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叫王婷婷,我申请的学科是高中语文,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赤壁赋》,下面是我试讲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3.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为了实现以上教育目标,远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基础,确定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根据以上重难点的要求,讲授3课时,本节为第2课时。

一、导入

请问大家喜欢旅游吗?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让人倍感压抑苦闷,为了缓解压力,释放心情,很多人选择了旅行。有一种旅行,叫单车旅行。它不需要奢侈的装备,只要你有一颗爱自由、爱自然的心和一辆单车就够了。骑行在路上,风景在心中。放眼四周,生机盎然;仰望天空,云卷云舒;遥望前方,波峦起伏。加快行速,美丽的风景迎面扑来,这时你就能明白什么叫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此时,所有的烦恼都弃之脑后,剩下的只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骑行——现代人缓压力、释心情的绝佳方式。那古人是如何缓压力、释心情的呢?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去了解一二。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赤壁赋》

为了排遣心中的郁闷,苏子与客泛舟夜游赤壁,看到了怎样的美景?随着所写景物的变化,主客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诵读课文,理清思路,品读赏析

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乐—悲—乐)。他们是同乐同悲吗?(不是)非常不错,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变化呢?这个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

(一)赏读第一段

作者因何而乐,请同学们找出“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第二段的开头,“于是饮酒乐甚”,从结构上看,“乐”的原因在第一段。好,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大声的读出来。我们来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这句话交代了什么?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如此良辰美景之下,苏轼与客欣赏到哪些美景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万顷之茫然。我们看,清风、高山、流水、白露、月色、天光融为一体,作者在我们面前是不是展现了一幅秋江月夜之美景图。如此美景是不是怎一个“乐”字了得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清幽朦胧的景色中,主人公心情如何?对,很开

心。哪些词句最能直接传达这种泛舟秋江的心情?唉,文中的“诵”、“歌”,表现出作者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而“纵”有听凭、随意的意思。第一段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作者于秋夜月下泛舟江上所看到的月白风清、水天相连的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此景象的感受。可以看出,苏轼在刚刚开始游玩的时候的情感基调是——乐。

(二)赏读第二段

面对同样的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主与客的感情有何不同?(主乐客悲。)1. 那么大家先找出苏轼快乐的句子。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从即兴赋诗、即景而歌中我们能感受到苏子泛舟夜游赤壁快乐至极的内心世界

2. 客之悲又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对,洞箫声,非常好。文中是怎么说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是不是给我展示了客吹洞箫的画面。

我们看,第二段由乐到悲,营造出了一种主客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此时我们也知道了,文中第三段苏子愀然是因为什么原因了。那我们说这段的作用是什么?对,承上启下,引出主客对答。很不错,那我们现在就来看文章的第三段,主客问答。

(三)赏读第三段

苏子愀然是因为听到了客凄切婉转的箫声,那么客面对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为何奏出充满悲伤的音乐?正如苏子所云:何其然也?箫声为什么如此悲凉幽咽呢?客有没有直接作出回答?对,没有。而是由眼前的自然之景,想到了与赤壁相关的人文古迹、历史人物。客想到了哪些人物?曹操、周瑜。这两个人在历史上都取得过丰功伟绩。那作者特别写了谁?是的,曹操。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出来?“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客人是怎样评价曹操的?对,“固一世之雄也”,这是客要强调的重点吗?对,不是,客要强调的是“而今安在哉”。我们看,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那我辈又是怎样的呢?书中是怎能说的?“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看,我辈却过着打渔砍柴的生活。于是客子只能感叹:感叹什么?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蜉蝣般的生命,沧海中的一粟,写出了生命之短暂、渺小。只能哀叹人生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那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是的,有,文中是怎么说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愿与神仙相伴去遨游,愿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想象得很美!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知不可乎骤得”,只好把这种忧伤愁苦寄托在悲凉的箫声中了。客人的箫声,如此悲咽低叹吾生须臾之悲,客人只因感叹生命短暂须臾,就想逃离现实,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是不切实际的,是一种空想、幻想,从这些都表现了客人虚无主义的思想。

那么客从这悲伤的情绪当中走出来了吗?是的,“从客喜而笑“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帮他走出来了。那我们就来看看,针对“客”所发出的人生悲叹,苏子是如何说服“客”的?现在我们开始研读本文的第4自然段。

(四)赏析第四段

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文段中带有结论性、观点性的关键语句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