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技术大全
鱼塘养鱼技术指导

鱼塘养鱼技术指导
1.养殖环境:挑选保水的池塘,必需有充沛的水源。
2.消毒:用生石灰对囫囵池塘举行喷洒消毒。
3.鱼塘管理:常常观看是否有鱼浮头。
4.注重事项:定期清理池塘中残留的饵料、死鱼、污染物、腐烂的水草。
鱼塘如何养鱼1。
繁殖环境
养鱼最重要的是挑选一个保水池塘,一定要有充沛的水源,这样才干保证池塘在旱季和雨季都是抗旱耐涝的。
其它,池塘的位置一定要阳光充沛,池塘外形整齐,底部平坦,淤泥适量。
2.消毒处理
养鱼前要对池塘举行清洁消毒,挖出多余的污泥,清除池塘内和池壁上的杂草,削减病菌和敌人的威逼。
清洗后,全池洒水,用生石灰消毒。
3.鱼塘管理
日出前夕,是水中产氧最少的时候。
这时候就要不断观看是否有鱼浮头。
而且下午气温最高的时候,要准时查看鱼的活动状况,避开浮现鱼群的不良状况。
4.有关注重事项
在养鱼过程中,要定期清理残留的饵料、死鱼、污染物、腐烂的水生植物等。
在池塘中,以保证池塘环境的清亮整洁,削减鱼类病虫害,
并在旁边种植燕麦草等青饲料。
庭院池塘养鱼的方法

庭院池塘养鱼的方法
养鱼的方法如下:
1. 创造适宜的水环境:准备一个适量的池塘或鱼缸,填满清澈无污染的水。
确保水质适宜,包括pH值、温度和溶解氧等。
2. 选择适宜的鱼种:根据池塘或鱼缸的大小和条件,选择适合养在庭院池塘的鱼种。
常见的选择包括锦鲤、金鱼、鲫鱼等。
3. 提供适宜的饲料:根据鱼种的需求,提供适宜的饲料。
一般可以使用商店购买的鱼食,也可使用自制的饲料,如鱼饵、蚕蛹、昆虫等。
4. 定期清理池塘:定期清理庭院池塘的底部和侧面的杂物和藻类。
这样可以保持水质清洁,并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5. 控制鱼的数量:根据池塘的大小和鱼的生长速度,确保鱼的数量适宜。
过多的鱼会造成水质恶化,加重养鱼的难度。
6. 定期更换水源:定期更换部分水源,保持水质的新鲜和稳定。
7. 控制水温和水质:根据不同的鱼种要求,保持庭院池塘的水温和水质适宜。
可以使用加热器、过滤器等设备来调节温度和过滤水质。
8. 注意观察鱼的健康:定期观察鱼的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异常行为、是否有疾病等。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分离患
病鱼、使用疾病药物等。
9. 防止外界侵害:采取措施防止庭院池塘的鱼受到外界的侵害,如安装网格、罩子等。
10. 留意气候变化: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变化,适时调整养鱼
的方法。
例如,冬季可以减少鱼的饲料量,防止水温过低等。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养鱼方法,不同鱼种可能有不同的养殖要求。
在养殖之前,建议详细了解所选鱼种的养殖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农村鱼塘养鱼技术

农村鱼塘养鱼技术
农村鱼塘里养鱼时,需要将池塘水深控制在2米左右,再往池塘底部的泼洒生石灰,为其消毒灭菌,并且要往池塘淤泥中撒入基肥,促进水草生长,而且可以选择草鱼、鲢鱼、鲫鱼等鱼类进行混养,并且要每天投喂两次饲料。
农村鱼塘怎么养鱼
1、池塘水深
在农村鱼塘里养鱼时,需要为其放水或加水,使水深约为2米左右,而且要清理鱼塘底部的杂物和淤泥,使淤泥的深度保持在10厘米左右,然后向淤泥中泼洒生石灰进行消毒,并且要向池塘里撒入肥料,促进水草和藻类生长,为鱼提供食物。
2、选择品种
在农村饲养鱼时,可以选择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鳙鱼等鱼类进行混养,而且在投放鱼苗前,需要保证水温稳定在5-7度之间,以免鱼死亡,并且要将鱼苗放入到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分钟,使其染病几率下降。
3、饲喂管理
饲养鱼时,需要每天投喂两次饲料,可以向其提供轮虫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也可以在池塘中栽种轮叶黑藻、苦草、眼子藻等藻类植物,而且要在每天晚上将吃剩下的饲料捞出,以免水质变差,使得鱼死亡。
4、饲养方法
在农村鱼塘养鱼时,需要每天晚上巡查一次鱼塘,要将死亡的鱼捞出,并根据鱼的症状,向池塘中泼洒药剂,以免出现传染病,而且要在夏季时期,在鱼塘上搭建遮阳棚,使水温恒定,有利于鱼生长繁殖。
浅水池塘的养鱼技术

浅水池塘的养鱼技术水深2米以下的浅水塘,不符合养鱼高产标准,要全部改造成深水塘又非一朝一夕能办到。
经过监利县渔场养鱼户多年探索,总结出一套浅水塘养鱼获得高产的经验。
现介绍如下供养鱼户参考:1.投放大规格鱼种。
平均规格为每尾重6克~7克,亩投放量为1400尾。
四大家鱼混养,比例是鲢、鳙鱼占60%,草鱼占30%,鲤鱼、鲫鱼占10%。
鱼种投放前,要用食盐、漂白粉等消毒。
⒉施肥要少量多次。
根据不同季节,水温、水色来决定施肥的时间和数量。
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化肥必须氮、磷、钾配合使用。
⒊投喂颗粒饲料。
根据气温,水温的高低和鱼类吃食情况来确定增减数量,一般平均每天35公斤~40公斤。
投喂时间为上午9点~10点,下午4点~5点,并在每天下午6点左右,每亩投喂青饲料200公斤左右。
⒋要及时调节水质,增加水中溶氧。
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既保证适合草鱼生产的水质,还要促进鲢、鳙鱼生长所需要的浮游生物。
⒌每天测定水中PH值。
果PH值降低到6.4以下时,要及时泼洒生石灰浆,每月生石灰的使用为20公斤~30公斤,使池水PH值达到6.8~7.0。
⒍开机增氧。
3亩~4亩的池塘可设置增氧机1台。
增氧机的使用要做到早晚不开,鱼浮头时提前开,傍晚严禁开机。
⒎重视鱼病防治。
要抓好池塘、鱼种消毒,药物一般有生石灰、食盐、漂白粉、孔雀石绿、硫酸铜及五倍子等。
饲养过程中,应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浆及漂白粉溶液等。
加强管理,坚持巡塘,及时捞出残渣剩饵。
水源好的池塘,要定期注入新水。
发现鱼病,要及时诊断,对症治疗。
池塘养鱼技术

池塘高产养鱼技术一、池塘养鱼如何实现稳产高产1、鱼池。
鱼池本身条件的好坏,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一个关键。
高产鱼池要求水深、水宽、水活。
水深一般要达到2-3米,因深水能充分利用立体水域,便于分层养鱼,实行多品种,多规格混养密养。
水宽以10米左右为宜,水面经风吹动,能自动增氧,改善水质,同时饲养管理与捕捞也比较方便。
水活,就是要求池水能灌能排,达到“肥、爽、活”的标准,解决因放养密度提高,大量投饵,池水易引起缺氧的矛盾。
2、鱼种。
大规格、多品种的优良鱼种,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物质基础。
现在,一般高产鱼池,要求做到品种齐全(多达七、八个品种),规格合理。
放养技术,已把主养草鱼,配养鲤、鲫、鳊,带动链、鳙鱼的养殖方法,改变为吃食鱼(草、青、鲤、鲂等)和肥水鱼(鲢、鳙、鲫等)并重放养,注意巩固提高吃食鱼,侧重挖潜发展肥水鱼的新的养殖技术。
放养鱼种的规格要做到“三代同塘”,也称“宝塔式”放养,就是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大、中、小鱼同时混养在一个塘里,重点抓住二龄的大鱼种(甚至有放三龄鱼种),如花白鲢有放半斤以上和二、三两的二龄鱼种,套养一两左右的一龄鱼种;鲤、鲫、鳊鱼采用大规格的冬片鱼种和夏花鱼种相结合的放养方式。
这样,既保证当年能有一定数量的大鱼起捕上市,而且可为翌年放养提供50%左右的大鱼种。
根据外地高产经验,单产要求提高,放养鱼种的重量和尾数也要相应增加,大体标准是:要求亩产500斤(净产),放养鱼种为600尾,重量150斤;亩产1000斤的,放养鱼种为900-1200尾,重量为200-220斤;亩产1500斤的放养鱼种为1500-2000尾,重量为300-400斤;(鲫鱼和轮放的夏花鱼种均未算在内)。
这里提出的鲫鱼,它有食性广,抗病强,适应肥水的特点,在成鱼池中,每亩搭配放养鱼苗1000尾或越冬小鱼种400尾,每亩可增产100斤左右,是高产鱼塘值得重视的一个鱼种。
3、饵料。
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
“只放不喂,等于白养”。
鱼塘养鱼技术

3、饵料。养鱼要高产,饵料是保证。“只放不喂,等于白养”。因此,鱼种下塘后,首先要根据各种鱼的不同食性选择饵料,使之吃饱吃好。如青、鲤鱼爱吃螺蚬等贝类,草、鲂喜食水草陆草,花白鲢靠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生长,鲫、鲴是以其它鱼类的残饵和水底腐植质等为食料;但所有的鱼几乎都吃各种油饼、米糠、麦麸、水糟等精料。投饲方法,高产鱼池一般都是以粗(天然饵料)为主,精粗结合,水陆(水、陆草)、荤素(贝、草类)、饵肥三个并举。一般情况下,各种鱼每长一斤肉,要各种精饲料3-6斤,青、鲤鱼要吃45斤贝类,草、鲂鱼要吃80斤水草(陆草减半)。肥水鱼的施肥量,除净增一斤吃食鱼所排泄的粪便可带养0.65斤左右肥水鱼外,每产一斤约需施肥水200-300斤。因此,高产鱼池必须根据当地饵肥料的来源,订出产量指标,设法满足需要,但目前普遍存在饵肥供应不足的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大搞积肥造肥,在塘边大办三舍(猪舍、牛舍、家禽舍),两坊(豆腐坊、粉坊),广开饵肥来源,培养活饵料,种植高产饵料,积极发展混合颗粒饵料和饵料加工,施肥中应用锌、锰、铁等微量元素,提高饵肥料的利用率。
三、鱼病防治
鱼病存在于整个饲养过程中,尤其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肥的池塘里,水体环境比较复杂,鱼类经常受到病毒、细菌、寄生虫的侵袭。发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鱼的体质不健壮,抗病能力弱,放养密度搭配品种不当,拉网过池操作使鱼体受伤后病菌感染,投喂变质的饲料,施用未发酵的肥料,池塘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都可使鱼得病。
定质:鱼对香、甜、苦、咸、酸等味道都能感觉,所以对各种饵料要求基本要做到鲜、嫩、活、适(适口)。
定量:俗话讲,“鱼一天不吃,三天勿长”。这就要根据鱼体大小,养殖密度,不同季节有节制的投喂,每天投饵量可以按照分月投饵比例和估算吃食鱼存塘量的多少,具体确定日投饵量。精料投喂量为:水温在15℃-20℃日投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0.8%-1.6%。水温在20℃-28℃日投喂量为吃食鱼总体重的1.6%-3.5%,水温在低于15℃或高于28℃时都要减少投喂量,因为此温度不是鱼类的最适生长温度,粗料投喂量以吃完不剩为准。
池塘鱼种培育技术

池塘鱼种培育技术一、池塘条件:池形整齐,最好呈东西向长方形,堤坝坚固,池底平坦,有集鱼沟,集鱼坑,不渗漏,靠近电源,交通方便,面积在5―10亩,池深2―2.5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
二、下塘前的准备1、整池清塘:选择睛天进行清塘消毒,以100―150千克/亩的生石灰,用水化成浆全池泼洒。
2、施基肥:以鲢、鳙鱼为主的池塘,亩施粪肥500―750千克:以鲢、鳙鱼和鲤、草鱼各半的池塘,亩施粪肥300―400千克:以鲤、草鱼为主的池塘,亩施粪肥100―200千克,注水前3―5天,将发酵好的肥料遍施池底。
3、注水:乌仔(夏花)入池前5―7天,注水0.5―0.8米。
注水时要拦野杂鱼。
三、放养1、放养时间:鲤鱼乌仔在5月31日前;草鲢、鳙乌仔在6月15日前。
2、放养品种及比例见表1:3、放养规格及密度: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见表2:四、鱼种饲养1、投饵:①饵料质量:饵料质量要好,不变质,以豆饼、玉米,和玉米脐子饼等多种饲料混合,可搭配一些动物性饵料:有条件的可投喂颗粒饲料。
②投饵量:饲养期亩总投饵量,见表3各月投饵分配比例为6月台10%,7月30%,8月45%,9月15%。
日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随时调整。
③定时投饵:6、9月份每天投饵2次:7、8月份每天投饵3―4次。
投饵时间要相对稳定。
④定点投饵:饲养前期:先采用全池撒喂的方法,逐渐向池边固定食场过渡,饲养中后期,应设固定食场或搭设饵料台。
2、施追肥:以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整个饲养期追施粪肥400―500千克,鲢鳙鱼和鲤草鱼各半的池塘追施粪肥200―300千克;以鲤、草鱼为主的池塘,可少施有机肥。
追施化肥,每次每亩施化肥2―4千克,具体施肥数量可根据池塘放养种类,池水肥度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粪肥和化肥要交替施用,每7―10天施一次。
3、注水注水要与施肥相结合,每月注新水2―3次,每次注水10厘米左右,7月上旬要达到最高水位,以后酌情经常补注新水。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的方法和技巧
池塘养鱼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1. 池塘的选择:选择大小适中的池塘,水质良好,通风良好,并且能保持足够的阴影。
2. 浸泡和消毒:在选定的池塘进行浸泡和消毒,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杂草。
3. 控制水质:维持适宜的水质非常重要。
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PH值、温度和溶氧量,并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4. 养殖池的清洁:定期清洁养殖池和过滤设备,去除污物和底泥,确保水质干净。
5. 合理投喂:根据鱼的种类和数量合理投喂,不过度喂食。
选择适合的饲料,确保饲料质量。
6. 控制虫害和病害:定期检查鱼群,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药浴、隔离和治疗。
7. 鱼类增殖:根据鱼类的生长特点和繁殖方式,采取相应的增殖技术,如人工
孵化和放养幼鱼。
8. 适时采收:根据鱼的品种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成熟的鱼,确保养殖效益。
请注意,不同种类的鱼有不同的养殖要求,建议在养鱼前咨询养殖专家或者进行相关的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挖淤泥:排干池水,挖去多余淤泥,每年 一次,使池底淤泥保持在20 cm厚;
⑶ 池 底 土 质 改 良
轮种作物:减少淤泥量。
暴晒和冰冻:排干池水,暴晒或冰冻池底, 杀死病原物,疏松土壤,改善溶氧。 生石灰:增加钙肥,改善pH值,杀灭病原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3.池水化学特性的改良
⑴溶解气体
日 分 布 ① 氧 气
垂 直 分 布
最高:白天,下午2~4点(顶峰);
最低:黎明前; 原因:所有生物夜晚均呼吸作用耗氧; 最高:水面;
最低:水底;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风 下 分 布
浮 ①氧气 头
白天:上风口低; 晚上:下风口低。 原因:浮游植物和无根高等植物在下 风口(光合作用)!
第五章 池塘养鱼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①一次放养,多次捕捞,捕大留小 ⑶ 方 法 池中一次放养的鱼种规格有2~3个,以 便捕捞大鱼后,有足够的幼鱼供池塘养殖 ②多次放养,多次捕捞,捕大补小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6.多级轮养 多级轮养:将不同规格的鱼分池饲养,随着鱼 体的长大而逐渐稀释,以充分发挥鱼池的生产潜力 的养殖方式。 特点:劳动强度大! 分级:第一级养殖均为鱼苗夏花; 后面阶段因鱼不同有区别!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5.轮捕轮放 ⑴ 概 念 一次放足规格大小不同的鱼种,分批捕捞,捕 大留小,捕大补小,主动调节鱼池放养密度的 养殖方式。
⑵ 产量高,品种多; 好 捕放次数不宜过多; 处 生长快的鲢鳙鱼; 和 适宜对象:轮捕轮放: 轮捕不轮放: 草鱼; 原 则 不轮捕不轮放:生长慢的鲤鲫鱼, 年底一次捕捞。
混养比例、放养总量与池塘条件、养殖方式、 生产规划相适应。
凶猛鱼类仅在小杂鱼较多的亲鱼池、成鱼池, 且易捕捞,能控制数量和规格。 ⑶混养比例
混养比例因池塘、养殖条件而。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4.放养密度 决 定 因 素 养 殖 效 果 池塘条件、水温、水源、 电力、饵料、市场结构、 养殖种类、养殖方法;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②较肥的水
草绿色;或带黄的草绿色,浑浊; 浮游植物为鱼易于消化;
③ 肥 水
黄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20~40 cm; 硅藻(黄),隐藻(褐); 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丰富; ④ “水 华” 水 肥水的发展; 浮游生物呈块状; 天气恶劣时,极易恶化; 注意增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④氨 产生条件:氧气不足,含氮有机物产生;
含氮物质被反硝化细菌还原产生;
蛋白质代谢物氨(部分尿素);
氨←→铵转化:主要由pH决定:
NH3· H2O←→NH+4+OH pH值增加,氨增加,大于11,几乎为氨; 水温较高,氨比例增加;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第二章 池塘养鱼
Chapter 5 Pond Aquaculture
高产八字方针 池养条件:水种饵; 池养技术:密混轮;
管理措施:防管;
最高产量:4400~4800斤/亩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Ⅰ.池养的条件 1.池塘的选择
改良池塘
天然水体:人工易控:
大小:水面: 条件: 3~6亩; 塘、堰、坑 水深:1.8~2.5米;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人工修建:长方形:长轴东西向最大光照。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Ⅲ.投饵
水 饵 料
1.鱼类的营养需要
无机盐(灰分)
干 物 质 维生素
有 机 物
含氮物 无 氮 物
氨化物 蛋白质
粗脂肪 碳水 化合物 粗纤维 无氮 浸出物 糖 淀粉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⑴蛋白质
鱼﹥畜禽 肉食鱼﹥杂食鱼﹥草食鱼
鱼苗→鱼种 草鱼 青鱼 鲤鱼 25% 41% 43~47%
作 用
改良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⑶溶解有机物
来 源
投饵施肥; 生物排泄; 生物死亡;
种 类
可 溶 解
不 溶 解
糖、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 池中生物吸收,成为鱼类饵料。
胶状有机物、固形不溶有机物, 絮凝和其他途径,形成大颗粒→天然饵料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絮 凝 作 用
作用:
铵离子无毒; 氨对水生生物均有毒。
氨毒性: 低浓度氨:影响鱼生长;
鱼能长期忍受的最大:0.025 mgN/L;
鳙鱼苗半致死浓度: 0.91 mgN/L;
鲢鱼苗半致死浓度: 0.46 mgN/L; 重大课题: 若消除水中氨:有利环境; 提高产量!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⑵溶解盐类
阴离子: 主要:HCO3-、CO32-、SO42-、Cl-等; 少量:硝酸、亚硝酸、磷酸、硅酸 阳离子: 主要:Ca2+、Mg2+、Na+、K+等,
严重:氧气最多的时间和地点; 轻微:氧气最少的时间和地点;
改 良
池水不宜太深(2m左右); 加水入池,增加溶氧; 增氧(充气式和水面震动式);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②二氧化碳 正常情况:水温:25℃,0.5 mg/L,满足光合作用
白天:因光合作用,CO2几乎为零。
CO2过量: 运输;冰封鱼池;肥沃鱼池;
第五章 池塘养鱼
生长影响:高水温地区,性成熟提早1~2年; 但产卵温度仍在18℃以上。
水温部分控制:加热:温泉;
工厂废热水;
锅炉升温;
白天放去一部分池水升温; 池中无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增加进水流程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⑵透明度 光线透入水中的程度,表示水浑 浊程度。 概 念 晴天水体透明度的大小主要由细微 物体和浮游生物决定,可表示水中浮游 生物的多少,即水的肥瘦。
调节池水pH值,保持微碱性; 碱度太高使HCO3-形成CO32-,产生不溶性 碳酸盐,抑制植物生长,影响鱼生长。
影 响
原 因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③硬度
概念 水中钙盐和镁盐的含量。
计量 每升水中10mgCaO作为1度,记为1°。
保持池水缓冲能力,保持pH值稳定; 足够CO2供光合作用; 鲤科鱼类:5~8°;3﹤适合﹤30 鲑鳟鱼类:8~12°; 硬度不足,生石灰(CaO)。
水中不溶解物质相互碰撞,形成絮状物 析出的过程。 絮凝时细菌在颗粒上繁殖,增大颗粒, 形成优良天然饵料。
有 机 物 含 量
适宜含量:20~35 mgO2/L; 超过40 mgO2/L:易使鱼池缺氧。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⑷pH值 适宜
7.0~8.5,中性略偏碱
太 低
水中CO2少,浮游植物生长差; 鱼类血液pH值下降,输氧能力降低;
太高
鱼体表粘液减少,不利鱼的生长。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4.池中生物 有 害 生 物
天然饵料
浮游生物;
争夺饵料资源、水体空间; 直接危害鱼类; ⑴ 高 危害:影响饵料植物生长; 等 遮蔽阳光,影响池水温度; 水 生 例外:草食性鱼池! 植 物
第五章 池塘养鱼
导致水质变坏;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配套:成鱼池:鱼种池:鱼苗池=8:1.5:0.5
草食鱼:饲料地占整个养殖面积20~30%。
第五章 池塘养鱼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2.池水物理特性的改善 ⑴水温
改良池水
水导热性:不良导体;
水中传热:风力;对流; 水温需求:20~30℃,鱼生长快; 15℃以下,生长缓慢。 但: 水温越高,溶氧越低。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Ⅱ.鱼种放养 总原则 1.放养前的准备 ⑴鱼池消毒注水 养一年即作为商品鱼上市!
同鱼种培育。
⑵放养时间
春节前完成,水温6~10℃,鱼病少,易运输, 成活率高。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2.品种、规格和质量 ⑴品种 生长快,适应能力强; 苗种来源方便,饵料贮运容易; 价值高,疾病少;
⑵规格
5.池底土质 ⑴土质对水质的影响
新鱼池土壤
影响大 新 鱼 池 土 壤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鱼池淤泥
影响小
保水性:好! 加新水:影响肥度大,吸水! 无机盐:丰富! 重金属:多,危害鱼!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⑵淤泥的性质和作用 作用:供肥、保肥、调节水体肥度;
淤泥肥效发挥慢,缓冲肥度。
过量:易缺氧; 缺 氧 原 因 夏季阵雨时,表层水温低, 比重增加,与底层水对流,翻动 淤泥中有机物;加速有机物分解, 消耗大量的氧气。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⑸浮游生物
①瘦水与不宜养鱼的水
多呈浅绿色,透明度60~70 cm; 或浮游植物,但鱼难消化。
暗绿色 团藻、裸藻多,天热时有暗绿色或黄绿色浮膜
灰蓝色
蓝 绿 色
颤藻等蓝藻多,透明度低,水色浑浊。
微囊藻、囊球藻等蓝绿藻多,透明度低; 天热时有灰、黄、黄、绿色浮膜。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0.37斤肥水鱼
吃腐败有机物,改善池塘卫生; 疏松底泥,增加溶氧,搅动池水, 分解有机物;产生浮游生物。
第五章 池塘养鱼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④减少鱼病 减少专一性鱼病的传播机会! ⑤分散市场风险 一定程度消除市场价格的波动;减少生 产风险。
第三部分 成鱼生产
第五章 池塘养鱼
⑵混养注意事项 栖息、食性有分化。
保持鱼池在整个饲养过程中的合理密度; 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