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章绪论
第0章绪论

电器数量多,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 • 3.现代汽车电器设备的作用 • 现代汽车电器设备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
性、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及排放性。电器设 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汽车的性能。 • 4.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方向 • 使汽车操纵逐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 (4)不断学习,勤于更新知识,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
归纳总结
1、汽车电器设备的作用及其发展 2、汽车电器设备的构成 3、汽车电器设备的特点 4、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的性质、任
务与特点
布置作业
1、汽车电器设备的构成 2、汽车电器设备的特点
谢谢!
二、汽车电器设备的构成
• 7.舒乐系统 • (1)组成:汽车空调、声像设备、点烟器、电动车窗、电
动座椅。 • (2)作用:给驾乘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与乘坐环境。 • 8.微机控制系统 • (1)组成:动力传动控制中心、底盘行驶控制中心、车身
控制中心、信息与通信控制中心。 • (2)作用:解决能源、安全、污染等问题和提高舒适性、
二、汽车电器设备的构成
• 1.电源系统(充电系统) • (1)组成:蓄电池、发电机与调节器、充电指示装置等。 • (2)作用:向用电设备提供低压直流电能。 • 2.起动系统 • (1)组成:起动机及其控制电路。 • (2)作用:在起动发动机时,带动发动机曲轴转动,并
使其达到起动转速。
• 3.点火系统 • (1)分类:传统点火系和电子点火系。 • (2)作用:将电源提供的低压电变为高压电,及时点燃
方便通信与信息交流。
三、汽车电器设备的特点
• 1.两个电源 • 2.低压直流:6V,12V,24V。一般地,汽油汽车为
熊诗波第0章习题答案

第0章绪论(本习题解答尚未及验正,如发现错误请告诉老师)0-1叙述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内容。
答:法定计量单位是强制性的,各行业、各组织都必须遵照执行,以确保单位的一致。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并选用少数其他单位制的计量单位来组成的。
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量的单位分别是:长度—米(m)、质量—千克(kg)、时间—秒(s)、温度—开尔文(K)、电流—安培(A)、发光强度—坎德拉(cd)、物质的量—摩尔(Mol)。
(余略)0-2如何保证量值的准确和一致?答:为了确保量值的统一和准确,除了对计量单位做出严格的定义外,还必须有保存、复现和传递单位的一整套制度和设备。
主要是基准和标准。
基准是用来保存、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
它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
基准通常分为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三种等级。
计量标准是指用于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工作计量器具是指用于现场测量而不用于检定工作的计量器具。
通过对计量器具实施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经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量值传递”。
在此过程中,按检定规程对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工作对量值的准确和一致起着最重要的保证作用,是量值传递的关键步骤。
(余略)0-3何谓测量误差?通常测量误差是如何分类、表示的?答: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即测量误差=测量结果-真值根据误差的统计特征,可以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常用的误差表示方法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0-4 请将下列诸测量结果中的绝对误差改写为相对误差:①1.01825447.8V V μ±②(25.048940.00003)g ± ③2(5.4820.026)g cm ±解: ① 测量结果1.0182544V ,测量误差67.87.810V V μ−=×,相对误差:67.8100.000766%1.0182544V V −×= ② 测量结果25.04894g ,测量误差0.00003g ,相对误差:0.000030.00012%25.04894g g= ③ 测量结果25.482g cm ,测量误差20.026g cm ,相对误差:0.0260.474%5.482= 0-5 何谓测量不确定度?国际计量局于1980年提出的建议《实验不确定度的规定建议书INC-1(1980)》的要点是什么?答:测量不确定度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参数,是测量误差量值分散性的指标,表示对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
第0章(绪论)

分离方法分类(按分离过程实质)
3.反应分离过程—促进化学反应达到分离
反应分离操作
反应体 再生型 有反应体 一次性 反应类型 可逆的或平衡交换反应 不可逆反应分离 分离反应 (螯合)离子交换反应、反 应萃取、反应吸收 反应吸收、反应晶析、中 和沉淀、氧化还原
生物体
无反应体 电化学反应
活性污泥
湿式精炼
浓缩
纯化
0.1-0.9
>0.9
分离科学(separation science)
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 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 应用的一门学科。 分离科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分离科学系、分离科学专业、分离科学杂志)
分离的目的
确认对象物质或准确测定其含量; 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用; 浓缩(富集)某个或某类物质; 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方法选择性和灵敏度。
分离的两种形式
1. 组(族)分离—将性质相近的一类组分一起分离 石油炼制中的轻重油分离; 中药有效部位的分离。 2. 单一分离—将某一组分以纯物质形式分离出来 工业上纯物质的制备; 化学标准品的制备;
药物对映异构体的分离。
单一分离的结果
相互完全分离
(a,b,c,……) (a) + (b) + (c) + ……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 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 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concentration)
通过分离过程,使目标物质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从大量基体物质中将欲测量的组分集中到一较小体积的 溶液中,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
第0章 绪论生药

2、第二部分是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表示 根 Radix ,根茎 Rhizoma , 茎 Caulis ,木材 Lignum , 枝 Ramulus ,树皮 Cortex , 叶 Folium ,花 Flos ,花粉 Pollen , 果实 Fructus ,种子 Semen , 全草 Herba 等。
(12)药理作用:重点记述生药及其化学成分 的现代药理实验结果。 (13)功效: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治、 用法、剂量等。既要记述生药传统的用药经 验,又要记述现代医学方面的内容。
(14)附注: 记叙与该生药有关的其它内容, 如类同品、同名异物的生药、掺杂品、伪品 等,或同种不同药用部位的生药及其化学成 分,或含相同化学成分的资源植物等。
在我国 “生药” 一词早有运用。只不过在 我国大多数生药都是历代本草收载的药物 (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国外 pharmakognosie 研究的对象还包括本草未有 记载、为西医所用的天然药物 (如洋地黄叶、 海葱麦角等),并且一般不包括矿物。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1.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 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1)生药的真实性鉴定方法,即 “ 真伪 ” 鉴定。 (2)生药的有效性评价方法,包括生药中所含有 效成分或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含量 限度等。 (3)生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包括生药中内源性 的毒性成分分析及其限量,外来有害物质如重 金属、农药残留等的检测与限量等。 2.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调控
天然药物(natural medicines) 是指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海洋来源的药物。 草药(medicinal herb): 一般是指草医用于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传的 民间药物,绝大多数是历代本草无记载的天 然药物。 本草(herbology): 在古代,药物的来源中植物尤其是草类占大 多数,故称其为“本草”。
第0章 绪论

History of Polymers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分子的发展进入了
一个三维立体式发展的阶段。
Polymer Science and Nobel Prize
1953, Hermann Staudinger
“for his discoveries in the field of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蚕说:还是人类有能耐 1855年瑞士人奥
从上面所叙述材料的发展可 以看到,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 一时的满足和安于现状就会导 致落后,不断进取、不断创新 才更有所作为。 人类需求是推动科学发展 的动力。
History of Polymers
第一阶段为19世纪30年代~20世纪20年代
(在Staudinger提出“大分子线链形结构” 概念之前)。这个阶段是高分子科学的萌 芽时期。
教材:
《高分子物理》(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 国家级重点教材。金日光,华幼卿主编,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1.1第一次印刷。
参考书:
1.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陈维孝,董 西侠主编.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2.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马德柱,何平笙,徐种 德,周漪琴.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3.高分子物理,符若文,李谷,冯开才编.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聚合物物理学,励杭泉,张晨编著. 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7 5.高分子物理教程,王槐三,寇晓康编著.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
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40年代。这是
高分子学说兴起和建立的重要时期。
History of Polymers
在高分子学说的创立过程中,德国科学家
旅游经济学-第0章 绪论

第
1
素和经济关系。
2.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寻找旅游
业发展的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途径。 3.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提供理论 基础。
节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四、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化标志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节
旅游经济学
五、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
1
(三)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 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定量分析揭示各种 旅游现象之间的变动关系及发展趋势,为定性分析提供科学的 依据;通过定性分析,准确界定事物的本质和属性,为定量分 析提供指导,达到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四)坚持运用多学科知识的方法 旅游经济的研究涉及到多种学科,要拓宽思路、开阔眼界、 充分运用其它学科的最研究成果,丰富本学科的内容,提高旅 游经济的研究水平和对实践的指导性。
2
节
现代旅游——指人们暂时离开居住地而到异地进行各种
包含游览、度假在内的有目的全部活动的总称。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旅游经济学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节 (四)旅游消费及投资
包括旅游者消费倾向、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构 ;
同时还研究旅游投资的内容和特点 ; 以及旅游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等。
第0章绪论

构件——组成机械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实物.
单一零件——曲轴
多个零件的刚性组合——连杆
构件是机械中运动的单元.
零件:机械中不可拆的制造单元体.是制造的单元.
通用零件:轴,键,齿轮等
零件 专用零件:叶轮,枪栓等
部件:若干个零件的装配体,是装配的单元.
§0-2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课程性质: 技术基础课 作用: 承前启后
§0-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机械设计---规划和设计实现预期功能的新机械或改 进原有机械的性能.
基本要求:在满足预期功能的前提下,性能好,效 率高,成本低,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环保,维修 简单和造型美观. 机械设计的内容与过程: 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机械的工作原理;
2. 拟定设计方案; 3. 总体设计,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 4. 结构设计,完成零部件设计.
8 7
3
4
2 1 5 6
进气阀3, 曲轴6,
齿轮9,10
9 10
凸轮7,
顶杆8,
工作原理: 1.活塞下行,进气阀开启,混合气体 内燃机 进入汽缸; 2.活塞上行,气阀关闭,混合气体被压缩, 在顶部点 火燃烧; 3.高压燃烧气体推动活塞下行,两气阀关闭; 4.活塞上行,排气阀开启,废气体被排出汽缸.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大带轮4 偏心轴5 电动机1V带3功用:动板6 定颚板8压碎物料
小带轮2
组成: 见右图
轴板7
工作过程:
电动机
带传动
偏心轴转动
动颚板摆动,与定 颚板一起压碎物料
点击上图观看动画
机器的共有特征: ①由一系列的相对运动单元体所组成; ②各部分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代替或减轻人类劳动完成有用功或实现能量 的转换
第0章 绪论

0.3工程经济学的特点 0.3工程经济学的特点
• 1)综合性 • 工程经济学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工程技术科学研究 工程经济学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 自然因素运动、发展的规律,是以特定的技术为对象的; 自然因素运动、发展的规律,是以特定的技术为对象的;而经济 学科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工程经 学科是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运动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济学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经济问题 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经济问题, 济学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经济问题,又从经济角度去考虑技术问 技术是基础,经济是目的。 题。技术是基础,经济是目的。 • 工程经济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 工程经济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 目的是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 • 第一,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作业、服务或系统的 第一, 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作业、 实现产品的 必要功能。例如: 必要功能。例如:汽车由刚开始是贵族的玩物到现在世界范围的 广泛使用;手机的广泛使用。 广泛使用;手机的广泛使用。 • 第二,在费用一定的前提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服务或系统 第二, 费用一定的前提下,不断改善产品、作业、 的前提下 改善产品 质量,提高其功能。 计算机自问世到普及。 的质量,提高其功能。如:计算机自问世到普及。
9
• 5)比较性 • 世上万物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辨别优劣。经济学研究的实质是进行 世上万物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辨别优劣。 经济比较。工程经济分析通过经济效果的比较, 经济比较。工程经济分析通过经济效果的比较,从许多可行的技 术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或满意的可行方案。 选择最优方案或满意的可行方案 术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或满意的可行方案。 • 对方案经济效果影响较大的可比性包括: 对方案经济效果影响较大的可比性包括: • (1)产出成果使用价值的可比性; )产出成果使用价值的可比性; • (2)投入相关成本的可比性; )投入相关成本的可比性; • (3)时间因素的可比性; )时间因素的可比性; • (4)价格的可比性; )价格的可比性; • (5)定额标准的可比性; )定额标准的可比性; • (6)评价参数的可比性。 )评价参数的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戴普庆《数学教学论》数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和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高等几何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数学教育改革蓬勃开展和不断深入,数学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新形势.《数学教学论》本课程要求教学应立足于密切联系中学数学教学实际,适应当前数学教育的要求,反应某些具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强调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而发展能力的核心又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和“如何教”等问题,整个课程的设计、组合均力求使学生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数学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四方面产生总体效应.《数学教学论》通过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熟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中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求,初步掌握中学数学教学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律,了解中学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初步具备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为将来能更好地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担负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使中学数学教学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打下必要的基础.《数学教学论》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数学教学论》课程,对于提高师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是十分必要的.《数学教学论》的内容一、绪论1数学教育发展概况:数学教育发展简史,数学教育改革.2数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意义与方法:关于数学教育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学科特点及重要意义,研究的基本方法.二、中学数学教学目的和内容1 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普通中学的性质与任务、数学的特点、中学生的年龄特征.2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3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的原则,中学数学教学内容.4建国以来中数学教学大纲的变更.三、中学数学教学原则1基本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2数学教学原则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四、中学数学逻辑1概念与定义概念,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概括与限制、定义、划分),概念教学.2判断与命题判断的意义与种类(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命题及其演算,命题的四种形式,命题的等效性,数学命题教学.3推理与证明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数学中的证明.五、中学数学教学工作1 数学课的类型与结构数学课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数学课的类型与结构.2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阅读法,演示法.3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等.4 制定教学计划.5 备课与教案编制.6 上课语言,板书,教具.7考核与评定考查,考试,命题,试卷分析.绪论一、数学教育数学教育是指以数学科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为基本内容所进行知识的传授,思想的树立,方法的训练,发展智能结构,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树立世界观的教育教学过程.二、数学教育发展概况1.古代数学教育先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时代的《周礼》中提出数学为六礼之一:礼、乐、射、御、书、数;隋代(公元年581~公元618年):全国最高学府——国子寺中设立明算学(数学系);二、数学教育发展概况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编定数学教科书《算经十书》:❑《周髀算经》:约公元前100年成书.“勾股定理”的证明(赵爽:《勾股圆方图注》):baa2+b2c2“勾股定理”的证明(赵爽:《勾股圆方图注》):bABC aBC A二、数学教育发展概况《九章算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例“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
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答曰:七人,物价五十三。
盈不足术曰:置所出率,盈、不足各居其下。
令维乘所出率,并以为实,并盈、不足为法。
……置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以约法、实。
实为物价,法为人数。
所出率8 7盈、不足 3 4维乘8×4 7×3并以为实8×4+7×3=53法3+4=7余8-7=1物价53÷1=53人数7÷1=7二、数学教育发展概况❑《海岛算经》:公元263年刘徽著.❑《孙子算经》:约4~5世纪.例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选自《孙子算经》).3594⎛⎫ ⎪⎝⎭头:足:−−−→半其足3547⎛⎫ ⎪⎝⎭−−−−→以上减下3512⎛⎫ ⎪⎝⎭−−−−→以下减上2312⎛⎫ ⎪⎝⎭(鸡)(兔)例2今有物不知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选自《孙子算经》)(它相当于求不定方程组N=3M+2=5M+3=7M+2的正整数解。
)解:设所求数为N,则N=3M+2=5M+3=7M+2.由于70=3M+1=5M=7M;21=3M=5M+1=7M;15=3M=5M=7M+1.而70×2+21×3+15×2=233,又3×5×7=105,所以,233-105×2=23即为所求.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在《算法统宗》卷五中有下面的“孙子歌”: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二、数学教育发展概况❑《张邱建算经》:约4~5世纪.例3 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百鸡.问鸡翁、母、雏各几何?(选自《张邱建算经》)❑《缀术》:祖冲之.3.1415926< <3.1415927以及❑《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约6世纪(甄鸾著).❑《辑古算经》:约7世纪(王孝通著).❑《夏侯阳算经》.355221137密率:和约率:。
二、数学教育发展概况宋元时代(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杨辉:在教学方法上主张:o循序渐进、打好基础;o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o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o注重引导和启发(“好学君子自动触类而考,何必尽传”).二、数学教育发展概况2.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时期:同文馆由恭亲王奕 于1860年(咸丰10年)提议,为培养朝廷所需外交人才而设立的外语学校.1862年在北京正式成立.它是中国近代学校的起端.主要问题: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使未来的社会劳动力获得必要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特点:⏹静态性;⏹单边性;⏹单模式性.二、数学教育发展概况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1865年,B.H.什克拉列维奇(俄国)在论文《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某些设想》中认为“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1895年,Β.Π.谢列密切夫斯基(俄国)在论文《做为科学的数学,和它在中学里的替代物》中提出:“初等数学课程应当围绕函数关系的基本概念展开讨论”. 1900年,贝利(Perry,英国)在著名的演讲《数学的教学》中提出:“数学教育的目的,要强调应用”.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1904年,克莱茵(F.Klein,德国)在报告《关于数学和物理教学的问题》中指出:(1)提倡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2)教材内容应以函数概念为中心;(3)应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来指导教学活动.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1908年,第四届国际数学家会议(ICM: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ians,罗马)决定成立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该委员会(ICMI)就数学教育改革提出:(1)在四门数学学科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2)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增加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加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3)在中学数学课程中加强下列主导思想的作用:o函数在算术和代数中的作用;o运动在几何中的作用;等等.(4)改变教科书中应用题的性质和解法;(5)在数学教学中更广泛地应用探索法;等等.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 苏联:前苏联教材特点:1)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强调函数概念的重要性;3)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如基谢辽夫所编教材:《算术》(1884年)、《初等代数》(1888年)、《初等几何》(1892年).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美国:美国“数学十人委员会”(1882年)提出:(1) 算术问题具体化,删除难题;(2)在几何中,从具体的模型、实体入手,并注意算术、代数、几何之间的关系.特点:难度不大,实用的色彩较重.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日本:⏹明治初年:《数学三千题》(尾关正求著).⏹20世纪初:倡导“新的算术,数学教育方针”.1905年使用国定(黑皮)教科书,包括:⏹《初等几何教科书》(菊池大麓);⏹《算术学教科书》(藤泽利喜太郎);⏹《初等代数教科书》(藤泽利喜太郎).⏹1940年使用“绿皮教科书”(由盐野直道等编).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中国⏹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使用日本教材,如⏹《近世算术》(上野清)⏹《几何学》(菊池大麓)⏹“五四运动”后使用自编教科书,如:⏹《代数学》(何鲁)⏹《平面几何》(陈建功)⏹《三角学》(李锐夫)⏹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引进西方教材.如:《三S平面几何》、《范氏大代数》、《查里斯密小代数》、《葛氏平面三角》,等.▪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3.数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时期总之,这一时期的世界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流,先是在德国体现较好,随后在苏联得到发展,其它主要国家则没能达到改革潮流的前沿,但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这一改革思想,向着同一方向靠拢.其特点是:由简单的方法研究转到对目的和内容做较全面的探讨.从历史的角度看,可把这个时代叫做“ICMI”时代.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1)五十年代的分析批判从数学教育本身看数学教育的弊端(内因):⏹由于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传统教材明显存在着下列缺点:a.观点落后;b.内容陈旧;c.体系分散;d.计算烦琐;e.方法单调;f.大中学脱节⏹20世纪数学有了革命性的变化;⏹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发展.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外因).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2)六十年代的改革试验1959年9月,美国“全国科学院”在伍兹霍尔开会,研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A.结构思想;B.早期教育思想;C.重视发现能力培养的思想;D.重视教材的趣味性.1959年11月,欧洲共同市场成员国及美国、加拿大等十七国在法国莱雅蒙开会讨论教育问题,A.新的数学思想;B.新的数学教育思想;C.新的教学手段.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新数运动”的产生至少还有以下原因:⏹数学科学本身的发展;数学科学中结构主义思想的出现,使以前的数学思想显得落后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人是可以更早一些去掌握比过去难一些、近代一些的数学知识.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新数运动”初期提出的改革目标是:按照现代数学的主要结构来确定和改组中小学数学课程,使准备进入大学的学生对数学科学的理解得以提高.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美国:SMSG(School Mathematics Study Group)于1958年在耶鲁大学成立;⏹英国:SMP(School Mathematics Project)教材;⏹日本:现代化《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于1960年左右完成;⏹苏联:1967年完成数学教学大纲的修订,特点:a)取消算术课;b)增加数学理论知识;c)使用具有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材;d)将部分教材内容逐年下放.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中国:六十年代初,全面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确认:⏹精简传统内容,保留基本重要内容.科目定为代数、几何、平面三角、解析几何等分设.⏹适当编入近代科技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但不单设课;⏹中学数学不能忽视图形基本知识,欧氏几何又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题材,不宜轻率取消.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在这场试验中,出现了许多新大纲、新教材、新方法,其特点为:1)结构化——统一化;教材结构:集合→关系→映射→运算→群→环→域→向量空间2)公理化——抽象化;3)现代化——通俗化;4)几何代数化;5)电脑化——离散化;6)传统数学精简化;7)教学方法多样化.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新教材”有三新:▪内容新增加了以下内容:▪集合论初步;▪数理逻辑初步;▪贯穿“结构”观点;▪微积分初步;▪概率论和统计初步;▪算法语言和程序设计初步.新处理例1 把集合的思想应用于解ax=b 的方程.令M表示在有理数域Q内满足ax=b的一切x的集合.解的过程可用下面的框图表示:M=?a=0?b=0?M=Q M=M=Φba⎧⎫⎨⎬⎩⎭N YN Y例2解方程(x+3)×2+5=21解:用图解如下:[][][][]32521+⨯+−−→−−→−−→[][][][]3253(3)221x x x +⨯+−−→+−−→+⨯−−→[][][][]32521-÷-←−−←−−←−−[][][][]325581621-÷-←−−←−−←−−5x ∴=例3 已知AB⊥BC,(AC) ∩(BC)={C},C≠B.求证:AC>AB.证明:作点A关于BC的对称点A’,并连A’B、A’C.由轴对称的性质知AB=A’B,AC=A’C ABA’共线.在△ACA’中,AC+A’C>AA’=AB+A’B 从而2AC>2AB即AC>AB.A' CAB例4 已知△ABC 中,D 是AB 的中点,E 是AC 的中点,求证:DE ∥BC ,DE=½BC.证明:,AD AE ED AB AC CB-=-= 2,2AB AD AC AE == 而11,22AB AC ED -= 所以12ED CB = 所以,1//,.2DE BC DE BC =即且AED B C现在让我们用两个不同方程作为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它们有明显类似的形式(选自《统一的现代数学》第二册第一分册).3x =121×x =4x =4解集={4}3+x =12(-3)+(3+x )=(-3)+12((-3)+3)+x =90+x =9x =9解集={9}11(3)1233x =⨯1(3)43x ⨯=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新体系▪强调结构与统一;▪基本上保留传统体系,加进现代内容;▪“中间型”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3)七十年代的回归调整.▪反对意见:科学与就业;具体与抽象;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际;传统与现代.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新数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新数运动”受挫,而不是失败.▪试验;▪培训教师,甚至要培训家长;▪教学改革只能是渐变,而不能搞突变;▪处理好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回归调整”的趋势:“回到基础”;强调数学的应用;“恢复几何”;肯定和加强概率、统计;提倡“趣味数学”;减少集合运算和逻辑;强调从学的角度设计课程;不再只对少数尖子学生.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4)八十年代的深入探索.▪日本:1981年开始实施“留有余地”的教学大纲,教育方针是:▪建设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个性教育;▪留有余地的、轻松愉快的学校生活;▪重视劳动的体验.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 苏联:八十年代初除了“回到基谢辽夫”外,还要“进一步现代化”.数学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学的思想接近于现代数学,即把中学数学教学建立在现代数学的思想基础上,并且使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和语言”(斯托利亚尔:《数学教育学》(前苏联))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 美国:主张“追求实际目标”.NCTM(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提出:八十年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解数学题,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未来职业中常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能力除了逻辑推理、计算、空间想象能力外,还应包括利用数学情报,使用计算机语言的能力.4.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第四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ICME No.Ⅳ: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1980年,美国,伯克利)对“新数运动”的评价:不足:增加的现代数学的内容、分量过重;只强调理解,忽视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只面向成绩好的学生;对教师培训注意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