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储能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与投资回报分析

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与投资回报分析

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与投资回报分析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的广泛应用,储能系统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

储能系统可以在能源需求高峰期储存能源,在能源需求低谷期释放能源,实现能量的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然而,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于投资者而言,了解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以及投资回报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一、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储能系统的经济效益评估可以通过多个指标来衡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用电成本:储能系统可以在电价较低时购买电能,同时在电价较高时释放储存的电能,从而降低电力消费成本。

通过对电力市场的分析和储能系统的运行情况,可以评估系统对用电成本的降低效果。

2. 减少能源浪费:传统的能源供应系统往往面临能源浪费的问题,尤其是在周期性的能源需求变化时。

通过储能系统的引入,能源可以储存并在需要时供应,降低了能源的浪费程度,从而提高能源效率。

3. 应对电网压力:储能系统可以作为电网的调峰手段,通过储存多余能源并在需求高峰期释放能源,可以有效缓解电网的压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可以减少电网的维护和升级成本。

4. 改善电网质量:储能系统可以对电网的频率和电压进行调节,提供稳定的电源质量。

这对于一些对电力质量要求较高的领域,如医疗设备、计算机数据中心等至关重要。

二、投资回报分析投资储能系统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包括项目成本、系统寿命、运营维护成本和回投资时间等。

1. 项目成本:项目成本包括储能设备的购买成本、安装费用以及与建设相关的一次性投资。

这要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评估,涉及到设备价格、施工工程和土地等费用。

2. 系统寿命:储能设备的寿命是保障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正常运行的储能系统寿命可达到10年以上。

通过正确的运维管理,可以延长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投资回报率。

3. 运营维护成本:储能系统需要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储能技术应用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

储能技术应用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

储能技术应用的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储能技术是以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储存起来的技术,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储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它可以平衡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差异,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分析储能技术应用的市场前景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储能技术的市场前景1.1 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如太阳能和风能等,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可控和间歇性特点,储能技术可以将其余电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储存起来,解决了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供应问题。

因此,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储能技术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1.2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在传统电力系统中,尖峰电价高于谷电价,而储能技术可以将低价时段的电能储存起来,再在高价时段释放,以实现经济运营。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提供备用电力和调峰服务,增加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电力系统对储能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二、储能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2.1 储能技术降低电力系统运营成本储能技术可以利用低价电储存起来,在高价时段释放,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

尖峰电价高昂,通过储能技术将低价电储存,并在高峰时段供电,可以避免高昂的电价,降低了用电成本。

2.2 储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传统的电力系统中,能源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导致了部分能源的浪费。

而储能技术可以将多余能源储存起来,待需求增加时再释放,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2.3 储能技术提供备用电力和调峰服务传统的电力系统中,备用电力和调峰服务需要依靠发电厂的快速启动和停机,费用高且不灵活。

而储能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响应,提供备用电力和调峰服务,迅速平衡供需差异,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电网的运营成本。

2.4 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经济效益可再生能源具有不可控和间歇性特点,其电价低于传统能源,而储能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余电储存起来,在高电价时段释放,实现了不同价差的利润最大化。

储能设备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仅供参考)

储能设备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仅供参考)

储能设备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目录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财务数据 (2)二、收入管理 (2)三、成本费用管理 (5)四、现金流管理 (8)五、利润分配管理 (12)六、资产负债管理 (15)七、偿债能力管理 (18)八、经济效益分析 (21)九、建设投资估算表 (22)十、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23)十一、流动资金估算表 (23)十二、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24)十三、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5)十四、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5)十五、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6)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储能设备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受到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稳定性需求增长的推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特别是在锂电池和固态电池方面,储能设备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电力系统的调频到家庭太阳能储能系统。

政府政策和环保法规的支持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增长,使得储能技术在提高电网可靠性和促进能源转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业未来的发展将可能集中在提高储能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设备寿命等方面。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财务数据储能设备项目由xx公司建设,位于xx,项目总投资13967.1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646.21万元,建设期利息304.26万元,流动资金3016.66万元。

项目正常运营年产值24498.22万元,总成本21982.44万元,净利润1886.84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26%,财务净现值11024.20万元,回收期4.48年(含建设期12个月)。

二、收入管理在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收入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收入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对收入数据进行操纵以影响外部用户对公司经营绩效的看法。

合理的收入管理可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形象,但过度收入管理可能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影响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判断。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与技术分析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与技术分析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与技术分析在当今能源领域,储能系统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能够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问题,还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调峰、调频、备用等重要作用。

然而,要实现储能系统的广泛应用,其经济性和技术性能是两个关键因素。

一、储能系统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储能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飞轮储能、抽水蓄能等。

电池储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储能方式,其中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占据了主导地位。

锂离子电池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出实现电能的存储和释放。

超级电容器储能则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的特点,适用于短时间内需要大功率输出的场合。

它通过电极表面的电荷吸附和脱附来存储电能。

飞轮储能利用高速旋转的飞轮来储存能量,当需要能量时,飞轮的动能转化为电能输出。

抽水蓄能是一种大规模的储能方式,通过在电力低谷时将水抽到高处,在电力高峰时放水发电。

二、储能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一)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决定了储能系统能够存储多少能量,而功率密度则反映了其输出功率的能力。

不同类型的储能系统在这两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电池储能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但功率密度相对较低;超级电容器储能则具有高功率密度,但能量密度较小。

(二)循环寿命循环寿命是指储能系统能够完成充放电循环的次数。

循环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储能系统的使用成本和可靠性。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在数千次到上万次不等,而超级电容器的循环寿命则可达数十万次。

(三)充放电效率充放电效率是指储能系统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能量的损失程度。

高效率的储能系统能够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指的是储能系统从接收指令到开始输出功率的时间间隔。

对于需要快速响应的电力系统应用,如调频,响应时间短的储能系统具有明显优势。

储能固态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模板范文)

储能固态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模板范文)

储能固态电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报告目录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财务数据 (2)二、利润分配管理 (3)三、经济效益分析 (5)四、现金流管理 (7)五、资产负债管理 (10)六、建设投资估算表 (13)七、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3)八、流动资金估算表 (14)九、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4)十、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5)十一、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5)十二、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6)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储能固态电池是当前能源存储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其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寿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

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使用固体电解质取代液体电解质,减少了漏液和燃烧的风险,并且可以在更广泛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

目前,储能固态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离子导电性、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升材料的稳定性。

尽管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大规模商用化仍面临挑战,如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以及材料选取的限制。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制造工艺的改进,固态电池有望在未来的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存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项目基本情况及财务数据储能固态电池项目由xx公司建设,位于xx园区,项目总投资28340.6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872.00万元,建设期利息464.67万元,流动资金7003.96万元。

项目正常运营年产值67655.57万元,总成本57759.02万元,净利润7422.4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6.40%,财务净现值30445.01万元,回收期5.40年(含建设期24个月)。

二、利润分配管理在储能固态电池项目和盈利能力分析的研究中,利润分配管理是一个关键的议题。

良好的利润分配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盈利,同时也能提升员工士气、吸引投资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六类储能的发展情况及其经济性评估

六类储能的发展情况及其经济性评估

六类储能的发展情况及其经济性评估六类储能技术包括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热储能和动力电池储能。

不同的储能技术在其发展情况和经济性方面有所不同。

首先是抽水蓄能技术。

抽水蓄能是利用低峰时段的电力将水抽到高位蓄能池,高峰时段通过释放水来产生电力。

该技术的应用较早,发展成熟,已有多个商业化项目,例如中国广西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技术具有容量大、寿命长、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但需要建设大型水库,对地理条件有一定要求,成本较高。

其次是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化学储能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电化学储能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但是成本较高,使用寿命有限,且锂资源稀缺,对环境影响较大。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将电能转化为压缩空气,在需要用电时通过释放压缩空气来产生电力。

近年来,一些项目在商业化规模上取得了突破,例如德国的阿德博哈峰值电力供应项目。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优势在于成本相对较低、储能容量大,但是系统效率相对较低,对地质条件有一定要求,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超级电容储能技术是利用电场双层的电容效应来存储电能,其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

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在短时储能和频繁充放电方面具有优势,但能量密度较低,成本较高。

热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热量存储和相变存储。

热储能技术可以通过储存热量和冷量来实现峰谷电力平衡,提高能效。

热储能技术具有储能容量大、响应速度快等特点,但对地质条件有一定要求,存储损失较大,造成环境污染。

动力电池储能技术主要指利用电网侧的大型动力电池组进行储能。

这一技术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分布式能源和峰谷调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动力电池储能技术具有成本相对低、环保、响应速度快等优势,但寿命有限,对电池循环寿命的控制和管理是一个挑战。

从经济性评估来看,不同的储能技术在成本和回报方面有所差异。

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较高的投资和运营成本,但储能容量大,可实现较高的回报。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分析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分析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与可行性分析储能系统是指对电能进行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的设备。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普及,储能系统的需求显著增加。

它可以平衡电力系统中的供需关系,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评估是决定是否采用储能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

首先,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成本方面,储能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需要进行评估。

建设成本包括设备采购和安装费用,维护成本包括定期检修和更换设备的费用。

此外,还需要考虑运营成本,包括储能系统的能耗和运维费用。

与此同时,储能系统的收益也需要进行评估。

收益包括储能系统的电力交易收益和参与市场调节能源价格的收益。

通过对成本和收益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估储能系统的经济性。

其次,储能系统的可行性也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技术可行性,包括储能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和可靠性。

储能系统需要能够高效地储存和释放电能,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储能系统还需要与电网有良好的交互性,以实现供需平衡。

其次,政策和法规的支持也是储能系统可行性的重要因素。

政策和法规可以提供储能系统的补贴和优惠政策,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从而提升系统的可行性。

最后,社会接受度也是储能系统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储能系统的安装和运营需要获取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否则可能遭受抵制和抵触。

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电化学储能技术、机械储能技术和热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技术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等。

机械储能技术主要包括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储能等。

热储能技术主要包括热泵储能和热蓄冷等。

不同的储能技术具有不同的成本和性能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最后,为了评估储能系统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

静态评估主要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来评估储能系统的经济性。

电力系统中电池储能的经济性分析

电力系统中电池储能的经济性分析

电力系统中电池储能的经济性分析在当今的电力系统中,电池储能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正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到电网的稳定性提升,电池储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然而,要全面评估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经济性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电池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是进行经济性分析的基础。

首先,电池本身的成本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不同类型的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其价格和性能特点各异。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但成本相对较高;铅酸电池则成本较低,但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有限。

除了电池成本,储能系统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逆变器、控制系统等组件,这些也会增加总体的投资成本。

在运行成本方面,电池的维护和更换费用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随着电池的使用,其性能会逐渐下降,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当电池的寿命达到极限时,更换电池的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还有电力损耗成本,即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由于能量转换效率的限制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电池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收益来源多样。

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参与电力市场的峰谷套利获取收益。

在用电低谷时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电能,从而利用电价差实现盈利。

另一方面,电池储能可以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如调频、调压、备用容量等。

电网公司通常会为这些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这也为电池储能带来了经济回报。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整合,电池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通过电池储能可以将其多余的发电量储存起来,在无风或无光时释放,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弃风弃光现象,还能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

然而,电池储能的经济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电池的寿命和循环次数。

较长的寿命和更多的循环次数意味着更低的单位储能成本。

其次,电价政策对其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电价差异较大,峰谷电价差越大,电池储能的套利空间也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储能系统技术经济性分析
时间:2012-11-12 10:26来源:未知作者:abel
一、成熟度
图1所示为电力储能系统的技术成熟度的总结与比较。

根据成熟度不同可分为三个层次:
图1 储能技术成熟度
PHS- 抽水蓄能;CAES- 压缩空气;Lead-Acid: 铅酸电池;NiCd: 镍镉电池;NaS: 钠硫电池;ZEBRA: 镍氯电池;Li-ion: 锂电池;Fuel cell: 燃料电池;Metal-air: 金属空气电池;VRB: 液流电池;ZnbBr: 液流电池;PSB: 液流电池;Solar Fuel: 太阳能燃料电池;SMES: 超导储能;Flywheel: 飞轮;Capacitor/Supercapcitor: 电容/超级电容;AL-TES: 水/冰储热/冷系统;CES:低温储能系统;HT-TES:储热系统
(1) 成熟技术:抽水蓄能电站和铅酸电池技术已经成熟,其使用已超过120多年。

(2) 基本成熟的技术:压缩空气储能、镍镉电池、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超导磁能、飞轮、电容、储热/冷等技术已经完成研发并开始商业化,但是还没有大规模普遍应
用,它们的竞争力和可靠性仍然需要电力企业和市场来进一步检验。

(3) 正在研发的技术: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太阳能燃料正在研发中,虽然它们在技术上并没有达到商业成熟的程度,但已经通过了多个科研机构的研究论证。

另一方面,由于能源成本和环境问题的驱动,这几种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二、功率和放电时间
表1对各种类型电力储能系统的功率和放电时间进行了比较,根据它们的应用情况,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
(1) 能源管理: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适合于规模超过100MW和能够实现每天持续输出的应用,可用于大规模的能源管理,如负载均衡、输出功率斜坡/负载跟踪。

大型电池、液流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和储热/冷适合于10~100MW的中等规模能源管理。

(2) 电力质量:飞轮、电池、超导磁能、电容反应速度快(约毫秒),因此可用于电能质量管理包括瞬时电压降、降低波动和不间断电源等,通常这类储能设备的功率级别小于1MW。

(3) 电能桥接:电池、液流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不仅要有较快的响应(约小于1秒),还要有较长的放电时间(1小时),因此比较适合桥接电能。

通常此类型应用程序的额定功率为100kW~10MW。

表1 各种储能技术性能比较
表2 各种储能技术性能比较(续)
三、储存周期
表1还给出了各种储能技术的能量自耗散率,其中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太阳燃料和液流电池等的自耗散率很小,因此均适合长时间储存。

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储热/冷等具有中等自放电率,储存时间以不超过数十天为宜。

飞轮、超导磁能、电容每天有相当高的自充电比,只能用在最多几个小时的短循环周期。

四、成本
成本是影响储能产业经济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表1分别列出了以每千瓦时、每千瓦、每千瓦时-循环为单位的各种储能技术的成本。

可见,就每千瓦时的成本而言,压缩空气、金属-空气电池、抽水储能、储热技术成本较低。

与其它形式储能系统相比,在已经成熟的储能技术中压缩空气储能的建设成本最低,抽水储能次之。

尽管电池的成本近年来下降很快,但同抽水储能系统相比仍然较高。

超导磁能、飞轮、电容单位输出功率成本不高,但从储能容量的角度看,价格很贵,因此它们更适用于大功率和短时间应用场合。

总体而言,在所有的电力储能技
术中,抽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的每千瓦时储能和释能的成本都是最低的。

尽管近年来电池和其他储能技术的周期成本已在大幅下降,但仍比抽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的成本高出不少。

对于表1,进行以下说明:
(1)表1所有成本均按照2009年美元汇率换算成美元;
(2)压缩空气储能每千瓦成本除了电站建造成本,还包括储气室建设成本,后者与储气量大小有关;
(3)电池成本中不包括电池更换费用;
(4)各储能系统每千瓦小时发电成本(以COST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对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其它储能系统:
五、效率
各种电力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循环效率如图2所示。

可见,储能系统的循环效率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 极高效率:超导磁能、飞轮、超大容量电容和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效率超过90%;
(2) 较高效率: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除外)、液流电池和传统电容的循环效率为60%~90%;
(3) 低效率:金属-空气电池、太阳燃料、储热/冷的效率低于60%;
效率计算公式一般分两种,基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储能系统效率计算式:
上式适用于能量以机械能或电磁能形式储存的储能系统。

对于储热/冷系统,除了上式,往往还需从能量品位的角度评价储能过程。

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储能系统效率计算式:
六、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表2还列出了各种储能技术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其中能量密度等于存储能量除以装置体积(或质量),功率密度等于额定功率除以存储设备的体积(或质量)。

可见,尽管金属-空气电池和太阳能燃料的循环效率很低,但是它们却有极高的能量密度(~1000Wh/kg),而电池、储热/冷和压缩空气储能具有中等水平的能量密度。

抽水储能、超导磁能、电容和飞轮的能量密度最低,通常在30Wh/kg以下。

然而,超导磁能、电容和飞轮的功率密度是非常高的,它们更适用于大放电电流和快速响应下的电力质量管理。

钠硫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其它传统电池的高,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比传统电池稍低(应该注意的是,不同厂商生产的相同类型的储能系统会在能量密度数据有所不同)。

表2各储能系统能量密度计算式为:或,以下是不同储能系统所储存的能量值E。

(1)抽水蓄能储存的机械能计算式为:
其中H为水位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V为水库容量,为水密度。

(2)压缩空气储存的能量计算式为:
其中P为绝对压力,V为储气容积,m为储存的空气质量,R为理想气体常数,T为绝对
温度,V1-V2为压缩过程前后空气体积。

(3)飞轮储存的机械能计算式为:
其中J为转动惯量,为飞轮角速度。

(4)超导储能储存的电能计算式为:
其中L为线圈电感系数,I为线圈电流。

(5)电容储存的电能计算式为:
其中C为电容,V为电压,Q为总的电荷。

(6)储热系统储存的热量计算式为:
非相变储热:
其中m为储热介质质量,T1,T2为吸热前后温度,Cp为比热容。

相变储热:
其中m为相变介质质量,为相变热,Cp为比热容,m为相变点。

七、使用寿命和循环次数
表2还比较了不同电力储能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循环次数。

可以看出,那些在原理上主要依靠电磁技术的电力储能系统的循环周期非常长,通常大于20000次。

例如,包括超导磁能和电容器。

机械能或储热系统(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热/冷)也有很长的循环周期。

由于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会发生化学性质的变化,因此电池和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较其它系统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