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基本概况

合集下载

金秀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金秀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金秀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金秀景区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是一片以山水风景为主题的旅游区域。

以下是金秀景区的一些旅游景点介绍:
1. 大寨温泉:大寨温泉是金秀景区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温泉水拥有丰富的矿物质,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泡温泉的乐趣。

2. 大寨风景区:大寨风景区位于金秀景区的核心区域,这里有壮乡的民居、明清古建筑等,以及壮族文化展示区和儿童乐园等设施,游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壮族风情。

3. 庙子岩:庙子岩是金秀景区的自然景观,这里有陡峭的岩壁和奇特的岩石,形状各异,景色壮观。

登上岩顶还可以俯瞰整个金秀景区的美景。

4. 秀水云谷:秀水云谷是金秀景区的一处自然风景区,这里有蓝天、白云、瀑布和溪流,景色优美,是徒步爱好者和摄影者的理想之地。

5. 水洛古寨:水洛古寨是金秀景区中保存最完整的瑶族古寨,这里的建筑风格与传统的壮族建筑风格不同,富有独特的韵味。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瑶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以上是金秀景区的一些旅游景点介绍,每个景点都有着独特的特色,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览。

金秀瑶族自治县简介

金秀瑶族自治县简介

☆金秀瑶族自治县简介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上,故称金秀大瑶山.全县辖3镇7乡1个村(居)委会, 总人口15.01万人, 其中瑶族占34.4%。

这片居住着15万瑶、壮、汉等各族人民的2518平方公里土地,像“人间仙境”一样镶嵌在桂中大地上。

金秀瑶族因其源流、信仰、语言习俗、文化服饰各有不同而分为全国著名的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盘瑶和坳瑶等五大瑶族支系,从而构成了中国境内瑶族支系最多,瑶族风情五彩缤纷的瑶族之乡。

淳朴勤劳的瑶家人因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淀了代表中国乃至世界瑶族的灿烂文化,并以独特、神奇的特点闻名于世。

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

"金秀大瑶山属寒武记泥盆系紫红色砾岩和英砂石地貌。

400多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区峭壁嵯峨、丹峰插云、列峰排空,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气势磅礴;森林繁茂,原始古老,树木参天,杜鹃林漫山遍野,山中云雾缭绕,佛光神奇,山下飞瀑玉龙走潭,飘雪抛练。

是“云之王国,雾之迷宫,溪瀑之源泉,绝岩奇松之世界,杜鹃花之海洋”。

观者无不惊叹:这集“华山之峻峭,衡岳之云烟,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张家界之灵秀,峨眉山之清凉,黄山之苍葬”于一体的神奇景观称之为“人间仙境”亦不为过也。

金秀大瑶山,河流密布,水源丰富,年产水量达25.7亿m3,哺育着周边5市8县800多万人民,滋润着1500万亩水田,被誉为广西最大的天然“绿色水库”。

金秀县境内的水能蕴藏量达20.26万千瓦,开发利用的前景极其广阔,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1.59万千瓦。

金秀大瑶山,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林涛万顷,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美丽浩瀚的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野生动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有陆栖脊椎动物373种,昆虫21目138科570属853种,蝶类种类119种。

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占亚热带区系组成植物种类的86%。

关于金秀县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秀县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金秀县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调查报告摘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村寨风貌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文化特色, 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聚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凝聚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文明多样性,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

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多样性一.调查对象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和传统文化神奇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广泛传承了瑶族远古以来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瑶族不同支系的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有瑶、壮、苗、侗等少数民族11.45万人,瑶族占总人口的34.8%。

这里有着特色的民族村寨,全县辖3镇8乡8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瑶族占34%;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瑶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

于是选择这里作调查的大对象。

二.调查方法为了比较方便的了解关于关于特色村寨保护与方法的相关信息,决定采取到金秀县水利局进行问卷调查和到实地参观考察的形式。

8月5日,在轻松而愉快的调查中了解到了人们对于金秀县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的一系列看法。

三.调查分析一.社会认识问题在现代经济与文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习惯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和快节奏高步伐的发展,很少人能有时间来体会到特色民居的美丽。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以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为例黄锦莹冼文婷(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广西来宾546199)摘要:基于广西金秀大瑶山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本文从地理位置、风景名胜、语5文化、瑶医瑶药、瑶族歌舞、瑶族服饰、民族体育、民族节日、瑶族起源等方面阐述如何开发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校本课程金秀大瑶山一、引言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

瑶族中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六入大瑶山,认为“世界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研究中心在金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课程地方、学校学生的”叫《国家中期教育改革和纲要(2010*2020年)》(2010"指出“级学校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式,千校一面""推进中央向地方放权、学校放权”“全办学主多、学形式多、生的学”族地的族校课,是族地实国家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是族地中学生秀族文化、族文化的,有课和族文化的$《广西族自治于族教育的实》(2016)指出“推广应用课堂教学改革式,优化学校教育方式”“广泛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进校,、课堂”叫实的实行:了广西族地族教育的改革,同为广西族地区校本课程的指方$文在实地研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的基,试地理、名、文化、瑶瑶、瑶族、瑶族、族育、族、瑶族个方入掘金秀瑶族文化的色和,开发蕴藏丰富少数民族文化内涵的校课$二、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族文化校本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补充,具有趣味性和较可操作性,课形式比统课程更灵丰富多$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校课的内容和实:现如下:(一)地理位置与地图绘制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于广西来宾市东北部大瑶山的主体山脉上$金秀瑶族自治县统辖3个镇——金秀镇、桐木镇、头排镇,7个乡——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长L乡、大樟乡、六巷乡、三江乡[5]$据载,广西金秀瑶族是由于明朝官兵镇压导致大藤峡瑶义,义失败后,瑶民由南而北进入大瑶山山岭河谷,择地而居叫课程拟在地理课的基设民族生态地理模块,组织学生手作“金秀生地理”图册,将图册作为课辅助教材。

秘境金秀,神奇瑶山(二)

秘境金秀,神奇瑶山(二)

秘境金秀,神奇瑶山(二)于小尘 2015-11-17 08:16-----探访古老盘王节,破译神秘瑶文化美轮美奂的瑶族服饰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但服饰的种类却多达100多种。

瑶族服饰种类最多,也最有地域特色。

地域不同,他们的服装也都有不同。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

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早在汉魏及南北朝时期,就有瑶族先民“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裳”的记载。

唐宋诗人也有“蛮衣斑斓其衣”的描述。

至今,绚丽斑斓的瑶族服饰,仍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各放异彩,尤其是在各种瑶族的节日中,瑶族人都穿上自己的服装,或是便服或是盛装,像盛开在山坳中行走的花朵。

瑶族妇女心灵手巧,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

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瑶族男女长到十五、六岁要换掉花帽改包头帕,标志着身体已经发育成熟。

2014年11月11日,瑶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瑶族在广西金秀分布极广。

金秀是一座以瑶族文化为载体的多民族聚居城,分布着5个瑶族支系,分别为盘瑶、坳瑶、花篮瑶、茶山瑶、山子瑶。

具有“天下瑶都”之称。

2015年1126日-28日,是瑶族传统的盘王节, 27日上午9时,将在金秀瑶都广场举行瑶族服饰展演,活动分为《大山红》、《云水蓝》、《黑装瑶》、《瑶之花》四个篇章,展示了金秀地区茶山瑶、盘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五个瑶族支系的服饰特点。

“好五色服,衣裳斑斓”是金秀瑶族服饰的共同特点,堪称中华服饰文化的一束奇葩。

金秀瑶族自治县

金秀瑶族自治县

金秀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搞)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是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不到5年的时间,按照中央的部署,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实现贫困地区的小康和贫困人口的脱贫。

按照自治区发改委的通知要求,为了更好地切实发挥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作用,改善我县居住在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等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在摸清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和确定安置资源的基础上,立足我县“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取得的成果和得到的经验教训,展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的愿景,编制《金秀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

力求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高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和人民生活整体质量,全面建成小康金秀。

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一)基本情况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地跨东经109度50分——110度27分,北纬23度40分——24度28分之间。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东部的大瑶山,323国道过境。

全县土地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0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0%。

森林面积2319.35万亩,森林覆盖率84.21%。

耕地面积1.44万公顷。

共辖3个镇、7个乡:金秀镇、桐木镇、头排镇、三角乡、忠良乡、罗香乡、长垌乡、大樟乡、六巷乡、三江乡(县政府驻金秀镇)。

总人口15.46万人。

据调查,全县缺乏基本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需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1.0699万人,其中遍布在我县各乡镇。

若单纯地采取“城镇集中安置”或“近村集中安置”,花费过高、操作太难、极易返贫。

因此我县主要采取“城镇集中安置”、“近村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灵活搬迁。

(二)“十二五”易地扶贫搬迁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1.主要成效:“十二五”以来,我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富”的目标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原则,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全县共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63户3206人,新建移民安置区34个,建设移民住房63060平方米,安置区水泥混凝土道路18.65公里,供水管网42.92千米,输电线路2100米。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基本概况范文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基本概况范文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基本概况一、金秀县区位条件1.行政区位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县境内东西宽62.4公里,南北长93公里,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人口14.81万人,人口密度为58人/平方公里。

东邻梧州市的蒙山县,南连贵港市的平南县和桂平市,西毗来宾市的象州县,西南与武宣县交界,北与柳州市的鹿寨县和桂林市的荔蒲县交界。

2.自然区位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09º50′-110º27′、北纬23º40′-24º28′之间,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3.旅游区位金秀瑶族自治县属于桂中经济区,为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旅游片区。

4.交通区位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对外交通是公路,323国道过境,对外交通主要有金秀——桐木二级公路、金秀——忠良——蒙山四级公路、金秀——修仁四级公路。

县城西距广西工业重地柳州市150公里,西南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00公里,北距旅游名城桂林市180公里。

往南420公里可达南宁机场,往北200公里可达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二、金秀县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据1983年广西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综合考察队编写的《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考察》,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华南褶皱系,属大明山—大瑶山隆起的中部,大瑶山凸起的西部。

构造特征是具有准地合性质。

县境除北部三江乡东北缘属架桥岭余脉外,其余大部分为大瑶山山脉所盘踞。

山地占总面积的73%。

山势大致成北北东—南南西伸延,而向西、东两侧迅速减降,形成一古生代碎屑岩陡坡中山—低山地形,高度在海拔500至1979米之间。

四周边缘为丘陵、河谷、台地,高度在海拔115至500米之间。

整个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使境内大部分河流由中部主轴向四周边缘辐射状流出县外。

县境内的圣堂山海拔1979米,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最高峰。

2.水文金秀瑶族自治县水系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地表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

全县主要河流有26条,总长1879.4公里,河流密度达0.74公里/平方公里,26条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周围各县,主要有金秀河、长滩河、滴水河、长垌河、古麦河、六巷河、盘王河等。

金秀县乡村旅游发展论述

金秀县乡村旅游发展论述

金秀县乡村旅游发展论述作者:余雪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2期余雪华关于金秀乡村旅游的发展研究能够大力促进兴宾区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根据金秀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综合分析,根据发展战略,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

一、金秀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的大瑶山主体山脉上,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

金秀县城地处大瑶山中部,县内面积为251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为329.35万亩,覆盖率为87.34%,水之源面积为158.59万亩,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源头示范县、中国八角之乡、广西最大的国家级水源林区,是广西生态位置最重要的县。

境内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有世界动物活化石“瑶山鳄蜥”和世界植物活化石“银杉”等多种珍稀动植物,是地球同一纬度上生态环境最完好的地区,被誉为集“水库”、“氧库”、“碳库”、“物种基因库”于一身的“四库”大县。

大瑶山纵横万里,雄伟壮观,山水景观神奇秀丽。

圣堂山群峰竞秀,雄奇险峻,万亩变色杜鹃争奇斗艳;莲花山石林妙趣横生;长滩河、圣堂湖景区风光美如画廊,漂流动人心魄;银杉公园原始苍茂。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良好气候,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空气中负氧离子平均含量高达9194个/cm3,最高含量达138000个/cm3,被誉为“岭南避暑胜地”。

金秀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

全县共有3个镇8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4.73万人,瑶族占到了34%;瑶族分别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核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也是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县份。

金秀的瑶族歌舞、服饰、民俗、节庆、民族绝技等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瑶族文化底蕴深厚,风情浓郁。

著名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生前曾五次进瑶山,也说:“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基本概况一、金秀县区位条件1.行政区位金秀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县境内东西宽62.4公里,南北长93公里,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人口14.81万人,人口密度为58人/平方公里。

东邻梧州市的蒙山县,南连贵港市的平南县和桂平市,西毗来宾市的象州县,西南与武宣县交界,北与柳州市的鹿寨县和桂林市的荔蒲县交界。

2.自然区位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东经109º50′-110º27′、北纬23º40′-24º28′之间,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3.旅游区位金秀瑶族自治县属于桂中经济区,为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旅游片区。

4.交通区位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对外交通是公路,323国道过境,对外交通主要有金秀——桐木二级公路、金秀——忠良——蒙山四级公路、金秀——修仁四级公路。

县城西距广西工业重地柳州市150公里,西南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00公里,北距旅游名城桂林市180公里。

往南420公里可达南宁机场,往北200公里可达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二、金秀县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据1983年广西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综合考察队编写的《广西大瑶山自然资源考察》,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华南褶皱系,属大明山—大瑶山隆起的中部,大瑶山凸起的西部。

构造特征是具有准地合性质。

县境除北部三江乡东北缘属架桥岭余脉外,其余大部分为大瑶山山脉所盘踞。

山地占总面积的73%。

山势大致成北北东—南南西伸延,而向西、东两侧迅速减降,形成一古生代碎屑岩陡坡中山—低山地形,高度在海拔500至1979米之间。

四周边缘为丘陵、河谷、台地,高度在海拔115至500米之间。

整个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使境内大部分河流由中部主轴向四周边缘辐射状流出县外。

县境内的圣堂山海拔1979米,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最高峰。

2.水文金秀瑶族自治县水系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地表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

全县主要河流有26条,总长1879.4公里,河流密度达0.74公里/平方公里,26条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周围各县,主要有金秀河、长滩河、滴水河、长垌河、古麦河、六巷河、盘王河等。

金秀瑶族自治县地下水为浅水类型,蕴藏丰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2.89亿立方米。

3.气候金秀瑶族自治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性气候变化很明显。

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冷少雨。

又因县内多山,海拔较高,地形复杂,从而使大瑶山具有显著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点,即冬暖夏凉,阴雨天多,日照少,湿度大,气候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都较明显,有“隔岭不同天”之说。

金秀瑶族自治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69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9%。

多年平均气温17℃,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差异显著,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变化幅度为每百米0.5℃左右。

年平均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为28.5℃,年平均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为8℃,县内海拔180—772米之间的≥10℃积温5234—6843℃。

全年无霜期283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64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190天,雨季分布在5-8月。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3%,县城年干燥度为0.66,蒸发量小于降雨量,空气湿润。

风向变化明显,一般冬多偏北风,频率平均为27%,夏多偏南风,频率平均为33%。

春秋两季为北风和南风交替时期。

4.土壤与植被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土壤以山地土壤为主,水稻土次之。

山地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壤,成土母质以砂岩为主,次为页岩和花岗岩。

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地处桂中平原之上,山体庞大,地层复杂,走向和地理位置特殊。

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土壤自然肥力较好,因此植被广阔,类型多样。

天然植被类型有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季节性雨林、次生落叶阔叶林等。

5.资源矿产资源:县内有铁、铜、金、水晶、重晶石、彩色大理石、彩色花岗岩、石灰石等十余种矿藏,具有矿石品位高、质量好、埋藏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特点,便于开发利用。

森林资源:全县森林面积329.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7.34%,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

有“广西最大水源林保护区”、“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大瑶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四个称号。

水资源:县境内共有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6条,担负着周边来宾市、柳州市、梧州市等200多万人口的生产用水及1500万亩耕地灌溉用水,年输出水量25亿立方米。

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达26.46万千瓦,可装机16万千瓦,年可发电2亿多度。

植物资源:金秀瑶族自治县处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地带上,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植物种类占广西植物种类的36%,居广西各县之首。

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瑶山苣苔、合柱金莲木、异型玉叶金花、猪血木、海南粗榧8种,二级保护植物大桫椤、福建柏、白豆杉、观光木、桫椤、闽楠、任豆等17种,三级保护植物有南方铁杉、长苞铁杉、鸡毛松等。

专家认定,金秀是广西最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是重要的天然植物园,也是广西乃至全国少有的物种基因库。

经科学家鉴定,金秀瑶族自治县还有27科、83属、144种大型真菌。

动物资源:陆栖脊椎动物373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蟒蛇、瑶山鳄蜥、金斑蝝凤蝶、云豹等,二类保护动物22种包括:大鲵、细痣螈、虎纹蛙、白尾双足晰、红臂鸭、伯劳、猕猴、穿山甲、小灵猫、林麝等。

昆虫资源也极为丰富,有21目168科570属853种。

其中珍稀种类有14种,有些系属金秀县首次发现,有世界动物活化石“瑶山鳄蜥”。

土特产资源:产品有灵香草、八角、香菇、玉桂、甜茶、山苍子、茶叶、木耳、黄笋、蕨草、绞股蓝等。

其中八角、香菇、灵香草、玉桂、绞股蓝不仅闻名全国,还远销东南亚,甚至欧美各国。

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金秀瑶族自治县“中国八角之乡”称号。

6.生态环境大瑶山不仅山奇水秀,而且生态环境优良,全县森林覆盖率为87.3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8.2个百分点。

大瑶山是广西最大的水源林保护区,是桂中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林区,水质较好,基本达到国家Ⅱ类水标准。

气候舒适宜人,年均气温17℃,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清新洁净,负离子含量平均为9200个/cm3,最高含量达68000个/cm3。

存在问题主要是县城城区周边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城区居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等。

三、金秀县社会经济条件1.历史沿革自古以来,瑶族就是一个“居岭海间”、“妡山为业”的少数民族。

金秀大瑶山在唐代以前,旧籍记载不详。

自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已把金秀大瑶山境内分割得七零八碎,分属于沿山各州、县管辖。

自1940年,广西省政府在大瑶山内设立金秀警备区署后,各级事务由警备区署和原属各县实行双重管辖。

1951年2月,永宁乡和崇义乡合并成金秀瑶民自治区,归修仁县管辖;古朴乡和岭祖乡合并,加上车田、中山、林秀等村成立岭祖瑶民自治区,归蒙山县管辖;1951年8月,修仁县撤销并入荔浦县,金秀瑶民自治区属荔浦县,原修仁县桐木、七建、头排、三江等区亦划入荔浦县。

其余各乡仍分属象州县、武宣、桂平、平南等县管辖。

经广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1952年5月28日,正式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管辖,区治金秀。

1955年8月26日改称大瑶山瑶族自治县,1958年改属柳州专区,1966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改称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瑶族自治县。

1984年7月17日,国务院批准,象州县桐木公社、鹿寨县头排区划入金秀瑶族自治县。

2.社会经济情况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1998年,国家作出停止采伐天然林决定后,金秀瑶族自治县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步伐,迅速转变观念,面向新世纪,立足大瑶山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特点,理清思路,提出了“一县两策,八块文章”具体工作措施。

2002年县委、政府提出“林业立县、旅游强县、农业稳县、工业富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总体思路和“打基础、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方针。

金秀瑶族自治县共辖3镇7乡,81个村(居)委会。

2006年末,全县总人口14.8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2.89万人,占87.04%,非农人口1.92万人,占12.96%,男、女比例约为1:0.9。

金秀瑶族自治县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水族等民族,以壮族居多,瑶族次之。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为8847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33799万元,第二产业22782万元,第三产业31890万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59万元,财政收入5299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0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02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7元。

四、金秀县基础设施条件1.供水供电金秀瑶族自治县自来水有限公司始建于1982年,拥有2座净水厂,分别为金秀河水厂和公安冲水厂,每个水厂设计供水能力均为1500m3/d,总设计能力为3000m3/d。

金秀河水厂取水点位于金秀河上游,公安冲水厂取水水源为公安冲。

金秀县城日常用水主要靠公安冲水厂供给,在用水高峰期则启用金秀河水厂。

金秀瑶族自治县26条河流纵横,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水能蕴藏量达26.46万千瓦,可装机16万千瓦,年可发电2亿多度。

目前,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水能资源仅开发了1.42万千瓦,尚有9.29万千瓦的电能亟待开发。

进一步利用县境内丰富的水电资源优势,实施“流域、梯级、滚动”开发,电源、电网、电荷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宏伟战略,重点抓好滴水河流域梯级的罗丹电站、下六甲电站等工程项目开发,以促进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形成普及用电、消除贫困、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良性循环,使金秀瑶族自治县山区的水电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为全面推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2.道路交通2006年末,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已通车公路里程为563.7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为665辆,载客汽车451辆,私人汽车213辆。

全县的对外交通主要为公路交通。

全县形成了以国道323线头排至八里塘、省道20134线仁里至头排、县道金桐线、金新线、金修线、刘马线为主骨架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现在金秀—桐木—象州二级公路己开通;金秀—平南、金秀—蒙山等县际公路正在开工建设之中,对外交通还是比较方便,但一些公路等级和安全保障措施有待提高和加强。

3.邮电通讯全县各乡镇包括部分村委都开通了程控电话,部分镇所在地开通互联网和移动电话,对外通讯十分方便。

全县本地电话用户15325户,移动电话用户16215户,互联网上网用户695户。

邮政机构可为客户办理国内、国际各种邮政服务。

如:邮政特快专递、信函、快件、异地存储、电报等业务,全县96%以上的乡镇设置有邮政所,所有的行政村通邮路,邮电业务总量2154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