源、马真、邢福义、张斌、方绪军等考察的是现代汉语里形容词的各种重叠格式。
石定栩先生的观点值得注意,他论证了“形容词重叠式与非重叠式的句法结构形式不同,前者是短语,而后者是词,因而具有不同的句法特性”。
更多文章只分析了形容词重叠的某一格式。
如:邵敬敏先生采用了动态分析法,发现了ABB式形容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四种发展趋向、语素虚化趋向、ABB功能扩大趋向、ABB类化趋向、ABB书面化趋向。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论综上所述,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这一内容的研究,前辈和时贤思想活跃,成果不凡,但前人专门对状态形容词的研究还是很少,在研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争论。
其一,许多学者对状态形容词范围意见不统一。
在语法研究中,关于状态形容词的基本结构类型大部分学者都接受了朱德熙先生(1982年)的观点,把状态形容词分为以下几类:(1)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如小小儿的。
(2)双音节的重叠形式,如干干净净(的)。
(3)“煞白、冰凉、通红、喷香、粉碎、稀烂、精光”等。
(4)带后缀的形容词,包括ABB式,如“黑乎乎、绿油油、慢腾腾、硬邦邦”;A里BC式,如“脏里呱唧”;A不BC式,如“灰不溜秋,白不雌列”。
双音节形容词带后缀的只有“可怜巴巴、老实巴焦”等少数例子。
(5)“F+形容词+的”形式的合成词(F代表“很、挺”一类程度副词),如挺好的、很小的、怪冷的。
朱先生的划分有其合理性,更多地强调了语法功能,不可避免地忽略了状态形容词自身的凝固度。
于是有一些学者对该分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齐泸扬,就把朱先生的第五类看作形容词短语。
不管怎样,朱先生的划分基本上是合理的,是按照语法分布(语法功能)给这些单位进行分类的,形容词短语和状态形容词在功能上基本一致,把形容词短语看成状态形容词有其理论上的依据。
状态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又是有区别的,把形容词短语看成状态形容词就使句法上的单位和词法上的单位相混淆了,因此把该类状态形容词看作形容词短语又显得矛盾了。
形容词短语和状态形容词功能相近,但其结构还没有达到较高的融合度,我们倾向于把它划归短语。
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列出的362个状态形容词以及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形成的状态形容词(AA式)和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形成的状态形容词(AABB式、ABAB式)进行整理,并结合前人的观点,总结出状态形容词的基本结构类型有:(1)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用AA式表示。
如好好(儿的)等。
(2)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重叠式,用AABB式或A里AB式表示。
如巴巴结结(的)、肮里肮脏等。
(3)双音节的状态形容词,用AB式表示。
如板硬、笔挺、碧蓝等。
注意:这一类形容词跟一般的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形式不同,一般双音节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是AABB,这一类状态形容词还可以重叠为ABAB。
(4)三音节的状态形容词两种,其一为ABB式,如矮墩墩、白皑皑。
其二为BBA式,如呱呱叫、麻麻黑等。
(5)带后缀的形容词,包括A里BC式,如:怪里怪气,滴里嘟噜等;A 不BC式,如白不呲咧、黑不溜秋等;还有双音节词带后缀的只有“可怜巴巴、老实巴交、羞人答答”等少数例子。
(6)其他。
如吊儿郎当、嘎嘣脆、岗口儿甜等。
其二,众多学者甚至一些大学教材仍然把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现象混淆在一起,对状态形容词内部结构特征不能做独立的分析。
例如:状态形容词中的ABB式,其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但在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下册)(2002年)中,将其归为“词根+叠音后缀”的派生词,如红彤彤、亮堂堂等。
其三,很多学者都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从语法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而未能深入到状态形容词内部考察它的句法功能和组合能力。
沈家煊先生(1997年)根据“标记理论”,提出并证明了性质形容词作定语和状态形容词作谓语都是无标记的,而性质形容词作谓语和状态形容词作定语都是有标记的。
这表明性质形容词更倾向于作定语而不是作谓语,而状态形容词则更倾向于作谓语。
齐沪扬、王爱红(2001年)在考察形容词性短语和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时指出,形容词性短语的功能最强。
在两位看来,在作谓语的功能上,性质形容词强于状态形容词。
以上三位学者包括前面所提到的朱德熙先生的观点都将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从句法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但却未能深入状态形容词内部对其句法功能进行研究。
三、现代汉语状态形容词的研究价值状态形容词虽然属于形容词的一个下位分类,但它是一个很开放的类,它的能产性很强。
只有把握了这类词的规律,才能在这么庞大的数量中不至于迷失方向,并对词类的规范问题也有一定的预测。
我们曾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列出的362个状态形容词单立条目以及单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所形成的状态形容词进行了考察,总结了状态形容词的范围,归纳了它们的结构特征,并与形容词重叠式这个概念做了对比,同时,我们还对状态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进行了考察。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是一个很特别的类,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一)状态形容词在形容词中有其独特的面貌绝大多数状态形容词主要是在性质形容词的基础上通过重叠或附加后缀而构成的,但其构成是有规律的,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从研究的成果来看,状态形容词内部结构具有凝固性,与形容词性短语有所区别,与单个性质形容词亦有所区别。
这就决定了它在形容词中的独特面貌。
就状态形容词而言,其词汇意义与其相对应的性质形容词基本相同,但语法意义却不相同,正如朱德熙先生(1956年)所言,甲类成分(即性质形容词)表示的是事物的性质,乙类成分(即状态形容词)则表示这种性质的状况和情态。
我们认为,状态形容词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它的研究价值。
(二)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式是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概念诸多状态形容词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和状态形容词本身重叠而来的,但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并不能划上等号。
因为状态形容词的格式更加复杂灵活,它在构成的过程中还涉及到动词、名词等词类,可以看成形容词重叠式的类化现象。
正因为状态形容词与形容词重叠式是两个有关联的概念,所以学者们往往把形容词重叠式当作状态形容词来讨论,我们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了区分,并显示出状态形容词在形容词中独特的位置。
(三)状态形容词在对事物做描述时其句法功能更强大更灵活性质形容词往往只表示单纯的属性义,而状态形容词在表示属性义的同时,往往含有其他的观念,比如“量”的观念、“程度”的观念,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这种语法义的区别直接导致了二者句法功能的差异。
与性质形容词相比而言,状态形容词在句子中突破了性质形容词所存在的一些束缚,能更灵活地充当各种成分,在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其句法功能更强大更灵活。
它的这种特性甚至影响了动词和名词,使许多动词和名词重叠后都有了状态形容词倾向,并从形式变化这一视角展示了现代汉语句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齐泸扬.现代汉语短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邵敬敏.ABB式形容词动态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0,(1).[5]沈家煊.“有界”和“无界”[J].中国语文,1995,(5).[6]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4).[7]石定栩.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地位[J].汉语学报,2000,(2).[8]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9]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0]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杨建国.先秦汉语的状态形容词[J].中国语文,1979,(6).[12]赵建功.元杂剧中的重叠词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1982,(1).[13]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吕叔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4]张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张斌.现代汉语实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7]朱德熙.语法问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朱德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语言研究,1956,(1).(李春燕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5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