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建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最新)

心得体会:建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最新)
心得体会:建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最新)

心得体会:建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最新)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1是指学历证书,X是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一制度旨在通过育训结合、书证融通,真正培养出产业所需要的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改革的实施必然要求围绕技能素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模式。

职业教育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

以往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从评价内容看,侧重学校教育的内容,侧重普通教育的内容,在职业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尤其是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相对薄弱。

从评价方式看,存在着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两张皮”现象。社会化证书主要适用于职业领域,并没有考虑学校职业教育特点和要求,两者不融通,难以在同一个培养方案中和教学过程中落地,增加了学生培训和考核的负担,也增加了学校组织工作的负担。

从评价主体看,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缺乏权威的有公信力的培训评价组织参与。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国家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做了较大幅度减少,而社会上行业企业和培训组织开发的职业证书良莠不齐,存在口径宽窄不一,适应范围不广和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校和学生在选择时无所适从。

从评价效果看,缺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评价机制。由于缺乏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整体设计和制度支撑,导致教育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在职业教育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上没有形成合力。此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概念,应该也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目前在职业教育的高层应用方面如何科学地进行人才评价,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还基本处于空白。

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的原则

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职业教育要建立起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建立的原则如下:

一是坚持学生中心。评价制度改革和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制度设计、评价内容、培训考核、成果认定等方面都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方便学习,有利于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标准引领。在“1+X”制度下,对职业教育学习成果的评价与证明是学校教育的普遍性与不同行业企业职业要求的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是教育系统内部标准和行业企业等社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要改变以往以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人才质量评价之中,用标准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从源头上推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三是坚持书证融通。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依据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解决以往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两张皮”的问题。

四是坚持多方协同。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1+X”制度下的人才评价必然是多方协同的体系。这既包括组织开发国家职业标准的人社部门和制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包括负责开发证书、培训考核学生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还包括实施教育主体的职业院校。这几方面必须协调配合,才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其中教育行政部门在“1+X”试点阶段必然起着统筹协调的作用。

建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标准开发是前提。标准是工作的源头,也是检验质量的依据。首先,标准分层级。第一层是人社部负责组织开发的各类国家职业标准和教育部制定的以专业教学标准为核心的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两者要有机衔接和融通;第二层是依据第一层国家标准,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以第二级为依据,按职业技能领域分类,对应企业典型岗位(群),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开发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其次,教育系统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人社系统开发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有机衔接。“1+X”制度中已明确教育系统负责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分为三级,即初级、中级、高级,而人社部开发的职业资格等级分为五级,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

工、技师、高级技师,这两方面对接好才能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各类职业证书具有同等效力,持有证书人员享有同等待遇”的要求。

再次,要深入研究职业教育高层应用如何开展人才评价。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必然会拓展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1+X”制度也同样适合高层次职业教育,对高层次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如何评价应该深入研究。例如,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使用什么专业目录,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本科院校来讲质量标准内涵是什么,这些对于一大批正在转型发展的本科院校而言,无疑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最后,处理好原有职业资格证书与新标准、新证书的关系。新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该是“X”的主体,这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变化和要求。同时,应该鼓励职业院校引入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其他社会化证书,作为“X”的组成部分,这体现政策了延续性,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应该注意,国家已明令取消的国家原职业资格证书不得再以“资格证”等形式在“1+X”制度中出现,防止乱培训、乱发证,保护学生的权益。

培育培训评价组织是保障。培训评价组织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证书质量、证书声誉总负责,主要职责包括:标准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开发、考核站点建设、考核颁证等,并协助院校实施技能培训。目前,社会培训组织比较多,

但有标准开发能力和评价能力的组织并不多,如何培育高水平的培训评价组织自然成为“1+X”制度的重要保障。由于这是新生事物,这项工作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有长期的规划,循序渐进的培育。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是在已成熟的品牌中遴选一批,在成长的品牌中培育一批,在证书缺失的领域规划一批,起步阶段一定要控制数量,扶优、扶大、扶强。

事实上,任何一个培训评价组织的视野都有其局限性,在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好既有资源。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利用行业企业和优质院校的专家资源,积极参与指导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标准开发、培训指导、质量评价等工作。

此外,职业院校也是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主体,特别是在书证融通这一理念下,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开展培训,如何评价学生的质量,以及有哪些需求和开发建议等,都需要充分听取学校的意见。如果培训评价组织与职业院校各行其是,肯定是行不通的,两方面携手才能够使工作更加顺畅,也会减轻学生培训和考核的负担。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是关键。“1+X”制定的落脚点是考核评价,科学的考核评价是这一制度成功的关键,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组建专家队伍,制定工作细则,建立安全保密制度,开发建设题库等。

二是对培训评价组织和院校培训质量设立监测、评价机制。尤其应该发挥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作用,促进培训评价工作科学规范,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三是考核的内容要与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有机衔接,应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

四是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在强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前提下,要体现书证融通、尽量减轻学生的培训和考核负担,可以把相关专业课程的考核与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一次考核书证同认。

五是探索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把学生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对学习和培训的成果进行认证、积累和转换。这不仅会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也可为下一步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奠定基础。

“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武汉工程大学“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按照“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理念,提出了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E+”模式的提出和实施,丰富了本科专业设置的内涵,拓宽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途径,可为各高校探索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在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双专业;复合型人才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推动着人才在全球范围加快流动,也促进着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培养大量既具有相关学科知识、又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历来高度重视大学公共外语教学;对传统的外语专业尤其是英语专业的改造也在不断进行中,普遍的做法是进行“英语+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改革。武汉工程大学在建设多科性大学的过程中,历来鼓励跨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在多年成功实施“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英语+其他专业”(简称为“E+”)双专业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E+”模式)。这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2006年起实施,200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立项为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E+”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正式获批。 一、“E+”模式的主要内容 1理论基础——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E+”模式强调学生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这与当前国际上流行的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外语教学具有两大功能:工具功能(instrumental)和一体化培养功能(integrative)。工具功能指学生按照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序来学习外语,并通过练习来强化所学的知识,使外语服务于一些特殊目的,如翻译文学作品、阅读文献以及日常交往等:外语教学的一体化培养功能就是指外语教学可以通过不同文化的学习,使学生浸淫其中,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发展和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由于不同文化各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以及思维、行为方式,学生能够在了解别的文化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的文化,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状况,包括主要知识领域的基本观点、思维方式和历史发展趋势,认识和了解当前人类社会的重要课题,发展全面的人格素质与广阔的知识视野,从而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一体化培养功能就是通识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在“E+”模式中,可以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作用,通过语言、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传统,引导学生去欣赏、领略并积极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通识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也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在现代社会,人必须

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细则

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细则 一、总则 1 基本要求 本细则所称技能人才评价,是指公司评价机构(江苏连云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技能人才考核工作委员会)按照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实施的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评价活动。 公司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坚持国家职业(行业工种)标准与公司岗位实际要求相结合、职业能力鉴定与工作业绩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公司技能人才评价内容以职业能力考核和工作业绩评定为重点,同时注重职业道德评价和理论知识考试。对少数工作业绩评定成绩优异者,可采取直接认定方式。 《 2 分工与职责 组织管理与分工 公司设立技能人才考核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公司考核委)、办公室和专业考评组等机构,各分公司依据公司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要求分别设立分公司技能人才考核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分公司考核委)及办公室。 公司技能人才考核工作委员会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 公司考核委成员由公司主要领导任主任,公司高管、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分公司主要领导为成员。 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等制度;制定公司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审定专业考评组成员;批准合格人员等。 办公室的人员组成及主要工作职责 ) 办公室是公司考核委下设的办事机构,主要职责:具体负责落实公司技能人才评价政策,完成公司考核委交办的各项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兼任。 专业考评组的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 专业考评组应与开展考评的职业(工种)相对应,原则上一个职业(工种)成立一个专业考评组。 专业考评组组长、组员由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和具有相关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担任。成员由三部分组成,即:由公司选派的专家或考评人员;港口集团或市人社局指派的专家或考评人员等三部分组成。考评组成员一般不少于3人。 专业考评组的主要职责是:按规定标准和程序实施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考核与考试;及时处理考核考试中的重大问题;接受公司考核委和办公室的领导,接受相关方的监督。 分公司考核委及办公室的组成及工作职责

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培养

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培养 1市场营销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WTO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以来,已有近10年的时间。WTO 的加入使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仅世界500强企业迄 今为止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或者设立了办事机构,这预示着 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竞争者与合作者,也意味着中国市场需要 提供更多更优秀的国际复合型人才。市场营销学作为经济管理学科的 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经济世界化条件下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和创造 型的经济管理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1.2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经济世界化进程的深入推动,不但各国间的经贸活动交流日益活跃,而且各国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也呈蓬勃发展的态势,教育国际化 的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 往水平、国际竞争水平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3。当前,国际上衡量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 七条标准之一是具有与他人协作和实行国际交往的水平4。而当前普遍推行的英语教学已无法满足教育国际化对熟练掌握外语的迫切需要, 而既能提升外语又能传授专业知识的双语教学无疑对此目标的实现有 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意义。 1.3教育部政策文件的出台 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增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升教学 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 实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 程的5%-10%”。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 平评估方案》中将双语教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用双语授课课程课时达到该课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方案

杭州市拱墅区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方案 企业名称: 所属区域: 学员姓名: 【职务】 【电话号码】 【电子邮件】 【地址】 【邮政编码】 【指导老师】 【编制日期】 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计划表

目录

1、企业基本情况 1.1企业概况 1.2企业发展及人才需求背景 目前企业拥有从业人数人,一线技能人员有人,涉及十几项技术工种,对技能人才需求迫切。目前公司主要以外部培训鉴定形式培养人才,这已经无法满足公司对技能人才大量培养的需求。因此,将技能人才培养列入企业长期发展规划,逐步规范技工培训和取证工作。就针对关键岗位:维修电工、机修钳工、车工、起重工、汽车修理工、造纸工等,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 1.3技能人才人员结构 公司目前已取得国家职业技能签定资格的技术人才结构及人数如下表: 是初级工;这与我公司目前发展状况极为不符,因此提高一线员工技能并持证上岗迫在眉睫。 1.4紧缺(重要)的人才类型 维修电工、机修钳工、车工、起重工、汽车修理工、造纸工等。 1.5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开发情况表 企业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开发情况表

2、技能人才发展路径及激励措施 2.1技能人才发展路径图 2.2激励措施 2.2.1制定工龄工资,在本公司每工作满1年的员工每月可给予相应的工龄工资; 2.2.2每位员工生日时,由公司经理或部门领导签发员工生日贺卡和礼物,表达对员工的 祝福; 2.2.3分季度评选优秀员工,发给优秀员工奖状及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2.4可申请公司每年举办的技能提升培训或其他形式多样的综合素质培训; 2.2.5可享受公司统一安排的一年一次体检; 2.2.6可享受每年两次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经鉴定考核通过者可享受对应的技能等级津贴。 2.2.7可享受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3、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组织结构、职责和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浙江省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浙人社[2014]一 三1号),加快公司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根据公司高技能评价需要, 公司成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领导小组,下设技能评价委员会与技能评价执行小组,如下图: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长春理工大学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核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以新观念、新举措迎接历史的机遇与挑战,探索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多元化创新型人才。 一、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学校自身特点与特色的要求。任何的国家和地区学校之间,都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状态。就目前吉林省省属高校而言,即使培养人才的目标大致相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但由于各院校依托行业背景不同、建校历史不同、学生生源不同、培养具体目标定位不同,因而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状态。同一学校自身也存在多元化元素,只有从自身特点与特色出发,进行多元化建设与改革,才能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 2.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以人为本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一切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长与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个体特点,为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而确定不同的基本要求与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注重学生品格的塑造,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①,施行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3.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作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不仅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还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与管理等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满足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需求,还要满足于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乃至国际化的需求;不仅要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整体目标要求,还要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不仅能从事一般性科技与管理工作,还应具备创新能力,甚至将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②。 二、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总体原则、制定思路1.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即根 据培养目标不同,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自身特点与发展优势,既有不同专业培养方案培养人才类型不同,又有同一个专业培养多种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2.总体目标。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养大批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身心健康,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具有献身精神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创新人才。在若干优势学科专业领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领导才能、开拓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其成长为各行业的精英人才和领军人物打下坚实基础。在部分学科专业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3.总体原则。(1)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2)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实现五个有机融合,即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加强基础与强调适应性的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3)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原则。进一步处理好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增加研讨型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注重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国际合作办学计划和海外学习计划,构建学分互认课程,搭建联合培养课程平台。鼓励学生获得国际学习经历。(4)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在满足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多元化设计,推进分 [摘要]文章以长春理工大学为例,提出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的7项制定原则,即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突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培养;坚持专业规范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并对保障实施进行了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多元化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杨琼(1981-),女,吉林辽源人,长春理工大学教务处教学研究科,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吉林长春 130022) [课题项目]本文系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构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29-02 探索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杨琼

最新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导手册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指导手册

附件: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指导手册 (试行)

目录 第一章综合部分 1.1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主要特征 1.2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3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应具备的条件 1.4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申报和审批程序 1.5企业申请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应提交的材料 1.6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评价范围和对象 2.1职业(工种)范围 2.2人员范围 2.3申报条件 2.4企业职工破格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资格条件2.5企业职工越级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资格条件第三章评价方式和内容 3.1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主要方式 3.2 工作业绩评定 3.2.1工作业绩评定的主要内容 3.2.2工作业绩评定的工作程序 3.2.3工作业绩成果公示的组织 3.2.4对工作业绩材料的要求 3.2.5工作业绩评定的注意事项 3.2.6工作业绩评审表 3.3职业能力考核 3.3.1职业能力考核的主要内容 3.3.2职业能力考核的主要形式 3.3.3职业能力考核的组织实施 3.3.4职业能力考核命题工作要求 3.3.5职业能力评价模型 3.4职业道德评价 3.4.1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容

3.4.2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形式 3.4.3职业道德评价的组织实施 3.4.4职业道德评价表 3.5理论知识考试 3.5.1理论知识考试的主要内容 3.5.2理论知识考试的组织实施 3.5.3理论知识考试的命题工作要求 3.5.4理论知识评价模型 3.6直接认定 3.6.1直接认定的组织实施 3.6.2直接认定的工作程序 3.7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工种)如何开展评价3.8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与企业生产岗位实际要求如何衔接第四章组织实施 4.1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操作流程图解 4.2组织管理与分工 4.3考核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及主要工作职责 4.4考核委员会办公室的人员组成及主要工作职责 4.5专业考评组的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 4.6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涉及的主要表格材料 4.7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评价的考务管理工作要求 4.8评审结果的争议处理 4.9考评人员派遣、使用及管理的工作要求 4.10证书核发 4.11统计和证书查询 第五章质量控制 5.1对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相关机构的管理 5.2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的质量控制 5.2.1评价前的质量监控要点 5.2.2评价中的质量监控要点 5.2.3评价后的质量监控要点 5.2.4企业内部质量监控 5.2.5外部质量监督 5.3年检工作的组织实施

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双赢 曾几何时,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性人才还是用人单位眼中的“香饽饽”,可随着行业的进一步细分,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关注复合型人才。毕竟相对于占需求量较少的“专才”,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所在。 一、复合型人才的涵义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以及和谐发展的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这个涵义相对比较模糊,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地理解,复合型人才应当构建的基础是在专业性上。 复合型人才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而且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能出类拔萃的人,即有一项专业技能,并在另外领域有特长的;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其特点是能够在很多领域大显身手。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复合、能力复合、思维复合等多方面。 二、复合型人才的现状 市场上缺乏复合型,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让他们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就成为高教运作的基本模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当今的时代,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所以目前高校培养的“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各类岗位激烈的竞争中,用人单位普遍对复合型人才、实践型人才趋之若鹜,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有八成以上的招聘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一定工作经验和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招聘企业的首选。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昨天发布的全日制职位工资指导价位表明,去年复合型人才工资增幅达30%。 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各行各业之中,复合型人才对于IT行业来说更为抢手,尤其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尤其是奇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软件企业急切需要的就是掌握软件营销和项目管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一些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很多用人单位看中求职者的综合能力,把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他们愿意聘用那些能力突出、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坦白地说,现在单一技能的大学生很多,但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 三、复合型人才的优势 企业为什么对复合型人才情有独钟呢?因为复合型人才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是无法衡量的。一方面,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一些新兴职业也要求将不同的学科鞣合在一起。培养、使用复合型人才可以大大节约企业人力成本,更适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这样既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又能充分发挥人才的实力,为企业发展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 当前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普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作实践

第34卷增刊2008年12月 光学技术 OPTICAL TECHN IQU E Vol.34Suppl. Dec. 2008 文章编号:100221582(2008)S2*******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作实践Ξ 萧泽新,黄美发,陈宁,莫秋云,刘惠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据调研,社会急需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在“回归工程”和“大工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人才市场的需求启迪出了培养规格,加上对人才培养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入,催生了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通过培养方案,建立起了培养模式的运作机制。两年多的实践证明,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论文是教学改革成果的总结。 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comprehensive optomechatronic talent training style and the style operation practice XI AO Ze2xin,H UANG Mei2fa,CHE N Ning,MO Qiu2yun,LI U Hui2juan (School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alents of optomechatronic are keen needed in our society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ons.Under the guidance of “Returning of engineering”and“Universal Engineering”education concepts,talents culturing specification is enlightened,inno2 vational culturing style of comprehensive optomechatronic talents is catalyzed also because of the deeper cognition to the talents culturing objectivity.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culturing styl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culturing plan.The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proved relatively successful with more than two years practice.This article is a summing2up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fruits. K ey w ords:optomechatronic;comprehensive talent;training style;operation mechanism 1 社会呼唤高校又快又好地培养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光学、机械、微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及其他相关技术交叉与融合而构成的综合性高技术。光机电一体化作为高新技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是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将对传统产业的全面优化升级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支撑、拉动和提升作用。人才需求的情况表明,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这给高等教育提出了如何又快又好地培养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问题。 鉴于这一技术背景、社会背景及其发展趋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从2001年成立光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起就着手培养光机电一体化硕士研究生,从2003年起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招收“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的本科生。我们从2006年起探索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课题获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资助,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模式的探索与提炼源于对光机电一体化人才需求的内涵有较深层次的了解和对复合型人才培养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 光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表述为:“准工程:大 通才、少精深;强综合,重能力”。具体的内涵是:在“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光、机、电、算”宽厚的“大工程”背景上,淡化机械、电子、光学各专业界限,优化知识结构,培养适应性强、专业基础厚、综合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复合型的“大通才”;而“少精深”是为了对人才专业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而设置的课程(含实践环节)与知识技能体系。主要通过光、机、电、算少量针对专业能力培养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实践性强的设计类课程进行深入精讲、精练,达到工业应用层面的深度。“大通才+少精深”使之“宽”中有“专”,“广”中有“深”。模式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大通才”强调工程综合能力;而“少精深”侧重工程专业能力,以增强其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3 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 3.1 以需求为导向,界定人才培养规格 通过走访调研和对贵阳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以需求为导向,界定光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规格是:具有较广博光机电一体化相关基础理论与实践知识,同时具备某一专业领域较为精深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毕业生可在企业、研究所、高校等单位从事技术研发、设计、制造以及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 3.2 人才培养模式运作保障体系———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 我校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确定了为泛珠三角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以及西部广大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而培养 713 Ξ收稿日期:2008210218 E2m ail:gjd@https://www.360docs.net/doc/8e14519501.html,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萧泽新(19432),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学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的研究。

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方案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方案 申报材料 1.企业基本情况 2.申报工种 3.工作方案 申报企业(公章): 企业法人代表签名: 申报职业(工种):数控车工 申报日期:2016-1-26

填表说明 1.本表一式三份,一份留申报单位存档,一份留县市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一份留宁海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备案 2.封面”申报单位”请填写单位全称,并加盖章单位公章 3.单位性质:指国有、民营、外资等种类。单位类型:指大型、中型。具体划分标准请参照国统字(2011)75号文件执行。 4.如申报单位同时申请多个工种,请按工种分别填写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方案(本表第4页) 5.本表可有钢笔填写或由电脑录入,入填写内容较多,可另加附页。

企业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方案(数控车工) 一、评价工种及等级 (一)工种名称、等级 工种名称:数控车工职业编码:6-04-01-01 (二)职业标准情况 1.职业概况 (1)职业名称:数控车床操作工 (2)职业定义:操作数控车床,进行工件削加工的人员。(3)职业等级:本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4)职业环境:室内、常温。 (5)职业能力特征: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空间感、形体知觉及色觉,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 (6)基本文化程度:高中毕业(含同等学历) (7)鉴定场所及设备 理论知识考试在标准教室进行,数控车床及完成加工所需的工件、刀具、夹具、量具和机床辅助设备,计算机、正版国产或进口CAD/CAM自动编程软件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等。 2.基本要求 2.1职业道德 2.1.1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2.1.2职业守则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2 )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团结合作; (3)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工作程序与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4)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用于开拓和创新; (5) 爱护设备、系统及工具、夹具、量具;

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医药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议 土木0904 张一洲 30902471 医药,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正在成长为我国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20世纪70年代,世界医药产业产值平均增长13%,80年代为8.5%,90年代为7.5%,预计到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600亿美元,而且有可能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市场。世界著名的制药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并增大在中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试图抢摊中国市场。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制药企业不仅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一批高素质的营销人才。 纵观中国的医药市场,目前的销售队伍主要由以下三种类型的人员组成:经验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主要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开展营销活动,既没有深厚的药学理论,也没有扎实的营销专业知识,营销手段比较低下,难以对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医药型:这种类型的营销人员多数是医学或者药学出身,具有深厚的医学或药学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学术推广能力,但缺乏相应的营销知识,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分析、预测及操纵能力;营销型:这种类型的人员具有扎实的营销基础知识,在营销活动中通常表现得游刃有余,但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不具备行业营销的优势。医药营销队伍水平的参差不齐,一方面导致企业难以对销售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企业品牌的培养与维护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加强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本文首先分析了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社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结构,并据此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 1. 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现状及需求结构 目前,在全国约75所高等医药院校中,开办医药营销专业的有31所,其中培养本科生的院校2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等,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4所,如大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桂林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等,既培养本科生又培养专科生的院校有7所,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 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 (南京工程学院)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人才培养层次的正确定位关系到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科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以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正确的定位为前提。特别是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专科学校升格及并转而来,刚跨入本科院校系列,更要通过科学的分析社会需求,正确估价自身的办学实力,主动适应外界环境来实现自身的正确定位,优化教学资源分配,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及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要有明确的服务区域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由省市或行业主办, 主要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需要,服务区域比较明确。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向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向, 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专业, 调整专业方向, 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同时也可以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 2. 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研究表明, 培养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科学家和培养“改造客观世界”的工程师是高等教育, 特别是理工院校并重的两个方面。然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社会经济发展要依靠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种人才。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 研究客观规律,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则主要从事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当然,实际工作中,对这几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有所交叉。因此,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所对应的学校类型也不同。对于学术型人才, 显然主要由一流大学及研究生院培养;对工程型人才, 主要由本科院校培养; 而技术员一类人才, 以前主要由中等专业学校培养, 但由于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提高, 中专毕业生就业岗位的下移, 因此这一类人才的培养, 目前主要由高职高专学校来承担, 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显然, 我们工科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工程类院校,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工程型人才。 从这个定位出发, 应用型本科教育要紧紧抓住“工程性”这个涵义,从工程技术性的角度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所构建的教学体系,应在注意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3. 人才培养类型及定位应适应社会对各类专门人才类型的需求 社会是一个大系统, 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因此人才要有合理的结构。我们到企业及生产第一线调研时,许多企业反映,目前的高等教育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改革中加强和完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 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 缺乏社会实践。由此而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也就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性质、特点,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按照目前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按职责、岗位的分工,作为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工程、设备、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设计工作。因此,普通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方案(详细作业说明版).doc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方案(详细作业 说明版)1 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施方案 1、企业基本信息: 嘉兴港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经嘉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的以开展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技能培训为首要任务的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其业务主管单位为嘉兴港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心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在中心建有培训基地,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学室、多功能报告厅、空调教室等硬件设施齐备,凭借雄厚的师资教学队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丰富的培训经验,为学员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教学和学习生活服务。中心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服务社会为己任,为推动嘉兴港区人才规划总体战略的实施,促进嘉兴港区职业技能培训及就业工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3、评价职业(工种)、等级及申报材料条件: 职业(工种):计算机操作员 评价等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申报条件: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种)10年以上,经本职业(工种)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工种)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3年,经本

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取得本职业(工种)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4)取得本职业(工种)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且具有本专业或有关专业大专毕业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4、薪酬激励措施: 参加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人员在公司内部晋升上可以优先考虑,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以后每月发放津贴100元/月。 5、职业(工种)标准: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操作员》高级工的标准进行制定,使用电子计算机从事文字、图形、图像等信息处理工作及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与管理的人员。要求眼、手协调、手指、手臂灵活,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 6、考前培训安排:(理论、实操) (1)、使用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工《计算机操作员》 (2)、授课方式:理论上课采取集中上课的形式;实践操作在具有计算机系统以外设备的教室内 (3)、培训教师:理论培训教师应具有本职业(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实际操作教师:高级计算机操作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培

多元化人才培养与基础课程教学ABC 模式

多元化人才培养与基础课程教学ABC模式 黄鹂1 沈显生2 (1.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安徽合肥230031;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及学生的专业方向、学习方法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可把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分为ABC三个类型。在先进而灵活的教学管理手段和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支撑下,师生间通过实行双向选择,自由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的多元化人才和精英人才。 关键词: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Cultivation of All-Around Talented People and ABC Approaches to Teaching Basic Courses HUANG Li, SHEN Xian-sheng (1.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1; 2.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6)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basic courses may be divided into three approaches, A, B or C, in accordance with teachers’methodology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students’ majors, learning methods and abilities. A flexible teaching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system make it possibl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make a free selection among different teaching approaches to enable truly targeted teaching and individualized student development. This practice will help rais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basic course teaching and cultivate more all-around talented people. Key words: basic course; teaching approach; cultivation of talented people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革新,而且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1]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综合性大学,在大学低年级都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英语和计算机等。这些基础课程对于夯实大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将来学好专业课程,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或铺衬作用,这种作用往往随着人才的成长过程日渐凸显出来。凡是在学术上或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往往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教育部在高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质量工程,其中就包括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许多学校都办起了各类实验班、英才班。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这项系统工程的目标。[2]如何才能抓好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的需求,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3] 笔者认为,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工作两大主体的特点,在教师和学生双边都实行带有个性化特色的不同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即称之为基础课程教学ABC模式。在充分尊重和肯定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的基础

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word版本

常温液奶事业本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签发人: 审核人: 起草人:高峰 起草时间:2008年4月13日

目录 一、背景 二、人员的选拔阶段 三、人员提升阶段 四、实践考核阶段 五、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背景 中国企业正进入新的战略转型和系统变革时期,产业信息飞速发展的不断升级的特殊阶段,企业从粗放式资源投入、人海战术到集约化、精细化、精益化管理方向发展,同时也从单一追求成长规模转向规模与效益并重,公司在发展到稳定增长阶段之后,对公司发展战略与运作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明晰后,发现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的已经远远高于员工的能力,目前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冗员与人才短缺并存。在新形式的激烈人力资源竞争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企业前进的核心能动因素。为此,在本部总经理的倡导下,产生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即将现有管理人员从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改变目前中高级管理人员短缺人才外聘的培养方式,本次通过内部选拔培养体系提升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得内部管理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为突破公司管理人才培养的瓶颈,同时也丰富和拓展生产或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应首先考虑从后台的生产、物流、供应等系统的技术和营销人员中挑选出适合的管理人才,制定有效的培养计划,进行职位的轮换和技能的培养,以更好的贯彻公司经营战略和储备优秀的管理人才。

第二部分生产、物流人员转型的培养 一、人员的选拔阶段: 一)营销管理人员具备的条件 1、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学历; 2、在蒙牛集团工作三年以上; 3、高度认同蒙牛企业文化; 4、上一年度工作绩效优秀,在本单位同业务系统排名前三; 5、品德高尚,从业经历中无不良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贪污受贿、刑事犯罪、经济犯罪等; 6、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管理经历,专业知识技能突出,高层领导评价较高。 二)营销管理人员具备的胜任特征素质能力 1、说服/影响力 2、成就动机市场开拓能力 3、综合分析能力 4、关系建立能力组织意识 5、培养人才责任心 6、客户服务意识专业知识 7、诚实正直8、组织意识 9、信息收集10、市场开拓能力 11、成就动机12、人际洞察力 13、监控指导14、坚韧性和主动性 三)评审小组的构成 本部的评审小组应包括但不限于本单位的第一负责人、分管此项工作的副总、人力资源部部长、咨询公司的人力专家。 1、人员的筛选

(完整版)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方法研究

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方法研究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 设需要,适应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工作可持续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 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技能人才的职业性和专业性成为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社会为技能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舞台,这也使人 们的观念和想法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由此,社会上产生了技能人才多 元化的评价方式及多元化的运作机制,即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 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四种方式。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是一种整体性和多元性的评价,为技能人才的职业生 涯发展提供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发展舞台。多元评价是以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构建和实施的理论基础。1994年劳动部、人事 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劳部发(1994)98号)明确规定“职业 资格分别由国务院劳动、人事行政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合格者授予国家职业资格 证书。”首次提出用多种方式评价职业资格,为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提供了政策依据。政府、企业、专家们也对技能人才多元评价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发达国家在技能 人才的培养和评价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在 探索有自身特色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中进行借鉴。多元评价是根据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现代评价理念,以职业技能鉴 定社会化方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型评价方法。针对不同的技能人才,

研究用同一个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组合出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认证、专项考核这些鉴定方式,解决评价过程中大量存在的价值多元下的技能评价难题,为我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发展提供发展方向的启示和现实应用的案例与实施建议,在理论探讨与实践改革的相互构建中发展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基础理论及实践策略。职业技能多元评价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对社会从业人员、企业在职职工、职业院校在校学生和转移劳动力等进行职业技能多元评价,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努力解决一些困扰鉴定事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构建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国家产业振兴、技能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