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完整版)

合集下载

CSCO免疫指南公布!16大癌种如何使用免疫?疗效几何!速观!

CSCO免疫指南公布!16大癌种如何使用免疫?疗效几何!速观!

CSCO免疫指南公布!16⼤癌种如何使⽤免疫?疗效⼏何!速观!在PD1/PDL1免疫治疗快速发展全⽅位覆盖各类肿瘤的当前时代下,如何正确使⽤免疫治疗成为临床亟需。

近⽇,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2020版(⾸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指南正式出炉,指南例数盘点了各⼤癌种⽬前的免疫使⽤线数和临床数据,信息量庞⼤且综合各⼤因素,缔造适合中国⼈群的免疫⽤药推荐。

必学系列!(以下癌种排列按⼈体解剖位置)01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晚期头颈鳞癌被划分为⿐咽癌和⾮⿐咽癌两⼤部分。

①⿐咽癌:由于⽬前国内外尚未有任何⼀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于治疗⿐咽癌。

现有结果也均来⾃⼩样本数据,因此免疫药物⽤于⿐咽癌的治疗被列为III级推荐后线⽤药,有效率20%-34%不等。

②⾮⿐咽癌:⽬前中国药监局批准了纳武利尤单抗⽤于治疗⼀线化疗耐药的PD-L1阳性患者⼆线治疗,该药也被列为Ⅰ级推荐。

除了⼆线使⽤,FDA批准了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氟尿嘧啶+铂类)⼀线治疗晚期初治⾮⿐咽癌头颈鳞癌患者。

形成“⼀线化免联合、⼆线单免挽救”的免疫治疗格局。

02晚期⾷管癌对于⾷管癌,⽬前免疫研究均局限在⼆线治疗上。

在国内,恒瑞的卡瑞利珠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被批准⽤于晚期⾷管癌的⼆线治疗,因此作为⼆线治疗的I级推荐。

纳武利尤单抗也有⼆线成熟数据,但未在国内获批,以II级推荐⽤于⼆线。

晚期⾷管癌的免疫治疗“⼆线单免多家争鸣”,期待⼀线化免适应症的落地。

03⾮⼩细胞肺癌(1)驱动基因突变的晚期⾮⼩细胞肺癌①对于EGFR/ALK/ROS1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免疫单药疗效有效:ROS1 17%、EGFR12%, ALK 0%。

⽬前⼀线治疗仍以靶向为主,如果考虑免疫联合靶向药,间质性肺炎发⽣率会明显增加,因此免疫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线治疗⽆缘!⼆线⽅⾯,对于靶向药物耐药的患者,使⽤单药免疫的疗效与多西他赛化疗疗效相当,因此单药免疫⼆线应⽤有限。

⽽⽬前的⼀些化免联合效果不错,例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以及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取得不错的⼆线效果。

2020NCCN肾癌中文版指南2020v1

2020NCCN肾癌中文版指南2020v1
2019.v1 版 肾癌 较 2018.v4 的更新要点 一、KID-1 1.初始检查
第四个栏目修改:腹部±盆腔 CT 或腹部 MRI 第七个栏目修改:如果怀疑尿路上皮癌(如:中央肿块)考虑尿细胞学,经输尿管镜或经皮穿刺活检。 2.脚注 a 从“当临床提示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改为“首选增强,例如 renal protocol” 3.增加脚注 c 如果患者已经有远处转移或者或者不能耐受输尿管镜 二、KID-3 1.复发或 IV 期和不可手术
NCCN 指南——肾 2020.V1
8.移除两个脚注 七、KID-C 2 of 2 复发或Ⅳ期疾病的全身治疗原则 1.修改脚注:对于集合管或者髓质亚型病例,使用细胞毒性的化疗方案(卡铂+吉西他滨,卡铂+紫杉醇,或顺铂+吉西他滨)以及近来使用的铂类为基 础 的治疗泌尿上皮癌的化疗方案中观察到了部分反应。在肾髓样癌患者中,口服靶向治疗通常不产生反应。在临床试验之外,以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应是 治疗肾髓样癌的首选方案 八、KID-D 1.移除:“对于可使用西罗莫司治疗的部分短期生存患者” 九、ST-1 1.表 2,“N0-N1”改为“NX,N0-N1” 2.新增表 3 十、CAT-1 新增页面
· 将“组织学主要为透明细胞癌”改为“透明细胞癌”。 · 透明细胞和非透明细胞癌的一线治疗更改为下列的形式
临床试验 or 见一线治疗 or 转移灶切除术 orSBRT 或对寡转移灶进行消融治疗 and 最佳支持治疗 · 透明细胞癌一线治疗后其后续治疗改为下列的形
6.修改第四条:如果未累及肾上腺,可以不切除肾上腺。 7.现将热消融放到积极检测前 8.积极检测
◊新增栏目:推荐对 T1a(≤4cm)且有一个主要囊性成分的肿瘤病人进行积极监测 ◊修改栏目:且在发现肿块变化后(如肿瘤大小,生长速度,浸润生长,这些意味着远处转移可能性的升高)应该积极地治疗 。 五、KID-B 1.此章节进行了广泛的修改。 六、KID-C 1 of 2 复发Ⅳ期疾病的全身治疗原则 透明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肾癌诊疗规范标准[详]

肾癌诊疗规范标准[详]

肾癌诊疗规(2018年版)一、概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简称肾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

肾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为透明细胞癌,其次为乳头状肾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以及集合管癌等少见类型的肾细胞癌。

肾癌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占泌尿系统肿瘤第三位。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早期肾癌的发现率逐渐增长,局限性肾癌经过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者保留肾单位的肾脏肿瘤切除术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据统计,目前确诊时既已属晚期的患者已由数年前的30%下降至17%,随着靶向治疗的持续发展及新型免疫治疗药物的兴起,晚期肾癌的疗效也逐步得到改善。

二、流行病学及病因学(一)流行病学在世界围,肾癌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最高,而非洲及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最低。

全世界围,肾癌发病目前排在男性恶性肿瘤第9位(21.4万例新患者)及女性第14位(12.4万例新患者),其男女发病率约为2∶1,发病高峰在60~70岁。

根据GLOBOCAN 2012年世界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肾癌的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14位,死亡率居第16位。

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肾癌的发病率都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包括北美、部分欧洲、亚洲、大洋洲及部分拉丁美洲,但肾癌的死亡率在发达国家中趋于稳定或下降。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资料显示,从1988年至2014年我国肾癌的发病率为上升趋势。

人口结构老龄化、生活方式西方化及早期筛查的推广可能是发病率增高的原因。

2005年至2009年肾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4.44/10万、4.64/10万、5.08/10万、4.5/10万。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339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共覆盖中国2.8亿人群。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肾癌发病率为 4.99/10万,其中男性肾癌发病率为6.09/10万,女性肾癌发病率为3.84/10万。

NCCN指南∣肾细胞癌靶向治疗推荐2024

NCCN指南∣肾细胞癌靶向治疗推荐2024

NCCN指南I肾细胞癌靶向治疗推荐2024肾细胞癌是男性和女性最常见的十大癌症之一。

据估计,2018年在美国将有约65340人被诊断为肾细胞癌,14970人将死于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RCC)约占所有新诊断癌症的 3.8%,男性的发生风险高于女性。

中位诊断年龄为64岁。

肾细胞癌在45岁以下的人群中并不常见。

约3%至5%的肾细胞癌与遗传性基因疾病有关。

局部肾细胞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而转移性肾癌对常规化疗无效。

在过去的十年中,转移性肾癌的靶向治疗取得了进展,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贝伐单抗,帕嘤帕尼等,抑制VEGF及其受体。

这些药物阻止了新血管的生长。

有研究发现VEGF/VEGFR信号通路在RCC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发现多个靶点,如VEGF配体和其受体VEGFR-I/2/3,且目前是肾透明细胞癌的标准靶点。

肾细胞癌靶向治疗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VEGF抗体广泛应用于肾细胞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至今,已有9种药物获FDA批准用于晚期RCC的一线或序贯治疗,分别是舒尼替尼(SUnitinib)、索拉非尼(SOQfenib)、帕嗖帕尼(PaZOPanib)、阿昔替尼(axitinib)、替西罗莫司(temsiro1imus)、依维莫司(evero1imus)、贝伐珠单抗+干扰素、卡博替尼(cabozantinib)、乐伐替尼(IenVatinib)。

最新NCCN指南靶向药物推荐舒尼替尼NCCN推荐舒尼替尼(1类)可用于复发性或手术不可切除IV期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优先\NCCN推荐舒尼替尼(2A类)可用于复发性或手术不可切除IV期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序贯治疗。

NCCN推荐舒尼替尼(2A类)可用于复发性或手术不可切除IV期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全身治疗(优先1索拉非尼NCCN推荐索拉非尼(2A类)可用于复发性或手术不可切除IV期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序贯治疗。

NCCN推荐索拉非尼(2A类)可用于复发性或手术不可切除IV期非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全身治疗帕嘤帕尼NCCN推荐帕嘤帕尼(1类)可用于复发性或手术不可切除IV期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优先\NCCN推荐帕嗖帕尼(2A类)可用于复发性或手术不可切除IV期透明细胞肾癌患者的序贯治疗。

2020年欧洲泌尿协会肾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概要

2020年欧洲泌尿协会肾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概要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10月第25卷第10期927•学A 园地•2020年欧洲泌尿协会肾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概要陈莉,汪涌,祝广峰,窦小亮,陈晓鹏,王禾,张波DOI :10. 3969/j. issn. 1009-8291. 2020. 10. 016(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38)关键词:肾癌;诊断指南更新;概要中图分类号:R737. 11文献标志码:R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Chinese UrologicalAssociation,CUA )肾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摘要自2014 年后尚无更新,但国外指南更新迅速。

目前最新的2020 版欧洲泌尿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 )肾癌诊疗指南(2020年3月26日发 布)相对2014版CUA 指南有许多更新之处,现总结 如下m 。

1介绍主要目的是为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的临床管理提供实践指导。

2流行病学与病因学2.1发病率与流行病学 占所有癌症的2%〜3%( 男女比例1. 5 = 1(2.2 病 学2.2.1致病因素①吸烟;②肥胖;③高血压;④扑 热息痛;⑤非d 体抗炎药;⑥肾结石;⑦病毒性肝炎#⑧过量酒精。

2.2.2保护因素 ①饮酒(适量);②十字花科蔬菜 (如卷心菜);③水果;④富脂鱼类;⑤戒烟;(减肥。

2.3病理 分为下列几种: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 嫌色细胞癌;梭形细胞癌;集合管癌;肾髓样癌等,其治疗证据摘要及推荐建议见表1、表2。

2.4分期 与目前的CUA 的TNM 分期基本相同。

2.5 常用的评分系统常用评分系统包括PAD ­UA ;RENAL ; C-index 评分系统。

表1其他肾肿瘤治疗证据摘要及推荐建议作者简介:陈莉,技术员.主要从事术后实验室技术工作.E-mail : cl961020@ 126. com证据摘要证据等级存在多种肾肿瘤,其中约15%是良性的。

《2023 CSCO肾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3 CSCO肾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02
新兴技术应用
除了免疫治疗外,还有基因测序、精准医疗等新兴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
肾癌治疗中。
03
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临床数据的不断积累,免疫治疗等新兴技术将在
肾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06 患者管理与随访监测建议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01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亮点总结
细化肾癌病理分类
强调多学科协作
本次指南对肾癌的病理类型进行了更为详 细的划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诊 断依据。
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肾癌诊疗中的重 要性,鼓励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病理科 医生等共同参与,提高诊疗效果。
推广新型靶向药物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新型靶向药物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得到了 进一步推广,为晚期肾癌患者提供了更多 的治疗选择。
影像学检查在肾癌诊断中应用
超声检查
简便易行,对肾癌的敏感性高,可发 现肾内占位性病变,并初步鉴别其良 恶性。
磁共振成像(MRI)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可多角度、多 平面成像,对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具有重要价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可清晰显示肾癌的大小、位置、形态 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是肾癌诊断和 分期的重要依据。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
开展康复辅导课程
02
组织专业的康复辅导课程,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和积极心态。
建立患者互助小组
03
鼓励患者之间建立互助小组,分享治疗经验和康复心得,提高
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肾癌诊治指南

肾癌诊治指南

肾癌诊治指南疾病介绍肾癌,又称为肾细胞癌、肾腺癌,起源于泌尿小管上皮。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0%-90%, 是成人最常见的肾脏肿瘤。

男女之比约为2:1,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早期肾癌得到了及时诊断。

不吸烟及避免肥胖是预防肾癌发生的重要方法。

疾病分类目前肾癌分为10种类型: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Bellini 集合管癌、髓样癌、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 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分型。

肾透明细胞癌最常见,约占90%。

发病原因肾癌的发病原因不明。

可能的原因有:1.吸烟:大量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吸烟与肾癌发病正相关。

2.肥胖和高血压,高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是与男性肾癌发病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

3.职业:有报道长期接触金属镉、铅的工人、报业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业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者肾癌发病和死亡危险性增加。

4.放射:长期暴露于某种弱放射源中可能增加患肾癌的风险。

5.遗传:已明确的遗传性肾癌包括:①VHL(视网膜和中枢神经血管母细胞瘤病)综合征;②遗传性乳头状肾癌;③遗传性平滑肌瘤病肾癌;④BHD综合征(一种显性遗传综合征)。

6.饮食因素:调查发现高摄入乳制品、动物蛋白、脂肪,低摄入水果、蔬菜是肾癌的危险因素。

可能增加肾癌危险性的食品及药物:咖啡、女性激素(雌激素)、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利尿剂及红藤草又名“千根”等。

7.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发现肾癌的病例有增多的现象。

因此透析超过 3 年者应每年 B 超检查肾脏。

有报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肾癌。

肾癌患者中 14% 患有糖尿病 , 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 5 倍。

发病机制肾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根据目前的研究,肾癌是一种具有独特发病机制的恶性肿瘤,发生机制极为复杂。

播散途径:肿瘤逐渐生长,可直接侵入肾盂,肾盏,甚至输尿管。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系统性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摘要肾细胞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世界范围内男女患者发病比例约为1.5∶1,各年龄段均可发病,60~70岁为高发年龄段,发病中位年龄约为64岁。

目前肾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吸烟、肥胖、高血压以及一些遗传因素均为肾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尽管随着体检筛查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肾癌患者在早期就被发现并接受治疗,然而仍然有约30%的患者在首次诊断时就已是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肾癌。

传统化疗药物对晚期肾癌基本无效,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前晚期肾癌以抗血管和免疫治疗为主。

一线治疗目前多依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预后风险等临床特征进行分层治疗,有抗血管治疗、抗血管联合免疫治疗、双免等多个治疗方案供选择,而后线治疗多根据一线治疗方案组成、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药物选择。

近年来研究显示,肾癌的分子分型以及转移特征等也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晚期肾癌的治疗存在诸多争议。

共识以晚期肾癌管理中尚存争议的临床问题为导向,经多学科临床专家讨论投票后,达成10个临床问题的专家共识。

同时,专家推荐国内临床及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更多大型临床试验,为临床决策及最佳获益人群的选择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肾肿瘤;肾透明细胞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专家共识肾癌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2022年我国肾癌新发病例约为77 410例,死亡病例约为46 345例。

按组织学分型统计,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约占所有肾脏恶性肿瘤的90%,其中最常见的组织类型为肾透明细胞癌。

局部早期RCC可通过手术治疗,但局部进展性肾癌及转移性肾癌因肿瘤进展、扩散及转移,无法手术根除,且传统放化疗效果差,常预后不佳,极大程度威胁患者生存。

近年来,从细胞因子、白介素-2和干扰素α、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到mTOR 抑制剂等,晚期RCC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摘要】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IiniCal OnCOIOgy Z CSCO )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Z 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夕卜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Z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硏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关键词】肾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2020 年7 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IOgy , CSCO )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相较于2019版指南,2020版指南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01初诊为转移性肾癌的处理原则对于初诊为可手术的转移性肾癌患者,2020版指南将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作为I级推荐,减瘤术后系统药物治疗作为限制性I级推荐。

CARMENA硏究是比较舒尼替尼单药与联合减瘤性肾切除术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m期临床硏究,结果显示,晚期肾癌单药舒尼替尼治疗获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4个月,非劣效于减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13.9个月), 亚组分析提示中危组患者减瘤术获益[1]。

既往回顾性研究也显示,减瘤性肾切除术后接受靶向治疗较单纯靶向治疗生存获益更大[2]。

结合CARMENA 研究,晚期肾癌选择即刻减瘤术强调人群筛选,一般情况良好,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I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CC )预后或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I-CeI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 f IMDC )预后为中危患者,原发病灶可考虑完全切除。

而一般情况差、MSKCC或IMDC预后为高危,瘤负荷大和/或伴肉瘤样分化,不建议接受即刻减瘤性肾切除术。

此夕卜,一项转移性肾癌接受即刻与延迟减瘤性肾切除术的随机对照In期临床研究(SURTlME)结果显示,延迟减瘤性肾切除术较即刻减瘤性肾切除可能获得更长的总生存期[3]。

因此,对于部分先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获得较好疗效时选择择期减瘤手术(□级推荐)。

02转移性肾癌的内科治疗2020版指南推荐治疗策略时,除了基于药物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还考虑国内药物的可及性、适应证和医保政策。

一般情况下,CSCO指南将IA 类证据和部分专家共识度高且在中国可及性好的2A类证据作为I级推荐,基本为国家医保所收录。

II级推荐包括1B类证据和部分2A类证据, 如在国际或国内有随机对照多中心硏究的高级别证据Z但可及性差或价格昂贵、效价比低,故作为II级推荐。

m级推荐包括2B类证据和3类证据,虽然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但专家组具有一致共识。

在靶向药物问世以前,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a、白细胞介素-2 (interleukin-2 Z IL-2 )用于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

高剂量IL-2对少数转移性肾癌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但高剂量方案的毒性反应大,国内患者往往耐受性差。

由于现阶段国内靶向药物的可及性大大提高,从临床实际应用的角度,细胞因子不再作为2020版指南的推荐。

晩期肾癌的治疗以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为主,但随着纳武利尤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批准用于晚期肾癌二线治疗以后,免疫与免疫药物的联合以及免疫与靶向药物的联合,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death-1 , PD-I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I(PrOgrammeddeathligand-I f PD-LI ) 抑制剂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靶向药物的联合,已经成为晚期肾癌临床硏究的发展方向。

如何选择靶向治疗和/或联合免疫治疗成为临床常见问题,2020版指南为相关临床实践提供了诊疗依据。

2.1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透明细胞型肾癌的一线治疗策略根据 MSKCC 或IMDC 预后模型将转移性肾癌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相应人 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点。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分层治疗的必要性,低危 人群更适合靶向治疗,而中、高危人群治疗难度大,需要联合免疫治疗(表 1〜表3)。

表1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透明细胞型肾癌的一线治疗策略(低危)阿昔替尼(IA 类) 表2 转移性或不可切除性透明细胞型肾癌的一线治疗策略(中危)帕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IA 类)纳武利尢单抗+伊匹木单抗(IA 类)I 级推荐Il 级推荐 Ill 级推荐 舒尼替尼(IA 类)培哇帕尼(IA 类)索拉非尼(2A 类) 密切监测(2B 类) 阿昔替尼(2A 类) 卡博替尼(2E 类)帕博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2B 类) avelumab +阿昔替尼 (2A 类) 贝伐珠单抗十干扰素 2b (IA 类)1级推荐 II 级推荐 Ill 级推荐 舒尼桥尼(IA 类)阿昔替尼(2A 类) 安罗替尼 培吟企帕尼(IA 类) 卡博替尼(2A 类)帕博利珠单抗(2B 类) 贝伐珠单抗+干扰素・α-2b (IA 类) 索拉非尼(2A 类)avelumab +阿昔替尼(IA 类)巾白博利珠单抗+阿昔替尼(IA类)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IA类)卡博替尼(2A类)舒尼特尼(IA类)培些上帕尼(IA类〉索扌立非尼(2A类)阿昔替尼(2A类)帕將利珠单抗(2B类)贝伐珠单抗+干扰素-α-2b( IA 类)avelumab +阿昔替尼(IA类)替西罗莫司(IA类)安罗棒尼2.1.1 —线靶向治疗舒尼替尼是第二个获批用于晩期肾癌治疗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其与干扰素作为对照的m期临床试验结果奠定了其在晚期肾癌靶向治疗中的地位,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时间为11 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Il SUrViVal ,OS )时间达到了26个月[4]。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NCCN )扌旨南、欧洲肾癌指南以及CSCO肾癌诊疗指南均作为1类证据推荐舒尼替尼用于晚期肾癌的靶向治疗。

培哩帕尼同样是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 TKl),在COMPAZ硏究中与舒尼替尼对照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结果显示培哩帕尼与舒尼替尼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8.4个月与9.5个月,客观有效率分别为31 %与25% ,中位OS时间分别为28.4个月与29.3个月。

统计分析显示培瞠帕尼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不劣于舒尼替尼,而培哩帕尼耐受性优于舒尼替尼[5]。

故作为IA类证据被纳入2020版指南的I级推荐。

索拉非尼是第一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肾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多靶点受体TKl O索拉非尼与干扰素比较用于晩期肾癌一线治疗的随机对照II期临床硏究显示,索拉非尼治疗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15% ,中位PFS时间为5.7个月[6]。

国内近10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回顾性分析进一步确认了索拉非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

2020版指南将索拉非尼推荐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受限于临床数据水平,作为选择性人群推荐。

阿昔替尼是新一代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I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 )多靶点抑制剂,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癌的二线治疗。

阿昔替尼与索拉非尼对照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In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昔替尼一线治疗的客观有效率为32.3% ,中位PFS 时间为10.1个月,优于索拉非尼组[7]。

虽未达到临床硏究设定的统计学差异,2020版指南仍然将阿昔替尼作为晚期透明细胞型肾癌的一线可选治疗推荐。

卡博替尼是MET及VEGFR双通道的口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在CABOSUNn期临床硏究中与舒尼替尼对照一线治疗中、高危转移性肾癌[8]。

卡博替尼组患者的PFS时间(8.2个月:5.6个月)和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Z ORR ) ( 46% : 18%)均明显优于舒尼替尼组,因此NCCN和CSCO指南均推荐卡博替尼作为中、高危患者的一线治疗(2A类证据),同时推广用于低危患者的一线治疗(2B类证据)。

此外,美国FDA批准了贝伐珠单抗联合干扰素、替西罗莫司用于晩期肾癌的治疗。

虽然贝伐珠单抗在国内已经获批治疗晩期结直肠癌和晚期肺癌,但国内一直未开展其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研究Z而替西罗莫司由于在中国注册临床硏究中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未能在国内上市。

总体而言,贝伐珠单抗和替西罗莫司在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2020版指南新增了安罗替尼作为中、高危肾癌一线治疗的推荐,主要依据一项安罗替尼(anlotinib )与舒尼替尼对照用于晩期肾癌一线治疗的□ 期临床硏究[9]。

该硏究结果显示,安罗替尼组和舒尼替尼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分别为17.5个月和16.6个月(HR = 0.89 z P>0.5)o延长随访时间,两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分别为30.9个月和30.5个月(P > 0.5 ), ORR分别为30.3%和27.9%。

其中91%入组患者MSKCC预后为中、高危,因此2020版指南将安罗替尼作为中、高危晩期肾癌患者一线治疗的In 级推荐。

2.1.2 —线免疫或联合靶向治疗KeynOte-426研究对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与舒尼替尼用于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10]o 12个月随访时,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组患者在ORR. PFS和OS方面均有明显获益,联合治疗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5.1个月,舒尼替尼组为11.1个月。

但在低危患者组,PFS和OS曲线有所重合,免疫联合治疗组患者ORR虽然有所提高,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因此,对于低危晚期肾癌患者,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并不优于单独靶向治疗,故在2020版指南中对于低危晚期肾癌患者,其不作为首选推荐。

CheCkmate214硏究对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与舒尼替尼用于晩期中、高危肾癌一线治疗⑴]。

结果显示JMDC评分为中、高危人群免疫联合组与舒尼替尼对照组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2%和27% ,中位PFS 时间分别为11.6个月和8.4个月,中位OS未达到,统计学分析显示免疫联合组疗效显著优于舒尼替尼对照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