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品令·茶词》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茶文化—茶诗词赏析

茶文化—茶诗词赏析

茶文化—茶诗词赏析《六羡歌》【唐】陆羽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赠茶肆》【元】李德载茶烟一缕轻轻飏,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

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黄金碾畔香尘细,碧玉瓯中白雪飞,扫醒破闷和脾胃。

风韵美,唤醒睡希夷。

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

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

龙团香满三江水,石鼎诗成七步才,襄王无梦到阳台。

归去来,随处是蓬莱。

一瓯佳味侵诗梦,七碗清香胜碧简,竹炉汤沸火初红。

两腋风,人在广寒宫。

木瓜香带千林杏,金橘寒生万壑冰,一瓯甘露更驰名。

恰二更,梦断酒初醒。

兔毫盏内新尝罢,留得余香在齿牙,一瓶雪水最清佳。

风韵煞,到底属陶家。

龙须喷雪浮瓯面,凤髓和云泛盏弦,劝君休惜杖头钱。

学玉川,平地便升仙。

金樽满劝羊羔酒,不似灵芽泛玉瓯,声名喧满岳阳楼。

夸妙手,博士便风流。

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

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尝茶》【唐】刘禹锡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品令·茶词》【宋】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西江月(茶词)》【宋】苏轼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

雪芽双井散神仙。

苗裔来从北苑。

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人间谁敢更争妍。

斗取红窗粉面。

《大云寺茶诗》【唐】吕岩玉蕊一枪称绝品,僧家造法极功夫。

兔毛瓯浅香云白,虾眼汤翻细浪俱。

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幽丛自落溪岩外,不肯移根入上都。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唐】白居易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

茶道的优美诗句

茶道的优美诗句

茶道的优美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茶道的美丽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茶文化的诗句1、无由持1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译:手端着1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黄庭坚《品令·茶词》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飘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黄庭坚《满庭芳·茶》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致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奇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奇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译:神色安静,似乎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译:酒后更喜爱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殊相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从前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寒夜》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叮嘱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头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描写茶道的诗句待到春风23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品令·茶词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品令·茶词

古诗文系列:品令·茶词
赏析: 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 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 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古诗文系列:品令·茶词
品令·茶词: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 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 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 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 活自省。
古诗文系列:品令·茶词
作者简介: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 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 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 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 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 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 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古诗文系列:品令·茶词
赏析:
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开首写茶之名 贵。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 封之,盖上龙凤图案。这种龙凤团茶,皇 帝也往往以少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下 二句“分破”即指此。接着描述碾茶,唐 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 末,方能入水。“金渠”三句无非形容加 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如此碾成琼粉玉 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
古诗文系列:品令·茶词
赏析:
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作诗”。怀 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可以匹敌的地方。 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 喻品茶。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 几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 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今 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胸中似记帮人面, 口不能言心自省”。但作者稍加点染,添 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意 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
古诗文系列:品令·茶词
赏析:

朴质轻快灵动飞扬_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

朴质轻快灵动飞扬_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

朴质轻快 灵动飞扬黄庭坚咏茶诗词意蕴风格探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陈玉蓉 闵学良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作家和书法家,是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和苏轼一起,合称苏黄!。

他又被推崇为宋代最有影响的江西诗派! 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甚至被誉为宋兴以来,一人而已!(1)的宋诗最杰出的代表。

他的诗学理论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对于黄庭坚的诗学成就,后世有褒有贬、誉损各异。

宋胡仔曰古今诗人以诗名世者,或只一句,或只一联、或只一篇,虽其余别有好诗,不专在此,然播传后世,脍炙于人口者,终不出此矣,岂在多哉?∀∀∀若唐之李、杜、韩、柳,本朝之欧、王、苏、黄,清辞丽句,不可悉数,名与日月争光,不待摘句言之也。

!(2)金元王若虚则以为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

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鲁直好胜,而耻其出于前人,故为此强辞而私立名字!。

(3)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评价是黄庭坚有着着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

所以他的诗给人的印象是生硬晦涩,语言不够透明,仿佛冬天的玻璃窗蒙上一层水汽,冻成一片冰花。

!(4)就黄庭坚的诗学成就而言,笔者以为与其同列为苏门四学!的张耒评价得较为中肯,张耒在%读黄鲁直诗&中云:江南宿草一荒印,试读遗编涕不收。

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人擅风流。

!(5)黄庭坚留传于世的诗作有2000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有的论道德修养,有的谈读书,有的议时政,有的抒写民间疾苦,而更多的是表现个人生活经历和与亲朋好友交往的情况。

他的诗词中,涉及饮茶的有100多首。

本文以后世选注较多的几首咏茶诗词为视点,探析黄庭坚咏茶诗词的意蕴风格。

一、朴质轻快、平易恬退的意蕴呈现我国古代文学艺术重表现!。

品令·茶词_品令·茶词的诗意及解析

品令·茶词_品令·茶词的诗意及解析

品令·茶词_品令·茶词的诗意及解析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品令·茶词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黄庭坚所处的宋代有尚茶、爱茶的历史背景,这为黄庭坚的词作提供了创作素材。

黄庭坚一生辗转沉浮,流浪多地,与家乡渐行渐远,茶的气息中蕴染着作者一腔念旧怀远的沧桑之感。

作者为了表现对品茶的喜爱之情与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写下这首咏茶词。

原文:《品令·茶词》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仄韵。

②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

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苑御焙产。

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③分破:碾破磨碎。

④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⑤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⑥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⑦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⑧省:知觉,觉悟诗意: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茶养生文化的诗句

茶养生文化的诗句

茶养生文化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茶养生文化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茶文化的诗句1、无由持1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译:手端着1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2、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3、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黄庭坚《品令·茶词》译: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飘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

4、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黄庭坚《满庭芳·茶》译: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致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奇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6、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译: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奇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译:神色安静,似乎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译:酒后更喜爱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殊相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9、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译: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从前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10、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寒夜》译: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叮嘱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头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形容茶文化的诗句有哪些17令,茶胡秉言茗碧嫩,神凝着圣水,味香盈芳馨淡爽,厚重清明古今呈异客,闲雅品人生感悟浮沉岁月,荡涤尘缘凡情半盏淳茶方寸润,修德养性净心灵17令,茶胡秉言祥茗嫩,1枪铜壶水,煮3江紫砂瓷素,仙琼玉浆陆羽邀神农,禅坐细品尝清高文人墨客,达官贵侯饮狂淡淡芳香飘千古,修身听命日月长元稹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黄庭坚《满庭芳·茶》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满庭芳·茶》翻译及赏析

黄庭坚《满庭芳·茶》翻译及赏析黄庭坚《满庭芳·茶》翻译及赏析《满庭芳·茶》为咏茶词,词中以茶为中心,纵横于名物之中,出入于典故之间,写尽古今风流。

词的上片极言茶之风神,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满庭芳·茶》翻译及赏析,更多黄庭坚诗词作品请关注。

【原文】满庭芳·茶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

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

相如虽病渴,一觞一咏,宾有群贤。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

搜搅胸中万卷,还倾动、三峡词源。

归来晚,文君未寝,相对小窗前。

【赏析】“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

词先从茶的名贵说起,北苑建州,即今福建建瓯,是贡茶的主要产地。

由于是贡品,故采择十分讲究,据蔡襄《北苑焙新茶诗》序云:“北苑(茶)发早而味尤佳,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前十五日,即采其牙,日数千工,聚而造之,逼社(临近社日)即入贡。

”因此“春风”二字,即指社前之茶。

如此讲究产地节令,且“日费数千工”,制成的方圆茶饼,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六且云“岁但可十百饼”,故无怪要声传万里名动汴京了。

圭方璧圆,以喻茶饼形状。

“碎身粉骨”二句写得刻至,以研磨制茶之法攀合将相报国之事,以贡茶之贵比之开业之功,着意联想生发,避实就虚。

接着写茶之用,“尊俎风流战胜”是“战胜风流尊俎”的倒装,意指茶能解酒驱睡、清神醒脑,排忧解愁。

“战胜”、“开边”,字面切合凌烟功臣。

以下说更有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

“鹧鸪斑”,以其纹色代指茶盏,极珍贵。

好茶叶之外,还要有好水,好茶具,好的捧盏人,这才是品茶之道。

下片写邀朋呼侣集茶盛会。

这里写自己雅集品茶,却翻出司马相如的风流情事。

茶可解渴,故以“相如病渴”引起。

司马相如“常有消渴疾”,见《史记》列传。

紧接着带出他的宴宾豪兴,又暗暗折入茶会行令的本题。

黄庭坚《品令·茶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黄庭坚《品令·茶词》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品令•茶词黄庭坚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孤令:孤零。

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15.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6分)【参考答案】14.C项,“在松林喝茶”,听“掠过松林的风声”理解错误,因为“汤响松风”是比喻写法。

汤响,是煮茶的沸腾声。

“汤响松风”,煮茶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

(3分)15.①细节描写,对碾茶、煮茶的具体过程进行细致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愉悦享受。

②衬托,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③比喻,用孤灯之下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来比喻喝茶后的感受,惬意而满足。

④多感官描写,通过分茶、碾茶的视觉描写,煮茶的听觉描写,品茶的味觉描写,表达对茶的无比喜爱。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每点必须包含“手法+解析+情感(效果)”三要素,缺一个要素扣1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品令·茶词》诗词赏析
品令·茶词
宋代: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

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译文
几只凤凰在凤饼茶上团团飞舞。

只恨有人将茶饼掰开,凤凰各分
南北,孤孤零零。

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
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加入好水煎之,汤沸声如风过松林,已经将酒
醉之意减了几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

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但无醉
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

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
里之外赶来相逢。

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
其中的情味。

注释
①品令:词牌名,双调五十二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四句两
仄韵。

②凤舞团团饼:指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

团饼印有凤舞图案,北
苑御焙产。

宋徽宗赵佶皇帝《大观茶论》赞:“本朝之兴,岁修建溪
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龙团凤饼为宋代御贡名品,茶中之尊,名冠天下。

③分破:碾破磨碎。

④孤令:令同零,即孤零。

⑤金渠:指茶碾,金属所制;体静:静通净,整个碾具干净。

⑥汤响松风:烹茶汤沸发的响声如松林风过。

⑦醉:说明茶也能醉人;一个醉字带出下面浪漫主义的想象。

⑧省:知觉,觉悟。

赏析
该词上片写碾茶煮茶。

开首写茶之名贵。

宋初进贡茶,先制成茶饼,然后以蜡封之,盖上龙凤图案。

这种龙凤团茶,皇帝也往往以少
许分赐从臣,足见其珍。

下二句“分破”即指此。

接着描述碾茶,唐
宋人品茶,十分讲究,须先将茶饼碾碎成末,方能入水。

“金渠”三
句无非形容加工之精细,成色之纯净。

如此碾成琼粉玉屑,加好水煎之,一时水沸如松涛之声。

煎成的茶,清香袭人。

不须品饮,先已清
神醒酒了。

换头处以“味浓香永”承接前后。

正待写茶味之美,作者忽然翻
空出奇:“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以
如饮醇醪、如对故人来比拟,可见其惬心之极。

作者在《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一词中也提到“醉乡”:
“三径虽鉏客自稀,醉乡安稳更何之。

老翁更把春风碗,灵府清寒要
作诗。

”怀中之趣,碗中之味,确有能够匹敌的地方。

词中用“恰如”二字,明明白白是用以比喻品茶。

其妙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这几
句话,原本于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我官于南(时苏轼任
杭州通判)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帮人面,口不能言心
自省。

”但作者稍加点染,添上“灯下”、“万里归来对影”等字,
意境又深一层,形象也更鲜明。

这样,作者就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桩事,巧妙地与品茶糅合起来,将口不能言之味,变成人人常有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