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命题作文“听话”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

合集下载

听话作文600字5篇

听话作文600字5篇

听话作文600字听话作文600字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话作文600字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听话作文600字篇1还记得新闻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和几个朋友喝了几杯酒后,以为没什么大碍,又是下雨天,就酒驾了,结果造成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

像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爸爸和我说,针对酒后驾驶,交通部出台了处罚力度非常大的法律规定,除了吊销驾照、五年内不得重新考取驾照外,甚至要坐牢。

这样的处罚措施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记得去年快过年了,我和爸爸开着车去超市采购了些年货。

回去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在江边不远处遇到卡点,正在检查酒驾。

这时,有一辆车从对面驶来,见到检查酒驾,那人猛踩了一脚刹车,停在警察跟前。

那人估计想到工作可能要丢,他来不及用手,直接一脚踹开车门,使出吃奶的力气向外冲去,那速度,那身形,简直赛刘翔啊!那人一跑,警察知道不对劲,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追了上去。

尽管警察用扩音器不停的叫喊,让那人停下来,那人却好像遇见了天敌一样,加快了速度,朝着江边跑去。

警察毕竟是警察,训练有素。

眼看快要追到江边时,警察估计他是跑不掉了,不曾想,那人却跳入了江中。

警察见状,便毫不犹豫蹬掉鞋子、甩掉帽子、脱掉外套,随即跳入了冰冷的江水中。

钱塘江表面看上去平缓,其实暗藏凶险,暗流很多,会把人卷入江里。

这样的隆冬季节,站在岸边围观的人们紧紧裹着羽绒服还在瑟瑟发抖。

我远远地听见跳江男子冷得嗷嗷地叫,幸好警察救的及时,才把那个不听话的叔叔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开车不喝酒,喝酒别开车”,电视台整天播的公益广告,怎么就没听进去呢?学生不听老师的话,结果可想而知;孩子不听老人的话,结果也可想而知;司机不听交警的话,结果更是可想而知。

关于听话的作文

关于听话的作文

关于听话的作文【篇一:听话】中国人似乎向来异常听话,甚至在压迫之下也并无怨言,所以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指出中国人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也许,我们真的有这种弊病,这种弊病真的来自于鲁迅所说的“国粹”。

但现在,已全然另一番模样。

从原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想象,到后来对洋车、洋房、西餐以及出国留学的追捧,到现在甚至有大学自招考英语而不考国文的设想,中国人似乎又实在是敢于推翻传统的,毫无顺从、听话之意。

其实不然,这不过是另一种听话而已。

窃以为听话虽有软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心理认同。

过去说中国人有“奴性”,是因为他们从心底里认同专制的模式,而后由于西方思想的涌进,才逐渐有所改变。

如果说早年的崇洋媚外是民族自卑感在作祟,那么如今考外语而不考汉语恐怕已是对西方文化从骨子里认同了。

人总需接受一种价值观,现在我们已不再听古圣先贤的教导,或许正遂了鲁迅反“国粹”之愿,但却又成了洋人的“跟屁虫”,这恐怕是鲁迅也始料未及的。

或言近年传统文化日趋升温,一直有“国学热”,亦非专顺从西方。

但所谓“国学热”不过是加强了对国学的“西学式”研究,并未将其精髓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梁任公(启超)论治国学之大道云:“德性的学问,要靠躬行自省来研究。

”现在的学者显然大多没有做到,更不必说民众。

大多数年轻人对国学除了觉得陈腐、过时,其实没有太多浸染,还是更乐意接受西方的价值伦理。

若是我言某人不爱国,他必要艴然而怒,反过来我亦会如此。

可知人多是承认爱国之必要的,惟其不知爱国当是包含深刻的文化认同方才真切。

一国之文化虽多有变迁,但亦不可离开长久的渊源积淀,如今国人却与之渐行渐远,西方重视外物的功利主义的精神成了人们的信条,许多青年人的理想不过是希望考一好大学,讨一好老婆,找一好工作,有一好收入而已,其患在迷途于外,不知关怀本心。

其实,听话本身并无过错,但要学会选择听什么。

这种选择乃是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之体现,蕴含着高度的自主,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听话和试错权”原题解析及范文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听话和试错权”原题解析及范文

2021届高三联考作文“听话和试错权”原题解析及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想进行尝试,我就是想错一错!”据媒体报道,在某中学近日进行的亲子沟通调查中,有学生这样呼吁。

记者了解到,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超过XXX认为孩子“不听话”,而超过七成孩子却认为自己“听话”,学生们普遍“吐槽”,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却忽略了他们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并呼吁父母:“请给我们试错权!”请结合内容,从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中任选其一,给家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果以学生身份落款,一律用“XXX”;如果以教师身份落款,一律用“XXX”)。

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1.真实情境限制。

在关于学生是否“听话”的调查中,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不听话”,而孩子们则认为家长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到他们身上,忽略了他们的生命个性,呼吁父母给予“试错权”。

这是题目设置的真实情境,核心问题是孩子该不该“听话”,家长该不该给孩子“试错权”。

考生应紧紧围绕此情境展开论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在写作中,考生需要厘清“试错权”这个概念,不是为错而错,而是适当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选择空间。

同时,家长们所谓的“听话”,也要进行具体阐释,“听话”不是让孩子们“因循守旧”,固执旧有经验,而是用成人经验恰当指导孩子的生活研究实践。

如何平衡“听话”和“试错权”两者间的关系,是考生需要着重探讨的。

2.典型任务限制。

考生的观点必须源于材料,结合材料内容论说;考生的写作身份限定为学生或教师,写作对象为家长,要有身份意识和对象意识,千万不成站在教师的角度给孩子写信;文章体式是手札,考生应该注意手札体的格式要求;“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考生写谈论文。

3.代价判断限制。

材料旨在让考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成长观,掌握明辨是非、辩证思考的能力。

我是听话孩子作文300字左右

我是听话孩子作文300字左右

我是听话孩子作文300字左右
今天,妈妈忙了一天回到家。

早早地躺在床上休息,我看妈妈很疲倦的样子,我把自己烧好的简单的饭菜端到妈妈的面前,妈妈看着饭菜,微微地笑了。

然后,含着微笑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吃好了饭菜,就给我讲起了我小时侯的事情。

那个时候,我还是三四岁左右,妈妈动了一场大手术,抢救了一夜。

第二天,我就让奶奶带我去看妈妈,那个时候妈妈刚动完手术,身体还很虚弱,连话都说不出来,当我看见妈妈躺在床上,我就走到她跟前,轻轻地跟妈妈说:“妈妈,你疼不疼,让我在你旁边陪着,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然后,我在妈妈脸上亲了很久,这是,妈妈哭了,跟我微微地笑了一笑,这个时候我给妈妈唱起了歌,让妈妈开心一下,让她有更多能量。

就是这样,我轻轻地给妈妈揉伤口,帮妈妈端药,扶妈妈上厕所,那个时候,妈妈没力气上厕所,因为刀口疼,所以每次上厕所时间都很长,妈妈说厕所很臭,不让我进去。

可是我还是要扶着妈妈进厕所,妈妈说:“你不用帮我了,让妈妈自己来吧!”可是我扶着妈妈说:“妈妈,你牵着我的手,我给你一点能量,这样,上厕所就省力多了。

”妈妈说我的小手可有力量了。

就是这样,我每天都给妈妈唱歌、背单词、讲故事。

医生阿姨、病房里的奶奶、阿姨、叔叔都夸我是一个懂事乖巧的好孩子。

妈妈的病,因为有我在旁边陪着,病好得特别快。

大家说我的功劳特别大。

妈妈说:“感谢老天赐给我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

以听话为话题的作文

以听话为话题的作文

以听话为话题的作文【篇一:听话】“听话”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要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以后还要听领导的话,似乎所有的事情,只要听话,都可以解决。

曾经看过关于李阳“疯狂英语”的介绍,所谓的“疯狂”就是英语、英语、再英语,从早背到晚,如果不听话的话,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监狱式的学习,必须听话,好好学英语,否则要吃苦头。

在如此的压迫下,英语水平自然会提高很多,没有压迫便没有动力,这似乎是其追求的境界。

在各大媒体风靡一时的美籍华人“虎妈”以其对女儿的严格要求震撼了全国,她给女儿定下了几近残酷的家规,必须听话,不可以反对,功课必须全A,每天必须花若干时间在音乐练习上,以及各项平时生活的规定,仅仅是看过一遍,都会觉得痛苦,好像人生的权力被剥夺了,更是想像不到,在如此自由的美国世界里,这样听话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虎妈”的两个女儿都有了巨大的收获,所有的学科都是优秀,开过个人音乐会,在交响乐团中担任小提琴手,这样的成就更是别人不敢想像的。

而她们听话了,小小年纪便成就了这么多,不得不让人信服,听话,的确可以带给我们无法预知的好处。

然而,在如今,各类宣扬自由,宣扬独立的言论层出不穷,人们都希望可以走出自己的精彩,可以与众不同,对于“听话”几乎是排斥,因为它毁灭了无数天性。

在我看来,听话,听的是前人经历过后的感言,对于生活的经验,希望告诉别人,让他们可以做得更好,能够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看到更远处的世界。

未来,是我们所没有经历过的,但是我们的父母,老师了解,他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让我们听话,是希望我们过得更好,至于扼杀了自由,天性,并不是希望看到的。

听话,听到的是浓浓的关爱,更是指引未来道路的地图,没有了,便是一片迷茫,不知道路在哪里,终点又在哪里。

【篇二:听话】萦青缭白,郊寒岛瘦,姿态万千,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大自然孕育了如此美妙之景,如此生动之物,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听大自然的话放慢脚步,感受和保护身边的风景?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人们放弃了步行而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奔跑,人们放弃了老牛破车,在尘烟四起时,他们创造了更多的交通工具,也许人们在忘记老牛破车的同时,也忘记了草原,那一片片荒芜的土地便是一行行血泪的见证,人们以一种奔跑的方式,去跨越生物的本源,相寻我心中的桃花源,可是,理想和现实,是否正在破灭。

用心听石 可聆天籁 ——《听话》作文讲评

用心听石  可聆天籁 ——《听话》作文讲评

用心听石可聆天籁——《听话》作文讲评【题目回放】请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与切题】1.“听话”的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话”,即耳听别人的话语;二是指听从、顺从长辈、领导的意思、意志。

2.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文章能表现出“听话”的任意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视作基本切题。

3.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是看对“听话”内蕴的思考或解读。

只平平地叙述“听话”的人与事或笼统地议论“听话”的是与非,属基本切题;能呈现对“听话”的思辨,即为非常切题。

4.评卷时,从写的是不是“听话”入手,再看有无对“听话”的价值意义的思考。

完全偏离题意的情况主要指通篇所写都不属于“听话”的范畴,或者抛开命题自说自话。

【文体与表达】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叙、议应一视同仁,主要看立意与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贴切的程度。

体貌清晰的可适当高1到2分。

2.围绕“听话”的表达,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其有无自我的感悟、体察、认知、评判,深浅只要适配文体和表达即可。

3.对叙、议不明的“考试体”作文,在优先考虑是否切题、立意的同时,要重点关注行文的思路。

【档次与赋分】1.可以叙述描写“听话”的人与事,可以议论阐发“听话”的点与面。

以所写是不是“听话”为评判的基准点,包括记叙文叙述的人事、议论文所论述的问题。

2.基本符合题意的可由三类卷(49-55)切入,再视表达作上下浮动。

切题且立意和语言上乘的可按一类卷(63-70)标准给分。

凡所写并非“听话”的所指,按四类卷(42-48)评判,完全脱离题意题旨的为五类卷(28-41)。

3.有下列情况的,按标准在总分确定后再扣问题分。

字数不足,按缺50个字(空三行)扣1分计。

所缺字数超过150字,可直接下降赋分的档次,不再另扣分。

书写错误,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5分为止。

【考场佳作】听话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引用丘吉尔的名言开篇,不同凡响。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话题作文“听话”导写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话题作文“听话”导写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话题作文“听话"导写[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曹禺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

当有人问曹禺近三十年不仅剧本少而且无力作的原因时,曹禺回答说:“在我一生中有两大遗憾。

一是建国以来,我的时间越来越多地被写作以外的事情占据了。

二是缺乏独立思考.在历次运动中我都没有独立的思考,而是按一种既定的要求去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结果在精神上完全丧失了自我.这是非常痛苦而可怕的悲剧。

”他在临终之前感慨地说:“我真是太听话了。

”曹禺先生的话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启示?请以“听话”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诗歌之外自择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加“话题”的作文题。

在这类作文题中,材料是话题的由来,话题是材料的概括。

材料中的曹禺先生有过年轻时期的辉煌,也有过中年之后的平庸(其实这种情况在郭沫若、茅盾等一批身历两个时代的作家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根据曹禺先生自己的分析,平庸的原因一是写作之外的杂务缠身,更重要的是缺乏独立思考——“太听话了".曹禺所谓的“听话",其实质就是凡事不作独立思考,一切惟上是听,惟命是从,失去了独立的意识和人格。

一个人一旦失去独立的人格,失去了自己的思想,就会变得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被动地随着时代的浪潮沉浮。

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株有思想的芦苇."没有思想,我们便会如同苇草一般随风摇摆.艺术创作是一项需要独立思考的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艺术家一旦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一切听命于他人,就算“强挤”出一些“作品”,也往往多是些用以图解某种观念、政策的应时应景之作,毫无生命力。

艺术创造如此,其他各行各业亦然。

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仅应当成为文化、教育界人士,而且应成为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做人有了独立思考,才能够不俯仰随俗,才能够做到独立不羁,才会有独立的人格。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60分)2023届山东新高考联合模拟(济南二模)真正的优秀不是别人逼出来的,而是自己和自己死磕;也有人认为并不尽然。

对此,你有哪些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这种类型材料虽然是分号,表示并列的两种观点。

但是似乎,前面的看法基本上都是常规的看法,也是人们基本赞同的道理。

后面一句看似淡然的否定实则意味深长。

是命题者偏向所在。

正如古人常说的道理一样,有许多是非常深刻的,但是时代变了,放到今天这个时代是否要重新权衡思量一下?因为时代发展了,很多东西可以也要随时改变,这就是与时俱进。

真正的优秀是内驱力使然,优秀的人是不是就代表成功呢?两者其实是统一的,这就需要考生去解读。

”并不尽然”的含义是不完全正确,这是一个半否定式命题,哪些地方不尽然呢?考生要思考的就是真正的优秀除了自己的作用之外,是不是也可以逼出来?形势所逼,苦难催人奋进等。

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也有这个道理。

当然这不是对立的关系,自身的作用和外部的环境都很重要。

真正的优秀是自己逼自己,光有自己逼自己就能优秀了吗?是不是还需要其他的条件?想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命题者其实是想让考生具有思辨性。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很大了,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要看外部的机遇。

如何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你的努力充其量是丰富自己的人生,但不一定成功。

但是现实社会,成功的人生又有多少呢?道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现在内卷的时代,拼的是实力还有资源。

不逼自己肯定不行,逼自己还要充满智慧,考察现实,寻求有利的外界帮助。

死磕不一定成功,但最起码能锻炼自己,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是智慧型的,青年学子也是需要智慧的前行。

这就是命题人的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模拟命题作文听话写作指导及优秀作文听话作文题意解读与佳作阅读【题目回放】以听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意解读】1.听话的所指包括两个方面:一作动词,是听+话,即用耳朵听别人的话语:他耳背,听话有困难;二作形容词,是指听从、顺从长辈、领导的意思、意志:这孩子很听话。

2.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文章能表现听话的任意一个方面的意思,即可视作基本切题。

3.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是看对听话内蕴的思考或解读。

只平平地叙述听话的人与事或笼统议论听话的是与非,属基本切题;能呈现对听话的思辨,即为非常切题。

4.评卷时,从写的是不是听话入手,再看有无对听话的价值意义的思考。

完全偏离题意的情况主要指通篇所写都不属于听话的范畴,或者抛开命题自说自话。

【阅卷感受】此次作文,大部分同学对题意的理解基本正确,但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理解。

不少同学写记叙文,即写要听父母的话,缺少对听话的深度理解;写议论文,也是立论平平,鲜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

很少能看到下面这样的精彩文字:1.永远听父母话长大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从不听父母话的孩子,在他们还没有长大成人时就已经没有出息了。

2.我们不能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好孩子与坏孩子,正如春风春日有时好,春风春日有时坏。

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

听话与不听话要看具体环境,该听话时,不要故意装出众人皆醉我独醒,以示与众不同,那样只会徒增狂妄与冥固的坏性情;同样,该不听话时,就要敢于挺身而出,你的坚持是最美丽的风景。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所选材料一定要品质不俗。

下面这个材料是沈奇斌同学为论证听话,也要懂得灵活变通时所用的反面材料,体现出他的阅读积累和语文素养,值得大家学习: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一次去公园游赏,见一朵花很美丽,便想留给自己的孙子。

因有其他事,便随手点了一位士兵看守鲜花。

岂料女皇随后便忘了此事,而那位听话的士兵却一直驻守在花旁,这一待就是五十年,即便花已成灰……总之,要想写出大气文章就得有大情怀、大境界!【佳作阅读】(1)思考前三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相似。

(2)第4篇文章给你怎样的启示?听话一日,因急需一条牛仔裤作为活动的统一制服,我匆匆地走进了一家牛仔店。

店主的年纪比母亲略轻,女儿在电脑前看电影,不一会儿就离了她母亲特意摆得远远的椅子,凑到显示屏前去。

在我试穿的过程中,店主不一会儿就要叮嘱女儿:坐到椅子上去,眼睛要看坏的,听话!如此三番五次,可那显示屏就像磁铁,小女孩每每就被吸了过去。

等到离开的时候,我看见小姑娘揉了揉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人生的回忆就像是树上累累的果实,它们积蓄、成长,然后在你不经意的瞬间掉落下来,砸你个满怀。

听话!父母、长辈,总要适时提醒你注意天气变化、嘱咐你多穿点衣服,或是提醒你要注意安全。

你偶尔听得烦了,稍一皱眉想反对,他们把眉头皱得比你更紧,抢先说了句:听话!你漫不经心,他们就更加无微不至。

直到如今,当我需要睁眼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眼镜的时候,当我想凭着年轻的身体少穿一件却最终得了感冒,呼吸不畅、头昏脑胀的时候,当我终于一不小心与人相撞,跌伤了腿,大声呼痛的时候,我想起了什么?当我面对考试题目,下笔停滞,绞尽脑汁而不得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时母亲站在院子前,挥着手里的书大声呼喊在院子里疯玩的我的场景,更想起了什么?张爱玲曾写过一段话:当我走到那个路口,我垂垂老矣的母亲叮嘱我:‘听话!不要走这条路!’可我最终还是走上了那条路。

那条路真的很难走,像母亲说的那样,而我迷路过,跌倒过,甚至受伤过。

当我坐在路口喘息着休息时,我看见一个女孩,像我当年一样年轻,一样站在那个路口,我忍不住开口对她说:‘不要走那条路,听话!’每一声听话都是长者对年轻一代的谆谆教诲,每一次劝导都是父母对子女的真心关照,可若是这听话总是被辜负,它又将隐含多上忧虑和沉痛?可是,这份情感终不会被辜负。

我将注重保护眼睛不让近视程度加深,我已学会自己查看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我骑车时会更加小心,我会在父母出门前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听话,不止于长辈,而更将发于子女、小辈,终其轮回,使其圆融。

听话,它其实是个温暖的字眼。

听话蓦然发现,原来母女一场,不过是一个听话的过程。

想起来,竟不禁笑了。

犹清晰记得小时候有个绰号:女大王。

我总是很调皮,每每会将收拾好的玩具全数倒在地上,离开时也不理会,也屡次差点将屋顶掀开,引来母亲一顿喝斥。

一次,母亲朋友带着年岁比我小的女儿来到家中,印象里妹妹很害羞,不怎么开口说话,只是把玩着手里的娃娃,自得其乐。

只一眼,我也被那娃娃吸引了,粉嫩嫩的连衣裙,金灿灿的长发,灵巧活动的四肢……于是,我将她从妹妹的手里抢了过来,开始为她打扮。

突然一阵抽泣声传入耳朵,妹妹竟然哭了,我一时不知所措,只愣愣地站在原地。

听到哭声,母亲和她朋友快步走出来,看了一眼,便心下了然。

母亲走向我,说:听妈妈的话,把娃娃给妹妹。

我那时只觉委屈,一个娃娃而已,偏不给。

母亲声音略有提高:听话!还给妹妹!我虽不情愿,只得听话,恋恋不舍地将其塞回妹妹手中。

不知不觉间,我早已养成了听话的习惯,不曾想过母亲也有听我话的一天。

前些日子,陪母亲参加一场婚礼,待我准备就绪时,却见母亲眉头紧锁,看着瘫在床上的衣服,不知该穿哪件,我不免有些焦急,婚礼该迟到了。

看着母亲那眼神,分明是在说,你说哪件好?我走上前,指着一条格子连衣裙说:就这个吧,快点。

母亲嘴角荡漾开一丝笑意,便匆匆将其换上。

走出电梯,却听见她嘀咕着:挺近的,要不要开车,还是步行?我有些许不耐烦,说道:开车吧,快赶不上了!母亲开口道:好吧,听你的!我不觉一愣,听我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都听我的了呢?抬眼间,却发现母亲的眉宇间似乎已有了浅浅的沟壑,即便不笑,眼角的皱纹也开始渐渐显露出来了,我怎么没有发觉,原来母亲也在日渐衰老。

我缓缓收回视线,蓦然发现了一件事。

母女一场,不过是在你年幼的时候听她的话,长大后对换角色,一场听话的过程罢了。

听话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听话!大人总是这么说。

那么,我们究竟要样听话,听什么话?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就要求我们要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他人的劝告。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展望历史的舞台,让我们用心聆听。

他也曾火烧博望坡初战告捷,他也曾舌战儒大败曹操,却因不听刘备的生前劝告动用了一个不听话的马谡而痛失街亭。

那个不知天高地厚,心高气傲,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曾多么聪慧的帮助诸葛亮退去司马懿,却因为自视甚高,不听诸葛亮的话,不听王平的劝告,落得个挥泪被斩的下场。

历史的教训要听,智者的训导要听。

只有善于听话的人才能得到历史的认可。

站在时代的门槛上,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听话二字哪?雄霸欧洲大陆的一代枭雄拿破仑在第六次与反法同盟作战时,身边几乎已无大将,只好动用一个叫格鲁希的将军,而正是这位听话将军使拿破仑痛失良机,兵败滑铁卢。

当时英军威灵顿将军率军从北来袭,普鲁士元帅布吕歇尔从另一方向来,拿破仑击败布吕歇尔,为防止其与威灵顿会和而让格鲁希前去追击。

拿破仑则与威灵顿展开作战,不久,双方都精疲力竭,尸横遍野,只待哪方援军先到哪方便可取胜。

听话将军已知战事紧急,去固守命令追击布吕歇尔,即使部将极力劝告,他只沉思了一秒就果断下令继续追击,执行命令。

就这样,威灵顿等来了布吕歇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听话将军改变了这个世界。

有这样的听话将军,拿破仑何愁不败?我们需要听话,但不能盲目地听话,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只有灵活地听话才是真正的听话。

丘吉尔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我们只有听话,正确地听历史的话,才能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不至于迷失了自己。

一回首间,我才忽然发现,因为听话,我一生的种种努力只不过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称许与微笑,因为听话,我已将自己套入了所有的模式和桎梏,陷入了听话的囚牢。

对于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把握,迷失自我于听话之中。

让我做我自己吧,让我这一生做一次我自己吧!我会灵活地听话,听历史的教训,听老师的指导,听家长的训导,但我会灵活地听话,把握自己的人生,不至于迷失自己。

听话,是一门学问,我已懂得。

看得到遥远的过去,故也看得到遥远的未来。

听话中国人似乎向来异常听话,甚至在压迫之下也并无怨言,所以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指出中国人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也许,我们真的有这种弊病,这种弊病真的于鲁迅所说的国粹。

但现在,已全然另一番模样。

从原来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想象,到后来对洋车、洋房、西餐以及出国留学的追捧,到现在甚至有大学自招考英语而不考国文的设想,中国人似乎又实在是敢于推翻传统的,毫无顺从、听话之意。

其实不然,这不过是另一种听话而已。

窃以为听话虽有软弱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心理认同。

过去说中国人有奴性,是因为他们从心底里认同专制的模式,而后由于西方思想的涌进,才逐渐有所改变。

如果说早年的崇洋媚外是民族自卑感在作祟,那么如今考外语而不考汉语恐怕已是对西方文化从骨子里认同了。

人总需接受一种价值观,现在我们已不再听古圣先贤的教导,或许正遂了鲁迅反国粹之愿,但却又成了洋人的跟屁虫,这恐怕是鲁迅也始料未及的。

或言近年传统文化日趋升温,一直有国学热,亦非专顺从西方。

但所谓国学热不过是加强了对国学的西学式研究,并未将其精髓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梁任公(启超)论治国学之大道云:德性的学问,要靠躬行自省来研究。

现在的学者显然大多没有做到,更不必说民众。

大多数年轻人对国学除了觉得陈腐、过时,其实没有太多浸染,还是更乐意接受西方的价值伦理。

若是我言某人不爱国,他必要艴然而怒,反过来我亦会如此。

可知人多是承认爱国之必要的,惟其不知爱国当是包含深刻的文化认同方才真切。

一国之文化虽多有变迁,但亦不可离开长久的渊源积淀,如今国人却与之渐行渐远,西方重视外物的功利主义的精神成了人们的信条,许多青年人的理想不过是希望考一好大学,讨一好老婆,找一好工作,有一好收入而已,其患在迷途于外,不知关怀本心。

其实,听话本身并无过错,但要学会选择听什么。

这种选择乃是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之体现,蕴含着高度的自主,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我们应当常常自加鞫审:我到底需要什么?到底该听从什么?否则还是难免要做奴隶的。

【习作升格】听话听话,如今似乎成了没有主见的代名词,但是,谁又能什么话都不听就直达成功呢?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中国孩子时常喜欢说:我会好好听话,做个乖宝宝。

而美国孩子却说:我不是小孩子了,我要独立。

可能很多人认为美国孩子更成熟。

没错,我不可否认,但是独立当真就意味着不听话?聪明人往往从自身经历中找出结论,然而圣人常常从他人经历中领悟道理。

难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得撞得头破血流吗?在尧在位时,他重用舜,后人也并未因此觉得他无能;刘备器重孔明以登帝位,众人也觉得他贤明,不是吗?当然,如果对方是淤泥,你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对方是泥沙,你是泥沙中发出光芒的金子;对方是燕雀,你是展翅高飞的鸿鹄;对方是鱼虾,你是见尾不见首的游龙,那么你大可不必听话,相反地,你还有足够的本钱来轻视他的无知与傲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