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合集下载

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疝气是指内脏器官通过腹壁的弱点或缺陷部位突出的病理状态。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大,腹壁肌肉松弛,使得腹股沟疝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疝气开放修补术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对于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分析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治疗方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该治疗方法在老年患者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通过对手术患者基本情况、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效果的综合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推动该治疗方法在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的应用,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老年腹股沟疝气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作出积极的贡献。

2. 正文2.1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介绍疝气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比传统的修补术,疝气无张力修补术不容易引起疝囊扭转等并发症,术后效果也更加稳定。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感减轻,术后康复效果也更好。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的适应症较广,特别适合老年患者,因为老年人组织薄弱、免疫力下降,传统手术方式常常会增加手术风险。

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通过微创方式,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是老年患者治疗腹股沟疝气的较好选择。

2.2 58例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分析本研究共纳入了58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男女比例约为1.32:1。

对46例无张力成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体会

对46例无张力成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体会

对46例无张力成人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体会成人腹股沟斜疝的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股沟管前壁和后壁薄弱或缺损,单纯性疝囊高位结扎不足以达到其治疗的目的,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加强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治疗。

我院自2005年12月~2011年2月共行修补成人腹股沟斜疝46例,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5.2岁。

手术证实全部是腹股沟斜疝,其中复发疝4例,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的34年,平均15.7年。

1.2 材料。

某公司生产的华利普聚丙烯修补网(塞),型号规格wp0410k+ws4540,它是一种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感染力和组织相溶性,能迅速与人体组织粘合固定。

1.3 手术方法。

46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皮肤切开5~7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注意不要损伤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钝性分开提睾肌,在精索上方找到疝囊,剥离疝囊至腹外脂肪,将疝囊经内环口翻入腹腔内,同时应隔疝囊触摸腹壁下动脉,搞清楚内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以确定疝的性质。

将网塞的锥部充填入内环口,压向腹腔底部与内环口周围腹横筋膜固定6—8针。

游离精索,再将网片尽量平整地覆盖在精索后方腹横筋膜表面,四周与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针距0.5-0.8cm。

外上方精索穿过网片空穴部固定一针,依次缝合腹外斜肌腱膜,scarpa筋膜、皮肤。

2 结果手术时间最长的60min(复发疝手术)最短30min,平均时间41min,术后2—3d均能下床活动,切口疼痛1-2d,术后无发热,6-7d出院,随访一年半无复发。

3 讨论过去、成人腹股沟斜疝多采用传统的方法,如bassini法,mcvay 法,haisted法等,这些方法是把自身不同解剖层次的肌性组织和韧带强制缝合,以增强腹股沟薄弱或缺损处,称为张力性修补术,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患者术后疼痛,活动受限时间长、恢复慢,且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课件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课件

手术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心肺疾病、 免疫系统疾病等手术禁忌 症的患者,应谨慎考虑手 术治疗。
手术时机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应在确诊后尽早进行,以 降低疝块嵌顿的风险。
手术效果评估
术后疼痛
无张力修补术采用人工材料修复 腹股沟管后壁,减少了传统手术 对腹股沟管的干扰,术后疼痛较
轻。
术后复发率
无张力修补术的复发率较低,一般 在1%以下,远低于传统手术。
手术适应症的拓展
目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主要适用于成人患者。未来,需要进一
步研究该手术在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以拓展手术适应症

03
术后长期随访的加强
为了更好地评估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和安全性,需要加强对
患者的术后长期随访。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并为未来
的研究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 修补术课件
目 录
• 腹股沟斜疝概述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简介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操作流程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并发症及防治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应用与效果评估 •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腹股沟斜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股沟斜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 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甚至进入阴 囊的一类腹股沟疝。
患者康复时间的缩短
通过改进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方式,患者的康复时间得到 了明显缩短。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医疗资 源的浪费。
研究展望
01
新型修补材料的研发
目前,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所使用的修补材料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中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气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进一步的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方式、患者年龄等因素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

随访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术后症状得到缓解,并且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综合分析表明,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气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关注手术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并发症的预防策略制定。

【关键词】老年腹股沟疝气、疝气无张力修补术、临床效果、并发症、治疗效果、影响因素、术后随访、结论总结、临床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股沟疝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出现明显的膨出,通常在咳嗽、站立或负重时症状更为明显。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疼痛,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针对老年腹股沟疝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在现代医学技术的支持下,疝气无张力修补术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无张力的状态下修补疝气部位,有效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保留患者的腹股沟区域功能,减少术后恢复时间。

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了疝气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中的有效性,但对于其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进行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评估针对58例老年腹股沟疝气采取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通过对这一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指导,促进老年腹股沟疝气的优质治疗和康复。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体会

d 1 . 9 9 j i n 10 —6 4 . 0 0 :0 3 6 /.s . 0 7 s 1x 21.
3 5.1 Biblioteka O320 0 6~20 0 9年 收 治 老 年 腹 股 沟 斜 疝 患者 3 0例 , 无 张 力 性 疝 修 补 术 , 果 满 行 效 意 。现 报 告 如 下 。
停; 4例颈 脊髓 损伤 和 1例 胸 2椎 体爆 裂
骨折 的患者均 有 咳痰 困难 , 吸肌 无力 , 呼
操作 方法 : 现患者 出现 意识丧 失 , 发 呼 吸 停 止 , 先 判 断 有 无 心 脏 骤 停 。 如 果 首 只 有 呼 吸 骤 停 , 只 进 行 呼 吸 复苏 。如 果 就
参 考 文 献
1 吴擎汉. 张力 疝修 补 一疝修 补手 术 的新 无 趋势[ ] 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0 12 ( : J. 2 0 , 1 2)
6 5.
资 料 与方 法
般资料 : 本组 3 O例患 者均为男 性 , 年龄 6 2—8 2岁 , 均 7 平 0岁 ; 史 5个 月 病 3 0年 。1 患 者分 别伴 有 不 同程 度 的 8例 前 列 腺 增 生 、 秘 、 性 咳 嗽 。2 便 慢 5例 疝 囊
结 果
后疼痛轻 , 复快 , 后可早期下床活动 。 恢 术
这 在 老 年 人 组 织 薄 弱 造 成 腹 股 沟 管 后 壁 破 损 的情 况 下 尤 为 适 用 j 无 张 力 性 疝 。 修 补 术 的最 突 出优 点 是 术 后 疝 的 复 发 率 低, 组 3 本 O例 随 访 未 发 现 复 发 , 能 与病 可 例数较少有 关 。笔者 结合 文献 及经 验 认 为手术应注意 以下 几点 : ①补片和充填 物 覆 盖 疝 环 和 腹 股 沟 管 的 整 个 底 部 , 片 要 补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发表时间:2020-12-16T02:30:41.770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9期作者:唐雅荣[导读] 腹股沟斜疝是指人体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内环突出,经全腹股沟管向下前方出现斜行情况,并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导致疝块形成,严重还会下降至阴囊。

(平昌县人民医院 636400)疝气是指人体的腹腔内容物于腹股沟管发生漏出现象,目前临床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主要安置各种人工材料网片帮助患者加强腹壁实现无张力的修补,在患者腹股沟疝发生区域放置补片进行治疗。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患者出现痛疼症状是一种正常反应,一般情况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逐渐恢复,痛疼症状才能逐渐消退。

因此,对采取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当注重其围术期的护理工作,那我们应当如何开展护理工作呢,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

1.什么是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是指人体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内环突出,经全腹股沟管向下前方出现斜行情况,并再穿过腹股沟外环导致疝块形成,严重还会下降至阴囊。

临床上,腹股沟斜疝比直疝的病例更常见,占总腹股沟疝或者腹外疝的90%左右,且以上,斜疝斜向右侧的比斜向左侧的多。

2.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手术之前,要仔细清洁患者的会阴部、阴囊等区域的皮肤,预防感染。

术前要使用肥皂水对患者的胃肠道进行灌肠,防止手术之后患者出现排便不畅、腹胀等不良症状。

术前要嘱咐患者有充足的睡眠质量。

与此同时,实施全方位的身体检查,获知患者对手术是否具备良好的耐受力。

此外,当患者存在排尿困难、咳嗽或便秘等问题时,先行实施对症治疗措施,此后实施手术。

(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理解不足,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很容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等多种多不良情绪,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应当详细的向患者与其家属阐述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具体过程、治疗目的、意义,告知患者这个疾病出现的原因、诊断标准、治疗方法、麻醉方式等,使患者的治疗信心增加,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教学查房

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教学查房
术前准备
手术前的准备
01
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02
切开
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平行于韧带做长约5-7cm的切口。
03
分离
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显露精索,游离精索并找到疝囊。
04
结扎
将疝囊游离后高位结扎,同时修补腹横筋膜和腹股沟管后壁。
05
详细描述
后续跟进与反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手术目的
手术原因和目的
02
CHAPTER
手术过程详解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手术,同时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
患者评估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术后恢复注意事项等,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术前宣教
为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并确保患者术前禁食、禁水等要求。
体征
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突出肿块,约4cm×5cm大小,质软,有囊性感,无明显压痛。左侧腹股沟区未触及异常。
诊断
右侧腹股沟斜疝。
01
02
03
04
病情概述
患者右侧腹股沟斜疝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且存在发生疝嵌顿和绞窄的风险。
手术原因
通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右侧腹股沟斜疝,消除肿块,缓解疼痛,恢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生活方式调整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心理支持
术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恢复情况。
定期复查
术后康复指导与建议
04
CHAPTER
专家点评与总结
主刀医生经验分享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指导思想。 (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 没 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 不彻 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四、仪器准备:电刀、吸引器、无影灯、腹腔镜设备、
五、物品准备 1、常规物品:腹腔镜器械一套、开腹包一个、 衣服A一个、腹腔镜器械包一个、 持物筒一个

2 、一次性物品:手套、吸引连接管、窥镜套、套针、 11 号刀片、2/0普理灵缝线、3/0薇乔
3、其他物品准备:疝补片、疝修补钉或者医用胶

1.无法耐受全麻者。 2.无法耐受气腹者。 3.嵌顿、绞窄性腹股沟疝。 4.严重出现倾向者
三、手术步骤
术前准备
一、麻醉方式:全麻
二、病人准备:开放静脉通道,导尿,
三、手术体位:建立气腹,帮助医生有足够的空间观察 操作,患者通常为头低脚高位 15 - 30 度, CO2 维持压 力10-15mmHg
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
(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 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 报先后发明。 (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推 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 时 代潮流 图说历史 主旨句归纳 (1)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
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答案:B
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 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 相关解剖 • 疝的定义 • 疝的组成 • 斜疝与直疝的比较 • 病因与分类 • 手术方式 • 病人资料及术前准备 • 手术步骤及配合 • 术中注意事项 •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 腹股沟区位于髂部,呈三角形,左右 各一。上界是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 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区的腹壁 层次与腹前壁其它部层次结构虽同, 但远为薄弱 。
腹股沟直疝
• 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 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 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 。
• 所谓直疝三角即(以左侧为例)
• 1腹壁下动脉 • 2腹股沟韧带 • 3腹直肌外缘所围成的三角形(海氏角)。 • 而由此三角膨出的疝叫直疝
疝的组成
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 和疝外被盖等组成。
3 2 无张力疝修补术
手术方式2
强调在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常用的 修补材料是合成纤维网。其最大优点是易于获得, 应用方便,不需要在病人身上另作切口(如利用自体 组织作疝修补),节省了手术时间,术后手术部位疼 痛较轻。
修补方法:即用合成纤维同片制成一个圆柱形花 瓣形的充填物,将其填充在疝的内环处以填充疝环的 缺损,再用一个合成纤维网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而 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
病因2
•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
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腹水、妊娠、 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 高的常见原因。正常人虽时有腹内压增高 情况,但如腹壁强度正常,则不致发生疝。 • 先天性腹壁发育不良
腹股沟区生理性薄弱的因素
• 1、腹外斜肌在此初移行为腱膜; 2、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达不到腹股沟韧 带内侧半的上方; 3、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在 此通过,形成潜在的肌筋膜裂隙; 4、人在站立时腹股沟区所承受的腹内 压力最大。
腹外疝的分类1
• 根据疝的可复程度和血供情况,腹外疝可分 以下四类:
• 易复性斜疝:易出易回 可回纳肿块,除腹股沟区有
肿块和偶有胀痛外,并无其他症状
腹外疝疝的分类2
难复性斜疝:易出不易回 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可伴胀痛
嵌顿性疝:出而不回,血运不完全受阻 不能回纳,多发生在强体力劳动或用力 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 增大,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 不能使之回纳。
术前准备1
• 1、用物准备 • 常规用物: 阑尾包 +衣服、敷料包、消毒
缸、小纱布; • 一次性用物:20号刀片、阑尾针、1#4#7#
线、 电刀、负极板、贴膜、敷帖、输液装 置一套、 各型注射器、手套;
• 特殊用物:巴德疝环填充片(型号: 0112780)、纱条。
术前准备2
• 2、体位:仰卧位 • 3、麻醉方式:连硬外麻醉
腹股沟管的解剖2
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 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 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 韧带。
疝的定义
• 体内任何内脏、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 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
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比如:切口疝、
膈疝、食管裂孔疝、腹股沟疝等。其中,最 常见的是腹部疝,腹部疝又以腹外疝多见.
• 4、消毒,铺巾
手术步骤及配合
• 1、于髂前上棘至耻骨联合连线上2-3cm处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浅筋膜。
3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病人资料
• 患者张维成,男,69岁,外一科,42床,住院号 1201711.系“反复左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2 年”入院.体检:左腹股沟区焖及一约 3*3*2cm大小包块,不进入阴囊,表面无红肿, 质软,光滑无结节,用手可还纳入腹腔。
• T36.2℃,P70次/分,R18次/分, BP132/75mm/Hg。于2012年2月2日9AM 在我院行左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疝环:也称疝门,是腹壁薄 弱点或缺损所在。
疝囊:由壁腹膜经疝环向外突 出的囊状结构. 由颈、体、底三部分组 成。
疝内容物:小肠最多见,其 次为大网膜
疝外被盖:疝囊以外的各层 组织。
斜疝VS直疝
鉴别点
斜疝
直疝
1 发病年龄
多见儿童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
2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 可进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
阴囊
阴囊
3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 半球形,基底较宽 柄状
4 回纳疝块压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5 精索与阴 囊关 系
6 疝囊颈与腹壁 下动脉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
外侧
内侧
7 嵌顿机会
较多
较少
病因1
• 腹壁强度降低:引起腹壁强度降低的潜在 因素很多,最常见的因素有: 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 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 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 ②腹白线因发育不全也可成为腹壁的 薄弱点; 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 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 萎缩等也常是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
腹部外疝
腹外疝是指 由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
膜,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通常将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统称为腹股沟 疝
. 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斜疝
• 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 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 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并可进入阴囊 者,称为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区的解剖2
• 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 深筋膜 、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腹 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腹股沟管的解剖1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 和腱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 股沟韧带内侧的上方,长约4.5cm。管的内口 称腹股沟管深(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1.5cm(约一横指处)。其内侧为腹壁下血管 ;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腹外疝疝的分类3
绞窄性疝:出而不回,血运完全受阻 症状严重,但在肠袢坏死穿孔时, 疼痛可因疝内压力骤降而暂时有 所缓解
手术方式1
目前疝气保守治疗的很少,多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可归纳为
1 传统的疝修补术
2
基本原则是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
股沟管管壁。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
牵扯感、疼痛和修补的组织愈合差等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