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探地雷达

合集下载

探地雷达成像算法研究之欧阳文创编

探地雷达成像算法研究之欧阳文创编

探地雷达成像算法研究摘要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集无损检测、穿透能力强、分辨率高等众多优点而成为检测和识别地下目标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性能优良的探地雷达成像方法有助于精确定位地下目标,同时提高对目标的检测和识别能力,从而推动探地雷达在城市质量监控、地质灾害、考古挖掘、高速公路无损检测、地雷探测等各个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探地雷达LD-2000为实验设备,从中读取探测数据。

以MATLAB为软件平台,实现了探地雷达数据的显示、处理、成像几个部分。

其中数据显示方式包括数据的波形堆积图,剖面面色阶图以及带数据波形图;数据处理部分包括直达波的去除、背景噪声的去除、振幅增益等;雷达成像算法部分主要采用波前成像算法和投影层析成像算法。

Imaging Algorithm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ABSTRACTGP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referred GPR)set of non-destructive testing, penetration ability, many advantages of high resolution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underground and become the target of an effective technical means. Excellent performance GPR imaging approach helps pinpoint undergroundtargets, while increasing the target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capabiliti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surveillance in the city, geological disasters,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highway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ine detection, etc. aspects to be more widely used.In this paper, China Institute of Radiowave Propagation GPR LD-2000 for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reads probe data. MATLAB as the software platform to achieve a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data display, processing, imaging several parts. Wherein the data includes a data waveform display stacked, with a cross-sectional side view and a gradation data waveform; data processing section includes the removal of the direct wave, the background noise removal, the amplitude gain,etc.; radar imaging algorithm some of the major imaging algorithm and the wavefront projection tomography algorithms.1 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课件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课件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电磁波衰减与散射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和散 射,与介质性质、频率等因素有关。
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遵循折射、反射、透射等定律。
天线辐射与接收原理
01
02
03
天线基本概念
天线是探地雷达系统中用 于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装 置,具有方向性和增益等 特性。
天线辐射原理
天线通过电流激励将电磁 波辐射到空间中,辐射效 率与天线结构、工作频率 等因素有关。
图像增强与识别技术
图像预处理
包括去噪、平滑、对比 度增强等操作,改善图
像质量。
特征提取
提取图像中的边缘、纹 理、形状等特征,用于
目标识别和分类。
图像分割
将图像划分为具有相似 特性的区域,便于后续
分析和解释。
模式识别
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 习等技术,对图像中的 目标进行自动识别和分
类。
05
探地雷达性能评价指标
直接观察反射波形的形状、幅度和到达时间,进行目标识别和定 位。
相关处理
利用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增强目标反射信号,提 高信噪比。
频域信号处理技术
傅里叶变换
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便于分析不同频率 成分的特性。
频谱分析
研究信号的频率分布,识别不同地层的频谱特征 。
反演技术
基于频域数据,通过反演算法重建地下结构图像 。
确保发射和接收的同步性 ,避免信号失真和干扰。
天线类型及性能分析
偶极子天线
结构简单,方向性较好,适用于 浅层探测。
喇叭天线
具有较宽的波束宽度和较高的增 益,适用于深层探测。
阵列天线
通过多个天线单元的组合实现波 束合成和扫描,提高探测分辨率

探地雷达实习报告

探地雷达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一、实习背景探地雷达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工程地质、考古、环境监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地质探测技术的理解,我们选择了探地雷达技术作为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在XX地质研究所进行,实习时间为2023年6月15日至7月10日。

二、实习目的1. 理解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技术。

2. 掌握探地雷达的野外操作流程。

3. 学习探地雷达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4. 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地雷达原理与设备介绍。

2. 野外数据采集与处理。

3. 数据分析与解释。

4. 实际案例分析。

第二章探地雷达原理与设备一、探地雷达原理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传播特性进行探测的技术。

当电磁波从地面发射后,遇到地下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通过分析反射波的特征,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分布情况。

二、探地雷达设备本次实习使用的探地雷达设备为XX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频率范围:100MHz-1GHz- 发射功率:1kW- 探测深度:0-100m- 数据采集频率:50Hz第三章野外数据采集与处理一、数据采集1. 确定探测区域:根据实习目的,选择合适的地形地貌作为探测区域。

2. 布设测线:按照设计好的测线进行布设,保证测线长度和间距符合要求。

3. 数据采集:启动探地雷达设备,按照设定参数进行数据采集。

二、数据处理1. 数据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增益调整等。

2. 数据可视化:将处理后的数据以波形图的形式展示。

3. 数据分析:根据波形特征,分析地下介质分布情况。

第四章数据分析与解释一、案例分析以某工程地质项目为例,通过探地雷达技术探测地下管线分布情况。

1. 数据采集:在地下管线附近布设测线,进行数据采集。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可视化。

3. 数据分析:根据波形特征,判断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

图 2.4.44 1#管线地表剖面雷达图像
结束
返回
(2.4-31)
* * n 2 2 / 1 1 。 其中 n 表示折射率,
结束
返回
下面讨论不同入射角时, 反射系数 R12 与折射系数 T12 的变化规律。 1 . i 0 , 即 垂 直 向 射 , 此 时
R12 (1 n) /(1 n); T12 2 /(1 n) 。当 n 1 时, R12
结束
返回
2.宽角法或共中心点法
t
2
x2 v
2

4h 2 v2
(2.4-36)
利用宽角法或共中心点法测量所得到的地下 界面反射波双程走时 t ,由公式(2.4-36)就可求得 到地层的电磁波速度。
结束
返回
4.5.2.2 探地雷达的技术参数 1.分辨率 分辨率是方法分辨最小异常体的能力。分辨 率可分为垂向分辨率与横向分辨率。 (1) 垂向分辨率
足 1,于是可得
v
c
r
(2.4-28)
式中 c 为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 c 0.3m/ns; r 为相 对介电常数。上式表明对大多数非导电、非磁性介 质来说,其电磁波传播速度 主要取决于介质的介 电常数。
结束
返回
2.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吸收特性 吸收系数 决定了场强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速率, 探地雷达工作频率高, 在地下介质中以位移电流为 主,即 / 1 ,这时 的近似值为
结束
返回
4.5.3 探地雷达的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4.5.3.1 探地雷达的数据处理
数字记录的探地雷达数据类似于反射地 震数据,反射地震数字处理许多有效技术通 过某种形式改变均可以应用于探地雷达资料 的处理。

雷达气象学之第三章(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原理和方法)

雷达气象学之第三章(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原理和方法)

2、脉冲对处理法(PPP)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每一个距离库内的连 续两个取样值作成对处理.从而获得平均 多普勒频率和频谱宽度。此法优点在于能 实时处理.并且有一定精度,但它不能得 到频率谱。
3、相干记忆滤波器(CMF)处理法
此法只需要一个线路,在不设置距离库的 情况下同时对雷达探测范围内各个距离上 作粗略的谱分析,并能用如PSI(平面切变 线是其)等直接显示出来。但它精度不高;
垂 直 风 廓 线
补充风符号
1.风向杆 表示风的 来向。 2.风羽每 条代表风 速4米/秒, 半条代表2 米/秒,三 角旗代表 20米/秒。
谱 宽
反 射 率
三、影响速度谱宽的气象因子
• 多普勒速度谱宽表征着有效照射体内不同 大小的多普勒速度偏离其平均值的程度, 实际上它是由散射粒子具有不同的径向速 度所引起的。对气象目标物而言,影响速 度谱宽的主要因子有四个:
• 显然,雷达有效照射体中粒子直径的差别 越大,由此造成的多普勒速度谱越宽。
• 因此速度的谱宽实际上也取决于降水粒子 的谱分布。
• 当雷达水平探测时,粒子的下落末速度在 雷达波轴上的径向分量为零,所以它对多 普勒速度谱宽没有任何影响。
• 而当雷达垂直指向探测时,粒子下落末速 度即为径向速度,故由此造成的谱曾宽作 用最大。
•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了解的是有效照射体内
平均的多普勒速度和速度谱宽度,根据以
上关系式,并注意到 f 2v 关系式,则平均
多普勒速度
v
,和速度谱方差
2 v
分别为:
v 1 v v dv
Pr
2 v
1 Pr
vv
2
v dv
径向速度谱密度、平均径向速度、径向速度 谱宽三者的关系示意图

《探地雷达方法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探地雷达方法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探地雷达方法原理及应用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0353Z10课程名称:探地雷达方法原理及应用/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地球物理场论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 《探地雷达方法原理及应用》,曾昭发等,科学出版社2. 《探地雷达方法与应用》,李大心,地质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课程为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地质雷达是用高频无线电磁波来探测地下介质或物体内部分布规律的一种重要浅层地球物理方法,该课程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地质雷达在工程、环境、资源、城市地下管线等领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质雷达探测的原理、天线、系统、测量方法技术、数据处理和模拟解释,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是以上专业本科学生开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清楚了解Maxwell方程的物理意义、雷达电磁波传播规律,系统的掌握探地雷达基本理论、正演方法、工程应用和资料解释。

当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利用所学知识选取合适雷达天线系统,设计地质雷达探测方案,并能独立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解译。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根据《地质雷达探测》的课程性质,着重对该探测方法技术原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堂内容之外,多查找资料与文献,然后开展分组讨论。

考核方试包括:课堂小测试、课堂讨论、小论文及期末考试。

其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2024版探地雷达培训课件

2024版探地雷达培训课件
2024/1/25
地下目标的散射
地下目标的不规则性会导 致电磁波的散射,散射波 的能量分布和方向性可用 于识别目标。
多次反射与折射
电磁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 可能经历多次反射和折射, 形成复杂的回波信号。
5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
成像算法
探地雷达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发射机、 接收机、天线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用 于产生、接收和处理电磁波信号。
16
环境监测与评估应用
地下水污染监测
通过探地雷达对地下水的反射信 号进行分析,监测地下水的污染 状况,如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评估
利用探地雷达对土壤的电磁特性 进行探测,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
范围。
环境变化监测
监测地表沉降、滑坡、泥石流等 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和灾害预
警提供支持。
2024/1/25
2024/1/25
25
面临挑战及解决策略
2024/1/25
数据处理与解释难题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数据处理和解释问题,通过算法优化和专家经 验结合,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设备小型化与便携性挑战
为满足野外作业需求,发展小型化、轻量化探地雷达设备,提升便 携性和易用性。
抗干扰与信号处理技术
针对电磁干扰等问题,研究先进的抗干扰和信号处理技术,确保雷 达探测结果的可靠性。
探地雷达培训课件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 • 探地雷达系统组成 • 探地雷达操作方法与技巧 • 典型应用场景分析 • 数据处理与成果展示 • 探地雷达发展趋势及挑战
2024/1/25
2
CHAPTER 01
探地雷达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理论课件

探地雷达理论课件
02
它通过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 并接收和分析反射回来的回波信 号,推断地下目标物的位置和深 度。
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
探地雷达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 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传 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时会产 生反射和折射。
当电磁波遇到地下目标物或地 质界面时,会反射回地面,被 接收天线接收。
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和分析 ,可以推断出地下目标物的位 置、形状和深度等信息。
路面破损检测
探地雷达能够发现路面破损和裂缝等缺陷,为及时修复和养护提供 帮助,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地下管线探测
通过探地雷达可以探测道路下的地下管线,包括管道位置、埋深、直 径等信息,有助于管线维护和管理。
06
探地雷达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探地雷达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频化
随着技术的进步,探地雷达的 频率逐渐增高,提高了分辨率
02
探地雷达技术基础
电磁波传播基础
电磁波的波动特性
探地雷达使用电磁波进行探测, 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质,包括波长
、频率、相位等参数。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在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介 质性质有关,例如在空气中接近光 速,而在金属中则传播速度较慢。
电磁波的极化
极化是指电磁波电场矢量的空间指 向,在传播过程中电场矢量会不断 旋转。
的反射图形。
结果显示
探地雷达的图形界面将反射图 形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出来,
供用户进行分析和判断。
04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去噪
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如去 除电磁波干扰、电源波动等。
校准
对数据进行校准,消除仪器自身 带来的误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采样
对原始数据进行采样,选择有代 表性的样点进行采集,减少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如果管状目标体的埋深远远大于其 直径,则管状目标体的埋深可由下式 计算。
d
x (tz ty)2 1
3.参数设置
3.3确定雷达波的传播速度
四、共深点法
1)当天线间距为x1时,其双程走时为td。 2)当天线间距为x2时,其双程走时为tx。 3)则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
v
x x 2 2
2
1
t t 2 2
可控制因素: –天线的中心频率,频率越低,深度越大。 –发射功率,功率越大,深度越大。 –信号接收的灵敏度,灵敏度越高,深度越大。
2. 基本原理
• 2.5影响勘探深度的因素
探地雷达勘探的两个重要的物性参数
•介质的电导率 介质电阻率的倒数,反应介质的导电能力。 地下介质的电导率的变化范围为4~10-9S/m。 主要受地下介质的含水率及粘土含量的影响。 由于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的衰减,电磁波难于在高电导率介质中传播, 一般的,如果地下介质的电导率高于0.01S/m时,不宜使用探地雷达。
• 3.2探地雷达的主要参数设置
天线的中心频率: (1)深度与精度之间平衡; (2)几种频率天线组合。
时窗:w=2h/v*1.3~1.5
3.参数设置
• 3.2探地雷达的主要参数设置 采样率:满足采集定律。 >2f; 6f;时窗/脉冲宽度X10
点距:空间采样率。 波长的1/4; (目标体大小+天线宽度)/天线的移动速度
4)
利用该速度计算待测目标体的深度。
3.参数设置
3.3确定雷达波的传播速度
三、几何尺度法
1)当测线垂直管状目标体时。在 目标体的侧上方也能接收到来自 目标体的反射波,管状目标体在 在雷达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为拱 形。
3.参数设置
3.3确定雷达波的传播速度
三、几何尺度法
2)在管状目标体正上方时,其反射波 双程走时为ty。在地表偏离正上方x处 的时反射波双程走时为tz。
高等级公路各层之间都存在介电常数的 差异,这为利用雷达技术探测路面厚度 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空气层 ε1=1
路面面层 ε2 路面基层 ε3 路面底基层 ε4
7.地 质 雷 达在工程中的应用
7.1高速公路路面的检测
7.地 质 雷 达在工程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
主讲:张志勇 东华理工大学
内容提要
• 1. 发展历史 • 2. 基本原理 • 3. 参数设置 • 4. 野外工作方法 • 5. 数据处理方法 • 6. 应用实例
什么是探地雷达
•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反射确定地 下介质分布情况的电磁探测方法。
• 1926年,Hulsenbeck首先使用脉冲传播技术确定埋 体位置,他提出,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交界面会产生 电磁波反射。
• 1960年,Cook用脉冲雷达在矿井中做了试验。
• 二十世纪七年代,弱吸收介质中应用。
1. 发展历史
国内: • 1980~1990年,开如引进探地雷达。 • 中国地质大学等方法研究。 • 青岛电磁波研究所研制探地雷达。 • 中国矿大仪器与软件。 • 北京骄鹏仪器中。 • 东华理工大学软件。
• 2.3雷达波的反射
a = 空气的介电常数 w = 水的介电常数
s = 土壤颗粒的介电常数
影响介质介电常数的几个因素
n = 孔隙率 (%) s = 水的饱和程度
n(1 s) ans w(1 n) s
2. 基本原理
• 2.3雷达波的反射
r 1 2 1 2
2. 基本原理
• 2.3雷达波反射
2. 基本原理
2.3雷达波的反射
反射系数的计算
r z2 z1 z2 z1
z
i i 1 i 2f
导磁率
z1 =第一层的阻抗 z2 =第一层的阻抗 r = 反射系数
z1 1
z2 2
介电系数
σ<<ωε,故反射系数可简化为
r 1 2 1 2
2. 基本原理
= 沉积地层的介电常数
2. 基本原理
• 2.1有源Maxwell方程组
H E je E , H 0,
t
E H ,
t
q qe
E
,
H E je E ,
E H ,
t
t
H
2H t 2
H t
je ,
E 2E E je ,
t 2
t
t
2. 基本原理
• 2.1有源Maxwell方程组
*scan/second>20
3.参数设置
• 3.2探地雷达的主要参数设置
天线间距: S 2dmax
r
(1)天线间距大—工作不方便; (2)间距大—垂向分辨率低。
常取目标体最大深度的1/5。
3.参数设置
• 3.2探地雷达的主要参数设置
高通与低通滤波的截止频率: 低通>6f; 高通<f/2。
3.参数设置
3)
计算速度V
V = 2×D/ T
4)
利用该速度计算待测目标体的深度。
3.参数设置
3.3确定雷达波的传播速度
•经验公式,由该岩层的经验介电常数计算速度。 •标定法,由已知深度目标体来标定速度。 •几何尺度法。 •共深度点法(CDP)
一、经验公式法
V C/ r
TT 1/V /C C = 光速 (3 x 108 m/s)
2
1
/ 2
2. 基本原理
• 2.1有源Maxwell方程组 • 均匀介质
E(r, t) E0eitkr E0eitr er
2. 基本原理
• 2.1有源Maxwell方程组 • 均匀介质
E(r, t) E0eitkr E0eitr er
2. 基本原理
• 2.2雷达波的特点
相位系数:
1. 发展历史
方法特点: 探测深度小,精度高; 测试速度快,成果直观,可进行实时解
释; 仪器智能化高,一般集成或采用计算机
控制
2. 基本原理
• 2.1有源Maxwell方程组
H j je D , t
E B , t
B 0,
D q qe,
本构方程
D E
B H
j E
工作频率:MHz~GHz。 在地质介质中以位移电流为主; 电磁波动方程与地震波类似。
什么是探地雷达
脉冲时间域探地雷达
存储处理 控制单元
采集单元 天线单元
1. 发展历史
国外
• 1910年,G.Leimbach 和H.Lowy 在德国专利中提出, 用埋设在一组钻孔中的偶极天线探测地下相对高导电 性质的区域,正式提出探地雷达。
2. 基本原理
• 2.6子波与主频
2. 基本原理
• 2.7观测方式
(1)剖面法 (2)多次覆盖
(3)宽角法或共中心点法
2. 基本原理
• 2.7观测方式
(1)剖面法
2. 基本原理
• 2.7观测方式
(2)多次覆盖
2. 基本原理
• 2.7观测方式
(3) 宽角 法或 共中 心点 法
3.参数设置
• 3.1准备工作
• 3.2探地雷达的主要参数设置
天线方向:
一般电场的极化方向平行目标体的长轴或 走向。 ??钢筋下的界面???
3.参数设置
• 3.2探地雷达的主要参数设置
增益: 与滤波及天线初始位置一起。
3.参数设置
3.3确定雷达波的传播速度
二、标定法
1)
垂直已知深度D的目标体走向探测,得到雷达剖面。
2)
在雷达剖面中,读取已知目标体的双程时T。
2. 基本原理
• 2.4探地雷达的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D探地雷达的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Dm的确定
垂直分辨率Dm:垂直最小可分辨的层的厚度 Dm=0.5λ
其中, λ为雷达波的波长 λ =V/f
V为雷达波的传播速度,f为雷达波的中心频率
V C
其中,C为雷达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因此有:
有限体积目标—大小 基岩面等—垂直走向、线距分辨率
3.参数设置
• 3.2探地雷达的主要参数设置
时窗、天线的中心频率、采样率、 BITS/SAMPLE、高通与低通滤波的 截止频率、增益、POSITION、 SCANS/SECOND、天线离介质表 面的距离、发射与接收天线间距、 天线方向等
3.参数设置
Dm C 2 f
2. 基本原理
• 2.4探地雷达的分辨率
水平分辨率
2. 基本原理
• 2.4探地雷达的分辨率 水平分辨率Hm
•雷达波向下传播的区域是一个圆锥体。 •主要的反射能量来自其中的第一Fresenel区。 •第一Fresenel区的半径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RF
( r0
1 4
2
)
1 2
其中 RF=第一Fresenel区的半径 λ =波长wavelength r0 = 目标层的深度
•空气层的介电常数ε1=1.0
•公路面层主要采用两种材料:改性沥 青、水泥混泥土,面层为混泥土时其介 电常数ε2大约为6,为沥青时其介电常 数ε2大约为4,
•基层与底基层的材料有:水泥土、水 泥稳定粒料、石灰土、石灰稳定粒料、 石灰粉煤土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 级配碎(砾)石、填隙碎石(矿渣)等。 介电常数ε3随其采用的材料不同而不同, 但由于其湿度较大,且采用土、砾石、 粉煤灰、石灰等介电常数相对较大的材 料,其介电常数大都ε3大于8。
x
d
5.数据处理
水平刻度校正 水平背景移除 滤波 偏移
5.数据处理
5.1数据显示
单点采集的波形
在剖面上连续采集,形成雷达记录剖面——wiggle图
5.数据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