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超声影像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中的应用分析

合集下载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 摘 要】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s wu )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对经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பைடு நூலகம் C G)提 示冠状 动脉 临界病 变的 5 O例 患者的 5 6处病变进行 I U V S检 查 , 分析 粥样硬
化斑块性质及 其狭窄程度 。结果 5 6处病 变中, 脂质 斑块 为 4 1处 (32 )大部 分可见 薄的纤 维帽 , 心 7.% , 偏
步的治疗 , 安全性 高。
【 关键词 】 血管 内超声
冠状 动脉造影
临界病 变
【 lt t O jcv T a a ev u d a to tv e a ur on IU )i ie eie Ammc】 bete o v ut t e n fy fn aa u r la ud(V S n n r d t i e l e h a a s e ir sl ts l tm a
cl lt .R sl m n 6l i s t r e 1 7 .% )sf p q e h boscp u eosre a uae eut c d A og5 o , eew r 4 (3 2 s e n h e o l u .T i f ru a s o l b bevdi t a ni c d n mot fh fp q e,h r w r 4 (3 9% )ecnr l u d (0 7 s o tes t l u s te e 7 8 . o a e e cetcp q e a 1. %)cnetcpaus3l i s a i a sn 6 ocnr lqe. s n d i eo h
wa e f r e n 3 e in i & e tn i p r e tg _ 5 % a d 7 lso t & e tn i p r e tg <5 % sp ro d i 7 l o s w t is s c s e c na eI 0 m s h r es - n e in wi l i s se c s e c na e l r s 0

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内超声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摘要:血管内超声以其优越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已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

目前已成为冠心病的诊断及冠脉介入治疗的重要工具,被称为冠脉介入手术医生的另一只“眼睛”,它能够准确的观察血管腔的形态、管壁之间的关系,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判断斑块的性质,指导冠脉介入手术。

本文就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心病;诊断和治疗血管内超声(IVUS)显像技术是将微型化的超声换能器通过导管技术植入血管腔内,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显示心血管横断面的形态。

因此,IVUS可提供血管的横截面图像,从而不仅可观察管腔的实时形态,还可以观察血管管壁的构造,从而直接将位于管壁上的病变显像出来。

本文就IVUS在各病变中的运用作以下综述。

1 IVUS在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定义是指冠状动脉造影狭窄呈50%且<70%的病变,其主要是由于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它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性状。

按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为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IVUS出现之前,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状动脉形态的金标准。

实际上CAG仅仅是造影剂填充冠状动脉来间接显示血管内腔长轴的二维图像而已,只能显示血管腔径,不能观察血管壁的结构,特别是对于狭窄严重程度不清的临界病变。

对于这样的病变,单纯通过冠脉造影的结果往往有可能使医生低估冠脉狭窄的程度而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IVUS可以精确测量血管的直径及横截面积,清晰显示血管壁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以确定其狭窄程度及病变类型,被认为是血管检查新的金标准。

早期研究提示,对于非左主干包括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近段病变,介入治疗的IVUS界限值为血管管腔面积狭窄>70%、最小管腔直径≤1.8 mm、最小血管管腔面积(MLA)≤4.0 mm2。

近年来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对于临界病变,是否需要进行合适的血运重建,还需对参考血管进行分析:对非左主干、参考血管直径>3 mm 的病变,介入治疗的IVUS 界限值为最小管腔面积(MLA)<2.8 mm2;对参考血管直径<3 mm 的病变,介入治疗的 IVUS 界限值为MLA<2.4 mm2 2 [] 因此,现临床上建议当CAG提示临界病变时,进一步行IVUS检查明确病变程度,以准确确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血管内超声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1 斑块 的 性质 和 冠脉 内超声 特 点
由浮动 的 结 构 。 Ⅵa b C型 三 型 可 合 并存 在 。 典 、、 型 的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血 管 反 映 了斑 块 的 一 些 特 性 。对 斑块 的 检测 ,VUS与病 理 研 究 证 实 , 者 I 两
有 很好 的相 关 性 … 1。
根 据病 理 学 研 究 , 国 心 脏病 协 会 将 冠 状 动 美 脉 粥样 硬化 的组 织 形 态 学 变 化 分 为 六 型 : I型 早 期 病变 ;I 为 脂 质 条 纹 ; I 为斑 块 前 期 ;V I型 l型 l I 型 为斑 块 期 。 V型 分 三 个 亚 型 : Va为 纤 维 脂 质 斑 块; Vb为钙 化 为 主 的斑 块 ; VC为胶 原 为 主 的斑 块 。 Ⅵ为复 合 病 变 , 三 个 亚 型 : a为破 裂 或 溃 分 4 1 疡; Ⅵb为壁 内血肿 或 出 血 ; ⅥC为血 栓形 成 。 应用 I VUS, 助 于 识 别 粥 样 斑 块 的病 理 改 有 变… : 1、 第 Ⅱ型 为 早 期 病 变 ,VUS不 能 检 出 I I 型病 变 ;I l 型病 变 显示 为 薄 的 内膜 增厚 , 所谓 的 l 呈 “ 层结 构 ” 现 , 三 表 Ⅱ型 病 变有 时 难 与 正 常 冠 状 动 脉区 分 ; Ⅲ型 病 变 表 现 为 局 部 内 膜 增 厚 , 心 第 偏 性 , 变组 织 回声均 匀 , 少 钙化 。 第 Ⅳ型 为粥 样 病 很 硬化斑 块 期 , 质 核 心 偏 心 斑 块 。 Va型 为 纤 维 脂
由浮 动 的结 构 ; C型 示 有 闪 烁 的 多 层 回声 区 和 Ⅵ
不规 则 的 内膜边 缘 , 时观 察 时 , 管 腔边缘 有 自 实 在 .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冠脉综合症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专题研讨 】
血管 内超声在 急性 冠脉综合症诊 断中的研究进 展
国连 军 , 张 爽 ( 辽宁 中医药大学 , 宁 沈 阳 辽
10 3 ) 10 2
摘要: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 由不稳定斑块破 裂或糜 烂导致急性心肌缺血 的临床综合症 , 其诊 断要 点在于对斑块 稳 定性 的评 价。 管 内超 声可提供血 管横截 面图像及血管壁结构定性定量分析 , 血 为急性冠脉综合症 的诊断提供 了
性达9 . 1 %。N s等通过对 l例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进 7 au 5 行虚拟组 织学血管 内超声 检查 , 同时行斑块 旋切术 , 通 过对 比证 实 了虚拟组织 学血管 内超声检测 结果 ,其 准
确 率 高 达 8.%。 71 三、 血管 内超声 的前视 功能
由于 超声探 头对严重 狭窄 和闭塞病变 的通过 能力 较差 而不能显象 ,这一缺 点严重影 响了I U 的临床应 V S 用 。Lgt i 等采用直径4 m的I U 前视导管 观察血 管轴 h m V S 向数厘米 深 图像 , 并显示 不稳定斑 块 已取 得成功 , 相信
斑块 的检测 有很高 的特异性 和敏感性 ,所 以利用I U V S 检测 的斑块钙化程度 可判定 斑块的稳定性 。 另一方 面 , 斑块 内钙化 形式 也可 以作 为评价 斑块稳 定 性 的指 标 ,
血管 内超声 ( U ) I S 是利用造影导 管将微型 的超声 V 探头 送人血管进行腔 内超声显像 的新技术 ,与血管 造 影不 同的是它能提供血 管的横截 面图像 ,从 而观察 到 管腔及 管壁的形态和结 构 , 了解病 变 的性质 , 目前 已被 广泛 用于冠状动 脉粥样 硬化病变性 质 的确 定和狭窄 程 度 的判断 , 指导 和评 价冠脉介人 治疗 , 在其 它血管病 变 的诊 断方面也有广泛的应 用 。 急性 冠脉综 合症 ( C ) A S 是 组 由急性心肌缺血 引起的临床综合 症 ,包括 非s 段 T 抬高 型A S T C 和s 段抬高型A S 其病理基础是在冠状 动 C。 脉 粥样硬 化 的基 础上 , 发生 斑块 破裂 或糜烂 、 疡 , 溃 并 发 血栓形成 、 管收缩 、 血 微血管栓 塞等导致 急性或 亚急 性 的心肌供 养减少。A s c 临床 致死和致残率都非 常高 , 近些年A S C 发病率更有逐 渐上升的趋势 , 以早期 的正 所 确诊 断和及时治疗是 十分必要 的 。 目前 临床 已有血 管 内超声 、 血管造 影 、 血管镜 、 学相 干断层 显像 及核 磁 光 共振 等多种手段用 于急性冠 脉综合症 的诊断 ,而血 管 内超 声 良好 的血管 穿透性和 高分辨率 ,可以获得其 他 检测 技术无 法得到的斑块 内部信息 , 正成 为诊 断A S C 的 研究 重点和热 点之一 。本文 就近几年血 管 内超声用 于 急性 冠脉综合症 诊断 的研究进 展作综述 如下 。不稳 定 斑块 破裂或糜烂 导致 急性血栓 形成是 引起急性冠 脉综 合征 的最常见病理基 础 ,所 以对 于斑块性 质 的检测 对

分析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分析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分析血管内超声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的探讨。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选择的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查诊断,对比分析诊断效果。

结果:对患者进行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病变诊断后,观察组病变最狭窄处直径为(2.55±0.38)mm,直径狭窄率为(42.2±7.5)%,对照组检查病变最狭窄处直径为(2.28±0.54)mm,直径狭窄率为(36.9±6.5)%,可以得出,观察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检查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58,P=0.001),观察组诊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诊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01,P=0.001)。

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而言,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明显,可以提高诊断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心病;对照组;斑块特征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nography for coronary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underwent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21 to August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 above-selected patients were examined and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oronary lesions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agnostic effects. RESULTS: After the diagnosis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b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the diameter of the most stenotic lesions in the obser vation group was (2.55±0.38) mm, and the diameter stenosis rate was (42.2±7.5)%. The diameter of the most stenotic les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 2.28±0.54) mm, and the diameterstenosis rate was (36.9±6.5)%.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6.258, P=0.001). The diagnosi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X2=8.201, P=0.001).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ntravascular ultrasonography is obvious, which can improve the diagnosis rate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 words】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ntrol group; Plaque characteristics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简称为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检测不稳定斑块的现状及进展

血管内超声检测不稳定斑块的现状及进展

次要 标准 : ( 1 ) 钙化结 节临近 管腔 , 包括 纤维 帽内的或
极接 近于管腔 的钙化 结节 , 是 斑块表 面结 构缺 乏平衡 而变 得易 损 , 在 冠脉造 影 中常可见 全程 弥漫钙 化 ; ( 2 ) 大体结
构呈 浅黄色 , 通 常暗示 大量脂质 池 的存在 , 难 以肉眼 目睹 ,
力 明显增 加 了管腔 突发 闭塞 的风险 , 往 往是 在冠 脉造影 中 最为 直观 、易于 发现 的 可能 导致 进一 步 闭塞 病变 的情况
。 。

( 冠脉) 综 合征 (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 A C S ) 以其 高 发 病 率、 高病死 率成 为影 响 国民生存 的最 主要威 胁之一 。目 前认 为 , A C S的发 生 并 不 取决 于 冠 脉 目标 病 变 的狭 窄 程
提要 : 急性 冠状 动脉 ( 冠脉) 综 合 征是 因不稳 定斑 块 病变 的破裂 或 溃疡造 成冠 脉 血流异 常 , 进 而 引起 心肌 缺血 。
常规 的冠脉造 影多 不能准 确评估 局部 斑块 的易损 性 , 借 助血管 内超声 评估 粥样斑 块 的成 分及 定量 分析 , 能明确 病变的性 质及其 未来发展 倾 向, 从 而指导 临床药物 、 介 入治疗 。 关键词 : 急性冠脉综 合征 ; 不稳 定斑块 ; 血管 内超 声
小 。I V U S是无 创性 的超声 技术 和有创 性 的导 管技 术相 结 合 的一种诊 断方 法。 运用 该方法 可 以准 确掌握 血管 的管 壁
1 正 常冠状动脉 血管 内皮结构 及生理 特点
内皮 为衬贴 于血管 腔的单层 扁平 上皮 ,形成 光滑 面 , 减 少血液 流动 的阻力及血 流对管 壁的剪切 力 。 血管 内皮 细 胞 具有复 杂的酶 系统 . 能合 成和分 泌如 组织纤 维酶 原活性

分析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分析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分析超声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目的分析在冠心病颈动脉的粥样斑块患者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颈动脉的粥样斑块患者90例当作研究组,选取同期的64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当作参照组,全部研究对象都采取超声诊断,观察诊断的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IMT值和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小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的粥样斑块患者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标签:超声;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诊断很多实践研究中指出,颈动脉的粥样斑块属于冠心病发病关键性因素,90%以上冠心病患者会并发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所以在诊断冠心病时,会将颈动脉的粥样硬化当做重点的诊断项目,旨在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提高[1]。

本次研究在冠心病颈动脉的粥样斑块患者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现作以下陈述。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2011年04月份到2016年04月份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颈动脉的粥样斑块患者90例当作研究组,选取同期的64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当作参照组,全部患者都采取超声诊断。

研究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分别是41岁和76岁,平均年龄(62±2.04)岁。

参照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是40岁和77岁,平均年龄(63±2.16)岁。

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资料经对比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采取阿络卡550及GE9超声诊断仪,其探头频率在7.5~10 MHz之间,在检查以前,患者需要休息10 min,防止患者出现过度劳累与紧张的情况,取患者的仰卧位,让患者躺在检查台之上。

因为采取超声诊断时,其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要在患者颈部位置垫上软枕头,在检查过程中让患者头偏向一侧,将患侧充分暴露,认真检查患者病症,防止出现遗漏的情况。

认真扫查患者颈外动脉、双侧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分叉部,同时检查患者左右分支的动脉、心室、主动脉以及心房等,应用多点的测定方法,于患者颈动脉的分叉位置30 mm、10 mm以及20 min位置,对患者内中膜的厚度进行检测,也就是IMT值。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血管内超声(IVUS)通过导管技术将微型超声探头送入血管腔内,显示血管横截面图像,从而提供在体血管腔内影像。

IVUS能够精确测定管腔、血管直径以及判断病变严重程度及性质,在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认识和指导介入治疗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IVUS的成像原理及器械类型医用超声成像导管发射超声波,部分超声从组织折射返回传感器产生电脉冲,最后转换成图像。

目前可用的IVUS探头频率为25~60MHz既往IVUS导管的分辨率为100~200μm,新型的IVUS 导管分辨率有进一步的提高。

目前IVUS换能器分为机械旋转型及电子相控阵型两种类型。

二、图像获取的控制及操作技术(一)术前准备术前应常规肝素化。

(二)导管准备机械旋转型导管需在体外用生理盐水预先冲洗,排除保护鞘内气泡。

相控阵型超声导管无需排除空气,但在送入冠状动脉前需要去除导管周围的环晕伪像。

(三)图像调整记录影像前可通过调整景深和增益来适应不同血管的管腔直径,并调整图像信号的清晰度,但要注意过度增加增益会增加血液的噪点,减低图像的分辨率。

(四)导管回撤在可能的情况下,送入导管至病变远端参考血管10mm以外后开始回撤。

(五)图像分析自动回撤系统经过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处理后,可获得以动脉管腔为中心的长轴图像,有利于分析病变的长度及分布状况。

而短轴影像可以观察冠状动脉的横截面,能够更加仔细地分析冠状动脉的管壁结构及病变状况。

(六)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痉挛、气栓、夹层、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心律失常等,文献报道此类并发症发生率为0.5%~3.0%,且与基础病变及操作技术相关。

三、IVUS图像判读(一)正常冠状动脉(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VUS通常将斑块内的回声与血管周围代表外膜或外膜周围组织的回声进行比较,来确定斑块的“软硬”程度。

据此可分为:(1)低回声斑块。

(2)等回声斑块。

(3)高回声斑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内超声影像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12T16:46:47.467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作者:陈丽
[导读] 血管内超声影像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出冠状埃及斑块形态及性质,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手段。

恩施市中心医院湖北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影像(IVUS)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49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行冠脉造影后行IVUS检察,按照斑块回声强弱程度分为软斑块组(29)与硬斑块组(20),并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软斑块组纤维帽厚度、软斑块组斑块破裂口大小、脂核或无回声区、脂核与斑块比、狭窄率、表面钙化、深部钙化均明显小于硬斑块组(P<0.05),两组斑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影像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出冠状埃及斑块形态及性质,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影像;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160-02
在冠心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较其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与价值[1]。

正确判定冠状动脉内斑块的性质能够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本研究主要采用IVUS对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进行判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8月入住我院的49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65.45±6.59)岁;疾病类型:不稳定心绞痛15例,急性心梗20例,稳定性心绞痛14例;冠状动脉造影病变位置:位于前降支26例,回旋支10例,右冠13例。

1.2 仪器及方法
CAG与血管内超声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操作。

仪器:Jomed in Vision@Gold 4.01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及图像分析系统,IVUS图像于术后由操作者以及另外一名具有独立的未参加操作而熟悉IVUS分析技术的临床医师一起进行分析。

1.2.1 IVUS定性测定指标
根据超声回声的强弱将斑块定性分为:软斑块:粥样斑块的回声比血管壁外模的回声要弱;硬斑块:粥样斑块回声强度与血管壁外膜回声相近或者比血管壁外模的回声强。

1.2.2 定量测定
所有血管段定量测定均选择最狭窄的血管横断面于心脏舒张末期加以分析,主要包括如下测定指标[2]:○1血管横截面积;○2管腔横截面积;○3斑块面积为血管横截面积与管腔横截面积之差;○4面积狭窄率(%)为斑块面积与血管横截面积之比。

对于存在破裂斑块的截面而言,则对破裂口大小进行测定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 ±s)及[n(%)]表示,分别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软斑块组29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64.30±5.30)岁;高血压13例,糖尿病6例,吸烟11例,高胆固醇血症5例,冠心病家族史2例,肥胖者14例。

硬斑块组20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66.03±5.79)岁;高血压9例,糖尿病4例,吸烟7例,高胆固醇血症4例,冠心病家族史1例,肥胖者8例。

两组患者上述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IVUS定量测定结果比较
软斑块组纤维帽厚度、软斑块组斑块破裂口大小、脂核或无回声区、脂核与斑块比、狭窄率、表面钙化、深部钙化均明显小于硬斑块组(P<0.05),两组斑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环境不断发生改变,冠心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如何正确对冠心病进行诊疗是当前临床上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IVUS作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重要途径,能够非常清楚地显示血管壁及粥样硬化斑块的组织学特征,能够精确地对血管腔径以及截面积进行测量,临床研究证实[3],IVUS所测得的结果与组织学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成为目前鉴别冠脉高危病变的一个理想手段。

IVUS能够对粥样斑块的具体形态及性质加以判断,而这些特征与临床冠脉综合征存在极为紧密的关系。

有文献资料报道,IVUS软斑块可较好地反映临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可很好地预测冠脉病变的不稳定性。

正是由于诊断冠脉不稳定斑块的高特异性与高敏感性,临床上一般将其作为冠脉病变是否需要干预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检出软斑块,其部位又恰好在重要血管近侧,那么无论病变的狭窄程度如何均应该积极地进行干预[4];检出硬斑块,那么就应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及病变狭窄程度加以处理。

如本研究中,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仍有
一部分检出软斑块,这部分患者可能当时尚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仍属“高危”病变,需尽早处理。

由此可见,与CAG主要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即狭窄度及是否偏心病变来决定不同干预方案,IVUS根据斑块性质及病变部位决定临床干预的策略更为合理[5]。

进一步分析表明,软斑块组纤维帽厚度、狭窄率、软斑块组斑块破裂口大小、脂核或无回声区、脂核与斑块比均显著小于硬斑块组,由此说明,血管内超声影像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出冠状埃及斑块形态及性质,可作为该病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梁国庆,赵玉娟,姜铁民,等.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诊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2):108-110.
[2] 卜锐.聚焦超声对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7):555-557.
[3] Qian JY,Ge JB,Fan B,et a1.Identification of syndrome X using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ing and Doppler flow
Mapping[J].C Med J(Eng1),2008,11(4):521-527.
[4] 刘宏斌,李丽,盖鲁粤,等.血管内超声评估肾动脉狭窄临界病变的初步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3):191-l93.
[5] 魏静,张明哲,纪红,等.血管内超声评价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2(4):529-5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