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床有哪些缺点

合集下载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的原则,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

即:把特制的轻型生物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受损水体中,将经过筛选、驯化的吸收水中有机污染物功能较强的水生(陆生)植物,植入预制好的漂浮载体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土栽培的环境下生长,植物根系自然延伸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氨、氮、磷等有机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提供生存和附着的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

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目录1简介2分类3结构▪植物栽培基▪大小和形状▪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设计4净化原理5生态浮床的优点1简介编辑人工浮床又称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

自20年前德国BESTMAN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之后,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将人工浮床应用于地表水体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研究与应用结果表明,在藻化严重的富营养化水体致力于修复过程中,采用人工浮床作为先锋技术可以使得一部分水生动物得到自然恢复或在人工协助下恢复。

2分类编辑人工浮床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形、水质净化性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浮床的外观形状有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多种。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各种各样人工浮床图集(14张)各种浮岛的制作过程和景观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我国现有湖泊2 700余个,总面积达9.1万km2.根据调查资料和国内外评价湖泊富营养化指标,我国比较典型的37个主要湖泊中,中营养型和中一富营养型的占55.8%,富营养型的占14.7%,重富营养型的占8.8%.中国90%以上的水域污染是因水体中的N、P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造成的,而N、P则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必需营养元素。

生态浮床由什么组成

生态浮床由什么组成

生态浮床由什么组成生态浮床的特点是经久耐用,需要抗老化、无污染,耐腐蚀;经济性,达到设计效果的同时减少投资成本;可扩展,便于运输易于拼接,可自由组合。

那么生态浮床由什么组成?生态浮岛是绿化技术与漂浮技术的结合体,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浮岛框架、植物浮床、水下固定装置以及水生植被。

1.植物:一般选择各类适宜的陆生植物和湿生植物。

2.浮床框体:框架可采用亲自然的材料如竹、木条、芦苇帘、藤条等,植物生长的浮体一般是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制成,质轻耐用。

现在材质选用成型环保PE材料。

考虑到浮床的单体形状必须容易组装,组装后需要便于植物的种植、收割,布设后要方便检修通行,单体与单体之间连接的便利性和组合后的组合单元的经济性。

3.栽培基质:植物栽培基盘用椰子树的纤维、鱼网之类的材料和土壤混合在一起使用的比较多,由于装入土壤会增加重量且促进水质恶化,目前使用的比较少,只有20%左右。

湿式浮岛上面通常栽植水生植物花卉,如荷花、芦苇、香蒲、茭白、水葱、美人蕉、千屈菜等等。

4.外形:一块浮岛的大小一般来说边长2~3m的比较多形状上四边形的居多,也有三角形、六角形或各种不同形状组合起来的。

施工时趋向各单元之间留一定的间隔,相互间用绳索连接。

这样做:①可防止由波浪引起的撞击破坏;②可为大面积的景观构造降低造价;③单元和单元之间会长出浮叶植物、沉水植物,丝状藻类等也生长茂盛,成为鱼类良好的产卵场所、生物的移动路径;④有水质净化作用。

5.固定:人工浮岛的水下固定,既要保证浮岛不被风浪带走,还要保证在水位剧烈变动的情况下,能够缓冲浮岛和浮岛之间的相互碰撞。

水下固定形式要视地基状况而定,常用的有重量式、锚固式、杭式等。

另外,为了缓解因水位变动引起的浮岛间的相互碰撞,一般在浮岛本体和水下固定端之间设置一个小型的浮子的做法比较多。

也可以通过木桩将其固定。

设计通过直径150毫米,长度为4米的木桩对浮床进行固定,木桩浮出水面10-20cm,其余部分打入水中,作为固定。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生长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净化的方法。

在鱼塘养殖中,生态浮床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减少水质污染,保证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进行探讨。

一、生态浮床的原理及特点1. 生态浮床原理生态浮床是一种生物净化系统,通过在水中种植有机物质吸收能力强、生长快速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质进行吸收和降解,从而净化水体。

(1)净化效果好:生态浮床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净化水体。

(2)生态环境友好:生态浮床通过生物净化的方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很好地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3)耐污染性强:生态浮床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于鱼塘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等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1. 氨氮、亚硝酸盐净化效果显著2. 增氧效果明显生态浮床在水中种植大量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3. 减少藻类生长鱼塘水体中如果富营养化,容易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影响水质。

而生态浮床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藻类的生长,保持水质清澈。

4. 降解有机废弃物在鱼塘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等有机废弃物会大量积累在水中,影响水质。

而生态浮床的应用可以降解这些有机废弃物,净化水体。

1. 种植适量水生植物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种植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有关,需要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避免种植过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 定期修剪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生长快速,需要定期修剪,保持生态浮床的通风透光性,防止水生植物过密导致死亡和腐烂,同时促进新的水生植物生长。

3. 维护微生物群落生态浮床中的微生物对水质净化起着重要作用,需要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如添加优质微生物制剂、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等,保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

污水处理中的生态浮床原理与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生态浮床原理与应用

01
生态浮床的效益与 影响
生态浮床的环境效益
净化水质
生态浮床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 质,促进植物生长,从而降低水 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改
善水质。
增加生物多样性
生态浮床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和繁殖场所,增加了水域的生物多 样性。
美化水景
通过种植各种植物,生态浮床能够 丰富水域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生态浮床的社会效益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生态友 好的污水处理方式,能够 提高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 和参与度。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优美的水域环境和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吸引游 客,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
改善人居环境
清洁的水质和优美的水景 有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质 量,增强社区凝聚力。
生态浮床的经济效益
生态浮床在河道湖泊治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生态浮床在河道湖泊治理中具有恢复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和改善景观等多重效果。
详细描述
通过在河道湖泊中设置生态浮床,可以增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时,生态浮床拦截 的悬浮物能够改善水质的透明度,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此外,生态浮床上的植物还能够美化河道湖泊景观,提 升城市形象。
节约土地资源
无需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可利 用闲置水域或池塘。
生态浮床的优缺点
• 生态修复:促进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
生态浮床的优缺点
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如气候变化、季节性水位波动等,可能影响浮床的稳定性和 效果。
需要定期维护
如植物收割、更换受损部件等,以确保浮床的正常运行。
01
生态浮床在污水处 理中的应用
生态浮床的定义
01
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或 载体上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 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有 机污染物的生态技术。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生物/生态方法改
*
常用菌种: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优点:见效快,针对性强。 缺点:适用范围狭窄,生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微生物净水技术是针对特定的水污染源投放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达到削减污染负荷并保护水体的目的。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
微生物技术
*
综合技术的需求
污染反复 治标不治本 二次污染 成本昂贵 破坏水生态系统
河道为什么会污染?
当外界污染超过河流自净能力或污染负荷承载力时,就会发生的水污染现象。
河道治理的任务
(1)控制外源污染: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进度进程,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增强缓冲区截污、纳污、消污功能。 (2)消除底泥污染:合理利用生态疏浚,底层曝气,微生物菌剂,水生植物修复,环境友好型药剂治理,消减底泥中的污染物。 (3)改善水质,消除黑臭:通过底泥理化调理技术、生态浮床构建技术、生态溢流坝构建技术、土著微生物消泥技术、超磁分离技术、水下森林打造技术等作用改善水质。 (4)打造生态驳岸,提高自然化率: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河岸建设,打通水陆的物质循环通道,提高生物生境多样性。 (5)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恢复水生动物栖息场所、恢复沿岸带湿地植物、逐步恢复全系列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
*
2、水动力学物理模型----流体动力学
*
*
3、环境-生物数据相关性分析
项目

1
2
3
4
特征值
0.397
0.369
0.310
0.148
种类-环境相关性
1.000
0.998
0.998
1.000
物种数据累积变化百分率
28.4

水生植物种植施工方案

水生植物种植施工方案

水生植物种植施工方案现行河道、湖泊采用的水生植物浮床主要特点、方式分析:1、泡沫板式浮床:优点:种植面积大,造价成本较低。

缺点:物理性能差,极易破损。

布局呆板,只局限于大型河道。

没有分流渠道,汛期会产生阻水情况。

2、竹制浮床:优点:取材容易,造价成本较低。

缺点:床体自重大,易吸水,易腐,汛期易阻水,景观布局呆板。

3、围堰式:优点:植物可选性强。

缺点:造价高,无水位调节功能。

挤占河道,行洪有障碍。

此法运用较少。

4、主要施工方法(1)水生植物种植浮床及相关技术特点:水生植物生态景观净化挺水浮床。

(2)主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1)篮筐:浮床的主体,多功能设计采用耐候性强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由两个组合而成,设计功用便于过繁茂植物的分株。

上部设计四个扇形种植槽,有添加其它景观植物的功用。

中部的圆形孔为水生植物种植筐。

2)浮球:采用耐候性强的高分子材料。

运用中空技术制作而成,具有浮力大、重量轻、无污染功用。

3)种植篮:采用耐候性强的高分子材料。

水生植物可以很方便的种植此筐内。

操作维护非常便利。

5、本工程采用浮床技术(1)优越的性能:1)物理性能:由于整体采用高分子材料加工,大大提升了其耐候,机械强度等性能,使其寿命长达5—8年。

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2)水位落差自动调节性能:采用锚链式固定方法,使其在水位变化时不受任何影响。

最大自动调节范围可达2米。

3)个性化布局的性能:由于采用的是组合式浮床技术,可根据水面的宽窄,个性化的需求组合成点状、片状、文字、花形等方式进行布局,彰显设计思想的独特性,前卫性。

4)灵活的挺、浮水结合性能:利用组合浮床的浮力,将浮水植物穿插于浮床之间,浮水植物随其自由升降,两者相得益彰,有画龙点睛之妙。

5)汛期不阻水性能:篮筐主体采用镂空网格式设计,从而降低其汛期阻水现象。

(2)种植植物选择的多样性,灵活性:可根据客户需求,气候及水面条件灵活制定种植植物品种及数量计划,做到配置效果最佳化。

生态浮床

生态浮床
物容易栽 培 ; ③ 不需专人 管理 , 只需定期 清理 , 大 大减 少人工 和设备 的投 资, 降 低 了维 护费用 和设备 的运 行
费用 ; ④直接放 在水体表 面 , 不另 外 占地。近 年来 , 我
国人工浮床技术 的应用 处于快速 发展 时期 , 生 态浮 床 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
生 物学教 学 2 o 1 3 年( 第3 8 卷) 第6 期
量, 不要 浪费 ; ②取材 、 取试剂 、 试纸、 玻片等 也要 节约 , 可定量供给 ; ③及 时关住水龙头 、 关灯等 。实验 结束要 清理桌面 , 洗净 器具 , 对废 弃物要 妥善处 理 , 尤其 是一 些有毒 性的有机溶剂 , 要倒入废 液桶 , 实验结束后 要集
中处理 。若做微 生物接种 实验 , 实 验后 菌种要 灭 菌处 理才能倒掉。
1 生态浮床的类型
只有湿式浮床才 有 净化水 质 的功能 , 具 体表 现在 清污、 提高水 体透明度 。

方面, 污染 的水体富含大量的氮 和磷元 素 , 促进
浮床 的类型 , 根据外观形状 , 分 为正方 形 、 三角形 、 长方形 、 圆形和六边蜂 巢形 ; 根据用途 , 分 为抗波浪 型、 净化水质型和提供栖 息地型 ; 根据性质 , 分 为干式浮床
验等 ( 洋葱 叶 ) 。需 要用 显 微镜 的 实验 有① 观察 花 生
在保证实验 顺 利进行 的基 础上 , 还 须 注 意节 约 。 ①在购买鸡蛋、 猪肝 、 苹果 、 洋葱 等实验 材料 时注 意用
子 叶中的脂肪颗粒 ; ②观察 动植物 细胞 中 D N A与 R N A 分布 ; ③观察多种多样 的细胞 ; ④观 察叶绿体 、 线粒 体 ; ⑤观察 植物细 胞质壁 分离 与复原 ; ⑥ 观察根尖 细胞 有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进展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研究进展

引言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极其匮乏,且由于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急剧膨胀、工农业快速发展等因素,造成目前我国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情况严重,紧张的水资源矛盾进一步加剧。

据2016年水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对全国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和面积较大的主要湖泊(水库)进行了水质评价,其中评价湖泊118个,Ⅰ-Ⅲ类水质个数占23.7%,富营养个数占78.6%;因此,迫切需要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和有效控制。

针对水体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问题,发展了许多污染控制和水体修复的方法,常见的主要为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如污泥疏浚、生态护坡、人工湿地原位修复、生物膜异位修复、生态浮床等[1-2]。

但是这些方法又各自存有一定的优缺点。

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生态浮床技术已经成为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热点技术。

生态浮床在我国从80年代开始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从传统人工生态浮床到组合式人工生态浮床等各种浮床形态,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为了提高生态浮床的水质净化、修复效果,各种人工干预技术被应用其中。

本文主要阐述生态浮床技术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作用机理、限制因素及存在问题;并讨论了如何提高生态浮床的修复效果,以期为生态浮床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生态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机制及存在问题选择生态浮床的植物时一般会考虑绿化效果较好的,既可以控制水污染、美化水面环境,同时具有环境友好、清洁能源、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等诸多优点[3],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外利用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和水体修复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

生态浮床技术净化和修复的机理主要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植物根系对水体中悬浮物有吸附过滤作用,同时生长过程中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体中氮、磷等元素;二是植物根部附着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污染物;三是植物根系周围存在一定的氧含量差异和“根圈效应”,其分泌的氧可以改善水质状况,为不同微生物繁殖创造适宜条件;四是一些植物分泌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其他浮游植物生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浮床有哪些缺点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国内、外生态浮岛技术得到极大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生态浮岛技术然而其仍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栽培不易进行标准化推广应用
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水流、温度、风速、水体波动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应的浮岛设计组合和浮岛植物种类搭配,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予以推广应用。

2、难以推行机械化操作
生态浮岛漂浮在水面上,日常的管理均在水面上完成,目前其管理操作大多采用人工完成,管理养护成本大,在小面积的试验示范中尚可,若大面积推广,需要经常、及时采收,人工操作就不能满足需要,限制其发展。

3、制作施工周期长
从目前来看多数的生态浮岛都是采用现场制作及现场种植的模式,大面积制作施工周期较长。

4、难以过冬
生态浮岛上的植物大多数不能过冬,需要在第二年春天重新种植,尤其在冬季天气较冷的我国北方地区生态浮岛上的植物根本不能成活。

5、难抗风雨浪
多数采用大型水生植物及水生蔬菜,难以抵抗极端的大风、大雨及大浪。

6、使用范围受限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生态浮岛单体面积较小,大多数是在小面积的河湖中使用,难以对较大的河湖进行生态修复,现需要有超大面积的生态浮岛。

接下来看下哪些方法对净化污水有作用?
管道处理工艺对净化污水有作用。

管道处理工艺是利用输送污水的挂表到加压作为处理设备,并在管内充痒,使污水在输送过程中进行生物处理,以减轻管道末端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生活污水处理厂只需建设沉淀池,不用活性污泥回流,管道处理能力可在较大范围内灵活变化,与普通活性污泥法比较,可节约投资40%,运转费用低,适用与污水输送距离较远的城市(管道长度需6km—l
0km)。

为了用水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
以用水龙头净水器保证水的质量,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