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对棉花影响

合集下载

新疆棉花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探究

新疆棉花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探究

新疆棉花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探究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39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3900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39000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839000摘要:新疆是非常重要的棉花生产地区,供应着市场上主要的棉花制品,随着棉花种植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侵蚀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对于棉花产量产生的影响也是尤为关键的,会导致棉花品质降低、产量下降,造成棉农收入减少。

可见,加强对于棉花病虫害的管理,是保障棉花产量质量提升,棉农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

作为相关管理部门,需要认识这一问题,并且不断进行优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以及推广,以便能够及时为农户棉花病虫害的防治管理提供指导和帮助。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疆地区棉花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并就实际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了相关防治措施。

关键词:新疆;棉花;害虫;发生特点;防治提升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措施,首先需要对棉花各个生长时期的发育特点有所了解,并且掌握各个生长时期的易感病虫害类型以及各类病虫害的发展特点和发生规律,以其为基础进行各项防疫防控措施的规划以及完善,从根本上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发展。

一、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原则要想能够实现棉花病虫害的有效防治,不能仅从某一个环节进行强化,需要不同工作的相互配合完成,需要建立健全棉花病虫害的防治体系,完善防治方案,进行棉花病虫害的防治处理。

在棉花病虫害监管时,需要及时发现棉田中存在的病虫害发病或者传播情况,并且及时将其规划入病虫害防治之中,通过不同环节工作的有序配合,起到降低病虫害发生传播的效果,提升棉花健康生长的效果[1]。

二、棉花病虫害防治策略随着各类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对于各项农业生产工作效率的提升,也有帮助,棉花病虫害防治方面新技术的利用率也有明显提高,传统棉花病虫害防治中主要通过药物的应用来实现对于病虫的杀除以及病害的抑制,虽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对于棉花的高质生产以及棉花产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非常不利的[2]。

试论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试论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试论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长期间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了解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于保证产量、提高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是由黄萎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感染后会引起棉花茎叶萎黄、凋谢,并导致整株棉花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药剂等。

2. 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上比较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以棉花叶片和幼果为食,导致减产和质量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生态防治、密植或间作、及时清除病虫害、喷洒药剂等。

3. 木棉蚧
4. 棉花舞毒蛾
棉花舞毒蛾是导致棉花减产、品质下降的重要害虫之一。

其幼虫以棉花嫩叶和花器为食,成虫在花冠花叶等部位产卵。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等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棉花的多种病虫害,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危害,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除一、虫害(一)虫害1、棉铃虫可蛀蕾,食害花蕊、花瓣;蛀铃、造成落花,落蕾、烂铃等症状。

是棉花蕾铃期大害虫,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

化学防治:①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本品为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

②硫双灭多威:有效成份500-625毫克/升(例如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200-1500倍液);③多杀霉素:有效成份25-35毫克/升(例如2.5%多杀霉素悬浮剂715-1000倍液);④甲氧虫酰肼:有效成份320-600毫克/升(例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0-750倍液)。

10%氯氰菊酯乳油30-40ml,,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⑤氟铃脲:有效成份50-70毫克/升(例如5%氟铃脲乳油715-1000倍液);⑥甲氨基阿维茵素:有效成份10-12毫克/升(例如1%甲氨基阿维茵素乳油833-1000倍液)。

在田间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喷雾使用。

2、棉蚜刺吸棉苗嫩头,造成卷缩,植株生长停滞。

夏季伏蚜造成棉叶烟煤状。

化学防治:①飞电呲蚜酮:有效成份2.5-3.5克/亩(例如25%飞电呲蚜酮可湿性粉剂10-14克/亩),在蚜虫始盛期喷雾作用。

②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③氯噻啉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④噻虫嗪防治棉蚜,有效成分1.5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⑤烯啶虫胺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⑥77.5%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亩用50公斤均匀喷雾。

⑦25%氧乐氰乳油每亩50-100毫克、或蚜虫专用杀虫剂(5%啶虫·高氯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4.5%氯氰菊酯乳油每亩25-50毫升,以上药剂每亩兑水50公斤交替喷雾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喷时应喷头朝上,注意喷洒叶背面。

棉花常见病虫害

棉花常见病虫害

棉花常见病虫害一、棉铃虫1、危害特点:棉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棉花的蕾、花、铃,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和开花结铃,造成烂铃、落铃,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该虫具有喜温喜湿的特性,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70-80%时最适宜繁殖。

夏季阴雨天多,棉田湿度大,有利于棉铃虫的繁殖和发生。

2、防治方法:要抓住防治适期,狠治一代,控制二代。

在做好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把住“三关”,即卵孵化盛期至一龄幼虫高峰期为第一防,二龄幼虫高峰期为第二防,三龄幼虫高峰至四龄幼虫高峰为第三防。

第一代要采取“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防治策略。

在三代棉铃虫发生期间,根据虫情调查和测报资料,掌握在三代三龄前进行防治。

药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常规农药喷雾防治。

二、棉红蜘蛛1、危害特点:棉红蜘蛛以成虫、若虫在棉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变黄、焦枯、脱落,并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和开花结铃,对产量影响很大。

该虫喜高温干燥的环境,在温度20-30℃,空气相对湿度40-50%时繁殖迅速。

棉红蜘蛛的卵和成虫可耐受高温和干旱的能力较强,一般年份可存活到9月份。

7-8月份是棉红蜘蛛的繁殖期,8-9月份是棉红蜘蛛的危害盛期。

2、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可选用20%哒螨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三、苗蚜1、危害特点:苗蚜以成蚜、若蚜在棉花幼苗嫩叶背面或嫩茎上吸取汁液。

受害叶片卷缩,严重时造成棉株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苗蚜喜温暖潮湿的环境,在温度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70%时最适宜繁殖。

春季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易诱发苗蚜大发生。

2、防治方法:药剂可选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常规农药喷雾防治。

喷雾时喷头朝上,使药液喷到叶面上而流不到茎杆上。

喷雾力求均匀周到,使茎叶充分湿润。

四、金刚钻1、危害特点:金刚钻以成虫、若虫在棉花幼苗期钻蛀棉株嫩头、嫩叶及蕾铃,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发育和开花结铃。

棉花烂铃危害大防治烂铃有良法

棉花烂铃危害大防治烂铃有良法

使用防护用品
03
在施药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
直接接触农药导致中毒。
注意防治效果,确保防治效果良好
选择合适的农药
针对不同的烂铃病症状和病因,应选择相应的农药进行治疗, 以确保防治效果。
定期喷药防治
为了有效控制烂铃病的发生和蔓延,应定期喷药防治,一般每 隔7-10天喷洒一次。
定期巡查棉田,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的发生。 掌握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农药 的使用说明,选择适宜的农药 品种和浓度。
注意农药的安全使用和合理配 制,避免对棉花和人畜造成危 害。
合理搭配农药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农药进行混合使 用,但需注意不要产生化学反应或降低药效。
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农药使用量
在防治棉花烂铃时,应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以降低对环境 的污染。
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
应选择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如生物农药、低毒农药等,以减轻 对环境的污染。
纤维品质下降
烂铃会使得棉纤维的长度变短、强力降低,导致棉花品质下降,影响其市场 价值。
烂铃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颜色变化
烂铃会导致棉花颜色发生变化,如变黄、变红等,影响棉花 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病虫害风险增加
烂铃容易引发棉花病虫害,如棉铃虫、红蜘蛛等,使得棉花 品质进一步下降。
烂铃对棉花经济效益的影响
01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配制药液,确保药效和安 全性。
注意安全
在农药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措施,避免中毒和 其他意外事故。

棉花栽培模式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及建议

棉花栽培模式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及建议

棉花栽培模式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及建议摘要分析了棉花品种、施肥、密度、灌溉、化控以及气象因素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椐此提出减轻棉铃虫发生的建议。

关键词棉花;栽培模式;棉铃虫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受虫害最严重的作物。

据统计,棉花一生要受到上百种害虫的为害,尤其以棉铃虫的危害最为严重,每年可造成棉花减产量15%~20%,且棉铃虫的抗药性逐年增强。

经过多年高密度的栽培实践证明,棉花品种布局、施肥、密度、灌溉、化控、气象等因素与棉铃虫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棉花栽培模式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1)棉花品种布局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

近年来,在博州棉区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新陆早12号、33号,博陆早1、2号等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23~135d左右,其中晚熟品种已占棉田总面积的90%以上。

这类棉田生育期长,中后期棉株嫩绿,幼蕾和嫩铃较多,有利于2代、3代棉铃虫发生。

例如2008年7月27日在新疆博州精河县托里乡棉田,全乡共调查了38个点,每个点百株平均卵粒数达33.3粒,其中博陆早1号(81-3)品种的百株卵量35~50粒,而且由于宽膜小三膜高密度技术的迅速大面积推广,晚熟品种替换早熟品种,秋翻冬灌面积少,致使大部分棉铃虫能安全越冬,为棉铃虫发生提供了足够的虫源。

(2)棉花施肥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

为追求棉花增产,当前化肥用量比20世纪90年代初1hm2增加300~600个标肥,尤其是氮肥用量增加。

据调查,氮素肥料的增加使棉株含氮量增多,棉花长势旺盛,叶片越来越嫩,十分有利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

据调查,用氮肥较多的棉田百株卵量40~80粒,高的达100粒以上;而氮肥使用量较少的棉田,棉花生长稳健,百株卵量20~30粒,幼虫6~12头,降低60%以上。

磷钾肥施用量大幅度增加,加上有利的灌溉条件和气候条件,6~8月棉田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棉铃虫的化蛹和羽化,为棉铃虫发生危害提供了条件。

(3)棉花密度与棉铃虫发生的关系。

棉花安全隐患排查汇总(3篇)

棉花安全隐患排查汇总(3篇)

第1篇一、引言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然而,在棉花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潜在的风险。

为了确保棉花产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本文将对棉花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汇总,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棉花生产环节安全隐患排查1. 棉花种植环节(1)农药残留:部分棉花种植过程中,过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棉花品质和人体健康。

(2)重金属污染:部分棉花种植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较高,影响棉花生长和品质。

(3)灌溉水污染:灌溉水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棉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 棉花采摘环节(1)采摘技术不规范:采摘过程中,部分采摘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棉花品质受损。

(2)采摘工具不卫生:采摘工具不清洁,容易传播病虫害,影响棉花品质。

3. 棉花晾晒环节(1)晾晒场地不达标:晾晒场地卫生条件差,可能导致棉花霉变。

(2)晾晒时间不当:晾晒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棉花品质。

三、棉花加工环节安全隐患排查1. 加工设备不完善:部分棉花加工企业设备老化、磨损严重,影响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加工工艺不合理:加工工艺不规范,可能导致棉花品质下降,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3. 棉花质量检验不严格:质量检验流程不规范,可能导致不合格棉花进入市场。

四、棉花储存环节安全隐患排查1. 储存环境不达标:储存环境潮湿、温度不适宜,可能导致棉花霉变、发霉。

2. 储存设施不完善:储存设施老化、损坏,可能导致棉花受损。

3. 安全管理不到位:储存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可能导致火灾、盗窃等事故发生。

五、棉花运输环节安全隐患排查1. 运输工具不安全:运输工具老旧、损坏,可能导致棉花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2. 运输路线不合理:运输路线存在安全隐患,如山路崎岖、路况较差等。

3. 运输过程中监管不力:运输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可能导致棉花被盗、受损。

六、棉花安全隐患防范措施1. 棉花种植环节(1)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

导致棉花产量低的原因

导致棉花产量低的原因

导致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棉花产量低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原因。

1.气候条件不利:棉花生长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日照等。

如果气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2.病虫害的侵袭:棉花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如棉铃虫、棉红蜘蛛、灰飞虱等。

它们会大量吸食棉花的汁液或损害棉花组织,导致棉花生长不良,产量降低。

3.土壤质量不适宜:棉花对土壤的要求比较苛刻,它需要富含养分、排水良好的土壤。

而如果土壤质量差,如养分缺乏、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土壤过于粘重等,都会对棉花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水资源短缺:棉花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特别是在关键的生长期,如开花和棉铃组织形成期。

如果水资源短缺,会导致棉花生长缓慢、开花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减少。

5.种植技术不当:种植棉花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撑,包括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

如果种植者对这些技术掌握不足,如使用不合适的施肥量、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或者不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导致棉花产量降低。

6.缺乏科学育种:科学育种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抗病虫害的品种,可以提高棉花的适应性和抗性。

然而,如果缺乏科学育种的支持,品种的生长潜力和抗性都会受到限制,导致产量低下。

综上所述,棉花产量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不利、病虫害的侵袭、土壤质量不适宜、水资源短缺、种植技术不当和缺乏科学育种等。

要提高棉花产量,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合理施肥、科学调控水资源、加强病虫害防治、选用适应性好的品种等,以提高棉花的生长质量和产量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酚氧化酶(ppo)酶液提取及活力测定; 取棉花叶片 1
g 在液氮 中研磨,加 0. 1 g PVPP 和 3 mL 0. 05 mol/L pH7. 5 的磷酸缓冲液,4℃ 离心 30 min,取上清液作为酶 液待测。。反应体系含 0. 05 mol/L pH5. 9 磷 酸 缓 冲 液 ,5 mmol/L 邻苯二酚,加入酶提取液后于 420 nm 波长 处,用时间驱动程序自动监测其 吸光值在 2 min 内的变化。
• 丙氨酸解氨酶(PAL); 是连接
生物初级代谢和苯丙烷类代谢、催化 苯丙烷类代谢的关键酶和限速酶,其 形成的诸多 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质, 如香豆酸、木质素、生物碱、等。均 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虫性方面发挥 重要 作用。
• 脂 氧 合 酶 (LOX);是植物中
一种 含非血红素铁蛋白的氧合酶,
催化不饱和脂肪酸 的加氧反应,形 成创伤激素与茉莉酸。其中,创伤
6.研究现状
• 滕 涛等( 2007) 发现松材线虫侵染松树使 PAL 活性先增 加后下降,松树内酚类物质 的积累也与 PAL 活性 升高有关。Su 等 ( 2011) 研究了机械损伤对成熟 苹果中 H2O2、PAL、SOD、CAT 及 POD 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机械损伤在短时间之内诱导了 这些防 御相关酶活性的增加,诱导程度与 收获时间密切 相关。
结束!
谢谢大家
• 脂氧合酶(LOX)酶液提取及活力测定; 取棉花叶
片 1 g 在液氮 中研磨,加 0.1 g PVPP 和 3 mL 0. 05
mol/L pH7. 5 的磷酸缓冲液, 4℃ 离心 30 min,取上清 液作为酶液待测。反应体系包括 pH 3. 5 的甘 氨酸 - 盐 酸缓冲液 950 μ L,亚油酸钠 50 μ L,加入 稀释 10 倍的 酶液 100 μ L 后,于波长 234 nm处,用时间驱动程序监测 其吸 光值在 2 min 内的变化。
1 .研究前景及意义
棉铃虫是棉花上的主要害
虫,对世界棉花造成了极大
危害,1992年我国棉铃虫的
特大爆发灾害给我国国民经
济造成特大损伤。为了治理
其带来的危害。我国科学家
对其与棉花的关系进行了重
点研究。本文重点对棉铃虫
对棉花的影响进行了重点探
2棉铃虫与三种酶
• 棉铃虫是种植食性昆虫,
它能够取棉花的叶片来满 足的自身的生长发育,同 时它将引起植物体内多种 酶活性的变化。我们以苯 丙氨酸解氨酶(PAL),脂 氧合酶(LOX),多酚氧化
• 棉铃虫 持续取食 6 h 极显著诱导了棉花体内 PPO 活性,持续取 食 24 h 显著诱导了 PPO 活性。
5.3 棉铃虫取食 12 h 后停止取食, 去除后 36 h 内
棉花 PAL、LOX、PPO 活 性变化
• 棉铃虫取食 12 h 后停止取 食,在去除虫害除胁迫后0、 6、 12、 24 和 36 h内。
酶(PPO)这三种酶活性变化
为列来研究棉铃虫对棉花 体内酶活性影响。
激素参与植物对伤害的反应,而茉莉
酸是种子萌发,植物生长、 发育、
衰老和抗性等物质转化过程以及 植物遭受 机械损伤或植食性昆虫 为害后产生防御反应的信 号物 质。 • 多酚氧化酶(PPO);是自然界 中分布极广的一种金属蛋白酶,
催化酚类物质氧 化为更具有
化 • 结果表明: 在棉铃虫持 续取食棉叶 24 h 内,棉花中 3 种防御
酶的活性响应有所不同。
• 棉铃虫持续取食2 和 6 h 对棉花体内 PAL 活 性没有产生显诸影 响,而持续取食 12 h 显著诱导了 PAL的活性,持续取食 24 , 36 h,均极显著诱导了 PAL 活性;
• 棉 铃虫持续取食 2、 6、 12、和 18 h 均显著诱导了棉花体内 LOX 活性,持续取食 24 h 极显著诱导了 LOX 活性;
毒性的醌类物质,从而降低昆 虫的可 食性对植物起到保护 作用
3.棉铃虫取食棉花 叶片的研究
本文用中棉35号和5龄棉铃虫 为主要材料以时间为自变量 对棉铃虫取食棉花叶片进行 了研究(棉花取材必须长势 一致,同一位置的棉叶上进 行) • 棉铃虫持续取食棉叶对棉 花中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用饥饿 8 h 的 5 龄棉铃 虫分别持续取 食棉花叶片 2、 6、 12、18 24 h并于 取食后立即收集被取食的 棉叶,用于测定棉叶中 PAL、LOX、PPO 的活性变化。
• 去除棉铃虫取食 胁迫后,棉花中相 关防御酶活性的变 化:
用饥饿 8 h 的 5 龄棉铃虫取食棉花 12 h 后,除去棉铃虫, 并于去除虫害胁迫后0、 6、 12、 24 及 36 h 分别考察受伤棉花叶 片中 PAL、 LOX、PPO 的活性。
4.酶液提取及活性测定
• 取上述取食后立即立即收集到被取食的棉叶作为酶液提取 的材料对下列三种酶进行提取。
植物生理学课程课外学习汇报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131班 1351001127 唐小艳
棉铃虫持续取食对棉花三种防 御酶活性的作用
选自《应用昆虫学报》 2012,49(2);415-421
汇报题纲
1 研究前景及意义 2 棉铃虫与三种酶 3 棉铃虫取食棉花叶片的研究 4 酶液提取及活性测定 5 结果分析 6 研究现状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取棉叶 1 g 在液氮中研磨,加
0. 1 g PVPP 和 4 mL 0. 05 mol/L pH 8. 8 的硼酸缓冲,4℃ 下离心30 min,取上清液作为 酶液待测。3 mL 反应体系含 0. 05 mol/L pH 8. 8 硼酸缓冲液, 0. 02 mol/L L - 苯丙氨酸 和酶液。空 白对照不加 L - 苯丙氨酸( 由缓冲液代替) 。 30℃ 水浴 1 h,100 μ L 6 mol/L HCl 终止反应,反应液用 HPLC 测定。用 HPLC 法测定反应液中反式肉桂酸含量,( PAL 催化直接脱掉L-苯丙氨酸上的氨而生成反式桂皮酸)。
• 棉花体内 PAL 活性均显著升高。
• LOX 活性则呈现出先升高后恢复 正常的现象。 • PPO 活性开始无变化,但在胁迫去除后12 和 24 h 显著增高, 到 36 h 恢复正常。 可见,棉花体内 PAL、 LOX 和 PPO 活性对棉铃虫取食产 生的防御响应,与其受虫害持续取食胁迫时间的增长呈正 相关,随着取食时间和 受危害的程度加大而升高。
5.结论
5.1棉铃虫对棉花取食程度与时间的关系
由表 1 可知,随着取食时间的增长,棉铃虫对 棉叶的取食程度也逐渐 增加,其中在取食 6 h 时, 取食面积达到叶片总面积的10% 左右,取 食 12 h, 取食面积达到总面积的 1 /3,取食 24 h,取食面积 已超过叶 片总面积的一半。
5.2 棉铃虫持续取食后 棉花 PAL、LOX、PPO 活 性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