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

合集下载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热门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农业?又该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呢?生态农业,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它的特点十分显著。

首先,生态农业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不再是单一地追求农作物的产量,而是将农业生产视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包括土壤、水源、空气、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各个要素,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其次,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

例如,农作物的秸秆可以用作饲料、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或者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畜禽粪便经过处理可以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再者,生态农业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

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来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生态农业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通过种植多种农作物、养殖多种畜禽,形成复杂的生态链和食物网,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那么,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呢?科学规划是关键的第一步。

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明确发展的目标、重点领域、产业布局等,避免盲目跟风和无序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必不可少。

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投入,培育优良的品种,研发高效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让他们能够掌握和应用这些新技术。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降低生态农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也不容忽视。

什么是生态农业它如何保护环境

什么是生态农业它如何保护环境

什么是生态农业它如何保护环境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到底什么是生态农业呢?简单来说,生态农业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不是单纯地追求农作物的产量,而是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和稳定。

在生态农业中,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多样化的种植和养殖方式,以及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例如,在一片土地上,不再是单一地种植某一种农作物,而是进行多种作物的轮作或者间作。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因为不同的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不同,轮作和间作能够打破病虫害的生长周期,降低它们对农作物的危害。

同时,多种作物共同生长,还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水分等自然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

再比如,生态农业中的养殖环节,不再是大规模的集中养殖,而是采用适度规模的散养或者生态养殖方式。

让家禽家畜在自然环境中生长,不仅能够提高它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够减少疾病的传播。

而且,动物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那么,生态农业是如何保护环境的呢?首先,生态农业有助于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在传统农业中,为了防治病虫害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

这些化学物质不仅会对土壤、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还会在农作物上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而在生态农业中,通过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以及使用有机肥料和绿肥,有效地降低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比如,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安装诱虫灯来诱捕害虫,这些方法既环保又有效。

其次,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土壤质量。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推广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推广生态农业

什么是生态农业如何推广生态农业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农业呢?又该如何有效地推广生态农业呢?生态农业,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它不是单一的种植或养殖,而是将农业生产中的各种要素,如土壤、水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整体。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各个要素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和协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比如,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可以通过种植不同的作物来实现土地的轮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还可以将养殖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

此外,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也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

生态农业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它提倡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生态措施,如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森林保护等,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那么,如何推广生态农业呢?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要让广大农民和社会公众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特点和优势。

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科普宣传等活动,向农民传授生态农业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他们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生态农业的成功案例和效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补贴奖励等,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和示范项目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农业发展的条件。

再者,要加强科技支撑。

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大对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力度,开发出更多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

生态农业的内容

生态农业的内容

生态农业的内容生态农业是指在生态学原理指导下,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农业的特点1. 生态友好型: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依照生态学原理,开展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农业。

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耐久性和自我调节能力为目的。

2. 生态适应型: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中,充分考虑地域、气候、土壤、生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采用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

3. 生态效益型:生态农业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农业的实现途径1. 农业生态化:农业生态化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达到农业生态化、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益的最优化。

2. 农业生态技术:农业生态技术是实现生态农业的关键技术。

它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生态环境调控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农业生态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3. 生态农业政策:生态农业政策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推广,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态效益。

三、生态农业的实践案例1. 甘肃省武威市生态农业示范区:甘肃省武威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以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打造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品牌。

同时,还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 湖南省岳阳市生态农业基地:湖南省岳阳市生态农业基地是以生态农业为核心,集种植、养殖、旅游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基地。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

为什么要推行生态农业?

为什么要推行生态农业?

为什么要推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推崇。

那么,为什么要推行生态农业呢?下面将从环保性、生态平衡和资源利用效率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环保性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采用天然有机肥料和无农药、无化肥的种植方式,减少了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

相比传统农业的农药、化肥施用,生态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程度明显降低。

同时,生态农业也减少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推行生态农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生态平衡生态农业强调农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来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农业在农田中引入多样性作物种植,可以增加微生物数量和种类,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害虫和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生态农业注重保护和培育天敌,促进天敌与害虫的自然对抗,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生态农业的推行,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生态环境的风险。

三、资源利用效率高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首先,生态农业通过选择适合的品种和合理的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生态农业引入有机农业循环系统,通过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实现了农作物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此外,生态农业强调农牧复合,通过合理的农畜结合,实现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副产品,减少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推行生态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农业不仅可以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化学物质含量,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食品,还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推行生态农业,为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一、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一条基本原理。

而食物链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因此,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又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增值链。

因此,遵循这一原理,就可以巧接食物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利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使生产一种产品时所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料,即使系统中的废弃物多次循环利用,实行无废物化的生产,提供尽可能多的洁净产品。

这样既提高了能量和资源的利用率,又有效地防止了农业废弃物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

三、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的突出优点表现在:①减少了化肥、农药、电能等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投入。

②收获多种产品,增加了经济效益。

③净化环境,降低人和家畜的发病率。

四、生态农业的设计生态农业的设计主要从平面空间、垂直空间、时间和食物链等方面去考虑。

生态农业的平面设计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确定各种作物的种类和各种农业产业所占比例及分布区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业区划。

生态农业的垂直设计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将各种不同的生物种群组合成合理的复合生产系统,达到最充分、最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的目的。

垂直结构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

地上部分包括复合群体茎、叶的层次分布以及不同生物种群在不同层次空间上的配置,目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气等。

地下部分是指复合群体根系在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分布,目的是能够有效地利用不同层次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元素。

生态农业的时间设计是根据各种农业资源的时间节律,设计出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生产格局,使资源转化率达到最高。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

生态农业基本情况总结9篇第1篇示例: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它通过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农业领域的热点议题,各国纷纷进行相关政策制定和措施推行。

一、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1. 生态平衡原则:生态农业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保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循环利用原则:生态农业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实现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

3. 多样性原则:生态农业要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的协调发展。

4. 生物多样性原则:生态农业要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避免使用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害的化学农药和化肥。

二、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1. 有机栽培:生态农业主张有机栽培,尽量减少对农田的化学污染和对农产品的残留物质。

2. 生态种植:生态农业强调种植方式的生态化,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对水资源的污染。

3. 农业循环利用:生态农业倡导农业的循环利用,提倡农田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和自然循环。

4. 综合管理: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管理,注重生态环境的整体效益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三、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1. 国内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政策,推广生态种植和有机农业。

2. 国际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国际上生态农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各国纷纷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投入和推广力度。

3. 生态农业的前景展望:生态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成为全球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农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过合理的水域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实现水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生态种植模式
总结词
生态种植模式是指通过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管理措施, 实现植物群落的自然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详细描述
生态种植模式主要包括林果种植、中草药种植和农作物 轮作等。在林果种植中,可以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 条件的树种和果树,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树形管理, 实现林果的优质高产。在中草药种植中,可以利用不同 种类的中草药植物,通过合理的种植方式和采收加工, 实现中草药的可持续利用。在农作物轮作中,可以利用 不同种类的农作物进行轮作和间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减 少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科技创新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 业加强生
建立技术服务平台
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服务平 台,提供技术咨询、成果 转化等服务,促进生态农 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立合作机制
促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 的合作,共同开展生态农业技术 研究和成果转化。
特点
03
04
05
强调生态平衡与环境保 护,减少对自然资源的 过度开发与破坏。
注重农业废弃物的循环 利用,降低污染排放。
发挥农业生态系统整体 功能,提高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食品安全
通过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 ,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等 化学物质的施用,提高农 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VS
详细描述
该生态旅游度假村以生态农业为基础,融 合休闲、度假、娱乐等多种业态,实现多 元化经营。度假村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 合理规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式,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同时 ,度假村还积极开展生态教育和文化传承 活动,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一、生态农业的内涵及特点:1、内含: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从发展目标看,它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基础,要求多目标综合决策;从科学理论和方法看,要求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与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科学方法,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基本原理,建立生态优化的农业体系;从技术特点看,它不仅要求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并注意吸收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求整个农业技术体系进行生态优化;通过一系列典型生态工程模式将技术集成,从而发挥技术综合的优势;从生产结构体系看,特别强调农林牧副渔大系统的结构优化和“接口”强化;从生产管理特点看,它要求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农户微观经营、农民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2、特点: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二、典型生态农业模式我国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有:多种多收的时间结构优化模式(一年四季将粮食和经济作物进行多层次间作套种,利用各作物之间的生长时间差及对养分的要求差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各种作物互不影响而生长良好),达到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目的;多层高效的空间结构模式(农田作物按地形划带立体种植与同一块田内多种作物多层立体种植;利用池塘养鱼、繁殖蚌珠、圈鸭、鹅,塘边种植牵蔓性葡萄、瓜类,向水面延伸向空间发展,并在葡萄和瓜架下圈养鸡);稻田动、植共生模式(利用稻田养萍、鱼、蛙、蟹、虾);农林间作或混林间作模式(如枣粮间作、果粮间作、桐粮间作等);基塘结合模式(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稻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等);生物能多层循环再生模式(鸡、猪、沼、鱼模式);多样性、有序性增强抗灾力模式(立体农业为丰富天敌种群创造了适宜的生态环境,自然而然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使生态环境处于良性循环之中);多系统、多种群结合提高整体效应模式(通过调整各个亚系统及各亚系统内各个组分来达到大系统的协调发展,而发挥整体效应的目的。

整体效应的优化模式主要由各种生产结构优化来体现)。

典型的模式有:(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1、基本概念:它是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生产模式。

2、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

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

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1、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2、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3、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

(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

(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1、基本概念:“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

它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

2、具体形式: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

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3、好处:“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

每(四)“稻鸭共育”模式1、基本概念:是以水田为基础、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2、技术要求:由于稻鸭共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操作上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技术:一是雏鸭要圈养15天左右放养较好,放养后半个月左右打好防疫针,选用中型个体的温岭麻鸭;二是要求秧苗插后10天或抛后15天将鸭放入稻田,放鸭前2天做好第一代螟虫防治,稻鸭共育期间不进行病虫害防治;三是稻鸭共育田四周要拦上围网,防止鸭外逃和黄鼠锒等天敌侵害,田边要搭凉棚或小屋,供鸭休息和喂食;四是水稻抽穗后,要结束稻鸭共育,将鸭圈养或放养其他地方,以免鸭喙食稻谷;五是每公顷放养鸭150-225只为宜,过多田间食料少,影响鸭的生长发育,过少经济效益低,田间杂草吃不完,达不到稻鸭共育的目的。

3、优点:一免除——就是稻田免除了化学除草;两减少——就是一减少了化肥施肥量和农药防治病虫次数,二减少了鸭的喂食量,稻鸭共育期间鸭饲料比圈养的节省40.9%;三提高——就是一提高了水稻产量、效益和品质,二提高了鸭的品质和售价,三提高了水田经济效益。

稻鸭共育是一种成本低、技术要求不高、市场风险较小的生态型立体式种养结合模式,特别适宜在种粮大户中推广,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水田经济效益。

三、生态农业与高考的链接1、阅读以下资料和我国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目前,我国农业部正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重点建设以农村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各类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四位一体”模式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将沼气池、猪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1)日光温室为沼气池、猪舍、蔬菜创造适宜的________、_________条件;猪的呼吸、沼气燃烧为蔬菜提供___________(气体),蔬菜的光合作用又为猪的生长提供______(气体);猪和人的粪尿进入沼气池,产生___________(气体),为农户提供__________,还产出_______________,为蔬菜提供______________。

(2)在我国农村,推广和实施各类生态农业模式的重要意义是: 。

2、右图是我国农村采用的一种沼气池的剖面示意图。

使用时由进料口放进农作物的废弃物如秸秆、杂草、树叶等以及人、畜、家禽的排泄物,然后加满水到一定位置以留下贮气 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之后,便有沼气产生。

(1)在沼气发酵的过程中,有一种微生物 具有除臭的作用,这种微生物是什么?是如何除 臭的? 。

(2)在沼气发酵的过程中,进行着非常复杂 的微生物代谢活动。

其呼吸类型有:好氧型、厌 氧型和兼气型(如酵母菌)三种。

试分析这三类微 生物的数量和沼气池中的消长规律:。

(3)在对醋酸盐进行的甲烷发酵研究中,曾做过如下同位素示踪实验:在同样反应条件下,请预测下列反应产物:(4)下面是由乙醇经奥氏甲烷杆菌及一种硫微生物等作用下生产甲烷的方程式合并以上两步反应并写出一个方程式 。

3、人工种植蘑菇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一项有实用价值的农业技术。

请回答: (1)在培养基中要加入大量的有机物质,原因是_______。

(2)培养基在接种之前要灭菌处理,否则易出现霉菌感染。

霉菌与蘑菇的关系是_______。

(3)接种蘑菇的菌种是亲代通过________生殖产生的________。

(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中,蘑菇属于__________。

(5)野生毒蘑菇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这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是___ __的结果。

4、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元土栽培蔬菜,请回答下 列问题:(1)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矿质元素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 施是______。

(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__________ ,以降低蔬菜的____________ 。

(3)向培养液中泵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

(4)营养液中的矿质元素有一定配比,这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是 ①______ _ ②___ ____。

(5)如温室栽培叶菜类,营养液中应适当增加_____________。

5、下表是用于无土栽培的一种培养液配方,请回答下列问题:(99上42题) Ca(NO3)2……………………1.0克 MgSO4……………………… 0.25克 KH2PO4………………………0.25克 KCl…………………………0.12克 FeC13………………………0.005克 H20…………………………1000毫升(1)用此培养液培育某高等植物时,往往要给培养液中通人空气,这一措施的目的是用以促进____ __ ,以利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要使该植物生长良好,根据光合作用所必须的条件,除了适宜的温度外,还需要__ ____ 和___ __ 。

(2)植物在吸收培养液中的矿质离子时,主要是通过__ ___方式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