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及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关于x 的方程x 2﹣2(k ﹣1)x +k 2=0有两个实数根x 1、x 2. (1)求k 的取值范围;

(2)若x 1+x 2=1﹣x 1x 2,求k 的值.

【答案】(1)1

2

k ≤;(2)3k = 【解析】

试题分析:(1)方程有两个实数根,可得240b ac ∆=-≥,代入可解出k 的取值范围; (2)由韦达定理可知,()2

121221,x x k x x k +=-=,列出等式,可得出k 的值.

试题解析:(1)∵Δ=4(k -1)2-4k 2≥0,∴-8k +4≥0,∴k ≤12

; (2)∵x 1+x 2=2(k -1),x 1x 2=k 2,∴2(k -1)=1-k 2, ∴k 1=1,k 2=-3. ∵k ≤

1

2

,∴k =-3.

2.使得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1y x =-,令y=0,可得x=1,我们就说1是函数1y x =-的零点. 己知函数2

22(3)y x mx m =--+(m m 为常数).

(1)当m =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

(2)证明: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设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为1x 和2x ,且

12111

4

x x +=-,此时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分 别为A 、B(点A 在点B 左侧),点M 在直线10y x =-上,当MA+MB 最小时,求直线AM 的函数解析式.

【答案】(1)当m =0

和 (2)见解析,

(3)AM 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中给出的函数的零点的定义,将m=0代入y=x 2-2mx-2(m+3),然后令y=0即可解得函数的零点;

(2)令y=0,函数变为一元二次方程,要想证明方程有两个解,只需证明△>0即可; (3)根据题中条件求出函数解析式进而求得A 、B 两点坐标,个、作点B 关于直线y=x-10的对称点B′,连接AB′,求出点B′的坐标即可求得当MA+MB 最小时,直线AM 的函数解析

【详解】

(1)当m =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6和6-.

(2)令y=0,得△=

∴无论m 取何值,方程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即无论m 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 (3)依题意有,

解得

∴函数的解析式为.

令y=0,解得

∴A(

),B(4,0)

作点B 关于直线10y x =-的对称点B’,连结AB’, 则AB’与直线10y x =-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M 点.

易求得直线10y x =-与x 轴、y 轴的交点分别为C (10,0),D (0,10). 连结CB’,则∠BCD=45° ∴BC=CB’=6,∠B’CD=∠BCD=45° ∴∠BCB’=90° 即B’(106-,)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

20{106k b k b -+=+=-,解得112

k b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即AM 的解析式为1

12

y x =-

-.

3.如图,在△ABC 中,AB =6cm ,BC =7cm ,∠ABC =30°,点P 从A 点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B 点移动,点Q 从B 点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C 点移动.如果P 、Q 两点同时出发,经过几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4cm 2?

【答案】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解析】

【分析】

作出辅助线,过点Q作QE⊥PB于E,即可得出S△PQB=1

2

×PB×QE,有P、Q点的移动速

度,设时间为t秒时,可以得出PB、QE关于t的表达式,代入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答案.【详解】

解:

如图,

过点Q作QE⊥PB于E,则∠QEB=90°.

∵∠ABC=30°,

∴2QE=QB.

∴S△PQB=1

2

•PB•QE.

设经过t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

则PB=6﹣t,QB=2t,QE=t.

根据题意,1

2

•(6﹣t)•t=4.

t2﹣6t+8=0.

t2=2,t2=4.

当t=4时,2t=8,8>7,不合题意舍去,取t=2.

答:经过2秒后△PBQ的面积等于4cm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用,注意对所求的值进行检验,对于不合适的值舍去.

4.图1是李晨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所做的问题研究:他用硬纸片做了两个三角形,分别为△ABC和△DEF,其中∠B=90°,∠A=45°,BC=,∠F=90°,∠EDF=30°, EF=2.将△DEF 的斜边DE与△ABC的斜边AC重合在一起,并将△DEF沿AC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E两点始终在AC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与点A重合).

(1)请回答李晨的问题:若CD=10,则AD= ;

(2)如图2,李晨同学连接FC,编制了如下问题,请你回答:

①∠FCD的最大度数为;

②当FC∥AB时,AD= ;

③当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FC为斜边时,AD= ;

④△FCD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1)2;(2)① 60°;②;③;④.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AD的长.

(2)①当点E与点C重合时,∠FCD的角度最大,据此求解即可.

②过点F作FH⊥AC于点H,应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③过点F作FH⊥AC于点H,AD=x,应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把FC用x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求解.

④设AD=x,把△FCD的面积s表示为x的函数,根据x的取值范围来确定s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B=90°,∠A=45°,BC=,∴AC=12.

∵CD=10,∴AD=2.

(2)①∵∠F=90°,∠EDF=30°,∴∠DEF=60°.

∵当点E与点C重合时,∠FCD的角度最大,∴∠FCD的最大度数=∠DEF="60°."

② 如图,过点F作FH⊥AC于点H,

∵∠EDF=30°, EF=2,∴DF=. ∴DH=3,FH=.

∵FC∥AB,∠A=45°,∴∠FCH="45°." ∴HC=. ∴DC=DH+HC=.

∵AC=12,∴AD=.

③如图,过点F作FH⊥AC于点H,设AD=x,

由②知DH=3,FH=,则HC=.

在Rt△CFH中,根据勾股定理,得.∵以线段AD、FC、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FC为斜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