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锌和钝化
电镀锌钝化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电镀锌钝化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
电镀锌钝化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如下:
工艺流程:
1. 表面处理:清洗材料表面,去除油污和杂质,使用碱性清洗液进行清洗。
2. 除酸:使用酸性溶液去除氧化皮和锈蚀层。
3. 电镀锌:将清洗后的材料放入镀液中,进行电镀锌工艺,通过直流电源施加电压,使锌离子在材料表面析出,形成锌层。
4. 氧化处理:将电镀锌后的材料放入氧化液中,进行氧化处理,使锌层得到钝化,提高防腐性能。
5. 冲洗:冲洗已处理的材料,去除残留的化学药品。
工艺参数:
1. 温度:电镀锌温度一般控制在20-40℃之间。
2.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表征电镀锌厚度的重要参数,一般控制在2-10 A/dm²之间。
3. 电镀时间:根据需要的锌层厚度,电镀时间一般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
4. 镀液成分:镀液的成分主要包括硫酸锌、氯化铵、硫酸、氯化铵等。
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手套和安全眼镜,以防止化学药品对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2. 操作环境应保持通风良好,以避免有害气体的积聚。
3. 每次工艺结束后,镀槽必须进行清洗,以防止镀液污染。
4. 操作时应注意安全,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
电镀锌低铬钝化故障处理

∙电镀行业解析:镀锌低铬钝化故障处理∙前言镀锌低铬钝化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由1809/L、40glL高铬二次钝化基础上降到2一59/L低铬钝化新工艺,并且钝化膜的耐蚀性基本上可达到高铬钝化的耐蚀性,初步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低铬彩钝化和白钝化常见的膜层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汇总如下。
1 彩钝化常见故障及处理1.1 膜层不亮、有雾状1.1.1 产生原因(1) 硝酸出光失效;(2) 钝化液中硝酸和铬酸太少;(3) 三价铬和锌离子积累过多,即钝化液已老化;(4) 钝化后清洗水中含有大量氯离子,或使用了曾进行白钝化件的漂洗水槽。
1.1.2 处理方法(1) 更换出光溶液;(2) 添加适量硝酸和铬酸,予以调整;(3) 重新配制钝化液,旧液可用袋装732 阳离子交换树脂浸渍处理,除去溶液中C扩‘和ZnZ干后再用。
平时也最好用此法定期浸渍处理,延长钝化液使用期;(4) 更换清洗水,不能用白钝化件漂洗水槽来清洗彩钝化件。
1.2 膜层不牢、易擦1.2.1 产生原因(1) 钝化液pH值偏低;(2) 钝化操作时间长;(3) 锌镀层表面吸附一层有机物;(4) 钝化件出槽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
1.2.2 处理方法(1) 调整钝化液pH值,一般刚配好的钝化液pH值往往偏低,可加人少量氢氧化钠,使溶液pH值升高至工艺范围的下限,当pH值过高时加硫酸调整;(2) 适当缩短钝化时间,掌握好工件在液下成膜的时间,一般pH值在下限时,操作时间短一些,反之时间长一些,成膜时间随pH值而变,不能固定不变;(3) 可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脱膜,清洗后再进行钝化;(4) 适当缩短钝化件在空气中停留时间。
1.3 彩色浅、烘干后呈黄红色1.3.1 产生原因(1) 钝化液中硫酸含量高;(2) 钝化后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
1.3.2 处理方法(1) 在钝化液中加铬酸和硝酸以平衡浓度;(2) 适当增加钝化件在空气中暴露时间。
1.4 膜层发黑或棕揭色1.4.1 产生原因(1) 镀锌液中金属杂质含量太高;(2) 钝化液中铬酸太少;(3) 硫酸含量过高。
电镀锌镍合金本色钝化液

电镀锌镍合金本色钝化液电镀锌镍合金本色钝化液是一种用于表面处理的化学液体,用于对电镀锌镍合金表面进行钝化处理,提高其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
本文将从成分、工艺、应用以及优点等方面对电镀锌镍合金本色钝化液进行详细介绍。
一、成分电镀锌镍合金本色钝化液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缓蚀剂、络合剂、表面活性剂等。
这些成分的比例和配方会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钝化效果。
二、工艺电镀锌镍合金本色钝化的工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清洗:将待处理的锌镍合金表面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杂质。
2. 酸洗:使用酸性溶液对锌镍合金表面进行酸洗,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其他不良物质。
3. 钝化:将电镀锌镍合金浸入本色钝化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形成致密的钝化膜。
4. 漂洗:将处理后的锌镍合金表面进行漂洗,去除残留的钝化液。
5. 干燥:将漂洗后的锌镍合金表面进行干燥处理,保证表面的干燥程度。
三、应用电镀锌镍合金本色钝化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家电等行业。
其主要作用是提高锌镍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本色钝化液还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能,可以降低摩擦系数,提高零件的装配性能。
四、优点1. 钝化膜均匀致密:电镀锌镍合金经过本色钝化处理后,形成的钝化膜均匀致密,能有效防止金属表面的氧化和腐蚀。
2. 耐腐蚀性强:经过本色钝化处理的锌镍合金表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不受损。
3. 抗氧化性能好:本色钝化液处理后的锌镍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够有效抵抗氧化反应,延缓材料的老化速度。
4. 润滑性能好:本色钝化液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能,能够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提高装配性能和使用寿命。
总结:电镀锌镍合金本色钝化液是一种用于表面处理的化学液体,能够提高电镀锌镍合金表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能。
其成分包括有机酸、缓蚀剂、络合剂、表面活性剂等。
钝化工艺一般包括清洗、酸洗、钝化、漂洗和干燥等步骤。
镀锌钝化——精选推荐

镀锌钝化钝化成膜理论钝化理论与钝化现象的定义有密切关系。
如果钝化现象是因为金属与钝化剂直接作用而产生的,那么称为“化学钝化”或者“自动钝化”。
比如铬、铝、钛等金属在空气中和含氧溶液中都很容易被氧所钝化,被称为自钝化金属。
如果金属的钝化是由阳极极化引起的,那么就叫做“阳极钝化”或者“电化学钝化”。
铁、镍、钼等在稀硫酸溶液中均可发生电化学钝化。
这两类钝化本质上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理论来解释。
还有一种所谓的“机械钝化”,指的是在一定环境中,金属表面沉淀出一层较厚的、但又比较疏松的盐层,把金属基体和腐蚀介质机械地隔离开。
钝化理论主要是用来解释前两种钝化现象的,广为接受的有两种: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
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都可以较好的解释大部分实验事实,但也有各自缺陷。
如果将两种理论联系起来,可以将金属钝化分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OH-在金属表面吸附,或者H2O在金属表面的定向吸附;吸附分子或离子参与电化学反应,直接形成“第一层氧层”后,金属的溶解速度即开始大幅下降。
第二步,由于在第一步过程中生成的吸附膜并不可能完全阻止金属的溶解,一定条件下这种氧层会继续生长变厚而形成成相的氧化物膜。
与吸附膜相比,较厚的膜对金属的溶解过程的阻化效应更好一些,阳极电流应该进一步下降。
如果某种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只发生上述第一步反应, 或者金属腐蚀速度的降低主要由第一步过程中产生的吸附层所贡献,那么用吸附理论就可以比较好地解释这种体系的钝化现象。
如果某种金属腐蚀速率的降低主要由第二步过程中产生的成相氧化膜所贡献,则用成相膜理论来解释钝化现象较合适。
但不论采用哪一种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有合适的条件,还是会形成有一定厚度的氧化物膜的,而且这一层氧化物膜对金属的阳极溶解速度有很大影响。
因此,对钝化膜结构进行微观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无铬钝化实验材料及工艺配方基体材料采用低碳钢片,锌板作阳极。
采用碱性镀锌体系,镀液的工艺组成为:氢氧化钠1l0~150g/L,氧化锌1O~15g/L,镀锌光亮剂5.5~6.0mL/L,1.0~1.2A/dm,常温,20min。
镀锌的军绿色钝化

镀锌的军绿色钝化1 工艺流程电镀锌→流水清洗→锌层出光→流水清洗→军绿色钝化→流水清洗→烘干老化→膜层检验→成品入库。
2 军绿色钝化及工艺 (1) 出光硝酸(HNO3) 2 % 水(H2O) 余量 (2) 钝化重铬酸钾( K2Cr2O7) 。
g/ L 磷酸(H3PO4) 。
/ L 硝酸(HNO3)。
/ L 硫酸(H2SO4) 。
/ L 醋酸(CH3COOH) 。
/ L 温度10~30 ℃ 时间50~80s (3) 老化温度60~70 ℃ 时间10~15min3 各成分作用及工艺条件的影响 (1) 重铬酸钾和磷酸 K2Cr2O7 和H3PO4 是成膜的主要成分,即军绿色钝化膜是彩色膜和灰色的磷化膜相结合的产物。
含量高时钝化膜层厚且光亮度好,但是过高会降低膜层厚度,过低则无法形成合格的膜层。
(2) 硝酸 HNO3 是强氧化剂,它在钝化液中对锌镀层主要起抛光作用,光亮的表面才能得到理想的军绿色钝化膜。
若含量过低膜层光亮度差,过高则使锌镀层溶解过快,钝化时间无法掌握。
(3) 硫酸 H2SO4 是军绿色钝化膜的促成剂,即成膜骨架。
所以含量低时膜层结合力不牢,过高则会使钝化液呈强酸性,因而造成钝化膜耐蚀性能降低。
(4) 醋酸 CH3COOH 在钝化液中主要起稳定溶液pH 的作用,及其延长钝化液使用期限。
(5) 钝化时间由于钝化液呈强酸性,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化时间,防止造成锌镀层被过度溶解而露底。
钝化时间过短时钝化膜呈灰绿色,过长则会使膜层发花。
(6) 膜层老化军绿色钝化膜未干燥时不牢固,因此不得用猛水冲洗和手摸。
要控制好老化温度和时间,若老化温度过高会使膜层龟裂,严重降低膜层耐蚀性。
(7) 注意事项 (1) 在钝化时应避免零件之间相互碰撞而划伤膜层,且不能用手触摸零件。
(2) 不得使用铜或铁的挂具和容器装挂零件。
(3) 钝化时应轻轻抖动零件,如能采用压缩空气搅拌溶液效果更好。
(4) 在配制新溶液时,应在槽液中加入少量的锌粉或双氧水。
电镀锌工艺(3篇)

第1篇摘要:电镀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家电等领域。
本文介绍了电镀锌工艺的基本原理、流程、优点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引言电镀锌是一种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锌镀层的工艺。
锌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和装饰性,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电镀锌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二、电镀锌工艺的基本原理电镀锌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解质溶液中的锌离子在金属表面还原沉积,形成锌镀层。
具体过程如下:1. 金属工件作为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
2. 镀液中的锌离子在阳极表面还原沉积,形成锌镀层。
3. 金属工件作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4. 镀液中的锌离子在阴极表面还原沉积,形成锌镀层。
5. 镀液中的杂质离子和未反应的锌离子在电解过程中被去除。
三、电镀锌工艺的流程电镀锌工艺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表面处理:对金属工件进行清洗、除油、除锈、活化等表面处理,以确保镀层与工件表面具有良好的结合力。
2. 电镀前处理:将处理好的工件放入镀槽中,加入适量的电镀液,调整电流、电压等参数。
3. 电镀: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工件作为阴极,锌离子在工件表面还原沉积,形成锌镀层。
4. 后处理:电镀完成后,对工件进行清洗、烘干、钝化等后处理,以提高镀层的性能。
四、电镀锌工艺的优点1. 耐腐蚀性:锌镀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有效防止工件在潮湿、盐雾等恶劣环境中的腐蚀。
2. 耐磨性:锌镀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可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
3. 装饰性:锌镀层表面光滑,具有良好的装饰性,可提高工件的美观度。
4. 成本低:电镀锌工艺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
5. 适用范围广:电镀锌工艺适用于各种金属工件,如钢、铝、铜等。
五、电镀锌工艺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镀液:根据工件材质、镀层厚度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镀液。
2. 控制电流、电压:电流、电压是影响镀层质量的关键因素,需根据镀液配方和工件材质进行调整。
钝化工艺的种类

钝化工艺的种类
钝化工艺是通过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形成一层具有保护性能的钝化膜,使金属表面具有耐蚀、耐磨、耐高温等性能的工艺。
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用途,钝化工艺可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1. 酸洗钝化:将金属件浸泡在酸性溶液中,通过溶解金属表面的氧化铁、氧化锈等杂质,达到去除污渍和锈蚀的目的,形成一层钝化膜。
2. 镀锌钝化:将金属件首先经过酸洗去除杂质,然后进行电镀锌处理,形成一层锌的保护膜,进而进行钝化处理,提高金属的耐蚀性能。
3. 镀铬钝化:将金属件经过酸洗或机械处理后,进行电镀铬处理,形成一层具有钝化和美观的铬层,提高金属的耐蚀性和硬度。
4. 磷化钝化:将金属件表面形成一层细密的磷化膜,通过改善金属表面的润湿性和润滑性,提高金属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
5. 预涂钝化: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钝化剂,通过化学反应和吸附作用,形成一层有机保护膜来提高金属的耐蚀性能。
6. 氧化钝化:将金属件暴露在高温氧化气氛中,使其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一层氧化钝化膜,提高金属的耐高温性能和耐蚀性能。
这些钝化工艺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电气等。
电镀锌及其彩色钝化实验报告实验原理

电镀锌及其彩色钝化实验报告实验原理电镀:利用电解的方法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叫电镀。
镀液的分散能力:能使镀层金属在工件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均匀沉积的能力,叫做镀液的分散能力。
换名话说,分散能力是指溶液所具有的使镀件。
一、名词定义:电镀:利用电解的方法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叫电镀。
镀液的分散能力:能使镀层金属在工件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均匀沉积的能力,叫做镀液的分散能力。
换名话说,分散能力是指溶液所具有的使镀件表面镀层厚度均匀分布的能力,也叫均镀能力。
镀液的覆盖能力:使镀件深凹处镀上镀层的能力叫覆盖能力,或叫深镀能力,是用来说明电镀溶液使镀层在工件表面完整分布的一个概念。
镀液的电力线:电镀溶液中正负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的轨道,叫电力线。
尖端效应:在工件或极板的边缘和尖端,往往聚集着较多的电力线,这种现象叫尖端效应或边缘效应。
电流密度:在电镀生产中,常把工件表面单位面积内通过的电流叫电流密度,通常用安培、分米2作为度量单位。
二、镀铜的作用及细步流程介绍:镀铜的基本作用:提供足够之电流负载能力;提供不同层线路间足够之电性导通;对零件提供足够稳定之附著(上锡)面;对SMOBC 提供良好之外观。
镀铜的细步流程:ⅠCu流程:上料--酸浸(1)--酸浸(2)--镀铜--双水洗--抗氧化--水洗--下料--剥挂架--双水洗--上料。
ⅡCu流程:上料--清洁剂--双水洗--微蚀--双水洗--酸浸--镀铜--双水洗--(以下是镀锡流程)。
镀铜相关设备的介绍:槽体:一般都使用工程塑胶槽,或包覆材料槽(Lined tank),但仍须注意应用之考虑。
a、材质的匹配性(耐温、耐酸碱状况等)。
b、机械结构:材料强度与补强设计,循环过滤之入、排口吸清理维护设计等等。
c、阴、阳极间之距离空间(一般挂架镀铜最少6英寸以上)。
d、预行Leaching之操作步骤与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锌和钝化
一、电镀锌概述
电镀锌也叫冷镀锌,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制件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锌镀层的过程。
与其他金属相比,锌是相对便宜而又易镀覆的一种金属,属低值防蚀电镀层,被广泛用于保护钢铁件,特别是防止空气氧化腐蚀,并用于装饰。
二、电镀锌的分类
目前,国内按电镀溶液分类, 电镀锌可分为四大类:
1.氰化物镀锌
由于(CN)属剧毒,所以环境保护对电镀锌中使用氰化物提出了严格限制,不断促进减少氰化物和取代氰化物电镀锌镀液体系的发展.要求使用低氰(微氰)电镀液。
采用此工艺电镀后,产品质量好,特别是彩镀,经钝化后色彩保持好。
2.锌酸盐镀锌:
此工艺是由氰化物镀锌演化而来的.目前国内形成两大派系,分别为:
a)武汉材保所的”DPE”系列
b)广电所的”DE”系列
都属于碱性添加剂的锌酸盐镀锌;PH值为12.5~13.
采用此工艺,镀层晶格结构为柱状,耐腐蚀性好,适合彩色镀锌.
典型配方:
NaOH-------------110~120g/l
ZnO---------------11~12g/l
94------------------5~7g/l
94为产品代号是“DPE-Ⅱ”和乙醇胺的结合物
注意:产品出槽后—>水洗—>出光(硝酸+盐酸) —>水洗—>
钝化—>水洗—>水洗—>烫干—>烘干—>老化处理(烘箱内
80~90oC)
3.氯化物镀锌
此工艺在电镀行业应用比较广泛,所占比例高达40%。
钝化后(兰白)可以锌代铬(与镀铬相媲美),特别是在外加水
溶性清漆后,外行人是很难辩认出是镀锌还是镀铬的。
此工艺适合于白色钝化(兰白,银白)。
在客户无特殊要求时,最好是选择银白钝化(色泽保持较稳定)。
典型配方:
KCl----------------------180~220g/l
ZnCl---------------------65~75g/l
H3BO3-------------------25~30g/l(缓冲剂). PH值:5~5.5 CI-87--------------------15~20g/l(光亮剂).
4.硫酸盐镀锌
此工艺适合于连续镀(线材、带材、简单、粗大型零、部件)。
成本低廉.
典型配方:
ZnSO4----------------------300~500g/l
H3BO3---------------------25~30g/l. PH值:4.5~5.5
硫锌--------------------15~20g/l(光亮剂).
三、电镀锌的三大环节
1.电镀前处理
电镀前处理,是进行电镀的基础,也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电镀前未将被镀覆基体处理到规定的要求,即使有良好的电镀溶液,适当的电镀参数和很好的调控电镀参数的设备以及技术高超
的人员,也不可能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电镀层.电镀前不仅要除去基体金属上存在的油脂和影响镀层附着力和其它质量要求的外来物,也要除去其表面氧化物,使其表面具有规定的清洁度和一定的活度,以保证镀层与基体牢固结合,有时根据所要求的电镀层的外观,还要进行一些其它特殊的电镀前处理.
执行标准:GB/T12611-90
2.电镀过程控制
电镀锌金属或构件的使用条件和使用寿命与电镀层厚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使用条件越严格和使用寿命越长,所要求的电镀锌层应越厚.不同的产品,要根据使用的具体环境(温度、湿度、降雨、
大气成分等)确定预期的使用寿命的电镀层厚度,盲目的加厚会造成各种浪费.但如果厚度不足,又会达不到预期的使用寿命要求不同的生产厂家,依据自己设备状况,在确定镀种的情况下,首先要编制一套较完整合理的工艺流程,明确电镀参数,控制电镀液浓度,进行规范操作.
3.镀后处理(钝化)
为使镀件增强防护性能、装饰性及其他特殊目的而进行的(钝化、热熔、封闭和除氢等)电镀后置处理.
镀锌后,一般要进行铬酸盐钝化,或其它转化处理,形成相应类型的转化膜.是保证镀后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钝化后最好还应进行老化处理(烘箱内70~80oC).钝化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彩钝: HNO3、H2SO4、CrO3(三酸不可缺)
(2)兰白钝: F+Cr
(3)银白钝: Ba+Cr
(4)黑色钝: Cr+Ag或Cr+Cu
(5)金黄色钝: Cr+还原剂.
彩钝:适用于锌酸盐镀锌,钝化后零件表面为红、绿色,略带黄(Cr+6红色,Cr+3绿色),不能出现紫色(出现后说明钝化膜层疏松),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指在零件表面往复磨擦几次,不能有变(掉)色现象.
兰白钝:由于钝化液中的氟化物随时间加长而逐渐下降,因此,零件表面兰色就会逐渐变浅,同一个班生产的工件色泽保持不好.所以钝化过程中要严控,并注意厚度.
银白钝: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色泽保持一致性好.
四、电镀锌产品质量检验
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
(1)<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GB/T 9799-1997 eqv250 2081:1986
(2)<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盐转化膜> GB/T 9800-1988 eqv250 4520:1981
(3)<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 10125-1997
2.检验要求: 在生产前双方应签订技术协议,原则按协议进行
(1)大件:每件必检,不得漏检.
(2)小件:采用抽检法,每批抽5%,若存1%不合格,再加抽10%,若在加抽中仍存1%不合格,则全批不合格.
(3)检验程序:
a.外观检验: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进行检验,并与厂家共同留有样标;(用清漆或塑料薄膜封存),以此作为比较样板.
在电镀件的主要表面上不应存在明显可见的镀层缺陷,如起泡、孔隙、粗糙、裂纹或局部无镀层,但因基体金属缺陷引起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