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合集下载

大黑山普查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远景

大黑山普查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远景

大黑山普查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远景大黑山普查区位于大兴安岭翠峰林场东20千米处,隶属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管辖。

本区处于大兴安岭山脉北段,高程一般为420-702米,属低山丘陵区。

区内基岩出露甚少,多为残破积层覆盖区。

一、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远景区Au、Ag、Cu、Pb、Zn、As、Sb各元素的分布特征与岩体地层之接触带关系十分密切,受构造控制明显。

沿甘河大断裂及多布库尔河大断裂两侧为上述元素大量富集的高背区。

1. 1:20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经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出多处组合异常,其中最具找矿远景的为4号异常。

异常呈不规则状北西——南东向展布,面积18平方千米,异常处于多布库尔河大断裂西侧,出露地层分为北南两部分:其北部为宝力高庙组(C3P1bl)地层的安山玢岩、英安岩、粉砂岩;其南部为中元古界兴华渡口群的石英云母片岩、混合岩化变粒岩、片麻岩,并见有侏罗纪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呈岩株状侵入,有一条北西向断裂穿过测区。

异常以铜为主,伴有Ag、Bi、Au、W。

异常浓集中心不明显,各元素套合程度较好,对找铜矿十分有利。

2. 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经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进一步缩小了找矿靶区,即在区内圈定出两处具有找矿意义的组合异常。

08HS-1和08HS-2,其中最具找矿远景的为08HS-1异常。

该异常呈带状东西向展布,面积24平方千米。

异常是以Cu、Mo、Au为主,伴有Ag、Pb、Zn、As、Sb、Sb、Bi的元素组合异常,各元素间套合紧密。

异常呈现出东、西两处浓集中心,西部中心以Cu、Mo为主,伴有Au、Ag、Zn、Sb、Bi。

Cu最高值1246.20×l0-6,平均值113.30×l0-6,面积14.14平方千米,具内带;东部中心以Au为主,伴有As、Sb、Cu、Mo、Au,最高值22.50×l0-9,平均值3.75×l0-9,面积5.33平方千米。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航放异常特征分析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航放异常特征分析

An a l y s i s o n Ab n o r ma l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e r on a u t i c a l R a d i 0 a c t i V i t y i n Da x i n g 。 a n l i n g Ar e a o f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根据 以往航放测 量 、 岩石放 射性参数测 量及收集 的资料 结果可知 , 大兴安 岭成矿带放射 性的基本特征 如下 : ① 区内第 四系 、 第 三系沉积 物 、白垩 系沉积地层 中放 射 性各核 素含量 中等偏 低 , 变化 平稳 。 局部 偏高是 由于沉积 物
e xp l o r a t i o n a nd e v a l ua t i on r e s u l t s ,b r i e f a na l ys i s o f t he a n om a l o us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f t h e a r e a . I t i s c on s i de r e d t ha t t hi s a r e a h a s a go od l oc a l a n om a l y a n d r e g i o na l a n om a l y ,whi c h p r o v i d e s i mp or t a n t c l u e s f o r u r a n i u m e x pl o r a t i on i n t h i s a r e a .
Ke y wo r d s : A v i a t i o n r a d i o a c t i v e a b n o r ma l i t y ; Ur a n i u m e x p l o r a t i 0 ; A v i a t i o n h i g h r a d i o a c t i v e i f e l d

黑C-2011-20154号航磁异常查证与分析

黑C-2011-20154号航磁异常查证与分析
科技 论坛
・ 1 2 5 ・

里 C一 2 0 1 1 — 2 0 1 5 4号航磁 异常查证 与分析
一● 、、
张立永
( 黑龙 江省 地 质 调 查研 究 总 院 , 黑 龙 江 哈 尔滨 1 5 0 0 3 6 )
摘 要:通过对小兴安岭成矿 带 1 : 5万航 空物探测量 圈出的黑 C- 2 0 1 1 - 2 0 1 5 4号航磁 异常 , 开展查证工作。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 物 化探异常等 , 总结异常特征和分析查证成 果, 为下一步异常查证提 出参考经验。 关键词 :航磁 异常; 物化探 异常 ; 异常特征 ; 参考经验
1地质背景 本 测区△T磁异常可分 为三个部分 :a 、分布在工作 区的西部 , 黑c 一 2 0 1 1 - 2 0 1 5 4号航磁 异常处 兴蒙造 山 系小兴安 岭 一松 嫩 约 占测 区的三分之一 , 全 为负值 的磁 场 , △T曲线较平 滑 , 整体 幅度 地块伊春延寿岩浆弧宝泉 一小金沟 一亚布力火山弧亚相。 查证区中 波动较小 , △ 一3 1 8 . 4 2 n T 。b 、 分 布在工作 区的中部 , 约 占全测 区的 部大面积 出露奥陶系中统小金 沟组 , 主要为细砂岩 、 灰岩和大理岩 ; 六分之一 ,全 为正值 的磁场 , △T曲线较平滑 ,幅度波动较小 , △ 西部大面积 出露 中二叠世 细中粒二长花岗岩 ; 东部 出露 中奥 陶世 似 2 4 5 . 1 l n T 。 c 、 分布在工作区的东部 , 约 占测区的二分之 一, 全为负 斑状 花岗岩和 晚三叠世二长 花 岗岩 ; 东北 角为正长 岩脉, 中部有花 值 的磁场 , △T曲线较平滑 , 整体 幅度波动较小 , △ = 一 1 9 7 . 0 7 n T 。 岗岩脉出露 ; 东南角为第四系全新 统低 河漫滩堆积层 。 按磁场的异常分布规 律 ,本测 区圈定两处 △T磁异 常 ,编号为 M1 、 M2 。 2地球化学特征 2 . 1元素 的共生组合特征 M1 : 位于工作区的中部 , 该异常范围在 1 5 4 1 0线的 4 l 一 6 6号点 ; 由聚类分析谱 系图分析 ,在 0 . 3相关水 平下分为 4组 : w、 s b 、 以等值线 大于 l O O n T圈定 , AT m  ̄ = 5 8 6 . 5 5 n T ,该异常是一个 类似 圆 M 0 、 为一组 , A g 、 P b 、 z n 、 A s 为一组 , A u为一组 ,c u为一组 。 形的走向为东西向的异 常体 。 由相关 系数及谱 系图可以看 出, w、 S b 、 Mo 、 B i 之间, 觚、 P h 、 Z n 、 M2 :位于工作 区的东北部 ,该 异常以等值线 大于 1 0 0 n T圈定 , 4 4 2 . 0 4 n T。 A s 之 间显示 了较强的正相 关性 ,反 映它们存在 密切 的共 生特点 。 A T ̄=2 A u 、 c u与上述元素之 间相关性次之 。 3 . 3激 电特征 2 . 2土壤异常特征 2 0 1 3年 6月在该查证 区选择 了 3 k m z 开展 了 1 : 2 万 激电 中梯测 通过 1 : 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 共 圈定单元素异常 7 8处( A u 9 量工作 。初步圈定视极化率异常 1 处, 编号为 D J 一 0 1 。该异常位于 处, A g 9处 , A s 7处 , S b 1 3处 , B i 6处 , w 1 0处 , Mo 8处 , C u 4 1 5 4 0 2 ~ 1 5 4 1 2线 间 , 呈长带 状北 北东 向分 布 , 南 北均 未封 闭 , 长 约 处, P b 5处 , z n 7处 ) ,组合异 常 5处 ,分别为 Ht 一 1 、 H t 一 2 、 Ht 一 3和 1 5 0 0米 , 宽约 8 0 0米 , 最大值可达 6 . 0 %。 视 电阻率特征 : 视 电阻率 曲 Ht 一 5 。 线特作也很显著 ,也可分为三部分 ,西部视 电阻率值全 区最高 , 在 H t 一 1异常位 于 1 5 4 0 0线 至 1 5 4 1 2线 的 4 4点至 4 8点之 间 , 异 8 0 0 n・ m 一 1 5 0 0 n・ I T I 之间; 东南部 在 4 0 0 Q, i n 一 9 0 0 Q・ i r l 之间; 中部 常由 A u 、 A g 、 A s 、 s b 、 w、 M 0 、 c u七种元 素 1 1个单元 素异 常组成 , 异 最低 , 小于 3 0 0 2・ 1 I n , 范 围较大 。与视极化率 曲线对 比 , D J 一 0 1为低 常呈近似南北 向长条状 , 且 北侧未封 闭 , 面积 0 . 2 4 k m 2 , 总规模 0 . 6 5 。 阻高极化异常 。 4槽探验证情况 异常组分复杂 , 各元素异常总体上套合较好 。A u最高值 1 0 . 2 ×1 0 , 浓度分带为 中带 ; A g最高值 1 . 5 9 2 ×1 0 , 浓度分 带为 中带 。该异 常 2 0 1 4年根据土壤异 常成 果 , 再结合地质 、 物 探成果 , 对A u 、 A g 、 地质背景为中二叠世二长花 岗岩 和奥 陶系中统小金 沟组 , 推断该异 c u 、 P b 等异 常的浓集 中心进行槽 探工程揭 露验证 ,共施 工 4条探 常可能是 由 A u 、 舷 矿化所 致。 槽, 取原岩光谱样 品 3 5个 , 基本分析样 品 1 7 5个 。初步 圈定金低 品 H t 一 2异常位 于 1 5 4 0 2线至 1 5 4 1 6线 的 0点 至 4 0点之 间 , 异常 位矿体两条 ( A u按大于等于 0 . 5 g / t 小于 3 ) , 编 号为 I、 Ⅱ, 银低 品 由A u 、 舷、 A s 、 s b 、 P b 、 Mo 、 Z n七种元 素 1 7个单元素异 常组成 ,异 常 位矿体一条( A g 按大 于等于 4 0 g / t 小于 8 0 ) , 编号为 Ⅲ。 I号金矿 呈近南北 向不规则状 , 且北 西侧未封 闭。面积 0 . 4 7 k m 2 , 总规模 2 . 1 。 体位于 T C 1 5 4 0 4 — 1 探槽 6 9 — 7 l 米处 , 宽 2米 , 最高品位 1 . 2 5 , 平均 异常组分 复杂 , 以P h 、 s b异常为主 , 其他异 常大部分套合在 其内部。 品位 1 . 2 3 g / t ; Ⅱ号金矿体位 于 T C1 5 4 1 2 — 1 探槽 2 5 — 2 6米处 , 为单个 A u最高值 9 . 0×1 0 - 9 浓度 分带为 中带 ; A g最高值 1 . 2 4 6×1 0 , 浓度 样 品控制 , 宽1 米, 最 高品位 0 . 7 6 , 平 均品位 0 . 7 6 g / t ; I I I 号银矿体 分 带为 中带 ; P b最高值 2 1 2 . 1 ×1 0 , 浓度分带为 中带 。该 异常地质 位 于 T C 1 5 4 1 2 — 1 探槽 1 9 — 2 O米处 , 为单 个样 品控制 , 宽 1 米, 最 高 背景为中二叠世二长花 岗岩和奥 陶系中统小金沟组 , 推断该异常可 品位 6 3 . 4 , 平均 品位 6 3 . 4 。另外 , 该区 A u若按大 于等于 0 . 1 g / t 能是 由 A u 、 A g 、 P b多金属矿化所致 。 小于 0 . 5 g e t ,可圈 出 l 4条金 矿 化带 ; A g 若 按 大于 等 于 2 0 小于 Ht 一 3异常位 于 1 5 4 0 2 线至 1 5 4 0 8线的 9 2点至 1 0 0点之 间 , 异 4 O , 可圈出 1 条银 矿化带 。 常由 A u 一 5 、 W一 7两个单元 素异 常组成 , 异常呈北东 向长 条状 , 面积 5 结 论 0 . 0 3 k m2 , ,  ̄规模 0 . 7 。A u最高值 9 7 . 4×1 0 - 9 浓度分带为 内带 , 属单点 M1 磁异常 : 认 为该异常可能是 由含磁性 的闪长岩脉 引起 的 ; M2 异常 。该异常地质背景为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 , 推断该 异常可能是 磁 异常 : 该异常东北方 向为密林铁矿点 , 故推断 可能是 由含铁 的岩 由A u矿化所致。 体 引起 的 ; D J 一 0 1 激电异常 : 结合地质情况 , 认为该异 常可 能是 由奥 H t 一 5异常位 于 1 5 4 0 6线 至 1 5 4 1 6线 的 6 6点至 9 2点 之 间 , 异 陶系中统小金沟组地层引起 的。综上 , 初步认为该航 磁异常可能是 常 由A u 、 、 A s 、 s b 、 B i 、 W、 Mo 、 C u 、 P b 、 Z n十种元 素 1 6个 单元 素 异 由含磁性 的闪长岩脉引起 的。 常组成 , 异常呈近似南北 向不规则状 , 且南端未封闭。面积 0 . 2 8 k m z , 总规模 1 . 4 8 。 异 常组分复杂 , 套 合一般 。 舷 最 高值 1 . 7 1 5×1 0 , 浓度 分 带为 中带 ; B i 最高值 4 . 6 7×1 0 ,浓 度分 带 为 内带 ; P b最 高值 1 2 5 . 6 ×1 0 , 浓度分带为 中带 ; Z n 最高值 2 7 0 . 8 ×1 0 , 浓度分带为外 带; C u最高值 1 7 6 . 5 ×1 0 , 浓度分带为 中带 。该 异常地质背景为 中 奥陶世似斑状 花岗岩 和奥 陶系中统小金 沟组 , 推断该异常可能是 由 鲰、 c u 、 P h 、 Z n多金属矿化所致。 3地球物理特征 3 . 1航磁特征 处于负磁 场中低正异常 , 单点孤峰 , 幅值 1 �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史建民;陈行时;丁继双【摘要】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该区航磁异常特征,依据地物化资料、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成矿规律筛选出了一批航磁异常.在最新的高精度航磁图上,已知铁矿异常特征明显,经对比研究及综合查证发现了1处磁铁矿点及多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点,在此基础上总结查证经验,指出了今后采用航磁数据在区内的找矿方向.【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5(024)003【总页数】6页(P271-276)【关键词】航磁异常;高精度;找矿方向;大兴安岭【作者】史建民;陈行时;丁继双【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的北段,是省内重要的多金属矿产聚集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但一直以来该地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1].如何结合高精度航磁资料尽快完成磁性矿产及与铁磁性矿物有关的金属、贵金属矿产的找矿突破,提高该地区矿产资源勘查水平,是该地区当前的主要问题.航空磁测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地球物理手段,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具有较长的历史.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矿产勘查工作逐渐由地表矿向浅覆盖矿、深部隐伏矿转变,找矿难度逐渐加大,航磁在大兴安岭浅覆盖森林区寻找深部隐伏磁性矿产和控矿构造研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2].2008~2010年黑龙江省政府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开展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5万航空物探测量”项目,工区位于黑龙江省北纬49°以北的大兴安岭地区11.65×104km2的范围内.2010~2012年度在区内开展了航磁异常查证工作.笔者在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本区航磁异常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成矿规律,筛选了一批重点找矿异常,建立了以航磁异常信息为主的综合找矿标志,优选了的320处航磁异常(剖面性异常218处,面积性异常102处)开展综合查证,对套合较好的异常开展了激电测深、槽探工程及钻探工程验证工作,发现了30处左右的磁铁矿、贵金属、有色金属矿点和矿化点,提供了一批可供开展进一步查证工作的靶区❶❶韩长青,等.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5万航空物探测量成果报告.2012..研究区内前中生代地层时代为古元古代—早三叠世,属天山-兴安地层大区,大兴安岭地层区包括额尔古纳、呼玛-兴隆、扎兰屯-多宝山3个地层分区❷❷唐臣,等.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2012..中—新生代地层分区的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全新世,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分区,漠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层小区.区内地层自古元古代至新生代各时期地层都有发育,沉积类型齐全,以活动型和过渡型为主.元古宇不均匀地散布,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局部已混合岩化.下古生界以中东部出露较好.奥陶系分布较普遍,为深海的泥砂质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基性—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志留系主要为浅海—半深海的砂泥质复理石及碳酸盐岩组合.上古生界分布广泛.泥盆系属半深海泥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火山岩.石炭系为海相和陆相沉积,下统由厚度巨大的浅海及海陆交替相组成,上统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三叠系为海相及海陆交替相,属碎屑岩及火山岩组合,含混杂堆积和蛇绿岩套,分布局限.侏罗系十分发育,为火山岩与碎屑岩组合,多分布于北部地区.白垩系以发育火山岩为特征.古近系、新近系主要分布于南部大小沉积盆地中.第四系为冲-洪积,更新世有玄武岩,并有少量安山岩、粗面岩等.前人在大兴安岭地区对岩(矿)石的磁性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不同岩性及矿化标本测定了磁性参数.本次查证工作中对区内不同查证区的不同时代的不同岩性采取了11 183块物性标本进行了磁性测量,使用的仪器为KT-6磁化率仪和GM-19T地面磁力仪,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表1),总体归纳如下.2.1 侵入岩超基性-基性岩磁性最强,磁化率k最大为40900× 10-5SI,最小为35.4×10-5SI,平均约为3 000×10-5SI.其中,角闪辉长岩磁性最强,依次为辉长岩、橄榄岩等,磁化率在(2 000~23 000)×10-5SI之间.中性岩磁性中等,平均磁化率约为2 400×10-5SI,最大磁化率为12 878× 10-5SI,出现在塔河北部区域,最小为0.66×10-5SI,变化范围比较大.其中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类磁性较强,酸性岩磁性普遍较弱,平均磁化率约为900×10-5SI,但是岩石个体差异较大,如侏罗世的个别花岗岩磁化率可达24 500×10-5SI,有的花岗岩类基本无磁性,总体上酸性岩磁性规律性不强.2.2 喷出岩基性火山岩磁性最强,磁化率平均约为3 600× 10-5SI.其中,玄武岩类磁性普遍很强,磁化率最高可达17 200×10-5SI以上,但其变化范围也较大.中性火山岩磁性中等,磁化率平均约为1 000×10-5SI,以安山岩类磁性最强.酸性火山岩磁性较弱,磁化率平均约为360×10-5SI,变化范围为0~2 000×10-5SI,其中蚀变类岩石磁性明显高于其他,其次英安岩磁性普遍较强.2.3 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磁化率平均约为500×10-5SI,磁化率变化范围一般为0~5000×10-5SI,大致规律呈中基性类凝灰岩磁性较强,酸性类则较弱,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2.4 沉积岩沉积岩类的磁性较弱,平均磁化率约100×10-5SI,为全区最低.绝大多数砂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等均为低磁性或者无磁性.2.5 变质岩变质岩类的磁性较沉积岩类稍强,平均磁化率约200×10-5SI,绢云母千枚岩、二云母片岩、片麻岩、泥板岩、石英岩、大理岩等均为低磁性.但磁铁石英岩、硅化蚀变岩、褐铁矿化蚀变岩和黄铁矿化蚀变岩等蚀变岩的磁性很强,其中磁铁石英岩约78 600×10-5SI.沉积变质岩类的磁性大体随地层由老到新,磁性也由弱到强变化.2.6 矿石矿石的磁性特征以磁铁矿最强,磁化率变化范围为(30 000~300 000)×10-5SI,平均约为250 000×10-5SI.此外磁铁石英岩、硅化蚀变岩、褐铁矿化蚀变岩和黄铁矿化蚀变岩等蚀变岩的磁性也很强,其中磁铁石英岩磁化率约为78 600×10-5SI.航磁△T原等值线平面图是各种磁性体引起磁异常的综合反映,各种磁异常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叠加、干扰,无疑会对磁异常的分析、解释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满足地质解释的需要,对大兴安岭1∶5万航磁数据用Geosoft软件做了网格化数据,网格化间距200 m,网格化处理后,用Golden software Surfer8、北京航空遥感中心的AgMGis、中国地质调查局的RGIS软件做了变纬度化极处理,并用化极后的网格文件做了1 km、3 km、5 km上延处理,用上延2 km的网格数据做了0°、45°、90°和135°四个方向的水平一阶导数处理.从航磁上延5 km等值线平面图上看,大兴安岭地区异常趋于简单,多数小异常已被过滤掉,这说明多数小异常埋深较浅,是由地表或近地表的浅部地质体影响,异常杂乱.通过4个水平方向一阶导数可以看出大兴安岭地区构造以NE、W-E方向为较多,近S-N向和NW向构造相对较少,构造线非常清晰.磁场是地下各种磁性体的综合反映,其特征与地质构造、岩体、矿产分布有着必然的联系[3].从1∶5万航磁△T剖面平面图(图1)上看出,大兴安岭地区航磁以平缓负场为背景,反映无磁性地层及老花岗岩基底特征.在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拗陷,磁场以大面积负异常为主,在负异常中有小面积面状或带状正异常,构造以NE向为主,W-E向构造较少.该区以无磁性或弱磁性地层和老花岗岩为主,带状或小面状正异常为后期的中酸性侵入体或中酸性火山岩,平缓负场为无磁性或弱磁性地层.在二十四站林场三连山-长缨镇-面包山-满归镇有一条NNE向中生代火山岩带,宽约30 km,磁场较强且杂乱,梯度变化大,为中基性火山岩带.从二十四站林场三连山-长缨镇-面包山-满归镇以南到呼玛县旁开门-旗西山-大子杨山-大杨树以北,磁场较杂乱,梯度变化较大,以环状、线性、带状异常较多,大多异常反映中生代从酸性—基性火山岩的特点.少数异常反映侵入岩体或岩脉的特点,磁场较平缓.该区以近W-E向构造为主,夹杂NE向和NW向构造.该区中基性火山岩体磁性较强,有些中性火山岩磁性与基性火山岩磁性相当,有些超过基性火山岩,说明中性火山岩中剩磁较强.平缓负场为无磁性或弱磁性地层.在呼玛县旁开门-旗西山-大子杨山-大杨树一带有一条NE向中生代火山岩带,宽度约50 km,磁场较强且杂乱,梯度变化大,为中基性火山岩带.该异常带以南,构造以W-E向、NE向为主,S-N向次之,异常呈团块状、带状、线状,主要为侵入岩.在嫩江县以北、以东地区有大面积中基性火山岩状杂乱磁场,为中生代火山岩.在多宝山镇附近有两个环状异常,为闪长岩体,磁性较强,有很多矿体与该闪长岩体有关,如嫩江县三矿沟铜矿、嫩江县多宝山铜钼矿床、嫩江县铜山铜矿等,为后期沿多宝山组环状断裂多期侵入的闪长岩.经对获得的最新的1∶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及全区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床、矿点、矿化点等资料的综合研究,采用综合筛选方法,全区共计筛选出具有一定找矿意义的航磁异常1124处.按照航磁异常引起的原因大体将其划分成9种成因类型,分别为:超基性岩体磁异常、基性火山岩体磁异常、中性火山岩磁异常、酸性火山岩磁异常、中基性脉岩磁异常、酸性侵入岩体磁异常、火山碎屑岩磁异常、变质岩磁异常及磁性矿体异常.通过地面高磁测量(线距200 m,点距20 m)与航磁测量(线距为500 m,飞行高度为100~120 m)的对比研究,认为航磁与地磁的对应性较好,地磁比航磁数值高几百至几千nT.一般超基性岩体、基性岩体引起的磁异常差值较大,酸性火山岩、酸性脉岩引起的磁异常差值较小.对已筛选的航磁异常又进行了系统的综合研究,择优选取重点航磁异常开展了综合(剖面性、面积性查证及工程验证)查证.5.1 铁矿航磁异常5.1.1 已知铁矿航磁异常大兴安岭地区成型的铁矿床较少,具有代表性的为兴安桥铁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规模属小型.其航磁异常处于起伏变化较大的负异常背景中,变化陡峭,附近很多测线上均有类似正异常出现,整体走向为NE向.此处异常表现为突然拔高后缓慢降低,最大幅值约1930 nT.5.1.2 新发现铁矿航磁异常经综合对比研究优选了黑C-2010-10001-3号异常查证区作为寻找铁矿床的首选靶区,这也是我们查证后所见磁铁矿体的唯一查证区.区内出露古元古代兴华渡口群(Pt1xh)的大理岩、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等,见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及古元古代花岗岩、闪长岩.航磁异常位于较平静的负磁场中,异常曲线光滑,不对称,曲线顶端宽缓,底部梯度较大,走向NEE,极大值1050 nT.地面高磁测量反映为以平稳正磁场为背景,走向近W-E,具孤峰,北侧伴有负场.ΔT曲线北侧梯度变化大于南侧,相邻测线一致性较好,异常西部未封闭.区内控制长度大于800 m,宽度200 m,磁场强度最高为2821 nT(图2).经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初步圈定了磁铁矿体,宽度6 m,TFe 50.00%~56.56%,加权平均品位53.57%,mFe 44.60%~52.78%.采用钻探工程对磁铁矿体的延伸情况进行了追索控制,在4条测线的4个钻孔中均见有磁铁矿体,赋存深度在39.30~183.50 m,厚度变化在1.70~5.40 m,TFe 28.40%~34.35%,mFe 22.85%~27.44%. 5.2铜钼矿航磁异常优选黑C-2009-10557号航磁异常作为寻找铜钼矿床的靶区.查证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主要为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大面积以岩基形态出露于工区中南部,其磁化率平均值为610×10-5SI左右.在花岗岩中有后期花岗斑岩和石英脉侵入,两种脉岩对成矿非常有利.侵入体和脉岩均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目前发现的铜矿化体就产在其中.区域上构造较为复杂,主要为断裂,呈NE、NW向展布.查证区内热液蚀变比较发育,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其中硅化与矿化的关系较密切,矿化体中都不同程度发育有硅化.航磁异常处于相对平静的负磁场中,单点孤峰,幅值可达393 nT(图3).地面高磁测量单测线为孤峰状,梯度大,呈尖峰状,异常较集中,异常点最高为1216 nT(图4).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单元素异常62处,组合异常5处.土壤组合异常呈NW向串珠状展布,各异常间的排列也非常紧密.而赋存其中的单元素异常基本均呈NE 或近W-E向展布.说明组合异常的分布严格受NE向构造控制,而单元素异常除了受NE向构造控制外,还受NW向构造控制.元素的地球化学参数中主成矿元素极值分别为:Au 300.0×10-9、Ag 5.000×10-6、Mo 174.21×10-6、Pb 500.0× 10-6、Zn 384.6×10-6、Bi 115.65×10-6、Cu 1148.10×10-6.其中Cu具有内带,强度极高,高值点多,异常有一定面积,与Mo、Zn元素套合较好,说明铜成矿性极大.经槽探工程验证,区内初步圈定出5条宽度为8.00~42.00 m的铜矿化体,内夹多条低品位铜矿体;圈定5条钼矿化体,宽度在2.00~4.30 m.5.3 金矿航磁异常优选黑C-2009-10102号航磁异常作为寻找金矿床的靶区.查证区出露塔木兰沟组玄武岩(J3t)、光华组(K1gn)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等.脉岩仅见少量潜火山相英安岩、闪长岩和玄武岩脉.查证区内地质构造发育,主要见有燕山晚期脆性断裂构造形迹,构造线方向为NE、NW和近W-E向.高磁测量表明,NE向构造为基底构造,对中生代火山活动起控制作用;NW和近W-E向构造在查证区内主要表现为沟谷断裂,对早期形成的地层起破坏作用.区内主要矿化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及黏土化(高岭土化).航磁异常处于正负交替磁场中,单点孤峰,梯度变化较大,最高幅值可达1106nT(图5).地面高磁测量结果表明,区内可划分出2类异常.(1)锯齿状强磁异常:位于查证区的北西部,走向NNE,区内控制长约1800 m.异常呈现紊乱磁异常带,一般强度为800~1500 nT,最高强度在2000~3000 nT之间.曲线呈锯齿状,齿峰齿谷波动较大,异常边缘梯度较大,形状不规则. (2)相对平稳的磁场:工区分布较多,一般磁场强度在-200~+300 nT之间变化,时而出现300~1000 nT的正异常,有的多点单峰,有的多点多峰,负异常较少,以正异常为主.该类磁场与地质图上的下白垩统光华组(K1gn)英安岩、流纹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的分布基本吻合(图6).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定单元素异常141处,组合异常15处.区内异常显示出以Au、Ag、As为主的元素套合,异常面积较大,元素套合非常好.其中Ht-4号组合异常排序第一,异常分布区为低缓平稳磁场,激电中梯测量显示为低阻高极化特征. 经地表槽探工程验证,区内圈定出1条金银矿体,2条金矿化体.金银矿体宽度为1.00 m,金品位为8.33× 10-6,银品位为145.89×10-6,其边部为宽度为1.00 m的金矿化体,金品位为0.72×10-6.第一条金矿化体宽度为2.00 m,金品位为0.21×10-6;第二条金矿化体宽度为2.00 m,金品位为0.15×10-6.赋矿岩性为弱硅化黄铁矿化凝灰岩.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1∶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清晰地反映了区内的磁场面貌特征,利用最新航磁资料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异常,为区内进行综合地质研究及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4].经3年的实际查证工作,笔者认为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寻找磁性矿产,特别是寻找磁铁矿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明显优势;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寻找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时,需综合考虑地物化遥相关资料,特别应注重成矿地质背景及化探资料.因此,在大兴安岭地区的航磁异常筛选及查证靶区的确定应注重以下几点:(1)选择典型矿床、矿点、矿化点,分析对比航磁在矿床、矿点上形成的异常形态,掌握矿床类型及成矿的地质背景,选择与矿床、矿点引起的航磁异常形态相类似的航磁异常,做为开展查证工作的主要靶区.(2)对于寻找磁铁矿及与铁磁性有关的矿产时,结合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的同时要注重高磁场部位,一般幅值为1000~3000 nT的航磁异常是我们筛选的主要目标. (3)对于寻找贵金属、有色金属矿产,在异常筛选及确定靶区时,应注重地质背景并结合化探资料,一般选择在弱磁性或无磁性的地质背景,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或侵入岩上有航磁异常反映的异常.如中新生代花岗岩、花岗斑岩出露地层的异常和酸性侵入岩中的异常.一般选择在正负异常接触部位或负磁场背景中的孤峰低正磁异常,一般幅值为几十至500 nT.(4)选择与构造有关的构造(线、环性)交叉部位和构造叠加部位的异常. (5)侵入岩地区岩体的边部、接触带、断裂构造部位的异常,沉积岩、变质岩地区磁场一般较平稳,在平稳磁场中的突出异常区,有一定规模及展布轴向的突出异常.因此,在黑龙江大兴安岭及省内浅覆盖森林地区,进行高精度航磁测量覆盖,并快速分析圈定出可能的矿致异常,组织进行地面查证工作,是寻找铁磁性矿产行之有效的方法.【相关文献】[1]涂广红,江为为,朱东英,等.中国东北地区剩余重磁异常特征与地质构造及成矿带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746—755.[2]李世超,路来君,刘光胜,等.基于航磁解译构造法的哀牢山地区金多金属远景预测[J].中国地质,2009,36(3):728—735.[3]崔志强,孟庆敏,胥值礼,等.浅析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航磁异常特征[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1):56—62.[4]郑广如,乔春贵,刘英会,等.高精度航磁资料圈定隐伏岩体的效果[J].物探与化探,2003,27(1):18—22.。

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查证中的航磁异常筛选及分类

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查证中的航磁异常筛选及分类

许多小的异常都被过滤掉 了, 异常变得简单 了。 共筛选出甲 2 类异常 6 处, 主要位 于已知矿床 、 矿点 的 准备工作完成后 , 进行航磁异常的筛选工作 。筛选 边部或附近 ; 乙l 类异 常 4 处, 乙2 类异常 l 3处 , 乙3 工作 主要是将查证 区内航磁资料运用各种方法处理后 类异常 2 0常 1 2 4 处。 对航磁 异常进行分类研究 , 确定初选航磁异 常 ; 系统研 至此 , 航磁异常的筛选及分类工作已经完成。下一 究查证区内已有的典型矿床特征 , 分析总结矿床与航磁 步工作即可转为地面查证 了。 异常的对应关系 , 大致确定异常取值 , 从 中提取可类 比
( 作者单位 : 黑龙江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
黑 龙 江 国 土 资 源 2 o 1 3 . 2 q
上延 l k m 网格化数据制作 了 0 。、 4 5 。、 9 0 。、 1 3 5 。四 丁类异常 : 按 目前工作程度和认识水平 , 认为不具 个水平 方向导数等值线平 面图,来 了解工作区构造情 备找矿意义的岩性体引起的异常 。 况。 从航磁上延 5 k n 等值线平面图上看 , i 大兴安岭地区 按照航磁异常的分类原则进行 了系统的初步分类 ,
1 0 0 ×1 0 0 , 绘制等值线平面图 , 等值线间距 1 0 0 n T , 并对 网格化数据进行变纬度化极 , 纬度 间隔 0 . 5 度, 来确定 异常所对应的 1: 5 万 和 1: 2 0 万地质图上 的地质体 。 通 过网格化数据做 了上延 l k m, 2 k n, i 3 k n, i 5 k n 的 上 延 i 图, 了解 异常引起是 由区域异常还是局部异常 , 并通过 矿地质体或地质构造引起 的异常 ; 乙3 类异常 , 推断具 有找矿意义 的地质体或构造引起 的异常。 丙类异常 : 找矿前景不明异常。按 目 前工作程度 和 认识水平 , 无法判明其找矿意义的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等 引起 的异常 。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找矿成果及经验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找矿成果及经验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找矿成果及经验吕石佳【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5万航磁异常查证取得的找矿成果进行介绍,总结出在该地区通过航磁异常进行找矿的工作经验,为后人在该地区通过航磁异常进行找矿提供依据,说明在大兴安岭地区通过航磁异常进行综合找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8(000)023【总页数】2页(P66,68)【关键词】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找矿成果;查证经验【作者】吕石佳【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22;P618.4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国最北部,东与小兴安岭毗邻,西以大兴安岭山脉为界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南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为邻[1]。

地势呈西高东低,海拔180m~1528m,属中低山丘陵地带。

2010年~2012年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在本地区开展“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1∶5万航空物探测量异常查证[2]”工作。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1∶5万航空物探测量圈定的航磁异常进行筛选分类,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和区域成矿条件分析,择优航磁异常开展地面三级查证、二级查证工作,提供了一批可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的找矿靶区,找矿成果显著。

本文通过对1∶5万航磁异常查证的找矿成果进行介绍,总结在该地区通过航磁异常进行找矿的工作经验,为后人在该地区通过航磁异常进行找矿提供依据。

1 航磁异常找矿成果通过查证在6个查证区内见有辉钼矿(化)体、铅锌矿化体、金银矿化体、铁帽等,其中3处为钼矿、铅锌钼矿矿点,3处为铅锌、金、铁帽矿化点。

(1)黑C-2009-10443-1号异常查证区。

经槽探及钻探工程揭露,在地表的二长花岗岩中圈定出4条钼矿(化)体:第1条钼矿体宽度为3.00m,钼平均品位为0.063%,最高品位为0.109%;第2条钼矿化体宽度为10.50m,钼平均品位为0.028%,内夹1条钼矿体,宽度为3.00m,平均品位为0.075%,最高品位为0.107%;第3条钼矿化体宽度为2.00m,钼平均品位为0.011%;第4条钼矿化体宽度为3.50m,钼平均品位为0.027%。

浅析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航磁异常特征

浅析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航磁异常特征

浅析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航磁异常特征崔志强;孟庆敏;胥值礼;高卫东【摘要】大兴安岭作为在古亚洲洋构造~成矿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方造山带, 具有多块体拼合增生造山的典型特征,中生代、新生代又受到多种成矿地质作用的改造和叠加, 成矿条件十分优越,具备了大规模成矿的条件和潜力.这里在充分研究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构造、航磁特征的基础上,对航磁异常进行综合解释,寻找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中酸性岩体及其隐伏岩体和隐伏断裂构造等;利用成熟的地质异常理论与成矿勘探的思想,对大兴安岭中南段与多金属成矿密切有关的中酸性岩体、热液构造活动与二叠系等主要成矿地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寻找与多金属成矿直接相关的地质复杂度高值区,进而圈定了研究区内的成矿有利地段.旨在为正在大兴安岭中南段的多金属矿产勘查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物探化探计算技术》【年(卷),期】2011(033)001【总页数】7页(P56-62)【关键词】大兴安岭中南段;地质复杂度;航磁异常;多金属矿床【作者】崔志强;孟庆敏;胥值礼;高卫东【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廊坊,065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廊坊,0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22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逐渐成为矿产资源消费第一大国,矿产资源储量保证年限锐减,供应能力急剧下降,缺口巨大,特别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支柱的钢铁、铜、铅锌等金属矿产,其供应和储备日现不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东部经济带”的矿产资源经过数十年的强力开采,现大多已濒临枯竭。

因此,急需寻找对“东部经济带”具有直接辐射作用的战略资源接替基地。

大兴安岭作为我国北部重要的北东向重要的造山带,具备了大规模成矿的条件和潜力。

浅谈大兴安岭地区安铁河上游铁矿找矿前景

浅谈大兴安岭地区安铁河上游铁矿找矿前景
3动力变质作用

南缘 与大兴安岭 中断 陷带 ( 山岩带 ) 火 的交切部 {
位, 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的北段 , 白卡鲁 山南 在
此动力变质带 分布于矿 区韧性剪切带 的中心带 ,长 15m, 30
坡 多 金 属 Ⅱ级 成 矿 远 景 区 内 。 经 过 黑 龙 江 省 地 宽 10 3 0 2 m~ 5 m。它是控矿构造 , 其中也蕴有容矿构造 , 铁矿体和 球物理勘察院 的多年工作 , 目前 在本 地区发现 }锌矿 体 便 产 于 此 容 矿构 造 中 。
铁矿体产 于上元古界一下寒武统 倭勒根群 大网子组 和中侏
罗世正长花岗岩接触带上 ,大 网子组作为铁物质的成矿来 源, 中
侏罗世 正长花 岗岩对矿体的形成热液改造的作用 。
由于单纯的侵入岩和大网子组都属于低缓的磁异 常, 但是在
两者的接触带上 , 由于侵入岩 的接触 变质作用 , 使大 网子组 的铁
浅 + 安 谈兴岭 <
小型铁矿一处 。

安铁河铁矿位于塔河县盘古河上游 ,大地
2热 接触 变质 作 用 .
构造位置按黄汲清 的划分 ,位 于萨彦一额 尔古
上元古界一 下寒武统倭 勒根群被 中侏罗世正长花岗岩 、 石英
花 其侵入接 触带热接触带有较 强的碱质 纳地槽褶皱 区与天 山一 兴安地槽褶皱 区的接合 闪长岩 、 岗闪长岩侵入 , 部位 。按黑龙 江省地质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 交代作用 , 对铁矿体 的富集起 了一定作用。
较强磁性体引起。
经低级区域变质作用 已变成变酸性熔 岩 、 中酸性火 变 r- . 部,层 向 北 东 转 近 西向倾 和泥质岩 , - 地 走 由 北 向 为 东 ,角 多在 2 。 ~4 。 。该 组整 合覆 盖在 吉祥沟 组 山岩和千枚岩等 。在燕 山期有花岗岩侵入 , 5 0 对大 网子组有热液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摘要:航空磁测是航空物探中的重要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分析了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

关键词:大兴安岭;航磁异常;找矿方向
航空磁测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地球物理手段,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具有较长
的历史。

随着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矿产勘查工作逐渐由地表矿向浅
覆盖矿、深部隐伏矿转变,找矿难度逐渐加大,航磁在大兴安岭浅覆盖森林区寻
找深部隐伏磁性矿产和控矿构造研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1 大兴安岭简介
大兴安岭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自
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同时,大兴安岭北
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200多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

2 区域地质背景
区内前中生代地层时代为古元古代一早三叠世,属天山一兴安地层大区,大
兴安岭地层区包括额尔古纳、呼玛一兴隆、扎兰屯一多宝山3个地层分区。

中一新生代地层分区的地层时代为中三叠世一全新世,属滨太平洋地层区,
大兴安岭一燕山分区,漠河、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地层小区。

区内地层自古元古代至新生代各时期都有发育,沉积类型齐全,以活动型和
过渡型为主。

元古宇不均匀地散布,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局部已混合岩化。

下古
生界以中东部出露较好。

奥陶系分布较普遍,为深海的泥砂质岩、碳酸盐岩组合,伴有基性-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

志留系主要为浅海一半深海的砂泥质复理石及
碳酸盐岩组合。

上古生界分布广泛,泥盆系属半深海泥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
组合,伴有火山岩;石炭系为海相和陆相沉积,下统由厚度巨大的浅海及海陆交
替相组成,上统为陆相碎屑岩夹火山岩。

三叠系为海相及海陆交替相,属碎屑岩
及火山岩组合,含混杂堆积和蛇绿岩套,分布局限。

侏罗系十分发育,为火山岩
与碎屑岩组合,多分布于北部地区。

白垩系以发育火山岩为特征口卅。

古近系、
新近系主要分布于南大小沉积盆地中。

第四系为冲一洪积;更新世有玄武岩,并
有少量安山岩、粗面岩等。

3 航磁数据处理
航磁△T原等值线平面图是各种磁性体引起磁异常的综合反映,各种磁异常
在纵向和横向上相互叠加、干扰,无疑会对磁异常的分析、解释带来较大的困难。

为了满足地质解释的需要,对大兴安岭1:5万航磁数据用GeosofI软件做了网格
化数据,网格化间距200m,网格化处理后,用GoldensoftwareSurfer8、北京航空遥感中心的AgMGis、中国地质调查局的RGIS软件做了变纬度化极处理,并用化
极后的网格文件做了1km、3km、5km上延处理,用上延2km的网格数据做了0°、45°、90°和135°四个方向的水平一阶导数处理,从航磁上延5km等值线平面图可知,大兴安岭地区异常趋于简单,多数小异常已被过滤掉,这说明多数小异常埋
深较浅,是由地表或近地表的浅部地质地体影响,异常杂乱。

通过4个水平方向
一阶导数可知,大兴安岭地区构造以NE、WE方向为较多,近SN向和NW向构
造相对较少,构造线非常清晰。

4 区域磁场特征
磁场是地下各种磁性体的综合反映,其特征与地质构造、岩体、矿产分布有
着必然的联系。

从1:5万航磁△T剖面平面图(图1)可知,区内航磁场总体以平
缓负场为背景,表明无磁性地层及老花岗岩基底特征,中部和南部以负背景场叠
加正磁场或杂乱磁场为特征,反映岩浆经过多次活动,形成多种类型磁场。

在大兴安岭北部一上黑龙江坳陷,磁场以大面积负异常为主,在负异常中有
小面积面状或带状正异常,构造以NE向为主,WE向构造较少。

该区无磁性或弱
磁性地层以老花岗岩为主,在带状或小面状正异常为后期的中酸性侵人体或中酸
性火山岩,平缓负场为无磁性或弱磁性地层。

5 高精度航磁测量找矿效果
经对最新的l: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及全区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床、矿点、矿化点等资料的综合研究,采用“综合筛选”方法,全区共筛选出了具有一
定找矿意义的航磁异常多处。

按照引起航磁异常的原因大体将其划分了9种成因
类型,分别为:超基性岩体磁异常、基性火山岩体磁异常、中性火山岩磁异常、
酸性火山岩磁异常、中基性脉岩磁异常、酸性侵入岩体磁异常、火山碎屑岩磁异常、变质岩磁异常及磁性矿体异常。

通过地面高磁测量与航磁测量的对比研究,认为航磁与地磁的对应性较好,
地磁比航磁数值大几百nT至几千nT。

一般超基性岩体、基性岩体引起的磁异常
差值较大,酸性火山岩、酸性脉岩引起的磁异常差值较小。

5.1 铁矿航磁异常
1)已知铁矿航磁异常。

大兴安岭地区成型的铁矿床较少,代表性的为兴安桥
铁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规模属小型。

其航磁异常处于起伏变化较大的负异
常背景中,变化陡峭,附近很多测线上均有类似正异常出现,整体走向为NE向,此处异常表现为突然拔高后缓慢降低,最大幅值约为1930nT。

2)新发现铁矿航磁异常。

经综合对比研究优选了3号异常查证区作为寻找铁矿床的首选靶区,也是查证后所见磁铁矿体的唯一查证区。

区内出露古元古代兴
华渡口群的大理岩、变粒岩、磁铁石英岩等,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及古元古代花
岗岩、闪长岩。

航磁异常位于较平静的负磁场中,异常曲线光滑,不对称,曲线顶端宽缓,
底部梯度较大,走向NEE,极大值约为1050nT。

另外,地面高磁测量表明背景为
平稳正磁场,走向近WE,具孤峰,北侧伴有负场,△T曲线北侧梯度变化大于南侧,相邻测线一致性较好,异常西部未封闭,区内控制长度大于800m,宽度
200m,磁场强度最高约为2821 nT。

经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初步圈定了磁铁矿体,宽度6m,TFe50.00%~56.56%,加权平均品位53.57%,mFe 44.60%~52.78%。

采用钻探工程对磁铁
矿体的延伸情况进行了追索控制,在4条测线的4个钻孔中均见有磁铁矿体,赋
存深度在39.30~183.50m,厚度变化在1.70~5.40 m,TFe 28.40%~34.35%,mFe 22.85%~27.44%。

5.2 铜钼矿航磁异常。

优选10557号航磁异常作为寻找铜钼矿床的靶区。


证区内侵入岩较为发育,主要为晚二叠世二长花岗岩,大面积以岩基形态出露于
工区中南部,其磁化率平均约为610×10-5SI。

在花岗岩中有后期花岗斑岩和石英
脉侵入,两种脉岩对成矿非常有利。

侵入体和脉岩均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目前
发现的铜矿化体就产在其中。

区域上构造较为复杂,主要以断裂为主,断裂呈NE向、NW向展布。

查证区内热液蚀变比较发育,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
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其中硅化与矿化的关系较密切,矿化体中都不同程度发育有硅化。

航磁异常处于相对平静的负磁场中,单点孤峰,幅值可达约393nT。

同时,地面高磁测量单测线为孤峰状,梯度大,呈尖峰状,异常较集中,异常点最高约为1216 nT。

6 结语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的北段,是省内重要的多金属矿产聚集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但一直以来该地区地质研究程度较低。

如何结合高精度航磁资料尽快完成磁性矿产及与铁磁性矿物有关的金属、贵金属矿产的找矿突破,提高该地区矿产资源勘查水平,是该地区当前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广如.高精度航磁资料圈定隐伏岩体的效果[J].物探与化探,2013(01).
[2]史建民.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航磁异常特征及找矿效果[J].中国地质,201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