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步骤

合集下载

铸造工艺总汇-砂型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总汇-砂型铸造工艺设计

图1 流涂装置示意图1一泄流阀, 2一涂料罐, 3一电动机, 4一搅拌杆, 5一滤网, 6一回收槽7一砂型, 8一流涂杆头, 9一控制开关, 10一软管, 11一泵5)静电喷涂法采用粉末涂料,借高压直流电形成强大静电场使粉末涂料微粒在喷枪头部的电晕放电区带电,在电场力和风力作用下向异极性砂芯(型)表面迅速集积成涂层,然后加热使涂料中粘结剂软化重熔建立涂层强度。

此法适用于尺寸较狭小的凹坑或狭缝不易徐敷上涂料的场合。

3.6 工艺分析与设计(工艺分析与参数查询)3.6.1浇注位置的确定根据对合金凝固理论的研究和生产经验,确定浇注位置时应考虑以下原则:1.铸件的重要部分应尽量置于下部。

2.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

3. 使铸件的大平面朝下,避免夹砂结疤类缺陷。

对于大的平板类铸件,可采用倾斜浇注,以便增大金属液面的上升速度,防止夹砂结疤类缺陷(见图1、2)。

倾斜浇注时,依砂箱大小,H值一般控制在200~400mm范围内。

图1具有大平面的铸件正确的浇注位置图2 大平板类铸件的倾斜浇注4.应保证铸件能充满。

对具有薄壁部分的铸件,应把薄壁部分放在下半部或置于内浇道以下,以免出现浇不到、冷却等缺陷。

图3为曲轴箱的浇注位置。

5.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6. 避免用吊砂、吊芯或悬臂式砂芯,便于下芯、合箱及检验。

7. 应使合箱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冷却位置相一致这样可避免变合箱后或于浇注后再次翻转铸型。

此外,应注意浇注位置、冷却位置与生产批量密切相关。

图 3 曲轴箱的浇注位置a)不正确b)正确3.6.2 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是指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

除了地面软床造型、明浇的小件和实型铸造法以外,都要选择分型面。

分型面一般在确定浇注位置后再选择。

但分析各种分型面方案的优劣之后,可能需重新调整浇注位置。

生产中,浇注位置和分型面有时是同时确定的。

分型面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铸件的尺寸精度、成本和生产率。

应仔细地分析、对比,慎重选择。

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设计

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设计

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设计砂型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铸造工艺,它通过制作砂型并在其中注入熔化金属,使金属在砂型中凝固成型。

砂型铸造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砂型铸造的工艺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模型制作、砂型制备、浇注系统设计、砂型充填与密实、凝固与固化、砂型剥离与修整等。

首先是模型制作。

模型是铸造过程中的主要参照物,它决定了最终铸件的形状和尺寸。

模型可以采用实物模型、木模、塑料模等材料制作。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模型的缩短率,即模型尺寸与最终铸件尺寸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次是砂型制备。

砂型是砂型铸造的核心部分,它承担着承载和固定熔化金属的功能。

砂型制备的关键在于砂型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常用的砂型材料有硅砂、水玻璃、氯化钠等。

在制备砂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砂型的强度、耐火性以及砂型表面的光洁度等因素。

浇注系统设计是保证铸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口、浇注道和浇注杯等部分。

浇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金属液体的流动和凝固过程,以确保金属能够充分填充砂型,并且避免气体和杂质的混入。

砂型充填与密实是决定铸件质量的关键步骤。

在砂型充填过程中,需要确保熔化金属能够均匀地填充砂型,并且避免产生气孔和缩孔等缺陷。

砂型密实的方法包括振动、压实等。

振动可以提高砂型的密实度,压实则可以增加砂型的抗压强度。

凝固与固化是铸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凝固过程中,金属由液态逐渐转变为固态,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凝固过程的控制将直接影响到铸件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固化过程的目的是使砂型的结构稳定,以便后续的剥离和修整。

最后是砂型剥离与修整。

在铸件凝固后,需要将砂型从铸件上剥离,并对铸件进行修整和清理。

砂型剥离的方法包括机械剥离、化学剥离等。

修整的目的是去除铸件上的毛刺、气孔等缺陷,使铸件达到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

总之,砂型铸造工艺设计的关键在于模型制作、砂型制备、浇注系统设计、砂型充填与密实、凝固与固化、砂型剥离与修整等方面的考虑。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一、砂型铸造简介砂型铸造是一种常用的铸造方法,通过使用砂模来制造金属铸件。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包括模具制备、砂型制备、浇铸、冷却、脱模和后处理等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砂型铸造的工艺流程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二、模具制备在砂型铸造中,模具是制作砂型的重要工具。

首先需要准备好铸造所需的模子。

模子可以使用木模、金属模或者其他材料制作而成。

模具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1.设计模具结构–根据所需铸件的结构和尺寸,设计模具的内外形状和结构。

–考虑到铸件的收缩率和热胀冷缩等因素,在设计模具时需要留出相应的缩孔和浇口。

2.制作模具–根据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进行制作。

–使用机械加工或者手工加工的方式,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制作模具的内外形状。

3.组装模具–将制作好的模具组装在一起,确保模具内外表面的高度一致,以保证最终铸件的尺寸精度。

–使用螺栓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将模具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三、砂型制备砂型是铸造的关键步骤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铸件的质量。

砂型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砂料–根据铸件的性质和金属的种类,选择适合的砂料。

–砂料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耐高温的特性,以便能够更好地填充模具。

2.调配砂料–将砂料和适量的粘结剂混合,用水使其充分搅拌均匀。

–确保砂料的湿度适中,既能够起到黏合作用,又不会因过度湿润而影响成型效果。

3.成型砂型–将调配好的砂料倒入模具中,使用工具进行压实,确保砂料填充整个模具空间。

–模具中的芯子应根据需要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以形成中空的铸件结构。

4.敲击模具–使用锤子等工具敲击模具的四周和底部,以去除空气泡并提高砂型的密实度。

–确保模具表面平整光滑,以便于浇铸过程中金属的流动。

5.脱模–等待砂型充分硬化后,将模具分离并轻轻敲击,使铸件和砂型分离。

–检查铸件和砂型的质量,并进行必要的修整和清理。

四、浇铸浇铸是将熔融金属倒入砂型中的过程。

在浇铸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1.预热砂型–在浇铸之前,将砂型预热以提高砂型的温度稳定性。

砂型铸造流程

砂型铸造流程

最小铸出孔的参考数值见表1-7。对于零件图上不要求加工的孔、槽以及弯曲孔
等,一般均应铸出。
表1-7 铸件毛坯的最小铸出孔(mm)
生产批量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量生产
最小铸出孔的直径 d
灰铸铁件
铸钢件
12~15

15~30
30~50
30~50
50
2. 起模斜度 为了使模样(或型芯)易于从砂型(或芯盒)中取出,凡垂
注意:为了提高型芯的刚度和强度,需在型芯中放入芯骨;为了提高型芯的 透气性,需在型芯的内部制作通气孔;为了提高型芯的强度和透气性,一般型芯 需烘干使用。
二、砂型铸造工艺设计 目的:为了获得健全的合格铸件,减小铸型制造的工作量,降低铸件成本, 在砂型铸造的生产准备过程中,必须合理地制订出铸造工艺方案,并绘制出铸造 工艺图。 铸造工艺图:在零件图中用各种工艺符号表示出铸造工艺方案的图形,其中 包括:铸件的浇注位置;铸型分型面;型芯的数量、形状、固定方法及下芯次序; 加工余量;起模斜度;收缩率;浇注系统;冒口;冷铁的尺寸和布置等。铸造工 艺图是指导模样(芯盒)设计、生产准备、铸型制造和铸件检验的基本工艺文件。 依据铸造工艺图,结合所选造型方法,便可绘制出模样图及合箱图。图1-19为支 座的铸造工艺图、模样图及合箱图。
式中 ——模样或芯盒工作面的尺寸,单位为 mm; ——铸件的尺寸,单位为 mm。
通常,灰铸铁的铸造收缩率为0.7%~1.0%,铸造碳钢为1.3%~2.0%,铸造锡青 铜为1.2%~1.4%。
4. 型芯头 型芯头可分为垂直芯头和水平芯头两大类,如图1-30所示。
图1-30 型芯头的构造 a)垂直芯头 b)水平芯头 (四)铸造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
铸造工艺设计:在生产铸件之前,编制出控制该铸件生产工艺的技术文件。 铸造工艺设计主要是画铸造工艺图、铸件毛坯图、铸型装配图和编写工艺卡片等, 它们是生产的指导性文件,也是生产准备、管理和铸件验收的依据。因此,铸造 工艺设计的好坏,对铸件的质量、生产率及成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及所需材料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及所需材料
谢 谢!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XX/XX
汇报人姓名
2. 铸造工艺准备工作 2.2 铸造工艺装备准备 模样是造型过程中必备的工艺装备,直接关系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精度。模样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保证表面光洁,并且要使用方便、制造简单、成本低廉。 模样材料: a、木材:轻便,易加工,价格低;但强度低,易吸潮变形,寿命短。 b、金属:铝合金轻便,加工性好,表面光洁,不易锈,但耐磨性差;铜合金易加工,表面光滑,耐蚀、耐磨,但成本高,重量大;铸铁强度硬度高,耐磨,低价,但重量大、易锈且不易加工。 c、塑料:制造简便、修理方便、较耐磨、变形小、生产周期短,但导热性差、不可加热。 d、泡沫塑料:密度小,重量轻,制造简便,但模样表面不够光滑,易撞破,只能使用一次。
砂型铸造简介 砂型铸造较之其它铸造方法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所以像汽车的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等铸件都是用粘土湿型砂工艺生产的。
2.铸造工艺准备工作
铸造准备
工艺装备
原材料
涂料
配制
型砂
混合
砂箱
模板
模样
涂敷
配制
组成
2.铸造工艺准备工作 2.1 型砂的准备 铸造用型砂的种类可分为石英砂、镁砂、橄榄石砂、锆英石砂、石灰石砂、黏土砂、水玻璃砂、树脂砂、油砂等。 为获得优质的铸件和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型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应具有以下性能: a、良好的成型性; b、足够的强度; c、一定的透气性; d、较小的吸湿性; e、较低的发气量; f、较高的耐火度; g、较好的退让性、溃散性和耐用性。 型砂性能对铸件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所采用的型砂均要满足一定的性能需求。型砂的性能主要包括:水分、紧实率、透气性、变形量、破碎指数、有效黏土含量、有效煤粉含量等。

砂型铸造工艺

砂型铸造工艺

砂型铸造工艺砂型铸造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铸造工艺,也是最古老的铸造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熔化的金属注入制作好的砂型中,经过冷却凝固后得到所需的铸件。

砂型铸造工艺具有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砂型铸造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模具制作、铸造操作和铸件处理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模具制作。

模具是铸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具,用于制作铸件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模具制作的首要任务是根据产品的图纸和要求设计出合适的模具形状,并选择适当的砂型材料。

常用的砂型材料有石英砂、石膏砂、水玻璃砂等。

制作模具时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精确的加工和装配,以确保铸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

其次是铸造操作。

在进行铸造前,需要先预热模具,以避免热应力对模具的影响。

接下来,将砂型放置在铸造设备中,然后通过加热炉将金属熔化。

一旦金属达到适当的温度,就会倒入模具中。

在倒入金属之前,还需要在砂型中放置冷铁、通道、浇口等辅助构件,以便于金属在砂型中流动和凝固。

倒入金属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让金属冷却凝固,形成铸件。

最后是铸件处理。

铸件冷却后,需要将其从砂型中取出,并进行后续处理。

这包括切割、修磨、清理等工序,以去除铸件表面的砂粒和气孔,使其达到所需的光洁度和精度。

随后,可以对铸件进行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

最后,对铸件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产品要求。

砂型铸造工艺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和尺寸的铸件制造,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

其次,砂型铸造成本低廉,模具制作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工艺。

此外,砂型铸造还具有生产周期短的优势,可以快速得到所需的铸件。

因此,砂型铸造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

然而,砂型铸造工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砂型铸造对金属材料的要求较高,一些高温和腐蚀性金属难以进行砂型铸造。

其次,在砂型铸造过程中,砂型会因为高温和金属的冲击而破裂,导致模具寿命较短。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简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简介

砂型铸造工艺流程简介
砂型铸造工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领域的铸造工艺,其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设计和制作模具:根据产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设计和制作相应的铸模,通常采用木模或金属模。

2. 准备砂型材料:将粘结剂、砂粒等材料混合均匀,形成砂型材料,通常采用粘土砂、树脂砂等。

3. 制作砂型:将砂型材料按照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制作成铸型,通常采用手工或机械加工等方式。

4. 浇注和冷却:将熔融金属液体倒入砂型中,待冷却后取出铸件,然后进行后续加工处理。

5. 清理和修整:对铸件进行清理和修整,以去除表面的砂型残留物和毛边等,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和精度。

6. 后处理:对铸件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如热处理、表面处理等,以满足后续使用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产品和工艺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砂型铸造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

简述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简述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简述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砂型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铸造工艺,下面是砂型铸造的一般工艺过程:
1. 模具设计:根据零件图纸和要求,设计制作模具,包括模具座、模具箱和砂芯。

2. 模型制作:根据零件图纸,制作零件的砂型。

一般情况下,砂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制作,即翻砂法和直板法。

3. 砂芯制作:如果零件内部有空腔或中空结构,需要制作砂芯并嵌入到砂型中。

砂芯通常采用粘结剂,在模具中制作成所需形状。

4. 砂型组装:将制作好的砂型和砂芯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模具。

5. 熔炼金属:根据零件要求,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加热熔化。

6. 倒铸:将熔化的金属倒入准备好的模具中,使金属充分填充整个空腔。

7. 冷却:待金属冷却凝固后,将模具打开,取出铸件。

8. 后处理:对铸件进行修整、去除余砂、修磨、抛光等处理,使其达到要求的尺寸、表面质量和形状。

9. 检验:对铸件进行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和性能检验,确保铸件的质量满足要求。

10. 产品竣工:经过检验合格的铸件,可进行表面处理、组装或安装,最终成为制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步骤
1、设计铸件图
根据零件图及相关技术要求设计铸件图,设计时涉及技术内容依次为零件铸造工艺性、铸件尺寸公差、机械加工余量、工艺肋、铸件最小铸出孔和槽。

2、设计铸造工艺图
(1)铸造毛坯三维成形
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可以根据二维零件图绘制三维铸件实体,如果设计部门给出三维零件图,可在三维零件图基础上直接绘制三维铸件实体图。

通过三维实体图绘制,可以得到准确的铸造毛坯重量。

铸件形状复杂时,三维实体绘制显得更有必要。

(2)毛坯形体解析
目的是多角度分析铸造毛坯空间形状和结构特点,发现铸件厚大断面和热节位置分布,计算毛坯分体几何模数(若工艺设计需要),为后续的铸造方案确定和工艺参数设计做准备。

(3)工艺方案和参数确定
目的是确定铸件浇注位置、分型面、铸件线收缩率与模样放大率、起模斜度、非加工壁厚负余量、反变形量、工艺补正量、分型负数、浇冒口切割余量、铸件在砂型内冷却时间以及压铁重量计算和去压铁时间选择、起吊重量计算和铸件吊轴设计。

(4)砂芯设计
目的是形成铸件内腔或复杂外轮廓形状,包括砂芯设置、砂芯固定、砂芯定位、芯头尺寸和间隙、砂芯负数、芯撑、芯骨以及砂芯排气、拼合与预装配设计。

(5)补缩系统设计
目的是补充铸件凝固过程中的液态收缩,使铸造毛坯内部致密。

包括冒口配置、冒口补缩距离设计、补贴设计、冷铁设计以及冒口尺寸计算。

(6)出气孔设计
目的是使铸件充型时型腔内气体(空气或铸型受热后产生的气体等)顺利排出,避免铸件内产生气孔缺陷。

(7)浇注系统设计
目的是设计出合理的液态金属进入铸型型腔的通道。

(8)生成铸造工艺图
(9)设计铸型装配图
在成批生产的铸件或重要的单件上使用。

3、铸造工装设计
在造型线上成批生产重要铸件时采用。

内容包括模样、模板、芯盒、砂箱以及其他工艺装备设计。

4、铸造工艺卡
根据前述步骤产生的设计结果填写铸造工艺卡,用于指导工艺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