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黑色素瘤的辩证治疗
治疗外“阴”恶性黑色素瘤良方

治疗外“阴”恶性黑色素瘤良方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多由色素瘤恶变而来,其发病仅次于外“阴”鳞状上皮癌,占外“阴”恶性肿瘤的20/~30/。
慢性刺激、电灼、腐蚀、不完整切除为其诱发因素。
任何年龄妇女均可发生,病情发展迅速,常早期经血行和淋巴道转移,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
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黑痣”、“阴疮”等病症范畴,多由气郁热结,日久伤正所致。
一、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1.病史:既往有结合痣或复合痣病史。
2.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妇女均可发生。
3.症状:外“阴”瘙痒、疼痛、出血,可扪及小肿块。
4.局部检查:小“阴”唇、“阴”蒂等处见青黑色或棕黑色,也可为无色的小结节,常单发,质硬,以后迅速增大、溃破、流血或见浆液性渗出物。
肉眼可分为结节型、播散型和粘膜型。
5.病理检查: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菱形,核异形多见,瘤细胞与间质无界限,细胞内黑色素颗粒分布不均。
二、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与黑色素痣相鉴别,一般应靠病理确诊。
三、中医治疗外“阴”恶性黑色素瘤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证候]阴部棕褐色肿块,结节状,表面溃疡,质坚实;胸胁胀满,纳食不香,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10g、当归10g、郁金10g、八月扎15g、半枝莲20g、山慈姑10g、蒲公英20g、香附6g、草河车20g、白花蛇舌草30g、甘草6g。
(2)肝肾阴虚:[证候]“阴”道蓝黑色肿物,形态欠整,表面溃烂,渗液流津,脓汁腐臭,不能收口;身体消瘦,五心烦热,耳鸣头晕,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散结逐瘀。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0g、土茯苓20g、女贞子30g、旱莲草15g、玄参15g、半枝莲30g、山慈姑10g、龙葵30g、郁金10g、甘草6g。
2.针刺治疗:(1)取穴:三阴交、肾俞、大椎、尺泽。
如何排除黑色素瘤?

如何排除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在生活中比较多见的皮肤病,大多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出现较多。
黑色素瘤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它是属于恶性程度相当高的恶性肿瘤,甚至有可能致命,因此我们是不容小觑的。
那么身上有黑色素瘤以后应该怎么办呢?下面就来告诉大家消
除的方法。
恶性黑色素瘤乃本虚标实之病,从众多病人的临床表现来看,恶性黑色素瘤的辨证论治应抓住以下几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
证候:肿块乌黑,甚或疼痛,伴有郁闷不舒,或有胀痛、窜痛,或有肌肤甲错,舌质暗红,舌苔薄白;或舌边尖有瘀斑瘀点,舌腹静脉怒张;或伸舌初为淡红,但4~5秒钟内即转紫暗。
脉细涩,或弦细。
治法:活血行气,化瘀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赤芍、川芎、三七、穿山甲、威灵仙、丹参、桃仁、红花、水蛭、蟅虫、生地、香附、陈皮。
2、瘀毒炽盛
证候:肿块乌黑,或焮红,或溃烂流脓血汁,或散漫一片,流污黄水,疼痛,伴心烦难寐,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甚或红绛,舌苔黄干,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化裁:银花、公英、地丁、野菊花、紫背天葵、黄连、山栀、牛黄、制乳香、制没药、生大黄、麝香。
以上就是中医分型辨证治疗的方法,黑色素瘤的发病初期难以引起注意,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身上是否有异常的痣,以免黑色素瘤发现太迟而发生淋巴结转移,甚至危及生命。
另外,大家还要切记不要滥用雌激素类药物,以免过量导致黑色素瘤的发生。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一、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初起可于正常皮肤发生黑色素沉着,或者色素痣发生色素增多,黑色加深,继之病变损害不断扩大,硬度增加,伴有痒痛感觉,黑色素瘤的病损有的呈隆起,斑块及结节状,有的呈蕈状或菜花状,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甚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1.临床分型(1)表浅蔓延型最多见,约占70%,好发于50岁左右,女性多发于肢体,男性好发于躯干,其恶性程度介于雀斑型和结节型之间,早期表现为棕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大多数可呈玫瑰红或桃红色,其边缘呈锯齿状,并使皮肤纹理消失,辐射生长期持续1~12年,此期内发生淋巴结转移者不到5%。
(2)雀斑型占 10%~15%,为四型中恶性程度最低的一种,好发于头,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60~70岁,女性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较大的,平的或略高出皮面的棕黄色或棕色病灶,当辐射生长伴有垂直生长时,局部呈灶性隆起,颜色仍为棕黄色,淋巴结转移率为25%左右。
(3)结节型为四型中恶性度最高的一型,占12%左右,好发于50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1,好发于背部,临床为灰色带有桃红色彩的结节,当病灶继续生长时其颜色变成蓝黑色,呈紫黑果酱样圆顶形或息肉样块物,垂直生长为其唯一生长方式,病程进展迅速,一般持续数月至1 年,并较早发生溃疡和淋巴结转移,本型预后较差。
(4)肢端色斑样黑素瘤主要发于手掌,脚底及甲下,辐射生长期皮损为棕黄,棕褐或黑色,不高出皮面,若在甲下可见不规则的棕黄或棕褐色条纹由甲床向近端扩展,辐射生长期持续1年左右,不及时处理则进入垂直生长期,病灶呈结节状隆起,淋巴结转移率亦随之增加,预后亦差。
2.临床分期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恶性黑色素瘤怎样治疗?

恶性黑色素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治疗恶性黑色素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恶性黑色素瘤应该吃什么药。
*恶性黑色素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一)外科治疗1、活检手术:对疑为恶性黑色素瘤者,应将病灶连同周围0.5cm~lcm的正常皮肤及皮下脂肪整块切除后作病理检查,如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则根据其浸润深度,再决定是否需行补充广泛切除。
一般不作切取或钳取活检,除非病灶已有溃疡形成者,或因病灶过大,一次切除要引起毁容或致残而必须先经病理证实者,但切取活检必须与根治性手术衔接得越近越好。
世界卫生组织恶性黑色素瘤诊疗评价协作中心在一组前瞻性分析中认为切除活检非但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活检可了解病灶的浸润深度及范围,有利于制订更合理、更恰当的手术方案。
2、原发病灶切除范围:老观点主张切除病变时一定包括5厘米的正常皮肤已被摒弃。
大多数肿瘤外科学家对薄病变,厚度为≤1mm,仅切除瘤缘外正常皮肤1cm,对病灶厚度超过1mm者应距肿瘤边缘3cm~5cm处作广泛切除术。
位于肢端的恶性黑色素瘤,常需行截指(趾)术。
3、区域淋巴结清除术(1)适应症:在美国大多数肿瘤外科医生持如下治疗态度:①病变厚度≤1mm者,转移率甚低,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不能指望其能改变远期预后;②病变厚度>3.5cm~4mm者隐匿性远处转移的可能性高,远期存活率也相对的低(20%~30%),即使做了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亦难望在存活率上会出现有意义的提高。
尽管如此,主张只要尚无远处转移灶可查,便应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者大有人在;③厚度介于上述二类之间的病变,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相当高,是做预防性淋巴结清除术可望提高生存期最佳对象。
(2)区域淋巴结清除的范围:头颈部恶性黑色素瘤作颈淋巴结清除时,原发灶位于面部者应着重清除腮腺区,颏下及颌下三角的淋巴结;如病灶位于枕部,重点清除颈后三角的淋巴结。
发生于上肢的恶性黑色素瘤需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发生在下肢者应做腹股沟或髂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
黑色素瘤的中医治疗

黑色素瘤的中医治疗黑色素细胞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
本病多发生于皮肤,居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此外,亦多见于口腔、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的粘膜处。
此病疗效不佳,预后较差,死亡率高,一直被医学界视为棘手难题。
北京海淀百草治癌研究中心张仁济教授等专家,在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运用辨病与辨证、扶正与袪邪相结合的中医整体治疗原则,治疗黑色素瘤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张仁济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系,是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高徒,自1943年就开始利用祖国医学攻治癌症,并创建了百草治癌研究中心。
近十年来,其长女张大宁副主任医师秉承父业,继续潜心钻研肿瘤的治疗。
他们认为,采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制剂增强宿主的抗癌能力,将会获得最佳效果,在此学术思想指导下,他们选用党参、黄芪、灵芝、白术、西洋参等药性平和的中草药,保持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同时加用白花蛇草、半枝莲、龙葵、石见穿等药杀灭癌细胞;此外还选用杜仲、何首乌、桑寄生等补益肾气的药物,以补肾之正气,驱其浊气,使其不能聚集成“黑子”。
张仁济教授等专家的治癌特点是运用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评价中药的疗效,在此之前,这一研究中心已在肝癌、恶性淋巴瘤、食管癌和白血病的中药治疗上取得了肯定的疗效,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
在临床中,他们选用药性偏于寒凉的中草药,清热解毒、疏通气血、解毒散结,促进机体代谢能力的提高,以达到抑癌、消除肿块之功效;其次,选用药性平和的中草药,保护脏腑器官正常功能,增强免疫功能;再次,用调理脾胃的中草药,以促进消化吸收,提高机体造血功能,增强体质。
由此组成的百草抑癌冲剂系列,经北京肿瘤研究所药理实验,证实确有明显的抗癌抑癌作用。
百草展魅力顽疾一朝除传统医药巧妙消除晚期恶性黑色素细胞瘤一位颌面部及肺部多处转移的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瘤农家妇女,被多家大医院告之无治疗价值。
没想到,她在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医院百草治癌研究中心接受张仁济、张大宁等医生传统的中医抗癌免疫疗法治疗后,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均告消失,脸上犹如拳头大小的肿物亦荡然无存。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上)

恶性黑色素瘤: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概述(上)在浅色皮肤的人群中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正在迅速增长。
除环境因素(暴露于UV )外,观察到的“黑色素瘤流行” 其他原因也有待探讨。
对于典型的组织病理诊断过程,需要联合免疫组化以及最新的分子技术。
在数年寻求新药失败后,目前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案能够延长疾病/发展进程和增加总体生存率。
No.1 流行病学黑色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最重要的肿瘤。
虽然其发生率比上皮皮肤癌低10 倍,但由于其具有早期转移能力且在年轻人群中高发,其对年轻患者产生重大的疾病负担。
据报道,过去几十年,浅色皮肤人群中的黑色素瘤的发生率迅速增长。
发病率的数据显示,在1935 年,患有黑色素瘤的终生风险为1:1,500,在1987 年为1:120,而现今该风险约为1:55。
这表明,黑色素瘤的增长速度比其它类型的肿瘤更快,并且引发了对黑色素瘤的流行病的讨论。
经多个研究评估,每年黑色素瘤的增长率为2~7 %,这意味着大约每隔10 年,患病率就会增加 1 倍。
由于黑色素瘤的致病因素具有遗传易感性,内源性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已得到充分证实,过去几十年间,浅色皮肤个体黑色素瘤发病率全球性增长,这可归因于对日光浴看法的改变。
已经明确发现,儿童时期间歇性的日光照射(即晒伤),已被公认是发展为黑色素瘤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但是,关于UV 辐射对黑色素瘤发生的作用,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然而,由于黑色素瘤患者的死亡率很稳定,如果黑色素瘤的流行性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那么在一些亚组中,其死亡率下降就具争议性。
本文提供了一些参数,来解释黑色素瘤发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尽管黑色素瘤不是一种好发于老年的恶性肿瘤,但是平均寿命升高导致终生风险的增加。
在老年人群中,晒伤皮肤处发病率最高,且生长较慢,通常在检测时都很浅表。
因此,对黑色素瘤早期诊断提高了其发病率,而不是死亡率。
这种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在所有人类疾病中均可观察到,而与“流行病”无关。
黑色素瘤最佳治疗方案

黑色素瘤最佳治疗方案黑色素瘤,也称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癌症,由于其高度恶性和易转移的特点,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黑色素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早期病变的黑色素瘤患者来说,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切除应尽可能彻底,包括肿瘤组织的切除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安全保留。
对于深度浸润和转移性黑色素瘤,手术可用于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但常常不能治愈。
2. 放疗放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转移灶的局部控制和减轻疼痛等症状。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高风险因素患者以及肺、骨或脑等器官转移的患者,放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
3. 化疗化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有限的作用,处理复发和转移性疾病时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达卡巴噻嘧啶、亚甲基丁苯环酮等,但是由于黑色素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较差,疗效有限。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黑色素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BRAF V600E突变是黑色素瘤常见的阳性突变,针对该突变可以使用BRAF抑制剂如达西利尼或维米非尼进行治疗。
此外,CTLA-4抑制剂如伊皮利慎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表面PD-1/PD-L1的相互作用,恢复患者的免疫应答,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特点的黑色素瘤,最佳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黑色素瘤治愈率和生存期的关键。
此外,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变特点、转移情况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

黑色素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一经发现一定要及时治疗,但是不少患者经过了治疗之后出现复发,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那么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如何治疗呢?黑色素瘤复发早期症状有哪些1、颅内压增高症状表现为头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
2、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肿瘤卒中症状当肿瘤侵及血管时,可发生肿瘤内脑实质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上可出现突发性意识障碍、呕吐,甚至发生脑疝。
3、神经系统损害定位症状肿瘤发生于脑实质内或侵入脑室内可发生偏瘫、失语、偏盲、癫痫、精神症状等。
发生于脊髓可出现相应脊髓节段感觉、运动障碍。
4、其他肿瘤位于颅底可侵及多组脑神经,出现多组脑神经损害。
肿瘤代谢产物对软脑膜或蛛网膜的刺激可产生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症状。
蛛网膜炎性反应及肿瘤细胞在蛛网膜下腔扩散、聚集可引起脑积水,继而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黑色素瘤在早期复发阶段往往症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所忽略,建议患者和家属一定要重视,发现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诊治。
一旦黑色素瘤复发,再次治疗往往会比较棘手,加上患者的身体本身也比较虚弱,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往往还需要综合考虑,一旦黑色素瘤复发往往已经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临床上治疗黑色素瘤复发主要是采用放化疗和中医的保守治疗。
一般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较强的患者可以选择放化疗治疗,因为放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往往也会对正常的免疫细胞造成伤害,还会导致患者身体虚弱,甚至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临床上有些患者本身身体的免疫机能各方面都比较差,若强行进行放化疗治疗,往往只能是弊大于利,且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
黑色素瘤复发后中医是不错的选择,相比放化疗,中医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在抑杀癌细胞的同时也不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中医治疗黑色素瘤复发能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辨证施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调动患者全身的免疫机能,使患者能抵抗癌肿的发展,从而控制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并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黑色素瘤的辩证治疗
发表时间:2014-05-26T14:14:55.6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6期供稿作者:任松涛
[导读]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瘤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皮肤肿瘤。
在中医学中目前尚未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病名。
任松涛(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较为满意,预后良好。
结论:综合治疗方法和提高患者的临床救治率,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皮肤中医之劳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255-01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由黑色素瘤细胞构成的高度恶性皮肤肿瘤。
在中医学中目前尚未找到与之相对应的病名。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或皮肤受不良因素摩擦刺激,气血不和,血瘀痰凝,聚结于皮肤所致。
西医认为恶性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发展而来,但其具体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跟种族遗传、创伤刺激、病毒、日光以及免疫功能障碍诸因素有关。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26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34~54岁之间。
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于身体易受摩擦和暴露部位的皮肤,如手足、外阴、头面。
以30岁以上的成年和老年人多见,青少年很少发病。
早期的表现是在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斑片状损害,或原有的黑痣于近期内突然增大、发红、色素加深。
继之皮损隆起呈斑块或结节状、蕈状、菜花状,容易破溃形成溃疡出血。
周围可有不规则的色素加深或色素脱失晕。
如果肿瘤向皮下组织浸润生长时,则呈皮下结节肿块;如果向周围扩散时,则呈卫星状损害。
一般会有轻度痒痛感或无自觉症状。
1.2治疗
1.2.1内治法辨证论治。
1.2.1.1血瘀痰凝浊气聚结证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
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5g,红花5g,生地20g,川芎10g,赤芍15g,香附20g,丹参2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20g,玄参20g,陈皮6g,郁金15g,甘草5g。
1.2.1.2痰瘀走窜、气血败坏证治宜补益气血,扶正祛邪。
方用八珍汤加味:党参30g,黄芪20g,白术15g,茯苓15g,川芎10g,当归10g,白芍20g,熟地15g,白花蛇舌草20g,石上柏20g,炙甘草10g。
1.2.2外治法恶性黑色素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治疗。
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或在手术后化疗的同时配合中药内服治疗。
1.2.2.1鸦胆子研粉,或砸成油状薄饼,外敷于病灶上,每1~2日换一次。
1.2.2.2家吉利(即野百合)研粉,或鲜草捣成糊状,外敷于病灶上,每日换药2次。
1.2.2.3金花散升丹1份、熟石膏9份,研细混匀,敷于患处,涂于恶性黑色素瘤之溃烂表面上,每日换药一次。
1.2.2.4水蛭30g,大黄10g,青黛5g,共研细末,以香油60g、黄蜡15g熬膏,外贴于肿瘤灶上,每日换药1次。
1.3三品一条枪粉
以白砒和明矾煅制成白色块状物,加雄黄、没药,共研成细粉,并以紫外线消毒后封瓶备用。
肿瘤病灶局部以呋喃西林液洗净后上药粉0.3~0.6,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每日换药1次,3~5天上药一次。
一般上药3~5天后,癌组织全部坏死脱落,即改换四环素软膏涂布,使肉芽组织形成。
2 结果
26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较为满意,预后良好。
3 讨论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转移的皮肤肿瘤,目前临床上对于中晚期有转移的恶性黑色素瘤中西医均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
笔者认为,恶性黑色素瘤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切除为宜,即使是可疑病变,也最好整个皮损切除后送活检。
术后无转移者可配合中药治疗,有转移者可在化疗和免疫疗法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类型、病程和是否转移可将恶性黑素瘤分为血瘀痰凝、浊气聚结和痰瘀走窜、气血败坏两型。
血瘀痰凝,浊气聚结证,发病早中期,皮肤出现黑色斑块或结节肿块。
胃纳二便尚可。
舌暗红有瘀点,脉弦或滑。
痰瘀走窜,气血败坏证,发病中后期,黑色斑块或结节肿块破溃出血或形成溃疡,或周围它处出现黑斑结节。
体弱气短,纳差便溏,双目无神。
舌质淡暗,脉细涩无力。
临床上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黑色素瘤多发生于老年人,恶性程度低,生长较缓慢;起源于痣细胞者多见于较年轻的人,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较快发生转移。
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方式、起源、病程与预后的不同,临床上又可将恶性黑色素瘤分为原位性恶性黑色素瘤和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两大类:①原位恶性黑色素瘤。
又名表皮内恶性黑色素瘤,是指瘤细胞病变仅局限于表皮内的恶性黑素瘤,包括恶性雀斑样痣、Paget样原位黑色素瘤和肢端雀斑样原位黑素瘤三型。
②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
是指瘤细胞向皮下侵袭生长并发生转移扩散的恶性黑色素瘤。
诊断要点,依据病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并不困难,但最后确诊和病理类型要依靠病理组织活检判定。
不典型的恶性黑色素瘤要与色素痣、蓝痣鉴别。
如果原有的色素痣出现下列征象应高度警惕恶变:①色素痣短期内显著而迅速地扩大;③色素痣颜色明显加深发亮,周围发红;③患处经常易出血;④色素痣溃破;⑤附近淋巴结肿大或周围有卫星状损害。
出现上述征象时应及时将色素痣切除并作病理活检。
参考文献
[1]董志伟.临床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2
[2]尤建良,周留勇.抗癌转移赵氏微调三号合剂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22(4):3098
[3]尤建良.中药三步周期法防治化疗毒副反应[J].江苏中医, l9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