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典与美英药典微生物限度比较 PPT课件
最新中国药典版微生物限度检查及发展趋势PPT课件

除另有规定外,本检查法中细菌及控制菌培养温 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 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
检验结果以1g、1ml、10g、10ml、10cm2 为单位 报告,特殊品种可以最小包装单位报告。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1
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修订
2、附录107页,检验量 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5
1、方法和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对供试品的前处理和一些检验方法进行了完善;
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差距显著。
计数测定体系的差异:
难以操作,检验繁琐
需气菌总数=细菌数+霉菌及酵母菌?
1000
1000 100
参见:《美英欧药典微生物限度标准的浅析》,苏德模、胡昌 勤、马越,《中国药品标准》,2005年第3期
4
总需气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样品10g或10ml+缓冲液至100ml 取1ml样品液
总需氧菌TSA, 35℃ ,48-72h
真菌SDA(PDA), 20-25℃ ,5-7d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

中国药典2020微生物限度检查摘要:1.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要点3.微生物限度计数及其应用4.药典委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草案5.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6.美国药典USP 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比正文:2020 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概述2020 版《中国药典》对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涵盖了非无菌产品、生物制品以及中药饮片等多个领域。
微生物限度检查是评估药品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手段,对保证药品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的检查要点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菌种及菌液制备:需要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菌种进行培养,制备成菌液。
2.培养条件:将菌液接种在胰酪大豆腺琼脂培养基上,在35℃条件下培养24 小时。
3.菌落计数:将培养后的琼脂平板按区域划分,对每个区域进行菌落计数,以评估样品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微生物限度计数及其应用微生物限度计数是评估非无菌产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此类菌对胆盐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是药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菌。
2.大肠埃希菌:作为肠道常见菌,大肠埃希菌可能导致肠道感染等疾病。
3.沙门菌: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疾病。
药典委发布的相关国家标准草案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凡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等5 份国家标准草案,以规范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和要求。
其中,《生物制品》分包装及贮运管理、《鼠源性病毒检查法》等文件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进行了详细规定。
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用于检查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检查项目包括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菌总数、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
中药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PPT课件

《中国药典》2015年版修订后将分为三个附录: – 1、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 2、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 3、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5
1.1 总则:
•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 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 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规定进行检 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 规定外,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 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 的检查方法。
9
1.3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 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 行适用性检查。
•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 性试验【10版:方法验证】, 以确认所 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 结果时, 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 验。
6
1.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则:
• 环境: – 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 求。(在不低于GMP 现行版要求的D 级洁净环境 、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 行)【10版: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 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 –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 出。 –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 测。
中国药典版微生物限度检查解析(ppt)

(优选)中国药典版微生物限度 检查解析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现状与发展
• 历史沿革 • 新中国第一部药典(1953年版)收载了无菌检查法 • 我国开展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始于1972年。 • 1978年颁发了第一个“药品卫生标准”。 • 1995年版中国药典首次收载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法,2000年
版收载了微生物限度标准。 • 从第八届药典委员会(2005版中国药典)开始设立微生物
专业委员会。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药典的标准修订:
• 2005版
• 将按剂型制定 限度修订为按 给药途径制定 限度
• 强调微生物检 验的“方法验 证”
• 无菌检查培养 时间与国外接 轨
• 2010版
• 质量标准体系 基本与国外接 轨
其他局部给药制剂
102
102
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1g、1ml 或10cm2)
表 2 非无菌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给药途径
需氧菌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总 数
控制菌
不含豆豉、神曲
固体口服给 等发酵原粉
药制剂
含豆豉、神曲等
发酵原粉
不含豆豉、神曲等
液体口服给 发酵原粉
药制剂
含豆豉、神曲等
2010年版
应该洁净度 10000级背景 下的局部100 级单向流空气 区域内进行
2015年版
应该受控洁净 环境下(不低 于D级)的局 部不低于B级 单向空气区域 内进行。
药品微生物检验的现状与发展
面临的挑战:
1.医药产品的发展 2.基本“矛盾” “有菌的环境”生产“无菌的产品” 3.特殊的医药环境 输液品滥用!中西药并存! 4.不断有人死亡 “欣弗事件” 5.药品微生物污染的反思
各国药典比较ppt课件

英国药典
• 版本简介
英国 The Stationery Office出版社在 2001年五月出版发行的《英国药典 (2001)》(British Pharmacopoeia 2001) 的最新版本。收录有2760篇医药专论,其 中1305篇出自英国本土;其余1455篇套录 自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iea) (第三版)。
内容基本介绍
• 英国药典是英国制药标准的重要来源。各
条目均以药品名称字母顺序排列,内容包 括药品性质、制法、血产品、免疫产品、 电磁药品制法及外科材料等部分。英国药 典书后附有全部内容关键词索引。不仅为 读者提供了药用和成药配方标准以及公式 配药标准,而且也向读者展示了许多明确 分类并可参照的欧洲药典专著。英国药典 出版周期不定,最新的版本为2004年的第 21版。
日本药典
• 版本简介
由日本药局方编辑委员会编纂,日本厚 生省颁布执行。分两部出版,第一部收载 原料药及其基础制剂,第二部主要收载生 药,家庭药制剂和制剂原料 。2005年11月 22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制定了日本药典第 15版,废除日本药典第14版。最新版本 JP15拟定生效日期为2006年4月1日。
各国药典比较
基本介绍 • 药典是通过建立国家技术标准来保证人 类和牲畜使用的药物的质量、剂量和药物纯 度和浓度标准的权威性出版物。它是在专业 的,通常是政府的权威人士的监督下进行编 辑,并且是所有药物的制造、分配和药物治 疗所必须遵照的标准 。 • 目前常用的药典标准有英国药典(BP)、 欧洲药典(EP)、美国药典(USP)、德国 药典(DAP)、日本药典(JP)、中国药典 (CP)。
该药典囊括了几千篇颇有价值医学专 题论文,其中有几百篇是医学新论。它不 仅为读者提供了药用和成药配方标准以及 公式配药标准,而且也向读者展示了所有 明确分类并可参照的欧洲药典专著。对于 制药厂和化学工业、政府管理者、医学研 究院及学习制药的学生都是一部必不可少 的工具书。
最新中国药典版药品微生物检查ppt课件

我国微生物检查发展概况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
2010-03
2
2010版药典起草的指导思想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服务于资源节约
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科学监 管理念,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2010版中国药典,我国药品无菌、微生物限 度检查方法和标准在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国际接 轨方面均有了长足进展,使我国药品无菌和微生物 限度检查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010-03
9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
2010-03
10
如果药物本身无足够的抗菌力,在正常储存和
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多剂量制剂)可能发生微生物 污染和大量繁殖,对患者造成感染或引起药物变质。 最近我国白内障病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事件,以及 目前国外尚在调查的博士伦护理液的问题,足以提 醒我们此类制剂微生物污染的严重后果。在生产过 程中添加适合的抑菌剂可以保证药品在正常储存和 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二、坚持继承、发展、创新的原则 三、坚持科学、实用、规范的原则 四、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 五、坚持标准先进性原则 六、坚持标准发展的国际化原则
205版的基础上增订了白色念珠 菌的检查,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明确用 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剂型均按无菌要求。中药 橡胶膏剂首次提出不得检出致病菌检查要求。新增 抑菌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 法验证指导原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规范指导原则等,以缩小附录在 微生物检查方面与国外药典的差距。
2010-03
13
所有抑菌剂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制剂中抑菌剂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计数法修订解析PPT课件

适用性检查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于20~25 ℃培养不大于5天
与标准培养基比较,恢复率在50% ~200%之间。
备注:该培养基用于控制菌白色念珠菌检查时,同时满足控制菌项下培养基适 用性检查要求。
四、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培养基名称 沙氏葡萄糖琼脂+抗生素 (当细菌超标引起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标时用)
无菌性检查 取已灭菌的SDA注皿,于20~25 ℃ 培养不少于5~7天,应无菌生长。
2、供试品前处理
需前处理
供
试
品
不需前处理
①方法适用性试验前处理方法 对污染菌生长、检出的影响。
中和剂 灭活剂
有抑菌作用
去除抑菌作用
②可以通过方法 适用性试验判断
③验证抑菌活性去除的有 效性,以及方法对污染菌 生长、检出的影响
无抑菌作用
检查
三、通用要求
3、微生物计数法适用范围
(1)微生物计数法适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明确规定本法不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3)明确规定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检查方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
一、修订背景
2、方法科学性和灵活性 (1)准确度:方法适用性试验模拟样品污染
微生物后进行方法试验性验证。 (2)精密度:结果判定以变化范围进行规定,
符合微生物计数规律。 (3)培养体系:采用更适宜的培养体系。 (4)偏差调查:微生物检验结果偏差调查的
引入。 (5)与微生物指导原则、理念有机统一。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 ℃,白 色念珠菌和黑曲霉最适生长温度为28 ℃,均为嗜温型微生物。
修订前
修订后
细菌数:营养琼脂 30℃~35 ℃ 3天
最新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增修订ppt课件

1、结合GMP管理的步伐,进一步合理制定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2、在开展课题积累数据、区分用法的基数上完善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草药的微 生物限度标准
2015年版药典抑菌剂效力检查法
2010版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指导原则
2015版 抑菌剂效力检查法
将在2015年版药典附录I制剂通则项中相关的制剂项下“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 下列规定”中,增加:“加入抑菌剂(防腐剂)的制剂,应符合抑菌剂(防腐剂) 效力检查法的有关要求”
药典委员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的修订思路
修订思路
(1) 2010版中国药典一、二、三部微生 物限度本中项目的对比、整合
(2)与美、欧、日药典比较,修订中 国药典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整合:采用一部的项目作为合并后限 度标准的基础
1、参照欧、美、日药典一致的表示形 式,采用较清晰直观的表格形式列出 各类药品和原敷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2、菌数计数结果以10n表示; 3、以“需氧菌总数”取代“细菌数”, 以“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取代“大肠 菌群”
2、修订后限度标准的总体结构(共9项、4个表)
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标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 法的规定 2、用于手术、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局部给药制剂应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 3、非无菌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4、非无菌不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5、非无菌含药材原粉的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 6、非无菌的药用原料及辅料微生物限度标准 7、中药提取物及中药饮片的微生物限度标准 8、有兼用途径的制剂应符合各给药途径的标准 9、霉变、长螨者以不合格论
2015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 法增修订
目录
一、2015版药典微生物学检验体系的发展 二、2015年版微生物学检验中的重大修订及意义 三、2015版限度标准的特点及展望 四、2015版药典纯化水标准公示内容 五、2015版药典注射用水标准公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