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序注释资料
《外台秘要》序译文

《外台秘要》序译文《外台秘要》译文教程讲义《外台秘要》序译文【语译】古代神农氏治理天下,亲自口尝各种草药,确立三部九候的诊法,并且考定气血阴阳变化的特征,用来疗救生命的夭死,使其领地上的人民,因此能寿康安宁,恩德真是广大啊~到周朝统一天下,也有冢宰穷究于医疗技术,掌管医药行政措施与法令,聚集储备药物来供给医疗工作的需要,到年底就考核医生的医疗成绩而制定他们俸禄的等级,十治十愈(疗效百分之百)为上等,治十误四(疗效百分之六十)为下等。
我大唐国家遵从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也是用来使人民享尽天年。
圣人的恩德,又用什么能超过它呢,因此,三代的法纪,历代帝王是不改变的,这又是从古以来很久远的事了。
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先后问世,巫彭、扁鹊、华佗、张机相继而起,从此以后,德才兼备的医家不断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了万卷,大车装不下,大屋容不下。
然而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详细论述的,其医学内容虽然广大,但简略论述的,却也有很深的道理。
探求简册就会花费成倍的功夫和烦重的气力,要对这些书籍进行选择取舍,就得考虑其中的艰苦。
我总是在说要对这些医籍进行校勘整理,可又总是没有时间来主持其事。
【语译】我幼年常生疾病,长大以后就爱好医术,又遇上政治清明的时代,于是迈入仕途,官运亨通。
我先后七次在尚书省供职,两次受官在门下省,多次供职在尚书、门下二省二十多年,长期执掌弘文馆的图籍方书等事。
由此可以进馆察看研阅蕴含深奥道理的医书,都要探求其中的秘密枢要,奥旨精义。
后因婚姻的缘故,被贬去任房陵刺史,后因大赦,近移到山西大宁郡任太守。
当时携带家人沿江而上,冒犯闷热的暑气,从南到北,既偏远又荒陋,全家感染瘴气而得病的人有十分之六七。
这种死生离合的惨状,责问上天又有什么用呢~依靠古典医籍中流传下来的方剂,才有得以生存活命的人。
那些方剂的神功妙用,当然很难详细叙述,于是就发愤编辑整理、希望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外台秘要(卷一至卷十)

重刻《外台秘要方》序程子敬通,醇儒也,而旁通于医。
吾于医固未之学,而一接程子指脉说病则目无全人,微言高论叠见层生,闻未闻,解未解。
程子之于医几乎!道又见其医人也,虽极贱贫,但一接手则必端问详审,反复精思,未尝有厌怠之色。
其疑难者,多至盈时,惟恐少误,无惑而后动其心。
行复如是,是其人一第而为宰官,推是道也,用是心也,以往其谋国,以善万里生民之寄,岂可及哉?有唐王刺史《外台秘要》一书,更五代,至宋孙中丞一较正行之,及今而绝。
程子不忍图令其流布人间而为余言。
余因问程子∶如欲知医,何道而能精?曰∶必好学。
将何学?曰∶先读书。
读书可以医乎?曰∶读书而不能医者,有之矣,决未有不读书而能医者也。
呜呼!天下事皆然耳,独医也乎?余因问程子∶以子之道,医世之人,当吾世而既日不暇给,及身后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吾惧其不传也。
盍得其人而传之,何以书?程子曰∶师之求弟,甚于弟之求师,有来学人,吾愿尽所学焉,尔而无如今之来学人,未尝求学,徒以求行也。
是道也,非苦心十年不可得。
而今之学人,来辄问曰∶欲就师,授十日,足乎?一若是其亟也,吾虽欲传,其何从而传?呜呼!天下之学,大抵然耳,独医也乎?古之君子其于道也,其始也,急求人而已,及其求人不可得,则不得不有事于书,以冀其长存天地之间,其于书也,不必自着书,而章隐继绝图存古人之书。
古人之书,其赖有心之后人以获行世者,多矣。
初不必后人之尽有心、尽好学而能读也,而其书则不忍以不存,以为万有一人焉,有心好学,而一能读是书也,则是一书为遂不虚存也,更百世而当有人焉,出而视今日之敬通程子,亦犹程子之视唐宋王刺史、孙中丞两先生也,则今日之及程子之门而欲以十日尽学其所学人,程子其亦可以谢之而无所负矣。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奉命参佐军务钦授山东道监察御史郡人金声撰重刻《外台秘要》序尝谓良医与良相功齐,总之能为民生造命耳。
予武夫也,不知相亦不知医,惟是人之有疾,不啻已出,值此沧桑变故之际,民遭兵火,若患热烈之症,予滥任抚绥,尤当视民如伤恨,不能人人而投以清凉之剂。
十、《外台秘要》序

七、课外阅读 1、标点
余沐休林下(指民間 ),習程公敬通。公之里, 先有玠公者成進士,於轩岐之術靡不精。公尤 博學,補諸生,以馀閑從事於養生家言,遂抉 (选择)其奥。得禁方,参伍(错综比较)而 用之,活人甚衆,業擅一時。四方造廬(到其 家)而請者,车填咽門。公以次按行,东之 (到……去)西怨,南之北怨。病者望之如望 岁焉。间(偶而)与余論方技,言人秉陰陽, 既薄蝕(侵蝕)於寒暑風霾,又侵奪於饑
四、词语活用 1、泪周之王。
1、王,名→动,成就王业。
2、亦所以极元气之和。 2、极,使动,使……达到极点。
3、便繁台阁二十余载。 3、便繁,形→动,多次供职。
4、吾甚非之。 4、非,形→意动,认为…不对。
5、贤者曷为条玉版。 5、条,名→动,分条刻写。
6、窃为吾子羞之。 6、羞,意动,认为……羞耻。
洎(jì) :《说文》“灌釜也。从水自 聲。 其冀切 ”
往锅里添水
到,等到
本义
引申义
[毒药]药物。 [稽考]考核。 [制其食]制定医生的俸禄等级。食:俸禄。
聚毒藥以供其事焉,歲終稽考而制其食, 十全爲上,失四下之。
[十全为上]谓治十个病人都痊愈,无失误 的,算做上等。全:通“痊”。 [失四下之]谓治十个病人,有四个失误算 做下等。
5、痾——疴
三、词语解释
1、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於醫道。 王:成就王业。格:探究。
2、我國家率由茲典,動取厥中。 率由:遵循。动:常常。
3、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於此乎? 加:超过。
4、然而載祀綿遠,簡編虧替。 亏替:残缺不全。
5、永言筆削,未暇尸之。 尸:主持。
6、遭逢有道,遂躡亨衢。 亨衢:四通八达的大道。此喻官运亨通。
飽嗜欲,復戕伐(傷害)於喜怒女謁。身非木 石,何得不病?巨室力易於致醫,若甕牖繩樞
外台秘要方序

外台秘要方序◎王焘焘,之孙。
开元朝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迁给事中,历户部员外郎。
◇外台秘要方序昔者农皇之治天下也,尝百药,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以救性命之昏札,俾厥土宇,用能康宁,广矣哉!洎周之王,亦有冢卿,格於医道,掌其政令,聚毒药以供其事焉。
岁终稽考,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失四下之。
我国家率由兹典,动取厥中,置医学,颁良方,亦所以极元气之和也。
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於此乎?故三代常道,百王不易,其所从来者远矣。
自雷、岐、仓、缓之作,彭、扁、华、张之起,迨兹厥後,仁贤间出。
岁且数千,方逾万卷,专车之不受,广厦之不容。
然而载祀绵远,简编亏替,所详者虽广,所略者或深。
讨检则功倍力烦,取舍则论甘忘苦,永言笔削,未暇尸之。
余幼多疾病,长好医术,遭逢有道,遂蹑亨衢。
七登南宫,两拜东掖,出入台阁,二十馀载。
久知宏文馆图籍方书等,繇是睹奥升堂,皆探其秘要。
以婚姻之故,贬守房陵,量移大宁郡。
提携江上,冒犯蒸暑,自南徂北,既僻且陋,染瘴婴痢,十有六七,死生契阔,不可问天。
赖有经方,仅得存者,神功妙用,固难称述。
遂发愤刊削,庶几一隅。
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选者向数千百卷,皆研其总领,其指归。
近代释僧深、崔尚书、孙处士、张文仲、孟同州、许仁则、吴等十数家,皆有编录,并行於代。
美则美矣,而未尽善,何者?各擅风流,递相矛盾,或篇目重杂,或商较繁芜。
今并采精英,铨其要妙。
俾夜作昼,经之营之,捐众贤之砂砾,掇群材之翠羽。
皆出入再三,伏念旬岁,上自炎昊,迄於圣唐,括囊遗阙,稽考隐秘,不愧尽心焉。
客有见余此方曰:「嘻!博哉!学乃至於此耶!」余答之曰:「吾所好者寿也,岂进於学哉?至於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尝闻之矣。
投药治疾,庶几有瘳乎?」又谓余曰:「禀生受形,咸有定分,药石其如命何?」吾甚非之,请论其目:「夫喜怒不节,饥饱失常,嗜欲攻中,寒温伤外,如此之患,岂由天乎?夫为人臣、为人子,自家刑国,由近兼远,何谈之容易哉?则圣人不合启金,贤者曷为条玉版?斯言之玷,窃为吾子羞之。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至于遁天倍情,悬解先觉,吾常闻之矣。
投药治疾,庶几有瘳乎?又谓余曰∶禀生受形,咸有定分,药石其如命何?吾甚非之,请论其目。
夫喜怒不节,饥饱失常,嗜欲攻中,寒温伤外,如此之患,岂由天乎?夫为人臣,为人子,自家刑国,由近兼远,何谈之容易哉?
翻译:
他又对我说:“禀受天地自然之气而成生命形体,都有固定的气数命运,药物能对生命怎么样呢?”我认为他的说法很不对,就请允许我详细论述其中的细节:“喜怒没有节制,饥饱违背规律,嗜好欲望从体内伤害,寒热之邪从外部伤害,像这样的病患,难道是由于自然吗?作为人臣、作为人子,从治家到治国,由近到远,怎么说起来就那么容易呢?。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
疥风痒方七首
肘后疗疥方。
锻石二升以汤五升浸取汁,先用白汤洗疮拭干,乃以此汁洗之,有效。
(出第六卷中)
深师疗疥,大黄膏方。
黄连(十四铢)藜芦(十二铢)大黄(一两)干姜(十四铢)茹(十铢)莽草(十二铢)羊踯躅(十铢)
上七味捣筛,以成煎猪脂二斤,微火向东煎之,三上三下,膏成,去痂汁尽付之,神效,合时勿令妇人鸡犬见之。
(出第二十九卷中)集验疗疥方。
捣羊蹄根和猪脂涂上,或着少盐佳。
(范汪同)又疗疥及风瘙疮苦痒方。
丹参(四两)苦参(四两)蛇床子(一升)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煎之,以洗疥疮,以粉粉身日再为之,即瘥。
备急葛氏疗疥疮方。
取楝根削去上皮切,皂荚去皮子等分,熟捣下筛,脂膏和,搔痒去痂以涂之,护风,勿使女人小儿鸡犬见之。
(范汪同)又疗方。
石硫黄无多少,研粉,以麻油或以苦酒和涂摩之以酒渍苦参饮之。
(并出第五卷中)
熏疥法。
取艾如鸡子大,先以布裹乱发,于纸上置艾熏黄末朱砂末杏仁末水银各如杏仁许,水银于掌中以唾研,涂纸上以卷药末,炙干烧以熏之。
(一云筒瓦一口一同安灰盖上以绳束之用熏疥于脚头被内置之少时火尽止隔日一熏不过再即瘥无所损)。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

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摘要:I.引言- 介绍《外台秘要》序的原文及翻译II.《外台秘要》序原文- 原文内容概述- 原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III.《外台秘要》序翻译- 翻译内容概述- 翻译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IV.结论- 总结《外台秘要》序原文及翻译的意义和价值正文:I.引言《外台秘要》是一部古代中医经典著作,作者为唐代著名医学家王焘。
该书共分为二十卷,收录了大量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中医的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外台秘要》序的原文及翻译,以供读者参考和学习。
II.《外台秘要》序原文《外台秘要》序原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作者王焘的医学成就和写作背景;第二部分阐述了《外台秘要》的编写目的和意义;第三部分则是对医学同道和读者的鼓励和期望。
以下是原文的概述:唐代医学家王焘,字德载,河南人。
他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学习医学,精通经典,擅长临床。
他曾担任太医丞、太医监等职务,为皇室和朝臣治病。
他广泛搜集、整理和总结了古代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历时多年,终于完成了《外台秘要》这部巨著。
《外台秘要》的编写目的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古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为医学同道提供一部全面、系统、实用的医学著作。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医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脉诊、方剂、针灸、推拿、养生等。
它既是一部医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临床实践指南,对于提高医学同道临床诊疗水平,促进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序的第三部分,作者对医学同道和读者表达了鼓励和期望。
他希望医学同道能够发扬光大古代医学的传统,积极探索和实践,为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作者也希望读者能够珍惜这部医学经典,用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III.《外台秘要》序翻译《外台秘要》序的翻译,旨在将原文的意义和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以下是翻译的概述:唐代医学家王焘,字德载,河南人。
他出身医学世家,自幼学习医学,精通经典,擅长临床。
他曾担任太医丞、太医监等职务,为皇室和朝臣治病。
中医古籍《外台秘要》序全解

昬扎
扎,遭疫病而死
夭折
近义词:横夭, 夭横,夭枉源自俾厥土宇用能康宁 :使其领土上的人民 健康安宁。 《伤寒论序》厥身已毙,神明消灭 俾:使 厥:其 土宇:领土。借代,指领土上的人民 用:由此;因此。
洎周之王 :洎,形声。本义:往锅里添水。 等到。王(wàng):成就王业。 冢卿;冢宰。周代官职,为六卿之首。《尚 书· 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 海。”医事亦在其管辖中。故《与薛寿鱼书》 有“周公使冢宰领之”之语 格:探究
评价
《新唐书·王焘传》
“焘性至孝,为徐州司马。母有疾弥年,不 废带,视絮汤剂,数从高医游,遂穷其术, 因以所学作书,号“外台秘要”,讨绎精明, 世宝焉。历给事中,邺郡太守,治闻于时。”
王焘本为儒者, 爱好医学,数从高 医游,遂穷其术。 曾在台阁供职二十 余年,深入研究辑 录了弘文馆中的图 书典籍,编撰了 《外台秘要》40卷。
自从雷公、岐伯、仓公、医缓出现,巫彭、
扁鹊、华佗、张仲景兴起,从此以后,名 医相继出现,将近数千年来,方书超过一 万卷,专车装载不下,大屋容纳不了。虽 然这样,但是年代久远,书籍残缺不全, 论述详细的内容虽然很多,论述简略的内 容有的却很深奥。探求简册就要花费成倍 工夫烦重的劳力,取舍简册就要忌惮辛苦, 总是说要修订,可是没有时间主持此事。
到年终考核医疗情况而制定医生的
俸禄,十个病人都能治愈的是上等, 有四个误治的是下等。我们国家遵 循这一准则,常常从中取法,设置 医学机构,颁布济世良方,用来使 人的元气和谐达到最佳境界。圣人 的功德,又有什么能超过于此呢? 所以夏商周三代的常规法纪,历代 帝王不曾改变,这又是从古以来很 久远的事了。
屍
《仪礼· 士虞礼》注:“尸,主 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 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台秘要》序注释资料《外台秘要》序注释? 农皇:指神农氏。
? 九候:指三部九候。
说见《素问?三部九候论》。
参见《伤寒论序》:“九候曾无髣髴”句注。
? 正:考证;考定。
变沴(lì利):变乱。
沴,气乱。
昬札:夭折早死。
昬,“昏”的异体字。
出生后未起名而死。
札,遭疫病而早死。
?《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
”孔颖达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谓未三月而死也。
”又,《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
”杜预注:“短折为夭,大死为札。
”? 俾厥土宇:使其领土上的人民。
土宇,领土。
? 用:由此;因此。
? 洎(jì记):等到。
王(wàng旺):成就王业。
用作动词。
? 冢卿:即“冢宰”。
周代官职,为六卿之首。
《尚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 格:探究。
? 毒药:泛指药物。
“掌其政令”至“失四下之”数句,语见《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11 稽:考核。
食:俸禄。
十全:十个病人就诊都能治愈。
全,通“痊”。
病愈。
1213 失:失误。
指误治。
14 率由:遵循。
典:法则。
15 动取厥中:常常从中取法。
动,常常。
厥中:其中。
16 “极元气”句:使人的元气和谐达到最佳境界。
极,使动用法。
17 加:超过。
18 三代:夏、商、周。
道:法则。
19 易:改变。
20 雷岐仓缓:雷公、岐伯、仓公、医缓。
作:兴起。
与下文“起”同义对举。
21 彭扁华张:巫彭、扁鹊、华佗、张仲景。
巫彭,古代传说中的神医名。
《吕氏春秋?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22 迨兹厥后:从此以后。
23 间出:交替出现。
24 且:将近。
25 方逾:将超过。
方,将。
26 “专车”句:满满一车装不下。
受,容纳。
与下文“容”同义对举。
27 广厦:大屋。
28 载祀:年代。
《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绵远:久远。
29 亏替:残缺不全。
替,废弃。
30 “所略”句:论述简略的内容有的却很深奥。
或,有的。
31 讨简:探求简册。
功倍力烦:谓花费的功夫成倍劳力烦重。
32 论甘忌苦:顾忌其中的艰苦。
义偏在“忌苦”。
33 永言:总是说。
笔削:古代书写竹简、木简时,遇有讹误,则以刀削去,然后用笔改正之。
后世因以称修改文字为笔削。
此谓整理修订古医籍。
34 尸之:主持此事。
尸,主持。
《诗?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35 遭逢有道:逢遇政治清明的盛世。
有道,指政治清明。
36 摄(niè聂):登;迈入。
亨衢:四通八达的大道。
喻官运亨通37 七登南宫:七次在尚书省供职。
南宫,即尚书省。
南宫本为南方列宿,汉代用以比拟尚书省。
后沿用之。
38 拜:授官。
东掖:门下省的别称。
掖,两旁。
唐时门下、中书两省在宫中左右掖(即东西两旁),故称门下省为东掖。
39 便繁:多次。
联绵词。
此指多次供职。
用作动词。
亦写作“便蕃”。
《左传?襄公十一年》:“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杜预注:“便蕃,数也。
言远人相帅来服从,便蕃然在左右。
”台阁:通常指尚书省,此当指尚书、门下两省。
40 知:主持;执掌。
弘文馆:唐代门下省所属职官,又称昭文馆、修文馆。
设置学士,掌管校正图书、教授生徒,参议朝廷制度礼仪的沿革等。
41 繇:通“由”。
覩奥升堂:即升堂睹奥。
入门先升堂,升堂而后入室,室的西南角为奥。
此喻深入查考医书的奥理。
覩,“睹”的异体字。
42 秘要:奥旨精义。
43 贬守房陵:被贬任房陵太守。
守,太守,也称刺史。
此用作动词。
房陵,唐时为郡,今属湖北。
44 量移:唐宋时被贬远方的官吏,遇赦酌情移近安置,称为量移。
大宁郡:唐郡名,今属山西。
45 提携:牵扶;携带。
46 蒸暑;盛暑。
47 徂(cú):往;到。
48 既僻且陋:既偏远又落后。
既……且……,凝固格式。
可译作“既……又……”。
49 染瘴婴痾:感染瘴气而患病。
婴:遭受。
痾,“疴”的异体字。
50 契阔:聚散;离合。
“契阔”与“生死”相对成文,犹云合离聚散。
《诗?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51 问:责问。
52 存:生存。
53 称述:称道述说。
54 刊削:修订整理。
刊,削除;删削。
55 一隅:即“举一反三”。
喻由此而识彼。
语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隅,方面,角落。
56 向:接近。
《三国志?华佗传》:“军兴已来,已向百载。
”57 总领:主旨。
58 覈:“核”的异体字。
指归:意旨。
59 释僧深:即深师。
南朝僧名,善医。
崔尚书:指崔知悌。
唐高宗时官至户部尚书,著有《纂要方》、《骨蒸病灸方》等,均佚。
孙处士:指孙思邈。
因其多次不受隋唐王朝的任命,故称孙处士。
张文仲:武后时御医,着有《随身备急方》等。
孟同州:即唐医家孟诜,曾任同州刺史,着有《食疗本草》、《必效方》等,均佚。
许仁则:唐医家,著有《子母秘录》,已佚。
吴昇:唐医家,着有《新修钟乳论》等,巳佚。
60 代:世。
因避李世民讳,改“世”为“代”。
61 “美则美”两句:意谓好是好,可是却不够完善。
62 各擅风流:各自在论著中随意展示自己的风采。
擅,任意;随便。
风流,有才而不拘礼法的气派。
63 商较:研究比较。
繁芜:繁杂。
64 并味:汇总研究。
味,品味,研究。
65 钤(qiān钳):关键。
此为握持,掌握之义。
用作动词。
66 俾夜作书:让黑夜作白天用。
即夜以继日。
俾,使。
67 经之营之:语出《诗?大雅?灵昼》:“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本谓建筑、营造。
此谓对各家文献进行分析整理。
68 捐:除去。
砂砾(lì立):细碎的石子。
喻无用之物。
69 掇:选取。
翠羽:翠鸟的羽毛。
喻精华。
70 出入再三:谓对以上医方资料,反复筛选。
71 伏念旬岁:思考很长时间。
伏,表谦敬的副词。
旬岁,满一年。
《汉书?翟方进传》:“方进旬岁间,免两司隶。
”颜师古注:“旬,遍也,满也。
旬岁,犹言满岁也。
”72 炎昊(hào浩):炎帝和太昊。
即神农氏和伏羲氏。
73 括囊:即囊括,包罗。
遗阙:遗漏缺失的内容。
阙,通“缺”。
74 稽:查考。
稽考,同义复用。
75 嘻:叹词。
表示赞叹。
76 乃:竟。
77 寿:指健康长寿。
78 “岂进”句:或许比学问更进一步。
岂,表揣度语气的副词。
当“或许”、“大概”讲。
79 遁天倍情:违反天理背弃真情。
遁,违反。
倍,通“背”。
背弃。
语出《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80 悬解:谓超越生死之忧虑,使外物束缚之苦得到自然的解脱。
语出《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古者谓是帝之悬解。
”又《庄子?大宗师》:“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此古之所谓悬解也。
”81 常:通“尝”。
曾经。
82 瘳(chōu抽):病愈。
83 禀生受形:禀受生命而成形体。
84 定分:一定的数。
此指气数、命运。
《中国医籍考》及《中国医籍通考》均作“定方”。
85 其如命何:将会对命运怎么样呢,其,表反诘的语气副词。
86 吾甚非之:我认为这种说法很不对。
非,意动用法。
之,指代“禀生受形”三句。
87 目:条目;细节。
88 自家刑国:从治家到治国。
刑,治理。
89 兼:兼顾;兼及。
以上二句,意谓从治家到治国,由近及远,由内及外,都循之以礼。
《诗?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毛传:“刑,法也。
”孔疏:“以礼法接待其妻,明化自近始,是正己身以及天下之身,正己妻以及天下之妻,正己之兄弟以及天下之兄弟。
天下皆然,则无所不治。
”90 “何谈”句:哪能容许轻易谈论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91 则:如果。
表假设的连词。
合:应该。
启:打开。
金縢(téng腾):金属装束的匣子。
事见《尚书?金縢》。
记载武王患重病,周公作册书向先王祈祷,愿以身代死。
史官把册书放于金縢匮中。
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周公摄政。
因管叔、蔡叔流言,周公避居东都。
后来成王开匮知其祝文,乃明周公之忠勤,翻然悔悟,执书而泣,遂出郊亲迎周公。
縢,封缄。
92 曷为:即为何。
条玉版:谓将周公祝文分条刻于玉版之上,使其流传。
玉版,刊刻重要文字的白石板。
93 斯言之玷(diàn店):语本《诗?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此处“斯言”,指上文“禀生受形,咸有定分”之类的看法。
玷,本指玉的斑点。
此指缺点、过失。
94 吾子:您。
亲爱之称。
羞之:以此为羞。
羞,意动用法。
唯唯:应答之辞。
意谓“对对”、“是是”。
9596 齐梁:指南朝齐、梁时期。
97 “曾闵”二句:意思是即使象曾参、闵损那样有孝行的人,也须用心于医术。
曾闵,曾参和闵损。
都是孔子弟子,均以孝行著称。
98 适(chì赤)足多疑:只能增加更多的疑惑。
适,通“啻”,仅仅。
99 主上,指唐玄宗李隆基。
100 养寿祈年:怡养寿命求得长生。
101 张王李:不详。
因玄宗尚老庄,可能是当时的方士。
入:入朝。
102 钦风请益:以钦敬之情向众先生请教。
请益,泛指向别人请教。
103 贵:重视。
用作动词。
104 “鸿宝”八字:泛指保存完好的养生、卜筮、医药等各类书籍。
鸿宝,亦作“洪宝”。
道家书籍,此指养生书。
金匮,以金属制成的藏书匮,用以藏珍贵图书。
青囊,本为卜筮人盛书之囊,此指卜筮和医术之书。
《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
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
”緑帙(zhì至),緑色的书套,用以藏珍贵图书。
105 往往:常常。
106 “则知”句:意思是如同日月普照天下。
以比兴下句。
107 “圣人”句:谓皇上的“尊贤重道”,对人们的感化作用是深远的。
108 啬神养和:爱惜精神,保养身心。
《后汉书?周磬传》:“昔方回、支父啬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和,调适,和协。
《淮南子?俶真训》:“不足以滑其和。
”高诱注:“和,适也。
”嵇康《养生论》:“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
”休老补病:使老人休养安适,使病人得到救治。
休、补,均为使动用法。
109 缮缉:抄写整理。
缮,抄写,补缀。
110 能事:指自己能做到的事。
《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111 若乃:至于。
天地至数:天地大数,指自然界普遍规律。
112 阴阳至候:指病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属性。
113 和:调和。
经渠:手太阴肺经穴位名。
114 志不足:因肾藏志,志不足指肾气不足。
复溜:足少阴肾经穴位名。
115 “溶溶”二句:根据病人体内阴阳虚实变化不定的情况,随时采用适当的针法,上下进行调理。
溶溶,本指水流动不定的样子,此指病邪入身变化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