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漫画中的人文关怀

合集下载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丰子恺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评论家和诗人。

他的漫画作品以《人间情味》最为著名,这部作品以其幽默、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面目。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丰子恺笔下的“人间情味”。

《人间情味》中的第一篇漫画是《世攘》,丰子恺以一种极其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世道现状。

一页页描绘出社会上的种种丑恶和无奈,使人不禁深深地感叹。

睁大眼睛倾听有些时候,我们会在漫画中看到一些耳闻目睹的事情,比如《吃猫》、《治选》等。

这些作品用最直白的方式,将社会的问题揭示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丰子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人文关怀。

面对这些世态炎凉,我们可以选择变得麻木不仁,也可以选择用善意去改变这一切。

丰子恺的作品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更为深刻的现实:即便是用最真诚的善意,也有可能换来的只是更加残忍的对待。

看似轻描淡写,背后却是深沉的沉痛在这部作品中,丰子恺成功地利用漫画的形式,将社会上的许多问题一一描绘出来。

尖锐的用笔、深刻的切入点,以及幽默的视角使得他的作品既深刻又有趣。

正如他所说的:“要做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并且要善解人意。

”丰子恺作品中常常用到夸张、幽默的手法,他以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揭示出了社会上的各种世态炎凉。

他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辛酸和无奈,却又不失幽默与深刻。

这种轻松幽默的风格,让我们在品读的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也不禁为之心痛。

《人间情味》是丰子恺一生创作的杰作之一,通过这部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文艺家,在用作品倾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揭示社会的真相和悲哀。

这是一个深刻而感人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漫画,更是一部揭示人性的杰作,是一部记录着时代印记的作品。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丰子恺是著名的文学家、漫画家、书法家,在漫画创作方面也是有着极高的成就。

丰子恺的漫画多为优美、清新、婉丽,其形象和造型别具一格,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常常体现出人间情味,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首先,丰子恺漫画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他通过对人物的构图、姿态、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精雕细琢,使得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与读者产生了很强的亲和力。

比如,丰子恺的漫画《哪吒》中哪吒的形象粗犷有力,充满了男子气概;电子游戏里的可爱精灵“洛克人”的形象则是小巧玲珑,萌化了一大批少年心。

这些形象不仅具有美感,还紧扣人们的情感需求,使人们对于这些形象产生了类似亲切感的情感共鸣。

其次,丰子恺漫画作品形象提炼到了极致,他通过洗炼画面,去除杂音,留下精华,使得漫画画面更加清新、怡人。

例如,《新年》漫画体现了过年的喜庆气氛,通过对画面的构图,色彩的搭配,以及人物的表情,使得整个画面散发出一种祥和、喜庆的氛围,令人感到舒适和温馨。

这种画面的提炼并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化繁为简,让画面的每一个元素都能够得到精雕细琢。

最后,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体现出来的是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

他用心挖掘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让人发现生活中最真挚的感情与细节。

例如《系鞋带》中,两位男孩子因为一只鞋带的扯断而成了朋友,感情升华,这个主题就是对于生活中细节的关注和把握,同时也是对于人情味的强调。

综上所述,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集合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形象的精雕细琢、以及画面的清新怡人,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情感体验。

他的作品涵盖了各个年龄层,深受人们喜爱,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中最美好和最真实的情感。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漫画家、插画家,以绘制幽默、活泼、富有情趣的漫画而闻名。

他的漫画作品涵盖了多个题材,其中以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味最为出色。

下面将介绍丰子恺漫画中的人间情味,并从绘画技巧、表现主题和情感传递等角度来进行分析。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凭借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笔触细腻、线条流畅,用简笔画就能抓住人物的神态和特征,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例如在他的漫画《世纪末新人类》中,他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漫画人物的脸部表情,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人忍俊不禁。

丰子恺通过丰富多样的主题来表达人间情味。

他的作品涉及到家庭、友情、爱情、婚姻等各种人际关系,把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变得有趣而又富有深意。

比如在他的漫画《胸襟》中,通过一个平凡的家庭故事,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尊重、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好的探索和追求。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还能传递出丰富的情感。

通过图像和文字的结合,他能够将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他的漫画作品往往能引起观众共鸣,唤起他们对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漫画富有温暖、亲切的氛围,使人感到他对世界充满了理解和关怀。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充满了人间情味。

他通过独特的绘画风格和技巧,以及丰富的主题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展现了生活中的小故事和人际关系,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人性的温暖。

他用自己的画笔书写了一幅幅人间情味的画卷,带给人们快乐和感动,成为中国漫画史上的瑰宝。

浅谈“子恺漫画”的人情味

浅谈“子恺漫画”的人情味

浅谈“子恺漫画”的人情味一、平民视角平民化的视角,是“子恺漫画”区别与前期其它漫画作品的一个显著特征。

现今的“漫画”一词来自1925年郑振铎冠名的《子恺漫画》。

虽然清末民初漫画已在中国的报章上出现,时称讽刺画、寓意画、时画、谐画、笑画、滑稽画及“泼克”等,但当时的何剑士、张聿光、钱病鹤、沈伯尘等一批漫画家的作品,大多是关注时政、宣传性很强的讽刺画,而极具人情味的“子恺漫画”的问世,才以其特具的平民视角,别开生面地展现出漫画多姿多彩的世界。

丰子恺在《我的漫画》一文中,曾将他的绘画分为四个创作时段:第一是描写古诗句的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

从今天来看,“子恺漫画”的这四个时期是交互错综、不能断然划界的。

但无论是哪一个时期,何种系列或何种题材的作品,其所体现的平民视角却是始终如一。

《野外理发处》可以说是一幅平民生活的速写,宁静的画面展现了乡村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

而这幅画的创作过程也形象地说明了作者平民视角的选择。

在丰子恺的一篇同题散文中有这样的记述:“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

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

”“我手倦抛书,而昼梦不来,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

”现实生活激发了画家的创作欲,于是“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

丰子恺的大量作品,都是以平民视角捕捉这类为其他画家所忽略的题材,来刻画平民主人公寻常生活,写出他们的宁静、善良或表达他们对生活未来的希冀。

如《晚归》,画出了两个孩子见到父亲回家时的亲切、温馨的一幕;《茶店一角》,再现了当年普通民众日常生活。

茶店柱子上的那张“莫谈国事”的告示,更烘托出生活的背景和“茶店一角”的气氛。

除了描绘平民生活的善良、宁静,很显然作者内心更为关注的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与不幸,并寄于了深深的同情。

如《团圆之夜》:一轮圆月高挂在天上,画中一个衣衫褴褛的父亲牵儿携女地走在大街上,两个孩子的背上插着细细的草标,不知将走向何方?路边上有一对夫妇和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儿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幕。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丰子恺(1898年-1985年),字飞章,号痂子,《人间情味》《43年新编漫画报》主编,中国著名漫画家,出生于江苏武进。

作为中国近现代漫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丰子恺的作品以睿智幽默、画风简洁、创意独特而广受喜爱。

他的漫画作品虽然出自大半个世纪之前,但在今天依然让人会心一笑,充满了人间情味。

丰子恺的作品大多以生活为题材,塑造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漫画形象,并且赋予了这些形象很好的性格特征。

他描绘的不只是那个时代,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土人情,这些形象不仅让人捧腹大笑,更是在玩笑中传达着一种温暖,一种人间情味。

在丰子恺的作品中,美食是一个常见的元素。

他常常通过美食来表现人们的生活状态,他的漫画作品中,围绕着吃喝玩乐的情节很多,其中不少作品的标题都是有关吃的。

“食色性也”是人的天性,丰子恺的作品中常常通过一张张欢快的图画,讲述了吃与幸福的关系,以及饮食文化中蕴含的人情味。

他的作品中食物的描绘饶有兴致,往往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手法来刻画食物,这也是丰子恺作品中一大特色。

丰子恺的作品中也不乏对人性、生活琐事的揭露。

他用嘲讽、讥讽的笔调,描绘了社会中的人心百态,有时候甚至带有一些讽刺的意味。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往往都是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虽然在生活中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却可以通过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问题,从而使得这些描绘人性的作品更加有趣、更加接地气,也更贴近人间的情味。

丰子恺笔下的一些生动形象,如大胡子、大妞、小胖子、大头娃等,这些形象都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他们的出现常常使得小品更具活泼,更好地传达了一些普世的人情。

这些角色即使常常处在困境中,也总能用一颗乐观的心去面对生活,这种态度无疑也影响了很多的读者,使他们更加乐观、向上。

这也是丰子恺作品中所传达的人间情味。

除了将人性、生活琐事的揭露之外,丰子恺的作品中也常常融入了家庭、亲情的元素。

他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子绰,江苏无锡人,著名漫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书法家。

他的作品以幽默诙谐、情趣盎然而闻名。

他的漫画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有评论家将他誉为中国近代漫画事业的奠基人。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以“人间情味”为主题,他用幽默、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和生活百态。

在丰子恺的笔下,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让人忍俊不禁,感叹生活原来如此丰富多彩。

丰子恺作为漫画家,他那些充满人情味的作品,让人回味无穷。

他的作品就像一面明镜,反映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点点滴滴,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欢乐。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所表现的人间情味,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未来,都会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慰藉和启迪。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除了生活中的“欢乐”,还有更多的人情味和生活智慧。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向人们传递着生活的哲理和道理。

在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人们会看到很多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他通过幽默、夸张的手法,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的也能深思其中的道理。

丰子恺笔下对人间情味的描绘,有时候是温馨的,有时候是搞笑的,但无论什么情感,都是真实的,直击人心。

他的漫画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平凡的人物,他们的生活或者工作中的点滴小事,或是情感纠葛,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人们看到了生活中的无奈,看到了生活中的不易,也看到了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

他用自己独特的一笔,描绘了人们的种种情感,展现了人们共同的生活情趣。

丰子恺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漫画,更是一种对人类情感世界的观察和抒发。

丰子恺的作品中最为广为人知的当属他的人物形象。

“饱和湿度”、“呕心沥血”、“垂头丧气”、“尾大不掉”等一大批独特的形象,成为了他作品的标志之一。

这些形象在丰子恺的笔下,不仅仅是简单的形象,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这些形象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情味,让人们无法忘怀。

丰子恺的作品中,除了对人间情味的描绘之外,还有一种生活智慧的体现。

丰子恺感想漫画中寓意

丰子恺感想漫画中寓意

丰子恺感想漫画中寓意摘要:丰子恺的漫画画风独特,充满了个人风格,是中国画史上别具一格的风采。

在他的感想漫画中经常出现一些人物背影,而这些背影总是不约而同的呈现出一种清静高雅,似乎是一个个脱离世俗的隐士。

一个个背影充满了镜头感,描绘现实人事,像是丰子恺对于人生的感叹,用背影来诉说心境。

关键词:丰子恺感想漫画;背影留白;隐士情怀丰子恺是中国近代画坛上一位颇具特色的画家,他以简笔写意画开中国近代漫画艺术的先河。

其艺术风格鲜明,画风独特,为中国画增添了别具一格的内容。

而在他的漫画也总是充满了人文关怀,有一种闲情逸致,创造出以脱离世俗的意境为基调的中国式漫画,尤其是感想漫画。

丰子恺的感想漫画追求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文人笔墨韵味、哲理诗意、简化、象征、变形等高超手法,最主要的是营造水墨画讲究的意境美。

但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把日常生活中随感朗诵的古诗词句及生活中感受颇深的情景,用简笔描绘出来,表达着作者真挚的内心情感世界,用撼人心灵的场景来展现出一种世间的表相,这就是丰子恺创新的感想漫画,是他全部漫画中最意义深远、最富审美价值的漫画形态。

在他的感想漫画中经常出现一些人物背影,而这些背影总是不约而同的呈现出一种清静高雅,像是一个个脱离世俗的隐士。

背影是一种隔绝,是一种有距离的美,是自由,是真实,是平淡,却又含有深意,充满了文人隐士的审美情味。

丰子恺尤喜欢读陶渊明的诗文,并且仰慕他的为人。

丰子恺的儿子丰华瞻提到丰子恺的散文时说过:“父亲很爱好诗词,而在中国诗人中他最喜欢陶渊明和白居易二人。

这表示他在思想情感上与陶、白二人有共鸣,在人格、艺术风格上与他们有相似之处。

”就艺术倾向而言,陶渊明与丰子恺的艺术都有脱离世俗的风格,追寻份真实,对生活的真实描写,心里的真实感悟。

而这也奠定了丰子恺的艺术创作中充满了他的隐士情怀。

其作品《无言独上西楼》、《燕归人未归》均有背影形象的出现。

画家选择用背影的来传达思念,念穿过千山万水,眺望的人仍旧是充满期待。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

丰子恺漫画的人间情味丰子恺是一位著名的漫画家、作家、评论家,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和幽默的插画风格,塑造了许多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人间情味的美妙与温暖。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中,人物形象常常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他们的神情和表情可以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内心所经历的情感起伏,以及他们与他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在丰子恺的作品中,有很多描绘家庭生活、亲情友情的情节,这些情节中展现了人们之间的真情实感和深情厚意,打动了读者的心。

丰子恺的漫画以幽默和谐的方式讲述了生活中的平凡之事,他透过日常的小事小情,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他创作了一系列有关生活琐事的漫画,如家庭日常、亲友相处等,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能给读者带来微笑和共鸣。

这些漫画打破了生活的平淡与单调,赋予了人情味,使得每一个细节都变得有趣和有价值,这就是丰子恺漫画的独特之处。

丰子恺的漫画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彼此关怀。

在他的作品中,描绘了许多感人的情节,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朋友之间的友情、相爱之人之间的爱情等。

这些情节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印证了人间情味的珍贵和重要。

丰子恺的漫画不仅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也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类价值观。

他对于社会现象的独特洞察力和批判意识,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深度。

他通过幽默的方式,带给读者启示和思考,使人们反思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展现了人间情味的美妙和温暖。

他的作品以幽默的方式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插画风格,勾勒出人物形象的个性和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社会问题和人类价值观的观察和思考。

丰子恺的作品充满了智慧和真情,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彼此关怀,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美好和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漫画中的人文关怀丰子恺(1898年11月—1975年9月),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法号婴行,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翻译家和佛教学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1921年留学日本。

生前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画院院长、西泠印社社长。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一生出版170余部画集、著作和译著。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人文关怀”这个词。

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的价值、意义和人的主体性,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漫画的艺术世界,一同来欣赏其中的人文关怀吧!一、赞美童心的真纯热情讴歌儿童纯真无暇的心灵《瞻瞻的车》(见下图一)、《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见下图二)就是诗、就是儿歌,《花生米不满足》就是散文。

1955年,丰子恺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子恺漫画选》自序中,谈到了儿童漫画的创造初衷:“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丰子恺认为:“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只是孩子们的所有物,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整地看到。

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所斫丧,是一个可怜的残废者了。

”在丰子恺的一生中,热情洋溢地赞扬儿童,赞扬他们纯洁无暇的心灵,赞扬他们心口一致的态度。

他说:“我企慕他们的生活天真,羡慕他们的世界广大。

觉得孩子们都有大丈夫气,大人比起他们来,个个都虚伪卑怯;又觉得人世间各种伟大的事业,不是那种虚伪卑怯的大人们所能致,都是具有孩子们的大丈夫气的人所建设的。

”在丰子恺那里,“儿童”意味着天真、真率,“大人化”意味着虚伪、冷酷、功利。

丰子恺就是以儿童的漫画,揭露中国传统的“虚伪”和“欺骗”的国民性。

他认为,童心是最纯洁最善良的。

孩子们举止自由自在、说话无拘无束,他们像阳光下的花朵,相互敞开心扉。

一个像童心世界那样纯洁善良的社会,成为了丰子恺的社会理想境界。

他说:“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

”有一天,丰子恺的孩子阿宝看到凳子光秃秃的四条腿杵在地上,于是就把自己的一双鞋和妹妹的一双新鞋给凳子穿上。

正得意时,妈妈一边跑过来一边喊道:“软软的新鞋给你弄脏了!呀!你怎么没穿鞋子站在地上?龌龊了袜子!”这时,丰子恺忙给妈妈使了个眼色,叫她别过去。

丰子恺拿起画笔,迅速记录下了这一可爱的瞬间。

这就是丰子恺的代表作之一《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

这类漫画还有《爸爸不在的时候》、《尝试》、《阿宝赤膊》、《拉黄包车》、《取苹果》、《锣鼓响》、《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姊姊做媒人》和《买票》。

从儿童的视角关注儿童教育丰子恺在立达学园时就提倡对儿童“爱的教育”,他反对刻板的严酷的教育方式,更反对一刀切的模式化教育。

漫画《我们设身处地想象孩子们的生活》、《教育(二)》、《剪冬青联想》、《某种老师》和《不平发泄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古诗传颂现代百姓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等在上海创办了立达学园。

这期间,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高举“五四”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文学原则。

这对丰子恺有着不小的影响。

丰子恺主张艺术要大众化,要现实化。

他说:“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

故艺术非专科,乃人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

”“美术是为人生的。

人生走到那里,美术跟到那里。

”他呼吁中国画的画家们走出古代社会,“到红尘间来高歌人生的悲欢,使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愈加密切。

”叶圣陶先生评价丰子恺时讲:“丰先生的画,以古诗词为题材,人物打扮是现代人,这是他的创造。

”《宇宙风》创刊之际,林语堂先生向丰子恺约稿时说:“你的画可名为人生漫画。

”于是,《宇宙风》从第一期开始连载丰子恺的“人生漫画”,每期一题,由四幅构成,从新夫妇、旅客,到商人、医生,画笔触及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既幽默又发人深思。

漫画《云霓》,描写人们踏车祈雨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云霓”一词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云霓”指下雨前的征兆。

他的画虽然常常以古诗词为题创作,但他不愿画古人古物。

他看古诗词,往往只取其中一两句,且常常撇开原内容,把它移植到现代生活之中。

如他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取自柳永的词《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原词是描写与相爱之人别离之情的,丰子恺却取其中一句,放到了农民在晓风残月下水中劳作的景中。

丰子恺把艺术注意力转向周围的日常事务和寻常百姓,这使他的漫画真正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如漫画《满山红叶女郎樵》、《三娘娘》(见下图三)、《前江的新娘子》、《挖耳朵》、《张家长李家短》、《村学校的音乐课》、《浣纱》和《在两家当工后的夫妇》等。

抨击恶岁不平相丰子恺在《子恺漫画——人间相·序》中写道:“吾画既非装饰,也非赞美,更不可为娱乐;而皆人间之不可调和相、不喜欢相与不可爱相,独何欤?东坡曰:‘恶岁诗人无好诗’。

若诗画通似,则窃比吾画于诗可也。

”漫画《此人徒有衣冠只能威吓鸟雀》,借物喻人,讽刺旧社会那些无能的官员,表面衣冠楚楚,实际上为百姓做不了什么。

漫画《最后的吻》,反映贫穷的母亲连自己的初生婴儿都无力喂养,还不如画面下方的小狗,不平气氛油然而生。

这类漫画还有《都市奇观》、《脚夫》、《两家的父亲》、《某父子》、《欣赏》(见下图四)和《去年的先生》等。

三、对生命的礼赞对丰子恺影响最大的人,要属李叔同(弘一法师)了,以至于后来丰子恺皈依佛教。

其思想渊源就是他著名的人生“三层楼喻”,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成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

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

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

”护生画集是对生命神圣的礼赞。

关于他的哲学基础,丰子恺曾谈道:“《护生画集》之旨,是劝人爱惜生命,戒除残杀,由此而养成仁爱,鼓吹和平。

惜生是手段,养生是目的。

故序文中说‘护生’就是‘护心’。

顽童一脚踏死数百蚂蚁,我劝他不要。

并非爱惜蚂蚁,或者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故读《护生画集》须体会其‘理’,不可执着其‘事’。

”1928年,丰子恺为预祝弘一法师五十岁生日,在上海与法师合作《护生画初集》,丰子恺作画,弘一法师作诗,一诗一画,共50幅,马一浮先生作序,由上海佛学书局出版。

1939年,弘一法师六十岁时,丰子恺作成《护生画续集》60幅,弘一法师题词,由夏丏尊和李圆净作序,1940年出版。

此时弘一法师来信,提出他70岁时丰子恺作护生画第三集,80岁时作第四集,90岁时作第五集,100岁时作第六集,此为圆满。

丰子恺复信恩师:“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弘一法师63岁时圆寂,而丰子恺却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1949年创作了70幅,由香港大法轮书局出版第三集。

第四集80幅,1960年由新加坡广洽法师出版。

第五集90幅,提前在1965年由新加坡出版。

在“文化大革命”中,丰子恺可能预感到自己的世寿无多,1973年,在秘密的情况下,将护生画集第六集100幅画稿提早画完,在1979年由广洽法师出版。

《护生画集》也成为了历史上为人守信的一段佳话。

丰子恺的漫画《我来施食尔垂钩》,取材于白居易的诗:“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漫画《催唤山童为解围》,取材于宋代范大成的诗:“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蜻蜓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漫画《见人惊起入芦花》,取材于宋代刘克庄的诗:“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舟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漫画《牧童归去不须牵》(见下图五),取材于普明禅师《牧牛图颂》:“绿杨阴下古溪边,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牧童归去不须牵。

”通过漫画,丰子恺自在无碍地移情和同情世间万物,在中国悠久的艺术史中,没有人为乞讨者画出比丰子恺画的更为可爱和感人的肖像了,如漫画《向后转》、《布施》等。

四、关注人的审美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既承认文艺的“二为”方针,同时也重视人的审美的独立性。

1950年,上海美术界召开大会,解放区的同志介绍完解放区的美术情况后,主席米谷请丰子恺先生讲话,丰子恺说道:“刚才各位同志对绘画的方向道路,为工农兵服务都谈到了,赞颂工农兵,这是必须的。

但我认为,过去中国的梅兰竹菊,还是要搞的。

因为一天工作很累,晚上回家要休息,梅兰竹菊也不可以抛弃,还有必要。

为工农兵(服务)是大拳头,”四君子“有利于恢复疲劳。

”丰子恺先生提倡真正的、高尚的、健全的美,反对虚伪的、卑俗的、病态的美。

他说:“卑俗的东西,都有一种妖艳而浓烈的魅力,能吸引一般缺乏美术教养的人的心而使之同化于其卑俗中……卑俗的美则以挑拨本能的感情为手段,故无论何等缺乏理论的教养的人也能直接感受其诱惑。

”病态的美表现为“偏好某种性质的美而沉溺于其中,不知美的世界的广大”。

从审美的过程看,“爱高尚的美犹如登山,费力较多,但所见的景象愈远愈广;爱好卑俗的美犹如下山,顺势而下,全不费力,但所见的景象愈近愈狭,其人愈趋愈下了……卑俗的美,一看触目荡心,再看时一览无余,三看令人欲呕。

高尚的美则初看似无足观,或竟嫌其不足,细看则渐入佳境,终于令人百看不厌。

”五、人文关怀的悠长意蕴简笔的表现风格丰子恺的漫画独树一帜,毛笔中锋勾勒,线条潇洒从容,构图简约,造型夸张适度。

他画人物的脸部,常常不画眼、鼻、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钩新月天如水》(见下图六),是丰子恺最早公开发表的漫画,它取材于宋代词人谢逸的《千秋岁·夏景》,其中有这么几句:“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

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当时,在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时,朱自清、叶圣陶、郑振铎、朱光潜和匡互生等常与丰子恺小聚,喝茶闲谈,直至深夜。

人散后,留此意境。

郑振铎讲:“虽然是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小中见大的哲理漫画《佣》,源自1934年,一天,丰子恺带着阿宝在上海南京路散步,在一家公司的家具部看到一件木雕的站立黑人,双手向前平举,手中托着一个小盘,供人放置茶杯或香烟用。

丰子恺反感道:“林肯早已宣布了《解放黑奴宣言》,为什么还要造这么个木制黑人来伺候人?”后来,有朋友要送这种家具,丰子恺断然拒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