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温度测量概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 温度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 温度 课件
解析: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知识点2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分度值:1℃
量程:-20~110℃ 使用温度计时要看清它的量程,即该温度计 所能测量的温度范围. 使用温度计时还要看清它的分度值,即该温 度计一小格所代表的值.
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
×× ×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D.因为体温计使用前没有向下甩,所以甲、乙两人
的体温无法确定×
解析:如果体温计示数为38℃,则用它测38℃及以下的温度 时示数都是38℃,反之示数与被测温度相同.
课堂教学展示 随堂演练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21 ℃.
提示:越往上数字越大,是零 上;越往上数字越小,是零下.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小结
×

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 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

×
注意: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如图,甲、乙所示为两支温度计液 柱处的放大部分,则这两支温度计的分 度值分别是 1℃ 、 2℃ ,指示 的示数分别为 16℃ 、 -18℃ .
常用的温度计

1 它们的结构有什么相似之处? 验
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玻璃 室
管、刻度及符号组成.
用 温
2 家庭和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 度
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液体热胀冷缩.
体寒 温暑 计表
摄氏温度
℃表示摄氏温度.
把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沸 水的温度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 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低于0℃用负数表示.

3压缩机测试技术培训:第三章温度的测量

3压缩机测试技术培训:第三章温度的测量
2、电阻的温度系数 要尽可能大且稳定;
3、材料的电阻率要尽量大; 4、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是线性关系; 5、材料易于制取且价格便宜。
根据以上要求,比较合适的材料有铂、铜、铁和镍,为适应低温测量的需要 目前还研制了铟、锰和碳等作为热电阻材料。
铂电阻温度计
在0~630.74℃,温度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定容气体温度计测出压力
比P/P s时,即可求得相应的热
力学温度T 为了实用方便,国际上经协商,决定建立一种既使用方便,又
具有一定科学水平的温标,这就是国际温标的由来。
国际温标通常具备以下条件:1、尽可能接近热力学温度;
2、复现精度高,各国均能以很高的准确度复现同样的温标,确 保温度量位的统一;3、用于复现温标的标准温度计使用方便, 性能稳定。
第一个国际温标是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的温标, 记为ITS—27, ITS—48, ITS—68, ITS—90
我国将采取“有计划逐步过渡的方针”,积极稳妥地推行新温 标。从1991年7月1日起,首先从各种标准温度计着手改值,并 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修订的新分度表公布后,再进行工业测 温仪表的改值,整个过程到1993年12月底全部完成。从1994 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温标。
温标必须具有温度的起
点而且规定了测量温度 的基本单位
温标的种类
摄氏温标 华氏温标 热力学温标 国际实用温标
F( 0C) (9 t+32) 5
t( 0C) 5 (F 32) 9
T2 Q2 T1 Q1
t=T 273.15
( 0C)
1714年德国人法伦悔脱(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以
3.分度误差 电阻式温度计
电阻式温度计是利用导体(或半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 特性来测量温度的。工业上被广泛应用来测量中低温区 (200~500℃)的温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三章第1节《温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三章第1节《温度》说课稿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导向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实验探究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温度的变化和测量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深刻的物理概念。
2.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1.布局:左侧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温度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等;中间部分展示实验图示和关键步骤;右侧部分总结学习要点和易错点。
2.内容:板书内容将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以关键词和短句为主,避免冗长的解释。
3.风格:采用简洁、直观的图示和符号,增强视觉效果,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辅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重点,便于复习和回顾。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准备,明确板书内容和布局。
2.在课堂上及时更新板书,确保与讲解同步。
3.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4.在课后让学生复述板书内容,检验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温度单位换算可能存在混淆。
3.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
(3)温度的测量: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读取温度值。
(4)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点,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提高他们对温度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八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依赖具体形象的支持。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但对于较为抽象的物理量如温度,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直观教具来辅助理解。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样,对实验、探究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学习习惯尚未完全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第三章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

第三章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

感温介质因被测温度 的高低而导致其体积膨 胀或收缩造成压力的增 减,压力传给弹簧管,指 针偏转,指示出温度。
毛细管愈长,则温度 计响应愈慢,管愈细, 则准确度愈高
测温范围 -20~60,0~100,20~120,60~160
温包插入深 150~280(尾长≤12M)
度(mm)
Φ8,Φ10Φ,Φ13,Φ14不锈钢管
(b)把冷端用补偿导线 引至电加热的恒温器内
8
精度最高!
(2)冷端温度校正法
中间温度定律: 热电偶AB在接点温度为T、T0时的热电势EAB(T,T0)等于热电 偶AB在接点温度为T、TC和TC 、 T0时的热电势EAB(T,TC)、 EAB(TC,T0)的代数和。 计算公式:
EAB(T,T0)= EAB(T,TC)+EAB(TC,T0)
T0=0C
中间温度定律
T0=恒温 T
EAB (T ,T0 ,0) EAB (T ,T0 ) EAB (T0 ,0)
查表T
实际测量
查表EAB
(3)补偿导线法
补偿导线
易干扰
0~100C
恒温
(4)补偿热电偶法
根据中间温度定律,用另一支热电偶测量 出测温热电偶的冷端温度来进行修正。
(5)冷端补偿器法
热电偶回路总电势为:
EAB T,T0 EAB T EAB T0 EA T,T0 EB T,T0
其中温差电势EA(T,T0)和EB(T,T0)比接触电势小很多, 可忽略不计,且EAB(T0)总与EAB(T)的方向相反,上式简化 为:
EAB T,T0 EAB T EAB T0
热电偶测温原理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基于热电效应。 将两种不同的导体A和B连成闭合回 路,当两个接点处的温度不同时, 回路中将产生热电势,由于这种热 电效应现象是1821年塞贝克 (Seeback)首先发现提出,故又称 塞贝克效应。

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

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
接点温度为t1和t3的热电偶,它的热电势等于接点温度分别 为t1,t2和t2,t3的两支同性质热电偶的热电势的代数和,如图 3—7所示,可以写出它的热电势。
2021/2/24
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
11
二、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在使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还需要应用关于 热电偶的三条基本定律,它们已由实验所确 立.
1.均质导体定律 2.中间导体定律 3.连接温度定律
2021/2/24
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
12
1.均质导体定律
由一种均质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 导体(半导体)的截面积如何以及各处的温度分布如 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势。
第四节热电偶的校验
2021/2/24
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
2
第一节 热电现象和 关于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热电偶温度计由热电偶、电测仪表和连接导线组成。
测量100~1600℃温度
较高准确度
温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便于信号的远传和实现多点切换测 量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用于测量温度。
2021/2/24
如导体A和B相接触,接点温度为t则 接点处的接触电势的形式只与A和B 的性质有关
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
9
热电势
一个由A、B两种均匀
导体组成的热电偶, 当两个接点温度分别 时,按顺时针取向, 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 为温差电势和接触电 势之和。
2021/2/24
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
10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工作原理
2021/2/24
热电偶温度测量方法
5
温差电势(汤姆逊电势)
是一根导体上因两端温度不同而 产生的热电动势。
当同一导体的两端温度不同时, 高温端的电子能量比低温端的电 子能量大,因而从高温端跑到低 温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跑到高 温端的要多

化工测量仪表课件温度

化工测量仪表课件温度

质的影响,准确性不高,通常用来测量1000℃以上的 移动、旋转或反应迅速的高温物体温度。
目前多以辐射式为主,通过被测物体与感温元件之间 的热辐射作用实现测温。
下一页 上一页
2
二、温标
1. 摄氏温标(用 t 表示,单位记为℃。) 2. 国际温标
热力学温度是基本温度,用 T 表示,单位开尔文, 记为K。 规定: 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为273.16K;
5.镍铬—康铜热电偶(分度号:E)
灵敏度最高。价廉,湿度较大时较其它热偶耐腐蚀。
-200~750℃,短期870℃。误差±1.5~2.5℃。
6.铜—康铜热电偶(分度号:T) 在廉价金属热电偶中精确度最高,稳定性好,低
温测量灵敏度高。
-200~300℃,短期350℃。误差±0.5~1℃。
上一页 下一页
28
高温热电偶。热电势小,冷端温度在40℃以下使 用时,一般不需进行冷端温度补偿。价格高。 0~1600℃,短期1800℃。误差±0.25%t℃~±4℃。
下一页
27
返回
4.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号:K) 热电特性近似线性,热电势比S热电偶高3~4倍,
复制性好,价格便20宜24/。6/23
-200~1000℃,短期1300℃。误差±1.5~2.5℃。
11
第三节 双金属温度计
测温原理 双金属温度计的结构
返回 2024/6/23
12
一、测温原理
返回 2024/6/23
两种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组成固体膨胀式温度计。
x G l 2 t d
x —双金属片自由端的位移; l —双金属片的长度; d —双金属片的厚度; Δt —双金属片的温度变化量; G —弯曲率
eAB

第三章物态变化(原卷版)3

第三章物态变化(原卷版)3

第三章物态变化(原卷版)知识点回顾知识点1: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 + 273K。

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温度计的分类及比较:(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使用前应该把玻璃管内的液体甩回玻璃泡内!知识点2:熔化和凝固1、熔化:(1)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2)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

比如: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3)晶体熔化时特点:固液共存,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5)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熔点)的物体。

比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6)非晶体熔化时特点:吸收热量,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2、凝固:(1)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晶体凝固时特点:固液共存,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热工仪表基础知识

热工仪表基础知识

热工仪表基础知识————————————————————————————————作者: ————————————————————————————————日期:热工仪表基础知识第一章、热工测量和仪表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一、测量:1、测量是人们借助专门工具,通过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的分析计算,将被测量x 0以测量单位U 的倍数显示出来的过程。

2、被测量的真值μ只能近似地等于其测量值x :3、热工测量是指压力、温度等热力状态参数的测量,通常还包括一些与热力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参数的测量 。

二、测量方法:按测量结果的获取方式来分(1)直接测量法:使被测量直接与测量单位进行比较,或者用预先标定好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从而得到被测量数值的测量方法,称直接测量法。

(2)间接测量法: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量有某种确定函数关系的其他各变量、再按函数关系进行计算,从而求得被测量数值的方法,称为间接测量法。

按被测量与测量单位的比较方式来分(1)偏差测量法:测量器具受被测量的作用,其工作参数产生与初始状态的偏离,由偏离量得到被测量值,称为偏差测量法。

(2)微差测量法:用准确已知的、与被测量同类的恒定量去平衡掉被测量的大部分,然后用偏差法测量余下的差值,测量结果是已知量值和偏差法测得值的代数和。

(3)零差测量法:用作比较的量是准确已知并连续可调的,测量过程中使它随时等于被测量,也就是说,使已知量和被测量的差值为零,这时偏差测量仅起检零作用,因此,被测量就是已知的比较量。

0x U μ=0x xU≈三、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被测量参数的测量值x 与其真值μ的之差。

真值常用的方法有:(1)用标准物质(标准器)所提供的标准值,例如水的三相点。

(2)用高一级的标准仪表测量得到的值来近似作为真值。

(3)对被测量进行N 次等准确度测量,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为真值。

N 越大,越接近真值。

常见的测量误差表达方式:1.绝对误差2.实际相对误差 3.标称相对误差 4.折合误差折合误差一般用于比较测量仪表的优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其他中间介质的影响,测量误差较大
玻璃温度计
➢玻璃液体温度计简称玻璃温度计,是一种 直读式仪表。水银是玻璃温度计最常用的 液体,其凝固点为-38.9℃、测温上限为 538℃。
➢玻璃温度计特点: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价格低廉,测温范围较广,安装使用方便, 现场直接读数,一般无需能源,易破损, 测温值难自动远传记录。
玻璃管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
➢ 基于固体受热膨胀原理,测量温度通常是把两片线膨 胀系数差异相对很大的金属片叠焊在一起,构成双金 属片感温元件当温度变化时,因双金属片的两种不同 材料线膨胀系数差异相对很大而产生不同的膨胀和收 缩,导致双金属片产生弯曲变形。
➢ 双金属温度计的感温 双金属元件的形状有 平面螺旋型和直线螺 旋型两大类,其测温 范围大致为-80℃— 600℃,精度等级通 常为1.5级左右。
➢ 双金属温度计抗振性 好,读数方便,但精 度不太高,只能用做 一般的工业用仪表。
压力温度计
➢ 压力温度计是根据一定 质量的液体、气体、蒸 汽现其测 温功能的。
➢ 压力温度计和玻璃温度 计相比,具有强度大、 不易破损、读数方便, 但准确度较低、耐腐蚀 性较差等特点
第三章 温度测量概述
一、温度测量的基本 概念 温度标志着物 质内部大量分子无 规则运动的剧烈程 度。温度越高,表 示物体内部分子热 运动越剧烈。
模拟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气体分 子在高温时的运动速度比低温时快!
热力学温标(K)
热力学温标是建 立在热力学第二定律 基础上的最科学的温 标,是由开尔文 (Kelvin)根据热力 学定律提出来的,因 此又称开氏温标。它 的符号是T,单位是开 尔文(K) 。
非接触式温度测量
➢ 特点 :感温元件不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接受被测 物体的热辐射能实现热交换,据此测出被测对象的温度;
非接触式测温的优点: 具有不改变被测物体的温度分布, 热惯性小, 测温上限可设计得很高, 便于测量运动物体的温度和快速变化的温度
缺点: 受到被测物质的发射率、被测物质与测量仪表之间的距离以
按照测量方法又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按工作原理又可分为膨胀式、电阻式、热电式、 辐射式等。
介绍几种温度测量方法
示温涂料(变色涂料) 装满热水后图案
变得清晰可辨
变色涂料在电脑内部温度中的示温作用
CPU散 热风扇
温度升高后变为红色
低温时显示 蓝色
体积热膨胀式
不需要电源,耐用; 但感温部件体积较大。
气体的体积与 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ET-IRMAN 温度安检门
红外温度计
接触式温度测量
➢ 优点: 测温精度相对较高,直观可靠及测温仪表价格 相对较低;
➢ 缺点 : 由于感温元件与被测介质直接接触,从而要影
响被测介质热平衡状态,而接触不良则会增加 测温误差;测温滞后 被测介质具有腐蚀性及温度太高亦将严重影响 感温元件性能和寿命。
威廉·汤姆逊·开尔文勋爵像
1990国际温标(ITS-90)
从1990年1月1日开始在全世界范 围内采用1990年国际温标,简称ITS90。它定义了一系列温度的固定点, 测量和重现这些固定点的标准仪器以 及计算公式,例如水的三相点为 273.16K(0.01C)等。
三、温度测量及传感器分类 按照用途可分为基准温度计和工业温度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