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合集下载

论默顿经验功能主义的基本内涵

论默顿经验功能主义的基本内涵

论默顿经验功能主义的基本内涵作者:杨方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7期摘要:经验功能主义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继帕森斯之后建立的新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流派。

默顿在对以往功能主义理论缺陷的揭示和批判基础上,建立起用以指导经验研究的功能分析范式,使传统的功能分析方法从一团模糊的取向变成了可以用来指导经验研究的精确的概念范畴体系,从而把功能主义推到了新的研究阶段。

关键词:默顿经验功能主义社会学“如果说我能够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这句话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ing Merton)在1965年撰写《站在巨人的肩上》一书时引用的科学家牛顿的名言。

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默顿创建了他富有特色的经验功能主义、中层理论学说和科学社会学的思想,并为我们提供了现代社会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系列新概念。

默顿把他导师结构功能主义的创始人塔尔科特·帕森斯所创立的结构功能主义发展为经验功能主义,从而使经验功能主义成为他学术成就中最重要的理论学说。

一、对传统功能主义的批判默顿认为,传统功能主义引进了一些未经过定义的概念和未经过检验的假设,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应对其进行清理。

传统功能主义的三条基本假设是毫无根据、经不起事实检验的。

默顿在提出自己一整套功能分析范式之前,指出了以往的功能分析存在的三个致命的弱点:一是功能的统一性(functional unity)。

即认为社会系统的各个部分是协调一致和互相促进的,不会产生不可调解的持久冲突。

默顿指出,功能性质不能靠超验的假设来确定,而是要在特定范围内靠经验确定的问题。

二是功能的普遍性(functional universality)。

即认为所有标准化的社会形式或文化形式都有积极功能。

默顿指出,具体文化项目的功能性质不应从这一未经检验的假设中推导出来,而有待于经验调查。

三是功能的不可缺少性假设(functional indispensability)。

《西方社会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社会学理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题(课程代码264004)第一章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第一节生平和著述一、生平(life)孔德(1798——1857),法国社会学家。

他的父亲是一个政府官员,也是一个热心的天主教徒和保皇分子,极力鄙视革命。

像所有人一样,孔德在青年时代是激情而狂热的,他放弃了家庭的保守信念,树立了自由、共和的信念。

1817年,孔德认识了圣西门(60岁),并作为他的秘书和朋友工作了七年之久。

在合作的这段时间里,他受到了圣西门的巨大影响。

正是在圣西门的影响下,他开始由自由共和思想转向精英主义,而且把社会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来看待,并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因名义之争和政见不合,1824年孔德与他的导师分道扬镳,开始了孤独的研究生涯。

由于自己的成就,他又和密尔等人成了朋友。

孔德晚年沉迷于“人道教”(the Religion of Humanity)的建立,他再次陷入学术的孤独之中,但是他却开始和许多政界要人联系,来推销自己的人道教思想。

二、著述(works)1830至1842年,《实证哲学教程》;1844,《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51至1854年,《实证政治体系》;1848,《实证哲学概观》;等等三、社会背景(social context)1.孔德生活的法国处于社会和政治秩序紊乱的年代。

The belated coming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导致了法国社会的急速变迁,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迅速分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为了取得政治地位,也促使一浪高过一浪的政治运动。

孔德一生便经历了七种政治体制和无数次的群众运动。

孔德出生于罗伯斯庇尔极端统治之后相对温和的热月政府时期;两年后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又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拿破仑莱比锡战败,路易十八又统治了法国;虽然拿破仑曾经历过100天的复辟,但路易十八和查尔斯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830年的七月革命。

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后路易•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理论[教育]

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理论[教育]

默顿的中层功能主义理论内容摘要: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提出了中层理论功能分析范式。

他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

他提出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

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就可能不具这样的功能。

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

默顿主张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净权衡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

他还引入功能选择的概念,认为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或置换后,仍可满足社会的需要。

社会制度或结构对行动者的行为影响页是默顿的研究主题之一。

他还进一步谈到,社会价值观确定了社会追求的目标,而社会规范界定了为达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

如果文化结构(目标)与社会结构(制度化手段)之间发生脱节,就会出现社会失范状态,导致越轨行为。

关键词:中层功能分析范式正负功能显潜功能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

先驱孔德和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已经有所论述。

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但真正发展完善并使之得到弘扬的是帕森斯和默顿。

帕森斯提倡的是结构功能主义。

他认为,行动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社会系统,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

行动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需要:①适应②目标达成③整合④潜在模式维系。

而这四种需要的满足使得行动系统同时就具有了四种相对应的功能,这四种功能分别由相互联系的四个子系统所执行。

同时,这些子系统本身又可以作出如行动系统般的划分,并且也同样拥有类似的需要和功能。

因此,他认为这种AGIL的功能分析范式从微观到宏观都具有解释力。

帕森斯的这种理论批判与综合了经典社会学时期的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方法论【1】,建构了一个庞然巨大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十课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课件

第十课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课件
o 1931年任教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后任社会学系主 任。 1946年,他将社会学系改名为社会关系学系。 帕森斯是功能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终生致力于 能够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巨型理论的建构。
2
o 他在哈佛大学供职40余年,直到1973年作为荣誉教授退休为止。 此后,他还应邀到宾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加州 大学贝克莱分校任客座教授,并继续发表论著,在各种学术会 议上作演讲。
o 1、拉德克利夫—布朗(1881- 1955)
o 认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或者说任何文化都 构成了一个功能统一体或系统。在这一功 能统一体中,各组成部分以一种充分和谐 的内部一致的方式发挥作用,避免无法解 决或无法控制的冲突。
o 所谓“功能”是指一个局部的行为对其总体 行为的贡献。
5
o 2、马林诺夫斯基(1884- 1942)(帕的导师) o 所谓“功能”总是意味着对某种需要的满足。如文化
12
图2:模式变量
universalism 特 价值面向
versus

particularism 性

遍 普
Collective orientation集体取向
扩 散 性
Specificity 性
versus

diffuseness
具 动机面向
先 quality
赋 versus 性 performance
7
社会行动理论:帕森斯的第一次综合
o 要回答的问题: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追求他的或她 的目标,社会秩序怎么可能存在?
o 对古典理论的批判: o ①实证主义学派反对把行动同一定环境状态相联
系,并假设状态对行动具有某种决定关系,忽视 了影响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规范取向。由此而 忽略了行动最终目标的来源、性质及其差异。 o ②理想主义传统则单纯强调价值规范的作用,忽 略了环境对表达特定文化价值的影响。

江苏省委党校2023年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江苏省委党校2023年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题

2023年经济社会学期末复习题1.以社会学的视角对身边的任一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进行分析。

近年来,社会上对于“富二代”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人们对“富二代”现象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从社会学视角对“富二代”现象进行行为评判,可以剖析现象实质,客观评价“富二代”的行为以及成长轨迹。

一、“富二代”现象的分类随着国内学者研究的深入,“富二代”的界定趋向成熟,即是指出生于1978年以后的,父辈在改革大潮中自主创业的,可望继承上亿家产的富家子女。

由此可见,“富二代”亦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作为社会中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引发了各种“富二代”现象。

依据对财富的处理态度区分“富二代”现象,主要分为如下两类:一是炫富现象,部分“富二代”拥有豪车豪宅、奢侈品缠身、追求高消费等,炫耀家庭财富,过于攀比。

二是本分成长的现象,他们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享乐条件,但却因需为自身发展置物置业,在平凡的生活环境中成长,不露富不炫富。

二、角色理论下“富二代”的成长社会学中的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富二代”正是借助于父辈充裕的经济财富,在受教育、生活、成长等环节中,优于同龄群体;他们是家族产业的继承人,他们的这一角色是先赋角色。

因而,在“富二代”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父辈们极力通过自身的经济财富为他们选择最好的受教育环境,配置各种各样的生活物件,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三、“富二代”社会化过程中炫富现象的评判社会化是人格培养、文化传承和社会结构延续的必要途径。

“富二代”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

在这里,着重对炫富现象的评判,认为“富二代”炫富行为的产生大致有如下原因:一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思维方式对子女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富二代”成长的过程,也正是他们父辈创业,家族产业发展、升级的过程,在这其中,多数父母由于财富观念与子女教育理念的矛盾,导致对子女的教育积极性不够。

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章复习指导与复习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各章复习指导与复习题

复习西方社会学理论指导及各章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复习要点: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复习要求:了解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知识背景,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特点。

思考题:1.试论西方社会学产生的知识背景。

2.试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历史传统第二章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复习要点: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

复习要求:理解孔德、斯宾塞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1.试评价孔德的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2.评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

第三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复习要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复习要求:掌握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1.阅读迪尔凯姆的一本主要著作,并进行评介。

第四章齐美尔的社会学理论复习要点:社会与社会学的本质形式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货币哲学。

复习要求:掌握齐美尔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1.试评价齐美尔的货币哲学理论。

第五章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复习要点:社会学方法论,社会行动、理性化过程、统治类型、科层制和宗教社会学。

复习要求:掌握韦伯社会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1.试评价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

2.试分析韦伯对理性化的论述。

3.结合东亚的发展评价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理论。

第六章功能主义理论复习要点: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复习要求:了解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掌握帕森斯和默顿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1.试分析功能主义理论的来源。

2试评述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3.分析默顿中层理论观的意义。

第七章社会交换理论复习要点: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复习要求:了解社会交换理论的来源,掌握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布劳的社会交换论。

思考题:1.试分析社会交换理论的渊源。

论默顿经验功能主义的基本内涵

论默顿经验功能主义的基本内涵

默 顿 继 帕 森 斯 之 后 建 立 的 新 的 结 构 功 能 主 义 社 会 学 流
派 默 顿在 对 以往 功 能主 义 理论 缺 陷 的揭 示 和批 判 基础
功 能 主 义 .从 而 使 经 验 功 能 主 义 成 为 他 学 术 成 就 中 最 重
要 的 理论 学说 。

上 , 立 起 用 以 指 导 经 验 研 究 的 功 能 分 析 范 式 , 传 统 的 建 使 功 能 分 析 方 法 从 一 团 模 糊 的 取 向 变 成 了 可 以 用 来 指 导 经 验研 究的精 确 的概 念 范畴 体 系,从 而把 功 能 主 义推 到 了
上 。 ” 这 句话 是 美 国社 会 学 家 罗 伯 特 ・ ・ 顿 ( o e 金 默 R bn K n r n 在 1 6 年 撰 写 《 在 巨 人 的 肩 上 》 书 时 引 igMet ) 9 5 o 站 一
用 的科 学 家牛 顿 的名 言 。 是 因为 站在 巨人 的肩 上 , 顿 正 默
( ) 照 说 服 教 育 、以 理 服 人 的 要 求 做 好 思 想 转 一 按
助 看 作 是 对 自己 的 鼓 励 、 持 和 安 慰 。 有 了情 感 作 基 础 , 支 无
论是鼓励 还是批评 , 方都会真心 实意地接受 。 对
( ) 长避 短 , 认 物 质 利 益 , 好 思想 转 化 工 作 。 三 扬 承 做
要 在 特 定 范 围 内靠 经 验 确 定 的 问 题 。 二 是 功 能 的 普 遍 性 ( n t n l n v rai ) 即 认 为 所 有 标 准 化 的 社 会 形 式 或 f ci a ie s l y 。 u o u t 组 织 、 导 的关 怀 体 贴 和 热 情 帮 助 。 把 这 种 关 怀 和 体 贴 帮 领 并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一、生平罗伯特·默顿于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南部贫民区的一个工人家庭。

默顿于1927年进入费城的坦普尔大学,先学习哲学,后受其年轻老师辛普森(G.E.Simpson)的影响而转向了社会学。

193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成为新成立的社会学系的首批研究生,师从索罗金(Sorokin)、帕金斯(Parsons)等名师。

代表著作:《17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1938)《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1949)《论理论社会学》(1967)《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1973)二、社会学的中层理论(一)默顿认为,当时社会学界热衷于不切实际的宏观大理论,其原因是对科学存在三个误解:1、误认为思想体系在进行大量的基础观察之前就能有效地确立起来。

2、误认为所有的科学都具有发展的同时代性,即同一历史时期的各种文化产物都有相同的发展程度。

3、社会学家们有时错误估计了物理学理论的实际状况。

默顿认为,社会学理论要有所发展,第一步就是先要建立具体化的理论,接下来才可能建立综合性的概念体系,而不应急于提出宏观大理论。

他这并不是主张不去发展综合性的大理论,而是重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和知识的积累性。

知识来自于经验积累,并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想一致。

“需要只是发明之母,社会积累的知识才是其父”。

(二)经验功能理论的特点:1、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2、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比单纯的经验概括高一层次;3、可以融入到所谓的社会学理论系统中去,即通过它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4、区分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5、是经典理论工作的直接延续;6、可以指明未来的方向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面。

三、功能分析范式(一)传统功能分析的三个基本假设:1、功能一体性假设2、普遍功能主义假定3、不可或缺性假定在对以上三个基本假设提出批评的基础上,他提出:(1)我们不能假设社会是完全整合的;(2)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文化项目的正功能和反功能的双重后果;(3)功能替代的可能性必须在功能分析中加以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层理论产生的背景,掌握中层理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功能分析范式和结构分析范式。

教学重难点:中层理论的概念、特点、显功能与潜功能、正功能与反功能、失范的形式课时安排:3课时一、生平简介1910年7月5日出生于美国费城一贫民区,1931年毕业于坦普尔大学,1931年-1936年在哈佛大学学习,受教于索罗金、萨顿、帕森斯,获哲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39年-1941年在图兰大学社会学系任教,自1941年起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1974年获得该校位数极少的“大学教授”资格,1979年退休,被列为特殊服务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

担任过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56-1957);科学的社会研究学会主席(1975-1976);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研究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著作:《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和社会》1936年(博士论文)《社会结构与失范》1938年《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1949年《论理论社会学》1967年《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1973年研究领域多样性:理论、方法论、组织、相关群体、大众传播理论、科层制与个性、越轨行为与社会异常、医护职业、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最突出的社会学研究成就:1、社会学理论第一,重视对经验性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建立“适中”的理论,提出功能分析的11条具体范式。

第二,对社会结构的分析,他强调结构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强制作用,总结出了社会学结构分析的基本程序。

第三,强调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结合,开创了社会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并提出了大量的已被广泛接受的社会学术语,如角色丛、地位丛、显功能、隐功能、反功能、参照群体等。

角色丛、地位丛核心家庭显功能、隐功能:祈雨仪式、奴隶制度的显功能就是增加美国南方的经济生产力,而同时它也具有一种潜在的功能,即增加了南方白种人,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的社会地位。

反功能: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新的生产过程与技术装备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生产工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工作团队的规模与组成,与同事和上级的互动范围、性质、频次、工人在组织中的身份等等一切都要重新调整。

应运而生的管理者经过专门培训,拥有较高技能,缺乏工人精力,于是与工人的关系逐渐非个人化,再加上对工人而言提升机会的渺茫,这些造成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高校扩招功能失调:环境污染参照群体:用作评价人物或事物标准的其他群体。

“非常艰难的决定”造句比赛诺基亚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探测到10米范围内有iPhone,将启动自爆程序,毁灭10米内一切物体。

阿迪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身上有耐克,衣服、鞋自动变透视装。

康师傅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使用过统一,方便面里将没有配料。

麦当劳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客人曾经食用过KFC,将自动释放致癌物质。

蒙牛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监测到用户胃里有伊利牛奶,将自动释放三聚氰胺。

联通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方圆百米内检测到有移动用户将使这些用户不间断自动拨打110。

优乐美刚刚做了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如果检测到用户胃里有立顿奶茶,将自动释放硫酸。

2、科学社会学默顿被誉为“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

早期:(1)新教伦理精神的隐功能促进了科学的兴起;(2)经济、军事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后期:(1)科学的精神气质(2)科学共同体3、对应用社会学研究的推动与著名应用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联手,创办“应用社会研究所”,对大众传播、研究政策、医疗职业等,从而形成著名的“哥伦比亚学派”。

经验研究的作用:1、偶然发现的模式2、理论的重构3、理论旨趣的转移4、概念的澄清二、社会学中层理论观“我相信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那些适用于一定层次的资料的特定理论——如阶级动力学理论、冲突群体压力理论、社区中的权力流动和人际影响理论——而不是立刻就能建立起跟所有这些理论及其他理论相符的‘单一的’概念结构。

”(默顿,1948)中层理论是指“介于日常研究中低层次的而又必须的操作假设与无所不包的系统化的统一理论之间的那类理论。

”默顿指出:“社会学中的中层理论主要用于指导经验探索。

社会系统的一般理论远离特定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已不能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而对于特定事件的详尽而系统的描述又缺乏整体的概括性,中层理论则介于两者之间。

当然,中层理论也具有抽象性,但它非常接近各种命题中的观察资料,而这些命题是可以进行经验检验的。

中层理论正如字面上所表明的,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

”中层理论的特点:1、主要用于指导经验研究。

中层理论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更接近于构成可验证的命题的观察材料。

2、中层理论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但它比单纯的经验概括更高一层。

如参考群体理论、社会流动理论、角色冲突理论都属于中层理论。

3、通过有限的中层理论可以发展出普遍性的理论体系;4、中层理论区分出了微观社会学问题和宏观社会学问题;5、中层理论是经典理论研究的直接延续;6、中层理论可以指明未知的方面,或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社会学界对宏观大理论的热衷是不切实际的,原因在于对科学的误解:1、认为思想体系在进行大量的基础观察之前就能有效地建立起来;2、认为所有的科学发展都具有发展的同时代性;3、社会学家们有时错误地估计了物理学理论的实际情况;从科学的发展逻辑来说,知识来自于经验积累,并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一致。

中程功能分析的基本原则:(1)中程功能分析方法是一种考察和解释社会行动及其后果的战略,即关于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其后果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的理论体系。

(2)中程功能分析形成的理论应当有经验材料支持,仅靠概念演绎和逻辑推理开成的理论是不可靠的,应当受到中程功能理论的批判和抵制。

(3)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中程理论,关键看它能否作为“产生经验的”;(4)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不关心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

三、功能分析范式范式是指一套严格的“定性”分析的研究程序。

范式的作用主要是确立明确清楚的假设、概念及命题,提供简练、准确和规范化的语言。

注意与库恩“范式”、韦伯的“理想类型”的区别:按照库恩的论述,范式是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尤其是通过研究实践中的范例即“一组标准事例”来理解的共同约定。

对传统功能主义三大假设的批判默顿认为,传统功能主义的三大假设,即“功能统一性”、“功能普遍性”和“功能不可缺少性”,是毫无根据的,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1、“功能统一性”假定:认为社会系统对其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整合性,每一事项或部分都承担特定的功能。

例如:家族的功能2、“功能不可缺少性”假定: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

3、“功能不可缺少性”假定:认为某些事项的功能是不可缺少的,或履行功能的这些社会或文化事项是不可或缺的。

功能分析的11条范式:1、功能归属事项。

即明确功能分析的对象,这些对象必须是标准化的事项。

2、主观意向概念(动机、目的)。

要求区分主观假设和研究问题,避免混淆作为主观范畴的动机和作为客观范畴的功能。

3、客观结果概念(功能、反功能)。

4、功能指向单位的概念。

即功能是针对何类对象或单位的,这些单位有不同的层次:个人、群体、社会系统。

5、功能需要的概念(需求、前提条件)。

要求区别功能需要的不同类型(普遍的与待定的),确立验证这些功能需要的程序。

6、功能实现机制的概念。

要求功能分析对功能实现的机制,主要是其社会机制作出“具体详尽”的说明。

7、功能选择的概念(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

即我们一旦放弃了功能不可或缺的假定,自然就要承认功能选择、功能等价或功能替代概念。

8、结构脉络的概念(结构强制)。

要求注意某一待定的社会脉络(背景)如何限制事项的变化,在此变化范围内,该事项能否有效地满足功能需要,等等。

9、动态与变迁的概念。

社会学家应该注意如何评估社会系统中逐渐累积的紧张和压力,注意变迁的方向是否会导致紧张的削弱等问题。

10、功能分析的效度问题。

这首先要求社会学分析的程序严格,最大程度地接近实验研究的逻辑,还需要系统地评价比较分析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11、功能分析的意识形态蕴涵的问题,应该注意功能分析学家的社会地位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到他对问题的选择,影响到他的假设和概念等。

功能分析的步骤:1、明确所研究的社会和文化事项2、分析这些事项存在于其中的结构关系3、最后说明事项所履行的功能三、结构分析范式代表作:《社会结构与失范》(1938年)《科层结构与人格》(1939年)《社会学中的结构分析》(1975年)结构分析的基本出发点:强调社会结构或制度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社会结构是指一组有组织的社会关系,它与社会或群体成员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社会结构与失范》中,默顿对结构强制与越轨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的说明。

他认为在社会和文化结构的诸要素中,有两个方面是最重要的:一是文化上明确规定的目标二是社会结构所限定的达到这些目标的合法方式。

Ⅰ遵从:体育比赛对规则的遵从Ⅱ创新Ⅲ仪式主义:文化产业化Ⅳ逃避主义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之,默顿讲的失范侧重于其积极的方面。

另一方面他始终坚持失范的根源在于文化和社会结构。

不能归咎于社会成员个人的缺点。

因为他认为,个人的欲望和要求不一定出于人的本能。

而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根据迪尔凯姆和默顿对失范行为的论述,我们认为,失范行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所发生的偏离或违反社会社会规范的行为。

这种社会失范主要是指社会整体为了其生存而实行的制度、思想和习俗等。

并不是指个人或某个组织或群体的制度或思想。

所以,在某个群体有所谓的“失范行为”,但到了另个环境或场所也许就不是失范行为。

默顿的社会结构观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1、承认社会结构总存在着差异、矛盾和冲突;2、重视社会结构的动态分析,认为构成社会和文化结构的诸要素之间的紧张、矛盾和分化是导致其变迁的主要原因;3、推动社会学分析的经验化;4、倡导理论多元化。

结构分析的14条规定1、“社会结构”的概念是多源的和多形态的;2、社会学中的结构分析的基本思想早于现在著名的“结构主义”运动;3、社会学结构分析的重要思想主要来自迪尔凯姆和马克思;4、现在各种思想传统开始融合,表现在某些概念、思想和假设得到了综合,这将导致更为普遍的范式的形成;5、社会学的结构分析必然涉及微观和宏观的社会现象;6、社会结构的中心问题是对社会结构性事项的选择;7、在宏观上,权威、权利、影响和声望的社会分配(即集中和分散)构成了社会控制的结构,其历史变迁部分地是一定结构下与人们的社会地位相关的“优势和劣势累积”的结果;8、结构分析范式的根本和重要的一点是,社会结构导致社会冲突;9、结构规范并不意味着有统一的规范体系,相反,总存在着矛盾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