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报告解读

人类染色体核型报告解读12一、染色体相关知识复习二、染色体的异态性(多态性)三、常见染色体异常核型报告解读34一.染色体相关知识复习1.染色质与染色体2.着丝粒与次缢痕3.随体与端粒4.同源染色体与姊妹染色体5.G 显帶6.常用符号和缩写术语染色质染色体:是间期染色质紧密盘旋折叠、高度螺旋化的结果。
染色体组构的不同水平电镜下的人类染色体染色体的三种类型:着丝粒(染色体上一个狭小的结构,两条染色单体在此部位彼此相连,是有丝分裂中纺锤丝附着的部位。
次缢痕(是染色体物质稀少或去螺旋化的结果,较常见于及y染色体长臂近侧,紧靠着丝粒。
11•随体(臂,通常由于随体柄(stk)末端的染色体物质与其余部分仅一丝相连而呈小球状,称为Array随体。
端粒:染色体两臂末端特化部位,为高度重复的4.•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本及母本的一对具有同样基因位点、形状和大小的染色体。
•姊妹染色体:有丝分裂中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单体,仅在着丝粒部位相连。
16用胰蛋白酶消化固定于载玻片上的染色体标本,再用→:::+-del h inv18二.染色体的异态性(多态性)1.定义:染色体形态的微小变异称染色体的异态性。
主要表现为两条同源染色体的形态或着色方面的不同.2.异态性的一般特征•按孟德尔方式遗传。
•集中表现在染色体的一定部位。
•通常不具有明显的表型或病理学意义。
3.异态性的常见部位及描述•近端着丝粒短臂和随体区•1、长(•Y染色体异态性表现为长臂长度的变异Yqh+Yqh-为•46,XX,16qh+•46,X,Yqh-•46,XX,21ps+•46,XY,22pstk+•46,XX,17ps •46,X,Yqs •46,XX,21pss •46,Y,Xps4.1qh+9qh13s+14s+15s+16qh 21p+及22p+及•异态性一般涉及遗传上不活跃、含高度重复因,故异态性通常没有不良的临床效应。
•染色体异态性一词仍用以说明在临床上没有明显不良效应的形态变异,以区别于染色体异常。
《医学遗传学》第四章 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

第四章人类染色体和染色体病The human chromosome and chromosome disease第一节人类染色体的基本特征染色质和染色体人类染色体的数目、结构和形态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染色体的研究方法真核生物的基因大部分存在于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故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人类细胞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细胞分裂,遗传物质随着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
一个生物物种的染色体数目、结构、形态是恒定的,构成了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染色质与染色体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
化学组成相同:(一) 染色质(chromatin)染色质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
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1.根据核蛋白分子的螺旋化程度及功能状态不同,细胞间期染色质分成两类:常染色质:螺旋程度低,结构松散,具转录活性,常位于细胞核中央。
异染色质:螺旋程度高,结构紧密,不具转录活性,常位于细胞核边缘。
2.异染色质:分为两种结构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在各种细胞中总是处于凝缩状态,一般为高度重复的DNA序列。
如着丝粒区,端粒区,次缢痕区等。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即功能性异染色质,在特定细胞的某一特定发育阶段,由常染色质凝缩转变而成。
如X染色质。
(二) 性染色质性染色质(sex chromatin) 是在间期细胞核中性染色体显示的一种特殊结构。
1. X 染色质(X chromatin)(1)1949年,雌猫神经细胞内凝缩的深染小体―Barr小体。
Barr小体普遍存在于雌性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间期细胞核中,是一条发生遗传学失活的X 染色体,呈异固缩状态(浓染小体),贴于核膜内侧缘。
(2) Mary Lyon 假说uX染色质的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人类在胚胎第十六天)v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父方或母方。
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

三、实验原理
人类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都有各自特定的形 态结构(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 比、随体大小等)特征,而且这种形态特征是 相对稳定的。而这些特征正是进行染色体核型 的主要依据。
四、实验操作步骤
照片来源:取外周血---体外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低渗---固定---制片---染色---观察---显微摄影。
1、将照片中的染色体用剪刀逐个剪下。 2、将剪下的染色体依据主要特征,按人类细胞
遗传学命名的国际体制进行染色体配对,分组。 A组:1-3号染色体 D组:13-15号染色体 B组:4、5号染色体 E组:16-18号染色体 C组:6-12号、X染色体 F组:19色体逐个粘贴在实验报 告纸上,并书写核型。
五、实验报告
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报 告
实验完毕请班干部安排同学做好清洁
人类染色体 非显带核型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人类各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这是对常规标本进行核型分析的主要依 据)
2、掌握人类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常用方法
染色二体核、型实分析验是细意胞义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
研究染色体数目及形态的重要手段,是临床上用来 发现染色体异常和诊断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疾病常 用方法。
遗传名词解释简答

重点: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畸变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机制、遗传学效应,常见染色体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和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
单基因肿瘤,肿瘤的标志染色体,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和作用机制名词概念:核型:一个体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等特点有规律依次排列而成的图像.核型分析:将待测细胞的全套染色体按照Denver体制配对、排列,分析确定其是否正常的过程.(分析识别染色体过程).常规核型分析:即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将人类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按其相对长度(大小)和着丝粒位置分为23对,7个组(A~G组),其中22对为男女共有,称常染色体,以其长度递减和着丝粒位置依次编为1~22号;另1对X和Y染色体与性别形成有关,随性别而异,称为性染色体,46,XX代表正常女性,46,XY代表正常男性。
识别染色体的依据:大小、着丝粒类型;识别染色体的目的:配对、分组、性别确定。
显带核型分析: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臂上显示出一条条明暗交替或深浅交替的横纹(带)的核型分析方法。
识别染色体的依据:带纹分布特征;识别染色体的目的:识别染色体及其结构畸变类型等带型:指应用显带技术将人类24种染色体(22种常染色体、X和Y染色体)显示出的各自特异的带纹的总和。
染色体组:人类的配子细胞即精子或卵子各自含有的一套完整染色体。
chr数目23。
单倍体: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chr数目23,“n”表示。
如人类配子细胞(精子或卵子)。
多倍体:含有三个及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
chr数目大于等于2n 。
单体型:亚二倍体,45条,2n-1,性染色体如45,X三体型:超二倍体,47条,2n+1;性染色体如47,XXY或47,XXX;常染色体如47,XX(XY)+21 多体型:性染色体如48,XXXX(超雌);48,XYYY(超雄)嵌合体:体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核型细胞系的个体同源嵌合体:复合非整倍体,为体内不同核型的细胞系起源于同一受精卵的个体。
遗传学-14临床-染色体病 (2)

q 21
q 31 5号
2号
2号
5号
46,XY, t ( 2 ; 5 ) (q 21 ; q 31)
⑶ 罗伯逊易位 ( 罗氏易位、着丝粒融合)
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区断 裂后,两长臂彼此连接成一条染色体
21q 14 号 21号 14q
45, XX, – 14, –21, t ( 14q 21q )
14
21
×
14 14/21 21
携带者
配子
F1
正常 携带者 21三体 21单体 14三体 14单体
6.双着丝粒染色体(dic):
两条染色体都发生一次断裂末端丢失 后,两个有着丝粒的部分相连接,形成一 条带有两个着丝粒的染色体。
7.插入(ins):
一条染色体自身发生两处断裂,其中 间的节段转移到另一染色体的一个断裂处 重接。
p q
X
p
p
q q
46, X, i
( Xq )
4.倒位(inv):
某一染色体中间片段发生两个断裂, 断片倒转180°后重接。
p 21
q 31
(
)
2号 46, XY, inv ( 2 ) ( p 21q 31 )
5.易位(t):
一条染色体的断片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
⑴ 单方易位(转位)
⑵ 相互易位(平衡易位):
中间缺失:
q 21 q 23 1号
46, XX, del (1)(q21 q23)
2.环状染色体(r):
染色体的长、短臂同时发生断裂,末端丢失, 有着丝粒的长臂和短臂在断裂处相接成环。 p 21 q 31 2号 46, XY, r ( 2 )( p 21q 31 )
医学遗传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医学遗传学复习思考题(此答案仅供参考)1.医学遗传学的概念是什么?答:医学遗传学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主要研究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的一门科学。
(P1)2.什么是遗传病?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家庭性疾病的关系如何?答: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称遗传病。
家族性疾病可以称为遗传病,在一个家系里出现了某种疾病患者(即先证者),后代中的也有人出现同样的疾病,这个家系的人比普通人群患这种疾病的几率要高一些;先天性疾病可以是遗传病,但也可能是由于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造成,这种类型的就不应该归于遗传病的范畴。
3.确定某种疾病是否有遗传病因素参与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如何进行确定?答:常用的方法有群体筛查法、系谱分析法、双生子法、种族差异比较法、疾病组分分析法、伴随性状研究、动物模型法。
4.赖昂假说有哪些基本内容?(P10)答:(1)在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内的仅有一条X染色体有活性,其他的X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螺旋化而成异固缩状态的X染色质,在遗传上失去活性。
(2识货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胚第16天);在此之前所有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都具有活性。
(3)两条X染色体中哪一条失活是随机的;(异固缩的X染色体可以来自父亲也可以来自母亲。
但是,一旦某一特定的细胞内的一条X染色体失活,那么由此细胞而增殖的所有子代细胞则总是保持同样的失活特点,即原来是父源的X染色体失活,则其子细胞中失活的X染色体也是父源的。
)5.性染色质的数目与性染色体的数目的关系如何?性染色质的数目与性染色体的数目相等。
性染色质和性染色体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表现的形态。
6.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有何主要特点?(P13-14)答: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性细胞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形式,它由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来完成,在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分裂结果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原来母细胞的一半。
正常人非显带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正常人的染色体结构
总结词
正常人的染色体结构是稳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异 。
详细描述
正常人的染色体结构是稳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辐射、 化学物质、病毒等影响下,染色体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异。 这些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导致 遗传疾病的发生。
正常人的染色体变异
总结词
正常人的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02 低度重复序列
由少量重复序列组成的非显带染色体,如某些病 毒基因组和转座子等。
03 单拷贝序列
由单一拷贝的DNA序列组成的非显带染色体,如 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和调控序列等。
非显带染色体的研究价值
01 揭示基因组结构
非显带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占据了基因组的绝大 部分,通过研究这些序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基因 组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总结词
非显带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 的发生
VS
详细描述
非显带染色体异常是指染色体上非基因序 列的变异,这些变异可能影响染色体的结 构和稳定性,进而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唐氏综合征、威 廉姆斯综合征等,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染 色体片段的增加或缺失所引起的。
非显带染色体异常与肿瘤性疾病的关系
详细描述
除了遗传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非显带染色体异常还可能与其他疾病的发生相关,如心 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与非显带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基因表达
调控异常有关。
非显带染色体异常的诊断与
06
治疗
非显带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方法
遗传学检测
通过基因检测和染色体分析,可以检 测出非显带染色体异常,如染色体数 目异常、结构异常等。
医学遗传学 人类染色体

43
高分辨显带的命名方法
• 在原带之后加小数点,并在小数点之后的数字, 称为亚带。例如:原来的1p36带被分为三个亚带, 命名为1p31.1、1p31.2、1p31.3,
• 亚 带 lp31.3 再 分 时 , 则 写 为 lp31.31 、 1p31.32 、 1p31.33,称为次亚带。
44
1、2、3、4
32
(2)G带(G band):
• 方法简便,带纹清晰,染色体标本可以长 期保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染色体病的诊断 和研究。
33
图 人 类 显 带 染 色 体
G
34
(3)R带( band):
• 用盐溶液处理标本后,再用Giemsa染色, 显 示 与 G 带 相 反 的 带 , 称 反 带 ( reverse band)或R带。
• • • •
55
单拷贝探针FISH定位图象 1q13.3 的cDNA探针检测的双信号
59
原发性浆细胞瘤细胞 红色-6号 绿色15号
61
28
(二)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
29
(二)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
• 用染色体显带技术,使染色体沿其长轴显 出明暗或深浅相间的带纹,而每一号染色 体都有其独特的带纹,构成了每条染色体 的带型(band)。 • 同源染色体的带型基本相同,不同对的染 色体的带型不同。通过显带核型分析,可 以准确的识别每一号染色体。
正常女性型:
A B
• 分7个组: A→G • 正常男性:46,XY • 正常女性:46,XX • 两性畸形: 47,XXY
C D
E
F
G
XXY
26
(二)人类染色体显带核型
G bang
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剪排
将照片上的染色体逐个按长方型框剪下,使短臂朝上,长 臂朝下,依次排列在预先划分好了分组横线的报告单上。
4)粘贴
用牙签挑取少许胶水,小心地将每号染色体由大到小,按 照组别和序号贴在报告单上。
5)分析结果
记录核型。
实验结果:核型分析
文本
点击添加内容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实验目的
1 2
说出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特征
掌握正常剪刀
镊子
牙签、 铅笔、 橡皮
正常人体非显带染色体 照片
小尺
胶水
实践内容
核型分析
非显带染色体核型 分析
人体非显带染色体 标本片观察与计数 (选做)
1.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分组及形态特征
组号 染色体号 形态大小 A 1~3 最大 B C D E F G 4、5 6~12, X 13 ~ 15 16 ~ 18 19、20 21、22, Y 次大 中等 中等 小 次小 最小 着丝粒位置 中央着丝粒(1,3) 亚中央着丝粒(2) 亚中央着丝粒 亚中央着丝粒 近端着丝粒 中央着丝粒(16) 亚中央着丝粒(17,18) 中央着丝粒 近端着丝粒 随体 无 无 无 有 无 无 21、22 有 Y无 副缢痕 1 号常见
9 号常见 16 号常见
实践步骤
1)计数
将书末附录中正常人体非显带染色体放大照片剪下(或另取人类体 细胞染色体照片:一张小图贴在报告单作为分析对照,另一张放大 照片用作剪贴),首先计数染色体总数,确定有无染色体数目异常 。 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粒位置等形态特征,在染色体分 2)分组编号 裂相照片仔细辨认,并用铅笔在染色体旁边注明序号或组别, 先找出A、B、D、E、F、G组,最后辨认C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