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先辈足迹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追寻先辈足迹》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追寻先辈足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追寻先辈足迹》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先辈们为了民族的繁荣昌盛,国家的独立富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本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六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补充。
另外,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记忆不准确、理解不深入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中所提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理解他们的付出和牺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章中所提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难点:理解并感悟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育情,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设计好教学课件和导学案。
3.准备相关的历史知识补充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先辈们的付出和牺牲。
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操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历史知识问答或者小组讨论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理解。
山人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先辈足迹长征》教学设计

追寻先辈足迹——长征教学目标:1、知识:知道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结果,知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党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一支摧不垮的队伍,老百姓之所以拥戴红军,其主要奥秘在于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严明的纪律,始终不忘群众的利益。
2、情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学习红军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民军队的情感。
进一步激发爱党、爱人民军队的情感,使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产生景仰之情,永远崇敬和爱戴他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们无私无畏、百折不挠的精神,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红军长征的故事。
2、收集与长征有关的资料、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3、制作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动态地图。
(用火炬代表革命根据地)教学过程:一、录像导入,创境激情1、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一支歌曲,谁知道这支歌曲的词作者是谁?描写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同学们,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曾说:“人类曾经有四大史诗,以色列人从埃及出走,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拿破仑进军莫斯科,美国人拓荒西部,但是,它们与长征相比都黯然失色。
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所创造的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3、揭题: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都经历了哪些艰辛的历程,长征胜利的意义何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内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和红军一起重走那段长征路,感悟长征精神。
板书:长征二、多种形式,体验长征(走进长征感受历史)(一)“重走长征路”—知识竞赛课前,同学们都广泛的搜集了关于长征的资料,咱们分小组进行交流。
一会儿我们就来赛一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知道的最多。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传承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先辈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和探究先辈们的事迹。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教学重点:了解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认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2. 第二课时:尊敬先辈,传承优秀品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敬先辈的情感,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尊敬先辈的情感,引导学生主动传承和弘扬先辈们的优秀品质。
3. 第三课时:实地考察,了解先辈事迹教学重点:学会通过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和探究先辈们的事迹。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4. 第四课时:分享考察成果,讨论先辈精神教学重点:分享实地考察成果,讨论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分享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教学重点: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尊敬先辈、传承优秀品质方面的表现。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谈话法: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先辈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先辈们的事迹。
4. 分享与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实地考察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5. 总结与反思法:引导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先辈们的重要历史贡献和优秀品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尊敬先辈、传承优秀品质的认同和实践情况。
3. 学生在实地考察、分享与讨论中的表现,如表达、交流、思考等。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鲁人版

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追寻先辈足迹教案鲁人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先辈们的革命事迹,感受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 通过追寻先辈足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单元导入: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先辈们的革命事迹。
2. 教学主题:追寻先辈足迹。
3. 教学任务:(1)让学生了解先辈们的革命事迹;(2)培养学生尊敬英雄、热爱祖国的情感;(3)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和平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先辈们的革命事迹,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动力。
2. 如何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并将这种情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辈们的革命事迹,阐述他们的伟大精神。
2. 谈话法:引导学生谈论对先辈们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他们的伟大精神。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5.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扮演先辈们,体验他们的生活和革命历程。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的格式,编写后续的章节教案。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展示。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3. 教室准备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教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先辈们的革命事迹。
2. 讲解:详细讲解先辈们的革命事迹,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伟大精神。
3.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对先辈们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年级上册品德教案追寻先辈足迹(2)_鲁人版-精选学习文档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追寻先辈足迹》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等历史事件,了解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发展的光辉历程。
2.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认识创建人民军队及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意义。
3.通过对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交流研讨,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4.通过对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总结等,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资料。
教师准备:录像、课件、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以及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是认识红军进行长征的历史意义,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二是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阅兵式。
(说说感受。
)同学们,这就是英姿飒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短片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来历吗?从这一节课开始就让我们追寻先辈的足迹,一起来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民军队的创立。
板书:创立人民军队(一)探究“南昌起义”展示课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面什么旗?你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有哪些了解?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当给与评价,并引出: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把八月一日作为建军节吗?好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诞生的吧!课前大家搜集了南昌起义的有关资料,咱们按照这个顺序来汇报一下好吗?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后进行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引导:同学们,那就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历史时期,来看看这场伟大的起义吧!展示课件:录像资料“南昌起义”总结: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也明白了只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南昌起义爆发了。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等带领各路起义军颈系红带,臂缠白毛巾,从四面八方向敌人发动进攻,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终于在8月1日早晨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在南昌城头飘扬起革命红旗,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人民军队建立了。
(小学教育)六年级品德社会上册 追寻先辈足迹教案 鲁人版

追寻先辈足迹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以及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让学生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他们热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1、播放阅兵式课件。
2、这就是英姿飒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看到他们,你们想了解什么?知道些什么?3、可指名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教学过程:(一)学生对照课本,了解南昌起义。
了解建军节建立的意义(二)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经过。
(三)过渡:在中国军队的历史上,长征可以算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一段历史。
那是中国军队的光荣,更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1、合作探究:了解红军为什么长征?(1)学生看课本;(2)讨论交流资料;(3)教师小结小结:由于党中央在错误路线的统治下,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2、、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1)红军长征中遇到了那些困难?有那些感人的故事?(2)学生讨论交流(3)学生说一说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感人的故事。
(4)遵义会议的重要性。
(3)齐读课本《长征》诗,再一次体会红军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3、总结在长征中,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红军长征所展示出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让我们记住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四)课堂小结:中国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中国军队是光荣的军队,战争年代,他们浴血奋战,赢得了新中国的胜利,和平年代,他们依然在兢兢业业地维护着祖国的尊严、人民的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军队的身影。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3 页共3 页。
山人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先辈足迹——长征》课件

评价 教 师 平均 分
内容
紧扣主题、材料典型,材料 紧扣主题、材料典型,材料较 较真实全面,有一定创新性, 真实全面,有一定创新性 基本 观点明确,材料清晰。 靠近主题,观点基本明确,材 料基本清晰。
1934年10月中央红 军开始长征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成绩
注:此表是动态的,教师根据小组答题情况修改。
3、红军为什么又进行 长征?
1936年 10月红 军三大 主力会 师
1934年10月中央红 军开始长征
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
次序 敌军人数 红军人数 敌我力量 对比 红军歼敌数 领导人
乌 蒙 磅 礴 走 泥 丸 。
五 岭 逶 迤 腾 细 浪 ,
万 水 千 山 只 等 闲 。
红 军 不 怕 远 征 难 ,
这首诗中出现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应学习这首诗所表现的什么?
“小小故事会”评价量规
各分数段的评价标准 项目 5分 语言 组织 肢体语言 陈述的信息不但有逻辑性, 而且还很有趣味性,使听众 能够理解 得体,丰富,动作流畅且符 合演讲内容,不夸张,能帮 助听众形象化 运用一定的 动作和手势,但基本流畅、 自然,比较生动。 4分 陈述的信息有逻辑性,使听众 能够理解 得体,丰富,动作流畅且符合 演讲内容,不夸张,能帮助听 众形象化 运用一定的动作和手 势,但基本流畅、自然,但不 够生动。 3分 陈述的信息缺乏逻辑性, 使听众难以理解 得体,丰富,动作流畅且 符合演讲内容,不夸张, 能帮助听众形象化 ,能够 运用一定的动作和手势。 材料较真实全面,有一定 创新性 基本靠近主题,观 点基本明确,材料基本清 晰。 2分 陈述的信息杂乱 无章,听众不能 理解 得体,丰富,无 动作。 个 人 同 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追寻先辈足迹》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追寻先辈足迹》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所讲的主题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追寻先辈足迹”,本主题由“创立人民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先辈伟绩记心间”四部分内容组成,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多,不可能一课时或两课时就完成,所以我打算本课时只讲解“创立人民军队”和“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两个主题。
二、教学理念:1、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不仅培养他的自主动手能力,其实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要通过对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总结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
2、本课时我搜集了大量图片,通过大量的图片及视频可以调动激发学生了解历史的兴趣。
三、活动目标:1、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的历史及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知道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不同时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所起的历史作用。
3、让学生牢记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四、活动重点:1、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及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
2、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
五、活动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方法:1、活动教法:情境教学法、以观促悟法等。
2、活动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七、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师准备)2、搜集有关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及有关日本侵华的资料。
(生准备)八、活动过程:一、播放阅兵式图片师:同学们,都看过60周年国庆大典吧?今天再次看到我们强大、英姿飒爽的军队,你们想知道些什么?生:……二、新授师:好,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追寻先辈足迹去看一看我们的军队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他们经历了些什么?1、小组讨论师:课前老师已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资料,老师给你们5分钟,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并找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初期
南昌起义
{
国共合作抗日
解放战争
祝愿
课后拓展: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
(请课后收集资料,了 解红军长征的背景。)
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领空神圣不可侵犯而 展翅翱翔。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当权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
1、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 湖南)东部和 ( 江西)西部领导的一次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是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之一。
陆军军旗,旗面的八 海军军旗,旗面的八 空军军旗,旗面的八
分之三为草绿色旗面, 分之三为横向的 海蓝 分之三为天蓝色,象
象征祖国美丽、富饶 色和白色条纹相间 , 征辽阔的天空,表示
的绿色大地,为保卫 象征万里大海和海浪, 人民空军是中国人民
社会主义祖国领土安 全面英勇战斗、所向 无敌。
为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的万里海疆而乘风破 浪。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生 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 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
我军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服务 人民”写在鲜红的军旗上。人民军 队的历史就是服务人民的历史。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生 动地反映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的血肉 联系;“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 民”,形象地诠释了人民军队为人 民的根本宗旨。
2、这次起义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首创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井冈山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保存了一大批坚定的红军政治和军事干部,壮大了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 远的伟大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到陕北,历时两年整,行程两万五千里, 据美国记 者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 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 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 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粉碎了国民 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 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