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水资源概况

合集下载

甘肃种植业的水源

甘肃种植业的水源

甘肃种植业的水源甘肃省地处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

水源对于甘肃的农业发展尤为重要,种植业在甘肃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水源供应。

以下将从甘肃种植业的水资源现状、水源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甘肃种植业的水资源现状相对匮乏。

甘肃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地区多为高山和干旱草原,水资源稀缺;东部地区则有河流和湖泊,水资源相对较丰富。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140-545毫米,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或半干旱气候。

此外,甘肃境内的河流主要有黄河、长江及陇上河、洮河、河蟹河等,但水量较少。

与此同时,甘肃地形复杂,地灾频繁,尤其是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甘肃种植业对水源的利用现状不容乐观。

甘肃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占据了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部分。

截至2019年,甘肃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4400多万亩,而灌溉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和河流水,地下水资源逐年减少,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

此外,由于甘肃作物种类繁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不同。

高水耗作物如水稻和棉花在甘肃仍大量种植,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这些都对甘肃的水资源造成了较大压力。

甘肃种植业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耕地缺水问题。

甘肃干旱地区大量的农田缺乏灌溉水源,导致农作物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

其次是水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部分农田采用了传统的洪泛灌溉方式,过量的水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另外,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此外,长期以来,甘肃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灌溉设施老旧,不仅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也制约了甘肃种植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甘肃种植业的水资源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加大水资源的调水调度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益。

比如通过建设水库和调水工程,合理调配水资源,保证农田的灌溉需求。

其次,应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甘肃水文概况

甘肃水文概况

河流、地下水、冰川与水力资源甘肃省位于我国内陆,东西长1400多公里,南北宽近1000公里。

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兼有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特点。

三大自然地理区的地貌、气候等特点,对本省水文地理状况有重大影响。

东部黄土高原与东南部的陇南山地,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属于外流区。

西北部的河西走廊及北山山地,属于内陆河流域。

南部与西部的甘南高原与祁连山地,属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外流与内陆河的发源地。

(一)河流1、河流水系本省河流分三大流域,九个水系。

黄河与长江流域以迭山、西秦岭为界。

黄河与内陆河流域以乌鞘岭、毛毛山及景泰境内的猎虎山为界。

(1)黄河流域水系:本流域分黄河干流(包括庄浪河、大夏河等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与泾河五个水系。

这里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除上述五个水系的干流外,还有各水系的一、二级支流31条。

其中黄河干流水系有庄浪河、祖厉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咯河和铁龙沟5条;洮河水系有周可河、多拉沟、贡去乎河、博拉河、车巴沟、冶木河、三岔河、广通河等12条;湟水水系有大通河1条;渭河水系有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牛头河、通关河、葫芦河及其支流洛河7条;泾河水系有内河、马连河、黑河、达溪河、达蒲河及其支流茹河6条。

(2)长江流域水系:省内长江流域的嘉陵江水系,年径流量大于一亿立方米的河流共27条,其中包括西汉水及其支流燕子河、洮水河、清水江、平洛河、铜钱河、柯家河;白龙江及其支流达拉沟、多儿沟、腊子沟、岷江、拱坝河、羊汤河、五库河、让水河、洛塘河;白水江及其支流中路河、马连河、白马峪河、丹堡河;嘉陵江干流及直接入嘉陵江的支流红崖河、永宁河、洛河及长丰河。

(3)内陆河流域:内陆河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

年径流量在一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5条。

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等;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马营河、梨园河等;疏勒河水系有疏勒河、党河等。

2、河川径流(1)年径流深及其分布:河川年径流深及其分布与甘肃省的降水量分布大体是一致的。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

甘肃水资源现状分析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国家的一级重点水资源保护区,也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甘肃省的水资源现状总体上呈现出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紧张、水质污染严重的特点。

首先,甘肃的水资源总量相对较少。

根据数据统计,甘肃省的年平均有效降水量为260毫米左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南部相对富集,北部则相对贫乏。

此外,甘肃的自然水资源还受到蒸发、渗漏、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可利用水资源更为有限。

其次,甘肃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尽管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限制,目前只有少部分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开发利用。

大部分农田仍依赖天然降水灌溉,农村地区严重缺水。

此外,甘肃还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导致水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第三,甘肃的水环境面临严重的污染问题。

工业和农业活动的不可控因素导致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严重。

甘肃省存在着很多非法采矿、非法捕捞、废水直排等问题,水质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此外,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质量。

对于甘肃省目前水资源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

首先,应该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管理。

同时,鼓励农业用水的节约和灌溉方式的改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和设备。

其次,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

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农业、工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强化水环境治理,加大对水质污染的处理力度。

加强监管,严惩水污染行为,建立健全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同时,加强河道清淤和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对水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甘肃的水资源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供需矛盾尖锐、资源紧张、水质污染严重。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加强水环境治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全面利用。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水资源概况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1.2河流及水系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

(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2.1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提升甘肃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

提升甘肃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

< DEVELOPING lilM策埋提升甘肃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水平的对策研究■ 课题组甘肃是黄河、长江重要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是 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水系发源地,同时又 是全国水资源缺乏和最干旱的省份之一。

做好水资 源保护及综合髙效利用,对甘肃省筑牢守好国家西 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本 文以2010-201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就水资源短缺 对甘肃人口聚集、城市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 综合评估,并提出进一步提升水资源保护及综合利 用水平的具体建议。

一、甘肃省水资源概况及综合利用情况(一)水资源概此。

甘肃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 值289.44亿m:i,其中黄河流域为127.79亿m:i,长江流域为100.37亿内陆河流域为61.29亿m:i。

从水系看,全省分属内陆河、黄河和长江三大流 域、12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的河流68条,大于0.1亿m:<的约有152条。

其中黄河流域总面积 14.6万km2,主要有黄河、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 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 kn^,包括嘉陵江1个水系;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 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km2,有疏勒河、黑河、石羊河3个水系。

从水资源看,主要是大气降水、地面河流、冰川 融水以及地下水源。

1.降雨量。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2.99mm,降水总量为1274.93亿m:i,其中内陆河流域、黄河流♦课题组成员:(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史海春、康旺儒、马小蕾、雷克刚、李建、程修文、孙海峰、贾建伟、陈新、陈诚、苏蕊特别策划1 DEVELOPING表1 2019年供水组成表单位:%流域分区地表水源供水量蓄水引水提水跨流域调水小计地下水其他水源内陆河37.027.2 1.3 3.669.128.8 2.1黄河9.031.442.20.082.610.8 6.6长江29.58.830.00.068.323.58.2全省27.028.316.32.273.822.43.8注:其他水源主要指雨水利用和污废水回用域、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 量分别为130.24mm 、484.78mm 、577.77mm 。

甘肃水资源概况.docx

甘肃水资源概况.docx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黄河流域有洮河、
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

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

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
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

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

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
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河流大部源头
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

具有流程短,上游水
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
的水能资源。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我省河流水系分为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源总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8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302亿立米米。

入境水资源量287.3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482.3亿立方米。

一、内陆河流域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三个水系。

年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独立出山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6条;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酒泉)、马营河(酒泉)、梨园河、黑河、洪水河(民乐)6条;疏勒河水系有党河、疏勒河、大哈尔腾河3条。

自产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7亿立方米。

入境水资源量14.1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7.3亿立方米。

1、疏勒河水系疏勒河水系以疏勒河为干流,主要支流有大哈尔腾河、党河、榆林河、石油河及白杨河,这些支流虽不汇入疏勒河、但习惯上仍划归为疏勒河水系。

各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脉,水量自产并全部消耗于我省内。

疏勒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21.2亿立方米。

疏勒河干流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疏勒南山东段纳嘎尔当,河流出山后流经我省的肃北县、玉门市及瓜州县,注入双塔堡水库,下游水量只能引灌到西湖农场,已无余水下泄,疏勒河流域干流总长945公里,年均径流量8.7亿立方米。

大哈尔腾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党河南山东端奥果吐乌兰及野牛脊山,流经我省的阿克塞县,最终注入大、小苏干湖。

河流长约320公里,年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

党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崩坤大坂、宰里木克和党河南山的巴音泽尔肯乌勒、诺干诺尔的冰川群, 流经肃北县及敦煌市,注入党河水库。

河长390公里,年均径流量3.5亿立方米。

榆林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大雪山北坡和野马山北坡的冰川群,流经肃北及安西两县,注入榆林河水库。

河长118公里,年均径流量0.65亿立方米。

石油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石油河垴、鸭儿河垴冰川及疏勒山,流经肃北县及玉门市。

甘肃水资源分布特性

甘肃水资源分布特性

甘肃水资源分布特性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T a s k2因为国家面积大,地理、气候等影响缺水原因复杂,不具有一致性,因此我们选择某一地区来进行研究。

根据联合国缺水地图,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度缺水的中国甘肃省(Gansu Province)。

甘肃甘肃地处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地处黄河上游,连接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甘肃省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甘肃省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4.72%。

甘肃省总人口为2763.65万人,常住人口2553.9万人。

甘肃水资源总量22.(十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21.36872727(十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2.76245455(十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11.923(十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57.1572727(立方米/人),我们采用的数据都是11年以来年平均值,它们来源于权威的中国国家统计局。

甘肃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远距海洋,特殊的山地型高原地貌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甘肃土地辽阔,雨量稀少,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水资源匮乏,是全中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

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

1.降水量甘肃省年降水量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变化趋势是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递增,多年平均值125.831十亿立方米。

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值35.215十亿立方米,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值67.550十亿立方米,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值23.066十亿立方米。

降水量年内分配总体趋势呈现冬春季少、夏秋季多的状况。

2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用天然径流量表示。

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天然径流量,不包括入境水量。

2.1.自产水资源量甘肃省自产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值28.214十亿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水资源现状及对策
一、甘肃地理概况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32°31′~42°57′N、92°13′~108°46′E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

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

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

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甘肃水资源总体概况
甘肃省河流年径流量约600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在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603亿立方米。

1.地表水资源
甘肃境内自产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其中,黄河135亿立方米,长江106亿立方米,内陆河57.9亿立方米,人均自产水量1500立方米,居全国22位。

人境河川径流量304亿立方米,自产加入境的总水量为603亿立方米。

总的来看,全省地表水资源较少,分布也不平衡。

长江流域为丰水区;黄河流域为缺水区;黄土高原北部既缺地表水,又缺地下水,人畜饮水困难,是严重缺水区。

2.地下水资源:
全省地下水资源149.8亿立方米/年。

在地下水资源中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
资源量有10.5亿立方米/年,其中北山及走廊山脉2.06亿立方米/年,走廊平原4.94亿立方米/年,黄土高原3.51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天然补给量系包括河流、渠系、田间灌溉、大气降水入渗及凝结水,全省总量为149.2亿立方米/年,其中走廊平原地下水站给量44.17亿立方米/年,黄河、长江流域山间盆地和河谷潜水17.24亿立方米/年。

3.冰川资源:
省内高山冰川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冰川总面积1596.04平方公里,冰川储量786.87亿立方米,每年补给河西三大流域冰川融化水量约9.5亿立方米,占河西河川径流量72.6亿立方米的13.1%。

4.水能资源:
甘肃省境内黄河、白龙江等水系,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力资源总蕴藏量达1309万千瓦,发展水电建设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全省现有水电站29座。

总装机容量已达301.5万千瓦,年发电量130多亿度。

三、甘肃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
1.多头管理资源难配置
甘肃省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建立起按流域统一管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明确,管理措施不落实,直接导致了上下游、左右岸争水和超量用水。

而地下水的取用和城乡用水也存在着交叉、多头管理局面。

如河西地区的武威市,对水资源的管理实行的是“三龙治水”,城建、水务局、流域管理局各管一部分;金昌市的“五龙治水”涉及的管理部门更多,行政、企业、城建、流域管理局、自来水公司各自为阵,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困难重重。

2.地下水超采生态环境恶化
据有关部门调查,甘肃省水资源配置不力和不合理状况非常严重。

以民勤县为例,由于管理部门对石羊河统一调度不力,加之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善,难以实施合理配水。

按省政府批准的《石羊河流域水利规划》,每年分配给民勤县入
库的地表水量最低为2.3亿立方米,但2002年实际来水只有0.84亿立方米,且上游来水仍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由于地表水资源急剧减少,民勤县不得不大面积开发地下水。

虽然民勤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0.736亿立方米,但目前实际超采地下水量达4.288亿立方米,地下水位以每年0.5—1米的速度下降,井深也由几米发展到几十米、一百多米,有的地方已达到三百米。

对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导致了民勤县地下水位整体下降,湖滩干涸,土地沙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3.环境恶化水资源减少
工农业、城乡、地区间、上下游相互争水,超采地下水和挤占生态用水,使甘肃省的水环境继续恶化。

而大面积过度开荒,也使甘肃省部分地区土壤荒漠化加剧,特别是水源涵养林草遭到破坏,内陆河来水量急剧减少。

据有关部门调查,甘肃省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河西地区近年来也面临着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的问题。

如永昌县的东、西大河上游,以前森林茂密,水草丰盛,上世纪80年代河流平均径流量为4.674亿立方米,由于东大河上游的草原不断退化,水源遭到破坏;西大河上游的山丹马场,历史上曾是一个天然大草原,是一个宜牧不宜农的地区。

2003年山丹马场垦荒面积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1.94万亩发展到40万亩。

由于大片天然草原被破坏,西大河上游来水急剧减少。

生态环境的恶化必然带来水资源危机。

在石羊河下游的民勤青土湖,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已以“握手言和”,在农区边缘形成了长达13公里的风沙线。

据调查,目前青土湖区4万人存在饮水困难,临近青土湖的一些村庄已完全荒弃,人口大量外流,许多农民沦为生态难民。

有关专家指出,生态环境、水环境的恶化导致水资源不断减少,水资源的减少又造成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这种恶性循环如果进一步加剧,将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四、甘肃省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1.“121”雨水集流工程
甘肃省中东部地区是全国典型的干旱农业区,年降水量仅250毫米~600毫米,且地域和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因此,几乎年年有旱情发生,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村饮水十分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甘肃省委、省政府在总结90年代初
期的集雨工程试验成果和农民打窖集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121”雨水集流工程,并不断深化、发展,形成了以集雨工程为纽带,“梯田+地膜+集雨+科技+结构调整”的旱地农业发展模式,即:每户建100平方米左右的集流场,打两眼水窖,发展1亩左右的庭院经济。

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建成集雨水窖(池)218.3万眼(处),解决人饮困难197万人,发展补灌面积404.6万亩。

其中人饮水窖(池)66.8万眼(处)。

“121”雨水集流工程为干旱山区解决人畜饮水和旱作农业实现稳产高产创出了路子,基本解决了中部干旱山区人畜的饮水问题。

2.黑河节水
黑河是我国西部地区较大的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总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6亿立方米.我省黑河东部水系辖张掖地区张掖、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六县(市)和酒泉地区金塔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7万人。

该地区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和十二个蔬菜基地之一。

区域内建成中小型水库49座,总库容2.45亿立方米,干支渠道4378公里,小型机电提灌站87处,配套机电井3092眼,发展有效灌溉面积392.6万亩,其中林草灌溉面积66万亩,全区粮食总产量10.27亿公斤,以全省5%的耕地承担了全省35%的商品粮交售任务,农业总产值28.85亿元,工业总产值27.12亿元。

3.深度发展节水农业
1)全膜覆盖双垄集水沟播技术
2)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溉施肥一体化技术
3)穴播小麦全膜覆盖膜上覆土多茬种植技术
4.调整工业布局产业结构
在缺水严重的地区,要尽可能少上或不上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新的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对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相应调整,淘汰耗水过多的企业,扶持符合当地水资源政策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