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现状 提高造林技术水平

合集下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林业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产业之一,而造林技术作为林业的核心要素之一,直接影响着森林的质量和数量。

当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提升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对林业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存在着造林质量不高、成活率低、树种适应性差等问题。

一些地方在造林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快速完成任务,而忽视了造林质量,导致了林木成活率低,长势差,严重影响了森林的质量和数量。

2. 面临的环境挑战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造林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干旱、强风、酸雨等极端天气条件,都会对树木的生长和成活产生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林火事件更是给造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3. 缺乏科技支撑当前我国林业造林技术缺乏科技支撑,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传统造林技术阶段,缺乏科技创新和引进,限制了林业的发展。

一些创新的林业科技成果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

4. 人力资源短缺造林技术需要人才支撑,而当前我国林业人才短缺严重,造成了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

一些基层单位对林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也存在不足,这对于提升林业造林技术水平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改善措施1. 提高造林技术水平为提高我国林业造林技术水平,我们应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在林木选择、培育、栽植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推广先进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生态工程技术,提高抗逆性和环境适应性;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我们应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和防风固沙等工作,改善森林生长环境,提高林木成活率和抗逆能力。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减少人为破坏和林火事件,保护好培育的林木。

3. 科技支撑我们应该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领域对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林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浅析提高造林更新效果的措施

浅析提高造林更新效果的措施

浅析提高造林更新效果的措施随着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的森林面积和质量正在不断的下降。

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提高造林更新效果成为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析提高造林更新效果的措施。

一、选择合适的树种造林更新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合适的树种,因为树种的选择与成活率和林地质量息息相关。

合适的树种应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耐旱抗病的能力、快速成长、高纤维含量、高抗风性和不同的生态功能。

比如约旦国家树种——沙漠松,它拥有极强的对旱和盐碱土的适应能力和抗病性。

另外,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到树种的林下植物和地下植物的生态功能和相互作用。

二、科学的造林技术科学的造林技术是保证造林更新效果的另一个关键点。

在选址和预处理阶段,应该根据地形、土壤条件、气候和降雨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造林模式,并结合育苗和移植草坪等预处理措施,确保树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在播种、移植和养护阶段,应严格控制灌溉量和施肥量,并不断修剪、除草、防风和防虫害等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更新的效果。

三、有利于自然演替的树种组合造林更新的树种组合应该有利于促进自然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

不同树种之间应该具有互补和辅助作用,鼓励细菌、真菌和节肢动物等微生物群落和动物群落的生态分布,以建立完整复杂的生态系统。

同时,这些生态系统还应该能尽可能的为环境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如减少土地侵蚀、改善地气平衡、增加土壤肥力、净化水源、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

四、合理的林业经营措施合理的林业经营措施对于提高造林更新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应该制定科学的采伐措施和规划,严格控制过度采伐和盗伐等非法活动,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同时,还应加强林区的监测和统计工作,及时了解林区植被的演替程度和生态功能,为后续的经营措施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提高造林更新的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措施。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树种组合和林业经营措施的支持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浅析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

浅析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

浅析林业资源现状与林业造林技术林业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林业资源现状进行浅析,并探讨当前的林业造林技术。

一、林业资源现状1.森林覆盖率我国森林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截至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约为23%,位居全球第四。

尤其是我国西南、华东和东北地区的森林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森林资源最为广泛。

2.森林品种我国森林植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多种类型。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化,为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提供了重要支持。

3.林业资源利用我国林业资源利用主要分为木材利用、非木材利用和生态功能利用三个方面。

木材利用主要包括家具、造纸、建筑材料等方面;非木材利用主要包括药材、食用菌、草药等;生态功能利用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二、林业造林技术现状1.育苗技术育苗技术是林业造林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活率和质量。

目前,我国对于苗木的育苗技术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主要包括温室育苗、播种育苗、嫁接育苗等多种技术手段。

2.树种选择树种选择是林业造林中的关键环节,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地形都会对树种的选择提出不同的需求。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我国进行了大量的树种试验和引种工作,并且不断进行树种改良,以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

3.造林技术造林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整理、抚育管理、栽植等方面。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机械化造林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造林效率和质量。

三、问题与挑战尽管我国的林业资源及其造林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但是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主要包括:1.森林资源的破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遭受到了采伐、过度利用、森林火灾等威胁,导致森林资源的损失和破坏。

2.林业造林技术的不足尽管我国在林业造林技术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技术研发不足、人才队伍不足、科技支撑不足等方面。

林业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林业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林业造林质量的重要性林业造林质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良好的造林质量能够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资源。

优质的造林工作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保护和生态恢复,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

高质量的林业造林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提升森林景观的美观度,增加人们对自然的喜爱与热爱。

林业造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林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加强和提高林业造林质量至关重要,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只有认识到林业造林质量的重要性,才能引起人们对林业造林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促进林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内容到此结束,总计202字】1.2 当前存在的问题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林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伐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种植的树木品种单一,造林质量不高,无法满足生态修复和资源保护的需要;造林工程中存在技术不足、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林业部门监管不力,造林过程中存在乱种乱建、违规用地等问题;人为因素影响森林更新速度,大规模砍伐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林业造林质量,阻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林业管理意识,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监督制度,实行科学规划和有效措施,促进林业造林质量的持续提升,保护好我们珍贵的森林资源。

2. 正文2.1 造林质量存在的问题1. 种子质量不佳:在造林过程中,一些种子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种子的来源不清晰,有些甚至是劣质品,这会直接影响到造林后的树木生长质量。

2. 栽植方式不当:有些地区在进行造林时,栽植方式不够科学和合理,株行过大或者过小,造成树木生长不均匀,甚至出现一些空心林和混交林。

3. 管理不善:在造林后的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手段,无法及时发现病虫害等问题,导致树木生长受到一定影响。

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探析

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探析

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探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恶化,林业资源的养护和造林技术变得愈发重要。

林业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木材和其他产品,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

如何科学合理地养护和利用林业资源,以及如何采用有效的造林技术,成为了当前林业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包括灌溉、施肥、修剪等多种手段。

1. 灌溉灌溉是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的一项重要手段。

在干旱和少雨的地区,通过人工灌溉,可以保证树木得到充足的水分。

灌溉的方式包括滴灌、喷灌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一些河流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河水进行定量灌溉,以确保林木生长的需水量。

2. 施肥施肥是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的另一项重要手段。

在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合理施肥可以有效地增加树木的养分供应,促进树木生长。

施肥的方式包括有机肥、化肥等,可以根据土壤质地和树木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

3. 修剪修剪是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的又一项重要手段。

通过修剪可以使树木的枝叶茂盛,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良好。

修剪也可以促进树木的枝叶生长,提高树木的产量。

修剪的方式包括整枝、削枝等,可以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和品种选择合适的修剪方法。

二、造林技术的探析造林技术是保护和促进林业资源的有效手段,目前在我国已经有了成熟的造林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技术。

1. 选择合适的树种在进行林木种植时,需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

只有选择了适宜的树种,才能够保证树木的生长放卫。

还需要考虑树木的用途,比如木材用途、药用用途等,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

2. 种植方式种植方式包括直播和移植两种。

直播是指将树籽直接撒种在土地上,通过自然生长形成林木;移植是指将已经长成的树苗移植到需要种植的地方。

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3. 施肥和灌溉在进行林木种植时,需要进行施肥和灌溉,以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

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分析

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分析

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分析林业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保护和养护林业资源不仅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

因此,对林业资源的养护方法及造林技术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森林防火管理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因此火灾是影响森林资源养护的常见灾害之一。

防火管理是保障林业资源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防火措施包括加强管制、集中监测、提高人员素质、完善设施等。

通过加强宣传宣传和普及林业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火能力,树立森林防火意识,加快森林防火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升防火管理水平,避免火灾对林业资源的损害。

2、应用科技手段应用科技手段是加强林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生态科技的手段,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例如:人工增雨、人工放火、生态修复技术、远程遥感监测等先进科技手段,可以更好的保障林业资源的稳定和发展。

3、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是保护和养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我国林业资源开发的不合理性是对森林资源的主要破坏之一。

通过建设林下经济、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开发林业旅游等多种方式,可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造林技术分析1、合理选择树种在造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

树种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直接影响了造林效益的发挥。

因此,对于不同环境的地区,应注重选用适宜的树种。

2、做好补植工作补植工作是林业资源的重要养护手段之一。

及时对枯萎、受害或者自然灾害损害的森林进行补植。

对于年轻的森林,要进行密植,防止土地流失。

对于植被稀疏的森林,要选择与原有树种适应性相同或相似的树种进行植树。

3、技术措施在栽植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土壤改良、土地整地、施肥、灌溉等工作。

同时,在造林工程中还要注意树木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对于森林进行精细管理,可更好地保障林业资源的养护和发展。

我国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我国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我国林业资源是指我国境内的树木、林地等森林资源,是我国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

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林业资源保护现状分析1. 林地面积逐渐增加我国林地面积逐渐增加,2000年全国森林面积为1.792亿公顷,到2018年已增加到2.2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3.04%。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施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等生态工程,以及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林地面积逐渐扩大,为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2000年为16.55%,到2018年已提高到22.96%。

这得益于政府对森林资源保护的高度重视,大力推动林业资源的保护与恢复。

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也使得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3. 森林资源保护政策逐渐完善随着我国对林业资源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森林资源保护政策也在不断完善。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使得林业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

政府还通过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高了林业资源保护的积极性。

1. 林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林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林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涉及到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开发等多个领域。

林业产业化不断拓展,为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 林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林产品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除了木材、竹材等传统林产品外,一些新型林产品如食用菌、中草药等也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浅议如何有效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 窦晶晶

浅议如何有效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 窦晶晶

浅议如何有效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窦晶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林业造林工作的开展,可以增加现有的林业资源的规模,为林业产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林业造林工作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是其他方式无可比拟的。

所以,提高对林业造林工作的重视至关重要,要持续不断的推进林业造林工作的发展。

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高林业造林技术水平展开探讨。

关键词:林业;造林技术;措施引言我国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林业开采过度,破坏了生态平衡。

近几年来,林业造林项目不断增加,人们更加注重的是造林规模,对造林抚育管理不够重视,导致造林质量并不理想。

1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平稳前行的状态,但之前为了发展经济,导致森林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如今,地球资源出现不足,已向人类发出相应的警示,人们的保护意识随之增强并付诸行动,从而增加了森林的面积及数目。

林业的消耗量开始下降,并低于森林的生长速度,森林资源得到相应的缓解。

纵览全局,林业的发展情况较为乐观,但在发展道路中突显出诸多的问题,通过大数据调查得知,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多,生长中的森林质量不高,因区域差异而形成不均衡的森林分布情况,整体的管理水平不足。

例如,陕西省榆林市林场肩负培育森林管护的责任,但管理模式略显落后,责任不够明确,因其地势的特点,在治沙治土方面有所不足,成为林业改革中的重点省份。

2林业造林技术2.1分殖造林法利用树木的一部分营养器官进行造林的方法就是分殖造林法,树叶、树枝、树干等等都可以作为造林的原材料。

这种造林方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省去培育幼苗的时间及费用,其次这种技术的操作十分简单,林木的生长速度也比较快,造林的效果较好。

但是,使用这种造林方法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受到造林材料的限制,对造林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有一定的限制。

所以这种造林技术比较适用于一些比较常见的树木的培育,如杨树、柳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林业资源现状提高造林技术水平摘要:文章根据目前我国林业资源情况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常用的方法本人就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对发展和培育资源更加有利。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造林方法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ource of our country forestry and put forward some soil preparation, planting, tree species selection, planting methods i related problems were roug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resources, more favorable.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s; afforestation; afforestation method
中图分类号:f30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一、我国当前林业资源情况
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

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

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

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

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
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

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方法与全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

1.1 林木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 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履行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供应木材的重任。

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必将导致木材供不应求、优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1.3 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业,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

加上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木材价格偏高和原料生产浪费严重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与世界水平的明显差距。

在缺乏必要的竞争条件,整体水平属于低效型结构情况下,很难在加入
wto后,保持我国人造板工业的稳定。

造林地的清理与整地方法2.1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

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

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

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

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

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

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

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

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的一些程序、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

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

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

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
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

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

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三、植树造林常用方法3.1 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

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

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

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

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
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
为重要。

3.2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

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

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

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

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
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
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

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3.3 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

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
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4 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

根据现代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应讲究适地适树的实效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

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

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

另一方面,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罗群《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加快崇明生态岛建设》现代园艺.2007年第12期.[2]左月玲《浅析林业生态工程与区域生态环境》
赤子.2009年第14期.[3]姚庆学《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科技支撑—记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2009年第4b期.
[4] 洪振威.浅谈我区林业造林的技术措施.《科技与生
活》,2010年2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