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分析

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提高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来经随访病理证实的80例132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资料,分为良性组72个;恶性组96个,对两组淋巴结纵横比、内部血流分型进行比较。
结果良性组淋巴结纵横比≥2;恶性组淋巴结纵横比<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淋巴结血流以门型血流为主,恶性组学流以边缘型血流为主。
结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纵横比、内部血流分型是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重要特征。
超声无创、便捷,可作为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肿大淋巴结,颈部,良恶性许多疾病均可引起颈部局部淋巴结的肿大。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对肿大的淋巴结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良恶性做出诊断。
活检或切除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但为有创、痛苦,不易接受。
本组回顾分析我院经随访病理证实的8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资料,旨在探讨分析彩超良恶性淋巴结的特征,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门诊、体检彩超检出的肿大淋巴结80例患者,其中男子48例,女32例。
年龄18~81岁,平均(61.5±5.9)岁,其肿大淋巴结168个。
计数标准:淋巴结任一经线>0.5cm;淋巴结之间的粘连、融合计数1个。
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132个;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36例。
依据其结果分为良性组72个,包括实性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51个,结核性淋巴结21个;恶性组96个,包括转移性淋巴结58个,淋巴瘤36个。
二、仪器方法使用Philipsiu22,百胜Esaote MyLabTwic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7~13NHz。
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根据Hajek[1]淋巴结分区,缓慢连续扫查,行多切面扫查,计数肿大淋巴结个数,测量淋巴结纵径和横径,计算其纵横比,观察皮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对其血流进行分型: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混合型[2]。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PPT课件

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诊断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超声检查可以发 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诊断。
淋巴结炎的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淋巴结炎性改变, 如淋巴结结构模糊、血流丰富等,有 助于诊断和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淋巴瘤浸润的淋巴 结,有助于淋巴瘤的诊断和分期。
禁忌症
01
颈部皮肤破损、感染、 瘢痕等影响超声穿透和 图像质量的病变。
超声扫描的方法和技巧
常规扫描
按照一定顺序,全面扫描 颈部淋巴结区域,观察淋 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 等。
重点扫描
针对可疑病变区域,进行 重点扫描,观察淋巴结内 部回声、血流情况等。
动态观察
在实时超声图像上,观察 淋巴结的活动度和与周围 组织的关系。
超声图像的分析和解读
图像分析
根据超声图像的特点,分析淋巴结的 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指标 。
CHAPTER 02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
超声探头的选择和使用
01
02
03
超声探头选择
根据检查目的和病变特点 ,选择适合的超声探头, 如高频探头、低频探头等 。
探头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探头清洁,避免划痕 和磨损,确保图像质量。
探头压力调节
根据检查部位和深度,适 当调节探头压力,避免过 度压迫或过轻导致图像失 真。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概述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技术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适应症和禁忌
症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与临床治疗的关
系 • 颈部淋巴结超声诊断的最新进展和展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一、淋巴结大小
淋巴结的大小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在2-5mm之间,若淋巴结体积超过此范围,则可判定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越高,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二、淋巴结形态
淋巴结的形态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表面光滑。
若淋巴结出现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或表面粗糙,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三、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的结构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清晰,皮质和髓质界限清楚。
若淋巴结结构出现异常,如皮质和髓质界限模糊、结构紊乱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四、淋巴结回声
淋巴结的回声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回声均匀,皮质和髓质回声相似。
若淋巴结回声出现异常,如皮质回声增强或减弱、髓质回声减弱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五、淋巴结血流
淋巴结的血流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血流丰富,血流信号清晰。
若淋巴结血流出现异常,如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血流速度减慢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综上所述,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包括淋巴结大小、形态、结构、
回声和血流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判断出淋巴结是否存在病变或感染,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讨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方法:对颈部肿大淋巴结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
结果:急性淋巴结炎56例,淋巴结核10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9例,淋巴瘤11例。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随着彩超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被检出,其鉴别诊断也显得的愈发重要。
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患者96例,年龄3~78岁。
采用GE730超声诊断仪,7~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
检查前调整仪器,选择小器官状态。
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将标定的最大血流速度降低,以提高彩色血流的显示率。
方法:采用仰卧位,可颈后加枕垫,头后仰,或让患者头转向对侧,将探头直接放在颈部扫查,不要用力加压,以免图像变形、失真。
按淋巴结的分区重点检查。
淋巴结的分区采用Shah等1981年提出的方法:Ⅰ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1~14枚淋巴结。
Ⅱ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Ⅲ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为颈内淋巴结的下区,为Ⅲ区向下的延续,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1/3,下界为锁骨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为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淋巴结,前界邻接Ⅱ、Ⅲ、Ⅳ区的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界,下界为锁骨。
Ⅳ区,为带状肌覆盖的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
上述淋巴结的分区方法为淋巴结的位置提供帮助,应按分区扫查,以免遗漏。
首先二维超声检查,沿颈部大血管的走向,采用横向和纵向等多方位扫查,取淋巴结的最大径及门部清晰的切面冻结测量,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是长椭圆形还是圆形,有无分叶,包膜是否完整,皮髓质结构变化,有无液化、钙化,淋巴结之间有无融合。
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将我院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64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次采取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并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诊断的结果。
结果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比较,准确度更高,漏诊率与误诊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采取超声造影方法的效果显著,准确度高,可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准确度颈部肿大淋巴结,主要因机体受致病因素侵袭所致,当信息传递至淋巴结,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及抗体的情况下,使致病因子被杀伤,并导致淋巴结内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最终引发淋巴结肿大。
为有效鉴别颈部肿大淋巴结病变情况,为患者进一步合理科学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需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1]。
本次将我院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64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主要分析研究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将我院在2022年1-12月收治的64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知情签署相关诊疗干预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且均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逐一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及抗拒本次实验者。
其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跨度为28岁到73岁,平均年龄为(46.29±1.21)岁;病灶直径为0.9-5.7cm,平均直径为(2.40±0.28)cm。
因本次涉及同组患者不同诊断方法之间的结果比较,所以有可比的价值。
1.2方法本次64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依次采取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方法,具体诊断方法如下:1.2.1常规超声检查方法选用日立二郎神 HITACH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置为7MHz到14MHz,指导并协助患者行仰卧位或者侧卧位,全面扫查患者的颈部,然后对淋巴结各项信息进行认真观察记录,如淋巴结的大小、形态、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淋巴门偏心或缺失情况,并仔细观察患者的血流情况。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诊断颈淋巴结病变多表现为颈部肿块,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92例表现为颈部肿块的淋巴结病变的声像表现,对声像表现进行分型,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对颈淋巴结病变的诊断价值。
1 材料和方法92例病例为我院1990~1997年间住院的颈淋巴结病变患者,病程1周至5年,颈部肿块1 cm~12 cm不等,年龄2~76岁,男52例,女40例。
所有病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淋巴结病变。
使用仪器为日立EUB-25M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MHz。
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垫枕,充分暴露颈部肿块,仔细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轮廓、内部回声、后壁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注意观察肿块周围及对侧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
2 结果92例病例中,恶性淋巴瘤12例,淋巴结转移瘤32例,淋巴结结核20例,淋巴结炎24例,反应性淋巴结增生4例。
根据颈部肿块的回声特点,可分成5种声像类型:①单发低回声型:表现为单个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内部呈均匀低回声。
②多发低回声分离型:表现为散在多枚低回声区,大小基本一致,椭圆形,无融合现象。
③多发低回声融合型:表现为多个低回声区,部分低回声融合成团。
④脓肿型:低回声区内见不规则液性暗区,或肿块呈囊性,内见增强光团、光点沉积。
⑤极低回声型:较大肿块内部回声极低而均匀,近似无回声,后方无增强效应。
92例颈淋巴结病变声像类型与病理对照见表1。
表1 92例颈部淋巴结病变声像类型与病理对照表3 讨论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多个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
颈淋巴结肿大是恶性淋巴瘤的常见首发症状,在淋巴瘤患者中约占39%。
表1中有12例淋巴瘤中的7例声像表现为极低回声型,占极低回声型中100%,因此,极低回声为恶性淋巴瘤的特征性声像表现,该特征说明肿瘤内部结构均匀,这与恶性淋巴瘤细胞相对单一性成片增生的特性相一致。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诊断研究

内蒙 占医 学 杂 志 I rMo g l aJ2 1 r n oi Me 00年 第 4 me a l 2卷 第 8期
= 一 一 =— 一 一 := ::— = =一 = 一 一 =
99 2
颈 部 淋 巴 结 结 核 的 超 声 诊 断 研 究
吴 岩 , 晓 艳, 李 申文凤
a n s i a e t e ie s nd o p o i e e f ci e r f r n e f r ci c l o t r . M e h ds W e r t o p c i ey g o tc r t h ds a e a t r v d fe tv e e e c o l a d co s ni to : e r s e tv l a l s d lmo nav e v h—no e u n iv.App a a c .Cie .M o o o o y.I t r a c o s d s a a tt e rn e ts r h lg n e n le h e .Ha d e s r n s .Lo iudna ng t i l— ta s e s lp o o to n u ta o d,i t g a e t h i ia e t r s r n v r a r p ri n o lr s un n e r t d wih c ln c lf a u e .Re uls : ec nsd r d t a lr s u d s t W o i e e h tu ta n o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灰阶、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
方法对68例因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的患者,采用超声高频探头观察肿大淋巴结的长径/短径(L/S)值、形态、内部结构及CDFI特征。
结果各种不同病因所致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各有其超声特征。
非特异性反应性淋巴结肿大16例,急性淋巴结炎15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12例,恶性淋巴瘤11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4例。
结论灰阶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提高了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检出率及检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出定性的诊断。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by UltrasoundLI Shuang-sheng Jia Xin【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and color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Methods The L/S ratio,shape,interior structure,CDFI spectrum feature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in 68 patients'nodes were studied with gray scale display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Results All kind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take on all kinds of characters.Nonspecific lymphadenectasis 16,acte lymphadenitis 15,evil 12,malignant lymphoma11,transitivitylymphadenectasis14.Conclusion Gray scale display and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an improve detectable rate and check(up)quality.To a certain extent,qualitative diagnosis can be made.【Key words】 Cervical lymph nodes Enlargement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颈部淋巴结是淋巴结疾病的好发区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上极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
分布
正常的颈部淋巴结通常可在颌下、腮腺区、颈上区、颈后三角区发现。
转移性的颈部淋巴结是位置特异性的。
在已知原发瘤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有助于鉴别转移类型及帮助肿瘤分期。
然而,如果原发瘤未知,已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可为我们确定原发瘤提供线索。
淋巴瘤和结核性的淋巴结肿大也有特定的分布。
大小
恶性淋巴结通常较大。
但是,炎性的淋巴结也可和恶性淋巴结一样大。
而且,转移性的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较小的状态。
因此,淋巴结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标准。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当原发瘤明确的患者,当动态连续观察淋巴结呈持续性增大时,强烈提示为转移性淋巴结。
而且,恶性淋巴结大小的连续变化在监测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用处较大。
外形
恶性和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呈圆形,短轴/长轴的比率大于或等于0.5,反应性的肿大淋巴结和正常的淋巴结通常较长或呈卵圆形。
然而,有报道称正常的颌下淋巴结和腮腺区淋巴结在外形上也趋向于呈圆形。
而且,恶性淋巴结在早期累及时会在外形上呈卵圆形。
因此,淋巴结的形态应在诊断中被当作是单独的诊断标准。
但是,淋巴结外周皮质异常增生表明淋巴结内部有局灶性的肿瘤浸润,是鉴别恶性淋巴结的一个有用的征象。
淋巴结边界
转移性和淋巴瘤的淋巴结有锐利的边缘,然而反应性和正常淋巴结的边界不甚锐利。
恶性淋巴结中的锐利边缘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浸润及淋巴结周围脂肪沉积的减少,这增加了淋巴结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声阻差。
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边缘不甚锐利清晰,这是淋巴结周边软组织水肿和发炎所致。
根据我们的经验,边界清晰锐利在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若已证实的恶性淋巴结出现边界不清的情况,则提示有被膜外浸润,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淋巴结门回声
淋巴结门回声是大多数颈部淋巴结(86%)正常的声学特征,通常见于较大的淋巴结。
在超声上,淋巴结门回声表现为与相邻软组织相延续。
尽管转移性、淋巴瘤、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没有淋巴结门回声,但它们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还是可以看到淋巴结门回声的。
这主要是因为髓质淋巴窦并没有被充分破坏。
因此,淋巴结门回声的存在与否不能成为诊断的单独标准。
回声
正常的、反应性的、淋巴瘤的和结核性的淋巴结与临近肌肉组织相比,其主要呈低回声。
除了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表现为高回声外,转移性的淋巴结通常呈低回声。
因此,淋巴结的高回声是鉴别是否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有用征象。
超声医生应当扫查甲状腺,看是否能找到原发瘤以确定诊断。
淋巴瘤的淋巴结以前曾报道称有假囊样表现,比如,低回声伴有后方回声增强。
随着更先进探头的应用,淋巴瘤的淋巴结不再具有假囊样表现,而呈现出微结节的表现。
钙化
结内钙化在颈部淋巴结病中很少见。
然而,大约50-69%的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可见结内有钙化灶,应用高频探头扫查可表现为突出显示、呈周边分布,并且可伴有声影。
因此,淋巴结内出现特征性的钙化是鉴别淋巴结转移癌是否来自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重要的征象。
结内钙化也可见于淋巴瘤及治疗后的结核性淋巴结,但钙化通常较致密及声影明显。
淋巴结内坏死
淋巴结伴有结内坏死被认为是病理性的。
结内坏死可被分为凝固性坏死和囊性坏死,囊性坏死更为常见。
凝固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局部回声增强,囊性坏死表现为淋巴结内部出现回声透亮区。
囊性坏死常见于结核性淋巴结及转移自鳞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
辅助特征
有助于评价颈部淋巴结病的伴随特征是临近软组织水肿及淋巴结融合成团。
在超声上,软组织水肿表现为弥漫性的低回声区及筋膜层次的消失。
而淋巴结融合成团是指多个异常的淋巴结浸及周围软组织而融合在一起的团块。
临近软组织水肿和淋巴结融合成团是结核性淋巴结的常见特征,这些征象在转移性及淋巴瘤的淋巴结中相对较为少见。
结核性淋巴结的软组织水肿及淋巴结的融合的高发生率被认为是由于淋巴结周围的炎性反应。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在先前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其淋巴结也可出现这种特征。
血流信号
正常的和反应性的淋巴结表现出门样血流或乏血流状态,但是转移性淋巴结通常表现为周边血流或者混杂血流信号,淋巴瘤样淋巴结主要表现为混杂血流信号。
由于周边血流不出现在正常淋巴结及反应性淋巴结,则它一旦出现,应高度怀疑为恶性。
在超声上,结核性淋巴结有多种血流状态,类似良性及恶性的表现。
尽管存在多种血流状态,移位血流或者明显的乏血流状态在结核性淋巴结中很常见,这在结核性淋巴结囊性坏死中有很高的发生率。
血流阻力
在评价颈部淋巴结的血流阻力(RI和PI)时,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均有所报道。
然而,我们发现,当应用均值时,测量有较高的重复性。
RI和PI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所起的作用目前还存在争议。
据报道,恶性淋巴结的RI和PI值比反应性淋巴结高。
然而,另一项研究发现RI和PI在鉴别良恶性淋巴结时并无显著差异。
我们的研究发现转移性淋巴结的RI和PI要比反应性淋巴结高,这其中有一个例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癌其RI和PI值与反应性淋巴结类似。
然而,我们发现,将淋巴结灰阶超声特点和血流模式相结合在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和反应性淋巴结有着很高的准确率。
综上,测量淋巴结的血流阻力在临床实践中可能不会变为常规。
结论
超声在检查颈部淋巴结时是一项有用的影像方法。
淋巴结的分布、灰阶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特点在确定颈部淋巴结病的原因上大有用处。
有价值的灰阶超声特征包括大小、形态、淋巴结门回声、微结节表现、结内坏死及钙化。
临近软组织水肿和淋巴结融合呈团在鉴定结核时很有价值。
有价值的能量多普勒特征包括血流显示特征及血流分布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