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东铁路对哈尔滨的影响
中东铁路的修建对哈尔滨经济发展的影响

District economy区域经济 |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77中东铁路的修建对哈尔滨经济发展的影响杨雅婷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一、中东铁路修建前哈尔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1898年沙俄动工修建中东铁路开始,哈尔滨这个城市也悄然兴起,人口逐渐汇聚在这里,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哈尔滨已经出具城市的形态[1]。
随着铁路的运载能力日益提高,使得移民的数量不断增加,移民的团体中除了农民以及工人之外,逐渐出现了医生、律师、商人等,使得作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城市获得了全新的发展。
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能沟通沙俄和中国,各国的劳动力蜂拥而至,其中以中国的劳动力居多,不仅仅承包此段铁路的工人以中国人为主,而且在海参崴地区充斥着中国商人、中国赌场主,还有中国的农民和演员[2]。
“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使得海参崴连接了欧亚美三大洲,从而让此地区成为世界上最有意义的大商港之一”[3]。
清末时期清政府对东北地区采取封禁政策,目的是为了保证足够数量的军力和围场,因此哈尔滨地区保留了大量的熟地还有山场林矿资源等,而且形成了数百个从事渔猎耕种为主的村落。
而且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哈尔滨地区也产生了部分手工作坊主要生产白酒、木材、皮具等。
手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哈尔滨商业经济的繁荣,根据1894年的统计,城乡商铺多达70余家,包括在双城堡、呼兰等地区已形成数百的居民城市村落。
而中东铁路的修建对哈尔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东铁路的修建不仅贯通了东北地区,而且哈尔滨正处于干线和支线中心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大量的沙俄企业涌入东北。
中东铁路的修建对哈尔滨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较低的纳税成本以及低廉的劳动力和农产品原料价格,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向哈尔滨地区流动,中东铁路修建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哈尔滨各种商业企业多达2000家,飞速成长为近现代城市,而且国外先进的工业技术涌入哈尔滨之后使其快速成为东北的经济中心。
西方建筑文化对哈尔滨历史街区的影响

西方建筑文化对哈尔滨历史街区的影响——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中华巴洛克建筑为例【摘要】:哈尔滨殖民时期的道外区是中国居民集居地,在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西方文化的渗透中,生活在这里的中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非常有价值的"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形式,并成片区整体式保存下来,这是哈尔滨特有的宝贵财富。
通过对其历史根背景和对产生的这种兼容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究了在西方文化影响下的道外历史街区生活形态和受其影响下的建筑特征,析了其具有的多方面的价值,出对在保持和发展城市固有风貌特色的前提下,重城市整体风貌特色和空间轮廓的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关键词】:历史建筑巴洛克中华巴洛克哈尔滨道外区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历史文化名城,从1898年沙皇俄国修建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地区建设近代城市开始,100多年来,哈尔滨以它博大的胸怀广纳各种思想,汲取不同的文化,兼收并蓄,不断接受新思潮、新事物,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名扬海内外的艺术之城、文化之城、共生之城。
在哈尔滨道外历史街区,有一种特殊的建筑样式——中华巴洛克,它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是将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本土化。
它的完成者是一些具有中国心态的,而且有着西洋建筑做法的工匠,而不是建筑师完成的,而且融合的特色比较突出。
这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结合物,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
虽饱经沧桑磨难,但多数的遗址基础框架仍然保存完好,至今风韵犹存。
哈尔滨道外历史街区正是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文化下发展起来的,它祭奠了民族文化为主流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城市形象和城市风貌。
这个地区的整体风貌,对继承弘扬哈尔滨的传统文化,展示哈尔滨市早期城市物质环境的一个侧面,研究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二十世纪初,随着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文化的渗透,出现了一批受西方建筑文化影响的新建筑——“中华巴洛克”建筑,这种“前店后宅”的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是民族传统的,立面造型则是“巴洛克”式的,而立面上的装饰又以蝙蝠、石榴、盘长、金蟾、牡丹等具有吉祥意义图案为特色,这里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极具价值、独具特色的中西合壁建筑——“中华巴洛克”。
简论清末民初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影响

简论清末民初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的影响[摘要]清末民初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与齐齐哈尔城市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中东铁路修筑后,哈尔滨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速度迅速加快,齐齐哈尔城市的发展速度则开始相对放缓。
对中东铁路修筑对两城市所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探求其经验教训,希望能够对未来两城市的发展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中东铁路;哈尔滨;齐齐哈尔中东铁路的修筑以哈尔滨为枢纽,干线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穿越了当时的黑龙江、吉林两省;支线从哈尔滨,经长春、沈阳纵贯吉林、辽宁,直至大连旅顺。
在中东铁路修筑完成后,牡丹江、绥芬河等铁路沿线新城市迅速发展,其中以哈尔滨的崛起最为典型。
而以齐齐哈尔为代表的一些沿线老城镇,则相对缓慢发展。
基于此,研究中东铁路对清末民初哈尔滨与齐齐哈尔城市的影响,有助于深刻地认识近代黑龙江区域新兴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旧城镇的发展规律,为当今城市的全面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的影响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中俄两国决定共同修筑铁路,哈尔滨因地理位置优越而被选为铁路营建基地。
中东铁路的修筑给哈尔滨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兴盛,使其成为凭借铁路交通枢纽而发展起来的近代新兴城市。
中东铁路的修筑,哈尔滨作为新兴城市在崛起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清末民初中东铁路修筑后哈尔滨城市崛起具有反传统性,其发展具有“以路立市”、“以商兴市”的革新性。
中国传统城市都是按“权利第一”的模式发展,政治功能与军事功能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内动力,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国家的政策需要和财政支持。
但哈尔滨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正好处在中东铁路支线和干线的交点,被确定为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
哈尔滨作为城市伊始,是其依靠中东铁路发展其运输职能,带动工商业的兴盛,促进城市的进步,进而启动并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
中东铁路连接西伯利亚铁路,可以直接运送商品到欧洲,使商品通过铁路逐渐进入国际市场。
中东铁路修筑后域外教育对哈尔滨区域教育发展的影响(1898-1936)

中东铁路修筑后域外教育对哈尔滨区域教育发展的影响(1898-1936)随中东铁路的修筑,打破了哈尔滨封闭传统的以自然村落散居占主导地位的社区系统,铁路的开通致使西风东渐,洋人、洋学、洋艺纷纷涌入到哈尔滨社会。
“旧学新知、中体西用”,使国人对域外科技的思想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在1903年在清末新政的推动下,清廷废八股并颁布实施了全新的《癸卯学制》。
意味着统治中国了几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从而撼动了中国封建传统学务在我国教育史的历史地位,即改变了中国封建的官学、义学、私塾和书院等教育模式并立的格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体制为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的哈尔滨区域,曾有相当大的外国侨民学校,特别是俄人创办的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与职业学校,这些学校对哈尔滨区域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过去没有人提及过这个问题,根本原因是,沙俄政府对于哈尔滨区域的所做各种行为,对当时国人来说是屈辱与羞涩,基本上没有积极的影响。
但是纵观哈尔滨区域社会发展的崛起,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文化的整合和社会制度的转变,域外教育的发展对哈尔滨社会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以哈尔滨社会的传统教务与中东铁路修筑后,铁路所带来的域外教育,以及在这种域外教育的影响下诞生的哈尔滨区域新式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特征;通过比较分析这两种的“教育”模式不同变化的具体过程,来研究哈尔滨单一的社会结构如何转变为多元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的流动变迁问题;文化变迁引起的社会变革问题。
研究方法主要使用学者记载的哈尔滨史志为文献资料,以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哈尔滨社会发展的社会事实问题、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与整合问题、社会结构的分化引起的社会阶层的流动问题。
希望通过中东铁路修筑所带来的域外教育对哈尔滨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在社会学角度能够折射出哈尔滨区域社会结构单一到多元的特征,社会阶层的变迁与流动原因;并且通过近代哈尔滨多元化教育研究对当代教育发展事业有所启示意义。
中东铁路对现代东北发展中的意义

中东铁路对现代东北发展中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中东铁路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三、中东铁路对现代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四、中东铁路对东北地区文化交流的作用五、中东铁路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六、中东铁路在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七、结论正文:一、引言中东铁路,原名中国东省铁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干线。
自建成以来,中东铁路在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东铁路对现代东北发展的意义,分析其在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国际地位等方面的影响。
二、中东铁路的背景和历史意义中东铁路始建于19世纪末,历经沙俄、伪满、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时期。
这条铁路干线穿越我国东北地区,连接了哈尔滨、长春、沈阳等重要城市,并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相连,形成了国际交通大动脉。
中东铁路的建成,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还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中东铁路对现代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中东铁路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对现代东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东铁路降低了地区间的物流成本,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
其次,中东铁路带动了沿线城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此外,中东铁路还成为了我国与俄罗斯等邻国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为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中东铁路对东北地区文化交流的作用中东铁路不仅是一条经济大动脉,也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
在历史长河中,中东铁路促进了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等国家的文化交流,丰富了地区文化内涵。
如今,中东铁路依然在推动地区间人文交流、旅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五、中东铁路对我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中东铁路在我国国际地位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连接亚洲与欧洲的重要通道,中东铁路巩固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同时,中东铁路还拉近了我国与邻国的距离,推动了区域合作与发展。
六、中东铁路在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中东铁路位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战略的交汇点,对于推动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东铁路对哈尔滨文化的影响

关系 , 歌颂共产 主义 , 抨击 白俄 、 中国反动军 阀的倒行 逆施 , 传播 街 道也随处可见 中东铁路修筑时代 的特色 , 街 道 的命 名也有 很强
俄 的随军乐 队进 驻哈 尔滨 , 成为 哈尔滨 历史 上第一 支西 洋乐 队。 侵略者修筑 中东铁路 的 目的不是 为了造福 中国人 民 , 而是 为 了分 奴 役 中 国的人 民、 掠 夺 中 国人 民 的物 产 。 1 9 0 3 年, 哈尔滨创立 了第一所 音乐 学校 。与 此 同时 , 许 多东 正教 裂和分割 中国 的领土 、 堂 中都设有 自己的唱诗班 , 其 中还诞生了一批著名歌唱家 。 事实上 , 它造 成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被践踏 , 尊严被侮辱。而 且没有 1 8 9 9年 1月 , 中东铁 路管 理局在 哈尔 滨设立 了铁路 俱乐 部 , 中国人 民的血汗 , 就不会有中东铁路 , 也就不会 有现在 的哈尔滨。 俱乐部还成立 了哈尔滨第 一个 合唱 团, 并经常组织 召开音 乐会等 参 考 文 献 : 娱 乐活动 ( 图 3为 当 时建 造 的 中东 铁 路俱 乐部 , 今 为哈 铁 文 化 [ 1 ] 郑长椿 . 中东铁路 历 史编年 [ M] . 哈 尔滨: 黑龙 江人 民 出版
・
2 0・
第 4 0卷 第3 5期 2 0 1 4 年1 2 月
山 西 建 筑
高水平的音乐学校 , 为哈尔滨 培养 出一 批批杰 出的音乐 家 。可 以
说从那时起 , 哈尔滨人就从灵魂深处 印上 了音 乐 的烙 印 。现在 哈
一条中东铁路,半部东北历史[精品资料]
![一条中东铁路,半部东北历史[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34dd87a0b4c2e3f5727639b.png)
一条中东铁路,半部东北历史[精品资料] 一条中东铁路,半部东北历史-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中东铁路始建关于中东铁路的建设,1896年6月,俄国政府诱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中俄密约》,迫使清政府答应其侵略要求。
不久,中俄双方又签订了《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和《东省铁路公司续订合同》,1897年开始修筑铁路。
事实上,应该追溯到1891年5月21日,正在远东旅行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出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工仪式。
他亲手倒空了一辆装满碎石的手推车,为这个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工程奠基。
几年后,罗曼诺夫顺利继承皇位。
这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铁路是沙皇俄国历史上最为宏大的工程。
从乌拉尔山以东的车里雅宾斯克,直到太平洋岸边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统治者试图通过两条漫长的轨道将在遥远东方乐土上描绘的蓝图变成现实。
就在那时起,中国境内的领土,被计划在其中。
1896年5月4日,李鸿章受到沙皇接见。
也是同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工程进抵贝加尔湖地区。
俄国人坐着火车从欧洲直达太平洋岸边的梦想已经近在眼前。
但铁轨想要从赤塔铺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必须绕过辽阔的大清国东北地区。
这次接见之行,李鸿章签订了被世人认为他终身最大错误决定的《中俄密约》,其重点是两国在受到日本侵略的时候相互援助,而且还将建造一条穿越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的特权授予一家中俄合资银行。
而那条贯穿中国东北将西伯利亚大铁路以最短的路径连通至太平洋西岸的铁路,最终被命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从命名这条铁路的过程中找回一点尊严,是李鸿章俄罗斯之行的有限收获。
中东铁路的线路勘测从1897年7月第一批俄国勘测人员进入中国之后,一直持续到1900年的上半年。
铁路建设工程局及勘测队首先在田家烧锅附近搭建了简易居所。
那里后来被称为老哈尔滨,就在今天的哈尔滨市香坊区。
1897年8月28日,在中国小绥芬河右岸的三岔口附近,举行了中东铁路的开工典礼。
中东铁路对哈尔滨保险业的影响(1900-1931年)

中东铁路对哈尔滨保险业的影响(1900-1931年)
郭岚
【期刊名称】《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年(卷),期】2014(033)003
【摘要】哈尔滨作为一座近代化的城市,是从1898年修筑中东铁路开始的。
中东铁路通车以后,哈尔滨人口数量激增,从而使哈尔滨市可以提供大量的保源,促进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的发展。
同时,中东铁路的通车,也沟通了我国东北和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往来,使本地的运输保险迅速发展起来。
【总页数】2页(P109-110)
【作者】郭岚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2.9
【相关文献】
1.近代哈尔滨保险业探究(1900-1931年) [J], 尹英杰
2.浅析哈尔滨的俄商保险业(1900-1931年) [J], 刘爱华
3.中东铁路对哈尔滨保险业的影响(1900-1931年) [J], 郭岚
4.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收回中东铁路路权\r序幕之探讨\r——兼论1917年哈尔滨俄侨夺权事件 [J], 滕仁;杜依璘
5.《1910—191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哈尔滨及其郊区的肺鼠疫:关于防疫局活动的医学报告》介评 [J], 石金焕;彭传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东铁路对哈尔滨的影响
摘要: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
中俄两国决定修筑中东铁路,哈尔滨地处东北地区中部,松花江边,松嫩平原东南,因其地理位置优越,被选为铁路营建的基地。
1903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
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因为中东铁路的建造,国内外大量移民涌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哈投资办厂等,中西方文化再次交汇。
中东铁路改变的哈尔滨的历史,成就了一个城市的辉煌,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东铁路是西方列强为了控制掠夺和侵略中国而修建,是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产物。
关键词:中东铁路哈尔滨影响
一.中东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
沙俄原是一个欧洲国家,与亚洲东部的中国相距遥远,并不接壤。
十六世纪下半叶,经过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山,开始向东扩张。
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沙俄的侵略势力已伸入中国的黑龙江流域。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沙俄先后强迫当时的中国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并入俄国版图。
在以后的年代里,沙俄凭借其军事实力,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扩张。
富饶的中国东北遂为沙俄垂涎。
沙俄为了增强其对外扩张的实力,进一步侵略和占领中国东北和朝鲜,并与当时也觊觎这两地的日本对抗,于1891年2月决定修筑西伯利亚铁路。
它把修筑这条铁路一事宣布为“世界性事件”,把这条未来的铁路看作是“加强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工具”,使俄国能“控制太平洋水域的一切国际商业活动”。
同年6月,西伯利亚铁路破土动工。
到1894 年,该路已修到后贝加尔地区。
按原计划,往东的铁路将沿石勒喀河和黑龙江北岸曲折前行,至伯力后再沿乌苏里江东岸向南直达海参崴。
但是,一心想侵占中国东北领土的沙俄,却想把西伯利亚铁路取一直线,横穿东北,达海参崴。
这样不仅可以缩短距离,而且施工也容易,但最重要的是,它能把中国的东北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这时沙俄便借口原地段地形复杂,气候寒冷,要求中国借地供俄国在中国领土上筑路。
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败,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当时,清政府中有人主张改革甲午战争前推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而采取与外国结盟的政策。
当时主张与俄国结盟,因为它曾经“帮助”中国迫使日本退还辽东半岛。
清廷也认为,只要俄国能帮助中国“攻倭胁倭”,中国则愿与俄签订密约,结成联盟。
俄国以防日为借口,从中国窃取了修路特权,解决了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的建造问题,进一步把势力延伸近了中国东北,夺去了各项经济政治、军事特权。
铁路沿线殖民化,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二.中东铁路对哈尔滨的影响
中东铁路的开通,带来了哈尔滨城市的繁荣,但是,中东铁路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还包括政治、文化等影响。
在中国,没有哪个城市的成长,比哈尔滨更深刻的受到铁路的影响。
有一度,哈尔滨的外国人口比率甚至超过了中国人。
尤其是俄侨,甚至高达20多万。
(一)对哈尔滨行政区划的影响
在1896,中东铁路开始建设前,哈尔滨只是一个很小的村屯,当地的村民以酿白酒出名或在松花江打渔为生,隶属吉林将军管辖。
随后哈尔滨慢慢发展成为一个城镇。
中东铁路开工之后,利用《中俄密约》得到的圈地特权,沙俄借口
维持铁路的需要,建造医院、工厂、学校、商店、教堂、住宅区等设施,大量霸占土地,沙俄的野蛮掠夺,使大量哈尔滨周围地区被并入哈尔滨。
中东铁路建成后哈尔滨被分成了四块独立的行政区:松花江南岸由沙俄把持的哈尔滨自治市、隶属吉林省的滨江县、松花江北岸黑龙江省管辖的松浦市管理处、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属哈尔滨市。
哈尔滨的经济行政管理由上述四个机关分别独立行使。
二、对哈尔滨人口的影响
中东铁路开建以前,哈尔滨当时的人口是非常少,只是形成了一些村屯,人口不过三五千人。
铁路开件事,大量的俄国铁路技术工人,工程师等涌入哈尔滨。
同时为了保障铁路的建造和运行、满足工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建设大量的工厂、商店、医院等配套的城市设施。
从山东、河北等地招徕的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也成为了哈尔滨人口的组成部分。
1903年,铁路全线同城,交通趋于便利,吸引了更多的俄国人进入哈尔滨,相比战乱频繁的关内,哈尔滨的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因此也吸引了许多关内人民“出关”谋生。
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俄国独霸哈尔滨日内的局势被打破,根据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中东铁路向世界列强开放,来自欧洲、美洲、亚洲的货物汇集哈尔滨,使哈尔滨成为东北最大的贸易城市。
世界各国的商人、企业家、冒险家汇集于此。
三、对哈尔滨城市建筑的影响
哈尔滨的建筑特点是具有欧式风格、充满异国情调。
有些建筑风格在中国其他城市几乎很难建东的。
这种欧洲建筑风格的形成,首先要归功于中东铁路的完工,外来的俄罗斯建筑文化对哈尔滨的影响。
1989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的俄国建筑师,工人涌入哈尔滨他们将欧洲的文化建筑艺术引入了哈尔滨。
哈尔滨现存的早期建筑,出来极少数中国古典建筑及日本三十年代的折中主义建筑外,绝大多数是欧式建筑,这种独具匠心的建筑风格,构成了哈尔滨建筑的一大特色,器重,俄国人修建的教堂为哈尔滨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印记。
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圣索菲亚教堂。
四、对哈尔滨经济的影响
1898年前,哈尔滨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中东铁路的修建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1898年中东铁路开始建造,1903年铁路全线通车,哈尔滨北连出海港海参崴,南街旅顺大脸等中国重要城市、西通莫斯科和欧洲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北部的商业中心。
欧、亚、美洲的商品通过哈尔滨输入中国东北,东北大豆、小麦、面粉通过哈尔滨转送到欧亚美洲。
通过转口买一,哈尔滨当地的工商业获得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如酿酒、面粉加工、制油等等。
五、对哈尔滨文化的影响
哈尔滨的教堂大部分是俄侨所建的东正教堂。
哈尔滨东正教堂的建造是和中东铁路的建造相呼应的。
为满足铁路工人、护路军和哈尔滨俄侨的信仰需求,东正教堂在铁路沿线相继建立。
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东正教堂最集中的地方。
教堂文化是哈尔滨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教堂为哈尔滨带来了西方的建筑风格、西方音乐、绘画等艺术,还开启了哈尔滨近代的慈善事业:孤儿院、医院、救济所纷纷建立。
在教育方面,1898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开办了第一所小学,这是哈尔滨第一所洋学堂,随后又有俄国人开办的中学和大学。
在哈尔滨,有不少教俄语的老教师就是从俄国人开办的学校毕业的。
值得提及的是1920年创建的哈尔滨工业学校,即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该校当时曾是中俄工程师的摇篮。
许多科技名人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俄国人公开办过69所中学和若干工、农、商、师、医、
法、音等专科学校。
这些俄国人开办的学校,无疑为哈尔滨的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使哈尔滨在20年代迅速成为整个东北地区的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