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质量标准 1121

合集下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银杏叶软胶囊等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2015年 第142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银杏叶软胶囊等药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公告(2015年 第142号)

2015年08月10日发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制定的《银杏叶软胶囊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银杏叶滴丸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银杏叶滴剂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及银杏叶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已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现予正式发布。

特此公告。

附件:1.银杏叶软胶囊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2.银杏叶滴丸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3.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4.银杏达莫注射液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5.银杏叶滴剂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6.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及银杏叶胶囊中槐角苷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5年8月10日2015年第142号公告附件1.docx2015年第142号公告附件2.docx2015年第142号公告附件3.docx2015年第142号公告附件4.docx2015年第142号公告附件5.docx2015年第142号公告附件6.docx附件1银杏叶软胶囊中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检查项补充检验方法【检查】游离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

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槲皮素对照品、山柰素对照品、异鼠李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20μg、20μg、8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_唐婧

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_唐婧

第30卷第5期Vol 130 No 15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 ty(Natural Science)2011年10月Oct.2011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唐 婧,郑胜彪,朱金坤(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摘 要]本试验比较了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的效果,选择提取率较高的超声波法来提取。

对料液比、超声时间和乙醇体积浓度对银杏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并采用正交试验法找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g B 30mL 、超声时间30min 、乙醇浓度70%。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法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不加显色剂,直接以258nm 作为最大吸收波长。

结果表明,银杏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稳定在2177%,精密度的RSD 为01302%,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3%。

本试验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合于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

[关键词]银杏叶;黄酮;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8X(2011)05-0063-05[收稿日期]2011-07-19[作者简介]唐 婧(1982-),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助教,从事天然产物分析研究。

银杏(Ginkgo biloba L 1)又名公孙树,是我国的特产植物,其叶中含有丰富的的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抵制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胆固醇、抗病毒、防癌抗癌以及清除自由基等功效[1-2]。

我国拥有世界银杏树资源的70%以上,其提取方法常见报道。

通过对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可提高叶片黄酮提取率,最大化地实现银杏叶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使我国丰富的银杏树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本实验以芦丁为对照品。

芦丁(Rutin),又称芸香甙(Rutioside),属于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用、生理活性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因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3],如高血压等。

银杏提取物标准

银杏提取物标准

中国药典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我要投稿作者:不详出处:不详时间:2010-11-23类别:银杏叶提取物人气:432 中国药典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制法:乙醇(不是甲醇)回流提取,大孔树脂吸附,喷干,粉碎。

性状: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粉末;味微苦。

检查:水分小于5.0%;炽灼残渣小于0.8%;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即20ppm以下。

黄酮苷元峰面积比,槲皮素与山奈素的峰面积比应为0.8至1.5。

(如果超过1.5,则应怀疑被人为添加了槲皮素或者芦丁。

)总银杏酸不得过百万分之十,即10ppm。

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黄酮醇苷不得少于24.0%;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奈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萜类内脂总量不得少于6.0%;萜类内脂总量=白果内脂+银杏内脂A+银杏内脂B+银杏内脂C。

银杏叶提取物 Ginkgo Biloba Extract(1)原料级标准(不可直接用于制剂)(1)Routine银杏黄酮≥24% Total Ginkgo flavone glycosides ≥ 24%槲皮素与山奈酚峰比0.8--1.5之间 Quercatin: kaemperol 0.8--1.5银杏总内酯≥6% Total terpene lactones ≥ 6%(2)中国药典2005版标准(2)CP2005银杏黄酮≥24% Total Ginkgo flavone glycosides ≥ 24%槲皮素与山奈酚峰比0.8--1.5之间 Quercatin: kaemperol 0.8--1.5 银杏总内酯≥6% Total terpene lactones ≥ 6%银杏酸<10ppm Ginkgolic acid < 10ppm(3) 低酸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 (3) EGB761银杏黄酮≥24% Total Ginkgo flavone glycosides ≥ 24%槲皮素与山奈酚峰比0.8--1.5之间 Quercatin: kaemperol 0.8--1.5 银杏总内酯≥6% Total terpene lactones ≥ 6%银杏酸<5ppm Ginkgolic acid < 5ppm(4)超低酸银杏叶提取物(4)Minimal acid银杏黄酮≥24% Total Ginkgo flavone glycosides ≥ 24%槲皮素与山奈酚峰比0.8--1.5之间 Quercatin: kaemperol 0.8--1.5银杏总内酯≥6% Total terpene lactones ≥ 6%银杏酸<1ppm Ginkgolic acid < 1ppm(5)中国药典2005标准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5)CP2005( Water soluble)银杏黄酮≥24% Total Ginkgo flavone glycosides ≥ 24%槲皮素与山奈酚峰比0.8--1.5之间 Quercatin: kaemperol 0.8--1.5银杏总内酯≥6% Total terpene lactones ≥ 6%银杏酸<10ppm Ginkgolic acid < 10ppm溶解度:1克溶于1000毫升水中 Solubility:1g extract in 1000 ml water (6) 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 (6) EGB761( Water soluble)银杏黄酮≥24% Total Ginkgo flavone glycosides ≥ 24%槲皮素与山奈酚峰比0.8--1.5之间 Quercatin: kaemperol 0.8--1.5银杏总内酯≥6% Total terpene lactones ≥ 6%银杏酸<5ppm Ginkgolic acid < 5ppm溶解度:1克溶于100毫升水中 Solubility:1g extract in 100 ml water (7)超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7)Minimal acid( Water soluble)银杏黄酮≥24% Total Ginkgo flavone glycosides ≥ 24%槲皮素与山奈酚峰比0.8--1.5之间 Quercatin: kaemperol 0.8--1.5银杏总内酯≥6% Total terpene lactones ≥ 6%银杏酸<1ppm Ginkgolic acid < 1ppm。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为了确保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以便对其进行监管和控制。

本文将对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相关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了解其质量标准的要求。

一、外观特征。

银杏叶提取物应为淡黄色至棕黄色的粉末,无异物、结块和霉变现象。

二、理化指标。

1. 含量测定。

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是银杏内酯类物质,其含量应不低于24%。

2. 溶剂残留。

银杏叶提取物中溶剂残留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丙酮残留不得超过0.5%。

3. 水分含量。

银杏叶提取物的水分含量不应超过5%。

三、微生物指标。

1. 细菌总数。

银杏叶提取物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g。

2.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银杏叶提取物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g。

3. 大肠菌群。

银杏叶提取物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四、重金属和有害物质限量。

1. 铅、汞、镉、砷含量。

银杏叶提取物中铅、汞、镉、砷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不得超过规定限量。

五、贮存。

银杏叶提取物应贮存在阴凉干燥处,远离有害气体和阳光直射。

六、包装。

银杏叶提取物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标注清晰、完整,防潮、防尘、防虫。

七、其他。

银杏叶提取物的生产企业应具备相关的生产许可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确保生产过程的合规性和质量可控性。

总结,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是保障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和监管,确保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安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

不同类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

不同类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

RS D 为0147%(n =6);用LC -10A 高效液相色谱仪Inertsil ODS -3测定,含量为10111%,RS D 为0126%(n =6)。

313 溶液稳定性 取对照品溶液在0,3,5,7,12,14h 进行试验,尼尔雌醇峰的峰面积平均值为2597078,RS D 为0137%(n =6),表明该溶液较稳定。

314 线性范围 配制相当于尼尔雌醇测定浓度的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对照品溶液,进行线性考察。

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0108~20018μg ・m L -1的范围内,尼尔雌醇峰面积对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25093123X +2848417 r =0199994 样品测定采用建立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5 结论511 甾体类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甲醇-水流动相体系,本文经试验确定在甲醇-水(80∶20)条件下尼尔雌醇能与其各杂质峰完全分离。

表2 样品测定(%,n =2)T ab 2 Determination of sample批号(Lot N o.)HP LC methodUV method 98030110018991198030210110991398030399199817512 碱性介质中的分解产物、酸性介质中的分解产物、氧化性介质中的分解产物和光照试验产物的色谱分离结果表明,本方法不仅适用于含量测定,而且也可用于有关物质测定。

513 本方法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经有关单位复核,证明方法可靠,无论是进口色谱柱,还是国产色谱柱都能够满足实验的要求。

参考文献1 ChP (中国药典).1995.V ol Ⅱ(二部):192(本文于2000年1月17日收到)3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项目,N o 9724634不同类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含量测定3管玉民 尤慧莲 王健 林晓(山东省药品检验所 济南 250012)摘要 目的:建立HP LC 法测定各种类型银杏叶中银杏内酯的含量。

保健食品用原料银杏叶团体标准

保健食品用原料银杏叶团体标准

T/CNHFA 0XX—2022保健食品用原料银杏叶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保健食品用原料银杏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下列文件中所包含的部分条款通过相关标准的引用儿成为本标准的部分内容。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167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5009.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3 技术要求3.1 来源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 的干燥叶。

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

3.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3.3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3.4 标志性成分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标志性成分指标3.5 真菌毒素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 2761中相应类属食品的规定和(或)有关规定。

4 其他保健食品所用原料为本品的炮制加工品,其炮制加工前的原料应符合本标准。

炮制如为净制、切制的,除另有规定外,相关项目应符合本标准。

炮制如为其他炮制工艺的,炮制加工品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T/CNHFA 0XX—2022附录A(规范性附录)总银杏酸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 规定的三级水。

实验中所用的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XXXXXXXXX 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银杏叶提取物1.2 汉语拼音:YinxingyeTiquwu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6 质量标准:水分不得过 5.0%(通则 0832 第二法)。

炽灼残渣不得过 0.8%(通则 0841)。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通则0821),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黄铜苷元峰面积比按〔含量测定〕项下的总黄铜醇苷色谱计算,槲皮素与山柰素的峰面积比应为 0.8 ~ 1.2,异鼠李素与槲皮素的峰面积比值大于 0.15。

总银杏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 150mm,柱内径为 4.6mm,粒径为5M m );以含 0.1% 三氟乙酸的乙腈为流动相A ,含0.1%三氣乙酸的水为流动相B ,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10nm 。

理论板数按白果新酸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白果新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1μ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另取总银杏酸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 1ml 含20μ g 的溶液,作为定位用对照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2g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 l0ml ,称定重量,超声使其溶解,放冷,用甲醉补足减失的重f ,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及定位用对照溶液各5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计算供试品溶液中与总银杏酸对照品相应色谱峰的总峰面积,以白果新酸对照品外标法计算总银杏酸含量,即得。

本品含总银杏酸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总黄酮醇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胶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 -0.4% 磷酸溶液( 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360nm 。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国内保健食品规格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国内保健食品规格
≤100
GB 4789.15-2016
*沙门氏菌
不得检出
GB 4789.4-2016
*志贺氏菌
不得检出
GB4789.5-2012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得检出
GB 4789.10-2016
*β溶血性链球菌
不得检出
GB4789.11-2014
水分/(g/100g)
≤5.0
GB 5009.3-2016
灰分/(g/100g)
≤0.8
GB 5009.4-2016
铅(以Pb计)/(mg/kg)
≤2.0
GB 5009.12-2017
总砷(以As计)/(mg/kg)
≤1.0
GB5009.11-2014
总汞(以Hg计)/(mg/kg)
≤0.3
GB5009.17-2014
银杏叶提取物质量(国内保健食品规格)
制法
银杏叶粉碎,提取(用70°乙醇作为溶剂,80℃提取3次,溶剂倍数分别为5倍,4倍,4倍;每次4小时),过滤,浓缩(<65℃),精制(过大孔树脂,65-75°乙醇解析),浓缩(<65℃),喷雾干燥(进风温度200±10℃,出风温度95±5℃),包装等(提取比例:35-55:1)
项目
指标
检测方法
颜色
浅棕黄色至棕褐色粉末
目测
细度,目筛
过80目筛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982第二法
鉴别(1)(2)
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总银杏酸/(mg/kg)
≤10.0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总黄酮醇苷/(g/100g)
≥24.0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萜类内脂/(g/100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泰阳制药标准
银杏叶
Gingko Leaves
目的:规范银杏叶的采购及质控管理。

拟文部门:质量保证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杏叶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包装、标签、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银杏叶经采摘、干燥等工艺制得的银杏叶原料。

2有效成分
主要有效成分为银杏总黄酮、银杏内酯。

技术要求
2.1.1
3.1 性状:多褶皱或破碎,完整者呈扇形,长3~12cm,宽5~15cm。

黄绿色或浅棕黄色,上缘呈不规则的波状弯曲,有的中间凹入,深者可达叶长的4/5。

具二叉状平行叶脉,细而密,光滑无毛,易纵向撕裂。

叶呈楔形,叶柄长2~8cm。

2.1.2
项目指标
含量:总黄酮醇苷(%)(按干燥品计算)不低于0.4
水分(%)不得过12
总灰分(%)不得过10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
2、试验方法
2.1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银杏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个6ul,分别点于同一含分别点于同一以含0.4%醋酸钠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醇-水(5:3: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氯化铝
乙醇溶液,热风吹干,置紫外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2.1.3 2.2 总黄酮醇苷含量的测定:q Z$Q T C A
2.1.4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

理论板数按槲皮素峰计算应不低于2500。

2.1.5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槲皮素对照品、山奈素对照、异鼠李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分别含30μg30μg20μ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或精密称取已标示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含量的银杏叶对照提取物35mg,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同法制成对照得取物溶液。

2.1.6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1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氯甲烷回流提取2小时,弃去溶剂,药渣挥干,加甲醇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5%盐酸溶液(4:1)混合液25ml,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转移至50ml量平中,并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

2.1.7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或对照提取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分别计算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按下式换算成总黄酮醇苷的含量。

2.1.8总黄酮醇苷含量=(槲皮素含量+山奈素含量+异鼠李素含量)×2.51
2.1.9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醇苷不得少于0.4%。

2.1.10 2.3 萜类内酯含量的检测
2.1.1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正丁醇—四氢呋喃——水(25:10:65)为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

理论塔板数按白果内酯峰计算不得低于3000。

2.1.1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称取白果内酯对照品、银杏内酯A对照品、银杏内酯B对照品、银杏内酯C对照品适量,加5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18mg、0.08mg、0.10mg、
2.1.130.20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1.14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约1.5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30~60℃)在70℃水浴上回流提取1小时,弃去石油醚(30~60℃)液,药渣和滤纸筒置于60℃烘箱中挥干溶剂,再加甲醇回流提取6小时,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超声处理30分钟,取出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静置,精密量取上清液5ml,置于酸性氧化铝柱上(200~300目,3g,内径1cm,用甲醇湿法装柱),用甲醇25ml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用甲醇5ml分次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水约4.5ml,超声处理30分钟,取出,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1.15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ul、20ul,供试品溶液各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分别计算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的含量,即得。

2.1.16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萜类内酯以白果内酯(C15H18O8)、银杏内酯A (C20H24O9)、银杏内酯B(C20H24O10)、银杏内酯C(C20H24O11)的总量计,不得少于0.25%。

2.1.17 2.4 水分的测定按GB 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2.1.18 2.5 总灰分的测定按GB 5009.4《食品中灰分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2.1.19 3 检验规则
2.1.20本产品应由本公司质量控制部进行检验。

2.1.21本单位可按照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规则和试验方法对所收到的产品进行核验,检验其指标是否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2.1.22检验结果如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可会同生产厂重新从两倍量的包装中抽取样品复验。

重新复验的结果即使只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则该批产品不能验收.
2.1.23当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发生争议时,可由双方协商解决或选定仲裁单位,按标准的规定进行仲裁分析。

2.1.24运输、贮存
2.1.25 4.1 运输中应防潮、防雨、防有毒物质污染。

4.2 贮于阴凉干燥处,与有毒、恶臭物品及化学物品隔离。

2.1.26包装、标签、运输、贮存
2.1.27包装
2.1.28包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使用前应对所用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

2.2标签
2.2.1包装标签上应标明:产品名称、批号、规格、净含量、执行标准、生产厂名、厂址、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条件。

2.2.2外包装箱体上应标有:防潮、防晒、勿重压、朝上(朝下)等字样或标志。

标签内容清晰可见,标签应粘贴牢固。

2.3运输
运输时必须轻装轻卸,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混装载运,严防挤压、雨淋、暴晒。

2.4贮存
产品应贮存于阴凉、清洁和干燥的仓库中。

堆码距墙壁和地面20cm以上、并有垫隔物,堆放高度不得超过4桶。

避免与有毒、有害、易腐、易污染等物品一起堆放。

2.5保质期
在符合规定的贮运条件、包装完整、未经开启封口的情况下,保质期24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