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关键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

合集下载

核电常见问题现象和分析

核电常见问题现象和分析

核电1.什么是核电2.核电的架构与关键设备3.核电应用中遇到的问题4.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与应用效果5.预期达到的目标1什么是核电核能作为一种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非石化能源,是我国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能发电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利用核能的主要方式。

核电发展的最重要前提始终是核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核电能否安全运行与其关键设备材料的服役性能密切相关,只有保证关键设备材料在服役期间有足够的安全裕度设计,才能保证核电站在设计周期内安全可靠的运行。

截至2022年11月,我国核电在运机组54台,装机容量为5,215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0台,在建数量全球第一,装机容量2286.7万千瓦。

2核电的架构与关键设备核电站工作原理基本工作原理,核电站由核反应堆在受控条件下通过分裂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来产生热量,由此产生的热能用于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驱动蒸汽轮机,将蒸汽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涡轮机旋转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反应堆是核电站的核心。

核电站的内部它通常由一回路系统和二回路系统组成。

反应堆工作时放出的热能,由一回路系统的冷却剂带出,用以产生蒸汽。

因此,整个一回路系统被称为“核供汽系统”,它相当于火电厂的锅炉系统。

为了确保安全,整个一回路系统装在一个被称为安全壳的密闭厂房内。

由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二回路系统,与火电厂的汽轮发电机系统基本相同。

核电站的主要设备包括:主泵:它的功用是把冷却剂送进堆内,然后流过蒸汽发生器,以保证裂变反应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出来。

稳压器:又称压力平衡器,是用来控制反应堆系统压力变化的设备。

在正常运行时,起保持压力的作用;在发生事故时,提供超压保护。

稳压器里设有加热器和喷淋系统,当反应堆里压力过高时,喷洒冷水降压;当堆内压力太低时,加热器自动通电加热使水蒸发以增加压力。

蒸汽发生器:它的作用是把通过反应堆的冷却剂的热量传给二次回路水,并使之变成蒸汽,再通入汽轮发电机的汽缸作功。

核能开发中的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

核能开发中的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

核能开发中的环境影响与对策研究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

然而,核能开发过程并非毫无弊端,其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深入研究核能开发中的环境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核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能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放射性物质的排放。

在核电站的运行过程中,虽然采取了多重防护措施,但仍难以完全避免放射性物质的微量释放。

这些放射性物质一旦进入环境,可能会在大气、水和土壤中扩散,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例如,放射性碘可能在食物链中积累,进而影响人体的甲状腺功能。

其次,核能开发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废物。

这些废物具有高度的放射性和长半衰期,需要妥善处理和存放,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目前,对于高放射性废物的长期处置方案仍存在诸多挑战,如地质处置库的选址、建设和长期安全性等问题。

再者,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需要大量的水资源。

在一些水资源短缺的地区,这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的竞争和压力。

此外,如果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出现故障或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热污染,对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然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否定核能的开发和利用。

相反,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来减轻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控制方面,应不断提高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行标准,加强安全监管,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放射性物质的释放。

同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的浓度和分布,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对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更安全、有效的处理和处置技术。

例如,探索先进的核废料嬗变技术,将长半衰期的放射性核素转变为短半衰期或稳定的核素,降低其放射性危害。

在选址建设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时,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确保其安全性和长期稳定性。

同时,加强公众对放射性废物处置的了解和参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高温高压下核电设备失效机理研究

高温高压下核电设备失效机理研究

高温高压下核电设备失效机理研究近年来,全球能源安全和环保的课题日益受到关注,而核电作为清洁能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随之而来的危机也越来越显著: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而且会对全球环境造成灾难性影响。

因此,核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意义重大。

本文将探讨核电设备在高温高压下的失效机理。

一、高温高压环境对核电设备的影响核反应堆中最常见的材料是铀和铀合金材料,这些材料在高温高压下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其物理性质和电学性质。

另外,高温高压环境下还会出现强烈的腐蚀、严重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这些因素加起来,会导致核电设备的失效。

二、材料的物理性质变化材料的物理性质是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保证。

在高温高压下,铀材料会发生不可逆性的相变,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生急剧改变,从而使核电设备失效。

此外,高温高压还会导致静电效应、击穿效应等不好的现象,从而影响电学性质。

三、腐蚀现象的影响高温高压环境下,铀材料遭受腐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腐蚀会导致材料表面的金属浸润和松散,加剧材料受到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情况,从而破坏电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影响核电设备的工作效果。

四、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影响高温高压下,设备结构因受到内部温度变化和热膨胀等原因造成的热应力和机械应力,都会使材料拉伸、畸变、开裂等,导致设备劣化、损坏和最终失效。

此外,超声波的波动也会影响结构,这就需要设备极度稳定,不能受外界干扰。

五、核电设备失效的可能性核电设备失效是核电站最大的危机,因此规避失效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

高温高压下可能导致的失效方式有以下几种:1. 降低机械强度;2. 电学损坏或泄漏;3. 腐蚀和腐蚀裂纹;4. 涂覆/涂层层剥落;5. 外观和几何形状问题。

六、未来核电设备的稳定性改进方案核电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关注环境变化和温度限制,从而使用更可靠的材料和设计结构。

制备材料时,需要优先考虑其在高温高压下的性能,例如强度、腐蚀和热膨胀等。

核电厂金属材料流动加速腐蚀

核电厂金属材料流动加速腐蚀

核电厂金属材料流动加速腐蚀核电是当代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形式,它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

尽管核电有很多优点,但是核电厂金属材料流动加速腐蚀问题一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金属材料在核电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用于承载和保护反应堆、管道、容器和设备等元件。

由于在高温、高压和放射性环境下工作,这些金属材料往往会受到流动加速腐蚀的影响,从而影响核电厂的安全性和运行稳定性。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核电厂金属材料流动加速腐蚀。

流动加速腐蚀是指在流体流动作用下金属材料表面因受到腐蚀而产生的一种现象。

这种腐蚀现象通常发生在高速流动的液体或气体中,因为流动能够加速腐蚀剂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

在核电厂中,这种流动加速腐蚀现象可能会对金属材料表面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金属失效,甚至危及核电厂的安全。

流动加速腐蚀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温度、压力、流速、腐蚀剂浓度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核电厂中,高温、高压、放射性环境和流体流动是造成金属材料流动加速腐蚀的主要原因。

由于反应堆中工作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而且反应介质中常含有酸性物质或氧化性物质,这些条件都会加剧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

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流动会加速金属表面与腐蚀剂的接触,从而增加金属材料的腐蚀程度。

在核电厂中,受流动加速腐蚀影响最为严重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碳钢、镍基合金等。

这些金属材料在核电厂中广泛应用于反应堆的压力容器、管道、换热器、汽轮机等关键设备中,因此它们的腐蚀问题直接关系到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锈钢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容易发生应力腐蚀开裂,而碳钢和镍基合金则容易受到流动加速腐蚀的影响,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为了解决核电厂金属材料流动加速腐蚀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属材料的保护。

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合理的材料选择和防护措施。

在核电厂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和高温高压稳定性的金属材料,如316L不锈钢、铬钼钢、钛合金等。

核电厂关键仪控系统设备老化机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核电厂关键仪控系统设备老化机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核电厂关键仪控系统设备老化机理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本文分析了核电厂关键仪控系统设备老化的机理和对策,介绍了关键仪控系统设备老化对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通过物项替代、设备改造和优化PM等手段解决关键仪控设备老化问题,保障核电厂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核电;仪控;老化机理;对策1 仪控设备老化研究的意义随着核电站运行时间的增加,各种类型的仪控设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绝缘、测量精度及响应时间等性能的恶化,导致传感器的可靠性降低,参数漂移和闪发故障越来越频繁。

据 WANO(World Association of Nuclear Operators:世界核运营者协会)运行事件的统计显示约 10% 的核电运行事件与传感器有关,导致多起重要设备的停运,机组后撤,甚至是停机、停堆等事故的发生。

因此仪控设备老化相关问题在核电站中尤为重要,无论在安全性还是经济性上尽早采取预防措施都是非常必要。

为了提高核电站安全性和可靠性,世界核电大国不约而同地开展核电站仪控设备老化管理和延长运行寿命的研究工作,指导有关预防性维修的开展,保证核电站安全有效的运行。

国内也充分的认识到仪控设备老化问题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工作,仪控设备老化问题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经济价值和技术战略地位。

2 仪控设备老化存在的问题随着核电站服役年限的增加,仪控设备今后将存在两大老化问题。

其一是技术性老化:由于技术更新、市场竞争和企业兼并而引起的备件采购难问题。

其二是设备功能性老化:由于设备本身老化而引发的性能下降,主要表现为部分元件的性能降低(如电解电容、橡胶材料)、氧化或端子松动引起的接触不良(表现在电缆、接线端子排、切换开关、控制板的插座、连接头、电源等)。

通过总体归纳和分析,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一些设备生产厂家倒闭或转型,仪控设备的备件停产,导致现场无备件可用。

第二个方面是由于仪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厂家对早期产品升级,现场旧设备运行维护困难。

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5篇

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5篇

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5篇第一篇: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核电关键材料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自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至今,核电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完善,各种核电材料不断出现并被应用。

核能作为一种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备受世界各国重视。

随着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我国作为核大国,核能发展的潜力巨大。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电关键材料及其特点以及我国核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核电、材料、现状、趋势。

1、前言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建成,经过60多年的发展,核电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而核电材料是核电技术的关键,各种新型的材料不断地被应用到核电领域中,推动了核电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核能作为国际公认的目前唯一达到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替代能源,在我国的能源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截至目前,我国大陆投入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已经超过20台,此外还有多个核电站和核电机组在建,核电在我国蓬勃发展。

2、核电材料及其特点 2.1裂变反应堆材料 2.1.1裂变核燃料裂变反应堆中用到的核燃料有铀、钚、钍,而铀是核电站最主要的核燃料。

2.1.2包壳材料包壳材料是指燃料芯体包壳所用的材料,要满足热中子吸收截面低、能够承受辐射损伤效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等要求。

常见的包壳材料有铝及铝合金、镁合金、锆合金和奥氏体不锈钢以及石墨等。

此外,SiC也被用于制作包壳材料。

SiC包壳与水反应缓慢,与传统锆合金包壳相比,可把产生氢气的风险降低几千倍【1】.由于SiC及SiC 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性能和耐辐照性能,其在核燃料元件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

2.1.3慢化剂材料慢化剂材料是能够将裂变时的快中子的能量降到热中子能量水平的材料,具有对中子散射截面大、吸收面积小以及质量数接近中子的特点。

主要的慢化剂材料有氢、氘、铍、石墨和氧化锆等。

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

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
刊名:
中国科学院院刊
英文刊名: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年,卷(期):2001,16(5)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孙华.吴欣强.韩恩厚高温高压下碱性溶液pH值的测量[会议论文]-2007
2.钟祥玉.吴欣强.韩恩厚.宋锡滨高温高压水溶液环境中纯Ni热电偶套管腐蚀失效分析[会议论文]-2010
3.贾普荣.矫桂琼.王世伟.潘文弋纤维复合材料界面应力及失效[会议论文]-1998
4.王长利.崔约贤从机械事故失效分析看产品质量管理问题[会议论文]-1998
5.杨自春.程春生.连政忠舰用锅炉耐火纤维材料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研究[期刊论文]-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4,16(2)
6.王佳大气腐蚀起始过程中的微液滴现象[会议论文]-2007
7.关继腾.王谦.范业活.房文静.于华.GUAN Ji-Teng.WANG Qian.FAN Ye-Huo.FANG Wen-Jing.YU Hua利用毛管模型研究泥质砂岩电化学测井响应机理[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
8.伍颖.李卓球.WU Ying.LI Zhuo-qiu材料失效致因论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6)
9.韩恩厚tanision几种金属材料在超临界水环境中的腐蚀[会议论文]-199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kxyyk200105014.aspx。

核电关键结构材料在高温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破裂及其定量预测

核电关键结构材料在高温水环境中的应力腐蚀破裂及其定量预测

2.国际上关于高温水中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的两个重要定量模型
2.1 Ford-Andresen 模型
该模型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研发中心的 Peter Ford 和 Peter Andresen 建立的(5),图 1 为示 意图。他们认为,大量研究表明,各种合金在高温水环境中绝大多数的应力腐蚀破裂受控于阳极溶解型的 滑移溶解机理,其裂纹扩展是通过下列过程的重复而实现的: ①裂尖应变导致防护性氧化膜的机械破裂; ②新鲜金属表面的阳极溶解; ③氧化膜形成并覆盖表面,表现出钝化。 根据法拉第定律,阳极溶解导致的裂纹扩展速率 da/dt 可表达为:
&ct 和构件相关寿命 T 影响的三个数学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对同样 裂纹扩展速率 a 、裂纹尖端应变速率 ε
材料同样载荷条件和环境,屈服强度水平的增高将导致应力腐蚀裂尖应变速率的提高,从而提高裂纹扩展 速率和缩短构件寿命。工程应用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来自于日本、中国和印度的核电用奥氏体不锈钢上研 究这类材料的里氏硬度、维氏硬度、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换算。基于数据测量和曲线拟合,得到初步的 相关换算关系。针对无法用破坏性方法测量实际构件局部强度的核电工程状况,可利用本工作结果用硬度 测量来估计其屈服强度,然后利用有关公式和数据来定量预测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和构件寿命。 关键词:轻水堆核电站;高温水环境;应力腐蚀破裂;定量预测;冷加工;寿命预测
2.2
Shoji 模型(日本东北大学)
鉴于 Ford-Andresen 模型中的裂尖应变速率主要是采用经验公式,日本东北大学断裂研究所的 Shoji
等人从断裂力学推导裂尖应变速率的理论表达式,从而发展出一个关于裂纹扩展速率的定量模型(6)。其出 发点是:已知应变硬化材料(一般金属材料都是应变硬化材料,不锈钢有很强的应变硬化能力)在平面应 变条件下正在扩展的裂纹的裂尖塑性应变分布可表示为(7-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恩厚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06CB605002
核电镍基合金力学与化学的交互作用研究
王俭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2006CB605003
辐照损伤及其计算机模拟
杨文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2006CB605004
核电结构材料早期损伤在线监检测的基础研究
宋诗哲
天津大学
2006CB605005
核电关键构件的寿命预测模型与方法研究
李光福
机械工业部上海材料研究所
2006CB605006
核电材料及其使役行为数据库及有效利用
童小燕
束国刚
西北工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
苏州热工研究院
★项目专家组:
姓名
单位
韩恩厚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师昌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李恒德
清华大学
赵仁恺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柯伟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周邦新
上海大学
徐玉明
国家原子能机构
王俊
国家核安全局
徐乃欣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课题设置:
编号
名称
负责人
主要承担单位
2006CB605001
高温高压水中的材料腐蚀与电化学研究
核电关键材料的环境行为与失效机理
★项目简介:
我国的核电站以压水堆为主。本项目以压水堆核电机组中一回路和二回路中材料的腐蚀、反应堆中辐照对压力容器材料的影响为对象,采用现役核电站的材料及我国研制的材料,在模拟核电站高温、高压水环境中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与计算机模拟,重点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合金成分与环境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规律和机理,强调力学、化学、材料之间交互作用,特别是注重微观裂纹产生或点蚀产生后其周围的局部环境条件、局部力学条件、局部材料特征与宏观体环境之间的差别,把宏观行为与微观过程(到原子尺度)有机结合;在高温高压腐蚀电化学机制方面,把电化学行为与材料微观结构相结合,注重晶界结构、微量元素对腐蚀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并建立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发展基于腐蚀电化学原理的无损、早期、在线监检测基础理论和技术;在寿命评估方法方面,注重宏观规律模型与微观机理的有机结合,注重确定性的和概率性的损伤描述模型。通过这些研究,在环境因素与材料交互作用的非线性耦合理论、材料在环境中损伤演化的微细观理论、材料环境行为的模型与寿命预测理论三个关键科学问题上有所突破。通过5年的研究,预期在高温高压腐蚀电化学、力学/化学的交互作用方面取得有国际影响的结果,明确溶液中微量元素和水化学参数、材料中关键合金成分和晶界结构等对材料在核电环境使役行为的作用规律;在核电关键结构材料的无损、早期、在线监检测方法方面有新的突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核电关键构件的寿命预测模型与方法;建立我国自己的核电材料使役行为数据库;为建立我国核电关键材料的损伤与安全评价准则或标准、保证我国核电站安全、可靠运行、自主设计和自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材料国产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