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免疫基础知识
第一章 动物防疫与检疫

光照,蓄舍基本结构
31
动物环境因素对动物疾病的作用和影响
. 养殖场建设 厂址选择、圈舍设计、管理防疫等
. 饲料、饮水 饲料是动物的营养物质,营养与免疫是影响机体健康的
两大因素,营养好坏直接影响免疫力。 水是人和动物体内的重要溶剂,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自然传播是指水平传播, 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是直接接触(皮肤和粘 膜),以可以是通过媒介(生物或机械媒介)间接接 触(呼吸道、消化道、虫媒)。
54
、皮肤和粘膜传播。皮肤和粘膜接触发病动物或发病 动物含有病原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 品,病原体通过皮肤和粘膜侵入。如被狂犬咬伤,接 生布病羔羊,抚摸发病动物,接触疫水,通过破损的 皮肤而发生感染。
. 监测范围:规模养殖场、散养畜禽、屠宰场、畜禽交易 市场、动物隔离场等。
.监测对象:某病的易感动物和病原体赖以生存的环境(土 壤、水源、饲料、粪便等)
. 监测分类: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是发生疫情 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易感动物进行的监测,包括疫区封
39
.监测方式、方法 可全面监测或抽查,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及流
感染不一定发病
22
3. 动 物具 有易 感性
易感性是指动物对某种病原体没有抵抗力而容易感染 动物易感性是先天性的,由动物遗传特征决定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种、年龄、性别、个体、 免疫
23
4. 适 宜的 外界 环境
气候条件影响动物抗病能力 气候条件影响病原体的致病力
气候条件影响生物媒介和中间宿主的生命力
人畜共患病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一、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病原体是指细菌(革兰氏阳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ppt课件

25
(三)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1、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 2、迅速隔离,紧急消毒。 3、实行紧急接种和药物治疗。 4、对病死畜禽的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
怀化职院动物科技系
可编辑课件PPT
26
二、防制应急预案
㈠防制应急预案的概念、意义
为防止和尽量减轻重大动物疫病给人畜带来
损害,在发现重大疫情时,能够及时、迅
酶技术、免疫磁力分离技术等
怀化职院动物科技系
可编辑课件PPT
17
4、病原学检测
•细菌学诊断:镜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生
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方法;
•病毒学诊断:电镜检查、动物接种、禽胚接种、 细胞培养
•分子生物学诊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核酸探针
怀化职院动物科技系
可编辑课件PPT
18
二、动物检疫与疫情监测的区别
犬病、猪细小病毒、爱滋病、性病等。 • 舔咬:见于狂犬病
怀化职院动物科技系
可编辑课件PPT
5
⑵间接接触传播 ①经污染饲料、饮水、物体方式 ②经呼吸道(空气、尘埃) ③经土壤传播 ④经生物媒介 ⑤经人类传播
怀化职院动物科技系
可编辑课件PPT
6
⑶垂直传播(纵向传播)
• 垂直传播:母体所患的疫病或所带的病原体
怀化职院动物科技系
可编辑课件PPT
22
(三)发生疫病时的扑灭措施 1、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 2、迅速隔离,紧急消毒。 3、实行紧急接种和药物治疗。 4、对病死畜禽的进行合理的无害化处理。
怀化职院动物科技系
可编辑课件PPT
23
• 国家为什么要制定预防为主的方针?
1、动物传染病具有传染扩散的特点,一旦 蔓延很难扑灭,有的会给人类健康及经济 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 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加以消 除。因此对动物疫病,首要的是防止其发 生与流行。
动物防疫基本知识

动物防疫政策落实
落实国家政策
各地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确保各项 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完善地方政策
各地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动物防疫管理模式, 不断完善地方政策,提高动物防疫水平。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
对违反动物防疫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包括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 顿、吊销营业执照等。
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
通过培训、宣传等多种方式,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动物疫病突发情况。
04
动物防疫政策与法规
动物防疫法规体系
中央立法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动物防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 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明确规定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方针、 原则和措施。
地方政策
各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 地方性的动物防疫政策,如《XX省动物防疫条例》等。
动物防疫工作涉及多个领域, 包括兽医、卫生、环境、交通
等多个方面。
动物防疫是一种社会责任,需 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
共同参与和配合。
动物防疫的重要性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动物疫病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 威胁,因此动物防疫工作对于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
促进经济发展
动物防疫工作可以减少动物疾病 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动物生产效 益,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新城疫是鸡和其他家禽的常见病毒性疾病, 可导致大规模的死亡和产蛋下降。
口蹄疫
禽流感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 影响偶蹄类动物,如牛、羊等。
禽流感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 影响家禽和野生鸟类。
疫情的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
动物卫生防疫基础知识课件(共20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3.动物饲养厂生产区入口处要建宽于门口、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 水泥结构的消毒池(车辆消毒通道)和值班室(严格管理出入人 员),以及更衣、淋浴、消毒室(人员消毒通道,该室应单一流向, 出、入口分开)。 4.畜(禽)舍入口要建宽于门 口、长1.5米的消毒池。 5.动物饲养场四周要建筑围墙或 其屏障,防止人和动物进入场内。 6.有条件的饲养场要自建深水井 或车辆消毒
生产区内、外车辆、用具必须严格分开 ,生产区内车辆、用具只限在生产区内 使用,不准出生产区; 生产区外车辆、用具不准进入生产区, 必须进入时,需经主管领导批准,经认 真消毒后方准进入。
六、环境卫生
环境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对保障动物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饲养场的环境卫生包括畜(禽)舍卫生和生产区卫生。
(一)畜(禽)舍卫生
为了杀灭畜(禽)舍内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动物健康,必须建立畜 (禽)舍卫生、消毒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每天清扫畜(禽)舍走道、工作间、用具、设备、地面,及时清除粪便; 每天清扫、洗刷、消毒料槽、水槽; 经常进行带畜(禽)消毒; 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栋; 畜(禽)舍内用具要有标记,固定 本舍使用,不得串用; 饲养人员在接触动物、动物产品、 饲料、饮水等前必须用消毒水洗手;
二、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动物饲养场的建筑应当按照保护人畜健康,人员、动物、物资运转单 一流向,利于防疫,便于饲养,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当地自然条件 ,按人、畜、污的顺序,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
动物饲养场建筑布局的防疫要求
1.要分区规划。职工生活区、行政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 病死动物和粪便污水处理区应当分开,相距一定距离并有隔离带或 墙,特别是生活区和生产区要严格分开。
动物疫病防治知识解答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动物疫病防治知识解答1、问:动物疫病分为哪几类?答:《动物防疫法》第4条规定,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动物疫病分为以下几类:一类疫病,是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二类疫病,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等措施,防止扩散的;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2、问: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什么方针?答:根据《动物防疫法》第5条规定,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这是因为预防是动物防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从疫病源头上加强控制,及早发现动物疫病,降低损失和危害,促进动物产品的出口。
3、问:各级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有哪些职责?答:根据《动物防疫法》第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制定并组织实施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群众协助做好本管辖区域内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4、问:哪些动物疫病需要实施强制免疫?答:根据《动物防疫法》第13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目前国家对一般地区的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实行强制免疫。
对无疫区实施强制免疫的病种,除上述四种,增加了鸡新城疫。
5、问:各级人民政府、单位和个人如何做好强制免疫工作?答:根据《动物防疫法》第14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乡级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本管辖区域内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按照兽医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强制免疫工作。
经强制免疫的动物,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免疫档案,加施畜禽标识,实施可追溯管理。
6、问:如何做好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答:根据《动物防疫法》第15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情监测。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

对病原微 生物的影 响
对传播媒 介的影响
对动物的 影响
1、夏秋季节:细菌性疾病 较多 2、冬春季节:病毒性疾病 多件 3、口蹄疫每2-5年流行一次
(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
• 1、对传染源 • 2、对传播媒介 • 3、对易感动物
社会因素
• 1、对传染源 • 2、对传播媒介 • 3、对易感动物
第四节 动物环境卫生
一、动物环境卫生的概念
环境:作用于家畜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 方面。
动物的环境:是指动物周围空间对其生存和生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
种种因素的总和。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和群体四个方面 动物环境卫生:动物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发生的 影响。 动物环境卫生学: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规律,
(三)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1、机械性损伤:固着、移行、压迫、阻塞、破坏 2、营养消耗:抢夺营养、干扰代谢、影响消化吸收机能 3、毒素作用 4、引入病原性微生物
(四)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途径
经口感 染
经皮肤 感染
接触感 染
经胎盘 感染
(五)影响畜禽寄生虫病的因素
1、宿主的防御能力 2、营养因素 3、年龄因素
某肉鸡场某鸡舍有30000只鸡,出现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第一天发现患病 100只、感染200只、死亡20只;第二天新增病鸡300只、感染500只,死 亡100只;第三天新增病鸡500只、感染1000只、死亡300只。计算各天的
发病率、感染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
第二天发病率=(300+100)(第二天新发病例数)/(30000-20-100)(畜群动物平均 数)×100% 第二天感染率=(300+500+100)(感染传染病的动物数)/(30000-20-100)(检查总 数)×100%
动物防疫基础知识概述

动物防疫基础知识概述动物防疫基础知识概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动物防疫在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动物防疫的目标是预防、控制和消除动物疾病,减少对农业、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动物防疫的基础知识,包括其重要性、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一、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动物防疫对于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动物疾病会导致牲畜生产力下降、畜禽大量死亡和养殖业经济损失。
一些动物疾病还可通过食物链传播给人类,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
及早采取动物防疫措施,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动物防疫,我们可以保障食品供应的安全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动物防疫的基本原则1. 预防为主:动物疾病的预防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
预防包括定期的兽医检查、疫苗接种、卫生管理和健康监测等。
预防性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降低经济损失。
2. 集中防治: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应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
这包括隔离感染动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消毒和清洁措施等。
集中防治可以遏制疾病扩散,减少病原体的存活率。
3. 综合施策:动物防疫应采取综合的方法,包括兽医学、流行病学、营养学和卫生学等。
通过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进行动物防疫工作。
三、动物防疫的主要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动物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抵抗疾病的侵袭。
疫苗接种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和动物的需求来制定接种计划。
2. 动物检疫:动物检疫是控制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在动物进出口、转运和贩卖过程中,应进行检疫工作,确保动物健康和安全。
检疫工作包括检查动物的健康证明、进行实验室检测和隔离。
3. 疾病监测和报告:监测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对于及早采取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兽医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和报告疾病信息。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的传播趋势,制定相应的防疫策略。
4. 卫生管理和环境控制:良好的卫生管理和环境控制是防止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三)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特点
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发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和传播
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
1.散发性
如破伤风
2.地方流性 如巴氏杆菌病、喘气病
3.流行性
如猪瘟、蓝耳病
4.大流行性 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四)影响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对流行过程有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湿度等)、地理因素(地形、海拔高度等)和季 节等。
一、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 1.询问调查 2.现场观察 3.查验有关资料 4.实验室检查 5.数理统计
一、流行病学发调生疫查情时要了解的内容:
⑴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季节、传播速
度及蔓延情况,疫区的各种畜禽的数量和分布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情的况,步发骤病和畜禽内的容种类、数量、年龄、性别及
• 免疫无规定疫病区: 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
过某种或某几种疫病,对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 范围内允许采取免疫措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 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有关概念
• 监测区: • 缓冲区: • 感染区: • 自然屏障: • 人工屏障:
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立的目的、意义
• 制定疫情监测规划和计划,科学、全面、准确 地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报,是做好防疫工作的 重要内容。
具体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法,结合本省、本地实际情况。
1、每年进行两次省级以上的实验室检查
2、每月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选3个乡-2个村-20 个养殖户=120个养殖户)
3、检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临诊症状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苗的概念
• 疫苗: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或其组成代谢产物经过特殊处理 所制成的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通常上把菌苗、 疫苗、类毒素3种生物制品简称为疫苗。 • 疫苗的作用 • 机体接种疫苗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激发产生对 应病原的保护性免疫反映,达到预防该种疾病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进针角度
肌肉注射进针深度
猪耳缘静脉注射
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
♣ ♣ ♣ ♣ ♣ ♣ ♣
疫苗应妥善保存 接种人员的消毒和防护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疾病情况,选择合理疫苗 结合当地疫情和动物健康状况,合理选择接种时间 疫苗剂量及免疫次数应合理 接种途径、剂量应按照说明书进行 接种用具及疫苗包装应妥善处理,防止散毒 做好免疫接种记录 减少应激
♣
免疫失败的原因
♣ ♣ ♣ ♣ ♣ ♣ ♣ ♣ ♣ ♣ 母源抗体的影响 疫苗的选择不当 疫苗质量差 疫苗保存不当 疫苗使用不合理 ——疫苗稀释剂及稀释方法不当 ——盲目联合应用疫苗 ——免疫途径不当 ——免疫途径不当 感染超强毒株
谢谢大家
•
活疫苗(弱毒疫苗):是指用通过人工诱变获得的弱 毒株是目前使用做广泛的疫苗。如:有猪瘟活疫苗、鸡新 城疫活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等。 优点:免疫效果好、免疫时间长、接种途径多。(滴 鼻、滴眼、饮水、口服、气雾) 缺点:可能出现毒力反应、贮藏、运输要求条件高 (-15度 )、免疫效果受免疫动物用药状况影响。
免疫接种的分类
• ①预防免疫接种: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平时有计划 地给健康畜禽群进行疫接种。 ②紧急免疫接种:发生和流行传染病时,为迅速控制和扑 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尚未发病的畜禽进 行免疫接种。 ③临时性免疫接种:临时为避免发生某些传染病而进行的 免疫接种。如引进、外调、运输畜禽时,为避免途中或到 达目的地后爆发某些传染病,而临时进行的免疫接种。
♣ ♣ ♣
♣
♣ ♣
动物机体状况及当地疫情 疫苗类别 免疫程序 接种密度 疫苗剂量及免疫次数 免疫途径
动物免疫、免疫接种的概念
免疫:指动物机体识别和消除非已大分子物质,用以维持机体内 外环境平衡的生理性、保护性反应。 免疫接种:是给动物接种抗原或免疫血清等生物制品.激发机体 产生对相应病原体的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非易感动物, 从而达到保护个体乃至群体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在预防传染病 中,免疫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手段。
疫苗的使用及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 ♣ ♣ ♣ ♣ ♣
疫苗的使用 妥善保存 使用前逐瓶检查,不合格的废弃 临用前从冰箱中取出,稀释后尽快使用 必须按要求使用疫苗稀释剂 稀释疫苗的所有用具必须保证无菌 疫苗的用法、用量严格按说明书进行,使用前充分摇匀 疫苗包装应按要求妥善处理
♣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 ④ 强制免疫:是指国家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 康的动物疫病,采取制定强制免疫计划,确定免疫用生物 制品和免疫程序,以及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等一系列预防 控制动物疫病的强制性措施,以达到有计划分步骤地预防、 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目的。强制免疫属于国家统一的防 疫政策。强制免疫所用疫苗由政府采购,实行免费计划供 应。
• • • • • • •
灭活苗:是选用免疫原型良好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经人工 培养后、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将其杀死(灭活)使其传染因子被破坏 而仍保留免疫原性所制成的疫苗。 如鸡新城疫灭活疫苗、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高致病性禽流感灭 活疫苗。 优点 ①安全性能好 ②易于储藏和运输,一般只需在2--8度储藏和运输条件。 ③受母源抗体干扰小 缺点 ①接种途径少。主要通过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 ②产生免疫保护所需时间长。通常2-3周后才能产生免疫力 ③疫苗吸收慢注射部位易形成结节,影响肉的品质。
• 目前国家确定的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是: 猪:有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病 • 牛:有口蹄疫 • 羊:有口蹄疫、羊痘 、小反刍兽疫 • 禽:有高致病性禽流感、鸡新城疫病即我们通常说的几种 重大动物疫病。
免疫接种的途径和方法
静脉注射
♣ ♣ ♣ ♣ ♣ ♣
适用于:紧急接种和治疗 操作方法:保定动物—确定部位—消毒—注射 注射部位:马、牛、羊在颈静脉,猪在耳静脉,鸡在 翼下静脉 优点:药液吸收快,药效发挥作用所需时间短 缺点:操作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