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军引信装备研制情况看引信技术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国外引信技术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

国外引信技术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

国外引信技术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张河,李豪杰(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南京 210094)摘要:本文结合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引信技术的推动,对固态传感器、光传感器、磁传感器、陀螺传感器、MEMS 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论述,说明了武器系统的发展与传感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外正在开展的武器系统的研究,以及在近期开展的引信关键技术研究,详细的分析和介绍了MEMS 技术、磁探测技术、硬目标侵彻可编程技术、激光技术在引信中的应用,第二环境力在非旋弹引信中的应用、GPS 与IMU 技术在引信中的应用及多选择技术的发展、感应装定技术的发展等。

介绍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在近期的引信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美国对引信项目的管理结构、生产程序、发展计划,在分析跟踪的基础上对我国引信科研及管理体制提出了一些设想。

在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现有的生产制造条件下,应如何开展MEMS 工作和今后的对策和研究设想。

0 引言引信技术的发展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传感器技术的新成果将首先引入到引信中,本文首先介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1 现代传感器的发展1.1 定义中文的传感器来源于英文“Sensor”、“Transducer”,翻译而成的大意是:通过感应或感觉传递,反映外部信息的一种器件或装置,如gauge 量规、压力计、仪表等。

也可以说它是把一种信号形式变换成另一种信号形式以实现信号检测的器件。

在工业、军事领域实际应用中,特别是在机电系统、机器人、引信技术中,主要涉及的是:外界的目标、环境信息→物理信息量→电量。

从结构上传感器可分为:结构型、物性型和智能型。

七十年代之前,主要研究对象是结构性。

如:电阻式传感器R∝L/S,电容式传感器C ∝s/d,电感式传感器L∝dRm/Rm。

七十年代之后,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物性型传感器的飞速发展。

它是利用材料的物理特性或固体元件的参数的变化而制成。

如:固态传感器和集成传感器。

火炮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火炮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火炮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战争强调先发制人,速战速决,要求火炮随时准备在复杂的环境下进行作战,指挥控制、快速反应、精确打击、自身生存能力以及后勤保障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火炮必须信息化,才能符合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适应战争环境,克敌制胜。

笔者就国内外火炮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对实现火炮信息化所要采用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总线网络;人机交互;通信引言现代战争对武器装备制造提出了愈来愈高的数字化与信息化要求。

针对火炮数字化工程中标准体系建设问题,提出了火炮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原则、将采用操控设备分散式操作,信息、指令集中式管理,智能控制设备分布式控制的总体框架对原控制系统进行国产化改造,以实现火炮的全自动控制。

该控制系统的实现,使控制关系简洁清晰、运行状态便于监测、故障诊断精确到位,可从根本上有效解决装备保障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彻底实现立足国内的装备全寿命保障,确保服役期内的装备战备完好率。

1主要内容标准体系是由若干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标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标准体系并不是相关标准的简单堆积,而是反映了标准之间的相关属性与相互联系。

标准体系内容具有有序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在实施标准化的同时要以标准体系为全局指导,避免单个、孤立地编制标准,使标准缺乏系统性。

火炮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应依托“火炮数字化工程”建设的总体框架,充分考虑构建标准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与可操作性,尽可能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国家军用标准、相关行业标准等,结合火炮领域协同研制系统建设的特点,以“四位一体”(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测试与试验)为基础,以统一数字化产品定义数据源为目标,开展火炮产品数字化设计、制造、试验测试的标准化工作,建立科学、先进、系统的火炮数字化标准体系,固化科研成果、规范研制行为、引领同类装备设计。

军事领域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军事领域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

军事领域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新型武器装备技术一直是许多国家力争突破的领域之一,毕竟现代战争需要更高端和更具攻击性的武器装备。

在军事领域,新型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是不断推进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效能和保障国家的安全。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新型武器装备技术发展和应用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一、航空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航空武器装备技术一直是军事领域中的重点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坚持自主创新,不断研发新型航空武器装备技术。

例如,我国自主研制的歼-20战机,在世界军事舞台上一举成名。

其实,航空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而且可以推动民用航空领域的发展,因为许多航空技术都可以应用于民用领域。

二、海洋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随着海洋领域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海洋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近年来,我国在潜艇、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而且,在我国南海和东海等重要海域,西方一些国家不断加强军事存在,对我国安全形势造成了威胁,因此我国对海洋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也更加重视。

三、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当今战争的本质是信息化战争,因此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军队的指挥、控制和协同作战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战场情报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从而在第一时间把握战场态势。

目前,我国在无人机、卫星通信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四、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军事应用场景将与人工智能技术有关。

例如,智能化无人机、智能化坦克和智能化导弹等,都是目前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技术的研究热点。

在未来,人工智能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将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提供有力的支持。

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近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在快速变化的科技世界中,了解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十分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1. 5G通信技术与物联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5G通信技术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5G通信技术将实现更快的网络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可靠性,为人们带来更好的通信体验。

与此同时,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将为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未来,5G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推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2.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交通系统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机器能够模仿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从而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应用。

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继续引领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前沿和发展方向。

3. 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性能计算能够解决大规模计算和数据处理问题,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强大的支持。

云计算则提供了灵活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将进一步融合,为电子信息工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4. 集成电路和芯片技术集成电路和芯片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领域。

随着电子元器件尺寸的不断减小和功能的不断增强,集成电路和芯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未来,集成电路和芯片技术将继续向着高集成度、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

同时,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应用也将推动集成电路和芯片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和创新。

5. 物理层通信技术物理层通信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物理层通信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军事领域技术需求分析报告

军事领域技术需求分析报告

军事领域技术需求分析报告军事领域技术需求分析报告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提升了军事力量的实力,也对战争的形势和作战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增强军事实力和优化作战效果,军队对各种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报告将从通信技术、无人系统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三个方面对军事领域技术需求进行分析。

一、通信技术需求分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军事通信技术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军事通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争对信息传输的需求。

因此,军事领域对新一代通信系统的需求非常迫切。

新一代通信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1. 高速传输能力:为了满足大容量、高速度的数据传输需求,新一代通信系统应具备超高速传输能力,能够实现多种高速数据传输方式,如光纤传输、卫星通信等。

2. 抗干扰能力:军事通信技术在恶劣的作战环境中应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以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敌方干扰。

3. 隐蔽性:通信系统的隐蔽性对战场上的通信安全至关重要。

新一代通信系统应具备抗侦查、抗干扰的能力,能够保证通信信息的机密性和隐蔽性。

二、无人系统技术需求分析无人系统技术是当今军事领域的热点技术,对军队的作战能力和监测能力有着重要的提升作用。

军事领域对无人系统技术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作战无人系统需求:军队需要无人战斗机、无人水面舰艇等作战无人系统,提升战斗力和作战效果。

作战无人系统应具备高度的自主性、智能化的作战能力和强大的任务执行能力。

2. 情报侦察无人系统需求:情报侦察无人系统可以无人完成情报收集、侦察任务,提供实时的情报反馈。

军事领域需要情报侦察无人系统来获取战场上的敌情、区域地形等信息。

3. 监测监控无人系统需求:军事监测监控无人系统可以通过高清摄像、目标定位等技术手段来实现对特定区域的监测和监控,提供实时的图像和数据。

这对于军队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信息化技术需求分析信息化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提高作战效率和战场指挥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

现代引信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引信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引信技术发展趋势1 引言自公元10 世纪末、11世纪初到公元19世纪初800多年的黑火药技术时代, 至少前500年一直由中国引领引信及其技术的发展, 自1846年机械触发引信在法国问世开始, 引信及其技术进入以机械工业为主要标志的工业化技术时代。

1943 年美国研制成功无线电近炸引信, 引信进入电子技术时代。

1958 年美国研制成功半导体三极管和集成电路, 1963年集成电路首次用于导弹制导计算机, 由此推动引信进入微电子技术时代, 采用半导体元件和集成电路的各种原理的近炸引信和电子时间引信相继出现。

纵观1 000多年来引信及其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两个基本规律: 一是随着战争的需求和相关技术的发展, 引信不仅性能不断提高, 且其功能也在不断拓展, 引信的概念及其内涵从来没有固化和停滞在某个阶段和水平上; 二是由于引信处于战争生与死对抗的最前沿, 因此每个时代的先进技术, 总是优先用于引信。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是引信及其技术千年发展的不竭源泉。

面向21世纪网络技术时代的引信, 有必要对引信的定义、功能和组成进行深入的研究, 加深对引信特征的再认识, 以便正确认识和把握引信及其技术新的发展机遇, 推动中国引信装备和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 现代引信定义及其组成现代引信可以定义为: 利用目标信息、环境信息、平台信息和网络信息, 按预定策略引爆或引燃战斗部装药, 并可选择攻击点、给出续航或增程发动机点火指令以及毁伤效果信息的控制系统。

在引信新的定义中, 涵盖了上世纪80年代引信定义的内涵, 它是引信赖以存在的基础, 是引信核心功能所在。

新的定义较上世纪80 年代定义增加的内涵有以下四点:(1)在引信输入即引信所利用的信息方面, 增加了平台信息和网络信息这两大类信息;(2)在引信输出方面, 增加了选择攻击点、给出续航/增程发动机点火指令以及毁伤效果信息三个新的功能, 以“并可”二字统领, 表示这些功能并非每个引信都有;(3)将“预定条条件”改为“预定策略”, 包括安全系统解除保险/恢复保险的策略、引爆战斗部的策略(如根据目标类型选择单点起爆、多点同步起爆、多点序贯起爆等等), 多引信对付多目标的目标分配策略、攻击时机策略、对单个或多个攻击点的选择控制与更新策略等等;( 4)将定义的“属”定位在“控制系统”上, 因为现代引信的控制系统特征已远强于“控制装置”特征。

外军精确制导炮弹现状及发展趋势

外军精确制导炮弹现状及发展趋势

外军精确制导炮弹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确制导炮弹自诞生起,就以其惊人的作战效能、最小的附带损伤和弹药消耗,深受军事指挥员们的青睐,成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亮点。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精确制导炮弹的发展突飞猛进,其打击精度和毁伤效能又产生了质的飞跃。

精确制导炮弹概述精确制导炮弹的产生一般而言,火炮射程越远,弹着散布越大,命中精度也就越差。

同时,弹着散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像火药燃烧的速度、药温变化、药包的湿度,大气密度以及风向等等,甚至连炮弹顶入炮膛时所用的力量不同也会造成弹着散布的不同。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有效克服传统火炮弹药的不足,真正提高炮弹的命中率,美军提出研制命中概率不低于50%,或精度在10米以内的精确制导弹药,精确制导炮弹的概念亦由此而来。

近年来,美国还发明了一种精确制导组件,加装到普通炮弹上,能使射击精度小于50米,这类炮弹被称为准精确制导炮弹。

1975年,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获得美陆军发展炮射制导炮弹的合同,于80年代初研制出“铜斑蛇”155毫米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使火炮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精确打击能力。

对二战时期的炮兵而言,普通炮弹直接命中目标几乎是一个奇迹,但“铜斑蛇”却创造了奇迹。

前苏联获取了美国陆军研制“铜斑蛇”激光制导炮弹的情报后,为抗衡美国,决定由图拉仪器仪表设计局(KBP)负责研制相应的激光制导炮弹。

到了80年代中期,“红土地”152亳米半主动激光制导炮弹研制成功,并投入到当时还在进行中的阿富汗战争。

早期生产型的“红土地”炮弹性能并不稳定,几年之后,性能开始稳定成熟。

90年代之后,“红土地”成功出口到印度、伊朗、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斯里兰卡等国。

精确制导炮弹的分类从制导模式上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采用末端制导系统,如采用半主动激光寻的头的“铜斑蛇”和“红土地”。

激光半主动制导精度较高,缺点是目标指示器观察员易受攻击。

第二类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在飞行中修正弹道。

电子信息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电子信息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国内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现状电子信息工程是以电子技术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研究电子设备、电子器件和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学科。

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我国在电子器件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

例如,在半导体领域,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器件封装和测试等方面都有突破,逐渐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其次,我国在通信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在5G技术研究、网络架构设计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此外,我国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国外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现状国外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现状也非常活跃。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电子信息工程一直是重点发展的领域。

美国作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引领者之一,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通信技术等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

例如,美国的硅谷地区聚集了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他们在研究和应用领域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欧洲国家也在电子信息工程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

例如,德国和英国在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

日本作为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发达国家,不仅在硬件制造方面具有强大实力,而且在电子设备、小型化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有着独特优势。

三、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工程的研究也不断发展。

以下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一些趋势:1. 5G与6G技术:目前,5G技术已经逐渐商用,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未来,6G技术将继续研究与发展,以应对更高速、更低延迟、更大容量等需求。

2. 物联网:物联网是未来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实现各类设备的互联互通。

电子信息工程将在物联网的设备连接、数据传输等方面有更多的研究与应用。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信息工程也不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信是能够感受环境和目标信息,从安全状态转换到待发状态,适时作用并控制弹药发挥最佳性能的一种装置。

引信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器系统发挥终端效应的最终执行装置,它的作用的成败直接决定武器与目标对抗的成败。

作为弹药控制引爆子系统的引信,因系统小、投入少、效费比高,在引入高新技术方面优势明显,近年来发展十分活跃,仅美军1995年以来就定型了十余种引信。

研究外军近几年装备或在研引信的型号及其演变,分析引信主要技术领域的发展,可以初步认识国外引信技术现状,明确引信技术发展趋势。

这对于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引信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1外军引信装备情况简介1.1小口径弹引信西方国家小口径炮系列为20mm、25mm、30mm、35mm和40mm。

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小口径弹引信基本上都是触发引信。

小口径弹配用的近炸引信中,有代表性的是法国汤姆逊公司研制的TB40和TB35引信。

为了增加小口径炮的防空反导能力,瑞士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了35mm高炮AHEAD弹的炮口感应装定引信。

美国为20mm理想单兵武器和25mm理想班组武器配备了空炸引信,采用了时间和计算转数技术以及小型固态MEMS安全系统使20mm和25mm小口径弹的杀伤效果显著提高。

1.2中大口径榴弹引信西方国家大口径加农炮及榴弹炮的口径主要有105mm、155mm和203mm,舰炮主要有76mm、100mm、127mm和130mm。

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中大口径榴弹除了M739A1、M732A1引信继续使用外,先后装备了M762A1/M767A1电子时间引信、M732A2近炸引信和M773多选择引信。

到2002年美国主要采购的是M782多选择引信、M762A1/767A1电子时间引信和M732A2近炸引信。

127mm舰炮主要装备MK419多功能引信。

76mm舰炮主要装备无线电近炸引信。

另外空军AC-130U武装运输机还装备了用于105mm预制破片弹的FMU-160/B近炸引信。

以色列中大口径榴弹于1999年装备了雷谢夫公司研制的M180式omicron调频连续波引信。

该引信炸高为9m,电子定时器范围为0!150s,引信在装定时间前1.8s解除近炸电路的保险。

英国皇家军械公司为中大口径榴弹研制配备的多选择引信(MPF)也采用调频连续波体制,它相当于一个测高计,不受地面环境影。

南非富科斯(FUCHS)公司为中大口径榴弹研制的M8513引信对地炸高为6!8m,该引信的三通道开关使引信射频探测器在发射后12s或50s开始工作,并可控制触发功能。

1.3迫弹引信目前,美国迫弹主要装备引信为M734以及M734A1多选择引信。

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采用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改进的,1997年定型、现已生产了50余万发,其炸高稳定、可靠性高。

1.4子弹引信从外军引信装备研制情况看引信技术发展趋势崔平,齐杏林,王卫民(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河北石家庄050003)摘要:详细介绍了外军引信当前的装备及研制情况,从中总结出引信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多功能和灵巧化,并基于此对我军引信技术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引信;发展趋势收稿日期:2005-05-19美陆军155mm火炮采用M42和M46双用途子弹,配M223机械惯性触发引信;海军127mm舰炮的ERGM采用EX-1子弹,配用M234自毁型引信。

西方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的末敏子弹引信于世纪末陆续装备部队,瑞典/法国联合研制的BONUS于1998年7月装备,美国SADARM于1999年秋开始装备,德国SMAT155于1999年底装备。

1.5破甲弹引信破甲弹引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装备的是M763(105mm)、M764(120mm)和M740(155mm激光制导炮弹)引信。

1.6火箭弹引信火箭弹引信主要装备的是M433触发/延期引信、XM444近炸/触发引信、M439电子时间引信(70mm火箭子母弹)、M445电子时间(MLRS)和XM451近炸/时间引信(ER-MLRS)。

1.7反坦克导弹引信美陆军上世纪90年代主装的三种反坦克导弹引信是:XM820机电引信,用于“海尔法”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M118机电引信,用于龙式反坦克导弹;XM114E2机电引信,用于陶-2A反坦克导弹。

到90年代末陶-2B反坦克导弹配用了下视激光与磁复合近炸引信。

目前主要装备的是“海尔法”!型、“标枪”和“掠夺者”反坦克导弹。

1.8空地弹引信美空军机载弹药到上世纪90年代除继续装备FMU-139和FMU-143等系列引信外,从1998年开始先后定型装备了FMU-152联合可编程引信、FMU-159硬目标灵巧引信、FMU-160对地近炸引信、DSU-33低炸高探测器和FZU-39B高炸高探测器。

2国外主要引信生产厂商研制情况德国的容汉斯精密工程技术公司是世界范围内引信的主要生产厂商之一,生产引信、引信系统、保险和瞄准装置。

该公司新开发产品之一是DM84多选择引信(MOFA),它是一种可与105毫米、155毫米(39和52倍口径均可)和203毫米榴弹炮发射的高能弹药配合使用的炮兵引信。

此外,该引信还可用于120毫米膛线迫击炮。

MOFADM84、DM52A2电子定时引信和PD544机械弹头引信是最新一代引信技术的代表。

电子引信的设计采用了数字转换原理:通过与所有现代榴弹炮的自动火控系统的直接通信来进行感应编程。

西班牙因斯塔拉扎(Instalaza)公司研制的MAT-120式迫击炮弹是一种使用电子引信装置的自毁和自行失效型子母迫击炮弹。

它所配用的BG引信也是由因斯塔拉扎公司研制的,它是一种电子操作超快速着发引信。

弹着时,电容器将传输能量以启动电动微型起爆管。

但是,如果子弹遇上了像悬挂在树枝上等类似的情况,则不会引爆。

这样,该弹的自毁机构将在空中爆炸后20秒内生效(这是一种延时备份功能)。

目前挪威的Nordic弹药公司(简称Nammo)正在研制主要用于压制敌方部队的多种型号的小口径空爆弹药以及改进用于自动榴弹发射器的M430A140mm榴弹。

Nammo公司正与德国的NICOPyrotechnik公司研制一种头触发/自毁(PD/SD)引信,随后将研制可编程PD/SD引信用于M430A1的升级。

德国EADS/LFK公司的分公司TDW公司已与美国凯门航空公司(KamanAerospace)签定了一项升级其深埋目标引信(BFT)的协议。

BFT是可编程智能多用途引信(PIMPF)的一种更加紧凑的变形产品。

PIMPF可配用于供KEPD350“金牛座”空地导弹和由Kongsberg防卫&航宇公司生产的海军攻击导弹(NSM)所使用的麦菲斯托(Mephisto)战斗部。

BFT的应用范围包括美国海军的BLU-116钻地和“战斧”巡航导弹。

BFT将配用于攻击硬质及深埋目标的武器,要求能够侵彻12米厚的岩层。

基于加速度计的BFT能够利用完善的算法探测空穴并计算层数,从而对引信作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以色列灵巧攻顶弹药(STAR,即一种为坦克设计的改进型制导反装甲弹药)将进入射击试验阶段。

该弹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融入了IMI公司基于MEMS技术的最新式“纯心”(PureHeart)制导模块,并且采用了基于“纯心”元件的弹道过程修正引信,在弹药飞行中对射程和方位进行修正。

美军研制的对付某些硬目标的BLU-109钻地弹采用固态的(solid-state)、电源自给的ID260A式触发/延期引信。

引信可安装在炸弹的头部和尾部,由导火索起爆,延期装定范围为0 ̄200ms。

最近,在美国大型钻地武器的主要发展工作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874kg先进单一侵彻战斗部(AUP)和BLU-116/B战斗部。

AUP配用艾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精确引信分公司与泰利斯导弹电子公司联合研制的FMU-159/B引信,具有空间感知、层面计算和穿透距离计算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战斗部对付地下目标的作战效能。

目前,美国空军实验室弹药处正在致力于研发一套系统,将来自炸弹引信的信息数据传输回发射飞机,帮助对目标进行毁伤评估。

TME公司和艾连特技术系统公司还在为雷锡恩系统公司的精确制导炸弹合作研制多用途硬目标引信(MEHTF),它具有空炸、触发或延期起爆功能。

此处,美国陆军哈里美国陆军哈里・戴蒙德实验室(HarryDiamondLaboratories)正在改进雷达近炸引信。

这种近炸引信可将射频信号传输给目标(通常为地面目标),并对反射信号进行处理,以确定弹丸引爆的最佳时机。

其后,该技术为美海军研制子弹药引信所采用。

为海军水面作战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Adelphi公司正在研制小型近炸引信EX433,用于其增程制导弹药(ERGM)的子弹药。

海军对杀伤力需求的日益增加要求引信必须能够在稍微高出地面的空中精确起爆,雷达近炸传感器显然是提供所需炸高的最佳选择。

试验证实了小型雷达近炸传感器能够提供15ft(0.45m)的精确炸高,优化了杀伤人员和轻型车辆的效果。

3引信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3.1引信作用方式多功能为了提高弹药有效性,减轻后勤保障负担,国外大口径火炮、舰炮广泛装备多选择引信。

多选择引信又称为多用途引信或多功能引信,这是一类具有触发、近炸、时间、周炸等两种以上作用方式并能选择装定的引信,是20实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引信。

其最大特点是发火控制系统中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并设有可选的装定装置。

多选择引信可自动装定或手工装定。

这类引信有利于简化装备品种和实现通用化,提高武器系统弹药效率,适应现代战争的快速反应需求。

3.2引信作用的可编程装定近几年定型及在研引信基本都采用可编程装定技术,如M782多选择引信、XM982制导弹药引信和FMU-159硬目标灵巧引信等都采用了专用装定器。

为了提高中小口径弹药防空反导能力,广泛采用输弹机上装定和炮口装定等方式提高对炸点的精确控制能力。

如瑞士35mmAHEAD弹底时间引信采用炮口感应装定使引信在目标前准确引爆弹药,大大提高了对来袭导弹的毁伤效果。

意大利海76配用于的新型微波引信,瑞典bofors公司的MK2型57mm和40mm3P弹药,因在输弹机上对引信进行装定,提高了引信对不同目标炸点的精确控制,充分提高了弹药对目标的毁伤能力。

3.3引信对命中精度的控制海湾战争后,美军加快了用GPS技术改进武器弹药的步伐,目的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武器弹药的精确打击能力和作战灵活性。

以美军正在发展的GPS自定位引信为例,可以使射击精度在20!50km的距离上提高2!3倍。

GPS技术应用于弹药,能够提供高精度弹丸飞行轨迹、速度及时间信息,可以使炮兵进行精确校射而不用配置前方观察员,大大提高射击精度,减少弹药消耗,同时还可获得近实时战场信息,进行毁伤效果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