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焦虑现象形成原因对策
大学生社 会焦虑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焦虑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社会焦虑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问卷,并对_____名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详细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专业和地域。
其中,大一学生占_____%,大二学生占_____%,大三学生占_____%,大四学生占_____%;文科专业学生占_____%,理科专业学生占_____%,工科专业学生占_____%;来自城市的学生占_____%,来自农村的学生占_____%。
二、大学生社会焦虑的表现1、学业焦虑在调查中,超过_____%的大学生表示对学业成绩感到焦虑。
他们担心考试不及格、挂科、不能顺利毕业等问题。
尤其是在面对重要考试和作业时,这种焦虑感更为强烈。
2、就业焦虑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焦虑成为大学生最为突出的社会焦虑之一。
约_____%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不知道自己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担心自己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社交焦虑在人际交往方面,约_____%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
他们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害怕被拒绝和否定等。
4、经济焦虑经济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会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约_____%的大学生表示为生活费、学费等经济问题而感到焦虑,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这种焦虑更为明显。
三、大学生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1、社会竞争压力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和就业压力。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不得不不断努力,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2、家庭期望过高很多家庭对大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成就。
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谈转型期的社会焦虑问题及应对机制

形 成 社会 张 力
最 终 以 社会 ; 中突或 其他 方
相互 影响
相互 作用
,
。
,
任何
一
表现 为 群体 焦虑 的 相似 性 与 个 体
一
式 释 放 出来 的
一
种社 会心 理 状 态 可 见 社
。
,
一
型 的 社 会 焦虑 状 态
如 果 控 制在 合 理 的 限
、
焦 虑 的 差 别 性 和 多样 性 的 统
,
一
导向
潮
。
要 重 视 思 想政 治 转型期
一
疏 导社 会 思
体 ; 其对象
一
般 是 群 体 性事 件 ; 社 会 焦 虑
时期 就
。
、
关键词
、 I
:
社 会 焦虑
缓解
产 生 的 原 因 往 往 是 客 观 环 境 的变 化 ( 不 确
国际而 言
、
,
局 部 战争
、
、
恐怖主义
、
金融震
、
定 因 素 ) 对 社会 成 员 产 生 了 比 较 广 泛 的负
力较 小
“
类似 于
;
杞人 忧天
有 时候 表现
“
的摩擦 和 矛 盾在 显 现 市 场 秩 序 的混 乱 信
,
、
门需 要 认 真 关注 的课 题
为 呐喊
部 分 焦虑 是 在 先 行 者 焦 虑 的 感
“
失 业 和 下 岗人 数 的剧 增
、
收入
社会 焦虑及 其类型
吴 忠 民 ( 1 9 9 9 ) 在 国 内较 早 使 用 社会
体而言
,
同龄人焦虑作文

同龄人焦虑作文同龄人焦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同龄人焦虑现象日益突出。
无论是考试压力、升学竞争、就业压力、恋爱婚姻等方面,都使得年轻人感到压力重重,无所适从,甚至痛苦不堪。
本文试图探究同龄人焦虑现象的原因和对策,以期为年轻人压力减轻提供一点帮助。
同龄人焦虑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育竞争压力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一阶段的学习都面临繁重的课程和高强度的竞争。
成绩考试不合格就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惩罚与压力。
如果不能在学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早早就被淘汰出局,求职、发展等方面又面临新的压力。
二、职业前途不确定众所周知,现在的就业市场已经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面临诸多挑战。
进入大学,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高薪行业和专业来增加就业机会和职业前途。
但是,行业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容易面临行业的淘汰和变革,职业发展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封锁。
三、自我认同感不足自我认同是激发人们积极进取、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还比较欠缺,存在社会认同感不足的问题。
缺乏自我认同感的孩子,往往独自承受着来自于学习、生活、亲情等方面的压力,在成长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陷入无助和沮丧的情绪中。
如何解决同龄人焦虑现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对教育的改革我们必须承认,虽然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数字、语言、知识等,但是一味的应试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青少年发展的需要。
学校需要更加全面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领域学习,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瞄准目标、放下包袱。
二、积极面对职业前途青少年在选择职业时,可以先从自身的兴趣、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并且要在学生期间多参加实习、培训等活动,积极地了解职业前途,拓宽职业选项,提前准备自己的竞争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加强学业和职业前途方面的准备外,还需要注意和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焦虑心态及遏制

加剧 、 价值 观 多元 化 及公 平 正 义 的缺 失 等 原 因 , 导致
焦虑成为普遍 的社会现象 ,如不采取措施遏制其蔓 延, 将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会焦 虑是 中国社会处 于 整体嬗 变 阶段 , 社会 结
构 和社 会 运行 机 制 从一 种 形 式 向另 一 种形 式 转换 的 过程 中 , 会 民众 心 理层 面表 现 出 的心 浮气 躁 、 社 急功 近利 等心态 。当前 , 由于社会 的急 剧转 型 、 富分化 的 贫
往, 既存 在对 社会 变革 理性 上 的认 同但 在情 感 上 又难 以接受 。 面对复 杂多 变的社 会形 势 , 们 常常 感 到无 人 所适从 , 常常 处 于 希望 与 危 机并 存 、 成功 与 失败 同在 的心理 困惑和 心理 紧张之 中。 2 贫富分化 加剧 。改革开 放打破 了平 均主义 大锅 、 饭 , 大 地解 放 了生产 力 , 极 人们 致 富 的积 极性 被 充 分 地 调 动 了起 来 ,整 个 社 会 呈现 出生 机勃 勃 的创 造 活 力 ,社会 物 质生 活资料 匮乏 的状 况得 以根 本改 善 , 人 民生活一 天天提 高 。 在繁荣 的背后 却隐藏 着 由于贫 但
收稿 日期 :0 10 ~ 7 2 1 — 1 1
辛 苦积 聚起来 的财富 突然 间化 为乌有 。于是 , 管是 不 富有者还是贫穷者 , 都陷入焦虑之中难以自拔。
3价值观 多元化。 、 改革开放带来的是莫大的实惠 和福祉 , 人们 从得 到 的实惠 中产 生 了进 行 改革 的 巨大 动力 , 百姓 从 实 际 出发 追 求 的是 实 际利 益 , 老 巨大 的 物 质 利益 冲破 了 “ 神 第一 ” 精 的迷 雾 , 除 了“ 贫 乐 排 安
社会焦虑现象弥漫的原因、表现与解决办法

浅谈社会焦虑现象——社会焦虑现象弥漫的原因、表现与解决办法我国社会目前面临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焦虑现象在都市人身上随处可见,并且有逐渐年轻化和向城郊与农村发展的趋势。
随着这种现象逐渐普遍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社会焦虑症,其表现多为忧虑症、焦虑症、抑郁症,更有严重的导致精神分裂甚至轻生。
而现在随着我国对社会问题的重视,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提上了议程。
“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意见》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性纲领,在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
一、中国社会弥漫焦虑的原因中国社会弥漫焦虑现象的原因大致为以下几点:(一)社会经济整体利益结构要发生全方位大幅度而且是急剧的调整;(二)社会风险因素的空前增加;(三)许多社会成员信仰的丢失。
(来源中国政府创新网《吴忠民:中国为何弥漫着社会焦虑》作者吴忠民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6日)根据社会学的基本假设:人类行为是有社会和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的。
而中国社会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社会建设重点将会从经济建设逐渐转移至社会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制度的完善。
所以从此角度来看,中国社会成员的行为难免会受到重大影响,社会的改变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引起诸如房价升高、失业率升高、结业率减低以及通货膨胀等诸多现实问题,从而影响到社会成员的行为,导致现在中国社会焦虑现象普遍出现在社会成员中,从而引起自杀率提升、心理问题严重等诸多严重社会问题。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 《中国统计年鉴》)二、社会焦虑现象表象如前面所说,社会焦虑逐渐成了普遍心态。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社会焦虑及其缓解

须客观分析其形成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 以克服 , 为社会 的 良性发展创造有利 的环境。
关键词 : 会转型 社 中 图分 类 号 : 9 6 C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成 的关系等 不到 固定下来 就陈 旧了”这意 味着 以往 的 会成员丢失 了信仰。在这样的情形下 , 阶段中国许多 , 现 利 益结构要 发生全方位 和大幅度的调整 ,重 构 出新 的 社会 成员 的心灵或 心宅往 往缺少一 种坚守 和定力 , 导
利 益格局 ,社会 成员 的社会 位置和经济位 置要重新洗 致 不少 社会 成 员在 面 对诱 惑尤 其 是经济 利益 的诱 惑 牌 。“ 随着社会转 型期 的社会利益 与结 构的大调整 , 时 , 为往往缺少坚定 的信念 、 伴 其行 长远的 目标取 向和执 每个人 都 面临着一 个在社 会结构 中重 新定 位 的问题 , 着 的精神 , 难免随波逐 流、 忽不定 , 飘 心里很不踏实 , 进 于是 , 心神不 安 , 焦躁不安 , 迫不及待 , 就不 可避免地成 而 容易陷入某种焦虑不 安的状态 当中。重要的是一旦
同改革 开放 以前相 比, 大多数社会成员 目前 的 “ 绝
对” 生活水 准 已经今非昔 比。但是 , 由于社 会焦虑现象
当代 中国社会 巨大的社 会变革几乎使 “ 切新 形 一
[ 收稿 日期1o 1 1 - 2 2 l - 12 【 作者简介] 敖翔 (9 0 , , 17 一)男 河南光I , 人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2 1 0 0级马克思 主义哲学博 士生 , 副教授 , 主要研 究方向 : 社会转 型与国民素 质。本文 为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 目 农 民参与视角下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及特点研究》 批号 : Yc 1o 0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 1 J7 0 4 ) 0
压力和焦虑在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压力和焦虑在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压力和焦虑是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压力和焦虑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压力和焦虑的定义压力是指在人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个体所面临的来自外界的有潜在威胁或挑战性的要求,这种要求可能会威胁到个体的目标、需求、安全感等,从而引起个体内在紧张状态的一种心理现象。
焦虑则是在面对压力时,个体感受到的一种紧张、不安或担忧的情绪状态。
二、压力和焦虑的原因1.经济压力:现代社会的物质需求日益增加,个体需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如房贷、子女教育等,导致压力持续存在。
2.职业竞争:职场竞争日益激烈,个体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竞争力,这种竞争带来的压力也是导致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
3.社交压力:人们在社交中常常需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和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社交压力是导致焦虑情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如婚姻矛盾、子女教育等也是造成压力和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压力和焦虑的影响1.身体健康问题: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的个体,容易出现各种身体健康问题,如失眠、头痛、胃痛等。
2.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容易导致情绪低落、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由于压力和焦虑的存在,个体可能对他人产生情绪波动,从而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4.工作效率下降:过高的压力和焦虑会影响个体的专注力和工作效率,从而对个人的工作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四、压力和焦虑的应对方法1.寻求支持:在面对压力时,可以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倾诉自己的困扰,获取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2.放松技巧:通过适当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来缓解身心压力和焦虑。
3.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分配适当的时间来完成任务,有序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心态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社会心态整体上趋于成熟自信、开放包容,人们的行为更趋向理性和平,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焦虑浮躁、抱怨冷漠、仇富恨官、愤青、群体性怨恨等不良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形态变化,给和谐社会社会的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如何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内容,也是全党全社会工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一、当前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一个时代社会心理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非常明显的大众性和弥漫性。
它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我国现阶段社会心态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正在逐渐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成熟自信,人们开放包容、理性和平、务实进取、积极向上。
人们不再简单的为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沾沾自喜,而是学会了冷静与理性的思考问题,在人们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引导更多的人崇尚新风正气反应出人们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追求。
(二)人们的社会心态、价值观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建设,人们参与社会舆论积极性高涨,越来越多的人们关心国家大事。
在人们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引导更多的人崇尚新风正气。
反映出人们坚持真理、追正义的追求。
在生活中人们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也能有所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在逐步的向更好的方面发展。
(三)人们对国家发展与目前生活状况满意度很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威望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所有这些积极的变化使民众的自信心受到极大鼓舞,人们对未来前景从满信心,爱国主义热情高涨,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情绪积极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社会焦虑现象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处于急剧转型期,社会整体效益结构正处在全方位、大幅度、急剧调整期,同时,伴随着现代社会而空前增加社会风险,以及部分社会成员的社会信仰迷失,造成了今天中国社会到处弥漫着社会焦虑。
社会成员的社会焦虑情绪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的复杂影响。
为缓解社会焦虑,各级政府必须有效措施,一是加快建立初级民生保障体系;二是实现充分就业。
[关键词]社会焦虑社会结构社会风险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社会急速的转型、变革,意味着社会整体利益结构的调整,大批社会成员、社会群体的社会位置和经济位置重新洗牌。
现代社会意味着要面临着空前的社会风险,让人们有时觉得无章可循,不确定性因素增加。
这使得社会成员产生一种人生的不确定感,前景的不确定性,心理不踏实,人们对于未来不可预期,自然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焦虑现象,并成为如今中国一个比较明显的时代标识。
一、社会焦虑现象形成的原因
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大批社会成员为基本生活计,为自己前程计,往往表现出一种焦虑不安、浮躁不定的情性。
现阶段,社会焦虑程度和范围是比较严重的,社会焦虑现象几乎弥漫在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既存在于几乎所有社会群体当中,如公务员群体、
企业家群体、白领群体、工人群体和农民群体;也存在于各个地区当中,如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及城市和农村地区。
弥漫如此之重的社会焦虑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全方位、大幅度、急剧调整的社会整体利益结构形成了社会焦虑
中国的改革正处在一个不断深化的时期。
这种不断深化的改革意味着以往利益结构要发生全方位和大幅度的调整,要重构新的利益格局。
毋庸讳言,经济利益对于每一个群体和社会成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那样,“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同大多数国家相比,这种经济利益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就要完成。
在社会转型时期,“一夜暴富”和“一夜下岗”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同时大面积地存在。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30年间,一方面迅速崛起了暴富的高收入群体和生活状态相对较舒适的中等收入群体,另一方面则形成了生活贫困的低收入群体。
社会成员社会经济利益位置的急速变化,往往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双重示范效应,进而对许多社会面员形成了大面积的压力。
再者,改革开放以来,同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社会保障制度明显缺位。
由此,使得现阶段大批社会成员存在着一种人生的不确定性,人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前景往往不可预期,必定形成大面积社会焦虑现象。
2 空前增加的社会风险因素加重了社会焦虑
同传统社会不同的是,任何一个国家只要进入到现代社会,就会
面临着空前的社会风险。
现代化的发展既给人类社会提供了无数的机会,但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制造了无数的社会风险。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能量的空前积累以及社会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全球化进程和信息化过程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不断扩散的不确定性。
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社会意味着各个国家经济的一体化,一国经济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另一国的经济状况,任何一国想要完全不受别国经济的影响几乎不可能,特别是经济影响力比较大的国家的经济一旦出现问题,便会不可避免地蔓延至其他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共同体,构成因素和变数之复杂应该是世界之最。
中国经济和社会在未来还会遇到哪些不可预期的风险现在很难判定。
社会风险因素的增加,势必会给中国的发展和民众的基本生存状况带来空前的变数,进而加重了社会焦虑。
3 社会信仰迷失使人们深陷社会焦虑
虽然说信仰不是万能的,但是信仰却是一个社会共同体所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
一个民族的民众普遍具有信仰是一件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必须的事(极端化的信仰除外)。
信仰事关社会共同体的基本观念、整合、心理状况、长远目标以及民众基本行为方式等重大问题。
民众如果普遍具有一种信仰,那么这个民族的民众的心里会很踏实,民众的内心会很强大,其行为会由于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长远的目标和坚实的底力,能够经得起许多事情的诱惑,能够经得起许多挫折,摔打击力十分强大,进而就会减少社会焦虑的困扰。
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涌现,如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等,由此为数众多的社会成员丢失了信仰,特别是极少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利用人民赋予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进行贪污腐败活动。
在这样的情形下,许多社会成员的心灵往往缺少一种坚守和定力。
缺少坚守和定力的人,抗挫折、抗打击能力必定十分有限,失落心理不断加重,进而深陷社会焦虑的困扰中难以自拔。
二、社会焦虑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社会焦虑情绪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一些复杂的影响。
不可否认,在客观上社会焦虑有着某种积极作用。
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社会焦虑的积极因素是次要的,更为重要的是会造成大面积的社会负面效应。
1 是不同地降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同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大多数社会成员目前的“绝对”生活水准已经高出一个数量级。
但是,由于社会焦虑现象的存在,部分社会成员往往无暇做出理性的判断,而热衷于同左邻右舍当中更高水准者相比,甚至同全社会中那些公认的生活水准很高者相比,对自己的生活水准不够满意,并程度不同地产生对社会的不满心理。
2 催生社会成员程度不同的非理性行
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意味着新旧观念并存,意味着不同性质、不同类型规则的并存。
一些人对于原有的规则缺少认同性,一些人则对于新的规则缺少敬畏感,造成部分社会成员缺少规则意识。
在这样的情性下,身处社会焦虑状态中的一些社会成员,无暇也不愿
去考虑自身行为是否符合某种规则,更容易倾向于考虑对自己是否有利,这就加重了人们的无规则意识。
同时,有些社会矛盾的存在可能不太严重,但如果人们普遍存在着一种焦虑,同时再夹杂着一些不公正的心理感受,就容易把本来不很严重的矛盾看得十分严重,容易迁怒于他人他事,进而会加重某种社会矛盾。
现实情况证明,少数社会成员的焦虑感引发种种越轨行为。
3 加重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心理和短期化行为
面临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社会焦虑使得一些社会成员缺乏应对社会的从容心态,缺少从长计议的理性安排。
因此,社会焦虑很容易加重人们心理上不切实际的高期望值和短期化行为。
比如,当前的传销活动履禁不止,就是人们热衷于那种“短平快”行为、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等。
这种非理性行为进而引发社会矛盾。
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示范效应,致使不少人大幅度提升追求不实际的高目标。
相比之下,人们的“长期行为”是一种不确定的、难以预知的、成本投入较高的行为,长期的成本投入往往难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对于身处社会焦虑状态并且有着较高期望值的人来说,与其选择不确定的、成本过大的长期行为,倒不如采取“短平快”方式更为简单易行。
这种看似成本小、见效快的行为方式,“性价比”似乎比较合算,但绝非理性选择。
短期行为具有利己性特征,终将损害行为者的自身。
三、舒缓当前社会焦虑的对策
社会关系中弥漫的焦虑和紧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结构的失
衡。
一方面,差距侵蚀幸福源于社会资源配置机制不合理,有不少专家就认为社会结构调整可能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流动渠道梗阻,部分社会成员获得资源的机会不同,社会结构调整滞后使得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
当前,我们需要更高的社会管理水平和更强的社会关系调节能力。
首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实施“扩中、保低、调高”的方针,形成合理的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这样社会焦虑的心态就失去了不断滋生蔓延的土壤。
其次,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打破各种壁垒,使社会结构“活”起来,让“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农二代”在社会上越来越少,使“农二代”依靠自己的能力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在急剧转型时期内彻底消除社会焦虑现象是不现实的,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缓解社会焦虑现象,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对此,各级政府急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事情。
1 建立初级民生保障体系
基于我国的国情,现在提出建立中、高级民生保障体系还不现实,但是建立起初级民生保障体系是现实必须可行的。
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基本内容是初步做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提、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通过初级民生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让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存有基本底线,对未来也有一个大致的预期,这样才能有效缓解社会焦
虑。
2 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尽可能在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是社会服务的优先目标。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社会成员来说获得职业,就意味着拥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意味着拥有可预期的发展平台,意味着能够进行必要的平等的社会活动。
可见,充分就业是缓解社会焦虑基础性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