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由民歌《绣金匾》改编的钢琴曲的创作与演奏

合集下载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

中国钢琴作品《绣金匾》演奏浅析作者:袁艳超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5期【摘要】由王建中创作,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绣金匾》,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有其深入学习和研的究价值。

本文主要从演奏技巧方面进行阐述,例举在演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王建中;绣金匾;演奏分析一、作曲家及其改编中国作品简介王建中,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1933年生于上海。

195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并在该学院的作曲系和钢琴系进行专业的学习。

王建中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涉及面广、流传率高。

其中钢琴作品几乎是每个学习钢琴演奏、了解中国作品的学生都会涉及到的,其作品在中国钢琴曲库中占有不可估量的地位。

根据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在当时极为盛行,同时也是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建中的创作中将这种手法很好的加以运用,例如根据陕北民歌改编的《绣金匾》、《翻身道情》、《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湖南民歌《浏阳河》等;同时也有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作品,如根据古琴曲改编的《梅花三弄》、唢呐曲改编的《百鸟朝凤》等。

将中国民族音乐的语言与西方创作手法相融合,运用现代的和声技法进行加工、改良。

将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钢琴上重新编排演绎,不同的和声运用、多音和弦、三度和弦和非三度叠置的和声、简洁的织体结构、在其创作中灵活体现,和声效果丰富。

钢琴作品《绣金扁》改编自陕北民歌,创作于1973年,原曲在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无论从演奏方面还是教学上都很有研究价值。

此作品篇幅不长,旋律线条清晰明朗,为三部曲式。

作品在保留了原作民歌曲调的同时,在钢琴上配以现代的创作技法展示出不一样的视听效果。

二、钢琴作品《绣金匾》的演奏分析(一)装饰音:在演奏此作品时,不难发现在主要曲调中夹杂着一些装饰音,在A段和再现中都有出现,作者将民族器乐的音色与钢琴音色相融合,在钢琴上模仿古筝拨奏时的音色。

演奏的过程中,我们要格外注意弹奏时的触键方式,与一般弹奏西方钢琴作品的装饰音稍有不同,此曲中的装饰音,即是装饰音、也有充当着一部分曲调的作用,为作品润色。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

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全代扬【摘要】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钢琴曲,已经成为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中国钢琴曲的不断深入发掘与研究,逐渐打破了"中国音乐是单声部的、没有多音音乐"这一片面的论断.从支声织体分类这一角度入手,对中国钢琴曲中的支声现象进行梳理和分析.【期刊名称】《林区教学》【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中国钢琴曲;支声织体;民族音乐【作者】全代扬【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24.1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音乐是单音音乐的说法似乎已成定论。

在中国音乐中,严格意义上的复调音乐、主调音乐也是在20世纪初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开始的。

但是随着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发现中国民间钢琴曲中,包含很多支声复调因素,而这些复调因素,体现了长期以来人们以直觉方式存在并延续的多声部的旋律思维。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对支声(Heterophony)的解释大意为“一个单声部旋律的同步变奏”。

在《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第一章中,将“支声”的概念精辟地归结为“一个单声部旋律与之同步结合的各种变体,称之为支声”。

支声的运用,存在于中外各民间音乐、创作领域中。

其表现形式,不仅包含乐器与乐器的结合、乐器与人声的结合,也包含人声与人声的结合[1]。

对支声织体可以从旋律的横向变化和纵向变化两方面来进行分类。

横向变化指的是旋律变奏包括装饰性支声、简化式支声、变化节奏式支声和展开式支声。

1.装饰性支声:装饰性支声指的是旋律横向运动中做各种装饰进行,从而形成装饰性支声织体。

装饰的方式包括添加经过音、辅助音、换音、倚音等。

装饰过程中,旋律可以不变也可以略有变化(见图1)。

图1为钢琴改编曲《绣金匾》节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早年根据陕北民歌《绣金匾》改编的,它源于一首陕西关中传统民歌《绣荷包》。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

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及其演奏技巧初探作者:谢晓英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1期【摘要】钢琴曲《绣金匾》创造性的将民歌《绣金匾》进行变奏,吸引着一代代人演奏之。

本文先对作者及作品进行简介,其次从旋律特性、加花、和声编配来解读中国意韵,再次从旋律性、对比性、装饰性三方面重点介绍其演奏技巧,最后,欲对本文进行汇总。

希望越来越多的朋友演奏、创作优秀的民族的的钢琴独奏曲!【关键词】钢琴曲;绣金匾;中国意韵;演奏技巧;初探【中圖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引言好的作品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吸引着一代代爱好音乐的朋友倾听、演奏,感受独特的中国意韵、品位高深的演奏技巧,中国钢琴曲《绣金匾》就是一首饱含民族意韵的高技巧乐曲。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王建中,中国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其改编的钢琴作品影响深远,如《绣金匾》、《彩云追月》等等,深受人们喜爱。

《绣金匾》由《绣荷包》发展而来,因为要歌颂领导而改成了《绣金匾》。

《绣金匾》是一首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陕北民歌,原由喜欢民歌的汪庭有所创,后人安波将歌词“十绣”提炼为“三绣”,由郭兰英、李谷一演唱,使之广为传颂。

1972-1974年王建中先生成功将民歌《绣金匾》改编为钢琴独奏曲《绣金匾》,在当时非常难得可贵。

可贵的是乐曲保留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可贵的是对党和人民的真挚歌颂,可贵的是中国创作技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贵的是特殊时期仍然坚持创作!二、钢琴曲《绣金匾》的中国意韵钢琴曲《绣金匾》诞生50余年,至今仍为人们深爱的钢琴曲之一,也许正是它的意韵在深深吸引着我们。

(一)旋律具有六声风味旋律以商音开始、商音结束,中间还夹有骨干音角、徵、羽、宫,在本曲第4小节第一拍的第3个音上出现了偏音清角,共六音,以主音bB音(商音)结束,因此此旋律是bB六声商调式。

刚开始就以下行的民族音阶商宫羽来突出其风味、展现个性、之后伴随着跳进进行发展(先是下行四度跳进,之后七度大跳),有着山歌的自由、有着陕西民歌的风味,清晰的钢琴声悠扬婉转,倾听之,好似琴声带我们穿越到了抗日年代,使人回忆那段难忘的时光。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钢琴[论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民族特色]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钢琴[论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民族特色]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钢琴[论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的民族特色]1973年,作曲家王建中以四首几经文艺工作者加工改编的陕北革命历史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翻身道情》为素材,创作同名钢琴改编曲《陕北民歌四首》。

王建中融合钢琴的创作手法,从歌唱性、钢琴性、民族性的角度创作了的同名钢琴改编曲对于文革时期的中国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和钢琴创作,乃至当今中国钢琴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革时期,中国的钢琴创作进入了一个明显的“逆转期”,大量的创作歌曲被禁止,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只容许少量的改编曲的存在,因此该作品的问世对于文革时期的中国钢琴演奏、钢琴教学和钢琴创作,乃至当今中国钢琴演奏与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钢琴作品是与中国传统音乐一脉相承的,在创作与演奏中,作曲家和演奏者都应该尊重原作和原发源地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习惯、方言特点,以及当地的特征音阶、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征音等音乐内容来创作和表现音乐。

因此,我们应当从对钢琴改编曲的原曲即陕北民歌的分析入手,了解陕北民歌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掌握钢琴作品的背景知识资料,才能够真正的把握作品的风格特征。

本文期望通过对陕北民歌与钢琴改编曲在旋律曲调、旋法调性、曲式结构、线性旋律和立体性的钢琴化和声效果等等的对比研究,更好地把握作品演奏的民族特色。

一陕北民歌的民族特色中国革命发源地之一的陕西北部形成的陕北民歌,融入革命战争时期战士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地域风格、风俗习惯、审美取向、方言等,形成了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民歌素材。

当地陕北方言和民歌的相通相融造就了民歌特定的音阶、调式。

当地一种特殊音阶,各音级之间的音分值关系,既不同于传统的雅乐音阶,也不同于清乐音阶,音阶中的7稍高于b7,稍低于还原7,4基本上是本位4,但有时也有微高于4,微高于# 4的情况。

陕北民歌在演唱时又极易形成声音的上滑音、下滑音现象,形成了所谓乐音的带腔性。

这种音的带腔性是指“音的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与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包括音高、音色、力度)的某种变化”。

三首中国钢琴曲的民族特色之分析与演奏

三首中国钢琴曲的民族特色之分析与演奏
与演奏
闫 吴 ( 湖南省衡 阳师范学院音 乐系 4 10 20 8)
摘要 :中国钢琴 曲的教 学与演 奏是我 们在 学 习钢琴 过程 中不 可 2 .《“ 短 ”的 组合— — 噔得 孔 》 ( 吉 浩 ) 长 权 或缺 的一部 分。但 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 ,是我们 学习 中的一个难题 。 以 民族 音 调和 色彩 性 调 式和 声 为基 础 ,追 求 民族 化音 响 的创 文章通过 对三 首 中国钢 琴作 品 《 绣金 匾 》、 《 长短 的组合—— 噔得 新 作 品 。 孔 》、 《三六 》进行分 析 ,探 讨如何 更合 理地理 解和 演奏 中国钢琴 “ 短 ”与 朝 鲜 族 民间 音 乐 的 节 奏 接 拍 形 态 以及 朝 鲜 语 的 长
曲 .使 我 们 的 演奏 思路 更加 逻 辑 化 、 具 体 化 、 规 范 化 。
关键 词 :中 国钢 琴 曲 ;民 族 特 色 ;分 析 与 演 奏
改革 开放 ,拨 乱反 正 ,使 钢琴 音 乐 界空 前 活跃 。在 题 构 的开 拓 和 技法 的创 新诸 方面 ,思路 越 来越 宽 。诚 然 ,不 少作 曲家一 直 坚 持 在 中 国调式 特性 的基础 上 ,进 行 着 民族 和 声 的革新 与 实验 ; 但 进 入8 年 代后 ,更 多作 曲家 们 则立 足 于对 新 风格 的大 胆探 索 , 0 追 求 新 的音 响结 构 。 《 三六 》 是 以 民族器 乐 曲旋 律 为基 础 而改 编 成 的钢 琴 曲 ,追 求 民族 化 的音 响效 果 。 《 六 》 原 曲 为 苏 州评 弹演 唱 前 短 小 的 开 场 音 乐 , 移 植 于 三 江 南 丝竹 《 六 》 ,用 琵 琶和 小三 弦 演奏 ,乐 曲欢 快 明 朗,活 泼 三 流 畅 ,体 现 了江 南旖 旎 的景 色 和江 南人 朴 实 的气 质 ,钢 琴 曲演 奏 时 注 意整 体 的把 握上 要 “ ”,情 绪起 伏 不 宜过 大 ,从 全 曲 的力 平 度记 号 分析 , 由P — f — 的变 化 范 围 ( 、m 、m 、f ) 合原 琵 琶 P p f 符 演 奏 时音 响效 果 的力 度 范 围 ,所 以不 能过 于夸 张 。演 奏 时 多体会 指尖 、指肚 触 键 的音 色 不 同, 寻求 “ 弦 嘈 嘈如 急 雨 ,小弦 切切 大 如 私语 ,大弦 小 弦错 杂 弹 ,大珠 小 珠落 玉 盘 ”清 澈透 明的音 响 效 果 。此 外 ,还 要 多体 会休 止 符在 演 奏 中的 作用 。 “ 泉冷 涩 弦凝 冰 绝 ,凝 绝 不通 声暂 歇 ,别 有 幽愁 暗 恨生 ,此 时无 声胜 有 声 。 ”休 《 金 匾》 ( 绣 王建 中) 止符 是表 现 短 暂 的沉 默后 力量 的积 蓄和 更 大热 情 的进 发 演奏 休 文革 时 期 的钢琴 改 编 曲 。 由于钢 琴伴 唱 《 灯记 》和钢 琴 协 止符 , 内心 的 紧张 度 一 点也 不 能放 松 ,有 时 ,休止 符 用 以表 现如 红 奏曲 《 黄河 》被 推 上 当时 的舞 台 ,文 革后 期 , “ 钢琴 改编 曲 ”这 泣如 诉 ,欲 言又 止的情 绪 。 种形 式在 一 定条 件 下被 允许 生 存 下来 ,并 成 为这 一 时期 中 国钢 琴 二 、从 对 三 首 中国钢 琴 曲的 分析 中透 视对 于 学 习 中 国 曲创 作 的唯 一形 式 。 《 绣金 匾 》 为 《 陕北 民歌 钢 琴独 奏 曲四首 》 钢 琴 曲 的整体 把握 之一 ,是 以民歌 旋律 为 素材 改 编 的钢 琴 曲 。这 部 作 品在 追求 民族 l 有 关个 人 理解在 处 理乐 曲时有所 偏 差的若 干看 法 。 _ 风格 和模 仿 民族 乐器 音 响方 便做 了不少 尝 试 ,手 法丰 富 ,演 奏效 对 于 音 乐 作 品 的 个 人 理 解 问题 应 该 本 着 尊 重 作 品的 原 创 意 果也 极突 出,是 受群 众普 遍 欢迎 的音 乐会 演奏 曲 目,也 是标 志 中 图为 基础 ,以大 众 的 审美 情趣 中公认 标 准 为原 则 ,重视 音 乐 的表 国钢 琴 曲创作 已达到 新水 平 的 明证 。 《 金匾 》表 现 了红军 到达 情 ,达到 对音 乐 的 “ 绣 内化 ” 。如演 奏 《 金 匾 》 ,演奏 者 可根 据 绣 陕北 根据 地 后 ,军 民无 比喜 悦 的心情 及 解放 区 欣欣 向荣 的景 象 。 对 音 乐形 象 的感 受 大胆 的 想象— — 好 像 足 陕北 高原 的景 象 和人 民 匾, 是一 种表 示 尊重 或用 来 颂扬 某人 某 事 的长 方形 木 牌或 绸布 , 劳 动 牛活 的场 面 : 《 “ 长短 ”的组 合 》 能让 人联 想 到延 边 人 民身 通 常 镌 上 或 绣 上 颂 扬 文 字 。 在 陕 关 中一 带 ,人 们 为 了表 彰 、 着 美 丽 的 民族 服 ,手 持 长 鼓 ,纵情 地 欢歌 载 舞 ; 《 三六 》似 乎 能 赞 颂某 人 某事 , 一般 先请 人 把颂 扬文 字 写 来 ,再 由妇 女们一 针 让 人感 受 到江 南 那秀 美 如 画 的气息 ,… … 当然 ,作 为一 个充 满 了 线绣 到 绸布 L,这 便是 绣 金匾 。绣 金 匾是 一件 隆重 的事 ,妇 女 个 性 的演 奏者 来 说 。音 乐 的表 情是 不 尽相 同的 ,但 你无 论 如何 处 们 绣金 匾 时总 是抱 着 非常 虔 诚 的心情 。作 曲家将 整 首 乐 曲的旋 律 理 它 ,人 的审 美 的追 求 是接 近 或相 似 的 ,所 以应 该 去努 力追 求 一 以平行 八度 进 行 ,结 合支 声 复调 的于 法 ,加 之 各种 装饰 音 ,构 筑 种 均衡 的 、 自然 的表 达 方式 来 表达 自己 的感情 ,达 到对 作 品理 解 了高亢 、嘹 亮 、 旷野 式的 陕北 音 调 ,演奏 时一定 要 注 意旋 律线 的 上 的 “内化 ” 。 走 动 ,手指 指 尖 的敏感 的触觉 在 琴键 上奏 出如 古筝 拨 弦时 清澈 透 2 有 关指 导 我们 在把 握 中 国钢 琴 作 品 与传 统 民 间音 乐之 间 的 . 明的音 响和 依靠 指 肚对 旋律 声部 的刻 意描 绘 以达 到感 人 的歌 唱 效 联系 的宏 观 思路 。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

王建中论文:浅析王建中的主要钢琴改编曲及风格特点摘要:王建中先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著名的钢琴音乐作曲家。

他的钢琴改编曲要以中国独特的审美观念来诠释音乐作品的风格和内涵,其作品运用了传统的写作手法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对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更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王建中;钢琴改编曲;传统音乐民族文化王建中先生大部分的钢琴改编曲完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改编曲的原型基本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民族民间曲调。

他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为创作选材注入新鲜血液。

他追求较高立意,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将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思想相融合,发挥钢琴特色,展现钢琴长处,使音乐更加丰富。

一、王建中的主要改篇歌曲(一)《梅花三弄》作品写于1973年。

主题取自同名古琴曲。

古琴曲《梅花三弄》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

在酝酿这首作品时,融入了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三弄”则是主要主题在多段体结构中重复了三次。

钢琴曲《梅花三弄》在保持古琴曲清高、瑰美格调的基础上,在旋律、曲体、和声、织体等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开掘出更为丰满、感人的艺术境界。

同时又不拘泥于原曲充分展示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所蕴涵的审美神韵。

王建中先生充分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丰富的调性色彩,扩大音乐发展手法,使古老的乐曲拓展了单声的旋律线,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二)《百鸟朝凤》《百鸟朝凤》原为民间唢呐曲。

乐曲描绘的是在北方乡村的山间小路上,一队娶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抬着新娘、吹着唢呐,走向新郎家的欢乐场面。

1973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根据此曲创作改编成钢琴曲。

《百鸟朝凤》是一首极具中国地方戏曲特色的乐曲,无论是和声织体、曲式结构上,还是调式调性,都充满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

《百鸟朝凤》作为一首典型中国音乐腔体特色的五声调式乐曲,通过钢琴织体装饰音、不协和音、半音进行等等,借鉴民乐曲《百鸟朝凤》的音调、意境,将其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的钢琴音乐表现力紧密结合。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

钢琴曲《绣金匾》的结构及其演奏方法探究作者:张宁静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6期【摘要】《绣金匾》这首钢琴曲作品以钢琴的演奏技巧充分地体现出了人民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和八路军将士的爱戴之情,同时也将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特色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演奏者在演奏这首曲子时需要注重从各方面加以把握,这样才能收获最佳的演奏效果。

【关键词】钢琴曲;《绣金匾》;演奏方法【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我国钢琴曲的创作在五六十年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曲作品。

而后进入“文革”时期,改编钢琴曲成了主要一种被允许保留下来的钢琴艺术创作形式。

钢琴曲的改编,主要是以古典传统民族乐器和民歌及其旋律为主,其中陕北民歌被用以改编的数量比较突出,如《翻身的日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兰花花》、《绣金匾》等。

钢琴改编曲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下面本文就以王建中先生的钢琴改编曲《绣金匾》为例展开分析。

一、民歌《十绣金匾》和钢琴曲《绣金匾》简介(一)民歌《十绣金匾》的创作历程1936年,汪庭友通过借助甘肃庆阳民间歌曲《绣荷包》的曲调及其结构创作了《十绣金匾》这首曲子。

起初,这首曲子主要是描述男女爱情的,后经改编被人们广泛传唱。

曲子有80句民歌,多数是歌颂人民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其八路军子弟兵的喜爱。

(二)钢琴曲《绣金匾》的由来我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2年至1974年间根据陕北民歌《十绣金匾》的曲调和旋律进行了改编,并形成一首新的钢琴曲。

这首改编的钢琴曲作品篇幅不长,旋律明朗清晰,结构为三部曲式,保留了原来民歌的曲调,以钢琴创作技法展示了新颖、独特的艺术效果。

根据民歌改编成为钢琴作品,这一做法在20世纪70年代尤其盛行,王建中先生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改编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绣金匾》、《翻身道情》以及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的《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

听完钢琴绣金匾的感悟钢琴曲《绣金匾》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是一首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优秀作品,他改编的钢琴曲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有着重大意义。

他改编后的钢琴曲保存了原歌曲的风格特点,使民歌旋律在乐曲中得到提升。

本文以民歌《绣金匾》为基础改编的钢琴曲演奏风格为例,对钢琴曲《绣金匾》的创作背景、风格特色、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钢琴曲的音乐特征。

我国当代著名的钢琴家王建中先生不仅在作曲方面有所建树,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教育家,他1933在上海出生,从小就对音乐非常痴迷,因此,就较早的接触并学习了钢琴,在学习钢琴的路上,他的父母也对他尽心培养,不惜一切给他找名师指导,先后跟随周路得、戴普生等学习钢琴,他在音乐这方面有着较高的天赋,在1950年考进了上海音乐学院。

在毕业以后,他没有出国深造,而是继续留校任教,为中国音乐教育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教授等一系列职称。

在他的许多钢琴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与西方乐器相融合的特色,深受大众的喜爱,不仅是在音乐界和钢琴教育界有所影响,并且对一些并不怎么爱好音乐的人都能耳熟能详。

在当时根据民歌改编钢琴作品非常盛行,王建中先生因为对钢琴演奏的熟练和对作曲分析的融合贯通,将各个地方的一些民歌改编成钢琴曲,深受大众的喜爱,在这期间,他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改编作品,如《彩云追月》、《浏阳河》、《绣金匾》、《百鸟朝凤》、《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都是大家熟悉的钢琴音乐作品,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题材,钢琴的独特表现和不同风格的钢琴演奏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的众多作品成为中国钢琴专业教学和社会音乐教育中最受欢迎的曲目,同时也是中国大型钢琴比赛的必备曲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041卷3年 9 第月3 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ep.2013
VD1.】4 No.3
浅 析 由民歌 《绣 金 匾》改编 的钢 琴 曲的创 作 与演 奏
张 筱 茜 (湖南城 市学院音乐学院 ,湖 南 益 阳 417000)
摘 要: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在我国的钢琴艺术作品中,有很 多曲子是利 用中国的民歌 民调和创作歌 曲的曲调进 行再 次创 作的。本 文以民歌 《绣金 匾》改编成的钢琴作 品的创作 与演奏 为例 ,对 改编的 《绣金匾》钢琴 曲的 时代 背景 、音乐风格 、作品结构和演奏风格进行分析 ,从 中探讨 出具有浓烈 民族特 色的钢琴音 乐的特点 。
关键 词 :绣 金 匾 ;民歌 ;钢 琴 改 编 曲 ;作 品 分 析 ;音 乐 风格
从建 国以来 到现在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就一直 在发展 ,从 文革期 间的早期 民歌加和声 的形式到改革开 放后全新形 势的 创新 的模式 。中国有 越来越 多 的钢 琴改 编 曲,其 中由 民歌 改 编 过来 尤其多。使得 中国钢琴改编 曲的音乐 的传播 和影 响力 在世界 上 日益扩 大 ,一些 比较著 名的钢 琴作 品在世 界 上越 来 越 被 世 人关 注 。
在钢琴作品中 ,民歌 占有很重 要 的地位 。很 多作 曲家都 将 一些 大家熟悉的民歌小调 作 为素材 ,加上 多种 作 曲技 巧对 其进行各种技术 改编 ,使得 它从 一首 民歌改 编成一 首 民歌 钢 琴 曲。这些作 品不但保 留了原 生态 民歌 的风格并且加上 钢琴 的魅力之后 ,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创新意识 的钢琴作 品。
一 、 民歌《绣 金匾》 (一 )《绣金 匾》的 由来 歌曲《绣金匾》的作者是王庭 友 ,1916年生 于陕西省 商南 县。从 小家庭都处于贫穷 的状况 ,在 黑暗 的 旧社 会里沿 门乞 讨 ,受尽人间苦难 。有 着灵巧 的双手 、聪明 的头脑 ,勤奋好 学 的王庭友 ,虽然小时候生活贫 困没有受过文化 教育 ,但 是他很 喜欢《五哥放 羊》《绣 荷包》等 民间歌 曲。从 小受 这些歌 曲 的 熏陶 ,在 1936年他利用 了《绣荷包》的曲调与结 构开 始创作 自 己的曲子《十 绣金 匾》,由 于《绣荷 包》是描写 男女爱 情 ,不适 合体现对党和人民子弟 兵的 喜爱 ,所 以改变成 绣金 匾。王庭 友不识字 ,所 以在编 唱方面 比较 困难 ,前面一 段编 唱成功 ,开 始进行 第二段的时候第一段就已经忘记 了。于是他 先教县里 的小孩们学习歌曲 ,等 大家 唱熟 悉 了再 开始 进行 第二段 的创 作 ,这样长达 8O句的民歌 《十绣金匾》就成功的创作 出来 。在 《绣金 匾》被人 们广泛传 唱 的时候 ,又添加 了歌颂朱 总司令 的 部分 ,抗 日战争成 功时候重新改 编了歌词成 为抒发对 毛主席 、 朱总 司令和八路军子弟兵的爱戴和喜爱 ,成为人人 皆知的 、人 人喜爱的 民歌 。 (二 )作者介绍 钢琴 曲《绣金 匾》的作者是 我国著名 的作 曲家 、钢琴家王 建 中先生 。他于 1933年 出生在 上海。1950年考 入上海 音乐 学院 ,就读 于作 曲系和钢琴 系。1958年毕业后 留校担任老师 。 历任上海音乐学院作 曲系教 授 、副 院长。曾经跟 随苏联 专家 学习钢琴 ,跟 随陈铭 志 、桑桐学习复调和和声 。闲为对钢琴演 奏 的熟悉和对作 曲分析 的通 晓 .他 将 民族 乐 曲和钢 琴结 合起 来改编成非常动听 的钢琴 曲受剑 了观众 的喜爱 ,在 音乐 界 、钢
琴界 、教育界都有很大 的影 响。他 的众 多作 品在我 国钢 琴教 学及 钢琴 比赛 和考 级 中都是 非 常热 门 的曲 目。他改 编 曲有 《浏 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梅花三弄》等 等。
二、钢琴 改编 曲 (一 )中国钢琴改编 曲 钢琴虽然是西洋乐 器但 是在 中国的发 展速度也是 突飞猛 进的。中国钢 琴改 编曲 以声 乐作 品 、器乐作 品作 为原型 改编 成钢琴曲 ,对推动 中国风格 的钢琴作 品的发展 有着极大作 用。 王建中 、刘福安 、贺绿 汀老师 等都 为推进 中国传统文化艺 术做 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 为创作 中国钢琴作 品投入 了极 大 的热 情 ,成功 的创 作 出非 常 多 的 中国钢 琴 改 编 曲。如 《浏 阳河 》 《彩云追 月》《蓝花花 》《二 泉映 月》《牧 童短 笛》《采茶 扑蝶 》 等。这些作 品都是 大家非 常熟悉 的 ,在 国际上也是 非常 有名 的,都是具有 丰富内涵 、风格 韵味 、意 义深刻 的特点 。在 描绘 大 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意趣 中 ,给人 的心灵带 来震撼 并 且给人 留下耐人寻味的韵 味。对人类社会 的发展 和文 明带来 深远 的 影响 同时也和世界其他 民族 的音 乐相 比较 ,中国钢琴 改编 曲 更具有突 出的形象 ,它 的艺术精华 也展 现 了 自身 的价值 。用 中国钢琴改编 曲来 普及 钢琴在 中国 的发 展 ,是 吸引更多 的 中 国人来接受钢琴演奏最有 效 的办 法 ,这对 丰富 和发展 中 国钢 琴音乐的创作起到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二 )中国民歌改编钢琴 曲 中国是一个多 民族 的国家 ,每个 民族 的语 言又有 自身的 地方性特色 ,所 以也有每 个民族各 自的音 乐风格 ,无 论是 民族 语言还是乐器都有大不相同的 ,已经形成 了 自身 的民族旋 律。 在 中国钢琴改编 曲有非 常多 的 由民歌 修改 的 ,作 曲家对 民歌 的所在地 的艺术风格都有 深入 了解 ,所 以他们在 编写作 品时 有强调 了该地 区的语言特点 。因为声 乐作 品都 是有歌词提供 的,听众可以快速理解歌 曲的意思 ,所以根据 民歌 改编 的钢琴 曲对演奏者理解 曲 日有很大的便利。 在我 国有很 多作 曲家 都创 作发 表 了 由 民歌 改 编 的钢琴 曲,例如王建 中老师 创作 的《彩云 逐月 》《绣金 匾》《浏 阳河》 《蝶恋 花》、贺绿汀老师 的《牧童短笛》;刘 福安老师 的《采茶 扑 蝶》;周广仁老 师的《陕北 民歌变奏 曲》;沈传 薪老 师的《放 马 曲》等等 ,这些都是大家耳 熟能详 的曲 目,是 中国钢琴音 乐文 献 中必不 可缺 的组成部 分 ,这些作 品 的问世都 直接推 动 了钢 琴艺术在 中国的快速发 展 ,也 逐渐 让 民歌改编 钢琴 曲朝着 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