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库内陆养鱼的分析

合集下载

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

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

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在农村,很多人有自己的小水库或是库湾,这样的水域很容易养鱼,也是不少农民的谋生之道。

以下是一些小水库(库湾)养鱼技术,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水质管理购买鱼苗前,应先检查水质。

水质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水质差劣会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在养鱼前需要检查水质, 水中的硬度、PH值、溶解氧等指标都需要测量。

平时需要注意保持水质良好,经常清除杂草以及池底淤积的泥沙,保证水的流通。

二、鱼苗种类在养鱼前先了解自己的水域环境,选购适合的鱼苗。

鱼的品种比较多,一般以本地水域鱼种为主,也可以根据当地市场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鱼种。

在购鱼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鱼苗的清晰度,厚度,新鲜度,确认无异常情况再购置。

三、饵料选择水质准备好以后,就需要投入饵料了。

饵料是鱼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

适当的饵料可以增强鱼类的自身免疫能力,提高抗病能力,从而促进鱼类生长。

常使用的饵料有发酵蒜泥、磨碎鲜芦笋、磨碎鱼骨、鲜鱼肉及其血混合的粉质饲料等。

四、鱼塘管理鱼塘管理也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不同品种的鱼类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鱼塘进行不同的管理和维护。

塘口的大小、深度、水位、水流、控制鱼苗数量、病虫害及其治疗等都需要留意。

塘口需要定期换水,定期除草、打捞杂物,对于塘口水位过低、过高、水流太急或太缓等情况需及时调整。

五、监测病虫害在养鱼过程中,病虫害是常见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鱼类的健康。

例如鱼类的发黄、溃烂、掉鳞、眼球突出、口部红肿等都是病症表现。

在此情况下需要找到病虫害的原因,并加强对水域的治理,防止出现其他病虫害的产生。

六、定期捕鱼鱼类一般在一年之内出现两次流产,为了保证鱼类的正常生产,需要定期捕鱼。

在捕鱼中若出现三大不良因素:湿度高、水温过低或过高,则应及时处理。

定期捕鱼的同时也要注意鱼类的数量控制,不断地锻炼鱼类的抗病能力。

小水库(库湾)养鱼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技能的工作。

水库无公害鱼类有三大养殖优势

水库无公害鱼类有三大养殖优势

水库无公害鱼类有三大养殖优势水库是有着自然所造就的无公害养殖基地,无论从库水的理化指标,还是生物状况分析,完全符合养殖无公害鱼类的要求。

1、水质通常水库水质都是非常优良,PH值在7.0-8.5之间,溶解氧连续24小时、48小时以上都是每5毫克/升。

重金属元素、非离子氨、挥发性酚、黄磷、石油类、丙烯氰、丙烯醛、六六六(丙体)、敌敌畏、马拉硫磷、无氯酚钠、乐果、甲胺磷、甲基对磷、呋喃丹等的含量标准全部在安全标准之内。

其中有些元素几乎都是未检出的。

养鱼:鱼病防治2、底质水库的底泥的质量比湖泊、外荡池塘的质量标准优越,因为水库大都建造在深山之处中,或丘陵与山脉横接的底洼之处,有着绿色丛林和绿色草地的水库四周,自然生态环境优良。

水库建于深山之处,无污染物跟随流水流进。

因此,水库底泥的质量标准较高。

底质有害物质如:汞、镉、铜、锌、铝、铬、砷、敌敌畏、六六六都在安全线标准之内,绝大多数没有超标。

3、饲料水库鱼类的饲料来源,主要是水库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底栖动物。

加上水库四周山坡上被风所以吹入库区中的植物籽粒或在夏季下暴雨时,地面的有机物质被水流融入水库之中的自然饲料,就大中型水库养殖的经济鱼类而言,一般不投喂饲料。

因此,水库养殖的各种鱼类大都符合无公害水产品标准能够进入市场。

特别是近几个年,全国各地有许多水库所以养殖的鱼类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必需品,如江苏省溧阳市沙河水库、大溪水库所以养殖的鳙鱼。

通过加工,目前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天目湖牌“沙锅鱼头”附加值特别高。

天目湖大酒店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都有着连锁店。

从水库养殖无公害的商品鱼到进入市场、餐桌都是安全食品,这就是水库养殖无公害水产品的最大优势,水库养殖无公害鱼类也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

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

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

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水库生态养鱼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措施。

本文将针对水库生态养鱼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水库生态养鱼的背景和意义水库是人类工程活动的重要成果,但也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修复水库生态系统,水库生态养鱼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通过合理的养鱼方式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水库水质,增加水生物种类和数量,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二、水库生态养鱼的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修复水库生态系统是水库生态养鱼的首要目标,养鱼活动需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科学管理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养鱼计划和管理措施,合理选择养殖品种和数量,确保养鱼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适应原则:根据水库的特点和水生生物的需求,选择适应水库环境的鱼类品种,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

4.监测评估原则: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水库生态养鱼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水库生态养鱼的具体实施方案1.水库生态养鱼规划:根据水库的水质、水温、水深等特点,结合当地的水生生物资源情况,制定养鱼规划,确定养鱼区域和养殖品种。

2.养鱼设施建设:建立养鱼设施,包括养殖池塘、养殖网箱等,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

3.合理选择鱼类品种:根据水库的特点和当地的水生生物资源情况,选择适应水库环境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

同时,避免引入外来物种,以防止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4.科学饲养管理:根据养殖品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包括饲料配方、投喂量和投喂频次等,确保鱼类的健康生长。

5.生态环境管理:加强水库水质监测,确保水质符合鱼类生长的要求。

加强水库周边的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的输入,提高水库的生态环境质量。

6.定期监测评估:建立定期监测评估体系,对水库生态养鱼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鱼类数量、水质状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水库养鱼实施方案

水库养鱼实施方案

水库养鱼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库是一种天然的水体资源,具有较大的水量和面积,同时也是一个理想的养鱼场所。

水库养鱼不仅可以有效利用水资源,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带来积极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库养鱼实施方案对于水库资源的充分利用至关重要。

二、水库养鱼的意义。

1. 保护水库生态环境。

水库养鱼可以增加水库内生物的多样性,促进水体生态平衡,有利于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繁衍和生长,提高水库的生态环境质量。

2. 促进水产业发展。

水库养鱼可以为当地渔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渔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

3. 丰富居民生活。

充分利用水库资源进行养鱼,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渔业资源,丰富居民的饮食结构,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水库养鱼实施方案。

1. 水库资源评估。

首先需要对水库的资源进行评估,包括水库水质、水量、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为后续的养鱼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确定养鱼品种和数量。

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类品种,考虑到水温、水质、饵料等因素,确定合理的养鱼数量,避免过度放养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改善水库生态环境。

在养鱼前,需要对水库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包括清理水体杂草、增加水生植物、改善水质等工作,为鱼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4. 合理投放鱼苗。

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和养鱼品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鱼苗进行投放,注意投放的时间、地点和数量,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5. 加强管理和监测。

养鱼过程中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测工作,包括定期检查鱼类生长情况、水质情况、饵料供应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6. 科学养殖技术。

在养鱼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的养殖技术,包括合理投喂、定期换水、控制养殖密度等措施,提高养鱼效率,保证养鱼质量。

7. 宣传和推广。

在水库养鱼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当地居民对水库养鱼的认识和支持度,促进水库养鱼工作的顺利开展。

水库养鱼的风险在哪里,一年一般可以赚多少

水库养鱼的风险在哪里,一年一般可以赚多少

水库养鱼的风险在哪里,一年一般可以赚多少
在水库养鱼是有一定风险的,如果没有做好拦鱼措施,会让鱼逃跑从而造成经济损失;若用木栏当做拦鱼设备,虽然能够减少成本,但是如果遇到了洪水,木栏便会坏掉,导致鱼大量的流失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一、水库养鱼的风险在哪里
1、在水库养鱼的风险
(1)在水库养鱼,如果没有做好拦鱼措施,会让鱼逃跑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2)一般在水库养鱼的时候,如果用木栏当做拦鱼设备,虽然能够减少成本,但是若遇到洪水木栏便会被破坏,导致鱼大量的流失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水库养鱼的注意事项
(1)做好拦鱼措施:在放鱼前,必须要在水库所有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建好拦鱼设施,同时要加强日常管理和保养维修,以防发生逃鱼事故。

(2)选择鱼的种类:因为水库中有许多的浮游生物,所以可将鲢鳙鱼当成主要的养殖对象,同时还可以放养杂食性的鲤鱼、鲫鱼和草食性的草鱼、鳊鱼、鲂鱼等鱼种。

(3)放养的时间:一般可在晴天的时候放养鱼种,把鱼苗放入水库的动作应缓慢。

(4)正确的捕捞方式:通常情况下,可采用在食台上投饵,诱集鱼群,随后收网的方式来捕捞鱼群。

二、在水库养鱼一年一般可以赚多少
1、水库养鱼一年的利润
一般在水库养鱼的具体利润会根据所养鱼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果在水库中养草鱼、鲢鱼、鲫鱼和鲤鱼等鱼类,一年可赚5万元左右,若是养观赏鱼,赚的会更多一些。

2、富营养型水库中可放多少鱼
一般情况下,富营养型水库中可放80-110尾鱼,其中鲢鱼占30-35%,鳙鱼占55-60%,草鱼、鲤鱼、鳊鱼等鱼类可占5-15%。

水库养鱼技术

水库养鱼技术

水库养鱼技术水库养鱼技术一、选址与规划水库养鱼是一项极富潜力的养殖业务,但要取得良好的效益,选址与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选址方面,首先要考虑水库的水质。

水质清澈、富含氧气的水体是养殖鱼类的理想环境,因此要选择水质优良的水库。

其次要考虑水库的水域面积和深度,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

最好选择水域面积较大且景观宜人的水库。

规划方面,需要对水库进行合理分区。

养鱼区、种苗区和观赏区的划分要合理,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操作养殖业务。

同时,还要考虑饲料储藏区和设备维护区的设置,方便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进行。

二、配置设施与设备水库养鱼需要配备一系列的设施与设备,以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保障鱼类的健康成长。

首先是养殖池的建设。

可以选择高强度塑料材料或混凝土建造养殖池,确保养殖池的坚固性和耐用性。

根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确定养殖池的规模和数量。

其次是水源供给和循环系统。

要保证水库的水质清新,可以配备水泵和过滤系统,将水体进行循环和过滤,保持充足的氧气和洁净的水质。

还需要配置适合鱼类生长的饵料投放器和自动喂食系统,以及监测仪器,用来掌握水质、温度和溶解氧等指标,及时调整养殖环境。

三、科学管理与养殖技术水库养鱼需要科学管理和先进的养殖技术,以确保鱼类的健康和生长质量。

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的养殖记录系统,每日记录鱼类的饲养量、水温、饵料投放量等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

在养殖技术方面,可以借鉴现代渔业技术,进行人工控制繁殖和孵化。

通过人工控制鱼类的繁殖期和孵化环境,提高鱼类的出苗率和存活率。

同时,要合理调控养殖密度和饲养密度,保持鱼类的舒适生长环境。

根据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饵料的营养成分和投放量,满足鱼类的需求。

四、疾病防控与安全措施水库养鱼必须注重疾病防控和安全措施,以避免因疾病和污染而造成损失。

首先要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养殖池清洁。

保持水库水质清洁和充足的氧气供应,有效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要加强鱼类的防病措施。

可以添加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药物,定期对养殖池和鱼类进行消毒和防治。

水库养鱼技术要点

水库养鱼技术要点

水库养鱼技术要点水库作为一种与自然环境相连的养鱼方式,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然而,水库养鱼也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水库养鱼的技术要点,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水库养鱼。

1. 水质管理水质是水库养鱼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进行水库养鱼时,需要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水质的PH值、溶氧量、氨氮值和硝酸盐等指标,并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

1.1 PH值管理PH值是水质中酸碱度的表现。

对于鱼类来说,理想的PH值为6.8至8.5。

当PH值过高或过低时,会对鱼类的健康和生长造成影响。

1.2 溶氧量管理溶氧量是水中溶解氧的量,对鱼类的生长、呼吸和新陈代谢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水库养鱼过程中,需要保持水体中的溶氧量在较高的水平。

1.3 氨氮值管理氨氮值是水质中氨氮的含量。

当氨氮值超过合适的范围时,会对鱼类的健康造成影响,并且会使水体中的其它微生物感染疾病。

1.4 硝酸盐管理硝酸盐是水中硝酸状态离子的含量。

当硝酸盐含量过高时,会抑制鱼类的生长并使水的质量变差。

因此,在水库养鱼过程中,需要对水质进行连续的监测和管理。

2. 鱼种选择水库养鱼的种类很多,但在选择种类时需要结合水库的周围环境、水产资源和养鱼人的经验,以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并确保水库养鱼的收益。

2.1 常见的水库养鱼品种常见的水库养鱼品种包括鲤鱼、鲢鱼、草鱼、青鱼等。

鲤鱼属于养殖龙头,其成活率高,不挑食,适应性强,非常适合在水库养殖。

而草鱼则成活率低,对水质-pH值、溶氧量、氨氮值等指标高度敏感,不适合于水库养殖。

2.2 鱼种的主要适应环境不同的鱼种在水环境、水体温度、饵料等方面都有不同的适应方向。

因此,在选择鱼种时,需要根据水库水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如,红鱼适合于深水生存,水温在24℃左右;青鱼则适合于中、上层水域,水温在22℃左右。

鲤鱼、鲢鱼、鳙鱼等则更适合在浅水区进行养殖。

3. 饲料和进食管理饲料是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进行水库养鱼时,应根据鱼种特性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加餐,保证其生长所需的营养,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

中型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

中型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

中型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型水库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不仅可以调节水资源,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渔业资源。

在水库生态系统中,养鱼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经济活动,可以促进水库的生态平衡,提高水库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型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对于保护水库生态环境,提高水库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方案1. 确定养鱼种类在中型水库进行养鱼,首先需要根据水库的水质、水温、水深等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的养鱼种类。

常见的养鱼种类包括鲤鱼、鲫鱼、鳊鱼、鲈鱼等,可以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调整水库生态环境在确定养鱼种类后,需要对水库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整,保持水库水质清洁,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提高水质透明度,为养鱼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可以通过增加水草、投放活性污泥等方式来改善水库的生态环境。

3. 合理投放鱼苗在调整好水库生态环境后,需要根据水库的养鱼规模,合理投放鱼苗。

投放鱼苗的数量和种类应该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避免过度投放或者投放不足,影响养鱼效益。

4. 定期监测和管理养鱼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水库的水质、鱼群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水库的保护,防止污染和非法捕捞等行为对水库生态环境和养鱼效益造成影响。

5. 发展水产养殖业除了养鱼外,还可以结合水产养殖业,发展贝类、虾类等水产品养殖,提高水库的养殖效益,实现多种经营,增加水库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中型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水库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养鱼,才能实现水库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养殖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型水库生态养鱼实施方案,共同促进水库生态环境和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水库内陆养鱼的分析
作者:付天祥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0期
[摘要] 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可能的节约能源,是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水库养鱼作为绿色产业,对增加农业收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很大意义。

文章通过分析水库内陆养鱼出现的问题,提出水库养鱼的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水库内陆养鱼分析可行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9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83-01
一、前言
我国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渔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何因地制宜的去发展水库内陆养鱼,成为了发展农业的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在水库内陆养鱼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这也制约着水库养鱼事业的发展。

二、水库养鱼的优势分析
自建国以来,为战胜水旱灾害,我国兴建了大量水利工程,这也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中、小型水库众多,也十分有利于养鱼事业的发展,在目前而言,水库大部分以发电,灌溉为主,虽然给农民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还是存在着资源有效的问题。

水库内陆养鱼,因为其一般水质都好,极利于鱼苗繁育。

特点便是成本较低,收益大,在市场需求方面很广,而且水库鱼品质也高,其绿色环保的优势是其他养鱼环境所不能比拟的,另外,水库内陆养鱼能有效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水库内陆养鱼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水库内陆养鱼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是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造成水库养鱼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充分认识到水库养鱼的重要性
在水库的利用上,大多数管理者会更重视水,而忽略了鱼,以发电灌溉的水库为例,管理者十分重视发电和灌溉,对养鱼事业的关注度很低,这样造成了水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水库内陆养鱼事业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管水不管鱼,对水库这一分散水面视而不抓或抓得很少,有的甚至认为水库不集中,认为对水库水面的开发没有必要。

2.管理模式不合理,效率低下
在很多水库养鱼中,承包养鱼占了很大一部分,但在管理上往往出现承包期限过短的现象。

水库养鱼是个长期投资的过程,承包期限过短使得承包者的投资力度小,浪费水面严重,这不仅使得水库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更有甚者,会严重的影响水库的生态环境,这样不合理的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对于水库养鱼事业的发展十分的不利。

3.没有实现科学养鱼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养鱼技术也对养鱼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水库养鱼具有特殊性,有的承包者,以为不懂水库养鱼,便采用传统的池塘养鱼的方法,对养殖鱼类没有进行合理的搭配,造成了品种单一的问题。

水库资源没有得到良好的利用,也使得鱼的产量不高,经济效益收到影响,也影响了承包者的投资热情。

四、水库内陆养鱼的发展建议
1.正确处理好农、渔争水矛盾,将农业生产用水和养鱼用水必须互相兼顾,哪怕天再旱,小水库也应留2米以上水位的养鱼用水。

2.多品种、多规格合理混养水库养殖水面积应以停止用水后的水位线为标准,一般按预计每667平方米(1亩)单产500公斤设计,水深1米放养鱼种1500尾,起捕成活率70%,其中吃食性鱼70%,品种为青鱼、草鱼、彭泽鲫鱼、团头鲂(鳊鱼)、大口鲶鱼、斑点叉尾鮰、乌鳢鱼、淡水白鲳鱼等合理搭配;滤食性鱼30%,有白鲢、鳙鱼按2∶1比例放养。

鱼种规格:老口鱼种(斤两鱼种)体重250 ~ 500克/尾占30%,冬片鱼种体长12厘米以上/尾占50%,夏花鱼种体长6 ~ 9厘米/尾占20%。

鲫、鳊鱼种体长6厘米左右/尾。

采取分批放养,多次捕捞,捕大补(留)小鱼。

3.广辟饲料来源,精心喂养饵料直接关系到养鱼的产量,精心喂养产量高。

饵料来源有多个方面:可种苏丹草、黑麦草、稗草,也可割野草、捞水草;积沤猪、牛、鸡粪,水上养鸭排粪,割大草沤肥;在水库中央装灯诱蛾;收购菜枯饼(粉);买全价颗粒饵料;稻谷发芽。

投喂方法:量少次多,晴天喂,雨天不喂或少喂,每天喂两次(上午9 ~ 10时,下午4 ~ 5时)。

先喂精料,后喂青料,施肥看水质。

草鱼喂料根据鱼体重,0.5公斤重的鱼,每天喂0.5公斤草,草要新鲜;粪料要全部发酵后泼撒。

4.不断调整养殖的品种与结构。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在放养品种上,在花白鲢的基础上,加入草鱼、鲤鱼的混合放养,可以提高的食物转化率;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引进高品质的如池沼公鱼、虹鳟鱼等品种。

5.因地制宜搞好多种经营
一是可以在水库中开展网箱、网拦养鱼,在水库水体较大的地方,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名优水产品种。

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地域分析,在布局和种类的放养上做到合理的放养。

二是可以在合适的地方建设鱼类苗种繁育池,实现自繁自养,这是水库养殖的一个发展方向,能够实现水库养殖的多面化,这样不仅可以为水库提供良好的鱼种,也可以将鱼苗进行出售,实现增加收入的目的。

三是利用水库的空地种植农作物和青饲料。

因为水库的地形特点,水位高低幅度大可以形成消落区,消落区的土壤很适合种植农作物和青饲料。

这样的优势是可以为鱼提供饲料,节省了开支,也为生态养鱼创造了条件。

四是鱼病防治一是坚持用生石灰清毒。

二是鱼种下库之前用5%食盐溶液清洗鱼体。

约5分钟,草鱼种需注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三是定期泼洒药物。

四是投喂药饵和食场挂篓。

五是轮捕轮放小型水库实行轮捕轮放,一般采取一次多放,分次捕捞,捕大留小,边捕边放。

五、结束语
在开发水库内陆养鱼中,我们应在发展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生态平衡,防止因为结构的不合理影响到生态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的质量,审时度势,针对具体的地域特点做具体的规划。

参考文献
[1]董双林.高效低碳——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水产学报,2011,35(10):1595-1600.
[2]徐皓,张祝利,张建华,等.我国渔业节能减排研究与发展建议[J].水产学报,2011,35(3):472-480.
作者简介:付天祥,男,1996年参加工作,2006年获得水产工程师,现思南县张家寨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