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资源概况
广西水资源产业现状及问题建议精品

广西水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建议一、产业现状1、全国及广西水资源情况中国淡水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如果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
同时,中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资源占比81%,北方水资源占比19%,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局面。
广西作为全国水资源丰富的省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河川径流和入境河流。
广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5位。
广西人均水资源量为4138立方米,每公顷为7.2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河川径流为23%,地下水为9.2%。
2、中国饮用水产业状况饮用水产业是中国饮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20XX年公布的数据,饮用水、果汁、碳酸饮料、茶饮料及其它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5.65%、22.24%、21.91%、16.36%、13.84%,饮用水和果汁饮料份额呈上升趋势,碳酸饮料份额呈下降趋势。
各品类占比饮用水主要指瓶装饮用水,目前市场销售的饮用水包括纯净水、矿物质水、天然水、天然矿泉水和其它饮用水等,整体市场容量接近800 亿元。
据中投顾问数据,截至20XX 年3 月底,纯净水、矿物质水、天然水、矿泉水占饮用水的比重分别为44% 、28% 、13% 、9% ,其他水占6% ;其中纯净水、矿物质水已呈现缓慢增长之势,天然矿泉水和天然水等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率超过20% 。
中国瓶装饮用水人均消耗量仍落后发达国家一段相当大的差距。
据调查显示,20XX 年,中国瓶装饮用水的平均年度人均开支仅为5.7 美元,同比20XX 年增长87% ;对比美国、德国及全球平均分别为120.6 美元、153.7 美元及23.8 美元。
在中国,特别是工业化进程和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稀缺水源和健康饮水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话题。
广西水资源情况

广西水资源情况第一篇:广西水资源情况广西水环境情况一、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10年,广西废水排放总量31.26亿吨,比2009年增加2.2%;其中:工业废水16.52亿吨,生活污水14.74亿吨,分别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2.8%和47.2%,COD排放总量为93.69万吨,比2009年下降4.04%;其中:工业COD49.27万吨,生活COD44.42万吨,分别占COD排放总量的52.6%和47.4%;工业COD排放量比2009年下降12.1%;生活COD排放量比2009年下降1.8%。
二、各水体的水环境情况1、地表水环境广西33条主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比2009年略有提高,大部分河流可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
其中:63个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Ⅲ类标准,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目标要求,水质达标率为96.9%,较2009年(96.8%)提高了0.1个百分点。
珠江水系的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北流江、都柳江、融江、洛清江、龙江、柳江、漓江、桂江、难滩河、归春河、下雷河、黑水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左江、右江、邕江、郁江、贺江,长江水系的湘江、资江,独流入海水系的南流江、九洲江、武利江、钦江、防城江,年均水质均符合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为“优良”;珠江水系的刁江、独流入海水系的北仑河年均水质不符合Ⅲ类标准,河流水质为“轻度污染”,刁江主要超标因子为重金属,北仑河主要超标因子为有机污染物。
“十一五”期间,广西河流水质达标率和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比例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河流水质明显改善;32条主要河流变化趋势分析表明(难滩河2010年前无监测数据),五年来河流综合污染程度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总体水质保持良好。
2、近岸海域水环境2010年,广西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状况整体良好,全年各监测项目平均浓度符合一、二类水质的监测站位达89.6%,比2005年上升14.3%,比2009年上升2.1%;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比例为4.2%,比2005年下降6.2%,比2009年下降4.2%。
广西河流简介

广西省河流简介广西省主要是红水河(珠江)水系,河流自西向东,纵横交错,较大的河流有,红水河、盘江、郁江、黔江、浔江、漓江、柳江等河流。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上游称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与北盘江汇合后始称红水河。
全长659公里,流域面积3.3万平方公里。
盘江又名潜江、湔水、石密水、石泉河、邓家河、通口河,是涪江江油市境河段汇人的最大支流。
盘江发源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岷山伐子岭,海拔约5000米,于北川县邓家乡岩羊滩海拔583米处进入江油县含增乡,成为江油和北川的界河,直到香水乡元坪子,河道才完全进入江油境,再东南流经西屏乡、青链镇和九岭镇,至青莲镇铧嘴海拔489米处东注涪江,河流全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
北盘江古称牂牁江,珠江水系西江左岸支流。
发源于云南省宣威马雄山西北麓,流经滇东、黔西南,于贵州省望谟县蔗香双江口与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
干流长449公里,流域面积2.583万平方公里。
驮娘江发源于云南广南连城镇,至广西富宁剥隘镇,全长180公里。
左江是西江水系上游支流,其上游是平而河,发源于越南谅山北岭,流经龙州、崇左、扶绥、邕宁等4个县,于邕宁县宋村与右江汇合后流入邕江,在广西境内全长470km,主要支流有水口河、明江、黑水河。
右江是壮族地区江河名。
右江正源驮娘江,发源于云南广南龙山,流经广南、富宁及广西西林、田林,至百色纳澄碧河后称右江,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至邕宁宋村(亦称合江村)与左江汇合,下流称郁江。
干流全长724公里,流域面积约40000公里。
邕江,郁江流域流经市区的南宁段称作邕江,是郁江自西向东流经南宁市及邕宁县河段的别称,上起江西乡宋村的左、右江汇合点,下止邕宁县与横县交界的六景乡道庄村。
全长133.8公里。
柳江流域面积58398平方公里,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第二大支流。
源出贵州省独山县,由西北向东南流经贵州省的三都、榕江、从江等县至广西老堡口汇古宜河为都柳江;自此河道折向南流,经广西融安、融水、柳城等县至凤山与龙江汇合为融江;其后始称柳江。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南部,是一个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区,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利用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水资源分布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区内的各大河流和湖泊之中。
该地区的主要河流有西江、右江和邕江,这三条江河形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大水系。
西江全长近600公里,是广西地区最大的河流,流经梧州、桂林等地,水质较好。
右江全长近400公里,流经百色市,是广西南部的重要支流。
邕江全长约400公里,它与西江汇合后流入广西的大海。
此外,广西还拥有许多湖泊,如南宁市的秀灵湖,横县的西山湖等,这些湖泊为广西的农田灌溉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二、水资源利用方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业占据了该地区经济的重要地位,因此水资源的利用主要以农业灌溉为主。
广西的主要农田灌溉方式有引水渠灌溉、雨水灌溉以及井灌等。
引水渠灌溉是广西最常见的灌溉方式之一,广西的一些地区主要通过修建引水渠和水库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广西的一些地方还利用雨水灌溉的方式来补充水资源,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前,通过蓄水池将雨水进行储存,以备干旱时期使用。
除了农业灌溉外,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将水资源用于其他领域,如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等。
广西的一些大城市,如南宁市、梧州市等,拥有完善的供水系统,通过建设水库和水厂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此外,广西还利用水资源发展了一些以水产养殖和水运为主的产业,这些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在其利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广西地区地理条件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供应不足。
其次,由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需求的增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旱季时期,供水困难成为了一种常态。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西的一些地区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水环境保护。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发布时间:2011-11-2 信息来源:广西国土资源厅网站一、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地位(一) 广西海洋区位和资源优势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陆地面积23.6万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地区国土总面积20299平方公里,占广西国土总面积的8.5%;人口525.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1.2%。
近年来,随着沿海港口建设迅速发展,南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区内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与完善的,使西南出海大通道已初具雏形。
广西沿海地区位于北部湾北部,处于我国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最西南岸段海域,以英罗港为起点,沿铁山港、北海港、大风江、钦州湾、防城港、珍珠港等沿岸,西对北仑河口,沿海有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三个地级市,构成新月形中枢地带。
广西沿海地区面向东南亚、背靠祖国大西南,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再加上沿海开放、民族区域自治等政策优势,以及宽松的投资环境,广西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十分有利的基础条件。
广西拥有大陆岸线1,595公里(见表1),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51个,岛屿岸线531.20公里,天然优良港口资源丰富。
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见表2),其中可开发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钦州港、铁山港、防城港、珍珠港、北海港等多处。
沿海滩涂面积约150万亩,20米水深以浅海域约800万亩。
沿海滩涂生长有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5654平方公里(见表3)。
涠洲岛周围浅海生长有珊瑚礁,这两类重要的热带生态系具有极大的科研和生态价值。
滨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28种,主要是石英砂矿、陶土矿、石膏矿、石灰石矿等。
广西南部濒临的北部湾面积12.93平方公里,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
据调查,北部湾有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其中儒艮、中国鲎、文昌鱼、海马、海蛇、牡蛎、青蟹十分著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
广西区域地理知识点

广西区域地理知识点广西是中国的一省,位于中国南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广西的地理特点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系和自然资源。
以下将详细介绍广西的地理知识点。
一、地貌广西地貌复杂多样,以喀斯特地貌为主。
喀斯特地貌是由于长期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广西有许多喀斯特地貌景观,如桂林的漓江、阳朔的著名山水画廊等。
此外,广西还有丘陵、河谷和平原等地貌类型。
这些多样的地貌为广西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气候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暖湿润。
广西的气候特点是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在夏季,广西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降雨量较大。
而冬季则相对较干燥,适宜旅游和户外活动。
三、水系广西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最著名的河流是西江,它是广西省内最长的河流,流经广西中部,对于当地的农业灌溉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广西还有柳江、百色江等河流。
湖泊方面,广西有象州湖、邕江湖等,这些湖泊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广西的旅游资源之一。
四、自然资源广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是广西的重要资源之一,包括铝土矿、锡矿、锰矿等。
此外,广西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
森林覆盖率较高,尤以北部和西部地区为主。
水资源方面,广西有许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保障。
总结:广西是一个地貌复杂、气候多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
它以喀斯特地貌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广西的地理特点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广西的气候适宜,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在未来的发展中,广西将进一步利用其地理优势,加快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

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变化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指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生态区域,其生态系统对维护区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从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稳定性三个方面,对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状况变化进行具体介绍。
一、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一直备受重视,但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农业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的农田化程度逐渐加深,农田化过程中的耕地扩张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部分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侵蚀严重,水质受到污染,水资源的净化能力下降。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给水资源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大量的城市化用地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一些地区的地表水资源受到压力,水源涵养的功能受到损害。
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需要在政策制度、科技创新、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实施严格的水土保护政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水资源和土壤的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维护水资源的生态安全。
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功能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但受到人类活动的压力,部分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从植物资源来看,部分地区的自然森林遭到了乱砍滥伐,导致部分濒危植物物种的灭绝和减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从动物资源来看,由于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一些珍稀动物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侵蚀,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保护区网络,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加强对珍稀物种的保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理念。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

广西海洋资源概况1.海洋捕捞资源北部湾海域属热带海洋,适于各种鱼类繁殖生产,加之陆上河流携带大量的有机物及营养盐类到海洋中去,使北部湾成为中国高生物量的海区之一。
出产的鱼贝类有500多种,其中具有捕捞经济价值的50多种,以红鱼、石斑、马鲛、鲳鱼、立鱼、金线鱼等10多种最为著名,其他海产中的鱿鱼、墨鱼、青蟹、对虾、泥蚶、文蛤、扇贝等品种,以优质、无污染而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声誉。
鱼类总资源为75万吨,其中底栖鱼类资源量为35万吨,约占总资源量47%,总可捕量约为40万吨。
鱼类集聚大致分为两大类型:①北部湾沿岸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蓝圆鲹、二长棘鲷、蛇鲻类、断斑石鲈、真鲷、马鲛、青鳞、鰶鱼、海鳗、金色小沙丁、脂眼鲱、鲇鱼、水公鱼、海鲶等30多种,还有鱿鱼、墨鱼、章鱼以及20多种虾类。
②北部湾口至湾中部区,主要经济鱼类有蓝圆鲹、金线鱼、多齿蛇鲻、大眼鲷、马六甲鲱鱼等。
由于海洋水文条件控制,湾东部和北部为鱼类产卵、育幼水域,以小型鱼类居多,是鱼类资源繁殖保护区;成鱼向湾西、湾中回游,以大中型鱼类为主,是中国尤其是广西渔民的传统捕捞区。
北部湾渔场可分为三大部分,渔场面积近4万平方海里。
(1)湾北渔场从广西沿岸至北纬20度30秒的海域,其中又分为涠洲岛以北禁渔区和涠洲岛以南的近海渔场。
前者主要是鱼虾的繁殖场,是鱼类资源繁殖保护区,其中有5个沿海虾场:营盘虾场,白虎头-冠头岭虾场,沙头虾场,防城港一三娘湾虾场,斜阳岛南虾场;2个鱼类产卵场:大风江以东、涠洲岛以北的水域是二长棘鲷鱼的产卵场,龙门江口至珍珠港为蓝圆鲹、真鲷、鲻鱼、断斑石鲈、鸡笼鲳、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鱼的产卵场。
(2)湾中渔场主要是以夜莺岛为中心的渔场。
渔场位于几个水团交汇的区域,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海底平坦,底质为沙泥,平均水深只有38米,适于底拖网作业,是优良的底拖渔场。
(3)北部湾南部外海渔场范围包括北部湾湾口以南80米~200米水深的南海大陆架,是一个新开辟的渔场,大部分为经济价值高的鱼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水资源概况
(一)水资源总量
广西为全国水资源丰富的省区。
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河川径流和入境河流,河川径流包含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量,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
广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5位。
入境水量为716.7亿立方米。
1996年广西人均水资源量为4,138立方米,每公顷为7.2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河川径流为23%,地下水为9.2%。
(二)水资源的分布
广西全区流域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计937条,总面积为2364275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9条。
主要河流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桂南直流入海域与百都河红河水系。
1.西江水系
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红水河、黔浔江、郁江、柳江、桂江、贺江,西江流域总面积为30.49万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集水面积共计20.2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85.7%,水资源总量约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85.5%。
南盘江
为红水河主源,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的源头。
河长936公里,广西境内流域面积为4,1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43亿立方米,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46.7万立方米。
红水河
自蔗香起经广西乐业、天峨、南丹、来宾等县,至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河长659公里,流域集水面积为43,7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24.99亿立方米,流域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74.67万立方米。
黔浔江
黔海、江自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流经武宣、桂平至梧州与桂江日汇合,河长172公里,河段集水面积为21,680平方公里。
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67.9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7.3亿立方米。
郁江
郁江发源于云南广南县境内杨梅山,是西江流域的最大支流。
流域集水面积为90,800平方公里,(含越南境内面积),其中中国境内集水面积为79,207平方公里,广西境内集水面积为68,125平方公里。
郁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71亿立方米,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54.46万立方米。
柳江
柳江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南部里纳九十九滩,上游称都柳江,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第二大支流。
河流跨越黔湘桂3省区,流域面积为58,270平方公里,水资源
总量为373.92亿立方米,河流入境水量为87.4亿立方米,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89.23万立方米,是广西水资源较丰富的河流。
桂贺江。
桂江和贺江位于广西东部地区,流域集雨面积为26,927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274.7亿立方米。
其中,桂江为182.7亿立方米,贺江为92亿立方米。
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102万立方米,是广西水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且降水比其他区域来得早。
2.长江水系
湘江和夫夷水地处广西东北部,流入湖南省的洞庭湖,然后汇入长江。
在广西集水面积为8.283平方公里,占广西面积的3.5%,水资源总量为93.06亿立方米。
3.桂南沿海诸河
桂南沿海主要河流有南流江、大风江、钦汪、防城河、茅岭江和北仑河。
其中最大的河流为南流江。
其次为钦江、防城河,北仑河为国际河流。
沿海诸河直流入北部湾海域共计集雨面积为23,230平方公里,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0.2%。
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73.6亿立方米(含百都河和粤西河源)。
该区现有水利条件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
但降雨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年内集中在5月~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80%左右,到冬春季节,一些小河流枯竭,致使沿海地区工业、生活供水紧张,对发展经济建设受到制约。
(三)水能资源
广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752万千瓦,占全国水力资源总量的2.6%,居全国第8位,可开发装机容量达到1,744万千瓦。
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红水河、黔浔江、郁江、柳江和桂江的干流上,约占可开发利用的装机容量的85.9%。
其中红水河干流可开发装机容量为1334万千瓦,占可开发的水力资源的71.3%。
广西可开发大中型水力发电站的装机容量为1,511.9万千\瓦。
(四)水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广西已建成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喷灌工程、江海堤围工程、水土保持、水力发电工程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各类型的水利设施29万多处,其中大中小型水库4,439座,引水工程136,499处,初步具备了有一定规模的防洪、灌溉、水土流失的治理,山区人畜用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工程体系。
据1995年统计有效灌溉面积为147.21万公顷,实际灌溉面积为122.17万公顷,实际供水量为223.72亿立方米,全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23%左右。
展望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所需水资源的供给日益尖锐,江河水资源受到污染也日趋严重,因此,除了管好现在水资源工程,充分发挥其效益外,还需继续新修建一些水资源工程,既要防洪,减少灾害,又能解决供水用水。
据水利部门预测,一般年份(频率75%)广西总需水量为414亿立方米,总供水量为414t亿立方米;2010年总需水量595亿立方米,总供水量505亿立方米。
频率为95%时,2000年广西总需水量为458亿立方米,总供水量为387亿立方米;2010年总需水量为607亿立方米,总供水量为448亿立方米。
根据预测,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必须增建一批多目标综合利用的大中型调节水资源工程,这是发挥广
西水资源优势,也是广西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目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