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的原理
超声波的发射原理

超声波的发射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它是通过声源发射出去的,具体的发射原理如下:
1. 超声波发射装置:超声波发射器通常由一个压电陶瓷晶体构成。
这个晶体可以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生振动,在振动过程中产生声波。
2. 压电效应:压电晶体具有压电效应,也就是当施加电压时会发生形变。
当电压施加到压电晶体上时,晶体会振动,产生压力波,从而生成超声波。
3. 振动频率控制:通过改变施加到压电晶体的电压,可以控制晶体的振动频率,进而控制超声波的频率。
一般来说,超声波的频率在20kHz到10MHz之间。
4. 超声波传播:振动的压电晶体会使周围的介质产生振动,从而形成超声波。
超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模量。
5. 接收器:超声波在被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被接收器接收到。
接收器通常也是一个压电陶瓷晶体,当超声波到达时,晶体会产生电荷,这个电荷可以通过放大电路来转换成电信号。
总结起来,超声波的发射原理是通过压电效应产生振动的压电晶体,通过改变电压控制振动频率,并在介质中产生压力波从而形成超声波。
超声波可以被接收器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
超声波作用的原理

超声波作用的原理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人类能听到的声音的波形,其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1. 压电效应: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通过压电效应实现。
压电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可以在电压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同时也可以在受力的作用下产生电压。
当施加电压到压电晶体上时,晶体会发生压缩或拉伸,从而产生超声波。
2. 纵波传播:超声波是一种纵波,类似于空气中的声音波。
纵波是沿着波的传播方向推动介质分子振动的波动。
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通过分子的压缩和膨胀产生压力变化,将能量传递给周围分子。
3. 衰减和反射: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衰减和反射。
衰减是由于介质的吸收和散射,能量逐渐减少;反射是当超声波遇到界面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
利用超声波的衰减和反射特性,可以测量距离、检测缺陷等。
4. 驻波效应:当超声波传播到一定距离后,会发生驻波效应。
驻波是指波的传播方向上的正向波和反向波之间发生干涉形成的固定位置的波峰和波谷。
利用驻波效应,可以对介质中的材料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超声波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医学、无损检测、测量领域等。
通过利用超声波的原理,可以实现材料的检测、成像、清洗和治疗等功能。
简述超声波工作原理

简述超声波工作原理
超声波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压电效应。
一些晶体在施加交变电压时,会按其厚度方向做伸长和压缩的交替变化,产生震动,并在晶片周围的媒质上产生相同频率的声波。
如果所加的交变电压的频率是超声频率,那么晶体所发射的声波就是超声波。
这是逆压电效应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当振动的外力作用在压电晶片的两个面上而使其发生变形时,会有相应频率的电荷输出,这是压电效应的表现。
超声波是弹性机械振动波,具有一些与可听声波不同的特性。
由于其波长较短,当它通过大于波长的小孔时,会呈现出集中的一束射线向一定方向前进,这种特性称为束射。
同时,超声波的方向性强,可定向采集信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超声波相关书籍或咨询物理学家获取。
超声波的震动原理

超声波的震动原理
超声波的震动原理是基于声波传播的原理。
声波是一种能量在介质中传播的机械波,是由物质的振动引起的。
当物体振动时,空气分子也随之振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压缩和膨胀。
这些压缩和膨胀形成了声波的传播。
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
速度大约为343 m/s,相比于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速度更快。
超声波可以通过震动源产生,并通过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来实现目标。
超声波震动原理是基于压电效应或洛伦兹力的。
压电材料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当施加外力或变形时,可以产生电荷分布的改变。
利用压电材料的特性,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振动能量,并通过超声波的方式传播出去。
另一种原理是利用洛伦兹力。
当电流通过导电线圈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磁场。
当磁场与永久磁铁或其他磁场相互作用时,就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被称为洛伦兹力。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可以产生超声波的震动效果。
总的来说,超声波的震动原理是通过物质的振动和声波传播来实现的。
压电效应和洛伦兹力是产生超声波振动的两种常用原理。
这些原理在超声波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医学超声设备、工业检测和清洁、声纳等领域。
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和应用

超声波检测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超声波检测是利用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来实现物体检测和测量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人耳可听范围的声波,通常在20kHz到1GHz的范围内。
在超声波检测中,常用的超声波发生器产生超声波信号,然后经过传感器或探头发送到被测物体表面。
当超声波遇到物体界面时,一部分超声波会被反射回来,而剩余的超声波则会继续传播。
接收到反射超声波的传感器或探头会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得到被测物体的信息。
超声波检测主要依赖以下原理:•声速变化原理:不同材料的声速是不同的,通过测量声波在被测物体中传播的时间,可以间接得到物体材料的声速,进而推导出其密度、弹性模量和压缩系数等物理特性。
•声阻抗匹配原理:当超声波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根据不同介质的声阻抗,可以判断界面是否有反射或透射,从而实现检测。
•声能传播原理:超声波在物体内部传播时,会受到散射、衍射、吸收和衰减等现象的影响。
通过分析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检测到物体内部的缺陷、杂质或结构变化等情况。
2. 应用2.1 材料检测超声波检测在材料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声波的传播特性,可以判断材料的质量、结构和性能。
以下是超声波检测在材料检测中的一些典型应用:•缺陷检测:超声波可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如裂纹、夹杂和气泡等。
通过分析反射超声波的特性,可以定位和评估缺陷的尺寸和形态,对于材料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厚度测量: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材料中的传播时间,可以精确测量材料的厚度。
这在钢铁、玻璃、陶瓷等工业生产中非常重要,可以用于质量监控和制程控制。
•结构分析:超声波还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结构和成分。
例如,通过测量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可以推断出材料的弹性模量、密度和几何形状等参数。
2.2 医学影像超声波检测在医学影像领域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技术。
超声波的应用举例及原理

超声波的应用举例及原理原理简介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20 kHz)的声波。
它是通过振动介质分子而传播的机械波,具有高频率、高方向性和能量集中的特点。
超声波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医学影像、工业无损检测、测距测速、清洗等领域。
超声波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媒介中传播的特性。
超声波产生器将电能转化为高频机械振动,然后由超声波传感器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能。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媒介的压力、密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回波信号。
通过接收和分析回波信号,可以了解媒介的性质及存在的问题。
应用举例以下是几个超声波应用的具体举例:1. 医学影像(超声诊断)超声波在医学影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医学超声技术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无创检测,用于诊断疾病和监测人体器官的变化。
通过超声波的回波信号分析,医生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器官、血管以及异常的增生物等,从而判断病情、指导治疗。
2. 工业无损检测超声波在工业领域中的无损检测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特性,可以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裂纹以及厚度等参数。
这些检测结果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材料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测距测速超声波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和速度。
利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回波信号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
此外,通过测量回波信号的频率变化,还可以得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
这种测距测速技术在交通领域、工地安全监测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4. 清洗超声波在清洗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超声波清洗技术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特性,将液体中的微小气泡在冲击波的作用下迅速破裂,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微小的涡流,从而实现对工件表面的彻底清洁。
这种清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学元件和钟表等领域。
总结超声波作为一种高频机械波,具有高方向性、高能量集中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工业无损检测、测距测速和清洗等领域。
超声波的原理基于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通过分析超声波的回波信号,可以了解媒介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
超声波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超声波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前言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过20kHz的声波,具有较短的波长和较强的穿透能力。
在科学研究、医学、工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超声波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超声波的原理超声波的发生是通过压电效应产生的。
将交流电施加到压电晶体上,会引起晶体的振动,从而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遵循声波的规律,可以在介质中传递、反射和折射。
其传播速度和频率与所在介质的性质有关。
超声波的频率通常在20kHz至1MHz之间,可以通过调整电压频率来改变超声波的频率。
超声波的波长较短,因此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普通材料如水、金属和绝大部分固体。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利用这个特性进行测量和成像。
超声波实验的应用超声波实验在科学研究、医学和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1. 超声波测距超声波测距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和反射特性来测量物体的距离。
通过发送超声波并测量超声波从物体反射回来所需的时间,可以计算出物体与超声波发射器之间的距离。
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测量、探测和避障等领域。
2.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来生成物体的图像。
通过探头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可以根据信号的时间和强度差异来生成图像。
超声波成像在医学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检查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异常情况。
3. 超声波清洗超声波清洗利用超声波的高频振动来清洗物体表面。
将需要清洗的物体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波的振动将物体表面的污垢和杂质从物体上剥离。
超声波清洗可以有效地清洗复杂形状的物体,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医疗器械、珠宝和眼镜等领域。
4. 超声波焊接超声波焊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振动加热来实现材料焊接的方法。
将需要焊接的材料放置在超声波焊接机中,超声波振动将材料表面摩擦加热,达到焊接的目的。
超声波焊接因为可以实现非接触、快速、无需添加其他材料等特点,在电子、汽车和塑料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超声波产生的原理

超声波产生的原理
超声波产生的原理主要基于压电效应和共振原理。
压电效应是指在某些晶体或陶瓷材料中,当施加机械压力或电场时,会引起电荷分布的变化,产生电位差。
利用这种特性,将电场施加到压电晶体上,晶体会发生形变,产生机械波,即超声波。
超声波的频率通常高于人耳能听到的上限,一般在20kHz或
更高。
当电场频率与压电晶体固有频率相等时,会达到共振状态,晶体振动幅度增大,从而产生更强的超声波。
为了产生超声波,通常会将电压信号传送到振荡器中,通过振荡器的驱动,电压信号被转换成高频电场信号。
这个高频电场信号被传送到压电晶体上,引起晶体的机械振动。
振动的晶体传播机械能,形成超声波。
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受介质的特性影响。
当超声波遇到介质的边界面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来,一部分会被透射到另一种介质中,通过分析和测量反射和透射的超声波,可以对介质的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超声波在医学、工业、材料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医学领域中,超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反射和透射特性,用于诊断和检测疾病。
工业领域中,超声波可以用于检测材料的质量、结构和缺陷。
它还可以应用于清洗、焊接、切割等工艺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引言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如测距仪和物位测量仪等都可以通过超声波来实现。
利用超声波检测往往比较迅速、方便、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并且在测量精度方面能达到工业实用的要求,因此在移动机器人研制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使移动机器人能自动避障行走,就必须装备测距系统,以使其及时获取距障碍物的距离信息(距离和方向)。
本文所介绍的三方向(前、左、右)超声波测距系统,就是为机器人了解其前方、左侧和右侧的环境而提供一个运动距离信息。
[编辑本段]原理二、超声波测距原理1、超声波发生器为了研究和利用超声波,人们已经设计和制成了许多超声波发生器。
总体上讲,超声波发生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电气方式产生超声波,一类是用机械方式产生超声波。
电气方式包括压电型、磁致伸缩型和电动型等;机械方式有加尔统笛、液哨和气流旋笛等。
它们所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功率和声波特性各不相同,因而用途也各不相同。
目前较为常用的是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
2、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原理压电式超声波发生器实际上是利用压电晶体的谐振来工作的。
超声波发生器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它有两个压电晶片和一个共振板。
当它的两极外加脉冲信号,其频率等于压电晶片的固有振荡频率时,压电晶片将会发生共振,并带动共振板振动,便产生超声波。
反之,如果两电极间未外加电压,当共振板接收到超声波时,将压迫压电晶片作振动,将机械能转换为电信号,这时它就成为超声波接收器了。
3、超声波测距原理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停止计时。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距离(s),即:s=340t/2 。
这就是所谓的时间差测距法。
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已知,测量声波在发射后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时间,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出发射点到障碍物的实际距离。
由此可见,超声波测距原理与雷达原理是一样的。
测距的公式表示为:L=C×T式中L为测量的距离长度;C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T为测量距离传播的时间差(T为发射到接收时间数值的一半)。
超声波测距主要应用于倒车提醒、建筑工地、工业现场等的距离测量,虽然目前的测距量程上能达到百米,但测量的精度往往只能达到厘米数量级。
由于超声波易于定向发射、方向性好、强度易控制、与被测量物体不需要直接接触的优点,是作为液体高度测量的理想手段。
在精密的液位测量中需要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但是目前国内的超声波测距专用集成电路都是只有厘米级的测量精度。
通过分析超声波测距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测量时间差到微秒级,以及用LM92温度传感器进行声波传播速度的补偿后,我们设计的高精度超声波测距仪能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
超声波测距误差分析根据超声波测距公式L=C×T,可知测距的误差是由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误差和测量距离传播的时间误差引起的。
时间误差当要求测距误差小于1mm时,假设已知超声波速度C=344m/s (20℃室温),忽略声速的传播误差。
测距误差s△t<(0.001/344) ≈0.000002907s 即2.907ms。
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准确的前提下,测量距离的传播时间差值精度只要在达到微秒级,就能保证测距误差小于1mm的误差。
使用的12MHz晶体作时钟基准的89 C51单片机定时器能方便的计数到1μs的精度,因此系统采用89C51定时器能保证时间误差在1mm的测量范围内。
超声波传播速度误差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受空气的密度所影响,空气的密度越高则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越快,而空气的密度又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表1所示。
已知超声波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式中:r —气体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比值,对空气为1.40,R —气体普适常量,8.314kg·mol-1·K-1,M—气体分子量,空气为28.8×10-3kg·mol-1,T —绝对温度,273K+T℃。
近似公式为:C=C0+0.607×T℃式中:C0为零度时的声波速度332m/s;T为实际温度(℃)。
对于超声波测距精度要求达到1mm时,就必须把超声波传播的环境温度考虑进去。
例如当温度0℃时超声波速度是332m/s, 30℃时是350m/s,温度变化引起的超声波速度变化为18m/s。
若超声波在30℃的环境下以0℃的声速测量100m距离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将达到5m,测量1m误差将达到5mm。
[编辑本段]电路设计三、超声波测距系统的电路设计本系统的特点是利用单片机控制超声波的发射和对超声波自发射至接收往返时间的计时,单片机选用8751,经济易用,且片内有4K的ROM,便于编程。
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其中只画出前方测距电路的接线图,左侧和右侧测距电路与前方测距电路相同,故省略之。
1、40kHz 脉冲的产生与超声波发射测距系统中的超声波传感器采用UCM40的压电陶瓷传感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 0kHz的脉冲信号,这由单片机执行下面程序来产生。
PUZEL:MOV 14H, #12H;超声波发射持续200msHERE:CPL P1.0 ;输出40kHz方波NOP ;NOP ;NOP ;DJNZ 14H,HERE;RET前方测距电路的输入端接单片机P1.0端口,单片机执行上面的程序后,在P1.0端口输出一个40kHz的脉冲信号,经过三极管T放大,驱动超声波发射头UCM40 T,发出40kHz的脉冲超声波,且持续发射200ms。
右侧和左侧测距电路的输入端分别接P1.1和P1.2端口,工作原理与前方测距电路相同。
2、超声波的接收与处理接收头采用与发射头配对的UCM40R,将超声波调制脉冲变为交变电压信号,经运算放大器IC1A和IC1B两极放大后加至IC2。
IC2是带有锁定环的音频译码集成块LM567,内部的压控振荡器的中心频率f0=1/1.1R8C3,电容C4决定其锁定带宽。
调节R8在发射的载频上,则LM567输入信号大于25mV,输出端8脚由高电平跃变为低电平,作为中断请求信号,送至单片机处理。
前方测距电路的输出端接单片机INT0端口,中断优先级最高,左、右测距电路的输出通过与门IC3A的输出接单片机INT1端口,同时单片机P1.3和P1.4接到IC 3A的输入端,中断源的识别由程序查询来处理,中断优先级为先右后左。
部分源程序如下:RECEIVE1:PUSH PSWPUSH ACCCLR EX1 ;关外部中断1JNB P1.1, RIGHT ;P1.1引脚为0,转至右测距电路中断服务程序JNB P1.2, LEFT ;P1.2引脚为0,转至左测距电路中断服务程序RETURN:SETB EX1;开外部中断1{另外的一篇}、超声波测距原理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已知,测量声波在发射后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时间,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出发射点到障碍物的实际距离。
由此可见,超声波测距原理与雷达原理是一样的。
测距的公式表示为:L=C×T式中L为测量的距离长度;C为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T为测量距离传播的时间差(T 为发射到接收时间数值的一半)。
超声波测距主要应用于倒车提醒、建筑工地、工业现场等的距离测量,虽然目前的测距量程上能达到百米,但测量的精度往往只能达到厘米数量级。
由于超声波易于定向发射、方向性好、强度易控制、与被测量物体不需要直接接触的优点,是作为液体高度测量的理想手段。
在精密的液位测量中需要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但是目前国内的超声波测距专用集成电路都是只有厘米级的测量精度。
通过分析超声波测距误差产生的原因,提高测量时间差到微秒级,以及用LM92温度传感器进行声波传播速度的补偿后,我们设计的高精度超声波测距仪能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
超声波测距误差分析根据超声波测距公式L=C×T,可知测距的误差是由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误差和测量距离传播的时间误差引起的。
时间误差当要求测距误差小于1mm时,假设已知超声波速度C=344m/s (20℃室温),忽略声速的传播误差。
测距误差s△t<(0.001/344) ≈0.000002907s 即2.907ms。
在超声波的传播速度是准确的前提下,测量距离的传播时间差值精度只要在达到微秒级,就能保证测距误差小于1mm的误差。
使用的12MHz晶体作时钟基准的89C51单片机定时器能方便的计数到1μs的精度,因此系统采用89C51定时器能保证时间误差在1mm的测量范围内。
超声波传播速度误差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受空气的密度所影响,空气的密度越高则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就越快,而空气的密度又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表1所示。
已知超声波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式中:r —气体定压热容与定容热容的比值,对空气为1.40,R —气体普适常量,8.314kg·mol-1·K-1,M—气体分子量,空气为28.8×10-3kg·mol-1,T —绝对温度,273K+T℃。
近似公式为:C=C0+0.607×T℃式中:C0为零度时的声波速度332m/s;T为实际温度(℃)。
对于超声波测距精度要求达到1mm时,就必须把超声波传播的环境温度考虑进去。
例如当温度0℃时超声波速度是332m/s, 30℃时是350m/s,温度变化引起的超声波速度变化为18m/s。
若超声波在30℃的环境下以0℃的声速测量100m距离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将达到5m,测量1m误差将达到5mm。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92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试分辨率为0.0625℃,-10℃至+85℃准确度为±1.0℃,I2C总线接口。
用89C51的通用I/O端口能很容易的模拟I2C总线的读写时序,LM92的高精度温度测量能很好的补偿超声波在不同温度的传播速度。
LM92温度补偿的超声测距仪系统框图1说明:超声发射部分由89C51单片机P1.3产生40kHz的信号,通过CD4069驱动发射探头;系统接收部分由接收探头拾取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经过由TL082组成的30db 放大器,再由二极管的检波电路得到一个直流电平送入比较器与门限电平比较,最后送入89C51的外部中断INT0,当接收电路接收到反射信号就中断89C51计数器停止计数,从而得到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再读取LM92温度,根据温度修正超声波速度计算出测试的距离。
结语由LM92温度传感器和单片机组成的高精度超声波测距已应用在各种高精度测距的场合,如自动气象站中水气日蒸发量的测试、自动任意形状物体密度测试仪等,它具有测试速度快,能达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等优点,在工程上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