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食物作物,但它往往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证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方法。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并分点列出如下:一、病害的防治方法:1. 枯萎病:枯萎病是马铃薯的常见病害之一。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的种植密度、保持田间的良好通风等。

2. 霜霉病:霜霉病对马铃薯的破坏性很大,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及时采用药剂喷雾进行预防和控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严格清洁田间工具等。

二、虫害的防治方法:1. 蚜虫:蚜虫是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会导致马铃薯的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抗虫品种、定期翻腾土壤、合理使用生物农药等。

2. 马铃薯夜蛾:马铃薯夜蛾会危害马铃薯的叶片和茎部,造成严重的减产。

防治方法包括安装灯光诱虫器、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喷雾、改变作物的生长季节等。

3. 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幼虫啃食马铃薯根部和茎部,造成马铃薯的减产和损失。

防治方法包括及时清除过度生长的马铃薯植株、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等。

三、综合防治方法:1. 定期巡视:农民应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危害和症状。

这有助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有效减少损失。

2. 混作栽培:农民可以适度采用混作栽培的方式,将马铃薯和其他庄稼植物混合种植。

这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

3. 种植健康种薯:选择健康种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健康种薯能够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风险,确保产量和质量。

4. 土壤改良: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虫害能力。

添加有机肥料、矿物质肥料和微生物制剂等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强马铃薯的免疫系统。

5.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抗病虫害能力,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农民应该按照土壤肥力情况进行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施肥。

总结起来,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涉及病害和虫害两个方面。

对于病害的防治,农民可以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药剂等。

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遭受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马铃薯产量和质量。

下面介绍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一、病害
1.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上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常常在盛夏时节发病。

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性品种、田间管理上要注意通风通气、及时喷药等。

2.早疫病
早疫病也是马铃薯病害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发生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

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性品种、增强土壤通风排水、控制田间密度、及时喷药等。

3.黑腐病
黑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土壤中含有过多的氮、磷、钾等元素的地区。

应采取增加土壤通风排水、喷洒杀菌剂等防治措施。

二、虫害
1.马铃薯甲虫
马铃薯甲虫寄生于马铃薯的地下茎和根部,常常在马铃薯生长期间出现。

应采取死土法、深松耕等防治措施,同时及时喷洒杀虫剂。

2.马铃薯象
马铃薯象以马铃薯的茎叶为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应采取杀虫剂喷洒、深松耕、清理枯叶等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要根据不同的病害和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通过全面加强田间管理和喷洒药物等措施,保障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结词
环腐病对马铃薯的生长和 产量具有较大影响,及时 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农药种类
环腐病防治农药包括四环 素、土霉素等。
使用方法
根据农药说明书确定使用 量总结词
蚜虫是马铃薯的主要害虫之一, 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具有较大
影响。
农药种类
蚜虫防治农药包括吡虫啉、啶虫 脒等。
使用方法
根据农药说明书确定使用 量和使用方法,一般采用 喷雾方式进行防治。
病毒病防治农药及使用方法
总结词
病毒病是马铃薯的另一种重要病 害,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同样具有
重要意义。
农药种类
病毒病防治农药包括病毒必克、菌 克毒克等。
使用方法
根据农药说明书确定使用量和使用 方法,一般采用喷雾方式进行防治 。
环腐病防治农药及使用方法
02
马铃薯主要虫害防治
蚜虫
生物防治
使用七星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使用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蛴螬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减少虫源。
化学防治
使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药剂进行土壤处理或拌种防治。
金针虫
要点一
农业防治
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减少虫源。
要点二
化学防治
使用敌百虫、辛硫磷等药剂进行喷雾或土壤处理防治。
使用方法
根据农药说明书确定使用量和使 用方法,一般采用喷雾方式进行
防治。
蛴螬防治农药及使用方法
总结词
蛴螬是马铃薯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对马铃薯的 生长和产量具有较大影响。
农药种类
蛴螬防治农药包括辛硫磷、毒死蜱等。
使用方法
根据农药说明书确定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一般采 用灌根方式进行防治。

种植土豆需要哪些农药防治

种植土豆需要哪些农药防治

种植土豆需要哪些农药防治种植土豆需要进行农药防治来预防和控制多种害虫、病害和杂草。

以下是常见的土豆农药防治措施及其使用情况的详细介绍:一、害虫防治:1. 马铃薯甲虫:马铃薯甲虫是其主要害虫之一,可通过使用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药剂有毒死蜱、敌敌畏等。

在播种前或幼苗阶段使用种衣剂,对土壤中的甲虫幼虫起到初期防治作用。

在盛花期和盛果期使用叶面喷洒剂进行防治,以控制成虫的数量。

2. 蛴螬:蛴螬主要危害土豆的地下茎,可通过土壤喷洒剂进行防治。

如马拉硫磷、氯仿磷等。

3. 马铃薯斑潜蝇:马铃薯斑潜蝇危害马铃薯的地下茎和茎叶。

封闭式土壤处理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使用三氟氯氟褪拉蚜胺等土壤喷洒剂进行针对性防治。

4. 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蚜虫会引起马铃薯叶片卷曲、变黄等现象,严重时会影响产量。

可使用有机磷、吡蚧菊酯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5. 马铃薯毒菌虫:马铃薯毒菌虫危害马铃薯的茎叶,使其发黄、畸形等。

常用的农药有乙氧对硫磷、乙氧对硫菊酯等。

二、病害防治:1. 水泡病:水泡病是土豆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可在种前用75%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2%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进行种衣剂处理。

另外,也可使用多菌灵、草铵螺菌素等进行叶面喷洒。

2.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是最具破坏力的土豆病害之一,对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可使用22.5%金露津可湿性粉剂、50%烯菌酯等进行防治。

3.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主要侵害叶片和茎。

可使用72%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烯菌酯等农药进行叶面喷洒。

4. 银斑病:银斑病主要影响马铃薯的地下茎。

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种衣剂处理。

此外,也可使用20%莠去津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土壤喷洒。

三、杂草防治:1. 干扰素:可通过施用干扰素来防治土豆田中的一些杂草。

干扰素可通过抑制草本杂草的调节物质,控制杂草生长。

使用干扰素可以减少对土豆生长的竞争,提高土豆产量。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了马铃薯质量及产量,感染严重时,通常造成马铃薯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疮痂病、枯萎病、蚜虫及蛴螬等,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本文介绍了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技术,以期促进马铃薯种植产业健康发展。

1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1.1发病特点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由致病疫霉引起,感染后会出现块茎、茎叶腐烂等问题。

叶片染病后首先会在叶尖或叶缘位置出现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呈现出浅绿色晕圈,一旦湿度偏大,病斑会进一步扩大,还会出现白霉,白霉味孢子囊和孢囊梗,最为明显的部位是在叶背;在干燥时,病斑会变成褐色,但不会出现白霉,很容易脆裂,扩展速度相对较慢。

茎部或叶柄染病时会出现褐色的条斑。

在发病时,叶片卷缩,最终全株黑腐,所有田地出现枯焦的情况,并且还会散发出腐败气味。

1.2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

例如鲁引1号、新大丰、超荷十五、高原二号等。

这些品种在晚疫病流行年受害较轻,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

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

购买马铃薯种薯后,将薯块放在通風处晾干,以减少薯块表面病菌的侵入,入窖前,进行清选工作,直接将病薯清除掉。

在种薯切块时,可以使用5%高锰酸钾或75%酒精不断浸泡切片5~10 min以充分消毒,并且交替使用消毒工具。

需选用健康的种薯,切断晚疫病发生根源。

合理控制栽培工作,科学选择早播日期,并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田块播种,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提升其抗病能力。

合理轮作。

合理轮作可有效减轻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率,例如大葱与胡萝卜的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抑制作用。

马铃薯与豆类、禾本科等作物进行轮作最佳。

拌种处理。

在播种前,对种薯进行拌种(浸种)处理能够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拌种方法有干拌和湿拌。

干拌是将适当药剂与滑石粉均匀混合,然后再与种薯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湿拌是配制一定浓度的药液,在切好的种薯上均匀喷洒,等待搅拌均匀晾干后,再进行播种处理。

植物农学中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策略

植物农学中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策略

植物农学中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策略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然而,马铃薯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因此研究和实施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关键。

一、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腐病、马铃薯蚜虫等。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马铃薯的减产甚至完全死亡,严重影响农民的经济收益。

二、物理防治策略1. 土壤消毒:通过对种植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温室栽培:利用温室栽培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传播,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三、生物防治策略1. 引入天敌:如利用寄生性线虫来控制马铃薯蚜虫的繁殖,或者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消灭害虫,以达到生物防治的效果。

2. 使用生物农药:利用生物农药,如病毒和细菌杀虫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四、化学防治策略1. 农药处理:农民可以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常用的农药有杀菌剂和杀虫剂等。

2. 轮作休闲:通过马铃薯轮作休闲种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三、综合防治策略综合防治策略包括以上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策略的综合应用。

农民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施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病虫害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四、农业管理措施除了以上的防治策略,农民还可以通过加强农业管理措施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及时清除马铃薯田中的杂草,保持田地的通风通透,合理施肥等,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总结起来,植物农学中的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策略包括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其综合应用,以及农业管理措施等多个方面。

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加强农业管理,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对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实现高产稳产。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栽培技术较复杂,病虫害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

下面我们将介绍马铃薯的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种类及症状1. 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早疫病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马铃薯地上部分。

病害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圆形至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迅速变黄枯萎,并出现褐色病斑,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 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晚疫病也是由疫霉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地下部分。

感病部位呈现水浸状,组织变软,严重时导致地下块茎腐烂,产量显著降低。

3. 马铃薯夜蛾马铃薯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害虫,以幼虫为害。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被蛀食,严重时叶面呈银灰色若干不规则斑块,造成叶面减小,光合作用减弱,影响产量。

4. 马铃薯蓟马马铃薯蓟马主要危害幼苗和嫩叶,导致叶片卷曲、弯曲和幼叶变形,同时褐化并枯萎。

二、综合防治措施1. 优良品种选择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对抗早晚疫病抗病性强的品种有欧冠、乌克兰、宋早一等,对抗害虫能力强的品种有优冠666、青龙708、莲香88等。

2. 合理密植适当控制密植程度,降低马铃薯植株之间的间距,增加群体密度,减少虫害繁殖的空间。

3.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对耕地进行土壤消毒,能有效杀灭土传病害,减少土壤病菌的侵染。

4. 农业防治技术采用合理的农业防治技术,如轮作休耕、中耕深松、断茎制薯、间作套种等,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

5. 轮作种植适时进行轮作种植,避免连作,减少病害的积累,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繁殖。

6. 农药防治根据病虫情况适时喷施农药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对特定病虫有效的农药,并注意使用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7.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天敌复合剂和微生物方法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8. 病害监测定期对马铃薯病害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希望对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有所帮助。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Z i x u n t a i近年来播种马铃薯的农民越来越多,而让人们头痛的是病虫害也随之来也,尤其是马铃薯病毒病、晚疫病发生较重,青枯病、蚜虫等病虫也时有发生。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关键措施和重点病虫,现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将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一、切断病虫源。

田间初现青枯病病株时要及时清除,并用生石灰消毒土穴,以防传染。

病毒病初现时要注意做好蚜虫防治,防止病情扩散。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从无检疫性病虫地区引种,尽量选用抗病虫品种,选用的种薯要经过脱毒处理。

播种前的种薯消毒是预防马铃薯病害发生的关键。

播种前种薯处理方法:1、播种前剔除病薯,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烂薯,减少田间环腐病的发生。

2、进行整薯播种,如需切片,切刀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渍,做到切一块消毒一次。

3、浸种可用2%盐酸溶液或40%福尔马林200倍液浸泡5分钟,或用40%福尔马林200倍液将种薯浸湿,再用塑料布盖严闷2小时,也可用58%的甲霜灵锰锌或72%的霜脲氰﹒锰锌20浸种分钟,晾干播种。

4、种薯消毒应放在通风阴凉处,晾置2~3天,待切口面愈合后,可用种薯算是的0.1%~0.2%的敌克松加草木灰拌种。

二、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在生长期内根据马铃薯生理需求科学灌水,合理施肥,补施微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抑制有害病菌在田间活动,减少各类病害发生。

三、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

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诱杀马铃薯害虫,确保生态安全。

如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小地老虎、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害虫;利用黄板诱杀蚜虫;利用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

四、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选用高效对口农药开展化学防治,早、晚疫病可选用百菌清、杀毒矾、甲霜灵﹒锰锌、霜脲氰﹒锰锌、代森锰锌等药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赵春红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7期
马铃薯是现在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现在种植量较多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出各种新的脱毒中熟产品,使其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不少的提升,但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还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现阶段马铃薯种植来说,人们在种植中为了降低损失,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和处理。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1、晚疫病
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最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其最初传播来源是邻近的薯田或番茄、杂草和有机堆肥。

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

一旦发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在晚疫病没有发生前进行药剂防治,即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下雨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4~5天后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

如果没有及时喷药,田间发现晚疫病植株后,则需要用瑞毒霉(也称为雷多米尔、甲霜灵)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如果一次没有将病害控制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

此外,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为防止块茎感染,应当高培土。

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则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处田块,防止收获的薯块与之接触。

2、粉痂病
用甲烷钠熏蒸土壤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选择排水良好的无病地块种植马铃薯或长期与牧草轮作,可显著降低该病害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

3、早疫病
叶片喷施有机杀菌剂可以减少早疫病的蔓延。

当早疫病较为严重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用量为每亩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防治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间隔10天左右。

4、干腐病和萎焉病
选用无病种薯,用化学保护剂处理切块的种薯,可以把切好的薯块蘸一层7%~8%的杀菌剂粉剂;生长期间有良好的水分管理和轮作;不在带有萎焉性镰刀菌的田块里种植马铃薯。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1、青枯病
轮作是最有效的防治小种(小种3)的办法,但对小种1很困难,因为它可以感染其他作物或杂草(尤其是茄科)。

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青枯病的药剂。

2、黑胫病和软腐病
避免将马铃薯种植在潮湿的土壤中,不要过度灌溉。

成熟后尽量小心地收获块茎,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块茎在贮藏或运输前必须风干。

某些品种的抗性要较其他品种高一些。

目前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胫病和软腐病的化学药剂。

3、环腐病
使用无病种薯,防止切刀传播此病害。

4、疮痂病
在块茎形成和膨大阶段维持较高的土壤水分以保证马铃薯良好的长势。

避免种植有疮痂的种薯。

避免重复种植马铃薯或其他易感疮痂病的作物,如红甜菜叶、甜菜、萝卜、甘蓝、胡萝卜、欧洲萝卜(该病对这些植物影响不大)。

采用抗疮痂品种对防治该病害非常有效。

通过施用酸性肥料或硫,维持土壤中pH值在5~5.2之间。

避免过多施用石灰,如果需要,最好使用含白云石的石灰。

“酸性疮痂”可以通过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即在发病初期使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使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进行喷施2~3次,间隔为7~10天。

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温室和网室生产微型薯)可以用土壤熏蒸剂来进行土壤消毒。

三、马铃薯主要害虫及防治技术
1、地老虎
点状或田间局部感染时,可以集中施用杀虫剂,如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5%澳氰菊醋乳油2000倍液和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喷施对防治1-3龄幼虫非常有效。

对3龄以上的幼虫或成虫可在黄昏时将含有糠、糖、水和杀虫剂的毒饵放在植株的基部进行诱杀。

2、金针虫
在牧草区种植马铃薯以前必须通过适当的翻耕和作物轮作而减少土壤中的金针虫数量。

在金针虫危害严重时,每亩可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细土25~30千克,播种时撒施在种薯旁边。

3、白色蛴螬
深耕后日晒和霜冻以及鸟类捕食。

不易通过使用杀虫剂来防治。

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细土25~30千克,播种时撒施在种薯旁边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4、白粉虱及其他粉虱
防治措施应当着眼于恢复生态平衡和培育白粉虱的有效天敌,因此,应当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杀虫剂。

建议在田块的边缘种植玉米或高粱或交替休闲以促进生物防治的天敌的发育。

如果必须打药,应当使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以及20%灭扫利乳油200倍液等药剂,它们均可有效地消除粉虱危害。

四、马铃薯环保型病虫害防治技术
马铃薯病虫害应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节关键措施。

主要技术技术有:
1、切断病虫源
田间有青枯病应及时拔除,并且使用生石灰消毒,病毒病出现时应主要蚜虫防治,防止病情的扩散,选择抗病虫品种,选用的种薯应经过脱毒处理才可以。

2、加强栽培管理
在马铃薯生长期内根据需求控水,合理施肥,改良土壤,抑制有害菌的活动,减少各种病害的发生。

3、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术,构件和谐生态环境
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等物理、生物防治措施来诱杀马铃薯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4、科学合理用药,确保防治效果
在病虫防治中选择高效对口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首先弄清是怎样的病虫害,然后选择对应的化学农药,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