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制品产业链地发展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乳制品产业链的发展进程

1 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综观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四个发展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为萌芽期,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为高速发展期,九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为结构调整期,2002年至今为行业整合期,进入了市场的重新分割及品牌的塑造阶段。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与营养知识的了解增加,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大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我国乳制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1 行业格局

目前,我国乳制品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400多家,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有200多家,通过跨省和跨地区兼并和重组的资源有效配置,使乳制品企业的规模和实力逐渐壮大,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集中度逐年提高。乳品企业和奶牛养殖业成为当前一大投资热点,不少外资企业和一些跨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加入到乳品生产行业中来。从市场格局来看,可以分成4大类:一是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全国性品牌;二是以新希望、维维、夏进、光明、三鹿为代表的区域性品牌;三是以北京三元、济南佳宝、南京卫岗、西安银桥等以本地省会城市为大本营市场的地方品牌;四是以法国达能、瑞士雀巢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

1.2 行业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一度非常缓慢,从1998年开始,乳制品产量才开始逐步增加。近几年,行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从2004年开始,乳制品产量出现了跳跃式增长,连续3年产量都在1000 万吨以上,年增长速度接近20%。2005年中国产奶量已居世界第4位,全球乳业增量的50%来自中国;2006年,我国乳制品行业的总产量上升到了世界第三位;2007年全年总产量接近了1800万吨。

1.3 区域分布不均匀

从2004年开始,全国的乳制品产量大幅增长,但区域分布并不均匀。按照中国统计局八大经济区域划分,2006年乳制品产量最大的是黄河中游地区,为497.58万吨,其次是北部沿海地区,为402.26万吨,最少是大西北地区和南部

沿海地区,不足50万吨(见图1)。乳制品产量的区域分布不均与我国畜牧业的地理结构密切相关。其中拥有广袤牧区的内蒙古自治区乳制品产量就达到了345.76万吨,超过了产量位居三、四位的东北地区和东部沿海的产量之和。

图1 2006年乳制品产量区域分布

2 乳制品产业链竞争

2.1 乳品产业链

产业链是指从一种或几种资源通过若干产业层次向下游产业转移,最终以各种产品形态供各种消费者使用的整个路径。乳品业是一个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特殊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包括草原生态、饲料、畜牧、物流、加工包装、商品批发及零售、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知识传播等环节。由图2可以看出,我国乳品业具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但是,这是一条由乳品加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链。

图2 我国乳品产业链

乳业产业链一般包括上游生产环节、中游加工环节和下游运输销售环节。上游农业生产, 主要是指奶牛的放牧养殖;中游加工环节包括畜产品加工和乳制品制造,包括液态奶、酸奶、奶粉、炼乳、奶油、干酪、干酪素、乳糖等的生产;下游的储藏销售运输环节指与乳制品流通有关的仓储业、运输业和销售业。在完整的产业链中,还会包括奶牛养殖的前期环节—饲料生产,见图3。

图3 乳制品产业链

乳制品产业链的竞争主要涉及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在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的过程中,3个环节的竞争各有特点:上游生产环节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养殖重数量轻质量;中游加工环节各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低,成本竞争激烈;下游则以价格战、广告战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在整个乳制品产业链的竞争中,处于中游加工环节的乳制品企业起了重要作用,并通过产业一体化的方式影响了产业链竞争的方式与结果。传统的乳制品产业属于产业链的中游,企业从事乳品的加工制造。生产前,企业需要在市场中采购原料奶;生产后,再销售给零售部门。但是随着我国乳制品产业的发展,企业的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乳制品企业的经营范围开始向上游生产环节和下游运输销售环节扩张,而且企业规模越大,纵向扩张的程度就越高。

3 乳制品产业链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链上游缺乏关注,原料奶供应严重不足

由于奶源基地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回收周期长,中国乳业选择了先做市场

后建奶源基地的发展模式。我国普遍采取非集约化的“个体散养”模式,生产效率低下。这就形成了我国乳品产业链的致命缺陷——原料奶供应不足。当原料奶供不应求时,就会出现奶农、奶贩和奶站以次充好,甚至掺杂使假等行为。所以,乳业产业链上游——原料奶供应环节成为我国乳品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3.2 产业一体化程度低,奶农与加工企业脱节

我国更多地采取“奶农+奶站(或奶贩)+乳品企业”模式,乳品加工环节与奶源环节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一体化机制,奶农利益缺乏保证。因此,这种没有兼顾产业链上下游利益的松散型合作机制,很容易造成原料奶生产的周期性波动。

3.3 对奶站缺乏有效监管

我国乳品产业链中存在一个特殊利益主体——奶站,它位于产业链的原奶供应环节和生产加工环节之间,成为衔接加工企业和奶农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缺乏对奶站的明确监管规范和监管部门,使其游离于监管体制之外。因此,奶站部分地控制原料奶收购定价权,侵占奶农和加工企业之间的价差,成为上对散养户压级压价、下对加工企业搀杂施假的奶霸,甚至与乳品加工企业达成共谋侵害奶农利益。奶站为提高级别,常常会向原料奶中加入抗生素、蛋白替代物等,获取非法利润。质监部门在奶粉事件调查中发现,三聚氰主要由奶站加入的。

3.4 我国乳制品企业营销上恶性竞争

很多企业为追求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压低价格,搅乱了国内乳品行业市场。长期下去,将使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倒退。造成恶性竞争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大企业为首发起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不能涨价,因为涨价就意味着失去市场份额。各种乳制品销售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利润落后于各项成本费用上升所带来的利润下降。

第二,我国乳制品产业发展过快,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我国的大型城市人均消费水平已经非常接近这一标准,个别城市已经超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增长空间已经不大,2003年上海的人均乳品消费量已出现下滑。这说明了大城市乳业市场经过多年的经营,基本饱和,已进入市场成熟期。

第三,我国乳制品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雷同现象严重。我国本土产品均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