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概况
国内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国内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非常迅猛,经历了高速增长阶段。
以下是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的概述: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市场纵深发展,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已经成为全球乳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造方式的更替,中国的乳制品生产企业结构越来越合理。
大中型乳制品企业投入研发,不断改进乳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商品质量明显提升:随着严格的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实施和各大乳企提升质量的积极性,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商品质量得到认可,消费者对于高质量的乳制品需求不断增长。
4. 区域发展趋势明显:在乳业发展的过程中,外围地区的产能不断扩大,乳制品生产的产品线也愈加多元化,从资源的特点来看,不同区域的乳业资源有其独特性,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乳业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中国乳制品行业是一个处于大发展期的行业,未来的市场
机遇依然广阔,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来赢得市场份额。
中国乳制品行业概况、乳制品数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乳制品行业概况、乳制品数字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乳制品概况中国市场拥有最丰富的乳制品品类:乳制品是指使用牛乳或羊乳及其加工制品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的产品,主要包括液态奶、奶粉、炼乳、干酪和其他乳制品。
目前我国单液态奶就出现13个细分品类,跨界产品层出不穷,使我国企业在乳品创新、场景拓展、功能加持等方面,拥有更多可延展的机会。
乳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庞大,液态奶占绝对主流:2018年乳制品市场规模达到3590.41亿元,总销量3099万吨,同比增长1.0%。
液态奶占比稳定在90%以上。
早期我国液态奶受保质期限制,国产奶粉蓬勃发展,1997年引入UHT灭菌技术及利乐无菌包装技术,常温奶对巴氏奶替代形成;2003年起常温奶快速普及,伊利蒙牛龙头地位显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导致国产奶粉进入冰点,行业进入调整期,液态奶品类快速扩张,进口奶粉垄断国内市场,产业链加速向上游整合;2015年起进入国产及高端产品突围期,主要表现为乳制品向高端、健康发展,国产占比提升。
2018年国内常见乳制品的人均消费量已达到14.8kg/人,相比2004年提升了201%,并持续增加,其中人均对酸奶的需求量提升较快。
乳制品渠道也逐渐多元化:电商、低温便利店等新兴渠道不断挤占传统商超、杂货店份额,多渠道共存趋势明显。
新兴乳制品品牌不断加入市场:2013年开始,中国开始进入国产复苏阶段,国内乳制品品牌数复合增长率高达23.86%。
乳制品行业总体销售额增长乏力,处在存量竞争阶段。
乳制品行业总体利润较低,行业不断寻找新利润点。
全域优化、品类升级都是新的突破口。
2000年左右中国引入UHT杀菌技术,常温奶市场迅速放量;2008年后,随着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低温酸奶的占比开始大幅提升;乳制品未来技术变革想象力在数字化。
二、乳制品行业数字化现状中国乳制品数字化进程基本完成重要环节(如质量安全、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但各个系统的数字化程度不一、数据资产孤岛化,与消费者的连接较弱;同时中国乳制品进入了寻找新增长、等待升级、适应多样化的新阶段。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乳制品行业目前正在经历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对高质量乳制品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此外,乳制品行业还受益于消费者对营养饮食的追求和对功能性食品的兴趣。
以下是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一些现状:
1. 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逐年增长。
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和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乳制品市场需求增长较为迅速。
2. 创新推动行业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乳制品行业不断进行创新。
例如,乳制品生产商推出高蛋白乳制品、低脂乳制品、有机乳制品等各种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营养需求的追求。
3. 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促使他们更加关注食品的成分和质量。
因此,乳制品行业逐渐向更健康、天然和有机产品的生产方向发展。
此外,乳制品也被认为是含有重要营养素的食品,如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
4. 供应链改进:乳制品生产商在供应链方面进行了改进,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这涉及到从奶牛的饲养管理、挤奶过程到产品生产和运输过程的严格控制。
5. 国际贸易的增加:国际乳制品贸易量不断增加。
一些乳制品生产国家出口其产品至世界各地,同时也从其他国家进口乳制品。
这种国际贸易促进了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和全球乳制品市场
的繁荣。
总体而言,乳制品行业目前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关注度继续提升,乳制品行业未来有望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同时,乳制品生产商需要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并不断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乳制品行业是食品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牛奶、奶粉、酸奶、乳酸菌饮料、奶酪等。
乳制品是人类常见的食品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消费习惯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产业规模、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以及新兴市场发展等方面探讨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乳制品行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的消费量逐年增长。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乳制品行业自2005年以来,规模增长迅速。
2024年,全国乳制品行业生产总值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
同时,乳制品行业也是一个就业机会较多的行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其次,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乳制品行业不断推出更多新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例如,低脂乳、无乳糖乳、婴幼儿配方奶粉等产品成为市场上的热销商品。
另外,乳制品的消费也逐渐普及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增加了乳制品行业的市场容量。
再次,技术创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发展。
随着科技进步,乳制品行业不断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乳酸菌饮料的生产设备、奶牛养殖技术的改进等,都为乳制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同时,科技创新也推动着乳制品行业朝着更加安全、健康、方便的方向不断发展。
最后,乳制品行业的新兴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对乳制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另外,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也不断增加,乳制品成为了他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乳制品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加,远销海外市场,为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综上所述,乳制品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行业发展,新兴市场的潜力也逐渐被开发。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乳制品行业也面临着品质安全、疫情冲击、消费者偏好变化等诸多挑战。
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而乳制品行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乳制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乳制品市场规模已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超过10%。
乳制品市场的增长主要受益于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提高生活水平,人们对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乳制品行业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产品多样化。
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牛奶、酸奶等产品,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功能性的产品。
因此,乳制品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多品种、更多功能的乳制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是健康和功能性乳制品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不断增加,健康和功能性乳制品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比如,添加益生菌的酸奶、富含蛋白质的乳饮料等,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乳制品行业还将推出更多功能性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再次是乳制品的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乳制品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乳制品企业需要加大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和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乳制品企业还需要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确保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是乳制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乳制品行业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和机遇。
我国乳制品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和推广,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乳制品企业还需要关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把握市场机遇,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乳制品行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值得关注。
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态势,而未来的发展趋势则包括产品多样化、健康和功能性乳制品的发展、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
乳制品企业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3年,我国乳制品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环境下,经历了诸多挑战与机遇。
在这一年里,乳制品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了稳健发展。
本文将对2023年乳制品企业的年度总结进行梳理,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前景。
一、行业整体发展情况1.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乳制品市场规模达到3872.38亿元,同比增长6.7%。
其中,液态奶、乳粉、炼乳、乳脂肪等品类销售额均有所增长。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要求越来越高,推动了行业整体发展。
2.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品牌的纷纷进入,我国乳制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一方面,国内乳企积极拓展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国际品牌凭借其品牌优势和产品品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
3. 行业集中度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伊利、蒙牛、光明等全国性巨头继续巩固市场地位,同时,区域强势乳企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逐步占据市场份额。
二、乳制品企业年度总结1. 销售业绩稳步增长2023年,多数乳制品企业实现了销售业绩的稳步增长。
伊利、蒙牛、光明等全国性巨头营收均超过千亿元,其中伊利营收最高,达到1261.79亿元。
此外,部分区域强势乳企如君乐宝、三元等也取得了显著业绩。
2. 产品创新与升级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多样化产品的需求,乳制品企业纷纷加大产品创新与升级力度。
伊利、蒙牛等企业推出多款新品,如低脂、低糖、功能性乳制品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乳企还加大了对婴幼儿奶粉、奶酪等品类的研发投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3. 品牌建设与传播品牌建设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2023年,乳制品企业加大了对品牌建设与传播的投入,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线上线下推广等方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 渠道拓展与优化为应对市场竞争,乳制品企业积极拓展线上线下渠道,优化销售网络。
一方面,企业加强与商超、便利店等传统渠道的合作,提高市场覆盖率;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布局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一、引言乳制品是指由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加工而成的食品,包括奶粉、奶酪、酸奶、黄油等。
乳制品行业是食品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本文将对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二、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和增长:乳制品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全球乳制品市场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
近年来,乳制品市场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主要得益于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2. 主要产品:乳制品行业的主要产品包括奶粉、奶酪、酸奶、黄油等。
其中,奶粉市场占据乳制品市场的较大份额,受到婴幼儿食品需求和出口市场的推动。
3. 市场竞争格局:乳制品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众多品牌和企业。
国际乳制品巨头如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法国达能集团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内乳制品企业如伊利集团、蒙牛乳业等也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4. 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乳制品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不断努力。
例如,乳制品加工技术的改进使得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和功能性乳制品,如低脂奶粉、高钙酸奶等。
三、乳制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 健康食品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增长。
乳制品作为营养丰富的食品,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未来乳制品行业将继续受益于健康食品的增长趋势。
2. 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者对乳制品产品的需求不断多样化和个性化,未来乳制品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
例如,推出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乳制品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 品牌竞争和市场营销:乳制品行业的品牌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例如,通过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明星代言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选择。
4. 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乳制品行业将更加注重线上渠道的开拓和跨境贸易的拓展。
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乳制品行业一直是我国食品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乳制品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本文将从行业现状和趋势两方面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情况。
一、行业现状我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乳制品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乳制品市场年销售额已经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产品种类丰富:乳制品行业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牛奶、酸奶、奶粉,到奶酪、黄油、冰淇淋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3.品质不断提升:近年来,乳制品行业不断加大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企业竞相提升产品品质,通过科技手段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口感和营养价值。
4.品牌竞争激烈:乳制品行业中的品牌竞争异常激烈,一些知名品牌通过广告宣传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占据市场份额。
二、行业趋势在未来的发展中,乳制品行业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健康与营养: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未来乳制品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健康和营养价值。
加强科研力量,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和营养成分,开发出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健康乳制品。
2.高端化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端化。
未来,乳制品行业将进一步发展高端产品,满足一部分消费者对品质和口感的追求。
3.绿色环保:乳制品行业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广包装可回收利用等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电子商务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乳制品行业也将借助电子商务渠道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提供更加便捷的购买方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5.国际竞争:随着我国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乳制品巨头也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度。
未来,我国乳制品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保持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行业发展概况(一)行业发展概况1、乳制品制造行业概况乳制品制造的产业链较长,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一体化程度要求很高,实现了第一产业(农牧业)向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分销、物流)纵向延伸。
产业链示意如下:奶牛养殖是世界公认的节粮高效型畜牧业,是奶业的基础。
奶牛养殖的产品牛奶是乳制品制造的重要原料,奶牛养殖是乳制品制造行业的上游环节。
乳制品制造行业是奶业的重要子行业,是奶业发展的关键。
它上连奶牛养殖业,下连消费市场,是奶业的中轴和龙头。
根据《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 年修订)及《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 版),结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乳制品的定义和分类如下:乳制品是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
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2、全球2015 年国际奶业形势分析(1)大部分主要奶业出口国家(地区)产量增长截至2014年底,全球奶牛存栏2.72亿头,原料奶产量首次突破8亿吨大关,达到8.02 亿吨,同比增幅为 3.3%,高于前期历史水平,而同期国际乳制品贸易量稳步增长,达到6650万吨,增幅6%,接近全球总产量9%。
但是,整体上看仍然是绝大多数的乳制品为本地消费,因此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少量的变动对整个国际市场价格都不能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在目前全球奶业贸易中,主要的出口国家(地区)有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地区)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2015 年,这四个国家(地区)的原料奶产量(加工量)有涨有跌,美国增长 1.26%,欧盟增长3.03%,澳大利亚增长3.73%,新西兰下跌1.42%,合计产量增长为570.2 万吨,大幅低于2014 年的1062.9 万吨。
2015年主要奶业出口国家(地区)牛奶产量增幅全球奶业的季节性很强,但由于这四个主要奶业国家(地区)中,美国和欧盟处于北半球,而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在南半球,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由于季节性造成的供给波动,因此从全球乳制品市场供应上看,没有出现很强的季节性差异。
(2)国际乳制品需求减弱上述四个奶业贸易国家(地区)2015年原料奶产量合计增长了570.2 万吨, 增量较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同时国际乳制品需求大幅下滑,尤其是中国的进口需求减弱和俄罗斯对欧盟等国(地区)实施乳制品的禁运,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而造成的石油出口国购买力下降等因素,导致了国际乳制品市场价格低迷。
中国2015 年的乳制品消费在整个经济增速减缓的大背景下也出现了一定的停滞,进口的增长、尤其是大包原料奶粉由于国内库存的高企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
但中国的人均乳制品消费依然很低,2015 年仅为30.4千克,不足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市场潜力巨大,而国内供给长期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对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会随着消费的恢复而持续增长。
全球部分地区及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3) 奶类总产量与各地区所占比重2014 年,全球奶类生产趋势良好。
全球奶牛存栏2.72 亿头,比2013 年同期增长1.2%。
全球奶类产量突破8亿吨,约达到8.02亿吨,与2013 年相比增长3.3%。
其中,牛奶产量6.63 亿吨,增长3.3%,占奶类总量的82.7%;水牛奶产量1.06 吨,增长 4.4%,占奶类总产量的13.2%。
全球奶类生产有明显的区域性。
就牛奶生产而言:2014年亚洲牛奶产量 1.86 亿吨,比2013 年增长 3.9%,占全球牛奶市场的28.1%;欧盟28 国牛奶产量 1.60 亿吨,增长 4.0%,占比24.1%;北美及中美洲牛奶产量 1.19 亿吨,增长 2.1%;占比17.9%;南美洲牛奶产量0.73亿吨,增长2.7%,占比10.9%;欧洲28国外的其他欧洲国家牛奶产量0.58 亿吨,增长0.6%,占比8.7%;非洲牛奶产量0.35 亿吨,增长 3.7%,占比8.7%;大洋洲牛奶产量0.32 亿吨,增长6.05%,占比 4.8%。
2014年各地区牛奶产量份额(4)全球液态奶制品需求量利乐公司的研究显示,由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加速以及亚洲中产阶级购买力增强,未来10 年全球牛奶消费将大幅增长。
公司预计,全球液态乳制品的需求总量将从2010 年的约2,700 亿升增加到2020 年的约3,500 亿升。
2010-2020 年间,除西欧液态乳制品需求量可能持平外,全球其他地区的需求量均会增长,其中亚太、拉美和非洲地区的液态乳制品需求量都将呈2 位数增长。
此外,随着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加上中产阶级快速增长,该地区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将大幅上升。
到2020年,中印两国的液态乳制品消费量有望占据全球总消费量的1/3,而亚太地区消费量将再次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消费总量。
2010-2020 年全球液态乳制品消费总量预测3、国内乳制品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阶段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阶段,2000 年以前,乳制品行业处于基数低、增长慢的阶段。
从1985 年至1999 年的复合增长率仅7.29%。
这个阶段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不发达,奶源主要是农户散养,产品结构也很单一,销售网络基本只局限于区域。
第二个阶段,2000 年至2008年,是乳制品行业从无到有外延式扩张阶段。
受益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增长,奶制品消费需求高速增长,以量为主,蒙牛伊利等乳制品企业大规模扩张,乳制品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3%。
这一阶段乳制品企业的投入重点在渠道建设,以迅速占领市场为首要目标,实现了不拥有一头奶牛就可以大规模扩大产量,产品种类仍然较单一。
随着乳制品的普及化,乳制品企业之间开始价格混战,导致其竞相压低生鲜乳收购价格,但与此同时却订立了较高的收奶标准,这使得生鲜乳的收购质量不断下降,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
“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行业进入第三个阶段,2008 年以来乳制品企业开始关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加大奶源投入力度。
消费者开始关注品牌和品质,随着消费需求的提升和消费选择向多样性、高端性发展,乳制品企业已经开始加大对产品环节的投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生产差异化的产品,作为扩大市场份额的突破口。
因此未来乳制品的竞争将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展开。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使得乳制品企业开始注重营销渠道建设;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促使乳制品企业开始注重奶源建设;消费升级引起居民对乳制品的需求多样化、高端化。
乳制品企业已经进入奶源、产品、渠道全产业链竞争的时期。
考虑到乳制品消费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将引领乳制品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2)中国奶业发展现状①中国奶业取得的进展A.奶牛存栏数增加奶业发展的基础是奶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8 年后,中国奶牛存栏呈增长态势(如图5 所示)。
以1990 年奶牛存栏为基础,中国用了11 年时间,奶牛存栏数到2001 年实现了“翻一番”;用了 4 年时间,到2005年“翻两番”。
2009 年底,全国奶牛存栏1,260.3 万头,2010 年奶牛存栏达到1,420.1 万头,泌乳牛为700 万-800 万头。
2012 年,中国奶业生产稳中有升,奶牛存栏稳定,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上升。
2012 年全国奶牛存栏为1,493.9 万头,与2011 年持平,牛奶产量3,743.6 万吨,同比增长 2.3%,全国100 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5%。
2013年全国奶牛存栏1441万头,2014年全国奶牛存栏1499万头,奶牛存栏基本保持稳定。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跨入新世纪后,中国的奶牛存栏量快速增长。
中国的奶牛养殖户对奶牛养殖业的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1978-2014 年中国奶牛存栏量图B.奶类总产量大幅增长中国奶类总产量跨越了 3 个台阶。
2001年,中国的奶产量仅为1,000 万吨,从1978 年算起,中国奶产量实现1,000万吨用了23 年的时间。
2001-2004 年,用了 3 年的时间便达到了2,000 万吨。
2004-2006 年,用了 2 年的时间又增加了1,000 万吨,达到3,000 万吨。
2006-2011年,是从3,000多万吨向4,000 万吨迈进的过渡阶段,2012 年中国原料奶产量为3,868 万吨。
2013年牛奶产量3531 万吨,2014 年牛奶产量3,724.6 万吨,中国奶类产量增长较快。
1978-2014 年中国牛奶产量图C.奶牛单产大幅增加2005 年,中国的奶牛单产仅为2.50吨/头•年,之后,中国实行了奶牛良种补贴政策,该政策对于中国奶牛品种的改良以及中国奶牛单产的大幅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中国奶牛单产水平达到 3.1吨/头·年,比2000 年1.77吨/头·年提高了78%;2013 ,中国的牛奶产量相较于2012 年有所下滑,这是2008 年发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中国奶业生产发生的首次下滑。
经分析,这次生鲜乳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①2012 及2013年年初在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肉牛价格高涨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导致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退出,使生鲜乳供给减少;②受奶牛疾病和疫病的影响,奶牛淘汰量增加,影响了生鲜乳的总供给;③尽管在结构调整中规模化牧场建设加快,其产能将会逐步释放,仍无法弥补小规模养殖户退出所造成的生鲜乳总供给下降。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奶牛养殖结构调整所带来的散户大量退出、奶牛存栏下降并不是一件坏事,奶牛存栏量下降,淘汰了单产水平低、体弱多病牛,牛群结构得到优化,养殖方式更加合理集中,奶牛的单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会进一步升高。
2000 年-2013 年中国奶牛单产水平图从整个产业看,中国奶牛养殖还是以小规模生产为主,与发达国家规模养殖的水平还存在差距,中国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依然任重道远。
D.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生鲜乳的质量安全一直是令消费者担忧的一个问题。
数据显示,2014 年我国共抽检生鲜乳样品 2.6万批次,三聚氰胺等检测全部合格,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从加工看,乳品加工产量略降而利润增长,乳制品质量总体良好。
从抽检结果看,全年抽检乳制品样品1312 批次,覆盖29个省份488 家企业,不合格率0.9%;全年抽检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1365 批次,覆盖国内全部100家生产企业的产品,不合格率 3.2%;2015 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都已高于国家标准,也高于美国标准,规模养殖场生鲜乳中体细胞平均值低于欧盟限量值、菌落总数平均值低于澳大利亚限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